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世界觀/時空觀是什麼?


首先歷史觀和時空觀可以有下面三種:

一、線性

Begin——————————past——————————————you(now)————future——————————————end

二、圓圈,循環型

圓圈的特點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開始即是結束,結束即是開始。

歷史就是同樣的事件在不斷往複(「歷史總是會重演的」)。

再簡單一點,就是輪迴。

擁有這樣的觀點就說明你有圓圈型的歷史觀。

三、螺旋型

這種歷史觀高中政治課本教得很不錯……恩……我想想……事物不斷地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兩種狀態的循環往複

也就是說,歷史是在相似而不相同的事件中螺旋前進的,新的量變和舊的量變是不同的,但仍然會經歷一個往複的過程~

這屬於第一種和第二種歷史觀的融合

對於循環型的歷史觀來講,時空沒有前進,一切都是無盡的重複和輪迴,過去=未來

對於線型的歷史觀來講,時空就是一往無前的前進,你是線上的一個點,過去不等於未來。

而螺旋型的歷史觀則是,時空在小規模的往複中慢慢往前進,過去和未來有相似但過去不等於未來

這個definition做好了以後來表達我對基督教歷史觀的觀點……

立場:非教徒,但愛看宗教文學作品,所以很歡迎討論的聲音。

我認為基督教歷史觀是線性的。

它有明確的開端:

世界開始於,神創造了世界。

並且預設了明確的結尾,有清晰的「世界會結束」的概念:

Eschatology(末世論)/Apocalypse (天啟): the end of the world

這裡的末世指的是」世界末日的審判「,如果有點難理解,可以拿諾亞方舟和大洪水來類比。上帝創造了世界,這是開始,後來世界崩壞,上帝用一場大洪水毀掉了這個世界,這是結束。世界是會毀滅的。基督徒相信這是歷史上的一個點,這一點是存在的,是一定到來的。但是我朝文化里這個」終「的概念是沒有的,反正我是絞盡腦汁也沒想出來」世界末日「在我們文化中是什麼樣子的……佛教中也並沒有明確的始終,輪迴和轉生更加合適。

所以基督教歷史觀總體上是 開始—————————發展——————————結束

結束和開始一點關係也沒有。

線性歷史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先後性和因果性,是「過去」產生了「現在」,「現在」才產生了「未來」。只要「過去"和」現在「存在,那麼隨著時間推移,預設的」未來「就一定會到來。

Anything that happens, does happen for a specific reason.


現前提聲明一下,我沒有信仰。

以下是一位基督教朋友給我的信件

沒有任何個人情感在內,僅僅只是單純的原內容發出來,輕噴{(-_-)}

======我是分割線=====

主題:朋友,不要走了錯誤的路一一 一個基督徒對佛教信眾的信仰提醒

朋友:

你是一個人——因為你區別於公共環境的特徵化存在可以表明這一點,並可得到良知的印證。

如果有人說,你無所謂「人不人」,那麼,我們就不應當隨聲附和。

是與非是不平等的。

真與假是不平等的。

真理與錯謬是不平等的。

人(你,我,他,在「人」的意義上)可以平等,但是所持守的道理因其是非、真假、對錯而不可平等。

基督徒與佛教徒在「人」的意義上可以平等,但是所持守的道理(基督教與佛教)因其是非、真假、對錯而不可平等。簡而言之,我們都是人,但所走的道路不平等,即基督教與佛教不平等。

按照國家的憲法,我是一個有信仰和言論自由的公民。對基督教與佛教,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為此完成了這份資料作為大家的信仰參考,目的是為了「朋友,不要走了錯誤的路」。因為水平的限制,不當之處歡迎提出善意的意見。

相信對於是非的明白、對於真偽的分辨、對於對錯的區別,更能促進人與人的彼此尊重和友愛,更加有益於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在面對佛教徒時,比如穿著長袍的僧人,還有一些常說「阿彌陀佛」的人,常想跟他們溝通,有複雜的情感。有一次,我在圖書館看到兩個年紀小小的孩子,他們剔了頭髮,跟著一個年長的僧人在那裡站著,動也不怎麼動,我就覺得他們小小的年齡成為這個樣子真是很可惜!佛教這個宗教,不知浪費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大好時光!它對於我們社會的福利、對於民生的改善,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在哪裡呢?許多地方的山嶺、寺廟、公園、商店……常見人們供奉著佛菩薩像,節日期間香火閃閃,煙霧瀰漫,求財求福的人絡繹不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正當光明生活嗎?

論到佛教,如果泛泛地作出「佛教產生了輝煌的文化、豐富了人類的文明、成為民族的魂魄或者歷史的什麼瑰寶」等等結論,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生活的事實可以見證出來。如果追究佛教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什麼,那可能限於哲學思想、文學藝術、雕塑、民間傳說等這些適合人們賞玩的方面。但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及教化世人的角度,佛教真的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嗎?

引用古詩《江南春》(注1)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作者在對春天悅人景色的描述中加入了人類享樂生活的不協調面,進而呈現佛教建築並由佛教建築引發感嘆,可以讓人聯想到生活的歷史:佛教留給人世間的,除了煙雨中的寺院樓台,其實並沒有帶來改觀社會面貌的作用。

一、工作價值的觀察

1、佛教具有工作價值嗎

佛教對世界和人生進行的觀察和思維,皆服從於以人為造像為根據的私意世界(緣起,性空),落實下來的人生目標是脫離印度地區古老民間傳說之六道而得到快樂,在參與工作創造價值的流程中,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必然會在對環境諸事物的觀察審視中以「如如不動」的預設按絕對私意(欲)支配自我行蹤,他面目慈善,一心為己,包容罪惡,且別人休想動搖他的意志左右他的決心,人在其中相當於避世棲居的遊客一般。

——指向於「脫苦」的人生坐標,在物質利益層面失去從他人及公益層面的計較,不利於正當的生計。

——封閉自我的禪式思維,不利於人從生動的環境事物中認識客觀真理,妨礙人的天賦能力的發揚,妨礙發明創新,不利於新價值的產生。

——將棲居環境的生活方式帶入工作場所,妨礙與他人生動統一的工作關係,不利於工作團隊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不分是非好歹的慈悲,踐踏了公平正義。

所以,「佛菩薩」之於工作環境,是一種高度自閉、自是、自善、自在的絕對自我中心,個體隨意性與整體最優的工作職能不可協調,對於價值最大的輸出結果所要求的卓越秩序是一種障礙性存在,勢必導致所在的工作環境更加趨向於混濁無序,在客觀上損耗了整體工作的公益利他品格。

如果把佛教的上述效應放大到社會生活中,也會構成性質類似的影響(如下表,不是基於對大量資料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但是符合邏輯)。

佛教之於工作價值

放大到社會生活中

無正當生計

不利於民生

無發明創新,組織化程度不高

不利於科學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高

無服務性

不利於商業文明

無公義

不利於道德風尚及社會治安

佛教從印度傳到我國之後,其影響甚大。據說(注2):「東晉南北朝是外來佛教迅速實現中國化的時期。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前後作為都城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都成為規模巨大的佛教中心......在洛陽繁盛時代,當地的佛寺達千餘所。而在南方諸朝,在世家大族強有力的支持下,佛教發展同樣迅速。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即是對梁、陳時期建康附近寺院林立風景的真實寫照。」在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的朝代,佛教沒有顯出它的教化功能,沒有帶給人們平安的生活,沒有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而是相反,其教理對於國民的不良性情、利己傾向,是一种放任;對於人們的認知、良知、理智是一種扭曲;對於社會的公平、正義、秩序是一種踐踏;對於追逐個人成功而自私、陰暗的人生立場是一種縱容……佛教在歷世歷代的傳播,荒廢了許許多多的生命,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妨礙了生產生活方式的進步。

2、對於真 神的信仰讓工作具有價值

聖經,是記錄的 神傳達給人類的話語,是 神在一千多年裡陸續啟示人記錄下來的前後內容一致的書。從聖經的記載可以知道, 神創造了天地並地上、海里、天空中的一切,又按自己的形像樣式造人。「 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聖經話語)說明了人活著是有使命、責任的,那就是忠於  神的託附,維護盡善盡美的生活秩序(伊甸園)。人因犯罪失去了 神的美好同在,陷在罪和死亡中。但是,「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覆永生。」(聖經話語) 神的愛子耶穌降世為人,替人類的罪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並從死里復活,升天,賜下聖靈,成就了 神拯救人類的旨意。凡相信耶穌的人,他的罪可得赦免,並得著聖靈而來的聖潔全善新生命(讓有罪的「舊我」與耶穌同釘死十字架),在聖靈的引下與 神同行,可重新回到 神同在的永恆美好中。基督徒的人生,表現在工作(生活)當中,就是「愛 神且愛人如己」,就是在「愛」的目標里拉動環境諸事物及影響身邊人趨向符合造物主心意的盡善盡美(伊甸園),成為公益的存在,成為他人的福祉,成為榮耀 神的見證。

——在物質利益層面有向他人及公益角度貢獻的內在願意,有利於正當的生計。

——向真理開放的生命系統,有利於從環境事物中認識真理,發揚天賦能力參與創造價值的工作流程,有利於發明創新。

——對於他人及工作團隊具有服務動力,有利於工作團隊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人生歸於真 神的主權之下,有利於公平正義。

