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為什麼很少有教中國劍術,怎麼全是國外的擊劍?

我想學中國劍術,但是一般的地方全是擊劍術,好煩惱啊,發本初學者秘籍也行啊,找不到啊


中國的劍法不是看起來那個樣子。

就好像推手不是看起來那個樣子是一個道理。

練了很久很久很久的拳,會了刀、劍的套路,覺得自己明白了刀和劍的招數。

後來遇到了兩個行家。

刀樸實,樸實到沒法接沒法擋。因為靠本身的功力為基礎和後盾,水平低根本沒法玩。

然後就是劍了,刺、點全走穩準的路子,不跟你拼功力。攻其必救,劍尖等著你要害自己撞上來。嚇死人。

目前網上我見到太極對劍比較像樣子的練習,大概就是鄭曼青帶弟子玩的視頻了。因為弟子和老師水平差距比較大,只能是帶著玩。

要是有兩個太極劍術高手切磋就精彩了,可惜太極拳的高手就不多,想找兩個太極劍術高手就更難了。

我準備先把劍練好,再想辦法找老師把對劍學到手。真心祝願高手們不要走太早。有心傳承的人很多,其中也有我一個。


我覺得吧,任何事物的流傳,必定有需求。

西洋的擊劍,日本的劍道,必定是因為有需求,所以才流傳下來。而中國劍術,需求太少,所以無法形成氣候。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體育化。

當熱兵器來臨,冷兵器就失去了殺人防身的意義了,戰爭中再也不會用刀劍了。而和平時代的到來,更加沒有刀劍的發展空間了。

除非賦予刀劍其他的意義,否則刀劍就會消失。那個意義就是,體育。

然而,中國的文化一直是重文輕武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導致中國武術衰落的重要因素。

日本有武士道精神,歐洲有騎士精神。日本的武士和歐洲的騎士,都是貴族文化。武士,騎士,不僅僅是一介武夫,而且往往還是文武雙全的貴族——具體武藝不說,光是其中的文化背景,還包含了禮節,服飾……之類的內容,逼格之高,就有很多人嚮往體育化的武術。

而中國文化沒有對武術感興趣的根基,雖然人口眾多,但說起武術家,往往伴隨著草莽,一介武夫,沒有文化,大老粗……之類印象。

雖然,中國的武俠文化為中國武術扳回了不少印象分,但是,總的來說,武俠文化太過虛幻,而且,說白了也是草根向的,很難提升到高大上,高逼格的境界。

一個沒有逼格,又毫無卵用的東西,怎麼可能發揚光大呢。


這個單從歷史和社會角度來給個解釋吧,因為20世紀之前,械鬥在南歐地區是非常頻繁的,遠比中國頻繁。即便雞毛蒜皮的口角,可能動刀子見血,沒辦法,民風就是這麼好鬥,社會治安也不好。因為械鬥頻繁,一般人日常都可能帶武器,並學習怎麼用武器。

比如明代末年的傳教士利瑪竇在書信中很驚異地提到:中國老百姓家中竟然沒有武器!竟然沒有武器!連一把刀都沒有,忒tm奇怪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明清文人到了澳門,總會提到當地的葡萄牙人,出入都會佩劍,把這個作為葡萄牙人的鮮明特徵,記下來。這些從明清時期的各種筆記、地方志里都能看到。利瑪竇年少時生長在義大利的馬切拉塔,成年後常在中國傳教,他常會拿大明老百姓的溫順老實和他義大利老鄉的兇悍好鬥做對比,其中提到:你如果在中國挎一把劍在街上,大家都會警惕地盯著你,覺得你是暴徒,但馬切拉塔的老百姓則對挎刀挎劍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異樣。這其實反映了兩個社會風氣的大不同,而械鬥多,練劍的人就更多、練劍的頻率就更高。

歐洲的械鬥既包括約好的,按規矩的決鬥,也包括突發的、亂來的群架,但基本都會見血。說擊劍是貴族運動,其實也不確切,因為當時歐洲社會上,不管是貴族還是流氓,都好這個。而且,西洋劍,不管是早期的rapier,還是後來的smallsword都是為街頭械鬥量身訂做的武器。

