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成中等偏高收入國家?


給你說一個殘酷的現實

一個平均的中國人,已經比世界上差不多2/3的人富裕了。

一個北上深杭廣居住的人,應該比全世界90%-95%以上的人富裕。

北上深還有房子?那一般比一半的發達國家人口都富裕了。

啊~,更正最後一個,按照2016年10月價格,光一套北上深房子的賬麵價值應該是已經可以比80%-90%的美國家庭的凈資產更高了

很好,很多人難以接受這個現實。這個很正常,因為很多人是看著這個藍星收入top1%~0.01%的人製作的電視節目被洗腦以為屏幕裡面是應有的日常生活。可是沉默的大多數根本連這種節目的存在都不會知道,也不感興趣,甚至正常穩定的水電都沒有。

安利一個網站:How Rich Am I?

輸入年收入十萬(一線的平均收入大概比這個數字低一點),你可以看到這個收入已經是被推測為全世界最富裕的4.8%人口了。

有一個答案說月入兩三千是中低收入?好吧,上面網站顯示月入兩千屬於全球top 22%。

有人質疑是募捐網站,募捐網站又怎樣了,月入兩千還怕別人將你歸為高收入被慫恿捐款啦?上面網站學術可靠性幾乎沒有,但是至少稍微算一下就知道,上面網站已經大致表現出了全球收入分布情況。你可以參考@li zeng的圖或者下面的圖,或者隨便推算一下:整個南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除了南非的整個黑非洲加上緬甸越南菲律賓這好幾個國家的人口就有三十億了,這些地區的人均月GDP都不到2000元人民幣,中國年收入不到2000的今年也還有好幾千萬人,你只要月入有2000,就妥妥的跑贏這近半的人類了。

有的人又扯到購買力去了。。。稍微谷歌或者某度搜索一下都知道,根據購買力平價(簡稱 屁屁屁)兩年前中國經濟總量就超過美國了,也就是說人均GDP要乘以1.6倍的樣子。舉個現實栗子:中國 iOS App Store 收入首次超過美國,而且是超過15%,不要忘記中國主流人群還是認為軟體就應該不付錢免費送天上下的,好吧,主流人群還不使用蘋果產品。

其實li zeng第一幅的圖也沒有太客觀,那個圖只用了平均數,事實上收入分布比較廣泛的。可以參考這幅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財富分配圖,記住窮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然後你再看看對比一下06年的

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變窮了,除了____

還有殘酷的現實:

基本上全國人均GDP達到世界前10%的國家才能成為公認的發達國家。

而假如有一天所有外國人均收入都比中國的最窮線更低,中國的人均也才是到達世界前10%水平左右。(人口就有20%了沒辦法)

由此可以推斷,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一直有千萬或者億級別的人口處於發展中狀態,因此一直都可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完。


最近做的中國人均名義gdp在世界人口中的排位,從1960-2021年,白色是中國那佔世界20%的人口比例,綠色是世界上比中國更富裕的人口,紅色是更貧窮的。縱向一格是世界10%人口,橫向一格是5年的時間跨度。1990年後中國穩步上升,2021預計要到top18%~38%。

你這麼看,現在中國整體而言當然是中等偏高收入,屁股都過50%的門檻了。

補充一個基於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的,沒有鋸齒1980-2021,剔除了匯率波動因素

中國國民收入分布相對於世界,x軸每天收入(對數),y軸積累人數,整體波峰偏右,中等偏上。虛線是世行界定的貧困線

差距最大,卻開始睜眼看世界之時,廣場上人們的絕望

圖例

至於說中國有沒有和會不會脫離中等收入陷阱,周末去聽了林毅夫和亞開行chief經濟師的conference, 林的觀點是中國有comparative advantage和economic of scale, 只要制定好他定義的五類產業的相應政策發揮好comparative advantage就能穩穩跳出。亞開行經濟師的觀點是比較中國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ending share of GDP vs GDP per cap (沒有拍下來,但可以參考下圖),結論中國對未來可永續產業發展的投資是關鍵,還有別的支撐論據點,總體看好。