所以,當虔誠的基督徒參與工作過程時,甘願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榮耀 神及為人類帶來福祉,整體最優的職能要求與個體的心靈動機是一致的,人在創造價值的工作秩序中主動促成卓越性,成為組織團隊進步完善的和諧因素和光明力量,導致美善流動、正義彰顯、生命自由、智慧發揚、人際和睦、人間和平……將罪惡敗壞因素邊緣化。

把基督教對工作的效應放大到社會生活中,也會構成性質類似的影響(如下表,不是基於對大量資料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但是符合邏輯)。

基督教之於工作價值

放大到社會生活中

有正當生計

利於民生

有利於發明創新,組織化程度高

利於科學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高

有服務性

利於商業文明

追求公平正義

有利於道德風尚及社會治安

對於基督教信仰與社會的文明進步,參考引用馬克斯·韋伯所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注3)一書的信息:

馬克斯·韋伯是當代西方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被西方學術界公認為世界名著。韋伯在書中論述了資本主義的起源和本質以及信仰與日常經濟行為的關係問題。運用豐富的新教徒行為與經濟行為的經驗統計資料,論證了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職業工作視為自己已被上帝預先選擇獲救的確證,形成在世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增加上帝榮耀的「天職觀」。教徒們勤勉工作,杜絕享樂以至禁慾,在經濟活動中工於算計,因而積累了財富,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這就是資本積累時期中產階級的人格特徵。作者得出了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與新教倫理有著一種內在的親和關係的結論。韋伯有幾個鮮明觀點:賺錢的行為不等於資本主義,各種文化都有,更不是資本主義精神所在。相反,資本主義是理性的對非理性獲取的抑制,體現在持續不斷的理性經營而不是跳躍性、本能性的東西。掠奪者、投機者廣泛存在,不是資本主義的代表。韋伯特別在意「理性」這個詞,並肯定了理性帶來的改變:勞動組織發達(股份制企業);階級鬥爭推動的社會合理化(而不是無休止鬥爭);對科學技術的重視;更嚴謹的法律和行政體系。

所謂的掠奪、剝削、欺壓並不是每個資本家的人格特徵,因為誠實、勤勉、溫和的勞動也可以積累財富,儘管上述基督徒們的品格行為不一定完全符合聖經(比如聖經的教導:「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 神同行。」富人應當公義地支配自己的財富,因憐憫而周濟窮人,謙卑自己為 神的工作效力),但總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當人類藉著信耶穌經歷了造物主對生命的改變,從公義誠實良善的動機出發的信念、理念以及行為方式落實在現實中,更趨健全的秩序會出現,更趨美善的成果會產生,更多的福祉會加增……罪惡敗壞的、危害生命的因素會減少,黑暗的勢力會蒙羞!

二、社會效應:經比較而顯出光與暗

佛教信仰與基督教信仰的不一樣,決定了向社會輸出的結果不一樣,社會效應不一樣。

佛教

基督教

人生追求離苦得樂,無視愛和生命的意義,無視人生之於公義的責任

人生追求榮耀 神,活在愛和生命的意義里,活在公義的責任中

通過一次經書的閱讀及脫離工作生活實踐的修行覺悟過程,為己舍愛,實現與眾寡合的能耐

通過一次與 神同行及利益他人的貢獻價值的過程,為愛舍己,實現生命形象樣式的更新

在功德的意義上行世俗生活之善,為實現利己的「果報」目標服務

在生命的意義上行公義的善,將榮耀歸給 神,將利益歸給別人

在自大中棲居生活環境

在自謙中利益生活環境

出家僧人或在家居士,適應並強化了農耕社會的倫理制度

信仰 神的人生,提升了商業文明,改善了社會福利制度

帶來「各顧自己」的社會效應:人們常為招財進寶、官運亨通、延年益壽等而拜託佛菩薩保佑

帶來和平和睦的社會效應:基督徒常為自己的罪過悔改,為他人的福祉、國泰民安等而祈求 神的祝福

產生了寺院、道場、石窟等遊覽場地

產生了教堂、醫院、紅十字會等公益機構

事實表明,一個地方的人如果普遍信仰耶穌,社會面貌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的改變,是完全可能的。耶穌基督的福音所傳到的地方,那裡的社會一定是更加文明進步的!

下面是關於清教徒帶給美國人價值觀念等影響的描述(注4):

17世紀,大批英國清教徒因王室逼迫逃往國外。

1630年6月6日,出生於英格蘭的著名清教徒領袖約翰·溫斯羅普和大約700名清教徒離開英格蘭,乘船「阿爾貝拉」號來到馬薩諸塞。

在前往北美洲的航程中,溫斯羅普在船上宣讀了一篇題為《基督教博愛的楷模》的佈道詞,他在這篇佈道中說:「我們必須要注意,我們將成為山巔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將看著我們。如果我們在實現這一事業的過程中欺騙了上帝,如果上帝不再像今天那樣幫助我們,我們將成為世人的笑柄。」很顯然,不惜背鄉離井,甘冒危險,漂洋過海來到荒蕪的美洲大陸的清教徒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新選民,他們要在新的世界裡創建一個有別於腐敗的舊世界的「山巔之城」,供世人景仰,讓世人仿效。他們相信,不但他們自己有建立一個新世界的使命,還要拯救舊世界,賦有向世界推廣這個新世界的使命。

清教徒們影響了美國人的價值觀。在許多美國人看來,上帝賦予他們 神聖的使命,要他們以自己的追求、實踐和事業為全世界樹立榜樣,向人類傳播自由和正義的理念,引導人類脫離罪惡的淵藪,走向「希望之鄉」。

殖民地時期,清教徒構成了當時北美移民的主體,清教主義成為當時人們共同的價值觀,他們把天職思想帶到這片荒蕪和陌生的土地上,他們提倡:虔敬,謙卑,嚴肅,誠實,勤勉和節儉。清教徒們都自覺地努力工作,把工作視為快樂,不畏陌生艱難的環境,克服種種困難,很快便收穫了繁榮和富足。在很短時間內把一個荒蕪的不毛之地發展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

以上介紹的是歷史事實。不論當時的清教思想是否完全符合聖經,也不論這個國家的工業化過程中的諸多因素如何,總有一點是肯定是:當人們虔誠地將聖經的教導付諸實踐時,會為社會帶來的正當有益的影響力,人類的罪惡面會得到抑制,也因此,能讓世人感受到光明、正義的力量,看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現在作一個假設,試想當時的清教徒到了中國的西藏,將上面關於「清教徒帶給美國人價值觀念等影響的描述」修改為:

1630年6月6日,出生於英格蘭的著名清教徒領袖約翰·溫斯羅普和大約700名清教徒離開英格蘭,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的東方的西藏。在白雪覆蓋的青藏高原上,溫斯羅普莊重地宣讀了一篇題為《基督教博愛的楷模》的佈道詞……他們要在新的世界裡創建一個有別於腐敗的舊世界的「山巔之城」,供世人景仰,讓世人仿效。他們相信,不但他們自己有建立一個新世界的使命,還要拯救舊世界,賦有向世界推廣這個新世界的使命。清教徒構成了當時西藏人民的主體,清教主義成為當時人們共同的價值觀,他們把「天職思想」帶到這片荒蕪和陌生的土地上,他們提倡:虔敬,謙卑,嚴肅,誠實,勤勉和節儉。清教徒們都自覺地努力工作,把工作視為快樂,不畏陌生艱難的環境,克服種種困難,很快便收穫了繁榮和富足。在很短時間內把一個荒蕪的不毛之地發展成為強大的工業化地區。

今天,這裡真的成了「山巔之城」,雖然這個地區的環境條件不如沿海,但是卻擁有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他們的管理經驗、工業產品被外國人大量效仿。在著名的西藏科技城、珠峰軟體園區,98%的白領是基督徒,他們把工作當作榮耀 神的方式,以心靈的誠實參與工作,熱心於公益慈善。在許多西藏人看來,上帝賦予他們 神聖的使命,要他們以自己的追求、實踐和事業為全世界樹立榜樣,向人類傳播正義的理念,引導人類脫離罪惡的淵藪,走向「希望之鄉」。

西藏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治安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布達拉宮」大教堂,你可以看到繁忙一星期之後的人們,來到那裡向 神獻上感恩讚美。人們追求心靈的純潔與獨特的高原環境互為表裡,使西藏成為一個的名符其實的「光明之地」,令世界各地的人們嚮往。歷史學家認為,西藏人對耶穌基督的虔誠信仰,根本地改觀了中國的傳統習俗,使中國社會很快擺脫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文明,是社會長期安定和睦、罕有地域歧視、罕有內戰發生的重要原因,是中國人一直被全世界普遍尊敬的重要原因!