19世紀歐洲國家法制逐漸健全,暴力的私人械鬥被政府壓制,不過貴族,尤其是南歐的依舊好這口,為了決鬥,那時弄出了一些擦邊球的玩法。比如見血決鬥,打到輕傷見了血就收手,這樣就不用負太多刑事責任。當時有個說法:一個人在紐約拒絕決鬥,會被尊重,人家會覺得你有教養,不和丫一般見識,但在巴黎,則會遭到鄙視,人家會認為你慫。一直到一戰結束,決鬥之風在消停下去。因為歐洲社會上最喜歡決鬥的那批二杆子很多都參了戰,而這批二杆子在戰場上往往是最容易赴湯蹈會去送死的。

所以樓主不妨考慮,明清以來的中國社會有那麼長時間盛行不斷的械鬥風氣。畢竟歐洲有械鬥的傳統,才會有大批喜歡操練劍術的人,而劍術正是依此傳承的


盜用張圖片,這眼神,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侵刪)

~~~~~~~~~~~~~~~~~~~~~~~~~~~

中國劍術大環境的衰退是時代的原因

在當今時代,劍的文化象徵地位遠遠大於它作為武器的實用地位。

文化啥的咱就不討論了,網上東西多得不要不要的。

作為一個武器,這玩意兒放現在不好使啊。劍輕,走輕盈。本身就是靠仞和尖去傷人的。現在這麼和諧的社會,拿個開刃的玩意兒,不合適吧。要是遇上啥事, 抄起來個短棍、甩棍就好使。拿棍子當劍使,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看刀棍,棍打一大片,刀逢亂便砍,多爽⊙▽⊙

本身傳統武術就開始沒落,何況劍呢?

所以,我覺著,劍被時代拋棄是趨勢。

練傳統的,想要靠一個人或者個別人的力量扭轉這局面,困難。還是得看有沒有大的引導政策。

作為個人,練傳統的,尤其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門派,要做的就是把上一輩的東西繼承好,等以後有機會的時候,有能力把東西亮出來。


達摩劍招法展示.真定老人真定老人達摩劍昆吾劍-張福生先生

輕兵器這東西,沒速度沒反應沒靈活,想都不要想,快字當先。最好有點拳術基礎再學劍,這玩意不好練,我也沒學。

其實可以學學苗刀 ,就是現在坐火車這些東西都不讓帶了 。姚增彬苗刀2003年全國武術比賽

問題是這些都是殺人的招,即使學會了也用不上,國內也沒有劍術對戰比賽。


可以學到中國劍術的地方其實也不能說少,只很少有人去關注國內有大量國術練習者的兵擊對抗團體而已,在這裡提供一個鏈接,朋友們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http://tieba.baidu.com/f?kw=%E5%AE%9E%E6%88%98%E5%89%91%E6%9C%AF

還有一個鏈接,是中國兵擊組織的分布圖:

http://tieba.baidu.com/p/5098763892?share=9105fr=shareunique=6D1F9030D3F575C72FDEBC69B6F5F622st=1508635591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8.8.13sfc=copy

與競技兵器運動相比,兵擊的實戰性很強,武器手感和計分判定方式基本貼近真實的冷兵器格鬥結果。

-------------------------------

時隔半年,看到前面有人不但沒有關注中國劍術或者說冷兵器格鬥的對抗現狀,還認為擊劍的訓練體系完全與史實兵器相符了,甚至以為擊劍運動員可以熟練的拿雨傘刺人了,拜託,你用擊劍的發力方式揮擊和刺擊雨傘,別說能不能擋開對方兵器了,發不發的上力,手腕保不保都是問題。


以下是南懷瑾前輩在抗戰前期在浙江國術館習武的一段經歷,足以證明中華武術的真諦不見於外在形勢,而是近乎完美的技擊藝術!無法用言語形容!

南懷瑾當時聽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傳說系滿清王室公子出家者,這位老道鬚眉皓白,童顏鶴髮,神釆奕奕,據傳已成劍仙;得此消息,心中萬分興奮,即行前往拜謁數次,都未得見面。聽說這位道長當時逢人來求皆推稱不會劍術,若欲習畫他則教人畫梅。幾番周折後,南懷瑾終於見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懇求學劍,只學此項,不求其他。因為南懷瑾意誠心堅,終於獲得進一步約談。

