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開售小蟻微單相機 套裝2999 那麼同價位的攝影產品有什麼推薦嗎?
配送兩個鏡頭(42.5mm f1.8 定焦鏡頭;12-40mm f/3.5~5.6 變焦鏡頭),套裝價僅 2999 元。支持錄製 4K 30fps 的超清視頻,搭載 2016 萬像素的索尼 IMX 269 感測器,兼容大部分松下、奧林巴斯鏡頭,支持充電寶直充。
小蟻的這款產品同價位的攝影產品中有什麼競爭力呢 另外同價位的微單有什麼可以秒殺他的嗎 或者推薦幾款同樣適合新手的高性價比微單
這機器我最近拿著玩了三個月 感覺整體還是不錯的。雖然新廠家在功能上不完美有一些小遺憾,但是綜合性能上還是超出我預期的,CMOS素質和鏡頭素質都很出彩,對焦基本夠用。
發幾張樣張 和我測評的結論
最後附上我當時測評的鏈接
星星之火--小蟻M1體驗上篇:新手感受 - 知乎專欄
星星之火--小蟻M1測評(中篇:發燒友體驗) - 知乎專欄
作為一名有多年攝影經驗的小法師,對於相機要說的可以有很多。最近看見小蟻微單上線小米商城,同時又加入了小蟻微單的官方QQ群,但好像大家對於相機的對焦還是有一些質疑,前段時間剛好有空,就做了一個測試,來好好說一說小蟻微單相機的對焦性能。
為什麼專門說對焦呢?因為第一,對焦對於微單、單反來說,一直是很重要的性能評判標準;第二,自動對焦對於國產產品來說,其實是很難跨越的一個坎。著名中國相機專家錢元凱老前輩曾經說過,國產相機能夠做到自動對焦,才是真正的進步。不管小蟻的對焦技術是自研的、還是拿來的(能夠從壁壘森嚴的日本人手上拿到這個技術也不容易),都很值得看一看。第三,就是小蟻最初發布的時候對焦確實不太好,但後面據說工程師晝夜奮戰,我確實感到提升不少,還有一些創新。
總得來說,我的結論是:小蟻微單的對焦性能在最初發布時,存在一些問題(網上的抨擊也大多是使用最早的固件),但之後通過頻繁的固件迭代其對焦速度迅速提升,達到了可用水準。在近期小米網開售時,發布的2.0版固件再次提升了對焦,達到了M43陣營的中上水準。到了這個階段,再攻擊小蟻微單的對焦,老實說就不太客觀了(具體可以看下面的視頻)。此外,小蟻的81點觸屏自動對焦、觸屏手動對焦等玩法,可以算是小蟻微單在對焦上的優點。
從詬病到提升
出於對國產品牌的好奇,我自己在10月底的時候購入了小蟻微單,到現在對小蟻的拍照性能也有所研究。
剛入手小蟻微單的時候,打開包裝還散發著全新的味道,一開始大家都在詬病小蟻微單對焦速度比較慢,不過小蟻公司已經根據初期的反饋問題,就迅速推出了1.0.16版固件,對焦速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視頻連接:《小蟻微單1.0.16版對焦測試》
小蟻微單1.0.16版對焦測試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從視頻當中,能清晰直觀看到對焦速度的提升,在明亮的環境下,基本做到指哪打哪,觸屏拍攝一氣呵成。總的來講,基本上日常的拍攝沒什麼問題,流暢度很高。
當時的固件版本來看,M1的對焦也算不上慢,屬於中等水準,這對於一款2000元出頭的相機來說已算難得。另外,M1的觸屏對焦也非常迅速,不僅可以通過觸屏快速選擇對焦點,同時還能進行觸屏快門,指哪拍哪,在2000出頭的機器上配備觸摸屏,本身也是很難得,很適合習慣手機使用的新手的習慣
2.0版本再次大幅提升
作為國產品牌的小蟻,在技術壟斷列強林立的日系相機中,能研發出一台相機實屬不易,選擇M43卡口也是很巧妙的利用了M43開放的鏡頭群的優勢,取消反光鏡的無反相機(微單)得益於CMOS技術的進步,在畫質和對焦上已經和單反基本沒有差異。
我自己就買了個LEICA SUMMILUX 15mm f/1.7 鏡頭作為掛機頭使用
小蟻微單採用了81點反差式對焦,對焦範圍覆蓋絕大部分屏幕區域,還可以開啟觸屏快門,點擊對焦範圍中的任意一點,即可完成快速精準的對焦與拍照。智能人臉識別系統,支持最多32 張人臉識別。
不過,使用反差式對焦,應注意避免大面積相同顏色的、沒有紋理的、光滑的部位,比如純白的瓷器、光滑的純色牆面。另外,特別要注意大面積的高光,比如燈、烈日下的玻璃之類的。因為反差對焦遇到高光的時候,採樣的結果是一片白色,無法進行反差對比,自然就沒有辦法成功地對焦。
買回來小蟻微單後,又陸續更新了幾次。在米粉節的時候,小蟻微單推出了2.0的版本,對焦速度和精度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白天只要不抓拍瞬間動作,對焦速度完全夠用,即便是用42.5mm F1.8全開光圈拍迎面的行人,對焦完成後也不會脫焦。
在稍暗的環境下,雖說對焦偶爾會失敗,但是開了對焦輔助燈後夜晚近景對焦幾乎100%成功。而觸屏微單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很方便的精確選點,小區域對焦時,速度和精度都會大幅提升,可以彌補夜景全局對焦慢的缺點。
下面看看新版2.0固件在各場景下的對焦速度和精度
視頻連接:《深度評測小蟻微單相機對焦性能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
