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儲蓄率高嗎,從經濟學角度有哪些解釋?

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利率,所有人都喜歡存款和國債,投資比例低,信貸消費弱。

解釋中國高儲蓄率一般喜歡提到福利保障差,但是日本的福利絕對不差。

如果說90年以後喜歡存款可以用經濟停滯避免了通貨膨脹來解釋,可是日本儲蓄率最高的兩個階段就是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這個現象怎麼解釋?


1、討論儲蓄率高低的原因時,最好將居民(家庭)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分開來看,否則迷惑性太強。例如提到中國儲蓄率高的原因時,一般人常常往提倡儉省的傳統文化與生活習慣上想——但事實為中國的高儲蓄率主要由企業儲蓄跟政府儲蓄造成,中國的家庭儲蓄率反而並不突出。
(中國國民儲蓄率曾經在2010年後超過50%,居世界第一;但中國居民儲蓄率長期處在20%左右,為世界平均水平)

2、日本的家庭儲蓄率並不高。

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日本經濟中高速增長階段,日本的家庭儲蓄率由23%下降到18%左右;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的家庭儲蓄率一路跌了15年,最後維持在2%~3%的低水平,在2013年甚至出現過負儲蓄率的情況(-1.3%)。

所謂日本居民儲蓄率高的論斷,恐怕僅指80年代以前跟美法德等發達國家相比(美國5%~10%,法國和西德10%~15%)。

附:90年代以後美日居民儲蓄率變化圖。

再附:同時期中國的居民儲蓄率數據(約處於世界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任若恩、覃筱,「中美兩國可比居民儲蓄率的計量:1992-2001」,《經濟研究》2006年第3期,67-81頁)

3、80年代以前日本的社會保障與福利遠遠不及美國和西歐,再加上日本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消費習慣滯後於收入增長),使其居民儲蓄率高於歐美髮達國家。順便提一句,經濟學上的儲蓄就等於「收入-消費」。九十年代往後,隨著日本社會保障與福利逐漸完善,以及收入增長的停滯,日本居民儲蓄率迅速下降到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

附:2005~2009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居民儲蓄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根據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提供的數據計算得出)
值得指出一點:2008年之後,美英法等國居民儲蓄率大幅上漲(原因包括受金融危機衝擊消費萎縮),而日本卻在其低利率政策的影響下居民儲蓄率持續降低,甚至在主要發達國家中也成為墊底。

4、日本的儲蓄率確實曾經較高,但如今已降至一般水平。
PS:一國儲蓄=國民儲蓄(即為居民儲蓄+企業儲蓄+政府儲蓄+國外儲蓄

由於收入增長對儲蓄的促進作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其儲蓄率持續上升,並在70年代初——這個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的節點上,日本儲蓄率居民儲蓄率雙雙達到頂峰,分別為40%與25%左右。拉高日本儲蓄率的主要為企業儲蓄。(跟中國現階段很像,而且中國企業儲蓄率更高,因為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分配向企業傾斜,企業收入增長快過居民收入增長;此外中國還有規模龐大的政府儲蓄)

而自90年代中後期以來,日本居民儲蓄率急劇下降,企業儲蓄也獨木難支,導致日本儲蓄率不斷走低。現今日本的儲蓄率已降至25%以下,並不比其他發達國家高多少。

以上。


首先,日本的儲蓄率在東亞(包括東南亞)並不高,而是低,都跌破20了,周圍國家倒數第一。(圖片取自:中國儲蓄率下降可能帶來的風險)。

其次,安倍上台後,日本居民儲蓄率60年來首次為負了,還扯什麼儒家傳統、民族性。在《為什麼美國儲蓄率並不高》一文中作者提到美國5%左右的家庭儲蓄率,實際上在發達國家是中等水平,而日本負值,因此即便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的居民儲蓄率也是差的。

最後,日本還能維持如今的儲蓄率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企業比較高的自有資金比例。企業低負債率造成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也就是企業不願意貸款投資,而不斷的提高存款,低投資造成經濟低迷。

中國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出現了「資產負債表衰退」。中日的核心問題都是金融業效率太低,缺乏改革。如下圖所示,在日本創業的現狀與問題一文中,作者比較了美日天使投資人數,日本連美國的零頭都沒有,834人vs268000人。中國的金融市場問題是一樣的,這樣的條件大家不提高儲蓄率,怎麼創業?


1年輕人沒有錢。日本的社會資源被老人壟斷了,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沒有很多錢可以消費。而過了消費高峰期的老人又沒有消費慾望,錢自然會躺在賬戶里。更糟的是日本人壽命非常長。比如65歲退休活到90歲 25年間這筆存款基本不動不說 就算變成遺產也花不出去。因為遺產會落到60歲左右的兒子手上繼續吃灰。

2日本人現金支付的機會不多。日本人工資進賬戶 然後(可以自行選擇)走賬戶支付各類費用。甚至買月票都電子化了。所以日本人即使沒有信用卡,真正需要現金支付的機會也不多。全日本大多數的錢都躺在賬戶里滾來滾去儲蓄率怎麼會低?


別人不知道,二宮和也是喜歡存錢的


我認為居民儲蓄率主要基於國民對自己的信心和對政府經濟政策的信心2點。

歐美國家儲蓄率底,因為他們長期處於發達國家狀態,居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樂觀的估計,所以不會存錢,日本是逐漸變為發達國家的,所以儲蓄率逐漸降低,讓年輕人知道存點錢防範未然是很難的,有些事情不經歷過就不會認為可能發生。對比下中國70後,80後,90後儲蓄意願應該是逐漸降低的,可惜沒搜到具體數據,你問00後?他們都玩裸貸了…

其次是對政府經濟政策的信心,如果貨幣經常隨意變動貶值,那麼居民明顯不願意儲蓄,而南美國家這些年來貨幣頻繁貶值,導致了南美雖然不是發達國家但儲蓄率同樣很低。

非洲的平均儲蓄率是20%,不算高也不算低,部分受貧窮影響,部分受經濟政策影響。

最後還有一些其他貨幣政策的影響,不是很大。

以上僅針對居民儲蓄率。


和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階段有關吧。

日本在上世紀高速發展階段屬於中間年齡層人口多老少人口少,這種情況下勞動力充足經濟發展較快,投資佔比相對比較高,消費相對較少,然後儲蓄率就較高了。

等後面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年齡結構轉變後投資會逐漸降下來,消費也會上來,儲蓄率就會下降了;我看到的數據是日本家庭儲蓄率從上世紀巔峰25%降到現在已經轉負了啊。


很好


流動性陷阱呀…基準利率接近0了吧,在日本。政府無論發行多少錢,大家都會存下來。

這種東西互為因果,蛋生雞,雞生蛋,惡性循環。

要提高儲蓄率,得國民對將來有信心,才能從流動性陷阱里走出來。


儒家傳統


推薦閱讀:

私人大量佔有生產資料會影響甚至限制生產力的發展嗎?
如何評價《詭異的失業率》這篇文章的方法論?
為什麼需求曲線的橫坐標是數量,縱坐標是價格,為何不反過來?
如果一個國家把自己和其他國家隔離開來,其狀況會變得更好嗎?

TAG:日本 | 經濟 | 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