他見面一開頭就問曾習何劍,南懷瑾回答:「學過青萍劍、奇門劍。」於是道長即命南懷瑾當場試練所習。南懷瑾練了一陣以後,道長批評說:「這真的只是兒戲,不可再練,徒費光陰,還是以讀書為好,你所聽說一些小說書上說的白光一道,口吐飛劍,這類的話,在世界上並無其事。劍仙雖有,但並非如同小說上所描述的那樣;今天你暫且試練一下,每天晚上把門窗緊閉,房間內不點燈,使內室漆黑,僅點香一枝,嘗試用劍劈開香頭,手腕著力,而臂膀不動,等練到一劍迅下,香成兩半時,才進入第一階段。第二步再把豆子擲向空中,用劍劈在空中成兩半,功夫能練到這裡,再來見我,再為你解說劍路。」

當時聽了以後,心想這實在太難了,雖然心知天下無難事,這樣練劍,也不是不可為,但因當時立志學文兼學武,俾能經世濟時,而諸事分心,惟恐心不專一則反而一事無成。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遂作罷。放棄作劍仙,然而對於學拳仍舊勤勞,每日凌晨三時,必起床練拳,兩三小時後,再沐浴更衣。當年杭州西湖一帶,武師甚多,南懷瑾亦朝夕浸潤其間,躍馬佩劍,臂縛鐵環,腿綁鐵磚,也相近於那時的「太保學生」了。以後訪遇僧道甚多,皆各有專長,然所說與城隍山老道大抵相同。


中國兵器都是拳術的延伸,直接學劍術刀術很難找。不過去找某武術門派,一般都有劍術的。刀槍棍劍四大基本器械。


因為你說的國外的擊劍是一種運動,比得是誰先擊中,哪怕對方的劍下一秒擊中你也是輸了,與西方傳統擊劍完全不一樣,和中國劍法與西方劍法的比較更沒有關係。


因為劍是極難使用的兵器。

大家不要一看一個劍字,西洋劍也是劍,日本「劍道」也是劍。甚至馬來劍、印度劍都是劍。劍跟劍還不同呢。

同是一塊鐵,打成不同的形制,其使用方法就不同。名稱就是一個翻譯,不能都翻譯成「劍」就以為是一回事。

中國劍這種形制(以明清時代成型的劍為標準),就決定了它是一種極難使用的兵器。它的大小,長度、重量等決定了它的使用方法的不同。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日本刀,太刀、打刀、小太刀、脅差等,看上去長得很像(當然還是有形制的一定差別),因為大小等不同,用法也是有區別的。中國劍和其它的「劍」,尤其是看上去長得挺像的劍,用法差別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劍的形制,決定了它比刀、槍、棍難用,所以練習者少,這就類似太極拳,一般都是功夫到了一定層次的人,才去研究鑽研。上手就直接練劍的,少之又少。

由此劍術的精華,只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從明代一些書籍記載來看,當時還有雙手戰場劍劍法和單手個人劍法的不同流傳。然而到民國時代,基本成了各個拳派的附庸,劍的形制也有雙手大劍和單手劍,但是基本以單手劍為主。僅有兩個獨立的劍派,就是純以劍術為主的流派,一個是李景林傳下來的武當劍,還有就是青萍劍。也都是單手劍。能練好劍法的人,以劍術出名的,更是少之又少。

練的人少,又難練,自然比較難以發展。

不過,只要有錢,有投入,這一切都會慢慢改觀的。

……………………1月21日修改分割線………………………………………………

給大家推薦個劍法教學視頻。

優酷網-中國第一視頻網,提供視頻播放,視頻發布,視頻搜索

看那裡面的 「玉女劍」 一欄

這是峨眉拳的劍法。算是獨闢蹊徑的一路。勝在解說比較詳細,可操作性也較強,比較貼近實用。


器械是手足的延伸。在我國的傳統武術流派中,沒有哪個門派是專門教授劍術的,或是以劍術立派的。劍術往往作為某個門派的技術之一得以傳承和發展,比如螳螂門的雙手劍、武當丹派劍術、太極劍、八卦劍等等。所以題主想要找專門教傳統劍術的比較困難啊,能學幾個套路的地方倒是有,然而往往不成體系。如果能成為某個門派的傳人,而這個門派又有劍術的話,是可以學到的。

現代擊劍是體育項目,而且是奧運會項目,具體分為花劍、重劍、佩劍。現代擊劍往往有專門的場館設施,多以俱樂部的形式運營,在管理模式與配套設施方面都很與時俱進。