2016各國科研創新得分vs 人均GDP,中國(最大的圓,人口),已經是leader group,第25

2016各國科研創新質量得分的構成比較,中國完爆同級別發展中國家,超過發達國家平均值

圖表引自2016全球創新指數報告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6

作者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類似聯合國的權威國際組織

現代工業社會,如果用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結果的指標,我覺得用科研創新得分來衡量經濟發展加速度比用GDP增速更貼切問題的本質。而科研投入佔GDP的比例則可以用來衡量科研創新得分的未來增速,二級加速度指標。

關於大家對區域差距的討論

這是基於14年數據,根據GDP購買力平價,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和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的對比。矩形的面積代表購買力GDP(人均x人口), x軸是人口(單位千人),y軸是人均GDP購買力平價(單位美元/人)。

圖例:紅色是中國最發達的江蘇、浙江、上海,即上海廣義城市群,白色是中國其他沿海發達省份,黑色斜線是中部省份,黑色柱子從左到右是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

你這麼看,中國現在發達地區和發達國家的門檻-俄羅斯差距並不大。

基於21年數據(IMF16年四月預測),根據購買力平價 (current price, 現價,不考慮通貨膨脹),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和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的對比(因為IMF只有國家級別預測,我給各個省市的增幅寫了一個簡單的增長平衡,即增幅=(已有人均GDP/全國平均)^-0.18,基於14年觀察,大概就是GDP越高增速越慢,人口增幅忽略)。

這麼看,在可預見的將來(2021年),有五億人口的地區將會脫離中等偏上進入「發達」(對比俄羅斯)

當然還有我自己編造的30-35年預測,見笑了

你這麼看,30-35年中國可能出現一個人口五億級別的經濟高度發達地區(人均年產出等於日本,但當然財富積累還要時間),而台灣日本韓國人口加起來只有不到兩億。當然美帝依然會是領先的存在,人均在台灣日本之上*人口為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之和。不知道回答問題沒,我自己平時的研究,不美觀,直接貼上來的。只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從數據角度對中國發展的認識。現在看來IMF對台灣和韓國的增長太樂觀了,應該是和日本抹平。


中國過去30多年創造了經濟奇蹟?是。

中國近年經濟增長放緩?是。

中國近年經濟增長率仍比大多數國家要高?是。

中國有100多萬千萬富翁?是。

中國有5000多萬貧困人口?是。

中國有超過13億人處於貧困線以上和資產千萬之間?是。

中國有較大的貧富差距?是。

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比菲律賓、印尼、印度情況好很多?是。

中國人均收入水平比美國、德國、日本還差很多?是。

中國成中等偏高收入國家?是。

一點建議是,不要以個體感知代替統計判斷。


我為祖國感到自豪

人均這7-8千美元不算難看了,雖然也真不咋地,但你要想這是被平均的。

你別老想著被富人平均,每個知乎er都更該想的是,你被多少個湖北甘肅鄉下的農民伯伯平均了,還居然能有7-8千美元的per capita。

那些蕞爾小國,人均幾萬十幾萬美金,毫無意義。過億人口大國里,人均水平拿出來比比看,才有意義,或者過5千萬要麼3千萬。

美國確實牛逼,3億人口,人均5萬多,比香港幾百萬人、台灣兩千萬人還高。

日本也牛,2萬多,大概退步了。

其他的墨西哥高點,俄羅斯、巴西都跟我們差不多,但我們,十幾億人啊,不靠賣資源。

剩下的,印度印尼奈及利亞孟加拉....,都是我們腦海里的苦難國家。

所以,不容易啊,我們上一代剛剛還在為吃飯發愁,現在已經在買房子買車了。

這世界如果真有「大國崛起,小民滋潤」的好事同時發生,現在還真有可能。

那個誰誰,把貨幣看住了,不然我全白說了。


中國人口14億,約佔世界人口的20%

非洲人口10億+,約佔世界人口的14%

印度人口14億左右,約佔世界人口的20%

東南亞人口6億左右,約佔世界人口的8.5%

非洲+印度+東南亞人口34億左右。約佔世界人口的42.5%

憑藉常識隨便估算一下就知道,中國在世界上到底算不算收入中等偏高

當然我覺得是不算的

因為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分別叫北歐,美加,日韓,澳洲,中國,其中前四個有一個統一的稱號,叫「外國」