深度評測小蟻微單相機對焦性能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視頻中可以看出,現在這個版本的小蟻微單無論在明亮或者昏暗的環境中,均能迅速對焦,準確合焦,極少出現拉風箱的情況,觸屏對焦的感覺非常爽,指哪打哪相當迅速。
創新微距手動對焦
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傳統的廠商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更新固件,而小蟻微單的一大優勢就是會及時根據用戶反饋進行更新,用戶在固件的新功能研發上有很重要的發言權。
小蟻主打的42.5mm f/1.8人像微距二合一鏡頭非常吸引人,當時也是沖著這個鏡頭去買的,在M43鏡頭群里算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鏡頭。遺憾的是,這枚鏡頭沒有對焦環,遇到一些微距需要微調的場景時,手動對焦還是非常必要的。
當時不止我一個用戶反饋這個問題,原以為這個問題要拖很久才能解決,結果小蟻在固件更新上非常厚道,小蟻當時很快根據反饋推出了GUI MF功能,在觸摸屏的拍攝界面,點擊右側雙向箭頭,可調整對焦鏡片位置實現MF效果,再也不用擔心手動對焦了。
需要提醒的是,這個模式要搭配使用MF+PF(手動+峰值)對焦模式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合焦部分會顯示紅色,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合焦範圍,彌補了42.5mm F1.8鏡頭無法使用機械手動對焦的缺憾。
使用GUI手動對焦後,原本自動對焦可能會把雨滴拍虛的地方,現在十分清晰,呈現出通透的質感。
總結
雖然M43陣營背著畫幅底小被人壓的重負,但是就是這塊小小的CMOS,至少是現在主流拍照手機感測器的十倍大,而且在對焦速度上是足以媲美單反,同時又具備全畫幅微單、單反所沒有的輕便性。
所以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台相機來記錄生活表達心情,而並不想以攝影作為維生手段的話,那麼M43系統應該是你的首選,不要聽別人瞎咋呼說什麼底不夠大,高ISO不行啥的,這台相機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已經足夠。更重要的是小巧的體積外加輕盈的重量,任何時候都不會讓你覺得帶著它是一種負擔。
放一些這幾個月用微單拍攝的照片吧,拍得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在評論里吐槽哈哈
(XIAOYI M1 1/4000s f/1.7 ISO-200)
(XIAOYI M1 1/2500s f/1.7 ISO-200)
(XIAOYI M1 1/1000s f/1.7 ISO-200)
(XIAOYI M1 1/80s f/2 ISO-200)
(XIAOYI M1 1/200s f/10 ISO-200)
(XIAOYI M1 1/500s f/3.5 ISO-200)
(XIAOYI M1 1/500s f3.5 ISO200)
據說松下lx100,索尼黑卡m1都還不錯。
自己最近也想買個相機,4k以內,但是實在是不知道怎麼挑……先說性價比:
M43陣營里,3000塊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套機。但是類似規格的人像鏡頭,比如奧林巴斯45/1.8,光一個鏡頭就要1600元。但是3000塊的小蟻微單直接就帶了這麼一個類似規格的鏡頭。這個性價比是無敵的,相當於單鏡頭套機才1000多塊。這是目前已知的微單里,價格最便宜的機型,沒有之一。如果要推薦其他品牌同價位的,估計只能找找二手機型,或前前代機型了。
再看來小蟻的配置:
CMOS是索尼的IMX269,這塊CMOS只用在M43陣營的旗艦機上。經提醒,松下GX8也是用的這塊CMOS,於是上DXOMARK查看這塊CMOS的評分,發現分數非常高,位列松下所有機型用的CMOS中第一位。
鏡頭是12-40mm/f3.5-5.6與42.5mm/f1.8 ,前一個鏡頭規格很一般,但42.5mm/f1.8這個定焦鏡頭挺有意思。鏡頭代工廠未知,有網友說是柯達代工的,如果真是這樣的,那麼素質還是有保證的。
綜合鏡頭與CMOS,小蟻微單是非常值得購買的。後期也可以選購松下或奧林巴斯的鏡頭作為補充。
小蟻微單的缺點:1、色彩不如同門的奧林巴斯漂亮。2、沒有光學防抖。3、依賴觸摸屏的類似手機化的操控,夠簡單但不夠迅速。
如果要推薦其他品牌的微單,那麼可以考慮一下索尼的A5100,單鏡頭套機3000元左右,可以再外加一個手動定焦的標頭,最便宜的有理光50/f1.7,加個轉接環也才三四百。A5100有峰值與放大對焦,對於手動鏡頭的支持不錯的。理光50/f1.7這個鏡頭素質尚可,色彩比較清淡。
