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語言中人名都有什麼特點,如何判斷一個名字來自那種語言?


問題過大,緩慢更新

*************************

20170623 更新1.5.7-1.5.9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人名;亞洲部分結束

20170615 更新1.5.2-1.5.6阿富汗、伊朗、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人名

亞洲部分還有三個國家,歐洲部分值得說的也有很多,仍會按國別更新。其他大洲主要受亞歐影響,特徵較少(非洲民族眾多,資料較少,除斯瓦希里語外特徵不容易識別)預計會略寫。如果有時間最後會列舉一些有趣的例子,也結合實例具體回答一下題目中「如何判斷」的問題。

20161125 更新 1.5.1阿拉伯國家人名

——————————————————————————————————————————

1亞洲(48個國家)

1.1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亞地區,受中華文化和漢字的影響,以使用漢字姓名最為常見。是世界少有的姓在名前的地區,由於語言不同,加之近現代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的形成,各國家的姓名文化具有較大差異,即使在同一民族間也因為所屬政權的不同而產生了很大區別。

1.1.1中國的漢族(少數民族待補充)

姓在前,名在後,子女隨父姓。

多數姓為一個漢字,名為一或兩漢字

中國的姓氏總數約數萬個,分布很不平衡,人數最多的李姓,人數超過9500萬;前十大姓總人數超過5.5億。複姓人數最多的是歐陽,約300萬人。

部分家庭有按家譜排輩的傳統,兄弟間名字取一個相同的字,或者一字名取相同的偏旁。

傳統上名字不取與父祖輩相同的字

歷史上通常在姓名之外會有表字,名和字通常有所關聯,對他人通常稱字表尊敬,新中國成立後伴隨著戶籍制度和人人平等的觀念,表字通常已經不再使用。

通常對尊長不直呼其名,必須使用時稱全名+表示職業、地位等的稱呼。表親切時,常稱全名或單字+親屬關係(即使沒有親屬關係的人之間)。

常見中文人名舉例:李明,王志強,韓梅梅,孔慶東。

1.1.1.1香港、澳門的人名

香港人通常依地點和場合分別使用中文名和英文名

中文名同1.1.1,名兩字居多。

英文予名通常為英語常用名。

英文名通常使用的順序為:英文予名+姓+中文名(常縮寫或省略)或英文予名+中文名+姓

人名舉例:Edison CHEN Koon-hei(陳冠希)

澳門人只使用中文名的較多,也有人全名中帶有葡萄牙語和英語的部分,如:

崔世安(Fernando Chui Sai On)

1.1.1.2台灣人名

規則與1.1.1相同,人口最多的姓氏為陳、林、黃,絕大多數人予名為兩個字。

表親切時,通常只稱予名。

1.1.2蒙古

蒙古傳統上沒有姓氏,只有名。

蒙古人名在含義和詞類上沒有限制(可以是動詞、形容詞等),性別方面也沒有明確限制。當然,巴特爾(勇士),策策格(花)之類的詞除外。

名字除單個詞外,也可以是多個詞的組合,如斯琴格日樂(智慧+光亮)

受喇嘛教影響,藏族人名在蒙古人中有一定比重,常見如丹巴,道爾吉等。

1.1.2.1蒙古國

蒙古國1997年制定了「取姓法」,要求國民要選取歷史人物或祖先名號為姓。

實際使用中以父名按語法關係變格作為姓氏最為常見

姓通常只在正式公文、證件上使用,位於名前,社會交往中只用名。姓不單獨使用。

1.1.2.2中國蒙古族

受漢族文化影響,各朝代常有蒙古族人逐漸使用漢字姓氏,20世紀之後人數尤其增加。通常取部落、氏族、祖先譯名的前一個字(或兩個字),也有直接使用不相關的漢族姓氏的情況。

1.1.3 朝鮮/韓國

姓在前,名在後,子女隨父姓。

多數姓為一個字,多數名兩個字

朝鮮/韓國也有單字姓和複姓之分,單字姓占絕大多數,最常見的是金、李、朴、崔。

朝鮮/韓國人給男孩起名時,多採用吉祥、威武、英俊的字眼,如「致松」、「德佑」、「英男」等,給女孩起名時,多採用嫻淑、秀麗的字眼,如:「英姬」、「孝真」等。

朝鮮/韓國人對尊長通常直接稱呼身份或者職位,如???(前輩)、???(教授),也可以在前面加上姓氏,如《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就是????。即使對比自己年齡小的同事或其他人,一般也不直接稱呼其名字,而是在名字後加 ?,如?? ?(小雅小姐),?? ?(俊秀先生)等。

