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學習的課本知識根本沒法實踐怎麼辦?
RT,在學習過程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很用心並且很誠懇地想去學習,但是最後大腦並不會記下這些東西,都是短暫的過往雲煙,學無所用。因為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繫太遠,這些知識一般都不會存活太久,最後除了說「我看過這本書,儘管我忘了」,沒有任何其他的。
大學的課本除了應對考試知識難道就真的沒有意義嗎?課本知識真的不能和工作中應用的知識良好對接嗎?
當你工作之後,會重新學,你的理論基礎紮實,上手就快,不紮實,就死得快
謝邀!
其實題主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還是很難得的。因為似乎我們都身陷這個困境太久了,以至於不再懷疑這是個問題了。
我們都在呼籲高考制度改革,但如果教育系統設置本身不合理,局部的改革是不是反而延續了本該滅亡的舊事物的生命?我們都痛斥應試教育的種種危害,卻不知道真正的教育模式又該是怎樣的,離開了考試,又該如何去評價學習效果。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困境:在校時,我們一邊被逼迫學習著,一邊迷茫著;走出校門後,沒有了考試壓力,反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甚至在情感上厭惡學習和讀書,更不知道該如何開啟真正的學習和如何應用知識。
這就是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所面臨的困境。
其實,大學課程的內容設置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知識的本質就是關於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就像藝術源於生活一樣,知識也不能脫離現實物質世界而存在。無論是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還是應用數學、材料力學、化工原理等應用學科,它們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生活是怎樣的,學科的區別僅僅在於表達的方式、途徑和模式不同,即學科思維不同。我們所學的任何知識,本質上都是源於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需要,而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掌握,提高學習者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簡單來說,這個過程就是「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可正如題主的疑惑(「課本知識根本沒法實踐)」,問題偏偏就出在了這裡,我們讀完了課本之後才發現——
我們回不去了。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相較於中學的學習,沒有了高考分數的壓力,大學的教學方法已經改進了不少,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應試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你的大學課堂上,你的老師不會告訴你「三角函數恆等變形公式」是哪位高人、在怎樣的情況下、遇到了怎樣的問題才推導出來、公式可以用來解決哪些實踐中類似的問題,你的老師只會直接告訴你這個公式是如何通過你已知曉的理論公式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變形來解決更多練習題,也就是典型的「從理論到理論」的過程,跟實踐壓根不沾邊兒。
學生與知識的產生和應用的完整鏈條被割裂開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所學到的知識,就是一些孤立的、非情境化的、不具備實踐意義的事實性知識,沒有和其他數學知識、物理知識聯繫起來,也沒有跟你的生活工作實踐聯繫起來,你自然不能夠將知識遷移運用到工作、生活的新情景當中去。
「學習不是知識的物理傳輸過程,也不是接受的過程。學習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圖的、積極的、自覺的、建構的實踐,該實踐包括互動的意圖——行動——反思活動。」
——摘自《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
美國學習科學發展委員會編著了一套「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叢書,其中在《人是如何學習的》一書中指出,高效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習者中心、知識中心、評價中心和共同體為中心的,幫助學習者積累掌握適應性的專家級知識。
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所謂學習者中心,也即是說,教授知識應該以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先前經驗、前擁概念,通常是不科學、不合理、不明確的知識)為基礎(或稱起點),通過科學的方法,將學習者已掌握的知識同科學的知識聯結起來,達到糾正錯誤認知的目的。因此,專家級教授會在正式講課前了解掌握學生對相關課題的掌握情況,存在哪些錯誤的或是模糊的認知,需要設計怎樣的學習方法來糾正認知,達到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目標。
所謂知識中心,也即是說,學習的目的不是在腦海里記憶大量的事實性知識,而是具備相應的學科思維,能夠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新的實踐情景當中。以歷史課為例,在我們看來歷史就是一大堆的年代、人物和事件,因為考試就是測試我們對這些事實性知識的記憶程度。而學習歷史的真正目的卻是學習掌握用歷史的眼光(思維)來分析認知當下,恐怕你我都不具備這個能力吧。
所謂評價中心,也即是說,如何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特別是深度而不是廣度,更不是記憶的程度,並將評價結果作為一種重要的反饋,用來指導學生進行修正已掌握知識。把評價(考試)真正作為一種測試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手段,用來指導學習者查漏補缺,而不是一個終結性的結果。而我們在考試後的通常要做的就是學習新的書本章節。
所謂共同體中心,也就是說,要把課堂學習同社會實踐連接起來,構建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無縫對接。這也許是大學最缺少的部分(不要跟我說你有實習期哦,這不是一回事兒。),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所學的不能用,有用的——你沒學。
對比差距,我們可以知道,現行的教育模式是對學習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教育系統改革的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遠,或許真正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一場教育革命。當前,我們還遠不能看到教育扭轉的那一天,也不能等待改革完成後再去學習。學習的四個中心中,學習者中心是前提和根本。「學習者應當成為有意圖的、自律的思考者,學習者關注的中心應當在於問題解決,而不是記住不相關的事實。」特別是在大學的學習中,沒有高考那樣的門檻壓力,可以自主地將自己的學習向真正科學有效的大學教育扭轉。不要怕,你做得來!
說到這裡,你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祝好!
占坑,希望我大學畢業後能回答這個問題。。
mark一下現在的想法,感覺事在人為,只要你想,應該可以做到擺脫應試的束縛,畢竟手邊會有各種資源,看你怎麼利用了。推薦閱讀:
※室友要花 9.6 萬元參加一個操盤手培訓值得嗎?
※進學生會的「鍛煉自己」到底是安慰自己還是敷衍他人?
※大學獎學金分配不公你們怎麼看?
※如何看待8月25號,ANU(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傷人事件?
※提高英語應用技能的方法(工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