如果預算能再高一些,那麼就可以看看索尼的A6000,雖然是上上代機型了,但是成像水平依然很出色,操控也比上述兩台微單好太多。
本文轉載於《中國攝影》官網,作者錢元凱。
2016年9月19日小蟻科技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微單相機YI-M1,從而為中國的照相機發展史樹立了一塊新的里程碑。
在攝影從膠片向數碼轉換的過程中,也出現過幾十種國產數碼相機,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引進散件、國內組裝,即使是引進最新的機型,一旦「國產化」完成投產,也已經落伍。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這些「國產」的數碼相機不可能更新換代,只能被市場上日新月異的新機型所淘汰。除此之外,從經濟上國外廠商早就算計好:這種引進的機型想要賺錢,價格就與原廠相差無幾,很難佔領市場;要打價格戰,引進產品必然虧損。經過無數的挫折與失敗之後我們才終於明白,數碼相機是光、機、電、數一體化的產物,要想生產數碼相機,可以引進圖像感測器、圖像處理器、快門、調焦組件......,但是將這些硬體集成的方案、布局與結構設計必須由我們決定,特別是控制軟體、圖像處理軟體必須由我們編寫,我們才能真正掌控相機的特性、質量與市場定位,才能在與日係數碼相機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求得一席之地。
國產相機的命門不是簡單地國產化,而是自主的知識產權。
傳統的國產相機主要是光學與精密機械的產物,想要進入數碼相機的領域,必須跨越微電子與數字技術兩代,這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更需要足夠的勇氣,卧薪嘗膽克服「電」、「數」兩道難關。國內不乏先行者:海鷗拼搏數年推出自有知識產權的數款民用數碼相機,可惜生不逢時,遇到智能手機崛起。去年深圳的「大疆」與「智能科技」分別開發出M4/3系統的微單ZENMUSE X5與Z Camera E-1(圖1)。
前者是無人機的部件,難以獨立運行,後者是一台以拍攝視頻為主的運動相機,而且只有機身,必須使用奧林巴斯或松下的鏡頭。這兩台相機攝影功能與生態系統並不完整,都只能算是國產數碼相機從一體機向可換鏡頭相機發展的一次試水。小蟻的誕生使中國影友可以欣慰的宣稱: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小蟻相機出手不凡,面世不到三個月,在世界著名的相機評測網站「DP Review的年終盤點中,YI-M1與著名的尼康D3400、富士X-A3、松下GF8一起入圍2016年度最佳入門可換鏡頭數碼相機。此後又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在2017年榮獲著名的德國「紅點」工業設計大獎(圖2)。
在促銷的網頁上小蟻破天荒地宣稱,這台相機是:「即使第一次使用微單的小白也能輕鬆上手的相機」,「讓攝影新手也能拍出專業水準的可換鏡頭相機」,「用智能手機用戶的習慣操控的微單相機」。相信關心國產相機的絕大多數攝影人都會問:這到底是一款甚麼樣的相機?他有何優點?有何不足?功能與精度如何?適於那些用戶群體?市場前景又怎樣?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測評能回答這些問題,以饗讀者。
一、簡潔的外觀與獨特的操控
我們收到的樣機是12-40mm 1:3.5-5.6及42.5mm 1:1.8的雙鏡頭套裝。塑料機身制出金屬噴砂的效果,有暴風黑(沉穩大氣)、冰河銀(生動時尚)兩種顏色,供不同的用戶選擇(圖3)。手柄包裹橡膠飾皮以便持握。機身與鏡頭造型極其簡潔,正面右上角鑲嵌著紅色的標牌,頗有徠卡的風範。外觀加工相當精緻,鏡頭的變焦環與對焦環阻尼適中,機身與鏡頭介面均可與奧林巴斯、松下產品互換,感覺不出精度的差異。
最令人矚目的是相機的操控制項:整個機身除鏡頭裝卸按鈕與快門與視頻按鈕之外,只有兩個按鈕:一個回放/拍攝切換紐,一個多功能扭(拍攝時調出調焦區、手動對焦時放大對焦區、回放時作為刪除鈕、全景模式選擇掃描方向、......)。沒有菜單鈕與確認鈕,沒有四方向鍵......。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可以調出各種圖標,通過手指點擊打開、選擇並確認子菜單的選項(圖4)。
拍攝時觸摸屏幕可以從81個調焦區中觸摸預選調焦位置或直接點擊對焦拍攝。屏幕上只有光圈、快門與曝光補償三個可選觸摸區,紅色為選中,白色待選,灰色為不可選。除此之外可通過屏幕上下的字元顯示相機11種主要工作參數, 在固件版本升級到2.0之後,小蟻在屏幕左側增加了一個菜單按鈕,點擊此按鈕,可以調出速控面板,配合數據輸入撥輪可以隨時輸入常用的6種拍攝參數,明顯地提高了相機的操控效率與易用性(圖5)。
剛拿到相機,這種別具一格的操控方式曾讓筆者束手無策,熟悉之後才恍然大悟:這正是「用智能手機的方式操控相機」,讓「初次使用相機的小白也能輕鬆上手」。這恐怕也是令「紅點」大獎加分的重要原因吧!
