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鵰俠侶里朱子柳嘲笑霍都「爾乃蠻夷」?

朱子柳是大理人

霍都是蒙古人

大理人笑蒙古族是蠻夷,總覺得有點違和


是否蠻夷本來就不是按照民族成分劃分的,所以竊以為我最敬愛的 @關毛大大在這題里只強調民族認同是不完全準確的。

只要接受了禮樂教化,習聖人之書,遵聖人之教,夷狄也可變華夏。反之,如果華夏子民被夷狄影響,浸染胡風,那也和蠻夷無異了,所以孔子才會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要是沒有管仲,我們現在都成了野蠻人啊!

比如朝鮮,歷史上就一直自稱「小中華」,「惟我東方,舊慕唐風,文物禮樂,悉遵其制……契丹乃禽獸之國,風俗不同,言語亦異,衣冠制度,慎勿效焉」,早在五代時人家就堂而皇之以文明世界自居,敢於把契丹斥之為禽獸了。到了清朝,朝鮮上下更是把清朝都視為蠻夷之國了,「清人入主中國,而先王之制度變而為胡 。環東土數千里畫江而為國,獨守先王之制度,是明室尤存於鴨水以東也」,「今天下皆左衽,惟我東朝有中華之儀章」。

再比如越南,在歷史上首次公然製造「兩個中國」,一直以「中國」,「華夏」自居,對周邊國家部落,除了北邊的中原王朝,一概稱之為「夷狄」,征討四方從來都打著「用夏變夷」的旗號。一直到工業革命後英國人來造訪,越南朝廷還能理直氣壯的說出 「先王經理天下,夏不雜夷,此誠杜漸防微之意也。」

題中的大理國也頗為類似,雖然舉國崇信佛教,但舉凡典章制度,文化思想,皆受到中原很深的影響,而且也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朱子柳本身飽學宿儒,又是大理國狀元公,面對只知騎馬射箭,唯力是視的蒙古人,嘲諷一句「爾乃蠻夷」實屬尋常。小說中大理國人和大宋天然的站在一邊,也不僅僅是「唇亡齒寒」,共同的文明屬性也是重要原因。


請不要用現代狹隘的種族、地域和血緣的角度去討論誰是蠻夷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中華歷史上已經被很好的解決了,還有個專門的名詞叫「華夷之辨」。簡單的說,就是以華夏禮儀(文化),而不是地域和種族來區別族群。合於華夏禮俗者並與諸夏親昵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

這是文化認同。

當然,華夷之辨也有以血緣衡量標準階段,地緣衡量標準階段,但自唐以後,以文化認同為主。

四夷之民長有重譯而至,慕中華之仁義忠信,雖身出異域,能馳心於華,吾不謂之夷矣。中國之民長有倔強王化,忘棄仁義忠信,雖身出於華,反竄心於夷,吾不謂之華矣。豈止華其名謂之華,夷其名謂之夷邪?華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華其心者,是知棄仁義忠信於中國者,即為中國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國,專倨不王,棄彼仁義忠信,則不可與人倫齒,豈不為中國之夷乎?四夷內向,樂我仁義忠信,願為人倫齒者,豈不為四夷之華乎?記吾言者,夷其名尚不為夷矣,華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程晏《內夷檄》

這是中華文化處於強勢時的擴張期認識。現在美國也是在強調文化認同,這麼一個多來源的移民國家強調族群認同是在找死。

朱子柳讀四書五經,是辛未狀元,從當時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的角度來講,他就是華夏的一分子。霍都這個蒙古王子必然是蠻夷。

資產階級革命之後,西方民族主義興起,先為殖民主義張目,後為殖民地爭取獨立所用,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民族獨立意識,操作上建立了民族自決的程序。中國的情況和殖民地大體差不多,文明轉為弱勢,當年海納百川的氣魄沒有了,代之以狹隘的民族主義。開始以種族、地域和血緣劃分群體。

觸目驚心啊同學們。

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強調文化認同是這個國家未來的前進方向。可悲的是,目前還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價值觀來整合這14億人,於是各種沉渣泛起,妖孽橫行,老墳詐屍。不展開說了。


唐朝韓愈《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狄禮,則夷狄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古人的民族認同基本上是文化認同,車書文軌一樣了,也就一樣了,所以大理人認為自己漢化程度高不是蠻夷唄。


朱子柳讀的是聖賢書,所以嘲笑不懂中華文化的霍都。就好像基督教徒見到北歐多神教海盜,也會覺得是蠻夷,見到不信教的中國人,也覺得是我們是蠻夷。強大文明的大眾文化總會以自我為中心。