韓國人通常在起名字時會同時取對應的漢字名,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會有本人的漢字名。近年來,也有人名取自韓文固有詞或者外來詞,沒有對應的漢字名。如李世石,韓文本名李世乭,「乭」是韓文特有漢字;???張娜拉, 娜拉是韓文國家的意思。

朝鮮現階段已經完全不使用漢字,人名採用音譯,如現今的領導人金正恩,在早期新聞稿中被譯為「金正銀」

1.1.4日本

古代日本,只有貴族、武士、醫師等特權階層才有姓,明治八年(一八七五年),日本政府頒布了《苗字必稱令》,要求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姓氏。

日本人名姓在前,名在後,子隨父姓,妻隨夫姓。民法規定,夫妻婚後應使用其中一人的姓氏作為婚後共同姓氏。

日本人的姓名長短不一,姓以兩字最常見,其次是三字。名以兩字最常見,也常有一字或者三字的情況。

日本姓氏的數量超過十萬,最常見的姓是鈴木、佐藤、田中等,前十大姓總人數約1000萬。

日本人名中,男性常以郎、夫、雄、彥等結尾,女性常以子、美、香、代等結尾。人名中常出現各種數字,如安倍晉三、山本五十六等,利用數字表示排行的太郎、次郎等也很常見。

日本人之間的稱呼多使用姓氏,依身份不同,經常在姓氏後面加上表示尊敬或親昵的さん(桑),君,ちゃん(醬)等詞。

由於姓氏過多、讀音多樣、姓名字數不同難以區分界限等原因,日本非常流行名片文化。

日本法律規定人名中的漢字必須使用「當用漢字」或「人名用漢字」。很多中國姓氏不在此範圍內,加之讀音不同且必須夫妻同姓,同時考慮適應新生活等原因,很多人加入日本籍後更改自己的姓名(包括但不限於中國人)。

日本歸化人名舉例:

三都主(日語:三都主アレサンドロ),原名亞歷山德羅·多斯桑托斯(Alessandro dos Santos)

田中斗笠王(日語:田中マルクス闘莉王)原名Marcus Túlio Lyuji Murzani Tanaka(參見葡萄牙章節)

何智麗改名「小山智麗」、韋晴光改名「韋關晴光」、任彥麗改名「宇津木麗華」李莎莎改名「川村李沙」

1.2南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南亞地區人口眾多(超過15億),民族、語言和宗教情況複雜,包括了兩千多個不同的族群,因此也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取名習慣。以下只介紹各國通用語和常用語的情況。

1.2.1印度

印度人名從宗教上分有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等;從語言上分除了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等這些主要語言,還有泰盧固語、泰米爾語、埃納德語等。

印度教全名的組成為本人名+父親名(可省略)+姓,例如甘地的全名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本人名和父親名都可以有一節或多節,除熟悉的親友外,僅從字面並不能區分出名字中的本人名部分和父名部分。

錫克教的姓氏多來自古梵語,如「馬辛德」(Mahinder)源自梵語Maha Vishnu(印度教神毗濕奴),錫克教的名字中通常會加上一個標識名稱,男性用「辛格」(Singh,意為「獅子」),女性用「考兒」(Kaur,意為「公主」)。如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

瑜伽唱誦大師絲娜坦·考爾(Snatam Kaur Khalsa)

耆那教徒的姓氏多來自於梵語或古印度語

泰盧固語人名通常比較簡短,一般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後,如國際象棋女子運動員德羅納瓦利·哈麗卡(Dronavalli Harika)

埃納德語人名的基本結構為:地名+父名+姓氏+本名,也有人受西文文化影響把本名放在第一位。文學家昆達普爾·文卡塔帕·普塔帕(Kuppalli Venkatappa Puttappa),昆達普爾(Kuppalli)是地名,文卡塔帕(Venkatappa)是父名,普塔帕(Puttappa)是本名。

泰米爾語人名的基本結構是:地名+父名+本人名,也有人會起兩個本名(一個類似教名,一個本人名),如:農業科學(Monkombu Sambasivan Swaminathan),「蒙康布」(Monkombu)是家族起源的村莊名稱(屬於地名),「桑巴希萬」(Sambasivan)是父名,「斯瓦米納坦」(Swaminathan)是本名