最後還必須提到小蟻的產品說明書,它類似於手機的說明書:全部說明書只有19頁,與拍攝相關的內容(從設置拍攝模式到視頻回放)只有6頁。測光模式、對焦模式、文件格式、白平衡等概念隻字未提。看起來有些離經叛道,但是實際想想,當今一個攝影小白拿著數百頁單反說明書能看懂的不到百分之一,能看完的不到千分之一。於是多數人乾脆不看!小蟻將最必要的基礎知識凝縮在6頁中,讓初級用戶能一氣哈成,真正掌握,倒不失為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做法。
二、精心選擇的機型與功能
小蟻面世後有人吐槽:「YI-M1是「忽悠」百姓,由於4/3系統成像難敵全畫幅與APS-C的機型,因此絕不向攝影小白推薦此相機」。筆者卻認為小蟻的選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4/3系統由於晶元小難於放大到30英寸以上,但是該系統1600萬像素的照片已經能充分滿足20英寸(半米)輸出的需求。請問1000萬中國影友(包括使用4000萬像素全畫幅相機的老鳥們)有百分之幾經常需要把照片放大到A3(17英寸)?!。在滿足像質的前提下,4/3系統的小巧、便攜及低成本卻是任何APS-C與全畫幅望塵莫及的,這恰是多數百姓(尤其是攝影小白與女性用戶)所看重的因素。此外各種規格的可換鏡頭相機中,只有4/3系統的鏡頭介面技術是開放的,可以繞開其他卡口的諸多專利壁壘,充分利用前人的技術積累,降低設計的難度,可以直接使用奧林巴斯與松下系統50多隻現成的鏡頭,打破新機型配套鏡頭稀少的瓶頸。因此,小蟻不需要「忽悠」,也無需依靠特殊的「情節」,只要能充分滿足「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的需求,自然有自己的市場。相對而言倒是那些極力向攝影小白推薦全畫幅的老鳥們,有替外商「忽悠」的嫌疑。
YI-M1作為入門級的相機,功能配置如何?能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嗎?下面我們用同屬M4/3系統入門級的奧林巴斯E-PL8與松下DSC-GF8與小蟻YI-M1對比,評價小蟻的功能設置
(表1)三台相機性能對照表
【1】詳見本文性能評測部分。
從上表可見,小蟻作為入門級的相機使用了目前頂級的2000萬像素的圖像感測器,實現了4K超高請視頻拍攝,在2000元的機身上載入了奧林巴斯與松下萬元級高檔機的功能,這大約是「紅點」獎的又一個加分項目。此外在相機的測光、曝光、對焦、取景四大主系統中,YI-M1都達到了同行的相應水平,再加上獨具特色的「大師隨行」、通過微型USB口用移動電源充電,對於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用戶,YI-M1擁有相當的吸引力。
三、性能評測
功能到位,性能如何?是徒有其名還是貨真價實?我們將通過技術測試用數據說話【註:本文的全部測試若無特殊聲明均是在機身固件1.3.4、鏡頭固件1.0的基礎上完成的】。
既然用數據評價,就要有個標準,我們基本上放棄了中國數碼相機的行業標準:這個標準只是個市場准入的及格標準,表明相機是否「能用」。我們希望能用日本同級別的相機做參照,判斷Y1-M1是否「好用」。
本應使用奧林巴斯的E-PL8或松下的DMC-GF8,但是苦於找不到樣機。筆者手下有奧林巴斯的E-M5,雖然比PL8落後一代半,但卻是4年前的高檔機。YI-M1作為2016年的入門機若能達到2013年奧林巴斯頂級機的水平,應當能令我們滿意了。
測試樣品的機身號為:
小蟻 YI-M1XB608300023
奧林巴斯 BFH202165
首先測試感測器的成像質量
1.噪點
幾乎所有可換鏡頭的數碼相機都有多種降噪的選項,而Y1-M1的降噪是由廠商預設的,用戶無法選擇。讓我們看看廠商是如何處理的?用不同感光度拍攝柯達Q-13的色卡或24色標準色卡。用IMATEST軟體讀出Q-13灰階中2—15級或24色色卡中的第4行2—5級灰階中亮度噪點「Y」在總像素中的平均值(圖6),得到如(圖7)所示的感光度—噪點關係曲線。
圖上粗、細線分別表示24色色卡與Q-13測試的結果,兩種方法的結果相當一致:在YI-M1上廠商進行了強力的降噪,使噪點可以比E-M5減少兩檔左右。
2.動態範圍
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包圍曝光拍攝柯達Q-13灰卡,用每個色塊直方圖的平均值與標準偏差作為該色塊的RGB亮度值與噪點值(圖8),得到兩台相機的感光晶元的特性曲線(圖9),並按照信噪比為1(相鄰兩級RGB極差小於噪點值)的原則判定其動態範圍。從圖中可見兩條曲線十分接近,伽馬值完全相同,暗區動態範圍均為-7EV,亮區動態範圍約為+4.3EV,總的動態範圍約為11.3EV。E-M5略大,約為11.6EV.
