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千元在上海內環租房以節省每天一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值嗎?

請問花幾千塊錢在公司(上海內環以內)租個房間來節約從20km開外(松江)趕來市中心上班花的一兩個小時時間值得嗎?

我看了知乎上很多月薪很高的人的回答,知道很多人都說要用下班時間提升自己,可是自幼貧窮的我還是忍不住要看眼前的蠅頭小利,花工資三分之一租房還是很捨不得。

為什麼你們都說時間值錢呢?為什麼我的時間換不來錢?我也不知道如果節約下來這兩個小時來提升自己要過多久才能把工資提升上去。

到底應該去從基本開支里省錢(節流)還是應該去提升自己找工資高的工作(開源)?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 36 大城市的平均通勤時間,最長的上海為 57.6 分鐘,最短的拉薩 26.8 分鐘。

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引用的一項調查表明,日本、韓國、俄羅斯上班族人均通勤單程時長約為 1 小時,澳大利亞和瑞典約半小時,美國則為 25 分鐘,其中 86% 的 16 歲以上工作的美國人開車上班。而在人口不過 500 多萬的丹麥,卻擁有自行車 420 萬輛。一方面自行車是丹麥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也是他們休閑鍛煉的方式。他們似乎並不太在意通勤時間。

此外,美國網站 Science of Us 曾對大量通勤文獻進行研究,總結了 11 條通勤真相。雖然數據大多來自美國,不過結論也值得一看。

1.你一天里會碰到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早早去上班

社會學家 Daniel Kahneman 和 Alan B. Krueger 調查了 900 名德克薩斯婦女,詢問日常里使她們快樂的事。在名單的最底層——比工作和打掃衛生更糟糕的,是一大早去上班。而晚上下班,則是受訪者全天要做的第三最糟糕的事。

通常,我們會用聽歌、看劇、玩遊戲、從窗玻璃偷看身邊的美麗女孩、盯著公共電子屏、刷社交網路、瞧著人群的禿頂來轉移注意力。但事實上,通勤時的你,精神總是十分脆弱,你有一整段的無聊需要打發,在這樣的碎片時間裡,不論給你什麼樣的快餐信息都能輕而易舉地被你接受。

紐約大學的研究者 Anindya Ghose 及其團隊在某個中國城市的地鐵曾做過一項實驗,發現當地鐵里的密度從每平米兩個人上升到每平米五個人時,人們在手機上買買買的概率會提升 45%。根據行為約束理論,人越多,個人空間被侵佔得越多,人們就越會不自覺地向內轉移,更集中於自己的手機,購買行為也越多。

2.你永遠也不會習慣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Daniel Gilbert 認為人們永遠也不會適應通勤,每天都是新地獄。今天可能是包子配茶葉蛋味地獄,明天可能是大拇哥被踩得嗷一聲叫地獄,後天也許是眼鏡被擠掉後抽不出身彎腰去撿眼睜睜看著眼鏡踩踏全過程地獄。從家裡到公司,可謂一條百爪撓心的比慘之路。

3.但如果你走路、騎自行車或者乘火車,反而會讓你更快樂

根據麥克吉爾大學針對 3377 名乘客的調查,相比開車、公交和地鐵,這三種方式會讓人覺得更舒適。在幸福指數世界第一的國家丹麥,幾乎人手一輛自行車,許多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議會議員也都騎自行車上下班。當然,這也歸功於城市自行車道的良好設施和怡人的環境。

4.長通勤很可能會毀了你的婚姻

一項跨度 10 年涉及 200 萬瑞典已婚人士的研究發現,把長距離通勤的人(車程 45 分鐘或以上),要比不需要通勤的人離婚率高出 40%。

5.但如果你們通勤的方向一致,則會讓你們的關係更愉快

一項針對 280 對美國夫婦 139 對香港伴侶的調查發現,夫婦前往同一個方向的工作地會令他們對彼此的關係更加滿意。不過研究員認為,雖說伴侶同路去上班會增加相互陪伴的機會,但這可能只是一個微小而無意義的共同點。

6.在通勤上花費的時間就是時間,並不是鍛煉時間

根據跨度 5 年的美國時間利用數據分析。每花費 1 分鐘上下班通勤時間,就會減少 0.0257 分鐘鍛煉的時間,0.0387 準備食物的時間, 0.22.5 分鐘的睡眠時間。

不是通勤時間佔據了做別的事的時間,而是長通勤會使得做其他事的意願強度降低。在通勤路上的低質量補覺對恢復元氣也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回想一下那些計劃著下班以後過上充實而井井有條的夜生活,最後以癱瘓在沙發告終的日日夜夜。有多少人會在遭遇了一場通勤後還能朝氣蓬勃地打起精神來呢?