如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拉曼(Chandrashekhara Venkata Raman),「錢德拉塞卡」(Chandrashekhara)是其父名,梵卡塔(Venkata,梵語意為「毗濕奴的神山」)和「拉曼」(Raman)皆為本名,英文環境中通常被稱為(Sir)C.V.Raman)

其他印度人名通常也是地名、本人名、父名和姓中幾者的組合。

穆斯林信徒基本保持伊斯蘭教姓名習俗(參見西亞章節)

種姓制度根植於印度文化之中,雖然法律上已經上已經廢止,但是在人們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包括沒有姓的泰米爾人)。除了個別典型姓氏,單從姓氏並不能簡單區分出一個人的種姓。

稱呼印度人時,只有親朋好友可以直呼其名,否則應加,先生/女士/小姐,通常男人只稱呼姓不稱呼名(泰米爾人除外),女人通常只稱呼名。

1.2.2巴基斯坦

典型的巴基斯坦是說烏爾都語的穆斯林,一個完整的巴基斯坦人名包括:

尊稱,種姓,本名,教名,姓

尊稱一般是宗教先知,熟悉經典的人之類的詞,常見的尊稱有:納瓦卜(Nawab)、薩希布扎達(Sahibzadah)、沙阿扎達(Shahzadah)、哈吉(Haji)、伊馬姆(Imam)等。

種姓一般是體現家族歷史和社會地位的詞,如賽義德(Syed),意為「老爺」、「先生」,汗(Khan),意為「領袖」, 「貴族」、謝赫(Sheikh),
意為「長輩」、「頭人」等,根據語源的不同,種姓依習慣有些加在本人名之前,有些加在之後。

前兩者的使用現今已經不是十分普遍,本名+教名+姓的組合更為常見,本名大多是取自真主的名字或美稱,教名一般表示對真主的信仰,二者範圍很窄重名很多。

巴基斯坦人常以地名,職業和告知名為姓,子從父姓,妻一般從夫姓。也有人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姓。Muhammad Aziz Khan,Zafarullah Khan Jamali,Shaukat Aziz都是完整的人名

1.2.3尼泊爾

尼泊爾人的名字名在前姓在後,子從父姓,妻從夫姓。名和姓之前還有一節表示個人的理想和願望等。

名常用印度教的神名,如毗濕奴化身的名字」克瑞士納」」拉姆」」納拉揚」,太陽神」蘇爾亞」等,女神」庫瑪利「」黛維」」沙拉瓦蒂」等,偶爾也有人名也神的性別不同的現象。

姓氏常具有職業和民族等特定含義,如奇特里卡是」藝術家」,」馬嘉」指民族」。

中間名常見的包括:「巴哈杜爾』』是英雄的意思。「普拉薩德」是恩情的意思。

1.2.4不丹

不丹人名與我國藏族類似,沒有姓,只有名,名字通常由兩個獨立的片語成,經常用於人名的詞很有限,且大多男女通用,重名率很高。

通常習慣於以其中一節名字相互稱呼(第一節居多) 例如「丹增」「白瑪」「次仁」等。

王室和貴族在近代引入姓氏,如旺楚克家族,現任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藏語習慣譯作 晉美·格薩爾·南傑·旺秋)

1.2.5孟加拉國

以傳統的阿拉伯人名或者印度教人名為主,

孟加拉國三大姓氏為:貝格姆(Begum)、拉赫曼(Rahman)、海珊(Hussain/Hossain)。

一般不直接稱呼名字,而稱對方為某某先生、某某夫人等。熟人之間互相稱呼時只用本名。

婦女結婚以後要改用夫名,如前總統齊亞?拉赫曼(Ziaur Rahman)的妻子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結婚後在名字後面加上了丈夫的名字「齊亞」(Zia);而謝赫?瓦吉德?哈西娜(Sheikh Wazed Hasina)則把丈夫核科學家瓦吉德?米亞(Wazed Mia)名字「瓦吉德」(Wazed)作為自己名字的一部分。

1.2.6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最主要的民族是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僧伽羅人數居多。泰米爾人名的譯法與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族相同。