為了測試感光度對動態範圍的影響,用不同感光度拍攝INMATEST 36級的透明灰階(80db),再用IMATEST軟體直接讀出所攝影像在信噪比為1時的動態範圍(圖10)。
測試的結果如(圖11)所示。
在ISO200時用這種方法與(圖8)所示方法所得到的數據相同。(圖11)中顯示出由於E-M5解析度較低,象元面積較大,E-M5的原生動態範圍比YI-M1略大。這種優勢能維持到ISO3200,此後由於E-M5較嚴重的噪點,導致動態範圍迅速下降。
3.色彩還原與白平衡
在陽光、陰天。白熾燈下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拍攝愛色麗的24色色卡,用IMATEST軟體讀出18個彩色色塊的平均誤差與最大誤差及影像飽和度的相對變化量(%)判斷色彩還原的精度,讀取色卡2-5號灰階的色偏,判斷白平衡的精度(圖12),將測試結果列在(表2)中。
從(表2)中可見E-M5的飽和度更誇張,小蟻比較平實。色彩還原與白平衡在日光下均很好,陰天時E-M5略好,白熾燈下小蟻明顯優於E-M5。三項平均小蟻略佔上風。
解析度:成像解析度見鏡頭測試部分。
4.色彩空間:用兩台相機在6500K色溫下拍攝SG色卡,用i1 Profiler 2得到兩台相機的配置文件,在Color Think Pro 303軟體的色域子菜單內調出兩個配置文件,可以顯示出兩台相機在Lab色彩空間的色域如(圖12a)所示。
圖中色彩連續變化的區域是AbodeRGB的色域,網格狀的是YI-M1的色域,暗綠色的是E-M5的色域。從圖中可見,YI-M1的色域明顯大於E-M5,後者僅在綠色區域略超出小蟻相機。這表明索尼的這塊影像感測器色彩採集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4.處理器的運算能力
數碼相機是一個能照相的計算機,因此處理器的檔次與運算能力對相機的綜合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佳能的EOS-M1、富士的X-PRO1都曾經因為開機慢、對焦慢飽受詬病。小蟻的處理器運算能力如何?與E-M5比較,又處在甚麼水平?
我們在兩台相機的供電電路中串聯一個很小的電阻,用示波器測量電阻上的壓降(實際是監測相機工作中電流的變化)從而得到開機時間、自動對焦時間、快門時滯等諸多時間參數(圖13)。
還可以用震動實測台測出在三腳架上按下快門後相機的震動加速度與角速度變化曲線,分別求出MF與AF的快門時滯,前者是真正的快門時滯,二者之差就是對焦時間(圖14)。
圖中黃色曲線是加速度曲線,可以精確測定按下快門與快門開始曝光的時間。確定的各種時間數據的對照如(表3)所示。顯然。小蟻使用的處理器運算速度比E-M5低得多,因此幾乎所有時間參數都受到影響。
5.調焦速度
小蟻的調焦速度與鏡頭有關,在室內明亮的光線下用各種鏡頭對標板對焦,採用(圖14的方法),每個條件測試5次求平均值,得到(表4)的結果。從(表4)可見小蟻的兩支鏡頭調焦時間略長,尤其是在自己的機身上更長,這應與對焦系統的結構與對焦的演算法有關。此外,幾乎所有的變焦鏡頭都是短焦對焦更快,唯獨小蟻的12-40短焦明顯變慢,令人費解。
連拍速度
YI-M1相機連續拍攝5張後降到每秒1張,使用Class10 的卡連拍速度略超過5張秒,連拍7張後降到每秒2張。
(圖15)是使用低速卡連拍的波形圖。
(圖16)是兩台相機在SLIK SPRINT PROⅡ小型三腳架上使用1/15秒快門的加速度(黃線)與仰俯及側擺的震動角度(粉紅及青色線)曲線圖。從圖中可見小蟻的快門震動比E-M5更小,這是小蟻使用了新型的用電子前簾代替機械前簾的「純電子前簾」快門的結果。
6.曝光精度
基於數碼相機的特點,無法使用傳統的快門測試儀及光圈面積儀測試其快門與光圈精度。相機的低速快門可以利用快門工作時的加速度曲線(圖16)計量,但是用此方法測高速快門誤差太大。我們設計以下方法測量光圈與快門共同作用的相對誤差,以判斷它們的相對精度:用美能達點測光表對白板測光,再用相同曝光量不同的光圈與快門組合拍攝白板,測試每個影像的曝光值,其間的差異就反映了相應光圈與快門組合的誤差。用小蟻42.5mm鏡頭分別裝到YI-M1級E-M5上,用F2、1/4000秒;F2.8、1/2000秒,......F22、1/30秒拍攝,將所得到的影像導入PS,可得到8組RGB亮度值,利用特性曲線(圖9),可以將每組RGB值轉換為曝光的誤差值(設正確曝光的亮度值為127,得到(圖17)所示的誤差曲線。
進一步還可以求出誤差的平均值及最大、最小誤差(圖17中A、B、C、D點)對於平均誤差的相對值。因為平均誤差可以方便低用曝光補償消除,因此我們更關心相對誤差。(表5)列出用以上方法求出6隻鏡頭分別安裝在兩台相機上的相對曝光誤差。
從(表5)及測試過程可見,在奧林巴斯相機上小蟻的鏡頭相對誤差較大,而在小蟻的機身上,兩種鏡頭的相對誤差沒有明顯的差別。測試顯示E-M5的1/4000秒嚴重超差(欠曝光),小蟻機身控制鏡頭電子光圈定位的精度與穩定性比E-M5差,但是仍然明顯高於機械光圈的精度。