這當然只是一個未成立的假設,一個地區的相對落後的社會現實有複雜的因素,難以簡單論斷,但總有一點是肯定的:佛教不能改善現世的生活,不會促進一個地區的科技發達和工業文明的進步,不會使社會的現狀向著正當有利生民生的方面變化,而是相反,它安慰人類的自我中心傾向,容許人們在混濁的生活中各顧自己,包弊生活環境的罪惡敗壞因素,與這個世界是混同一體的!因此,現實生活的情形是,人們經常面對安全隱患、人際矛盾、民族矛盾、各種歧視、災難事故……人生及社會資源被束縛於無正當意義的事項。

在被聯合國明文確認的18個發達國家中,有17個國家是基督教普遍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信仰上帝的以色列國和盛產石油的阿拉伯國家。佛教國家和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全都屬於貧窮落後的成員國。世界上二百個國家,前百名的平均壽命從七十到八十多歲。人類平均壽命約七十歲,而佛教國家都排定在末後之流,僅超前於一般傳統土著的巫教國家。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越南、蒙古國等都是典型的佛教國家,信仰人口從60%到98%不等,而平均壽命僅有四十五到六十多歲,人民普遍窮苦。(注5)

三、憑著心靈的誠實辨識生命之道的真偽

生命的道路,去向何方,怎樣出發,怎樣前行......佛教與基督教各有說明,相互矛盾的道理不可能同時成為我們生命的權威,是「佛之道」真實可信還是 神之道真實可信呢?對此,一味的爭辯不一定能讓人信服,從辯論比賽中不難看出,辯論雙方可以想到方設法擺事實、講道理力證己方觀點的成立,以至於使辯論水平的高低掩蓋了觀點的是非對錯。我們不妨憑著心靈的誠實藉著一些特徵信息辨識生命之道的真偽。

按佛教的理論,「佛」是一種區別於現世的不生不死的狀態,具有不可言說的真實性,但是我們「憑著心靈的誠實」應當承認,世人的心中天然不具有對「不生不死界」的嚮往,「佛」也不能引起人心的敬畏!與此相反,人們天然具有對上帝、上天、天道、天理、天堂等的敬畏、認同和嚮往,上帝在這個世界上特地揀選了一批子民為祂作見證,祂說:「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說明,並且在你們中間沒有別神。」通過對世界(人類)現象認識和思想,不難使人確信上帝的真實可信!

「佛」

真 神

人經由「緣起-性空」的設定進行自我修改達成不可見證的存在

創造世界和人類並且拯救人類的至高的主,曾向祂的選民榮耀顯現

本身是需要真理光明者

本身就是真理光明之源

世界和人生的觀察者

世界和人類的創始者

經驗的總結者

真理的啟示者

尋求解脫者

人類的拯救者

「佛」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以為明白了

神在七天里創造世界並安息

在地上發稀奇的感嘆:「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聖經話語:「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認為因因緣緣的狀況在宇宙當中絕對掌權

造物主的美善意志在宇宙當中絕對掌權

即便有神,也不過是受因緣(造業受報)規則支配的平等眾生,是相對的暫時的

神是真理之源,是掌管一切現象因素及其因果關係的至高者,是絕對的永遠的

依託宇宙萬物和人類提出教理、修行方術,一切言論、行為、能力、果效均受到自然規律的局限

神創造及掌管宇宙萬物和人類,並施行美好旨意,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不受自然規律局限的真理能力

把客觀現象扯進先定觀念,使人以其為含糊虛幻,並且相信無恆常、無主宰(無我)

把客觀現象擺在世人面前,並藉著對客觀現象管理支配向世人見證有恆常、有主宰(有我)

自己當上帝——以對因因緣緣的虛擬觀想為基礎追求對現世人生的明白覺悟

唯有上帝是全知的,聖經話語:「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通過批判客觀現象的真實性而建立對「佛」的信心,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們可以藉著客觀現象建立對真 神的信心,聖經話語:「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在支持既定觀念的理論中對天地萬物提出一套迎合世俗生活常識的解說系統將「佛」推崇為全知全覺者

宇宙萬物這個宏大事實可以表明 神的智慧能力,聖經話語:「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他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

在環境事物中尋找不宜人因素(苦)支持因果(造業受報)潛規則——順帶無視諸事物的美善

環境事物流露的美善可以見證 神的美善意志——不宜人因素(苦)乃是因為對 神的背叛(犯罪)所致

使人循著因果(造業受報)潛規則遊戲人生抵擋現世而追求離世,人生在世脫離生活,終極理想沒有生活

因 神的創造才有現實的生活,因 神的拯救才有理想的生活,聖經話語:「創造諸天的 耶和華,製造成全大地的 神,祂創造堅定大地,並非使地荒涼,是要給人居住。」聖經話語:「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借世界現象將自己設置為若隱若現的「解脫」狀,成為不可感受、不可認識、不可知道的無所事事客,參閱《金剛經》:「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借世界現象將自己表明出來,是可以感受、可以認識、可以知道的養育眾生的主,聖經話語:「耶和華以智慧立地,以聰明定天。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

在私我當中否定現象因素的實在性,使人以無見證的存在為信心根據,參考《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不能見如來。」

在公正當中肯定現象因素的實在性,使人以有見證的存在為信心根據,聖經話語:「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既是這樣,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華,在我以前沒有真神,在我以後也必沒有。」

借 神的名義誇大自我的權能境界,比如,「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引自《無量壽經》)」,「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引自《圓覺經》)」,佛說八吉祥「神」咒經,功德寶山「神」咒……

神讓信從祂的人們得享平安喜樂滿足,聖經話語:「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佛」不能幫助想成佛的人,例如:釋迦牟尼早年收了五個弟子,在路上餓得面黃肌瘦,釋迦牟尼昏倒在地,少女蘇迦塔施捨乳糜使他不至於死亡

神可以幫助祂的百姓,例如: 神帶領祂的百姓出了埃及,百姓在曠野口渴, 神吩咐摩西:「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里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

虛擬「眾生」在因緣(造業受報)規則中的存在秩序,並根據世俗生活經驗自覺自度、覺他度他,以自我意志取代「全智、全能、公義的意志」

全智全能的  神按公義的意志創始、掌管和審判世界上的一切活物和人類並對人類施行拯救,引用  神的話語:「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因為我是神,再沒有別神。」

期望人類從實在到幻在(真如自性),失去意義(涅槃寂靜),喪失生命(不生不滅)

  神使人類從不在到實在,享有意義,生命興盛,

神對人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神對選民亞伯拉罕說:「你的子孫要像海沙一樣多,你的後裔多得要像沙粒一樣,不可勝數。」

包容、默許罪惡勢力,帶給信從的人們許多咒語

憎惡、消除罪惡勢力,帶給信從的人們許多祝福

佛是虛偽無情的,對於信眾的未來沒有保障,參考《四十二章經》:「視佛道,如眼前華。」

神是信實慈愛的,對於信眾的未來有保障,聖經的話語:「耶和華啊,禰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禰的誠實存到萬代。禰堅定了地,地就長存。天地照禰的安排,存到今日;萬物都是禰的僕役。」

佛與信眾不可交通互動,使人以不求為求到,以不尋為尋見,參閱《金剛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神與信眾可以交通,人可以在祈求中得到,在尋找中尋見,聖經的話語:「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學佛的人不能對「佛」直接說話,念咒如同用暗語自說自話,例如(大約是向一些虛空的偶像敬禮之意,因屬邪惡性質,別念它):「娑舍啰婆迦 僧伽喃 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 南無蘇盧多波那喃 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 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

神的兒女可以直接對 神說話,例如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禰的,直到永遠。阿們!」

理論本性無愛無良善,提出慈、悲、喜、舍的技術手段進行彌補

聖經的話語:「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佛經的話語華麗誇張,鼓動人心幻想,追求愉悅感官的文學藝術效果

聖經話語:「至於 神,他的道是完全的; 耶和華的話是煉凈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聖經的話語信實可靠,警戒人心,語重心長

「佛」常與世俗文化混雜,如笑和尚、佛菩薩商標、千手觀音節目表演……

  神是聖潔可畏的,不可試探,不可褻瀆

在地上有各種佛像,不可能見證有「真佛」

在地上有活著的以色列人,可以見證有真 神

有人認為,釋迦牟尼是佛界的,是三界六道的教主或超越萬有的威力無邊的聖者,但是我們「憑著心靈的誠實」應當承認,這種超然的冠冕與他在地上的表現卻有巨大的反差,釋加牟尼的人生需要後天學習、生活空虛、游觀世界、尋求真理、繼承世俗傳統及在否定先前見解中逐步形成理論,表現了諸多平凡人的特徵,根本不像一個聖者下凡。請讀聖經的話語:「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神的愛子耶穌曾經降世為人,不需要向世界學習就可以在各種環境中以真理的話語教導世人、行神跡奇事,表現了超凡的智慧能力和全善的生命品格,這與「道成肉身的至聖者」的身份是相符的。

釋迦牟尼

耶穌基督

由男女婚姻關係而生

聖靈感孕童貞女所生

生而無知,需要後天學習

生而知之,沒有上過一天學

小時候:身強力壯,擅長武功

小時候:心靈強健,滿有智慧,「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聖經話語)

年輕時:享受優裕生活,結婚生子

年輕時:成為一個木匠家庭的成員

人生空虛,有游觀世界的需要

常在聖殿中,「以天父的事為念」(聖經話語)

遇到老人——人怎麼會老呢?遇到病人——人怎麼這樣呢?遇到死人——人怎麼這樣呢?感嘆人生無常,無能力醫治或復活生命

遇到老人(如尼哥底母)——告訴他可以重生;遇到病人(瞎子、癱子、麻瘋病人等)——可以把他們醫好;遇到死人(如拉撒路)——可以叫他活過來

在人生經歷中累積了空虛和苦感體驗,需要找尋真理和快樂,希望為自己找到理想的生命居所

「道成肉身」來到人世間,在生活之中傳講生命之道,帶給人們生命的真理,拯救世人回到理想的生命居所

人生茫然,希望在現實生活之外尋求生命的光明和希望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心智觀念受環境的影響,人生在世有苦惱愁煩

環境受祂的意旨影響,比如在狂風大浪中的船上睡覺,為懼怕、小信的人平靜風浪

為己舍愛:一點也不能忍受留在親人身邊思想追求人生真理的委屈,為了離家外出修行,在夜裡出宮,對所有的親人棄而不顧

為愛舍己:在十字架上受刑時還叮囑門徒約翰看身在地上的母親,在自己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時所牽掛的卻是別人的福祉