傳統的僧伽羅人姓在前名在後, 近代以來受西方的影響,已變為名在前姓在後;妻從夫姓、取西方式的名字也很常見

很多斯里蘭卡人的姓名看起來非常冗長,如Disanayake Mudiyanselage Amila Priyankara Disanayake。因此字母縮寫也很常見,如C.S.R.Rasnayaka Mudiyanselage

1.2.7馬爾地夫

與西亞穆斯林相同

1.3東南亞:

菲律賓傾向於西班牙語式的名字,東帝汶傾向於葡萄牙語式的名字,越南、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華人多採用中式姓名,寮國、柬埔寨、緬甸沒有姓氏或幾乎不使用姓氏,泰國名在姓前,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阿拉伯式的名字最為普遍。

該地區許多國家在使用姓名的同時會加上各種不同和封號和尊稱。

這裡也有華人大量聚居的地區,華人在保留中文名字的同時,英文名字的情況常因所在國家、方言、遷入時間等有所不同。

1.3.1菲律賓

菲律賓的人名通常為:1至3個予名(1個最常見)+母姓+父姓,姓幾乎全部為西班牙語姓氏,母姓在使用時常省略。名有的來自西班牙語,也有一些自造詞、縮寫詞、拼接詞等,如Jejomar,是耶穌(Jesus)、約瑟夫(Joseph)、瑪麗(Mary)這三位聖經名人的名字的合成詞。

女性是否隨夫姓的情況都存在,隨夫姓時,常見格式為本人名+母姓+父姓-夫姓或本人名+父姓+夫姓。

除非特別正式的場合,菲律賓在交往中通常使用昵稱,昵稱有時來自本人名的西語簡寫或英化,兩個同音的雙音階疊詞也很常見。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Roa Duterte,昵稱 「Digong」或 "Rody"。

阿羅約Gloria Macapagal Arroyo(母姓Macaraeg,父姓Macapagal,夫姓Arroyo)

阿基諾三世Benigno Simeon Cojuangco
Aquino III,昵稱"Noynoy"

1.3.2越南

姓在前,名在後,子女隨父姓

姓大多一個字,也有複姓,名通常一字或兩字。

常見姓氏有阮、陳、黎等,

女性常在姓和名之前襯一個「氏」字,如裴氏清,阮氏秋河,男性有時也有中間襯字,以「文」最常見,襯字在漢語環境中有時會省略,男性襯字的省略較女性更常見。

傳統的越南人名可能會有祧字或輩份字。

祧字代代相傳,即父子間第二個字相同如吳昌岌,吳昌熾。有時祧字會和姓一起演變為複姓,如南芳皇后阮友氏蘭(父阮友豪)。

輩份字兄弟間相同,世代間不同,與我國使用方法類似。

傳統上受中華影響會有使用字、號的習慣,現代越南人中已經極少使用。

日常生活中,習慣以兄弟叔伯類的親屬關係詞相稱,也可與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連用,需要時用其他修飾語加以區分,類似「2棟401的芳姐」。

1.3.3寮國

寮國主要包括老龍族、老聽族、老松族三個民族集團。

20世紀40年代,法屬印度支那規定必須有姓後,老龍族和老聽族才開始使用姓氏,姓氏取自父名、地名等,也有例外。有子從夫姓和情況,但不普遍,妻一般從夫姓。姓一般是較長的巴利文或梵文多音節詞。

予名一般不考慮含義,且大多男女通用,重名率較高。名多用寮國語的單音或雙音詞。

日常生活中,常單獨呼名,不單獨使用姓,呼名時常簡化為其中一兩個音階,例如: 娘嬌洛邁·朱拉瑪尼,
只叫娘嬌、嬌姐或嬌嫂,陶西沙蒙·西維萊, 只叫陶蒙或蒙哥、蒙、蒙那傢伙

