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莊子的逍遙?
01-15
剛剛好前幾天老師留了一個千字左右的對於逍遙遊中逍遙的理解…手機碼就不全搬了…把我的一點淺拙的理解發上來就當是拋磚引玉了吧。
莊子的逍遙是一種追求精神層面的絕對自由,同時也是追求內心的一種安定。這種自由和安定是基於對事物本質的深刻解析的。逍遙遊中所說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就已經是很高很深的層面了,然而這些在莊子眼中也就是「斯已矣」———也就這樣吧——的境界,那麼他自己的境界就可以從側面體現出來了。
莊子首先認為萬物都「有所待」,即世間一切事物的生存發展都是有所依靠的,不論是大鵬亦或是斥?,不論是宋榮子還是列子,本質上都是如此。而在莊子眼中,這就是不逍遙的體現;只有以無御有,才是真正的逍遙。莊子對於萬物本質皆空的理解很深,因此他認為依靠外物的本質就是依靠「空」,而依靠「空」是一種虛幻而不切實際的狀態,隨時都可能崩塌。由此莊子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和內心的絕對安定,這和他所代表的道家無為清凈的態度是相符的。追求由外物帶來的滿足,不如追求自己內心的滿足,這就是他所認為的獲得安定的方法。同時莊子也對事物的相對性做了一定的解讀。冥靈以一千歲為一春秋,長不長?大椿樹一萬六千歲為一春秋,長不長?朝菌不知晚上的夕陽是什麼樣子,寒蟬不明白來年的樹葉是什麼模樣,他們的一生短不短?在莊子看來,這長與短都是相對的,時間對於不同的個體是不同的,對於上述的個體而言,八千年和一彈指是一樣的,都是同樣的活著。同樣的,逍遙也是相對的概念。比如說有些人認為每天逃課去網吧開黑就是逍遙,有人覺得在學校上課去單位打卡是逍遙。對於每個個體而言逍遙的概念是不同的,而莊子體現的是一種極致的逍遙,即不與外界任何事物發生聯繫,只追求心靈的安定,這種追求已經超越了物質之間相對的關係而追求宇宙間普適的規律,由追求事物表露的「名」轉到追求本質的「實」上了。而我認為逍遙遊中所體現的逍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有莊子自己勉勵自己的成分。因為他已經明確的闡述了外物有所待的道理,那麼如果想要獲得真正的逍遙,就必須要超脫萬物,即超越肉體皮囊所限。這是無法做到的。而且我認為假如莊子已經得到了真正的逍遙,那麼他就不需要再留下這篇文章來闡述他的逍遙,因為留下文章這種行為對真正的逍遙者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正因為他做了和他人同樣的事情,所以證明了莊子自己依然沒有超脫外物達到逍遙的大境地。【這一段是我自己的觀點,如果不同意歡迎進行交流】但是不論如何,莊子是這幾千年來我們說知道的離逍遙那個境界最近的人。他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的目標與人類所追求的終極歸宿,因此他與同一時代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不同。或許也正因為他的思想與世間所謂「正道」不相容,才使他能夠更多的脫離對於外物的依靠從而獲得相對而言更多的逍遙,成為和老子思想境界相同的大家。
【以上是我的觀點,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以前看過幾本小說,裡面有提到逍遙。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什麼事都沒放在心上,什麼事又都有放在心上。
樹下橋頭邊,做個乞丐也瀟洒,萬事隨心,不強迫。看到陽光快活享受,遇見雨水樂在其中。只是靜靜在一隅看著世界,無為。心裡是空的,卻又裝著世界。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僅僅是我的看法。逍遙=無心無戀、無念無為、隨心所欲、清靜自在、自由自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