7.長通勤會讓人減少政治參與

研究院對喬治城大學的 1001 名美國人的調查發現,長距離通勤的人參加政治活動的概率比在家工作的人低 12%。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通勤路上人們更願意從事放鬆性的娛樂活動。另一方面,根據 upwork 和美國自由職業者協會的調查,70% 的自由職業者希望通過政治參與進行更多對獨立勞工權益的討論。

8.跟那些在家辦公的人比如何?

平均每天花費 50 分鐘通勤,會導致 11.03 分鐘睡眠減少,1.29 分鐘鍛煉時間減少。但通勤時間超過 3 小時每天(即單程約 1 個半小時)則會減少 44.7 分鐘睡眠,比在家辦公的人少了 63% 的鍛煉時間。

由於長通勤消耗的不只是花在路上的時間,如果你是一個長通勤人士,那麼你無法按時完成你的每日時間表,可能真的不能怪你的拖延症和懶癌。

9.然而,每天通勤一個小時,比在家辦公的人薪水高 40%

調查發現,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每天通勤一小時,平均會比在家辦公的人薪水要高出許多。這也與目前美國自由職業者普遍會遇到的客戶報價不合理、不穩定的收入來源,以及需要個人承擔保險等福利有關。

10.怎麼才能讓你的通勤更快樂,有一種方法,不過...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 Nicholas Epley 發現的方法,在通勤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他們最終普遍會更加享受這一天的通勤時光。(筆者去年夏天試過了,並不能問心無愧地推薦給大家)

11.通勤仍然有一件好事

那就是你還能回家。


答案肯定是因人而異,我覺得題主能主動思考這樣的問題,探究如何取捨選擇,是很好的態度。

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A 唯物主義的理性看法

每個人的單位時間價值不同(姑且用他的收入能力做量化),你很容易算出,一個時薪達到200元以上的人,每天在上下班上多浪費一小時,僅僅為了避開差價不足3k的房租,是不太明智的。

選擇租房,贏回時間,或者增加工時,或者增加學習時間(有利於未來增值,高價值人再學習的增值絕對值也高),或者健身放鬆(有利於提升長期輸出的耐力和上限),大概都是賺的。

相反,讓一個在河南村子裡種地且打算永遠種地的人,他早下班的經濟意義可能就不大。

以上列舉的是兩個相對極端的情況,如果你恰好處於某個中間地帶,事情就變得微妙起來。

選擇在於你自己內心的想法。

我這可不是寫雞湯。我自己正打算賣掉上海中環外的房子,租到內環里的中心區域。

我的考慮主要是兩點:

1 中心區域的房子讓我上班,參加社交活動,娛樂都更方便。

比如,每天把通勤單程從一個小時縮小到半個小時,來回就省了一個小時。這非常寶貴,可以多做不少事情。

2 提高工作效率

業餘我喜歡寫文字,有時也需要在家辦公。

寫字和工作都最好能有一張有書香的桌子和安靜的環境。

但目前我的房子里,沒有寫字桌,經常只好在飯桌上寫字,很容易受干擾,如果超過0點,還不敢開燈或者鍵盤聲音太大。

租一個更大的房子,有利於解決這個問題。

想租的房子區位早就看好了,但現在的問題是——上海的二手房子真的很難賣的出去。(一手房好賣的原因是:1開發商的供應量很有限 2政府限制過高的備案價格 3 一手房成交佔市場房屋交易的比例較低)