依附於自然規律尋求解脫之道,如在樹下靜坐思維,欲明白人生現象的究竟道理

表現出超越自然規律的能力,如在海上行走,表現了具有支配人生現象的究竟真理

認定萬物和人類沒有主宰,沒有生命之道,各種活物在輪迴流轉變花樣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有新鮮感,有疑問,需要向他人學習,繼承傳統,苦苦地思維,在挫折中逐漸形成理論

為生活環境帶來真理和光明,所說的話語一字不改,行事為人具有恆久的教育啟發意義,數千年來為人們所紀念

坐而論道,依靠他人的供養維持生存,參閱《金剛經》:「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身體力行,一邊講道,一邊供養別人,聖經話語:「那時,人數約有五千。耶穌對門徒說,叫他們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約五十個人。門徒就如此行,叫眾人都坐下。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掰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 他們就吃,並且都吃飽了。」

教導人們相信自己的佛性,使人以己之力心中所願修行

傳天國的福音,教導人們認罪悔改歸向 神,經歷聖靈的重生

他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不要把他的話當真,使人活在對一切的永恆否定中,對一切失去信心,以無所指望為指望,以無所依歸為依歸

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他的話是應當認真對待的,使人對真理有信心,在無所指望中有了指望,在無所依歸中有了依歸

表明與邪惡勢力相親近的黑暗,參閱《圓覺經》:「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

表明與邪惡勢力相分別的聖潔,耶穌在約但河受洗後,「聖靈如鴿子降在祂身上,有聲音從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聖經話語)」,耶穌在地上時經常為被鬼附著的人趕鬼

認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向世人顯示非同尋常的格調

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向世人見證生命的應當品格

人的本真清凈快樂——不必認罪,能否實現離苦得樂全靠自己掌握因緣(造業受報)潛規則

耶穌對與祂同釘十字架並且認罪信耶穌的一個強盜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釋迦牟尼死在拘屍那國阿利羅拔提河邊娑羅兩棵樹之間,一去不返

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在地上40天之久向信祂的人顯現,在眾人的仰望中升天

修行功夫屈服於死的權勢,讓人相信死後見效

生命的主以復活的大能敗壞了死的權勢,永生的恩典因著耶穌的成全而惠及萬民

釋迦牟尼臨死前,教導弟子們:

·依波羅提木叉(即:戒)為師——他的死在本質上即與其弟子分離,不能再有師生關係;

·依四念處安住——希望弟子們一直不追求人生形態的價值和意義;

·對惡人默擯置之——希望弟子們成為罪惡的不反對者,即與惡和睦;

·在佛經之首加「如是我聞」——為不可見證的存在(佛)作廣告

耶穌升天之前,引用聖經話語: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 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註: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有成千上萬本書

聖經話語:「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 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增加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開啟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有人認為佛相當的慈悲,能保佑人,但是從佛理可知所謂的真如(自性,真心,本覺……)並不具有關懷生命的屬性,我們「憑著心靈的誠實」應當承認,所謂的「我佛慈悲」與「真如自性」的理論本質是矛盾的,信從的人們也體驗不到它的真實存在,享受不到從它而來的親切關懷。請讀聖經的話語:「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使他的榮耀得著稱讚。」真信耶穌的人們有聖靈的印記,聖靈能讓人真實地經歷生命的更新改變,享受到平安喜樂,預嘗天恩的滋味,堅定自己的信心,充滿活潑的盼望,聖靈對基督徒生命向好的改變,有海量的見證。

真如自性

聖靈

內在於自我觀念的不可確定狀,依賴於客觀現象擬定的「什麼也不是」

外在於自我觀念的真理的靈,超越客觀現象的永不改變的誠信真實者

相對於人類認知的「彷彿可知+絕不可知」,反對以心靈和誠實去認知

聖經話語:「  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釋迦牟尼死後火燒,人們將火化後的殘留物質分了八份,並且蓋塔供奉

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向信眾顯現,升上高天,賜下聖靈。聖經的話語:「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人憑己心所欲死死地追求真如自性而對抗生命真理

各個地方的人們因著領受生命真理而有了活潑的盼望

人試圖通過改變思維方式達成「真如自性」

聖靈可以引導人正確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

使人進行「似乎那般+其實不是」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善不惡的思辨,以終極不明白為終極明白

使人信服聖潔、光明、全智、全能、又真又活、全然良善的聖者,心裡確知深信

人不能與「真如自性」心靈相通,歸向它使人心惶恐,必須放任私慾迫使良心屈從

人可以與  神心靈相通,聖靈的內住使人有平安喜樂,憎惡罪惡,使良心不再屈從於私慾

真如自性對於佛經的形成沒有作用,釋迦牟尼生前說過的話,需要記憶好的弟子回憶,眾人開會討論,集結,集結,再集結

聖靈的引導可以讓耶穌的門徒準確記錄耶穌當初的言行,如聖經中的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一個字也不改變

人以舊生命追求真如自性,並慢慢變老,直至喪失生命

聖靈可以重生新生命,「外體雖然毀外,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聖經話語)」

彷彿若有

真實存在

無見證的

有見證的

無品格的

有品格的

無情無義的

有情有義的

按人意勾勒的為存在而存在

按 神意運行的利益生命的存在

在玩轉因果(造業受報)規則中依靠私慾執著追求

在幫助人按真理原則生活中接受十字架對私慾的對付

牽引人遠離作為人的本分

帶領人回到作為人的本分

彷彿一旦達成就可以飛來盪去,可化作三頭六臂、千手千眼等等樣子

真信耶穌的人現在可蒙聖靈光照,將來可重新成為 神的聖潔國度的子民

在現實生活中無原則,容讓罪惡,表明了「真如自性」的聽憑己意特性

在現實生活中分別為聖,排斥罪惡,表明了聖靈不遷就私慾的品格

佛教所描述的與基督教所表明的,是明顯格格不入的兩條道路,誰才是可信賴的,誰才是可棄絕的,不妨進行公平、公正的思想和分辨。

四、朋友,快離開那條滅亡的路

從聖經知道,   神創始了世界和人類,並為人類設立伊甸園的生活,人在盡善盡美生活秩序中享有永遠的生命,人需要一個本分的道德,就是對 神的信而順服, 神沒有把這個「信而順服」強加為人的屬性(即不得不信而順服)——因為那不是最美好最可愛的,只有當人憑著自由意志在可以「不信而順服」(犯罪)的條件下「甘心信而順服」(不犯罪)才是最美好最可愛的,為了保守人的生命, 神告訴了人犯罪的後果:「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在良善與罪惡、生命與死亡的中間,造物主的心意是最美善的,祂渴望受造的人歸向 祂得著生命,祂讓人甘心樂意地作自己的選擇,但是,人滿足了 神的心意嗎?

1、起初的犯罪

這時,一種背叛 神的活物(蛇)出現了,蛇要離間 神與人的關係,將人引向死地。請讀聖經的話語:「蛇對女人說, 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 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 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 神能知道善惡。」

蛇先引誘人心「自以為是」,動用自我觀念審視和鑒別生命真理,對 神的話產生懷疑,切斷人心信服 神的真誠,並試圖以有限知識取代對  神的信仰;再進一步引誘人離開受造之物的地位從卑微到自高反過來對 神進行審視、評判,以符合人意的合理性的見解讓人相信如果自己是上帝就可能如此那樣狹隘不可信,進而憑己意蠢蠢欲動,在私慾驅使下背叛上帝的旨意——犯罪!

佛教的理論方術可以說明其「屬蛇」的特點,它依然在現今的世代里引誘人偏行己路,失去生命。

——佛教告訴人們,人本自具有妙明真心、自性光明,人可以開發般若智慧歸於真實大道,引誘體貼自我不愛真理的人追求真如、自性而犯罪背叛真  神。請讀聖經的話語:「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人在絕對私意中觀察思維世界和人生,以萬物為因緣和合(造業受報)的虛幻不實。請讀聖經的話語:「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

——通過修行將自我從應當的生活秩序中孤立出來,形成絕對私人的存在理想,在生活環境中顯出並非如 神的真相。請讀聖經的話語:「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

——因為修行暴露了有限人生的本來面目,於是依附於事物的規律性提取方法掩飾自己的羞恥。請讀聖經的話語:「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以成就自我為目標的動機妨礙正當的生活秩序,容許了罪惡勢力的滋生漫延,破壞了社會生活的和諧。請讀聖經的話語:「天起了涼風。」

——人犯了罪,使生活從此充斥著罪惡敗壞,但是, 神依然掌權管理一切!人應當悔改離開罪惡信靠 神行走真理正道,才有生命的指望。佛教的人生模式,契合了罪中的世人在棲居環境中尋求安寧滿足的傾向,但經不起真理之光的檢驗審視,害怕公義、聖潔的旨意妨礙人生的自在性,因此拒絕 神的福音。佛教經書的傳播,在人們中間形成了:

·按觀念認識世界

·按印象評論真 神

·不信耶穌

·漠視見證

·亂彈聖經

請讀聖經的話語:「 耶和華 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 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 耶和華 神的面。」

——  神的呼喚體現了創造者對人類因犯罪而失去生命的責備、警示、傷心、憐憫……提醒人類早點知道自己身在罪中的現狀,恢復對 神的信心,悔改,重新回到與 神同在的光明中!請讀聖經的話語:「 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

藏在樹木中

接受天父的愛

人在不變的私意里一再表達對世界和生命現象的世俗觀念見解

天父上帝在不變的旨意里通過事實一再見證對世界和生命現象的權威

依託於現實世界的情狀造成因緣(造業受報)規則

表明不受現實世界的情狀約束的真理正道

捏造三界六道黑暗勢力與因緣(造業受報)規則相呼應

從天父上帝而來的真理正道與罪惡的黑暗勢力爭戰並且已經得勝

信從的人必須對因緣(造業受報)規則有所認識並按規則次第修行,不知未來如何

神與世人立約,以耶穌的血為立約的憑據,信耶穌使人的罪得赦免成為義人,有新生命,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里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修行排斥有生命缺陷的人,最好身體健康、環境安逸、家境好、空閑時間多

信主不排斥有生命缺陷的人,生病、衰老、貧困、牢獄、刀劍等無法阻止 神的恩典

親愛的朋友,你相信天父的話語了嗎?面對偉大父 神的忍耐等候,面對愛我們的主耶穌已經表明出來的拯救和幫助,你還要藏在樹木中嗎?