所以說中國算什麼世界中等偏高,明明是最後一個,我們這些人拿著12萬年薪在北上廣可憐得半死不活,這麼慘怎麼可能是所謂的「中等偏高」呢,太扯啦!


有乾淨的水,穩定且潔凈的食物來源,遠離戰火和動蕩,有固定的住所,能接受教育,可以獲得醫療服務。

滿足以上幾點真的就已經過得比這個世界上的很大比例的人過得好了。


你們知道,就算在美國,70%的人,銀行存款不足1000美元嗎……

街頭採訪一個個都是100k+美金的負債……

生活方式不同。我身邊認識的幾個白人小伙(我在紐約),衣著打扮十分考究,穿衣搭配手機耳機都要高檔,卻畢業幾年了還負債纍纍,每個月付房租時一旦時間差交不上就找朋友借。我一個中國朋友(華人)都借給其中一個幾千了,用來付房租,一直拖著,沒還。白人小伙有時候晚飯都捨不得吃,但用Iphone 7 Plus,華人小哥用中信ZTE

我覺得很多人都是把生活方式和富裕程度混淆了。大概一看覺得歐美人人光鮮亮麗。但這裡有的是會餓著肚子一天就吃一個麵包,花幾個小時去教堂蹭吃的,地鐵逃票,等等方式去」攢錢「,然後買奢侈品的人…

真不是一個概念。這也是搶劫犯盜竊犯總對中國人/華裔下手的原因。因為中國人能存。經常有犯人被抓住,結果發現他從一個看似平民窟的中國城餐館大媽的小矮樓里搶了幾十萬美金什麼的。對於中國大媽來說,老娘工作了大半輩子了幾十萬很多嗎?但對犯人來說,卧槽金礦啊……


感覺很多人首先是在吐槽被平均了,吐槽專家無腦,吐槽貧富差距大。貧富差距大是事實,但是很多吐槽完全是為了吐槽而吐槽。有些人說自己月入不足一千,如果生在城市裡,不知道是怎麼活的。有些人說納稅人很少,說明高收入人少;其實有一個事實是很多公司基本工資低的可憐,但是獎金福利很可觀。有些人說農村收入要低的多;西部地區我不知道,但是東部地區很多農民的收入渠道很多,賣農產品,個體,等等,而且農村的物價確實比大城市便宜很多。

總之,我是想說不要看見這類新聞就吐槽專家無腦,我們既要只要有這麼個數據,也要知道一些不容樂觀的事實比如貧富差距大,基礎建設不夠完善,基本民主不容樂觀,貧困人口很多,物價偏高,看病比較難之類的事實,但個人認為總會一天天變好。有時候對一些事實無奈,但依然很感激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學生黨,第一次回答,僅個人觀點


收入不說了,各位答主都說了

買房平均年齡最年輕的應該是我國了~

 在全球各地首次購房者平均年齡的調查中,中國北京的青年以27歲的年齡榮登最小年齡榜首。英國、美國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在35歲,年齡最大的是德國和日本,在41歲左右。

  為什麼中國的青年能夠如此年輕有為,27歲就能擁有自己的第一套房產?其實,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不斷上漲的高房價才是首要原因。畢房族在中國各個城市開始崛起,某網站西安站進行問卷調查,對社會上的「畢房族」進行了解,近萬人參與其中。

半數人依舊選擇畢業先租房

  調查中,面對畢業是會買房還是租房的選擇,52.66%的網友還是選擇了租房,26.33%的網友選擇買房,還有20%左右的網友則在糾結的狀態。可以看出,其實租房對於很多畢業生來說依舊是第一選擇。