目前國內有一些兵擊團體,其中不乏習練傳統劍術的愛好者,題主若是感興趣可以與他們多多交流。在此獻上木容整理的兵擊地圖鏈接 劍客的旅途怎會寂寞?中國兵擊地圖1.0來啦!


給樓主說點實際的,你去學國標短兵,那是對中式刀劍的精簡概括


我認為劍術之於傳武的地位不及長兵器。

比較而言中國武術里的槍術和拳法等武藝的研究非常精深,所以太極拳八極拳在國外都有很多研習者。而歐洲和日本的刀劍武術在他們武術體系里所佔的地位更高,所以流傳得比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國劍術更廣。


因為中國劍術的基礎和花劍很像……

中國劍術,非戰場版的,重點在刺,而且民間劍術用的劍的構造是很薄的

所以需要保證刺出去的時候,劍尖一直處於一條直線上,這樣才有威力

然而,這只是基礎……幾個人練?


因為在中國,只要不是國家干預,什麼系統的東西都搞不起來。


首先得明白各種劍,雖然都叫劍,但是實際上多數是刀,硬把名稱掛為劍。例如日本刀。

其次還得明白,劍還分重劍,雙手劍,單手劍,短劍,不同器械的練習法門不同,攻擊方法和效果都不同。

明白上面2個問題,就明白日本那是刀法,而上戰場的開鎖子甲的重劍,其實也是刀法。

而劍法是個啥。我講個傳統劍術基礎吧

例如刺,傳統練法線線掛個綠豆,連續刺100次全部中,過關

然後增加步法,繼續連續刺中100次。過關

然後增加綠豆擺動,配合步法連續刺中100次。過關。

這才開始入門學劍。

(如果你打籃球,你應該能知道命中率100%有多難,然後有多麼變態准。而武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技術,比籃球要求更高)。

就上面基本功3個,你自己想想你需要多久能練好,3年能入門算快的。

而刀法顯然更加容易一些,你只用把眼前的東西劈開就好。一般學刀法的人就是為了快速,實用。學到這裡就上戰場了。而刀法的進階也是手腳並用和刀背的使用,這裡不多講了。島國刀法厲害不厲害,也很厲害,但是看看29軍大刀怎麼虐他們就好,更不說戚繼光的鐵掃把了。

劍法這個基本功是專註力,靜心,你隨便試試就知道,心不靜,基本是刺不到。劍法的要點是「穩」,出手要穩,首先「心」就要穩,心不穩,氣不順,手上的劍就拿不穩,劍頭是飄的。正常的人,心氣浮躁,正需要用練劍來克制心緒。不信你再手上拿一把真正的利劍,要繼續漫不經心的亂練,絕對會在自己身上開個口子。

其次就是步伐什麼的,運劍的時候,如果身法步法手法不到位,動作不協調,人就會很累,動作會很難看。自己練拳不得法的毛病,會很明顯的暴露出來。不像練拳的時候,還可以糊弄過去。這樣練劍想騙都騙不了。用劍的話,把身體的細節動作全部都放大了。一個不會的人站著都能看出問題。

剩下的進階,基本上也都是教你身體各個穴位,經絡,骨架等等一些中醫的東西。

進階就是在招式里準確的刺到快速移動的人的穴位,筋骨。李連杰在新龍門客棧開始差不多有點那個意思,但是表演居多了。能那麼靜心練劍到這個層次的,一般都很寡慾了,也不會輕易弄死人,所以一般都是準確挑斷手筋腳筋或者削斷身體局部肌肉,治療的慢這輩子就廢了。劍法那麼的直刺你以為是好看,你腦補人家一劍準確的卸了你身體的連接肌肉或者筋骨。

覺得神奇了?

每個人肘底下都有肘部內側神經肌腱密集,肌肉偏薄,特別容易產生酸麻的感覺,例如不小心碰到了,一個胳膊麻半天使不上勁。傳統拳法里很多招式都是拿捏這裡,如果劍法招呼的也是這些地方,「一劍封喉」的這些成語從來不是瞎編捏造,剩下你自己想。

再進階就是內力傳入,用重劍練輕盈的勁,劍尖點住你,那股陰柔勁就頂的你後退。和傳統拳的陰柔勁打到你身體一樣,沒有懂的人幫你推拿,你下半輩子那就是疼的受不了。差不多感受就是局部肌肉著涼受寒或者中風的那種感覺,如果天天都這麼難受,剩下你自己想。

劍法要學到能實用的層次,而不僅僅是跳「劍舞」玩,實在不易掌握。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是經過極為細緻考慮的,用意深遠。絕非現代人這麼隨意。武術是國粹,融合了上千年的國人智慧,你學的不是打倒對手的方法,而是上千年國人的智慧,區區百年壽命,學的完么?學的全么?由此,武術才博大,因為博大才精深。武術領域無大師,只有學徒,就算習武一世,我們也是傳承者,而不是改革者,以幾人之力對抗幾千年的智慧結晶,那純粹是玩笑了。更不說學沒學幾天就質疑傳統武術的,壓根就是盲人摸象貽笑大方。