蠻夷並不是按民族來區分的。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大理所在區域的漢化程度相對較深,也講究孔孟之道,因此至少他們自認不是蠻夷。


大理是依附宋國的。


這麼說,評書里北國番邦都管中原人叫南蠻,更加的有骨氣一些……


大理段氏原來是甘肅人,朱子柳能做到宰相,估計是甘肅的嫡系


唐代。

羌人夫蒙靈察這樣辱罵高仙芝:「啖狗腸高麗奴!啖狗屎高麗奴!」

高句麗人高仙芝這樣形容夫蒙靈察:「此胡敢來!」

說通俗些,夫蒙靈察辱罵高仙芝是個棒子、賤種。

高仙芝辱罵夫蒙靈察是番番、外族野人。

違和不違和?

沒啥違和的。

畢竟羌人和高句麗人,一個是鬆散的部落都談不上聯盟,一個是漢人和扶餘人拼湊的還來不及形成民族,所以他們的歸屬感都是漢族。他們相互撕逼的時候,就只能用最下作的血統歧視和種族歧視的手段了。

而對本民族有歸屬感的,會怎麼說呢?

祿山以思順惡翰,嘗銜之,至是忽謂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與公族類同,何不相親乎?」翰應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盡心焉!」祿山以為譏其胡也,大怒,罵翰曰:「突厥敢如此耶!」翰欲應之,高力士目翰,翰遂止。

安祿山套近乎,對哥舒翰說:「我爸是塞種蠻族,我媽是突厥。您爹是突厥,您媽是塞種的蠻族。咱哥倆有緣,交個基友?」

哥舒翰打個哈哈,搪塞一句,順便嘲諷安祿山忘本。

安祿山:「你個破突厥居然敢這樣說話?」

這樣是不是不違和了?

因為哥舒翰是西突厥強部突騎施部落中的哥舒部落出身,突騎施人雖然對突厥的歸屬感不怎麼強烈,但畢竟而言,是正在形成古代突厥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哥舒翰的思維很像現代少數民族中的「漢化」或者說「現代化」分子,一般不會去標榜自己的民族,但也不容許別人拿他的民族說事。

而安祿山呢,那自然是對任何民族都沒有歸屬感的。

所以違和不違和,要看行為人本身的民族,是否是鬆散的部落統稱,還是略有一點凝聚力的形成中的民族。

對於鬆散的部落統稱,這些人的漢化,一代人就夠了,因為他們對自己所謂的出身「民族」,是沒什麼感情的。

而對於有民族雛形的人員,即便漢化波斯化阿拉伯化,對自己的民族還是有感情的。

然而到了現代,由於民族主義這玩意兒盛行全球,各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民族意識,就連人口幾十萬的小民族都雞血滿滿。

所以某些人想用古代那些只有部落沒有民族的古人的模式,來套給少數民族,簡直圖樣圖僧破。


我大福建曾經也是被稱作南蠻的,曾幾何時是流放煩人的地方,唉


那寫啥?「你是歪果仁」?


他所服侍的大理段家原先就是中原的江湖中人,而自己又學習漢文學


狹隘的說就是看認不認儒家思想,認就是華夏之民,不認就是蠻夷。


沒肉身翻牆的人,一口一個「你國」不也挺利索?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夏以夷禮則夷之,夷以夏禮則夷之。夏夷觀是文化認同,不是種族認同。這個問題儒學的典籍說的很清楚。近一點的話也可以看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講元、清的部分。


和 西方說其他國家

不民主 不自由 一個路子


夷狄近華夏則華夏之,華夏近夷狄則夷狄之


華夷之辨被滿清給誤導了。華夷原本代表的是先進和落後的兩種文明。結果到清朝直接變成了中外文明。


這事我覺得是朱子柳不對,人家一個外國人(在當時看來)不懂中文不很正常嘛,拿這個嘲笑人家算什麼本事?

就像現在外國人拿英文典故嘲笑你不懂你不也不知道嗎?

所以我覺得這道題的答案是:因為朱子柳的思想境界不高,嗯,不高,以己之長笑人之短,這事幹得不地道(;`O′)o


黃種人喊nigga喊棒子也挺起勁兒啊......

minority人種內鬥才有意思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服和滿語在已經沒有生存條件的情況下會再次"復興"?已經失斷的傳統有必要保護或繼承嗎?
被漢朝打敗的匈奴人(Xiongnu)和入侵西方的匈人(Huns)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藏族男人為什麼會盯著一個女孩?
為什麼南半球沒有出現像匈奴、突厥、蒙古這樣強悍的游牧民族?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民族 | 武俠 |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