正式稱呼中,在姓名之前常加以表示職位、地位、宗教身份等的冠號如昭蘇馮薩(王親蘇馮薩) 、中將朱馬利·賽雅貢等。

老松族保留原有各民族特點,一般姓在前名在後,以羅、王、李居多,有些已按其語言習慣改為相應的多音階詞。

1.3.4柬埔寨

柬埔寨的人名通常為父名+本名,近代以來子女隨父姓的現象逐漸增加。皇族姓氏諾羅敦也只是在1860年代也出現。

名字通常為單音節詞,如洪森(Hun Sen,父Hun Neang)。王室和貴族常用多音節有具體含義的名字。

稱呼時通常只稱名不稱姓,名前面加上表示身份關係的詞連用。

漢語譯名通常直接翻譯中間不加點,如朗諾、宋雙、波爾布特。

1.3.5緬甸

緬甸有名無姓,名通常兩節,也有多節的。人名用字很少,常有重名現象。

一般都習慣在人名前加稱呼,以示性別、長幼、尊卑之分。如長輩男子或有地位的人,名字前往往冠一個「吳」(U)字,以示尊敬,波(Bo)是軍官或首領的意思。根據緬甸法律,公務員、軍人等都不能成為政黨成員,因此政府高官的名字前面經常以「吳」(U)開頭。

緬甸現任總統丁覺(Htin Kyaw),也譯為吳廷覺。而軍隊高官中也有叫Kyaw Htin的名人。

對長輩女子或有地位的女子,用「杜」(Daw)來稱呼,如Daw Aung San Suu Kyi(昂山素季)

1.3.6泰國

泰國人姓名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名在前,姓在後,泰文書寫時名和姓相連中間沒有標記,中文翻譯或拉丁轉寫時名和姓之間會有空格。

簡稱時都稱名,如他信(·西那瓦)、英拉(·西那瓦)、普密蓬(·阿杜德).

子從父姓,已婚女子可自行決定是否從夫姓。

姓名前常加以冠稱,男子冠稱為乃(Nai),已婚女子的冠稱為「娘」(Nang),少女的冠稱為「娘少」(Nang-Sao),貴族和王族的冠稱與爵位和與王族的親疏程度有關。

由於姓名經常音節較多且無規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昵稱。

1.3.7馬來西亞

現代馬來人普遍使用阿拉伯式的名字。

馬來西亞華人依漢語習慣起名,英文全名時有人會有額外的西方式英文予名,英文譯名與漢字對應關係沒有統一標準,即使同一姓氏也可能有不同翻譯。

馬來西亞有複雜的稱號系統,人名常和一個人的封號同時出現(斜體部分為封號)。

如:李宗偉Dato"Lee Chong Wei,楊紫瓊Tan Sri Dato" Seri Michelle Yeoh Choo-Kheng

1.3.8汶萊

主體民族的為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阿拉伯式名字。

1.3.9新加坡

華人佔大多數,按中文習慣使用姓名。

英文名中大多沒有正式的英文名,英文與中文對應關係不明確,現今(1971年以後)漢語拼音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人名舉例:李光耀(Lee Kuan Yew)李顯龍(Lee Hsien Loong)

孫燕姿(Sng Ee Tze,藝名Stefanie Sun)、Sng Yee-kia (孫燕佳)、Sng Ee-mei (孫燕美)

1.3.10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民族眾多,宗教信仰各異,因而其姓名的構成也比較複雜。大部分地區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人名最基本的形式與阿拉伯人名相同。伊斯蘭教徒或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的地區(亞齊、加里曼丹、爪哇等),人們常用伊斯蘭教名作為自己的名

爪哇族、巺他族人原先只有本名,後來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在本人名之後又加上了父名。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所以在取名字時往往從梵文中取字。而現在大都信奉伊斯蘭教,有些人就在自己的梵文名字前加上一個伊斯蘭名字

巴厘人名結構為:種姓+排行+本名,從人名即可看出種姓,但種姓制度沒有印度嚴格。

米南卡保人常以母系家族名作為姓

基督徒一般使用教名,常有多節,姓氏多為固有姓氏,也有一些西方姓氏

華人在保留中文習慣名的同時,一般另有符合當地習慣的名字。

1.3.11東帝汶

現代東帝汶人多使用葡萄牙語式的名字。即,教名+本人名+母姓+父姓,但具體用法不是很嚴格,很多人省略本名或母姓中一個或兩個,也有人使用多個予名。教名和本人名以葡萄牙語名居多,也有來自其他西方語言的,姓多來自葡萄牙,也有一些來自教名。

妻隨夫姓。子隨父姓比較常見,母姓的繼承和使用已經並不普遍。

東帝汶三大姓氏:席爾瓦(Silva)、佩雷拉(Pereira)、阿爾維斯(Alves)