  你身邊有畢房族嗎?一半的人表示沒有!在西安,畢業就買房的畢業生大有人在,但不是主流。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房價較高、購買壓力大的城市,畢房族的概率反而更大。因為市場環境對人的影響較大,一線城市更是如此,不斷上升的房價和利好的市場迫使購房者出手,「如果不買以後更貴」的心態驅使。

「父母付首付自己還貸」模式流行

  畢業就買房,錢從哪裡來?如今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是「父母付首付自己還貸款」的模式。

  在面對「父母付首付自己還房貸」、「父母全款買房」、「全靠自己」這幾個選項中,一半的人選擇了父母買房自己還貸的方式。

  小編採訪了前不久剛買房的小李,他表示自己剛畢業一年多,因為結婚的需要,父母付首付,他辦理按揭,在城西買了一套兩居室。

  面對如此高房價,真正能完全靠自己買房的年輕人少之又少。畢業生剛畢業,工資屬於初級階段,對於在一線城市動輒每平米上萬的房價來說,可能有些人一年的工資都買不起一個衛生間。

畢房族≠啃老族

  你怎麼看待畢房族?畢房族就是啃老族嗎?調查顯示,網友對這個新興群體的態度多了一些理解。

  數據顯示,有54.97%的網友表示,「如果家境不錯是可以理解的」,選擇「都是高房價逼的」這一項也接近三成,只有不到兩成的網友人認為這是「啃老族」的行為。

  在如今房價上漲比工資還要快的時代,提前擁有一套不動產似乎更加能讓資產保值。很多條件不錯的家庭就選擇在孩子畢業即將走入社會的時候購置房產。郭阿姨是甘肅人,但是孩子在西安上學,她表示,孩子畢業後希望留在西安成家立業,而且西安的房子也不貴,所以等孩子一畢業工作穩定就買房子,也省了房租了。相信不少選擇給孩子畢業就買房的家庭,都是這樣的考慮。


如何看待?

擁有資產是無用的,王健林和馬雲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拿出去消費,但中產可以,為了衣食住行,子女的教育婚姻,中產可以傾其所有的消費。

消費力推動生產。

想辦法讓想消費的人,能夠消費,才是目標,而不是一輩子被一套房子套住,整天鹹菜蘿蔔乾。

最後資金流到大資本家手裡,爛在銀行賬戶上。

想辦法促進消費吧。


高考成績全省前5%,勉強夠上一個211,結果一上知乎發現學歷都是985起,表示非常自卑,更不相信二本考生算是中高成績。

而事實上在大多數省份,高考成績中位數連三本都考不上。


看待?

怎麼看待?

你們很容易的看出來一大堆生活在城市裡的小市民對於這個世界有些怎樣愚蠢而又充滿泡沫的想像。

互聯網的一個問題就是極少數人被曝光的實在太多了,導致很多人誤以為他們是世界上的大多數人。

在知乎這個月薪不到兩萬不算人的地方,大部分用戶壓根連年收入二十萬在中國是個什麼概念都沒有,不然你以為年薪十二萬算高薪為什麼對他們來說那麼不可思議

這個事實只能說明知乎的很多人對現實到底有多麼的無知


不奇怪。

印度+非洲+穆斯林,這就已經是世界人口的一半了。

中國確實窮,但架不住這三個群體更窮啊,雖然黑人軍閥、高種姓印度人和石油土豪確實很富,但所佔比例實在太低了。

而且中國是個工業國,生活成本要低於大部分農業國,資源輸出國和勞動力輸出國,所以實際生活水平高於紙面上一萬美元以下的所有國家。

另外,對中美俄這種人口面積都很大的國家來說,基尼係數是很吃虧的。

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窮很多。


一、世界銀行關於中等收入國家定義

二、2015年,我國GNI為8280 美元,排名世界第74位。我國確實符合中等偏高收入國家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國人均GNI為7476美元 ,排名世界第94位,低於排名第89位的泰國(7694美元 )。而2015年,泰國名列90位,人均GNI為5426美元

