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地理重要?
一直沒想明白
漢中是夾在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中的一塊狹窄的緩衝地,山脈縱橫,北邊是關中平原南邊的秦嶺山脈,南邊是四川北面的大巴山脈,是連接南北的重要地區。
無論是和北方還是南方,漢中與它們相互交通靠的就是幾個堅固的關卡和幾條地形極險的山谷,而通過這些山谷運輸物資都是困難之舉,所以無法利用它們進行大規模的進軍,換句話說,只要利用地形把住關卡,在山谷可駐兵的地點布置一定的防備軍,對方就很難打破防守攻取漢中。
其實相比較而言,漢中對南北雙方的南方重要性要更大一些。
首先四川地形險峻,利守不利攻。諸葛丞相內政修平,但北伐還是多次無糧退兵,原因無非蜀道難。而當時的蜀漢手裡掌有漢中,這就給了蜀漢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地點,往前進軍就是關中平原,打不過退兵固守關卡,對方也無法輕易破關;
其次漢中是一塊緩衝地。四川和關中與漢中的交際地區都是巍巍山脈,這就使得雙方都沒有一個廣闊的緩和區,一旦發生戰爭,很難在非核心地區對進入的敵軍進行有效的進攻和阻擊,對北方來說之後還有廣闊些的關中平原,而對南方的四川來說,等人家打到成都平原,離滅國也就不遠了。先說結論:除了少數掌握中央典籍和生活在當地的人外,三國時代的士人並不了解地區上的山川走勢,只是基於「歷史會重演」這一理念,樸素的得出漢中重要的結論。
==========分析==========
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地理重要?」
這道題可以分解成2個層次來回答:
1、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川陝地區(關中地區+四川盆地)對於全國重要?2、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對於川陝地區重要?問題一: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川陝地區(關中地區+四川盆地)對於全國重要?
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時,要基於當時人們知識結構,不能想當然的採用上帝視角。
在三國時代,中國已經經歷過三次全國統一戰爭。可以明顯的看出,優勝者基本盤所在區域相當集中。
甲、秦掃六合(秦國基本盤:川陝地區);乙、楚漢戰爭(劉邦基本盤:川陝地區);丙、東漢統一戰爭(劉秀基本盤:河北+南陽盆地;同時,關中地區和四川盆地處於不同軍閥控制。可以理解成,川陝地區無法發揮協同優勢,才讓河北板塊偷雞成功)作為三國時代的讀書人,對川陝地區就是全國統一戰爭的天王山這一理念,應該不會有懷疑。
問題二:為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對於川陝地區重要?
在三國時代之前,關中VS四川盆地的狀況出現過兩次。
甲:秦國vs蜀國,秦有關中漢中,蜀有盆地,秦勝。
乙:劉邦vs三秦,三秦並有關中,劉邦有盆地和漢中,劉邦勝。漢中作為川陝競爭的勝負手的作用相當明顯。
結論:除了少數掌握中央典籍和生活在當地的人外,古代士人對於各地區的地形水勢大多只有大致的概念,對於戰略要地的判斷,只能通過對歷史案例的研判來得出。作為一個三國時代的士人,他們的歷史數據雖然不多,但已經可以得出漢中重要的結論。
漢中位置圖,益州北部漢中郡加上武都郡。
古代中國視野最大就是天下,群雄逐鹿就是掃平諸侯。漢中漢水谷地兩山之間平原稀少,可用耕地少,農業人口少,作為起家之地最多就是個張魯,民十餘萬戶兵兩萬勉強自保。大局已定後就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
那為什麼地理位置重要?漢中北依託秦嶺,過山就是關中。關中在宋以前還是八百里秦川沃野,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南面的天府之國也是一樣。據巴蜀者有漢中,可以拒北方。蜀漢對曹魏,南宋對金。據關中者有漢中可以虎視巴蜀,秦兵入巴蜀,蒙宋戰爭在四川方面的爭奪。漢中沿漢水東出是南陽/宛城,在往南是荊楚之地。
漢中的地理位置重要,不在於人口耕地。在於戰略意義,通衢四面,溝通八方,割據關西的關隴巴蜀,漢中就能溝通南北。進可待時機逐鹿中原,退仍可獨立一方。先吐槽下題主選擇的相關話題只有一個《三國演義》,如果問題只歸三國演義,那修棧道一說成立,而我的回答作廢(手動微笑)。
