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CPU介面幾乎一年一換,而不像PCI / PCI-E這樣上下兼容著發展?
標題可能有點歧義,所以說明一下。我是想說為什麼CPU介面一年一換,英特爾有LGA 1150/1151/1155,AMD的FM1/2/2+還有AM3這些,除了數據傳輸速度上的考量和逼著用戶更新換代(自己賣晶元組和幫主板廠商賺錢),是否還有其他因素?
顯卡這麼多年PCI / PCI-E介面就上下兼容性非常好,是什麼原因導致了CPU的這種介面亂象?
PCI-E 插的是外設,牽涉到的廠商那麼多,怎麼搞一年一換CPU Socket 就簡單多了,只有 CPU 廠和主板廠,兩邊通下氣,都有錢賺,多好的事
除了周邊外設介面的升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cpu一直需要通過增加引腳數獲取更大的內存帶寬。引腳數量增加也就沒法保持向下兼容了。
即便是這樣內存帶寬依然是現代計算機架構最大的性能瓶頸,稱為memory wall問題。
PCIE介面和CPU介面準確地說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PCIE介面是一個標準協議,是一種通用標準;而CPU介面變化可以視作產品層次的變化。
通用協議標準需要多年積累、牽涉到上下遊方方面面,自然不好變化。就像螺絲釘一樣,也得有通用的口徑和開口,你要是Apple故意搞個不同的開口非得用專用工具拆開,那也到產品層次了。
Intel CPU也有一套自己的X86體系,保證各種兼容,若干年前寫的程序也能用起來,頂多是做增量設計,不斷地多出些新的功能和PIN腳,但之前管腳是什麼功能基本還得照舊。產品層次的變化,影響的主要是配套的主板商,還有消費者的錢包,並不需要每發布一次,就重新學一遍X86硬體體系和軟體體系。你的意思,讓下游的 主板廠商去死好了?上一個這樣做得比較久的是AMD
農企不給力,牙膏就可以繼續擠
一代一換的是因特爾,AMD則不是
CPU介面是 CPU廠商說了算 CPU廠商同時也是主板晶元組廠商 強制升級主板晶元組
PCI雖然最開始是英特爾主推 後期的PCIE 可是大家一起定製的其實 介面只要是針腳數量足夠 是沒必要這麼頻的升級的 比如英特爾的筆記本平台 最早的PGA 478針腳 我記得奔三移動一直用到扣肉4 用了十多年 到I3才加的針腳但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內的20多家業界主導公司開始起草新技術的規範
以前有段時間Intel的CPU介面沒怎麼換,能用幾年。過了若干年,為了廉價地提高CPU的性能,AMD在CPU中集成了內存控制器,內存性能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很便宜地就提高了CPU性能。這條路被認為是正確的,Intel也開始這麼干。這種設計的一個後果是,CPU針腳增加了很多,而且CPU介面不僅與CPU和北橋有關,還與內存有關了。這樣CPU介面的更新速度就快了很多。
it is all about money
早些年還有VIA啊SIS在這些造晶元組的廠商,現在全部死翹翹了,晶元組跟CPU結合越來越緊密,不是第一方根本沒的玩。於是Intel CPU唯一的選擇就是Intel晶元組,AMD也一樣。這種局面之下CPU插座規格基本已經淪為廠商強制換代的工具了。雖然我是門外漢,但比如1155、1151、1150這種奇葩換代,其實以Intel的技術視野,讓1155電氣兼容1151和1150真的會很難嗎?或者再設計一個能同時電氣兼容這3種CPU的介面會很難嗎?難道Intel的工程師會做不出一個可以一次性撐4~5個TickTock的,或者能向後兼容舊版CPU的介面?介面兼容了,DIY玩家就想著刷BIOS就能支持新CPU,介面不兼容,直接GG。
這麼一搞,IntelAMD開心了,主板廠商也開心了。但PCI和PCIE設備那麼多,廠商又那麼多,根本沒有這種綁定關係,誰都得罪不起。而且板卡這種東西,它不像一些外設,搞個轉換頭就能用起來,板卡幾乎是沒辦法玩轉換頭的,進而業界領頭沒也帶不動強推介面升級。君不見現在的主板還得留好幾個老PCI插槽呢。都可以新舊通換了,那怎麼吃飽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地下的喬布斯微微一笑。地上的比爾蓋茨哭死在馬桶邊......我也想把CPU焊死在主板上啊!!!
水太深,CPU廠商跟主板廠商間也有各種利益糾葛
因為淫特爾想逼你換主板
錢,架構,工藝。
就是為了讓你升級主板唄…然而PCI可不能隨便淘汰,淘汰了它廠商們分分鐘急眼給你看
推薦閱讀:
※學哪些書才能自己設計製作單片機開發板?
※晶元設計工程師們,你們覺得代工廠提供SPICE Model有用嗎?
※摩爾定律是基本定律嗎?
※為什麼 IBM推出7nm工藝新型晶元要使用鍺硅材料?
※求教怎麼破解寢室IC卡水表刷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