7.曝光範圍:小蟻的說明書中並未標註測光系統的工作範圍。試驗表明,即使在ISO100 F1.8 15秒(-2.3EV)的條件下,曝光誤差仍小於-0.3EV ,30秒(-3.3EV)曝光誤差才達到-0.5EV,因此若使用F1.4的鏡頭,曝光系統的工作範圍可以達到-4EV。
小蟻沒有曝光鎖定功能,這應當算是其測光系統的一個缺陷。
自動對焦工作範圍:YI-M1說明書說自動對焦的工作下限可達到-4EV,實際用42.5mm F1.8鏡頭測試高反差對焦標板,ISO100,在在固件1.3.4時只能達到F1.8、6秒,固件升級到2.0版後可達到F1.8、10秒,相當於-1.6EV,這是小蟻說明書中唯一虛標的數據(令人懷疑說明書中是否誤將曝光範圍標註為對焦範圍了)。實測E-M5自動對焦的亮度下限為ISO100 F1.8、16秒,相當於-2.3EV。
下面再看鏡頭的質量
國產的十餘個品牌,八十多種鏡頭中只有永諾與小蟻兩個品牌的6種鏡頭使用電子光圈並可以自動對焦,他們代表了國產鏡頭的最高技術等級。
據小蟻介紹:12-40mm的鏡頭採用11片9組的結構,使用了1片ED玻璃,1片非球面ED玻璃、3片非球面玻璃。42.5mm的定焦鏡頭,採用6片6組結構,也用了兩片高精度非球面,而且使用步進馬達對焦。其成像質量如何,當然分外令人矚目。我們將用以下的測試作出答案。同時還測試了同一級別奧林巴斯的14-42mm 1:3.5-5.6 ⅡR MSC 鏡頭,以便讀者比較。
1.解析度
用最高精度的JPG格式拍攝等效國際標準12233(最高解析度4000線寬/像高)的測試標版(圖18),目視判讀其中心與邊緣的解析度,中心採用水平、垂直解析度較低的讀數,邊緣則讀出四角水平、垂直、傾斜方向中最低的四組讀數,再求其平均值。
(圖19)中顯示出兩隻變焦鏡頭及小蟻42.5mm定焦鏡頭的測試結果。
從圖中可見小蟻鏡頭在12mm短焦端設計十分成功,中心與邊緣都取得不錯的結果。兩隻變焦鏡頭在35-40(42)mm焦距段,分布曲線十分相似,解析度中等,但是邊緣與中心成像一致。在14-18mm的焦距段,小蟻中心略好但是邊緣卻明顯惡化,成為這支鏡頭的短板。
測試小蟻42.5mm 1:1.8 的定焦鏡頭取得十分滿意的結果:從全開光圈開始中心一直保持高解析度,邊緣在全開光圈已經達到中上水平,到F2.8與中心相當接近。小蟻此款鏡頭具有微距功能:將鏡頭上的波動開關撥到微距位置,可以實現約0.29X的微距攝影(按對角線計算相當於全畫幅1:0.56的攝影倍率)。用柯達縮微專用解析度測試卡測試,在F5.6—F11光圈下中心解析度在1900-2100線寬/像高之間,邊緣有明顯的倍率色差,解析度僅達到1000線寬/像高。因此構圖時應優先將主體放在畫面中間。在F3.5-F4.5光圈下由於成像較差,僅供構圖對焦用。從微距的倍率與像質看,此鏡頭最好稱為具有微距功能,不宜叫做微距鏡頭。此鏡頭沒有手動對焦的功能,是其最大的缺憾,但是小蟻在固件2.0上為此鏡頭增設了手動電子微調放大對焦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微距攝影時的精確對焦能力。
由於小蟻採用2000萬像素的晶元,像素間隔僅有3.3μm,衍射極限光圈約為F12,因此在小蟻機身安裝的所有鏡頭使用F16、F22的光圈時,解析度都會明顯下降,測試結果也突出表明了這個問題。YI-M1晶元的像素量比E-M5多25%,理論上,其攝影解析度應比E-M5高11%,但是在ISO200感光度下,用同一隻鏡頭在Y1-M1與E-M5兩個相機上測試解析度, 發現YI-M1的測試值僅比E-M5高出4%-6%。
究其原因恐怕與YI-M1的強力降噪有關。為此專門用小蟻42.5mm定焦鏡頭的F8(最優光圈)在兩個相機上用不同感光度分別測試中心解析度,得到兩台相機解析度隨感光度下降的曲線(圖20),從圖中可見:由於強力降噪,YI-M1不僅在低感光度輕微降低了解析度,更導致高感解析度的急劇下降。小蟻的工程師可能認為:由於初級用戶並不需要高倍放大,影響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手振造成的模糊,因此強力降噪配合優先使用更高感光度的自動感光度模式,使初級用戶可以在沒有防抖功能的條件下盡量提高拍攝的成功率。
但是從(圖20)可見,到ISO800之後降噪導致的解析度下降就已經沖銷掉了2000萬像素的優勢,雖然初涉攝影的小白還無所察覺,但是略有經驗的攝影人對解析度隨感光度的急劇下降可能難以認同。如何合理的處理感光度、解析度、動態範圍的關係恐怕還值得小蟻的設計團隊仔細斟酌。
2.漸暈
12mm的小廣角、F1.8光圈的大孔徑都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漸暈,小蟻處理的如何?我們用各級焦段的最大光圈拍攝面光源,再用IMATEST軟體處理,算出邊緣比中心欠曝的平均值與最大值描述漸暈的程度(圖21),同時測定奧林巴斯與小蟻的兩隻變焦鏡頭,以便讀者對照。