三、由於未找到我國各省人均GNP的情況,暫以人均GDP代之。

人均國民總收入 是指國民總收入除以年均人口,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相等,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大致相當。

下圖為2015年我國各省分經濟發展趨勢

由此可以推測出,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等地確實達到高等收入水平。

從表中可得,除去資源豐富的內蒙古之外,步入高等收入水平的幾個省份多是東部沿海省份。

而中西部一些省份(雲南,廣西,四川,江西,貴州,甘肅等)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四、很多人認為題目中的數據是假的,不真實的,卻拿自己的收入去衡量。這完全是錯誤的。

GNI和GDP一樣,是一項宏觀的統計數據,它的統計對象包括政府、企業和居民。

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既包括企業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個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個人所得。

所以拿個人的收入去推斷GNI是無效的

五、每一次談論人均,總有人拿貧富差距說事。那麼,我們來看一看基尼係數吧。

2016年,世界基尼係數約在0.7左右,遠遠超過警戒線水平。

而官方公布的,2015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62,處於收入較大範圍。

然而,根據2015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基尼係數已超過0.4,在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中僅次於智利、墨西哥和土耳其。

2014年,新加坡的基尼係數為0.464,如果考慮政府補助和稅收,基尼係數下降為0.412。

而根據相關報道,英國2015年的基尼係數為0.404,成為歐盟收入最不平等的國家。

窮人不是中國的特產,富人也不是發達國家的全部。

目前,世界上基尼係數偏低主要有兩種情況:

(1)國家人民都較為富裕,福利比較完善的國家。Eg:挪威、丹麥、日本等

(2)國家人民都比較窮,貧富差距自然小。Eg:非洲的一些國家、朝鮮等

然而,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基尼係數偏高,貧富差距很大。(參考上面的數據)然而,由於發達國家較為完善的經濟援助和福利政策,可以通過對窮人的補助,適當縮小貧富差距。

六、伴隨著國家的崛起,必然會導致較大的貧富差距。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區域不平衡的狀況明顯。龐大的人口給福利、社保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使社保更為艱難。房地產泡沫金融市場不規範、鋼鐵產能過剩等問題,也使得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更需要深思熟慮。

下表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年份

對進入可持續發展門檻的前提設定是:「無世界大戰發生、無全球性經濟危機發生、無全球性國際治理結構失控發生、無全球性網路災難發生、無全球性不可控事件發生」。

下表為世界代表性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時間表


亂說一下吧

假設整個世界是個金字塔,70億人里大約10億人身處發達國家,在金字塔的尖上,剩下的60億人分布在金字塔的中下層。發達國家靠資本和科技的力量吸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果實,時刻努力的要形成階級固化,即這60億人永遠不要變成發達國家,否則金字塔將傾覆,或者10億人里的一部分人要被擠下金字塔尖,淪為金字塔中下層。

窮人收入少,需求也少而單調,富人收入多需求多且多樣化。以現在的人類生產力和經濟結構,中國14億人如果突然變成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地球上人類自產的資源是完全不夠用的。人口小國只需要專精若干行業,即可達到發達國家人均水平,而14億人口大國如果要達到發達國家人均水平,即使把人類現有的所有行業都專精,也不一定夠,需要開拓更多新的職業和行業。人口小國生產的產品,只需要出售到若干個國家就可以達到發達國家人均水平,而14億人的中國生產的產品賣到全球70億人口市場過剩也不夠。

現在人類的發展階段下,中國14億人口想要躋身金字塔頂端,勢必要從那10億發達國家人口裡擠下去一部分人,也許是大部分人,也就意味著,中國崛起將會使得一些發達國家淪為發展中國家。也就是說,現在一些科技還先進,持有較高生產環節的發達國家,在30年內將變成科技不再先進,持有生產鏈不再高端的發展中國家。如此看來,一些科研能力差,資本積累弱,支柱產業很快要過時的發達國家,在30年內很容易將要變成發展中國家。個人不負責任預測一下,歐洲弱國(如西班牙,希臘之流),日本,韓國,台灣省等將在30年內淪為發展中水平,美國將減弱至低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與當時的中國接近。

