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朝更迭的歷史陳海中,有哪些人做了亡國奴以後還混得很不錯?

他們在完全敵對自己的逆境中,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救贖?


馮道

一看到這個問題毫無疑問就是他了。

五代十國朝代更替的確是快了一些,而且基本延續了唐末藩鎮割據時期牙兵制的惡果,基本都是部將上位,所以說新主子上位之後一般也不會對前朝老臣展開大清洗,因為都是過去的老同事,拉不下那個臉。

不過馮道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地位一直都非常之高,從後唐李嗣源開始當宰相,到後周時期病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死後被追封為王,作為公務員來說,這是一項相當傑出的成就。

由於服侍的朝代太多,後來史學家都比較鄙視他的操守。

不過馮道的官聲其實還是很好的。


在現代民族國家形成之前其實是不存在「亡國奴」的概念的。

尤其在中世紀,家族是比國家更優先的價值考慮,保家才能衛國,」亡國奴」更無從說起。

至於「華夷之辨」「亡國與亡天下之辨」,都是基於文化共同體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優先於國家,「亡國」也並不成為奴。

簡而言之,在中國古代,「亡國奴」和混的不好沒有必然聯繫。

之所以「亡國奴」給人悲慘的印象,那只是因為這個說法成立的時候,一定是族群衝突比較嚴重,戰爭激烈的時期,因而總會有各種流血和殺戮。但是只要有戰爭,勢必會有很多悲慘,不一定要亡國,更不一定要成為奴。

簡而言之,在中國古代,注意是在古代,尤其明清以前,亡國之後混的很好是非常正常的。


別心理救贖了,酸的遭不住。

無非有奶就是娘。

劉昶(435-498),字休道,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在宋封義陽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懷疑劉昶有異心,劉昶被迫逃往北魏,在北魏歷任侍中、征南將軍等職,官至大將軍,封宋王。死後謚曰明。

蕭寶夤(yín)(485或486年-530年),一作蕭寶寅,字智亮,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南齊宗室,齊明帝第六子。 蕭寶夤原為南齊建安王,後改封鄱陽王,在梁武帝殺害南齊宗室時,逃奔北魏。蕭寶夤在北魏娶南陽公主為妻,屢次與梁朝作戰,平定關中莫折念生叛亂,官至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尚書令,封齊王。 蕭寶夤一直不忘復興齊國,孝昌三年(527年),他控制長安,殺死關右大使酈道元,自稱齊帝,改年號為隆緒。但在次年,便兵敗投奔万俟丑奴。 永安三年(530年),爾朱天光平定万俟丑奴。蕭寶夤也被俘送洛陽,被賜死於駝牛署。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末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后之弟。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於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並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初封新安郡王,西梁滅亡後隨其姐蕭皇后進入長安,因為是蕭皇后之弟的緣故擔任內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貶為河池太守,隨後又降唐受封宋國公,任光祿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後五次擔任宰相,又因故五次被罷免,嚴重時甚至被削爵貶出京城。貞觀十七年二月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李世民的四大正妃之一,陰妃。

陰妃乃是隋朝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之女,李淵攻長安時陰世師誅李淵幼子李智雲,後又掘李家祖墳,和李唐可謂是國恨家仇。李淵破長安殺陰世師等,唯留其幼子陰弘智,和女陰氏。後陰氏成為太宗李世民妃。生子李佑。

一個有著國恨家仇的人太宗皇帝還敢與她同床共枕,而且育有一子,證明她活的還是不錯的。

不過她兒子李佑就沒這麼好的命了,他姥爺掘了爺爺家的祖墳,最後又被爺爺殺。估計這滋味……

最後李佑因謀反被殺。

李唐盛世不假,不過自太宗起皇位爭奪就異常血腥,這是埋了根兒的。


亡國和亡天下是不一樣的。


吳三桂,洪承疇之流算不算?


李斯張良其實也是亡國之人


一個朝代的覆滅不算是亡國,也稱不上是亡國奴。頂多就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到他家。

如果真的要說一個的話,那就是魏徵。一開始在隋朝做官,後來在李密的門下,李密不怎麼看重他,而後在李建成門下,李建成十分看重他。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死了,李世民知其能,納入門下。而後魏徵成為一代良臣。


第一個想到的是漢獻帝,年54壽終正寢。曹丕對這個東漢末代皇帝還算厚道...


此間樂 不思蜀。


不要用「愛國」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古人。

秦以前,國之間的區別只有「華夏」和「夷狄」,尤其是在戰國時代,去其他國家效力反過來打自己出生所在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春秋時期鄭國的子公因為「食指大動」弒殺了鄭靈公。那時「國」的概念是某座城市為首的一堆城邦集合。

漢朝大致確立了我國傳統勢力範圍,「國」的概念變成了讓姓劉的人當皇帝的政權。對於那時的人,劉邦是他們認知中僅有的草民天子,他的傳奇光環籠罩在他的子孫身上。哪怕有許多大臣專權、廢立,旗幟始終是劉。王莽、曹丕、司馬炎陸續稱帝,剝落了高祖斬白蛇的光環。「彼可取而代之」在秦朝只有項羽才能說出來的話,到這個時候基本成為野心家們的共識。兩晉南北朝十六國,國家成為割據政權的標誌。這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是亡國奴。只有北周笑到了最後。隋唐改變了門閥治天下,加入科舉,雖然當時對門閥的影響很小,但是源遠流深。五代十國,又是割據政權。宋遼並立時,中國歷史才出現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敵對」。這兩個政權存在時間都不短,北宋滅亡以後有南宋。雖然南宋人大多有亡國奴的心態和反省,但遼國才是歷史意義上的亡國。

掐指算來,只有遼、金、南宋、明(包括南明)、清才是亡國(有足夠長的穩定統治時間、沒有滅亡於農民起義或者篡權、滅亡以後沒能保留較長時間的割據政權、下任是戰勝者而不是繼承者)。這樣看來,大多數亡國奴除了戰爭期間容易被踩死以外,混的沒有什麼兩樣。如果接盤的開國之初省賦稅輕徭役,還吸納亡國奴作為統治階層的話,被吸納的那部分人算混得很不錯的了。

純抖機靈答案。


最好的一個難道不是樂不思蜀的阿斗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虎嘯龍吟大結局?
假如沒有王莽篡漢的話,中國歷史的走勢會是怎樣?
大家對這種言論怎麼看?中國教育真的很low嗎?
三國時期有哪些人是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
大宅門兄白文氏(二奶奶)的原型是誰?怎麼評價這個人物?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歷史哲學 | 歷史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