已經把掛牌價調低了30w,成為了全小區最低,依然沒見到客人們趨之若鶩——這讓滿懷春心,每天站在門口接客的我非常空虛。

咳咳,已經四個月了,咳咳。。。

容我吐口血,繼續寫。

B 下面談談唯心主義的感性看法

  • 老王的故事

對於年輕人來說,沒有足夠的經驗、知識和人脈,但有足夠的時間。正因為如此,他會過低的評估時間的價值,過高的看中短期利益。

對於資深人士,經驗、知識、人脈都不是問題,能做成各種各樣的事情,能實現各種各樣的價值。但卻被迫要做取捨。

為何,因為百事纏身,時間不夠多。況且,由於多年的拼搏和年齡的增長,很多年紀相對大的朋友,可能還要面對精力下滑和記憶力的衰退。

這個道理,只我最近從@王洪浩前輩身上,偷學到的。

時間就像流水,光陰如此珍貴。

應該去做主動篩選,帶著明確的目標,最自己最想做和最有意義的事情。

聽著像雞湯?如果年輕5歲(那樣自己的閱歷就不夠去理解這些),我也會覺得是老王在套路我。

但是我眼中的王老師正是這樣踐行的。

前段時間@奧迪品牌請了全球各地2000位媒體人,到巴塞羅那舉辦品牌峰會,發布新車。

我有幸和王老師一起受邀前往。

大多數人都按照主辦方的標準行程規划了時間,前後6天左右。(很可能就是沒多考慮,接受統一安排)

而王老師經過和主辦溝通,修改了日程,第一天晚上到巴塞羅那,第二天參加下午峰會,第三天一早乘機返回。

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趕,他說他來過巴塞羅那了,雖然多停留兩天也很不錯,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儘管旅途如此勞累漫長,還有6小時的時差困擾,老王還是在巴塞羅那的清晨6點起來跑步。正好我被時差折騰的5點多就起來了,於是我也加入了5km晨跑。我們從酒店,順著導航,喘著粗氣,跑到了海邊。

跑過街邊數不完的咖啡廳,跑過凱旋門,跑過男男女女和許多小狗,跑過停泊了許多遊艇的港口,還發現了一家停在碼頭的特斯拉零售店@TESLA,這家店漆了一襲鮮紅,在藍天白雲碧水的碼頭,分外醒目。

為了不耽誤後續的發布會,我們必須打車回酒店。

返程的打車費是老王付的,因為我考慮不周,出門沒帶錢。車內留下了這張合影。

巴菲特說投資就像滾雪球,其實自我成長也是這樣。

當我們力量還虛弱、經驗還不足的時候,我們經常低估時間的力量,就像大家覺得手裡如果只有100元就不值得理財,得有100萬才去理。

但問題是如果不在自己還比較初級的階段儘快提升自己,又如何有機會成為人生的中級、高級、究極玩家呢?

當然,我不願意販賣成功學,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價值觀。

只是對於積極期待世俗意義進步、期待取得更多物質回報的人來說,保持積極進取的策略是有價值的。

對這部分人群來說,願意承擔更多房租,留在市區內生活、工作,站在人生長河來看,這很可能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敢於忍受經濟拮据、忍痛支付高房租的年輕人,應該是抱著「無論怎樣也要好好努力」的想法是支配多出來的一小時時間吧。

五年後、十年後,回顧你今天多支付的這點成本,你可能會覺得其實微不足道。

但這每天多一小時的努力和成長,It Matters!


就怕租了房子 早回家還是玩手機


窮人的標準解決方案是:不提高房租支出 ,而是用生活品質的降低來換取通勤時間減少,忍受更小更破的房子,忍受更多人的合租。

我和我的一群朋友們當年都是這樣在北京開荒的。


先說結論:不值。

有句話叫窮人拿時間換金錢,富人拿金錢換時間。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你的家庭並不富有,可能和我一樣也是農村出身,你的工資並不是非常高,你的情況和我,以及知乎上很多普通人的情況很類似,底層家庭出身,剛畢業沒多久,薪水待遇不高,隻身一人來到大城市打拚,夢想著能在這座城市出人頭地。你現在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沒人脈,沒資本,沒閱歷,有的只是一顆向上的心。你還沒有資格一個月多拿出兩千塊錢來換取每天一兩小時的時間。你還處於拿時間換金錢的階段,更何況,如果就近租房,房租已經佔了你收入三分之一了。那麼除掉日常開銷你一個月下來還能剩多少?