以上推測是基於「現在的人類發展水平」的,如果30年內發生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以及發展中國家人口爆炸,金字塔頂端將可能容納更多人口,也許24億人都可以容納的下,這樣中國和現在的發達國家們就可以達到和諧的雙贏局面,即使這樣,也會有小規模的洗牌,一些沒有把握住科技革命的國家將會變成落後國家。

==========================================================

中國在2010年之前收入主要依賴擔當世界工廠打工積累原始資本,2010年之後就開始利用資本用錢生錢。用錢生錢的本質其實就是剝削,剝削本國人並不會提高人均,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剝削外國人,即投資外國來獲取回報,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來源基本就要靠這個了,這也是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主要任務。

以上講的是國家層面的收入,未來個人收入的提升主要依靠提高產品附加值。中國工農業產量基本已經到頂了,生產自動化和機器人化的普及也只是解放勞工,並不會提高多少總產量,因為全球市場已經飽和了。那麼中國只能靠第三產業來提升人均產出了,第三產業除了拿錢生錢的金融業外就是服務業,本質就是提高工業產品的附加值,靠知識和服務賺錢產GDP。這個發展過程想要順利的話,國家層面的收入必須要跟上,服務業才能有錢分配,服務業的人均才能提升。所以最終中國能否變成發達國家,完全取決於這段時間用錢生錢剝削外國人的順利程度。


我勒個去,知乎現在的水平。這個世界銀行的收入劃分主要是按人均GNI,也就是人均國民總收入,這個指標和人均GDP基本一樣。人均國民總收入包括個人,企業,以及政府的收入。和我們通常理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勞動者報酬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統計的範圍也不一樣。批判是一種不錯的思考方式,但首先先弄清楚是什麼,否則這種無意義的宣洩有什麼用?


中國前幾年就已經是世界銀行所定義的Upper-middle income countries之一了。

其實這個「中等偏高」並不是「很高」的意思-人均GNI過了$13,000我們就是「高收入國家」了。但是高收入國家不等於「發達國家」。所以這些機構給中國的分類並不算是「虛高」。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各位也不用酸不拉唧地喊著「我被平均」了。所謂「不是自己多給力, 只是對手不爭氣。」

不信你看看跟中國同處一個income group的國家有哪些:

波札那, 安哥拉,古巴, 亞塞拜然... 這麼看完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屑與之為伍」的感覺了?

這就對了。因為這些國家只是人均水平跟我們在一個檔次, 按體量來說跟我們是雲泥之別。

我們能切身體會到的「生活水平」跟我們的可支配收入有關, 這個看均值。

但是「生活水平高」之外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生活感到安定, 或者說有最基本的「人身安全感」。而這種最基本的安全感是伊拉克、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給不了其人民的。

在很多其他所謂中等偏高收入國家生活, 你需要擔心的甚至不是自己的人權, 有時候可能還需要擔心自己國家的主權。

Again,人均只是一方面, 綜合國力還是看總量。否則人均GNI到18萬多的摩納哥豈不是笑傲全球? 實際上摩納哥, 包括挪威等國都只能當與世無爭的逍遙派, 跟大國比不了的。


既然我國已經中等偏高了,是不是也該結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了?


人類還是處於發達程度很低的狀態的,一個人可以活到能在中國交個人所得稅,已經完爆大部分的地球人了。


中國真實的經濟水平,究竟是怎樣的?

這一篇文章就說清楚了。中國也不能一概而論,地區差異很大很大。


推薦閱讀:

收入再分配對緩解發展中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會有作用嗎?
如何評價許小年的演講「中國已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為什麼日本崛起過程中沒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什麼?
未來哪些國家會成為發達國家?

TAG:中國經濟 | 中國 | 人均收入 | 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