東帝汶名人

若澤·曼努埃爾·拉莫斯·奧爾塔(José Manuel Ramos-Horta),東帝汶政治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凱伊·臘拉·沙納納·古斯芒(Kay Rala Xanana Gusm?o,本名José Alexandre Gusm?o),東帝汶獨立後的第一位總統。沙納納(Xanana)是古斯芒自取的名字,源自美國流行樂隊「ShaNaNa」。

1.4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中亞各國的名字受到波斯、突厥、蒙古、伊斯蘭教以及蘇聯統治的影響。名字的來源包括本民族、以上提到的各民族以及希臘語、希伯來語等。來自其他語言的人名往往也會按本民族習慣做一定的改動。

現代中亞各國的人名一般為兩到三節,通常按俄語形式男性在結尾加上「諾夫」「耶夫」,女性加為「諾娃」」耶娃」等。

男性名的一般格式為 本人名+父名(維奇)+姓(諾夫),兩節的人名一般沒有父稱,也有時以父名結尾但結尾加(諾夫)

哈薩克的命名的習慣為:本名.父名.祖父名,中間名一般不帶維奇,結尾一般加「諾夫」「耶夫」

通常英文轉寫時姓氏後綴為OV為EV,但土庫曼常為OW或EW

蘇聯解體至今,部分人取名時對名字進行了「去俄化」,以非突厥語系的塔吉克最普遍,如總統莫馬利·拉赫莫諾夫更名為埃莫馬利·拉赫蒙。

一般子隨父姓,妻隨夫姓。

1.5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1.5.1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葉門、科威特、阿聯酋、卡達、巴林、阿曼。以上12個國家是位於西亞的阿拉伯國家

阿拉伯國家的人名一般由 本名+父名+祖名組成,其中祖名可以是祖父名,也可以包括各代傑出先祖的名字。

除以上各部分外,名字中還可以包括表示排行、稱號、家族等的詞。

受西方影響有時也使用姓氏,但是姓氏的使用相對不是很固定,一般和家族、部落、出生地、職業、先祖等有關。

阿拉伯國家人名大多和宗教有關,也有一些來源於日常生活和其他方面。

如安拉的99個尊名:

拉赫曼(普慈的主) 拉希姆(特慈的主) 馬立克(掌權的主) 阿齊茲(萬能的主) 賈巴爾(強大的主) ……

安拉的六大使者:

易卜拉欣、穆罕默德、穆薩,……

部分常用阿拉伯人名組成的解釋:

阿卜杜勒:神的奴僕,一般和安拉或安拉的尊號連用,如

Abdullah阿卜杜拉(安拉的奴僕)

Abdulaziz 阿卜杜勒 阿齊茲 Abdurrahim, Abdurrahman,……

本(ben/bin):某人之子,類似地有本特(Bint)烏爾德(Ould)

本特(bint):某人之女

阿布(abu):某人之父

穆罕默德(Mohammed,伊斯蘭教創始人)艾哈邁德(Ahmed,意為「可讚揚的」)馬哈茂德(Mahmud,意為「被讚揚的」)、蘇萊曼(Sulaiman,意為「完美的」)

「賽義德」(Sayyed,意為「先生、老爺」)、「謝赫」(Sheikh,意為「長老、族長」)、「哈吉」(Hadji,意為「朝覲者,參加過麥加朝聖的人」)

在使用過程中,以上各部分很多時候已經並不表示其本意,而成為了名(或姓)的一部分

由於阿拉伯語的拉丁轉寫沒有統一的規則,在英文環境中存在人名翻譯不相同的現象。如本拉登的常見翻譯有O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in,Oussama ben Laden等;阿卜杜勒的翻譯有:Abdul,Abdal, Abdel, Abdil, Abdol, Abdool, Abdoul

由於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姓氏問題,女性的命名規則和男性相同。常見的和宗教相關的名字包括:法圖麥 Fatimah 先知穆罕默德之女名 海迪徹 Khadijah 先知穆罕默德之妻名

和日常生活相關的名字通常表達高尚、純潔、美麗、光明等含義。

1.5.2阿富汗

主體民族為信奉伊斯蘭教的普什圖人,人名規則與阿拉伯人名大體相同。有時會使用部落名作為姓氏。參見網路新聞:阿富汗總統為使名字更規範決定不再使用其部族姓氏。

1.5.3伊朗

伊朗人名名在前,姓在後,全名可以一般是兩節、三節,有時會更多。姓通常來自職業、地名或先祖名。在採用先祖名時通常以扎德(Zadeh)結尾,如哈桑扎德、阿加扎德、拉扎扎德等。