相信我,實實在在的票子遠比所謂的花兩個小時學習更有用。賺錢是一種學習,攢錢也是一種學習,開源節流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只有被錢逼瘋過的人,才知道錢是多麼重要,才知道賺錢是多麼不易。

有些人回答問題永遠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會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立場想問題。我希望題主多站在你的家庭角度看問題,多從你自身的實際看問題,不要混知乎把自己混傻了,分不清現實了。

有人會告訴你年輕不要把錢看得太重,那是他沒有嘗過被命運逼迫的一無所有的滋味。對於家庭條件差的年輕人來說,年輕就是要努力好好的去賺錢,去攢錢。這是你一切安全感的來源。因為你無法預料命運多麼殘忍,小小的一個意外就可以輕易摧毀一個家庭的一切。我見過很多農村裡老人生病等死的事情,根本不敢進醫院。農村裡因病返貧的現象就真實發生在我身上過。

我現在在某一線城市工作,一年到手差不多XX萬,我自認為這個收入即使在知乎也不算墊底吧。可是我還是希望周末能夠有班可加,我認為加一天班拿個幾百塊錢就是最好的提高自己。

所以我給題主的方案是,你可以和別人合租,這樣既省點錢,也省點時間,哪怕是民房也可以。我旁邊兩個男生合租,1600一個月,一人八百,離他們公司也不遠。

做任何事要立足於自身實際,窮就花時間努力掙錢和攢錢,賺錢和攢錢就是最好的鍛煉自己的時機。

網上雞湯太多,小心有毒。

-------------------------------------------

昨天隨手寫的答案,今天上來一看居然破千贊了,誠惶誠恐,生怕誤導了陌生的朋友,以後寫答案會更謹慎。

看了下評論,又回看了自己的答案,覺得還需要補充幾點:

1,我所說的話都是在題主經濟條件暫時困難的情況下才成立。對於生活無憂的人,當然可以不必在意這些小錢,多花時間學習是對的。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拿金錢換時間的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誰願意活在雞零狗碎中呢,不過是被生活所迫罷了。

2,收入刪掉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爭端。信則有,不信則無。

3,應評論里一個妹子的要求說一下,合租最好和熟悉的同事朋友,女生安全第一,建議選有門禁的小區,不要選民房。


有前途!

作為一個窮人知道花錢換時間而不是只會用時間換錢了。

然而你還是錯了。

對窮人來說,花錢換時間和用時間換錢一樣是不對的,

因為,這樣做對解決你的困境提升你將來的空間毫無幫助。

正確的做法是:用生活品質換時間,然後用時間去尋找增加收入的辦法。

舉個例子:在上海市中心和人合租一個石窟門來換通勤時間。


哥哥張國榮,70年代末剛出道時,只有1000元的工資。但,為了節省路上的時間,更好的休息和結識圈子裡的人,他毅然拿出一半的工資即500元在工作的電視台附近租房。要知道,他家中還有個七十歲的老父。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終成一代天王,回頭看,你就知道,這500元是他做過的最好的投資。

雞湯講完。

他七十歲的老父親,就是香港的西裝大王。

若你不是富二代,家裡卻有個醫保都沒有的老父親,那麼,若你用一半工資來租房,不是愚蠢就是不負責任。


你能問出這個問題,肯定是不值的。知乎上久了總會有很多的幻覺,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的時間都那麼值錢,只有當你覺得時間真他媽不夠用啊好多重要的事情都沒法做的時候,才應該考慮用錢換時間。


這是屬於拿錢買時間的經典案例,你先計算一下可以量化出來的時間成本:

多花的房租/(每天節省的通勤時間 X 每個月工作的天數)= 每分鐘的成本 or 每小時的成本

隨便計算一下,比如每天節省的通勤時間算2小時,工作日22天來計算。 每個月能多出來44個小時,假如要多付出8000元成本,相當於每分鐘3元,一小時180元左右

每個月多出的44個可以自由支配的小時,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就要看你具體用這44個小時都花在哪些事情上。記得以前看大鵬在訪談時就談過為了有更多的機會,他一直都把房子租在公司附近,就是為了有機會能接觸和學習,給自己創造機會。

以前還發過一篇:乘車上下班正在吞噬你

實際上交通時間過長,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自我損耗,當你早上剛剛起床之後,經常1小時的通勤時間,特別是擁擠的地鐵,會直接消耗你的注意力,等你到單位之後,還需要額外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上下班最少還需要差不多1小時用來恢復精力,才能把注意力放到工作、生活和學習上。

提升自己要過多久才能把工資提升上去,這不好說,要看你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而定。

這麼多時間都能做哪些事情呢?