2、時空環境的驗證

原來,「蛇」在伊甸園引誘人犯罪,是因為邪靈撒但( 神的敵對者,魔鬼之首)的工作。當蛇在伊甸園引誘人類犯罪後,「 耶和華 神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聖經話語)」

因為真 神的創造,真理的權威,才有了人類的生命和生活,但「蛇」在伊甸園引誘人犯罪成就了撒但的敗壞工作,使人類陷在罪和死亡當中,這是當受咒詛的。觀察蛇,它的形態相對於別的動物是更恐怖的,它的生存環境也比別的動物更骯髒,因為它是被咒詛的活物。

佛教作為一種來自極少數人的理論方術,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中難免不適應當時當地的人們,需要在維持核心觀念不變當中作出趨向於適合具體境況的演變以維持自身的存在。就像「蛇」一樣,因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特點、不同的觀點而姿態不同,在面對世界、世事、世人時表現出「迎合式演變」的骯髒特點。

——之於傳統的宗教勢力

佛教呈現「批判繼承」的狀況:

佛教和婆羅門教以及各教派的思想都有淵源,佛教接受了他們的某些思想,而根據「緣起」和「業」的理論,予以另一種解釋。如「四大和合」(地、水、火、風四元素)、「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來世受果)、「六道輪迴」(隨著自己善惡行為,或生天界而為天人,或生人界而為人,或為阿修羅,或為畜生,或為鬼,或墮地獄。一切眾生永遠升沉於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六道中,猶如車輪沒有始終地轉著,所以叫做輪迴)等等,並接受了關於天文地理的某些傳統說法。對於婆羅門教的神祗,佛教也沒有否定他們的存在,只是貶抑他們的地位,當作一種眾生看待,認為他們也不免輪迴生死之苦。如對於梵天,認為只是天界中的天人,將來也會墮地獄。(注6)

——之於教理的天然欠缺

佛教呈現「分裂演變」的狀況:

佛教在創立不久,就產生了認識上的分歧,開始了演變歷程。「佛教的分裂從上部和大眾部分派開始,形成了很多獨立派別。一再結集,一再分裂,最後是分頭多極發展,是早期佛教的一個特點。一種專門宣講厭生遁世而又言行一致的學說,對於社會生活不可能發生重大影響。佛教對於人生的基本判斷,也邏輯地要求對許多新的理論問題和宗教問題,不斷作出新的解釋,以滿足社會多層次的需要。早期佛教各派的爭論,反映了佛教內部會適應社會不同的階層和地區特點不同需要,從各種外道中吸取營養。(注7)

——之於人們的不滿

佛教呈現「改變解釋」的狀況:

小乘佛教主張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得到解脫,要求獨善其身,先利己,後利他人等等。公元前二世紀,印度佛教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僧人出現腐化,教義僵化,引起人們的不滿。於是,一些僧人和居士要求修改釋迦牟尼的教法,對佛經進行新的解釋,並提出自己的主張,大乘佛教便應運而生。提倡利他思想,強調要在普度眾生之後,才能得到自己的解脫,才算行施了最好的善業。(注8)

——之於世界上的學問

佛教呈現「吸收納入」的狀況:

作為修習對象的,除了關於教法的「內明」之外,還有因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等世俗學問,統稱為「五明」。這些在現代科學體系里屬於邏輯學、語言文字之學、工程技術和醫學等領域的內容……印度佛教又重視吸納內容廣泛的「外學」,包含眾多學術領域的卓越成果。(注9)

——之於世界的傳統文化

佛教呈現「開放融合」的狀態:

具有典型意義的是它與犍陀羅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譯《那先比丘經》記載了佛教那先比丘與孔雀王朝滅亡後希臘人所建立的彌蘭陀國國王的問答,他勸說國王皈依了佛教。這一問答的內容體現了印度思想與希臘思想的衝突和交流……這種影響促使當地的佛教藝術帶上明顯的希臘和波斯風格……而佛教「中國化」的關鍵內容之一就是其宗教權進一步靠攏、依附世俗政權......在中國,更有大量道教和本土民間信仰的內容不斷被中國佛教吸收......在中國佛教里,除了要求信徒奉行佛法,更提倡遵行世俗諸善,世俗道德的忠孝仁愛等等都被當作積累善行的內容。(注10)

——之於民族的個性特點

佛教呈現「投其所好」的姿態:

印度佛教發展不同階段的信仰內容不同……在中土發展中更相信佛、菩薩的救濟功能,觀世音信仰主是典型的例子,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另有佛國凈土(「凈土」這個概念是中土的創造)……中土民眾中凈土信仰特別受到歡迎,並把它落實為無限美好安樂的有形有相的「佛土」……佛教對於世俗思想、學說往往也採取寬容、調和的姿態……佛教居士可以同時贊同、宣揚儒家的無神論,也可以相信神仙方術。(注11)

把上述歸納起來,佛教在不同的時空環境里,就呈現出一副「批判繼承、分裂演變、改變解釋、吸收納入、開放融合、投其所好」的媚俗形象。打個比方,它就像一條貪吃蛇一樣:

·依附著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供應而游觀世界,到處引誘迷茫的人們犯罪失去生命

·以自己的生存為目的,見到「有利因素」就吃下,導致膨脹和消化不良,形體長得很長很長

它帶給人們的,是靜悄悄敗壞生命的瘟疫,是遍布各個地方的災禍和患難。

但是,不管在哪個國家,不管在什麼時代,不管教材如何修改,那些公認的數理、物理、樂理等總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具有正確原則的事物、機制,具有長期成立和維持的根據。世界上,環境在變、人在變、事在變……而真理是不受時空環境影響的,是永恆宜人無需改變的! 神就是真理之源,耶穌就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相」,耶穌的降世,「特為給真理作見證。」耶穌在十字架上替人類擔當罪的刑罰,並從死里復活,應驗了 神的預言「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耶穌已經得勝,撒但已經失敗!

與佛教善變的表現是不一樣,聖經由40多人記錄(他們的職業、身份等背景條件各不相同)、時間跨度1600多年,但是前後內容一致,一個字也不改變,聖經的預言逐一準確應驗,可見 神的話語是具有能力且誠實可信的!

人憑志願造佛道

真道向人表明自己

教理因時空環境而演變,此地的佛教可能與彼地的佛教不相同,明天的佛教可能與今天的佛教不相同

聖經告訴我們:「 神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真理具有不受時空環境影響的生命力

人們反映佛教內容有矛盾,分歧,見證了同一觀念之下的眾人經驗

聖經內容前後統一,見證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真 神

信眾擔心教理在當前行不通,重視時代生活特點,比如「人間佛教」

信眾擔心當前活得不符合聖經,注重聖經的原始文本以及翻譯準確性等,比如「聖經考古」

時代生活淘汰著原來的教理,使其成為歷史

耶穌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真理適用於任何時期的人們

親愛的朋友,你認識「蛇」的真相了嗎?它在說謊,它在引誘你!我們在天上的父親,祂的公義是真實的, 祂的愛是真摯的,祂的話是可信賴的!

3、最終的結局必會到來

從聖經的預言知道,世界末了的時候,耶穌基督將再臨審判世界!

在一千年的時間裡,魔鬼撒但的活動會受到限制,基督與復活的義人共同作王。一千年之後,魔鬼被釋放,它將迷惑列國的人繼續犯罪,被從天降下的火焚燒!魔鬼撒但、獸、假先知將因著各自的大罪惡而歸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在生命冊上沒有名字的那些人也將因著自己的罪而「被扔在火湖裡」!引用聖經的話語(約翰所領受的耶穌基督的啟示):「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親愛的朋友,正如人活著時不能逃避呼吸空氣、死亡時不能逃避停止心跳一樣, 神的審判也不是人的修行功夫能夠逃避的。那些剛硬良心求佛到底的人,因為迎合了罪性傾向而抵擋真 神的主權,拒絕耶穌的恩典,必然喪失生命的希望,歸向悲哀的深淵!

感謝偉大的造物主!祂愛我們,祂不希望我們去那裡,祂為我們預備了救恩,我們唯有信靠耶穌並祂的十字架救恩,才有罪得赦免的平安,才有永生的盼望!

聖經告訴我們:「當趁著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 耶和華, 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 神,因為 神必廣行赦免。」感謝 神的慈愛和恩典,我們現在還有悔改的機會,到了審判的那日一切都晚了!願 神的審判臨到時,你的名字在生命冊上,而不是被扔到了火湖裡!