測試結果在(表6)中列出。
從數值上看小蟻變焦鏡頭的漸暈值略佔優勢,考慮到在14-25焦距段小蟻鏡頭孔徑略小,兩隻鏡頭的漸暈應屬於同一水平。(表7)顯示小蟻42.5mm鏡頭漸暈控制得很好,到F2.8即可以忽略了。
3.畸變
在27英寸的顯示器上顯示棋盤格,用相機拍攝後用IMATEST
軟體讀取影像求出鏡頭四角畸變的最大值與平均值(圖22)。
其中負值為桶形畸變、正值為枕形畸變。由於測試要求鏡頭光軸嚴格垂直於標版並通過標版中心,在測試現場又很嚴格難足此條件,測試數據僅供作定量的參考。測試結果在(表8)中列出,測試數據表明,小蟻變焦鏡頭在短焦段有較明顯的桶形畸變,其他焦距段及中焦鏡頭畸變控制的很好,42.5mm的定焦鏡頭畸變幾乎可以忽略。
4.雜光
由於影像感測器表面的紅外截止濾光鏡會大量反射成像光線,導致數碼相機對雜光都十分敏感,為此所有國外廠商都在不遺餘力地研製各種新型的抗反射膜以減弱雜光。小蟻鏡頭的雜光處於甚麼水平,自然令我們分外關心。按國家標準測試雜光的設備十分複雜,我們根據其測試的原理,設計了一種簡易的測試方法對比參測鏡頭雜光的相對水平。在屏幕上貼一小片圓形的黑色植絨紙,在暗室中用不同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屏幕,並令所設影像上植絨紙的大小相同。控制曝光,使影像上屏幕的亮度相同。在PS中用魔棒工具圈選出植絨紙的範圍,用直方圖讀出此區域的平均亮度。由於雜光會使影像的暗區變亮,因此植絨紙的亮度越低雜光越少(圖23)。
測試的結果如(表8)所示,從測試的數據可見在參測的7支4/3系統的鏡頭中,小蟻的鏡頭位居前列,尤其是42.5mm 1:1.8的定焦鏡頭,孔徑最大,雜光最少。這樣的結果令人十分欣慰。
小結
相機測試表明小蟻由於採用了較強的降噪處理,克服了高解析度可能導致的噪點、動態範圍下降,達到甚至超過同類低解析度所達到的水平。白平衡與色彩還原精度較高。測光範圍大於同類相機的水平(暗光下有更強的工作能力),評價測光的演算法與穩定性令人滿意。由於處理器檔次較低,導致連拍速度與對焦速度較慢,但是仍在低擋相機的平均水平以上,而且有通過固件升級進一步提高的餘地。
測試表明小蟻的套機變焦鏡頭,在短焦段畸變略大,14-18焦距段邊緣解析度略低,其他各主要成像指標上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奧林巴斯同級別鏡頭的水平,由於小蟻這支變焦鏡頭短焦端更短,適用性比奧林巴斯的掛機鏡頭更強。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小蟻42.5mm 1:1.8的定焦鏡頭,作為一隻大孔徑的人像微距二合一中焦鏡頭,各項指標不僅相當優異而且十分均衡、加上適當的微距功能、再配上不到1000元的售價(是競品售價的1/2-1/3),成為目前市場上性價比最高(注意是「最高」而不是「之一」)的中焦定焦鏡頭,不僅成為小蟻用戶人像攝影的首選,還具備了與奧林巴斯與松下相應鏡頭競爭的能力,這在國產鏡頭中並不多見。
以上測試表明,小蟻相機無論機身還是鏡頭的硬體能力都已經能夠充分滿足「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的需求,成功地實現了預期的設計目的。
四、固件的水平與檔次
現在有人因為小蟻相機使用了進口的感測器與處理器,使用了現成的快門、調焦組件,對小蟻國產的身份或國產化的水平表示懷疑。
數碼相機是一個能照相的計算機,因此相機廠設計相機與計算機廠設計計算機類似。都是利用現代工業社會化大生產的特點,在國際範疇採購適用的元器件及組件,按照預定的客戶群體,制定相應的技術指標,並根據本廠的工藝水平進行產品設計,以達到預期的技術水平並控制生產成本。20年前國產相機廠就是因為一切都要自己生產,一旦數碼化,自己沒有沒有機電一體化與數字電路的產業能力與技術儲備,於是一簣千里、全軍覆沒。 與計算機廠商相比,數碼相機的軟體設計難度高得多:計算機廠商僅需編製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軟體(BIOS)即可,主要的操作系統軟體是由微軟或蘋果編製的,而數碼相機的全部軟體都需要由廠商自己編製,而且處理的信號除了二進位的編碼之外還有大量模擬量與數字量的轉換及數字影像的計算與處理及機電硬體的驅動。知名的廠商(如尼康、佳能),處理器是專為自己的相機設計的;像小蟻這樣的廠商,受到技術與資金的限制只能選擇通用處理器。用通用處理器解決數碼相機機的特殊問題,還要使相機獨具特色,其技術難度比相機的結構設計高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比佳能尼康的編程更難。幾乎所有數碼相機廠,在他們某個系列的第一代產品上,都會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然後通過固件升級或產品換代逐步完善。
小蟻作為國產的第一代微單相機,它的固件水平與檔次又如何?
