2戰時期需要多少平民供養一個士兵,普通的步兵?

有網友討論時候說日本可以保持1/10,也就是8000萬人口養活800萬軍隊,不過當時看戰爭史研究,日本保持30萬陸軍在大蕭條已經支持不住了,當然這應該和當時大量資源投入海軍有關係,


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動員率(徵召率),指的軍人佔全部人口的比率總和。

但是,要記住,士兵並不僅僅是一個孤零零的兵,每一個士兵後面都有一個後勤產業鏈伺候他————包括食品、藥品、服裝、武器、車輛馬匹,後勤運輸,醫療服務等。

所以一般工業國,二戰動員率能到5%就算很嚴重了,這意味著在不餓死人的情況下,幾乎半個國家的產業鏈都拿去伺候軍人了。

二戰時

1;英國,5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300萬左右 (6%)

2;德國,7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550萬左右 (7.8%)

3;蘇聯,1.9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200萬左右(6.3%)

4;美國,1.4億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1050萬左右(7.1%)

5;日本,9千萬人口左右,最高峰動員兵力600萬左右(6.6%)

至於中華民國這樣的農業國,動員率只能更低,一般認為最高1%~2%,再高就要餓死人了。

國共內戰期間,最巔峰的動員狀態是中共在淮海戰役時期創造的動員記錄,當時前線作戰的解放軍兵力是60萬人。 為了伺候這60萬士兵,後方蘇魯豫皖四省組織了543萬農民工,占交戰區人口的16%,而且這些民工都是有償服務,除了管伙食以外還要領工資。 如果把士兵的後勤產業鏈都算在交戰省份頭上,中華民國能創造的極限動員率大概在1.5%左右

至1948年9月三大戰役爆發前夜 ,更是宣布運費按工給價,或按件給資。一律禁止無價派赴,禁止只分伙食不結工資之義務運輸制度。在有償服務的刺激下農民開始拚命踴躍支前

淮海戰役如何動員出幾十萬小推車_騰訊網

淮海戰役中88萬輛小推車是如何動員出來_中國民政部雙擁雜誌

另外,在淮海戰役的事前準備階段,中共還大量徵集了其他非交戰區的物資。 所以中國在二戰期間保證作戰質量的前提下,真實動員率一定是低於這個1.5%的,再高就要餓死人了,或者只能依賴外國援助才能做得到。

人均經費是不會說謊的。1949年 解放區政府使用糧本位貨幣,單位是斤。當年財政部收支分別是304億斤和567億斤,其中大部分支出是軍費, 平均每個解放軍戰士的經費是7500斤。

詳見
共產黨在缺乏經濟基礎的條件下是如何支撐起國內戰爭與抗日戰爭的?-迷糊的回答

——————

PS當然,還有一種提高動員數量的方法,就是降低質量 。(一億玉碎)

比如日本在1945年窮的叮噹響的時候,面對美國登陸本土的威脅,專門設計了用於「本土決戰」的神器——反坦克刺刀。 (4式対戦車刺雷)妄圖讓日本少男少女們拿著這樣的先進武器去美軍坦克群自爆。

本土決戦 - Wikipedia

畢竟陸軍軍部有磚家研究認為300萬竹槍就能保衛日本,可見降低質量也是可以的嘛 。所以除此之外日本當時還打算給老百姓配備各種破竹竿爛木頭做的先進武器,比如竹竿做的竹槍。破木頭做槍托做出來的低劣步槍等。甚至還有各種陷阱和毒鏢。 ("本土決戰"武器) 此處不細表

竹槍三百萬論 - Wikipedia
日本陸軍軍人である荒木貞夫が行った、竹槍が300萬本あれば日本の防衛は可能とする主張

關於本土決戰的詳細資料見 國民義勇隊 - Wikipedia

國民義勇隊(こくみんぎゆうたい)は、太平洋戦爭末期の1945年(昭和20年)3月に、防空および空襲被害の復舊などに全國民を動員するために作られた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戦における日本の郷土防衛隊組織であり、主に本土決戦に備えるものであった。


以我掌握資料,穩定情況37年-39年計算:

八路軍:

糧食標準分兩種:每人每日1斤半 (合750克) 、1斤4兩 (合625克);

菜金標準,按人員類別分四種:每人每日4分、5分、7分、1角;

夜間工作的報務員等,每人每月發給夜餐費1元5角;

生活津貼:

(一)正副師長、政委、參謀長、參謀處長,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各部長,師供給部長、政委,正副旅長、政委5元。

(二)各科處、團營長、政委、旅團參謀長、旅團政治處主任、教導員、供給處主任4元。

(三)各級股長、參謀、科員、幹事、秘書、特派員、營支書、技術書記、測繪員、隊長、連長、政指3元。

(四)排長、文書、收發員、理髮員、管理班長、司號長、號目、文化教員、衛士長2元。

……

(九)電台、衛生部醫務人員及各學校、教導隊津貼另定。

(十)各級技術人員除開支應得津貼外,不再另加發1元。

新四軍:

伙食標準的規定是:

第一,有軍米發時每日每人1角;

第二,沒有軍米發時每人每日1角5分;

第三,傷病員有米發時每日每人1角5分,否則每人每天2角。

津貼標準為:

(一)一般人員津貼費(伙食費另外)

1.正副軍長,正副參謀長,正副政治部主任,正副支隊長,支隊正副參謀長,正副政治部主任,正副團長,團參謀長,團政治處主任,軍部各處正副處長,分站站長,軍政治部各部正副部長5元。

2.正副營長、教導員,軍部各處,軍政治部各部,支隊司令部、政治部的科長,支隊和團的軍需長、副官主任,分站派出所長,各種教員4元。

3.正副連長、政治指導員,軍部各處,軍政治部,支隊司令部、政治部的所有參謀、副官、軍需、政治工作員及團的軍需、副官和各部書記、譯電員、兵站職員,醫院職員3.5元。

4.正副排長,特務長,司書、文書、司號長、號目3元。

5.衛士、司號員、理髮員、看護員、炊事員、運輸員,各連隊的班長、戰鬥員、飼養員、勤務員、通訊員、電話員2元。

(二)技術人員津貼費(伙食費另外)

1.電台人員:第一等(報務、機務都能切實負責,工作歷史很久)15元。第二等(報務、機務均好,且能修理小的毛病)12元。

2.醫務人員:第一等(正式醫生)15元。第二等(內外科缺一者)12元。第三等(內外科均能但不精者)8元。

而1931-1935年間,四川農村,佔地100畝以上的地主,其平均年凈收入為1068元;佔地50畝以上的半自耕農,其平均年凈收入為103元。但是抗戰時期米價波動十分厲害,1940年就到了300元一石的水平。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有這麼一份表格,41年3月,就是皖南事變後2個月八路軍總部給重慶的第十八集團軍及前新四軍編製經費情形報告表:

八路軍:

一、26年度月發經常費30萬元,戰務費20萬元,補助費5萬元,醫藥補加費1萬元,米津及兵站補助費7萬元,合計月發63萬元。

二、28年8月份起加兵站臨時補助費2.5萬,到1941年2月共發65.5萬元。

三、29年元月份起每月增發米津4.5萬元,到次年2月共發70萬元。

新四軍:

一、27年1月核定四個支隊月各發經費1.5萬元,軍部6000元,共6.6萬元。自3月份起每月增發經費2萬元,共8.6萬元。5月間成立軍屬分兵站及獨立派出所,核定月支兵站費3000元。又自5月16日起,月發米津1.3534萬元。自6月份重新核定該軍經費每月11萬元。

二、28年全年度經費仍舊月發11萬元,另發臨戰費2.2萬元,共月發經費13.2萬元。

三、29年度經費核定每月為11.536萬元,又臨戰費2.2萬元,共月發13.736萬元。

八路軍是以3個師4.5萬人計算,新四軍以四個支隊1萬多人計算。


參照 @迷糊 大V的回答

為什麼蔣介石會敗給毛澤東? - 知乎

49年解放區政府使用糧本位,推算出供養一名解放軍戰士約需要7500斤糧食

台灣圖書館資料顯示,民國38年人均糧食產量187斤

也就是,40位農民才能支持一位解放軍那樣輕步兵等級裝備的戰士。


人間正道是滄桑有相關劇情

可以按糧本位折算出來


美國那種高度機械化的石油農業就可以一個農民養好幾個士兵。

蔣匪的民國嘛。。


工廠里是做服裝服飾的,年前6000頂非洲國家最普通的作訓帽,流程下來花了6個工作日,我們工廠有100人,這還僅僅是服裝中最簡單,最不起眼的部件,算3000人全套,冬裝,夏裝我們工廠最少要做1個月。因此10人供養1個士兵,短時可以通過倉庫積累,消耗恐怕因為需要的東西太多,我已經算不出來了


工業化水平不一樣,養得起的軍隊比例也不一樣...

美蘇軍隊員額的巔峰時期超過一千萬,而且裝備精良,當然,美國還是在向盟國支援了大批物資裝備的情況下,蘇聯則是在接受了大批美援英援的情況下達到的...

日本最後動員的800萬大軍大部分只能拿簡陋的武器了...

我大民國,在接受盟國大批物資裝備的情況下,4億人口也只能動員不到一千萬缺衣少食人手一槍都配不齊的叫花子軍隊...


這個和生產力尤其是工業生產力有關,人口倒是其次。

二戰美國是第一工業國,就是靠勞動生產率乘上勞動人口,碾壓了協約國(我二逼了,是軸心國)。


推薦閱讀:

為何納粹德國會扶持建立斯洛伐克傀儡政權?
如何證明九一八事變入侵的 Manchuria 是 China 的一部分?
坦克配屬於步兵理論擁護者的理由是什麼?
二戰期間各國陸軍有哪些傳奇故事?
舊日本海軍的《大海令》是什麼?同期的英美海軍也有類似的東西嗎?

TAG:歷史 | 經濟 | 軍事 | 軍事研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