就說一點點
一、秦朝開始,漢中是郡,相當於現在的省。二、戰國漢中先屬於楚,「秦取楚漢中」(戰國策)後屬秦,但是否同樣轄區,有很大爭議,畢竟戰國郡比縣還小。
三、漢中為盆地地理,北秦嶺南巴山,而當時秦嶺為天然行政區域分界線,這是問題「漢中重要」的主要原因。秦漢時越過秦嶺為首都及一些其他重要郡,秦嶺以南就只有漢中郡,後三國分裂後秦嶺魏和蜀吳分界線,漢中更是來往必經之路。後來南北朝、五代、南宋等,都起過分界線的大用。如果樓主玩過《三國志11》,那麼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假設樓主已經拿下了西北三郡和長安城,這時你想進攻蜀地,來吧,少年!噁心死你不償命的行軍旅程開始了!你在天水和長安召開誓師大會,發兵蜀地。如果你從最短的陳倉道南下出兵,剛一進秦嶺,哇喔,你來到了陽平關下。你費勁巴拉地啃下了這座雄關,還要沿著小道繞個大圈兒到漢中城,那就接著啃城牆唄。但是小小的漢中城當然不是你的目的地,記住你的目的地是成都啊,那就繼續南下吧,繼續沿著曲曲折折的山間小道前進,前方又出現了一座雄關,劍閣關。沒辦法,啃城牆吧!啃完劍閣關,士兵體力不足,糧草不繼,只好扼守雄關,等待後方運糧運人。援兵一到,繼續前進,戰士們在大山裡繼續曲曲折折的向南跋涉,一抬頭,哎喲,葭蔭關又到了,接著啃城牆。攻下葭蔭關後稍事休整,繼續曲折前行,遇到了小城梓潼,哈哈,繼續啃城牆。啃完梓潼再啃涪水關,啃完涪水關再啃綿竹關,這才到達成都平原。你覺得難不難?上一條路叫做「一路血戰平推法」,是真難,換條路吧。這條路叫「萬里長征關門打狗法」。你在長安召開誓師大會,開始南征,避開陽平關,走褒斜道或子午道,繞來繞去走了一百多天,這才到了漢中城下。打下漢中後,你決定繞過劍閣-葭蔭-梓潼-涪水-綿竹這條讓人絕望的道路,走了一條極為曲折的偏路,從漢中轉進東南,一路上走走停停,跋涉大半年才能到梓潼,糧草補給線被拉得極長,看起來也非常苦惱啊。總算你克服種種困難拿下梓潼,不想啃涪水和綿竹了,千里躍進江州,從江州再千里西征成都,嗯,運氣好的話也要一年以上吧。
而且上面說的那些路,很多時候就真的只是一條單行線,敵人隨便設置一座連弩樓,一個業火球啥,或者隨便派幾隊弩兵造個石牆就能把你堵在路上幾個月,你就算有優勢兵力也根本無法展開,直到被堵得糧草不濟早早退兵,真心難打得很。而且,無論如何,你必須先拿下漢中城,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題主如果玩過三國志11就會明白了。
請閱讀饒勝文的《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
曹操西征劉備,當劉備急書諸葛亮發兵時,諸葛亮以此問楊洪,楊洪的判斷正中問題的核心,這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關係國之存亡的要地。《三國志·蜀志·楊洪傳》說:「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楊)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不止兩漢三國,只要涉及川陝,漢中必然重要
因為劉邦成功了一次,通過漢中,奪關中,直至統一天下;站在兩漢三國當時的歷史觀下,得漢中取關中王天下,是一條被證明了的成功路徑;可惜後來的歷次統一戰爭證明,漢高祖的統一方式真只是孤例。
進可攻退可守,但是明確一下,漢中位置很重要的前提是你佔領了四川,或者關內地區。如果僅僅有漢中,請參考張大法師心路歷程
不是季漢強攻漢中並憑此為樞紐屢屢北伐曹魏,漢中重要在哪裡?
曹操得漢中後,蜀中大亂,不是因為漢中多重要,而是曹操本身就是絕對壓倒性實力,這麼強的對手已經到你家門口了,你能不驚?
不然張魯怎麼算?曹操好歹是厭戰撤軍,張魯在漢中多少年?蜀中怎麼沒被摧枯拉朽?我就想問你一句話,你爬過山嗎?爬山你累嗎?爬几几十座山你累嗎?
推薦閱讀:
※黃老之學與老莊的區別?
※若羅馬軍隊與漢朝軍隊交戰,哪一方勝算更大?雙方軍隊數量,裝備差異是否大?
※關羽11月麥城突圍,12月被俘,中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人在哪裡?
※為什麼雲台二十八將名氣這麼低?
※劉邦斬白蛇是件很重大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