我發起了一個100天行動,要求每天花在30-60分鐘在某個具體習慣上,基本上在100天內就能看到明顯的改變,已經收到數十萬條反饋,列出一些反饋:

運動:

比如每天花上30分鐘在家裡做有氧的運動,跳操、健身,只要方式合適強度適合,100天後基本上能讓一個普通人的身體素材有很直接的變化或影響。我自己花了100天慢跑,減了20多斤。

而運動成功的變化,微信上有數千人,隨意找一些長文。

  • 堅持每天做100 俯卧撐一段時間後會怎麼樣?

  • 一個德國妹子堅持跑步20周的完美蛻變

  • 健身文章的讀者反饋20130917

  • 讀者反饋@lee:10分鐘晨練一百天學到了什麼? --六頂思考帽法小結百日行動

  • 讀者反饋:100天計劃之拉筋下叉

  • 1位女生的100天行動健身反饋

  • 100天行動徵文:33歲宅男,一年健身逆襲
  • 讀者反饋@小小小丸子在健身--小基數的132天運動塑性反饋

外語:

每天堅持做什麼(一小時左右)可以讓英語水平在一年半載內得到大幅提升?

其它愛好:

  • 100天鋼琴練習 : 完成8首曲目的彈奏

  • 讀者反饋:20小時新技能get之畫畫

  • 挑戰成功 | 一百天的繪畫行動

  • 從負債、發福、失業的深淵中爬出,這一年,我完成了7項年度計劃

你的時間換不來錢?

是因為你缺少足夠的技能和價值,工資低,所以時間才不值錢。

你完全可以用這個多出來的時間,去提升自己找工資更高的工作。

專業提升:

每天學習2小時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書里看到的,跟運氣有關,並不說努力半年就一定能遇到這樣的好事,但不努力一定沒機會。

7年來,下班後我一直在堅持寫作

可以學的技能:

  • 使用A4紙筆記法100天就能增加邏輯思維

  • 使用A4紙筆記法100天增強邏輯思維(2)

應該學什麼?

  • 我該學什麼——職場人士如何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

  • 一個初級設計師怎樣學習才能提高的更快?

  • 把做事情做出成績的三個關鍵習慣

  • 利用餅圖分析法幫你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怎樣讓你快速升職加薪

建立個人品牌或自由職業者:

  • 如何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並賺到錢

  • 個人品牌讓你與眾不同

  • 怎樣轉職成一名自由職業者?(1)

  • 怎樣轉職成一名自由職業者?(2)

  • 怎樣轉職成一名自由職業者?(3) 如何確定商業模式?

看完這些之後,你覺得多花幾千元錢,讓自己一個月多出40-60個小時,值嗎?


當你住了市中心,你就會發現,省下來的那幾個小時,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呢!

你可以去逛街(要花錢)

你可以去看電影(要花錢)

你可以去看話劇(要花錢)

你可以去胡吃海塞(要花錢)

這樣一來,錢越來越不夠了呢!

可是,

可是,

你活在上海,難道不就應該過著這樣的生活嗎?

不要說我又在宣揚「何不食肉糜」,

這才是你奮鬥的動力啊!


我在地鐵上讀書過了司法考試。

這票價真值。


以前家住大興,在中關村上班,單程35公里

開車?堵得你沒脾氣也沒力氣

騎車?我一個夏天騎了好幾千公里,身體大好,睡得也好,到了單位去衛生間洗個頭,很有精神

坐地鐵?單程90分鐘,找個僻靜角落,可以看很多書

值不值主要看主觀上的成本和收益


這個問題是不應該,不應該,不應該用窮人和富人來劃分的,應該用年齡來劃分,用工作性質劃分:

如果有全部通過cfa的朋友應該記得,隨著人年齡增長,human capital和personal wealth是一個比例逐漸轉換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全部財富,絕對,絕對不僅僅是你賬上有多少錢,有房子或者有車,還要包括你本身的價值。年齡增長,你通過勞動所得的比例將降低,而你的存款房產投資比例會增加。當然退休以後就是純消耗的過程。

說到這裡很多了會認為一個人的人力這個部分太虛,還是不要給年輕人灌雞湯。ok,把一個人未來每個月工資折現,計入行業工資波動水平,計入你個人增長潛力,最後結果是:

每個人是能夠計算你human capital的present value的。也就是說,計算一個人的人力,和計算一支股票的合理價值,沒差太多。

所以一個人要面對的投資很複雜,要投資你的存款,要投資你的個人未來收入現金流的PV。

~如果你是年輕人,你的人力投資周期很長,於是在存款和其他投資上可以更激進。

~如果你是快退休的,就少配置股票或者基金,因為你的總盤子裡面穩定的工資收入會佔比很小。

~如果你是大學faculty,你可以投資更多股票,畢竟工資收入很穩定,每一年都帶差不差。

~如果你在創業公司或者vc,那麼個人存款可以配置更多債券。畢竟你的工作收入(獎金,期權)本身風險就很高了。

回到本題,如果你是年輕人,你在human capital上可以做一些更高風險的投資,畢竟你的路很長,而節省時間學習是個長期個人人力投資。如果可以節省時間考證,學習知識,是個很適當的選擇。

如果你工作收入穩定,也應該節省時間學習,把可能得高收益高風險機會壓在你自己能力的提高上。

如果你在創業企業的話,算了,你還是忍了比較好,存錢攢存款。畢竟你的工作收入本身就是高風險高收益。

昨天和表妹聊天,目前有兩個offer選擇,一個是地方委辦局,一個是保險公司。顯然對應了我說的兩個住址選擇問題。

我反對講雞湯一棒子打死,比如說年輕人要敢闖,敢投資自己學習。多數人不是金融專業,也不是cfa,只能用某種別人能接受的方式去表達。就這個問題來說,如果有人給答主說年輕人敢於投資自己,你們是希望啥啥一類的:

~理性角度和投資角度看


這明明是一個選擇家20km外,上下班2小時路程的工作,還是選擇家邊上上下班10分鐘工資2/3的工作的問題。。。

在簡化一下,就是選一份10小時的工作,和一份8小時的但2/3工資工作的問題。

和額外時間幹什麼有什麼關係啊。。。就看想一天干多久,家裡是不是很缺錢咯。

按說超過8小時工資1.5倍的,8/(8+2*1.5)=0.72,比起2/3=0.67,差的也不多。要我說這點差距不值得專門做一個一天10小時的工作,不過這個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咯。

P.s要存錢買房再節約不為過


不值得。你得知道,作為一個會糾結每個月多花幾千塊錢的窮屌,你的時間一文不值。

所以你應該這麼想,我每天花2個小時,每月多賺了幾千塊錢。


同意@苑小吉 大部分的分析,所謂「節約出時間提高自己」,很多時候都只是成功學大師們炮製出來的空中樓閣。不少大師自個兒「節約時間提高自己」的方式,大概也只是把空餘時間拿來刷貴知收割粉絲而已。事實上真有心提升自己,地鐵上看書、公車上聽有聲資料也是很常見的。

但我還是覺得花錢買每天兩小時的時間是可以考慮的。注意我的措辭,不是說一定划算,不是說一定適合,但可以結合你自身的情況有所權衡。因為這兩小時,可以為你換來更好的休息和健康。

作為一個曾經因為工作太拚命、給自己壓力太大而生病的過來人,我比貴知上大多數人都更加清楚健康的可貴,也更加清楚失去健康後的懊悔。你家境不好,想要多賺錢多攢錢,這沒有問題;但反過來想,一旦你的身體出問題了,那就非但賺不到錢,還得把自身和家庭拖入絕境。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年輕白領的工作壓力是很大的,更加不能忽視健康因素。

而既然你專門提出了這個問題,可見這兩小時的通勤的確給你帶來了困擾,那麼你的確可以仔細掂量一下:你的工作是否給你帶來了較大的身體疲勞度和身心壓力?工作之外的擠車時間是否更加讓你疲憊不堪?每天多休息一兩小時(以及進行科學的鍛煉)是否可能對你未來的持續職業生涯有所助益?