本書的觀點,以原始佛教的基本書籍(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的全部內容為支持。

在本書的內容中,常會提及「真理」、「道」、「生命」:

真理:外在於人類自我觀念的、高超於人類理性的、支配宇宙萬物的、不受人類字句限制的、真正的真實的原理。

道:以人的悟性領會真理而常用的語言表達。

生命:真理(道)的表現形式,如活潑、天真、智慧、仁義、公義、聖潔、美好、良善等。

———————————————————

備註

注1唐·杜牧

注2參考引用《中國佛教文化史》(孫昌武 著 中華書局)一書

注3德/馬克斯·韋伯 趙勇 譯 楊豫 審校 陝西出版集團 陝西人民出版社

注4參考引用《圖說基督教文化》(晏立農 主編 吉林人民出版社)

注5參考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771760102ebn5.html

注6參考引用《佛教常識答問》(趙朴初 著 北京出版社)一書

注7參考引用《佛教史》(任繼愈 總主編 杜繼文 主編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江蘇人民出版社)一書

注8參考引用《佛教知識學習問答》(道堅法師 編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一書

注9參考引用《中國佛教文化史》(孫昌武 著 中華書局)一書的信息

注10(同上)

注11(同上)

希望對各位理解基督教有一定的幫助

——內容來自一隻愛知求真的傻狗o(^▽^)o


沒啥太大差別,我認為總覺得信教的人世界觀跟不信教的人差別很大是不對的。

而且基督教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但大致上說,他們的世界觀特別是時空觀有兩點可能比較有特色:

第一,世界是被神創造的。但也就是最開始。神創造了世界之後,在其他方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對世界的認識沒啥特別的差別,只是非基督徒認為世界的開端來自神創,而非基督徒可能認為世界的開端就是那麼無中生有。

第二,基督徒們對於事物存在背後的理由有著特別的追求。很多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有背後的理由,為什麼這樣而不是那樣,而非基督徒可能更接受隨機性。


居然沒有人提聖奧古斯丁,連他都不知道,還敢自稱所謂的"基督徒"?

1.奧古斯丁時間觀簡述

奧古斯丁通過考察「時間如何度量」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他的時間觀。他通過否定過去與將來的存在,而將過去和將來歸入人的思想意識中的「記憶」與「期待」中。而當下則存在於「注意」里,因此,時間就不是外在於人的,而是人的思想的延伸、延展,通過記憶、注意與期待三者而表現。

2.對過往時間觀的顛覆

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將時間定義為 「關於前後的運動的數」 。在這裡,時間被理解為客觀自在的、可通過運動測量的東西。

而這種時間觀念在奧古斯丁的論述中便已有涉及。即是他在討論「時間如何測量」時所提到的「時間為物體的運動」這一觀點,奧古斯丁駁斥的過程上文已有詳述,不再贅言。

這種作為自在之流的時間與上帝是難以相容的。因為若將時間理解為自在的,則上帝在時間之中,就無法解釋上帝如何創世、如何無限等問題;若上帝在時間之外,則上帝與受造物的關係就變得難以處理,會出現柏拉圖在《巴門尼德篇》中出現的困境之一,在時間視域中可表述為,無時間的意識如何料知、管理時間中發生的一切?

換句話說,自在的時間和自在的上帝成了兩個實體,違反了上帝作為唯一的實體的信仰。

因此奧古斯丁的時間觀就要從根本上質疑作為物理之物的時間,從而重新處理時間與上帝的關係。他的做法是將時間歸於受造物,成為受造物可變的思想延伸,即被歸為受造物才具有的特性,這麼一來上帝與時間的關係就被歸在上帝與受造物的關係下,上帝依然是絕對的、唯一的實體。關於上帝如何創世的問題,得到的解答是——上帝是「無中創有」,不在時間中創造萬有,因而還是絕對自由的。而對於「上帝在創造萬有之前做些什麼」這類的問題也得到了解答,因為上帝是創造了受造物之後,受造物才具有了時間,上帝自始至終都是永恆的,無所謂前後,因此該問題就沒有了追問的理由。

3.時間觀的變革對基督教的意義

不可否認,奧古斯丁的做法在於,將時間作內在化處理。此「內」是關於受造物而言的。換句話說,這種內在化,拉近了時間與人的距離,同時拉開了時間與上帝的距離。上帝作為絕對的實體的尊嚴通過此而得到了保證。上帝既然不在時間之中如何知曉時間中發生的一切呢?這一問題亦得到了解決。「所謂時間中發生的一切事物,從根本上說也就是能在思想-意識的延續、伸展中顯現出來的一切。而人的思想-意識就像一切被造物一樣是完全為上帝所知的;對於上帝來說,人的思想-意識是完全透明的」 。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受造物能夠「僅僅以你為它的歡樂,用始終不變的純潔享有你,絕不暴露它的可變性,你永久在它面前,它也全心向著你,既不期望未來,也不回憶過去,沒有變遷,也不伸展於時間之中,即使是這樣一種受造物,也不能和你同屬永恆」。 可變的受造物與永恆的上帝終究被拉開了距離,從而後者具有了絕對尊嚴,而能夠為前者打開絕對希望。

4.奧古斯丁時間觀對後世的影響

在黃裕生在《宗教與哲學的相遇》一書中認為,奧古斯丁的時間觀在其後的1400多年後,康德才在哲學上作出了認真的回應,之前一直沒有得到認真的對待。「如果說奧古斯丁是為了捍衛上帝的絕對自由而把時間內在化,那麼,康德則是為了捍衛人的自由而將時間內在化」 。在此我們可以看出,時間的問題通過這樣的詮釋,而與自由問題密切相關。康德將時間做了徹底的內在化處理,而歸為人的感性直觀形式,同時,他關於「時間圖型」的學說更是將時間與人的 「存在」緊密相連。而這些發展,都與奧古斯丁打開的探討時間問題的新維度密切相關。


1. 人類歷史只有5000年

2. 人類是上帝創造的

3. 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創造的

4. 人類有原罪,所以世界如此醜陋

5. 耶穌替我們贖罪了。我們得以擺脫罪惡的遏制。

6. 耶穌是神,耶穌也是上帝的兒子

7. 人是神的器皿。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就是神卑微的器皿

8. 除耶穌之外之外,別無拯救

9. 不信者要入硫磺火湖裡。信的人上天堂永生

10. 要愛人如己

11. 人人平等,不分等級尊卑老幼。都是兄弟姐妹。

12. 人的神的形象造的,天生尊貴,必須尊重每個人

13. 神為每個人安排道理,不要憂慮,不要為吃喝操心,神自由安排

14. 捐獻不可聲張

15. 信徒都是自己人,互為肢體

16. 祈求必然成就,不如沒有成就,說明你是妄求,或者沒有信心,或者就是主的安排

17. 不得離婚

18. 不要嫁娶不信的人為伴侶

19. 隨時禱告。隨處禱告。

20. 凡事交託給主,主自然給你鋪好道路

21. 愛神愛人

22. 要用好行為榮譽神

23. 要生養眾多

24. 主必再來。我們需要等候。

25. 末日近了。這個世界已經是末世。

26. 熱心傳教。把福音傳到地極。

27. 要頌讚主耶穌

28. 捐贈不可勉強


我是自出生就領洗了的天主教徒。今年19歲。家人都是很虔誠的教徒,從小接受的世界觀來源於聖經,從高中起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之後,分辨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時偶爾會對自己的信仰有疑惑,但從不質疑。之前讀過一些書,裡面涉及到基督徒的世界觀宇宙觀與當代科學的矛盾及交叉,個人認為,教會內的統一普遍的認識也是在發展的。比如進化論與上帝造人的矛盾,我們當代大學生普遍接受的教育都是進化論,而這同上帝造人並非就是完全矛盾。在讀到的那本書里,聖經里的「上帝造人」被解讀為象徵意義上的形象,還有像上帝創造宇宙的觀點,我仍然接受它。作為當代大學生這樣的觀點儘管聽起來覺得荒謬或者說唯心,但我認為聖經的奧妙有許多我們仍未解開,它的如何與科學結合起來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宗教不等於不科學。

以上。


不請自來,先揭露馬克斯韋伯這個大忽悠的真實面目!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作為馬克思韋伯的代表作,把資本主義的興起歸結於基督教文明。

這就像把三千年中華文明歸結於儒家一樣是徹徹底底的因果倒置!

羅馬時代嚴酷的法律和嚴重的貧富分化是基督教興起的土壤。客觀的說,早起基督教喚起了最廣大底層人民的人性的覺醒,讓那些食不果腹的貧民能夠有尊嚴的度過一生,確實功德無量!

但是,但是,等到基督教成為了國教,成為了不能批判不能質疑的法律的時候,就成為了整個社會變革的阻力和至酷。中世紀的一千年就是無法抹去的證明!

至於近現代那些為了維護西方文明制高點的學者為中世紀洗地的著作,我也只能呵呵。接近一千年社會以宗教為法律,不許質疑,不許批判,不許獨立思考,全體社會整體陷入赤貧狀態。有那麼容易洗白嗎?!

順手殺個回馬槍,我們大中華也好不到哪裡去,儒家也是走了法律化的路線,萬馬齊喑不是說著玩的!

總之,基督教在完成人類早期啟蒙後,繼續厚顏無恥的統治著歐洲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直到大家忍無可忍,文藝復興開始,宗教改革開始!

宗教改革就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宗教回到精神領悟,現實世界由科學說了算!

解除宗教的束縛才是歐洲崛起的根源!