經過數輪固件升級,小蟻各系統已經能夠協調穩定地運行,沒有明顯地缺陷與問題。
小蟻用觸摸屏代替各種按鈕、四方向鍵和確認鍵;用23個屏幕圖標代替其他相機近百條菜單;在大師隨行模式中用圖框指導用戶擺姿勢及合理構圖;不僅用WiFi而且用更省電的藍牙實現圖像的實時傳輸與分享;用USB口(從而可用移動電源)為相機充電。這些別開生面的創舉,充分體現了小蟻的固件編寫的原則:讓「第一次使用相機的年輕人用使用手機的習慣」拍攝。 同樣,有色溫調整卻沒有自定義白平衡、有HDR卻不能預設涵蓋的亮度範圍,捨棄相機的各種後期處理功能轉而通過APP在手機上處理。小蟻並不想取悅所有的攝影人,而是盡量保留攝影小白所需的、捨棄小白不會用的或不感興趣的功能。我們希望小蟻這種量身定製的原則能真正吸引想用相機取代手機的年輕人———這恰恰是初級影友中舉足輕重的客戶群。
小蟻獨特的硬體配置、操控方案、功能設置與固件編寫表明,他既不是簡單的技術引進、更不是盲目仿製的山寨產物,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獨具特色的「國產相機」。
當然我們也承認:在入門級的可換鏡頭相機中,小蟻相機固件的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從(表1)可見 第7項情景模式、第16項風格、藝術濾鏡效果濾鏡,都與競品相機有較大的差距,這些恰恰是為入門的影友設置的。
此外提高連拍速度與調焦能力應當還有潛力、增加半按快門按鈕鎖定曝光的功能應當沒有難度。
五、對小蟻的期望
作為小蟻品牌的第一代相機,硬體已經到位,軟體仍應努力。我們欣喜的看到,小蟻的研發團隊清醒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投產半年以來,小蟻成為市場上固件升級最頻繁的數碼相機。就在6月初,小蟻不負眾望公布了新的固件2.0:在屏幕上設置了可以快速觸控6項常用參數的控制面板、實現了42.5mm鏡頭的手動微調電子放大對焦、實現了通過WiFi用手機遙控拍攝、增加了大師隨行中拍攝合影的模板、提高了像質與對焦能力、......,明顯提高了相機的易用性。希望小蟻繼續努力進一步提高國產器材大家庭中這個新生兒的成熟度。
小蟻相機頻繁的固件升級進一步表明這台相機是自行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機。它體現出小蟻在激烈競爭的相機市場上的生命力,這才是小蟻相機的希望所在。
在硬體上,希望小蟻研發出內藏閃光燈及具有TTL功能的熱靴,開發可翻轉的液晶屏,最後如果可能,在機身或鏡頭中加入最初級的防抖功能。這三項中推出任意兩項,小蟻就可以換代了。
小蟻的面世,成功地譜寫了國產相機的新篇章,我們大聲地為他叫好。我們更期待著YI-M2早日問世。
編後:
除特殊聲明之外,本文的全部測試數據均基於YI-M1固件版本1.3.4的機身與固件版本1.0的鏡頭。
測試的過程中得到正印科技有限公司軟體與硬體方面的大力幫助與支持,特此表示真誠的感謝!
文章詳見《中國攝影》8月刊-錢元凱專欄。
作者簡介:
錢元凱老師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照相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著名的數碼影像專家,著名攝影教育家。長期從事攝影教學工作,曾被攝影界冠以「問不倒的錢元凱」之美譽。
GF系列,EPL系列
好多M43低端機呢
再說不到三千,雖然我不會推薦佳能,但至少佳能比起它性更規格要高一檔,畢竟EOSM3是APSC
不太懂相機,只想說最近在考慮的微單是買索尼A5100還是A6000.。。。而且剛好今天A5100今天京東搞活動,2999(18-50套機) APS-C 的底,尺寸比小蟻的大
絕大多數人並不會出色的後期,拍照片只為發朋友圈?所以推薦富士X70 當然如果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學習後期A6000當然更好了
順便,種種跡象隱隱約約感覺到小米似乎在宣傳上學習到了某「愛國企業」到精髓#手滑再有,能不能在廣告上動點腦筋?前段時間樣照數據看看就讓我一口水噴出來如果一樣是m43系統的話,我會推薦松下gm1s,3000塊應該就可以搞到1232套機,廉價體驗等效24mm的廣角,鏡頭自帶防抖提高你的成片率,而且無論是操控還是對焦還是對自身鏡頭的優化(你之後再買其他松下松徠鏡頭都會有機內優化),都遠比小蟻要強。
PS:小蟻可是去年的年度最差相機,最大的缺點就是對焦。
如果不介意二手的話,二手的ep5隻要1500哦,滿血的五軸防抖哦。
順便,完全反對票數最高的那個老陳,明顯的小米腦殘粉,小米的屎都是香的。
買個二手nex 5n 1855大尺寸的老款套頭 配美能達黃標50 1.4,能把小蟻欺負死
佩服小米的勇氣,但是不推薦購買。同價位有很多更好的選擇。而且我看了一下小蟻的一些操作介紹,感覺就是一個好玩一點的卡片機。拿來玩玩可以,不推薦想學拍照的人用。
買相機其實就是買系統
M4/3卡口是比較討巧的,這一點值得肯定。
但是相對松下、奧林巴斯的入門型號,小蟻這個價錢毫無優勢。
我不是器材黨,但看到這種產品很尷尬。 無所謂,大家高興就好。
推薦閱讀:
※5000 元預算,索尼 RX100 M3 和奧林巴斯 EM10 那台更適合新手?
※索尼A7和佳能6D拍攝視頻哪個好?
※如何評價 Sony 全畫幅微單 A7RIII(ILCE-7R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