此外,你不妨詳細算計一下每月開支,看看在保障基本的生活和營養之餘,有沒有其他開支可以砍掉以補貼到房租上的,以及像其他一些答主提到的那樣通過合租之類的方式從租金上節省。如果能計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收支分配方案,讓你保證一定結餘的情況下節省通勤時間,那我覺得這個租房的計劃還是可以琢磨一下的。

錢當然很重要,尤其對窮人而言,我一向鼓勵年輕人重視金錢、努力賺錢。但如果失去了身體健康,那就既賺不到錢,也沒福花錢了。

與諸君共勉。


這位估計是工資不夠高,但是覺得通勤太累了。

節約的時間不一定能轉成錢,但是一直沒有空閑時間也難提高。

假如是男的,而且公司允許搞個小床或者床墊的話可以在公司睡,隔一兩天回一次家就好。建議每天還是要洗澡換衣,這關係到在公司的休息質量。 洗澡啥的想辦法總是可以搞定?(ノ゜?゜)ノ?

另外我覺得沒有家庭負擔的話,改變一下作息時間表,錯開上下班高峰,地鐵汽車上不擠的話,聽點有聲材料,思考點問題,看點書甚至打個盹都挺好的。

還有題主搬到市中心不至於多好幾千吧?假如不是家裡有房不用出錢,否則退掉原來的新租一個多花一千多半夠了吧.


每天花兩個小時好好學習一下,一年一本比較值錢的證書還是可以考出來的。

對比一下掛靠費你就發現,每個月幾千塊錢完全就是小意思了。

等你有了證書,你也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了。


在住得遠近這個決策中,這是租金成本、通勤時間、居住條件三者的一個折衷。而你的核心目標是讓自己儘快成長為單位的骨幹,掙到更多的錢,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職場生涯早期(30歲以前),節約的通勤時間越多,用於提高自身水平的時間越多,對自己的未來越有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收入如果不高,為啥要花幾千塊錢買通勤時間?完全可以花同樣的錢,降低居住水平,用1000-2000租一個離單位2公里以內的房間/床位,靠近圖書館或學校最好。

你剛畢業不久,收入不高,仍是單身,至少還沒跟戀人同居。

在這種前提下,最正確的做法是犧牲居住體驗,在離公司近的地方合租一個小房間,甚至兩個朋友租同一個房間,把時間用來學習公司業務,提高自身水平,迅速在公司站穩腳跟上。

大約兩年以後,你就有了選擇餘地:

你可以選擇在離公司2、3公里的地方租一個單間,也可以選擇在稍微遠點的地方以同等價格租一個更好的房子。我在這個階段仍然選擇交通便利,犧牲居住體驗。只要這個階段沒有跟戀人同居,其實居住是沒什麼問題的。

平時在單位忙完回家洗個澡玩會手機看會書也就睡了,周末本來要跑出去玩、結識有趣的人、開開眼界,也不需要總宅在家裡。

大約五年以後,你開始考慮買房子、結婚、生孩子:

這也是一個折衷,你要麼就為了小孩的成長環境而住得遠一點,通勤時間長一點;要麼就降低環境要求,在同等經濟水平下住得近一點;而且夫妻雙方總要做出妥協。近的買不起,只能買遠的。買完以後就通勤唄,沒辦法。

我們這些老杆子當年全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的房租十年來從800漲到8000,核心共性都是離單位近,佔了不少便宜。


我認為值得,兩種方式我都體驗過,比如第一份工作在陸家嘴,居住地在張江,當時需要半小時公交到二號線張江高科,然後半小時地鐵到陸家嘴,然後頭尾還要步行各十分鐘。後來換工作了,工作地在靜安寺商圈,居住地搬到了黃陂南路,這次通勤就基本靠走了,公交十幾分鐘也能搞定,但是月薪12k租房4k,花去三分之一的收入,給我帶來的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我不厭惡加班了,也可以說工作態度改善了,心態變好了。第二,開始能欣賞這座城市了,或者說這個城市真的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現給我了……經濟上的緊張促使我不會太浪費,也讓我主觀上更願意多參與一些項目增加收入,總的來說對個人是積極健康的。

反對的一點是有人為了住的位置好,對住的質量無限度妥協,群租房甚至地下室無窗房都去住,這樣的話應該就沒什麼好處了。


推薦閱讀:

上海青客怎麼樣?
住隔斷間是怎樣的體驗?
在杭州租房是怎樣一種體驗?
通過鏈家租房,到期房東不退押金,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鏈家地產」、「我愛我家」員工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的?

TAG:學習 | 上海 | 租房 | 汽車 | 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