燈塔國就是最好的實例!早在建國時就規定了任何宗教都不能成為美國的國教!

基督教想你們說的那麼好,燈塔國的先賢都是啥子么?

平心論,基督教是所有古代文明所產生的宗教裡面轉型最成功的,但也僅此而已。儒 道 佛都還沒有完成面向工業文明的蛻變,都是精神產品,咋就差別那麼大呢?

一句話,宗教時代過去了,人類幼小日期帶來溫暖的小棉襖可以收藏,但再也不能穿了。

佛教里有謂結筏渡河,既至彼岸,則當舍筏;以此比喻佛之教法如筏,既至涅盤彼岸,正法亦當捨棄。

宗教或者信仰可以看做個人的內褲,自己個人隱私,自己喜歡不妨礙別人就行了。非得說我的內褲就是比你的好有意思嗎?非得說穿上我這個牌子的內褲你就能發財你自己信嗎?

當然某些什麼東國家拿槍逼著你穿他們的內褲就另當別論了。

拿基督教說西方文明的優越感?我也只能呵呵!


基督教對與時間的觀念,最具代表性的是奧古斯丁的時間觀念,是世界上對時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個觀念之一,

亞里士多德 :時間是物體的運動

奧古斯丁:時間是心靈的延展

康德:時間是人的先天直觀形式

這裡的心靈指上帝的心靈,因為基督教信奉神創論,不能說世界是在時空之中被創造的,因為上帝創造時間之前,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創造世界的同時創造了時間和空間,上帝自己則不在時空之中。

這部分太難理解 老師講了一下大概是關於…(翻翻筆記)永恆屬於上帝,而時間展於世間,人通過知覺,在心靈之內度量時間,心靈的延展為 記憶,理解,意志,即心靈活動的三位一體…來表現人對時間的認識。

xxxxx我好懶xxx別打我…

最終奧古斯丁的時間觀念是自由與時間的本源統一!

(第一次知乎回答問題,好緊張,會不會被一群大神吊打 )


基督教不同的宗派或個體對世界觀的理解可能有不同的地方,不過這種理解並不一定是由信仰帶來的。更多是文化環境和受教育水平造成的。有人提到了奧古斯丁,他的思想是很重要,但是他的時間觀是學術化的,哲學化的,一般老百姓即便背下來也不能理解。所以我並不認為這能代表基督徒群體的世界觀。因為即便在西方世界,也有很多基督徒可能都還不知道他的時間理論。同樣,其他也有不少哲學家是基督徒,他們的時空觀也不盡相同,我也不去管他。

《聖經》是基督徒世界觀的基礎,可惜的是,聖經很少描述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而總是在敘述事情。《舊約》是猶太人的歷史書,創世紀部分據研究也是由摩西編寫成,主要講的是世界是怎麼通過人的罪墮落到現在這樣的,所以對於世界的描述就是充斥著罪的,這對持有所謂科學世界觀(即便是目前也主要是牛頓經典力學的時空觀)的現代人來說似乎讓人失望,因為《聖經》的心思根本不在用時間空間描述世界上面,換句話說,這根本不重要。古希伯來語的形容詞也特別不發達,如果說這讓《舊約》有了一個借口,到了希臘語寫的《新約》裡面就完全不提世界而全是各種人物的活動了。神跡通常被理解為是對基本物理常識的否定,這也是它們被描述的表面意義,自然規律只能限制人,神在這裡是絕對自由的,所以基督教的核心是神,而神用文字揭露自身是為了人。

四大信經總結出教會要求信徒們必須承認的事項,四個信經大同小異,以使徒信經為例: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比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身體復活,我信罪得赦免,我信永生,阿門!

1.神的創造。

2.耶穌由童貞女所生。

3.耶穌的死。

4.耶穌已戰勝死亡,並會在某一天再臨,審判這個世界。

5.聖靈

6. 宗教活動的神聖性。

7.基督徒間的聯繫,

8.身體復活。

9.赦罪。

10.永生。

1-5主要講三位一體教義,其他信經有的直接出現了三位一體字樣。這部分是在描述神,也就是我們從哪兒來。

6-7講我們現在該幹嘛。

8-10講我們要到哪裡去。

只要堅信這三點,至少對我來說是一個基督徒了,人和人之間總是有很多區別,在三觀上完全一致的人並不多,有人說巴洛克或者古典音樂太華麗了不太樸實節制,爵士樂太世俗,所有搖滾樂都是拜鬼的儀式我就只能笑著希望他以後少碰到別人在聽了,因為說服別人也很難。

這就是應該和當然的區別,也有不少人想總結出一套人人服之的理論或原則,恨不得把《聖經》增加到20卷本,把膚色問題,雞蛋打哪頭問題放進去,以後生活就像角色扮演遊戲一樣,碰到事兒就把這本兒指南當骰子使,只可惜人放棄不了神給的自由,不做出選擇是不行滴。

不過這方面努力做得最到位的就是黑格爾了(最後還是要安利一下),不過大師墳頭草也長了好幾茬了,實在想找一個自恰的「基督徒世界觀體系」的童鞋可以去啃他的哲學全書。


萬物都本於神。神就是萬物本源,萬物本源就是神。神產生萬物的過程,稱為創造。創造是本源,道,力三者合作的結果。萬物本於一,生於三。――――――――――――真理總是相同的。因永恆不變的真理只有一個。為引起國人的興趣,此句與道德經字面相同,字意另行討論。關於一和一切存在關係的完全表達應是:萬物本於一,分於二,生於三,存於四。


世界觀是我是神造的,世界是神造的,將來我要去神哪裡,神造世界讓我們玩兒,喜喜樂樂過一生,完了去天國繼續玩兒。所以這地上的時光我們勞作兒息,世界的一切美於不美全部坦然接受,愛地上的一切,人、物都一樣是受造的。時空觀啊,相當宏大,神造的世界是多維的,有神和天使們和得救的人待的地方就是天堂,我們待的世界,地獄、還有撒旦待的地方,比較未知,也不需要知道那麼清楚了我不想被魔鬼引誘,到天國問耶穌老人家就好了。宇宙和太陽系、銀河系等等都是為地球服務的,我們是上帝造的宇宙核心,哈哈,我想想的這段聖經沒寫....然後上天國後跟耶穌要求讓我的靈魂到各朝各代去看看,反正耶穌什麼都可行這都是小事了....完整吧?哈哈,包含物理、天文學哦哦哦……


萬物由道生,由道終。

人背道,死。

道成肉身,死。

人信道,死而復生。

萬物借道進入永恆。


啟示錄 1:8

主 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是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啟示錄 21:6

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 」

啟示錄 22:13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世界是上帝創造的。

記得,高中生物課本——進化論那章講到,以前的基督徒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所以是永恆不變的。也許有種認為上帝創造的最初人類是完美的。後來,因為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所以人類現在是生而有原罪的,是不完美的。人們要洗脫罪孽,凈化靈魂,等待最後的審判。

也許從這段故事裡可以看出,基督徒眼裡的時間是線性的吧。人類被驅逐伊甸園是人類歷史的伊始,末日審判則是人類歷史的終點。類似於線段吧,有起點也有終點。西方的一些災難末日片,大約有這種痕迹。人類末日來了,外星人扮演上帝的角色,接走了一對男孩與女孩之類的。

區別於印度教。印度教認為世界的創生與毀滅是交替輪迴的,像一個環。

大約宗教說的都是神創造了世界,不同的是通過怎樣方式創造世界吧。一種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就像盤古身體和血脈化為山川與河流,左眼變為太陽、右眼變為月亮一樣。是神自己的演化創造了世界。像佛教里說的化身一樣吧?!就像印度教里說的,這世界本身就是神自己,我們是其中的演化。。大約有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吧。我們是神的一部分,但並不完全是神。大約類似於包含關係。而基督教有點不同吧,世界並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上帝所創造的,是所屬關係的吧。就像我們是上帝的子民表達的一樣。我們是上帝創造的,所屬於上帝,是上帝之手的產物。類似於父與子的關係吧。類似於英語單詞of的含義吧。就像女媧捏土造人一樣。並不是女媧搖身一變化為塵世千萬人,而是藉助泥土用神力創造了人。上帝也是這樣的,上帝不在了,我們可能還存在。

這大約造成了對世界不同的看法。東方的一些宗教則會把世界看成渾然一體的,是混沌的,既本無你我他。因為這世界本身就是神自己,你我他不過是幻像,類似夢境。本來無一物。你所看到的桌子椅子包括你自己,不過是虛幻。你的所思所想,就是神的夢境。講究的是和諧。

而基督教徒看世界的視角是不同的。桌子椅子人類就是實實在在的上帝所造的物,有其結構。不存在他是虛構之說。而且他還可以分門別類,因為上帝造物是清清楚楚的,怎麼可能模稜兩可?上帝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的人類身體比例是美麗的。欣賞人類身體的藝術美。人所處的世界應該是宇宙的中心。。。。這些想法,大約多多少少都有其根源。

我理解的大致是這樣,不知道理解正不正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來回答一下。

在無神論中活到大學,然後信主。很多東西在信主的時候也並不明白,是後來慢慢積累的。現在反思一下,不知不覺中很多觀念改變了,也有很多依然是腦子明白,心裡不明白。想想其實挺顛覆的!