出門打架看見用劍的,當心了,人家內家拳的沾連粘隨可不是拿個鋼管西瓜刀的能搞定。人家拿劍出來就是裝b虐菜來了。更不說劍的攻擊範圍比刀長。

最後,上戰場的從來是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東西,

刀在戰後維護只磨一面,劍維護起來要磨兩面。而且刀好打造,劍要打造好費工夫,保養費用也貴啊。

舉例(這裡僅僅是舉例思考,並不小看用刀的高手)

刀就是當地招來的兵練3周就能打的東西,劍就是軍校3年畢業的人。你覺得損失哪個更心疼。

(這裡想說的是刀學好容易,劍練好難,但是僅論用器材上戰場打架,那訓練時間一樣,誰器材厲害,維護簡單,誰就更適用於戰場。這裡腦補越南AK47和M4)。

其次戰場上優勢武器是長槍,然後是刀盾。劍上戰場只有重甲重劍,但這樣的裝備,會被用鈍器武器的打敗。例如重鎚什麼的。

我個人認為劍上不了戰場,是因為劍方便攜帶,於是結果就是太輕。這就造成了他的優勢是輕便好拿,缺點就是不能硬來。那麼跟隨劍法的功夫,就肯定是走輕靈步法的路線。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劍法從開始學就是走。。。

冷兵器上戰場打架,多數是陣型,武功高也沒用。陣型被衝散以後,有無數的下一個人,這時候武功高低就表現出來了,你再沒有體力,也得靠本能劈砍,靠武器甩動,節約體力。。。

最後還是那一句,武功術法有高低層次之分,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但是臨場格鬥卻從來是誰練的更勤誰更厲害。

你說泰拳厲害,你知道學泰拳的娃娃們多苦。你說中國體操或者乒乓球厲害,我想你應該知道他們的訓練多變態。你覺得武術不厲害,因為你沒練。你打不過人家因為你練的不夠勤。

回到主題,想學個樣子,視頻看看即可。這種東西都是有緣有毅力者得之的東西。

又不能標準化生產,很神,但是難學難成。標準化的東西,易學易會。

中國的東西神在,隨著年齡增長更厲害。

說了一大堆廢話,回答題目,買菜刀都要用身份證的,你買劍呢。。。


首先是硬體問題,國內賣劍的商人裡面吹子和騙子很多,比如說古法復原,實際上現代對溫度控制精確到小數點之後的鍊鋼技術絕對要比古代技術高得多,古代的鍛劍師們雖然有高超的技藝,但由於科技限制,很多辦法都是無奈之舉(如花紋鋼,現在基本上只是裝飾的辦法)。雖然由於龍泉等地的批量生產,買到不是「老鼠尾」的劍比較便宜,但是畢竟騙子多,還有龍泉吹什麼的也很噁心。

再者,國內劍術圈子裡,往往有嚴重的魔幻化,把劍術吹到特別神的外行有的是。劍術也是一門科學,總之不要迷信。

如果真心想學習國內劍術,那先從傳統的短兵運動開始吧,但如果不只是為了健身,想真正的學慣用劍的技術,那在沒有專業學習途徑的情況下,最好不要亂學。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幫你入門,但是局限性太大,沒有他人糾正的話,比如,一個防守動作學錯,後面整個反擊再回到防禦位置等等都錯了,形成了錯誤的習慣,就難以改正了。


沒有喜聞樂見型比賽,沒有喜聞樂見型比賽,沒有喜聞樂見型比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劍術

沒有拳來撐那叫什麼劍術

拳都沒幾個練的正經的

哪還敢談劍術


到處都有,推薦你看看網上真定老人的,你買劍也麻煩,很多都是瞎做的,其實擊劍的練習劍買回來,把前面的4個楞都磨尖,大殺器


推薦閱讀:

決定學劍道了,有哪些需要準備的?
劍術愛好者可以自學刺擊、劈砍一類的基礎招數嗎?
哪國的劍術保存的比較完整?
日本武術和中國武術相比,哪個更利於實戰?
劍道練習久了之後,能否通過劍道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

TAG:劍術 | 劍道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