伊朗人取名範圍較窄, 同名者極多

男性喜用先知、名人的名字為名, 如穆罕默德、阿里、海珊 大流士 等,

女子常以花取名, 如納爾吉斯(水仙)約賽敏(茉莉)。

名字裡帶「賽義德」 表明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如: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Sayyed Ali Hosseini Khamenei)

不忌諱祖孫同名,妻一般從夫姓。

不熟悉或表示尊重時稱姓,熟人間可稱名,

1.5.4以色列

由於歷史原因,現代以色列人的姓名既有英美式的,也有西班牙式的、斯拉夫式的等。

猶太人通常有個名字,一個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名,與他生活的當地人名相一致;另一個是在宗教儀式和文書中以及猶太人之間使用的希伯來語猶太名,稱作教名。

猶太人的姓有些和宗教有關,如Kohen(科亨),在希伯來文中意為「祭司」、「教士」;有些是在原有希伯來人名或其他辭彙基礎上加上其他語言的後綴。如Goodman, Abramovitch(阿布拉莫維奇)等。

1.5.5喬治亞

喬治亞的人名名在前,姓在後

喬治亞的人名很多都是來自聖經人物和歷史名人,既有本民族特有的名字,如格翁喬(Gvantsa),也有來自鄰近民族的名字,如Shalva來自希伯來語。

喬治亞的姓氏大多數最初來自父名+後綴,也有一些來自地名、職業等。對於父名+後綴的情況,各地區表示「的兒子」的後綴有所不同。通常最常見的是「shvili(什維利)」的「dze(澤)」,其他還包括 「-uri」「-khi」「」-ava「」-shi「等。

如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維利「,前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

1.5.6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的人名一般包括名和姓,有時中間包括俄式的父稱(常省略)

亞美尼亞人名字多選自神話人物和宗教聖徒的名字,以及描摹性格外貌的辭彙、自然界各種物質的名稱等。

亞美尼亞人的姓氏主要來源於祖先名字、職業職務、個人特徵等。

亞美尼亞的姓氏通常會加上表示「之子」的後綴-yan,中文通常譯為」揚「,如蘇聯元帥米高揚;或與之前音階一起譯為」良「」江「」相「等,如球星姆希塔良 (Henrikh Mkhitaryan) ,總統薩爾基相 (Serzh Sargsyan) 。

1.5.7亞塞拜然

目前大部分亞塞拜然人沿用俄羅斯人名的命名方法,即名+父稱+姓

其中名較多的是突厥化的或伊斯蘭化的。

父稱與俄羅斯不同,以「奧格雷」(o?lu)表示「某人之子」),「克濟」(kyzy)表示某人之女。

姓氏是在突厥化的或伊斯蘭化的姓氏後加男性的「夫」(-ov/-ev)、女性的「娃」(-ovq/-eva)。如阿利耶夫(Aliyev/?liyev)、哈桑諾夫(Hasanov/H?s?nov)

姓氏主要來源於父名、地名以及性格外貌,通常子女隨父姓,妻隨夫姓(並變性)。

1.5.8土耳其

現在普遍使用的土耳其人名形式形成於凱末爾改革之後(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姓氏在這個時期產生,基本上是有實際意義的土耳其語名詞(或形容詞),如埃爾多安(Erdo?an)是「天生的武士」, 伊爾馬茲(Y?lmaz)是「堅不可摧」

土耳其人的名字既有來自阿拉伯、波斯的伊斯蘭系名字,如穆斯塔法(Mustafa)、法魯克(Faruk),也有土耳其語自己的名字,如Deniz, Aytekin.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穆罕默德」這個名字都是以突厥式的買買提(Mehmet)出現的,但是近年來阿拉伯式的Muhammad也逐漸多了起來。

1.5.9塞普勒斯

依民族分別採用土耳其式和希臘式姓名,但在取名時用詞相對更隨意。

2歐洲(43個國家)

2.1北歐

2.1.1芬蘭

2.1.2瑞典

2.1.3挪威

2.1.4冰島

2.1.5丹麥(含法羅群島)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這個是什麼民族的文字嗎?
求問這是藏文還是梵文是啥意思,啥意思?
佛陀講什麼語言?

TAG:姓名 | 外國姓名 | 語種辨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