比如說,歷史是神在掌管,而且是「他的故事」。不信神的語境中,歷史是隨機發生的、沒有目的的。不管是英雄、時勢還是生產力發展在推動,歷史只是被動前進,並沒有明確的方向。而在基督徒的語境中,整個歷史不僅有方向,而且有核心,就是神的救贖工作的推進。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明確的階段,有明確的使命,而且我們還會作為復活的人見證歷史的結束。

再比如,整個世界劃分了兩個陣營。在不信神的語境中,世界是按照國家、地域來劃分的。有中國,有美國,有歐洲,有非洲。在基督徒的語境中,世界上的人分為認識神的,和不認識神的。兩方雖然天天在一起生活,認識神的和不認識神的都吃喝拉撒,都上學上班,看起來如此相似,然而卻有巨大的鴻溝隔離。認識神的人已經呼喊了兩千年,兩千年啊!然而世界上仍然有一半的人,覺得另一半說的是天方夜譚!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連非洲人民都上網了,人的基本觀念卻依然有如此根本的差異無法調和,想想其實很匪夷所思。

接上一條,這個籠罩整個世界的巨大謊言(沒有神)中的一個表現,就是進化論物種起源學說的廣泛接受。二十一世紀的生物科學爆髮式發展,然而有一個假設卻一直都沒有動搖過。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看見這個假設被更多的數據推翻,就好像當年物理學從牛頓力學突破到量子力學的情景一樣。我用也許這個詞,不是因為我不確定進化論的真假,而是因為我不確定在末日之前,科學發展能不能走到否定進化論的那一步。

末日的意思是,我每天都在期盼耶穌再來。這件事必然會發生,也許在我的有生之年,也許在我結束此生之後。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每一天都有這個可能。那個時刻,現在我們以為會永遠繼續下去的常規生活會戛然而止。是的,不僅是非基督徒,我作為一個基督徒,其實也很難理解這個概念。我現在在讀書,預計明年畢業。我想找個好基督徒結婚,生兩個孩子。然而也許在這些計劃實現之前的某一天,我正常起床去學校,或者正常在家刷知乎的時候,我就會聽到空中的號角聲。誰知道呢?也許我趕不上,然而一定有一代人會遇到這件事。他們正在"又吃又喝,又嫁又娶"的時候,一切就結束了。——想想吧,不是小行星,不是資源枯竭,不是環境破壞,然而世界有一個隨時可能到來的末日,有一個隨時可能回來的主人。


大一的時候寫的一個小文章放這裡

古代西方歷史觀念的轉變——從無盡的循環到末日的審判

。一般認為,古代西方文明盛行的歷史觀有兩種,一種是線性的歷史觀,一種是循環型的。從時間先後順序來看,循環型的歷史觀念出現更早些,在古希臘時期就已頗為流行了。

古希臘人普遍認為,歷史是循環往複的。而柏拉圖認為人類社會的變遷是依循貴族政體、榮譽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和暴君政體而更替。在這種不斷退化,循環的
過程中,人類本身也在不斷的倒退。因此希臘人有所謂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的傳說,以前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富足的,現在的生活都是充滿痛苦和悲哀的。這種崇尚古代,否定當下的歷史觀,在中國古代也可以找得到蹤跡。比如追求恢復周禮的孔子,追求小國寡民的老子。他們都在追尋古老祖先的德性,嘆息當今的禮崩樂壞。

在這種不斷循環的歷史觀中,命運成了歷史進程的主宰,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神秘莫測的命運在背後操縱著,相信命運的人,跟著命運走,不相信命運的人,被命運拖著走。因此,古希臘的悲劇中,多含有一種對命運無法改變的哀嘆,比如俄狄浦斯。即使是被遺棄在荒郊野外,依然得到牧羊人的解救,最後依然逃不過弒父娶母的悲劇命運。
比如西西弗斯,他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曾經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然而,西西弗斯卻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
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巨石太重,每當他把巨石推到快到山頂的時候巨石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的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
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這些故事中就隱含了希臘人對於命運和歷史的看法。


在長久的衰敗之後,由神明來重啟一切。黑鐵時代過去後,黃金時代就會重新到來。黑暗的時代與光明的時代就這樣永恆的循環著,意義在無盡的循環中被消解,那
么,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是與非,善與惡,對與錯,都成為了循環之中微不足道的一節罷了。古希臘的德性被虛無主義與相對主義徹底的解構了。羅馬人,取代了
希臘諸城邦在歷史中的位置。

然而,公元元年,有一個拿撒勒人向民眾傳播神諭,他說,歷史是有盡頭的,在世界終結前,上帝和耶穌將要對世人進行審判,這就是末日審判,而他就是上帝之子耶穌。凡信仰上帝和耶穌基督並行善者可升入天堂,不得救贖者下地獄受刑罰。基督教就這樣誕生了。

自此,歷史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原本封閉的循環打開了,線性的歷史觀被傳播開來。古典時代的結束開啟了基督教歷史觀的發展。基督教歷史觀主要體現在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這部書中,奧古斯丁把人類歷史分成兩個階段,以基督降生為標誌,前期為福音準備時期,後
期為福音傳播和勝利時期。人類歷史的終結將在上帝審判中結束。人們開始相信,歷史的發展的最終是達到上帝之城,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詳細的論述了這一
點。基督教歷史觀是不能容忍無限循環的,如果歷史是無限循環的,那麼耶穌的死而復生就失去了意義,耶穌將無窮的死去又復生,而救贖也不復存在,因此,基督
教歷史觀也必須得是線性的、有終結的、有目的的。


督教歷史觀的興起,除了將線性歷史觀發揚光大以外,還宣揚了一種對後世史學研究影響甚大的史觀,即所謂進步史觀。古希臘時期,人們認為歷史在不斷的倒退,
過去的時光是輝煌的,未來只有衰敗。而基督教所宣揚的史觀則認為,歷史是有最終目的的,信仰基督教則意味著作好準備接受末日審判,教徒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
來,因為這是一種神性的樂觀主義。這種歷史進步主義,還可以從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中看出來,奧古斯丁認為,在天地間存在「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兩個國度,「地上之城」即人類的王國,而
人類的歷史將結束於」上帝之城「的降臨人間。這是一個光明與善的時期,而整個世界歷史就是善與惡鬥爭的歷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歷史。這是上帝通
過若干必要的歷史階段而最終救贖人類的一個必然的進步的過程。由於基督教史學承認歷史的運行是合目的性的發展過程,因此,它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學中的循環或
倒退的史觀,第一次將歷史理解為進步的歷史觀念。這種進步史觀的誕生,不僅為人們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提供了動力源泉,而且對後世歷史學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
的,到了啟蒙時代,作為近代史學奠基者的理性主義史家把這種目的論和進步觀保存下來,並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使這種史學觀念世俗化、科學化了。

西
方不同歷史觀的變化,反映了人對人類社會認知的變化,以及人對自身認知的變化。從崇尚祖先與過去,到崇信上帝,再到文藝復興之後的相信人本身的理性認知,
這些都是不同時期我們人類真實存在過的現象。或許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或許不能。


上帝創世論。簡單來說,就是以亞里士多德哲學為基礎的,認為存在第一推動者上帝。時空由它創造。


首先,不知道題主問的是「神學家的宇宙觀時空觀」還是「大部分基督徒的宇宙觀時空觀」,前者參考其他朋友的回答即可,如若是後者,我可以嘗試回答。

我是基督徒,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基督徒。全世界有20億基督徒,受著世俗化潮流的影響,教育由教會轉到了社會了,我們的世界觀與時空觀可以說與普通人無異。當然,也有不少人啊反進化論反宇宙模型,然而這些言論是我們茶前飯後的談資,不會把這一套在宗教生活中去實踐;我也認識許許多多的科學愛好者,其中有一位讀化學博士的我的摯友,他們的世界觀就和大多數科研工作者無異。而且,每個基督徒的背景都不一樣,世界觀時空觀更多的由個人所屬的文化團體的世界觀時空觀決定,教會僅提供倫理上的教育,面對宇宙而緘口。

再退回來說,學者定義的基督徒的世界觀真的準確嗎?那是他們研究聖經文本和思想史之後的結論。那麼,基督教思想家能否代表全體基督徒的思想,亦不可,他們只是大多數基督徒中愛思考的極少部分人,理想化的範式。將基督徒教科書式的貼上標籤,是把我們當數據,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然後,簡單談一談,天主教會不斷發展到今日,已經不是科學的絕對對立面,對於一些宇宙問題,是認可的社會主流結論,而不是死守聖經,或者教會會擱置討論,既不反對也不贊同,將這些問題的答案交給天主。教會主要會抨擊墮胎這些社會惡疾,但就在這個月8號,也放鬆了抨擊力度,教會不重視宇宙觀的問題。

最後,總結1普通基督徒的宇宙觀時空觀有個人所在文化等因素,甚至你是哥本哈根學派還是愛因斯坦的支持者的影響都超過教義對你宇宙觀形成的影響。基督徒與常人的差異百分之99體現在倫理上,而不是哲學上,一個人領了洗,哲學神學談得天花亂墜,卻不去實踐信德忘德愛德,以及十誡,他就不是完整的基督徒。2若要說共性的宇宙觀,有,那就是相信天堂地獄煉獄(基督新教的教友只相信天堂和地獄),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已經超越了宇宙觀,畢竟涉及了生死的終極問題,也畢竟得救是所有基督徒的終極問題,除了這件事,宇宙什麼樣,時空亦如何,並不重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學者說基督教強烈扭曲信徒的人性?
一名同性戀的基督徒,如何看待。?
為什麼有人認為摩門教不屬於基督教?
上帝的教會是真是假?
耶穌為什麼第三天復活?

TAG:哲學 | 文化 | 基督教 | 宗教 | 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