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懂券商對於上市公司的研報?
如何看券商研報的文章 這個比較實用
券商研報常常被憤怒的散戶罵作「狗庄的托「,普通投資者很少在意和琢磨各家券商研報背後的邏輯,而是脫離基本面常常以技術分析作為買賣依據,或者聽信某些內幕消息,最終套牢,怨聲載道。券商研報並非鐵律,只是一種觀點罷了,作為投資者一定要分析這個觀點背後的邏輯條理性,綜合多個因素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轉載六年前的一篇牛文!也許6年前與現在所處的情況不太一樣,但是方法論絕對是通用的。
如何閱讀券商的研究報告(工具篇)
記得我在<A股基因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文中介紹一個觀點:機構正在成為A股市場的主流力量。它們控制的籌碼佔A股優質籌碼的大多數,所以A股由他們說了算。關於這個觀點,我今後還有發表文章<黑馬白馬化,白馬妖魔化>,這是後話。機構成為投資的主力,那麼誰來控制機構的資金流向呢?很多人會說是基金基金,操盤手,投資總監等。這話沒有錯,可是如果我們把問題總結到這裡,你會發現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只有用老鼠倉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除非你和這個基金經理們是親戚朋友,他們告訴你信息你才可以贏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這個條件的,而是法律也打擊。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把所以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大腦裡面的東西提前知道呢?答案是:有!
技術派的答案是:技術分析。
基本面派的答案是:研究報告。
我是兩派都用,但是更傾向於後一派。事實在,在國外,如華爾街,王牌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在引導著市場資金的流向。如果分析師集體看多哪個行業或者公司,那麼股價不漲也難;如果看空,那麼很可能爆跌。這就是機構主導的成熟市場下,分析報告在股市中的價值。很多人如果還用過去那種散戶時代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研究報告,主觀的以為機構發布研究報告都是為了"托"兒,那就大錯而特錯拉。機構時代,散戶根本不是機構眼中的 博弈對象。
在A股中,任何一個基金經理,投資總監,私募基金,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銀行投資部門等,沒有一個不去研究主流機構的研究報告的。他們可能不讀報紙,可能不聽新聞,但是中金公司招商證券的王牌機構的晨會報告和研究報告他們不能不看。這些A股投資機構的大佬們會在研究報告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說,正是這些研究報告在引導在機構資金的流向。
這些研究報告分為:證券公司研究報告(具體又分為證券公司晨會報告,行業研究報告,投資策略報告,公司研究報告,月度投資報告,季度投資報告,年度投資報告,調研報告等),基金公司投資報告,私募基金投資報告,保險公司投資報告,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報告,銀行投資部門研究報告等。一般情況下,後幾種報告的保密性很高,對外部的流動性也很低,基本上服務於圈內人甚至自己部門。我們能經常購買經常看到的是前兩種居多,即券商研究報告,和部分基金公司研究報告。下面詳細談券商研究報告。
券商研究報告是所有報告中流動性最高的,對外部具有開放性,可以去購買,對自己的客戶(開戶的人)基本上開放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也閱讀這些東西,但是覺得實用性不強,比如某個券商給某個股強烈推薦的研究評級,該股卻不漲反而大跌。這樣的例子很多,於是一部分人就不再信任研究報告,甚至罵研究報告。這正是我要給大家糾正的。對付研究報告,我們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一定要詳細閱讀,結合技術面和市場熱點來使用,這樣就會很有效。首先我們來逐個來分析券商研究報告的特點:
中金證券研究報告: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在業內是首屈一指,武林至尊。中金公司最大的特別是有很強的政府背景,它的分析報告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宏觀政策的分析和對大盤股行業龍頭的分析,也就是說,中金的報告在戰略上在投資策略上和宏觀走向上是最有實力的,也最被各大基金經理重視。看中金就看它的宏觀和大勢分析。中金的研究報告分量是很重的,舉個例子,中國人壽剛上市的時候,招商證券非常看多,給出的目標是一年60三年90的目標價,中國人壽應聲大漲,最高於2007.1.17衝到49.48元,當天接近漲停,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市場傳言中金公司要出研究報告唱空人壽,人壽於1.17下午就從漲停的位置下滑,拉出一個大陰線,從此人壽進行了長達半年的熊市。這裡中金和招商誰對誰錯誰的水平更高,我們姑且不論,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金和招商的市場號召力。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利益問題,可能中金公司配合某些機構建倉吧,故意打壓中國人壽股價,要不然為什麼沒過幾個月,中金又突然來個180度的轉彎,突然出報告強烈推薦中國人壽呢?難道幾個月的時間中國人壽創造的價值就足以讓中金來個這個大的轉彎拉。所以,這就是我說的機構研究報告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要結合技術面和市場熱點。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相對中金的政府背景和宏觀分析,招商證券的特色在於市場分析,它是絕對的市場派,在牛市中,招商證券的膽量是最大的,也是給予強烈推薦評級最多的證券公司,所以在牛市中一定要強烈的看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招商證券對中國人壽的把握具有非常好的判斷力,它那篇<中國人壽:一年60三年90>的研究報告,可謂經典中的經典戰例。最近,招商證券關於中國神華目標價100的研究報告也是業內第一個提出的。比起國際投資銀行給予中國神華H股101元的報告還早幾天呢。招商證券關於中國船舶320的目標價也正在成為現實。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讀看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更讓人敬佩的是招商證券研究團隊的人很勤奮,他們發表研究報告的很快也很多,非常及時。很多大盤IPO新股的研究報告都是他們最先發表的。這是一個足夠讓我們驕傲的研究團隊!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國泰君安是老牌的券商,它和其他券商不一樣,這個券商的研究報告很穩。對很多公司給予的評級沒有招商證券激進,甚至還有中金公司激進。它的特點就是給予新股的研究,無論什麼新股,國泰君安都有自己獨特的定價模式。有一點不好,國泰君安吸引了很多資金在一級市場打新股,這一點可以從新股上市首日的成交明晰上得到印證,所以國泰君安把新股首日的價格給予的都很高,這是明顯的利益關係,讓人很反感。但是,它的行業研究報告和投資策略報告還是不錯的。
申銀萬國研究報告:這又是一個勤奮的研究團隊,多產而又優質。它的研究報告質量屬於上等,但是它的投資策略特別是月度投資策略值得重視。他們投資研究部門高級分析師桂浩明關於宏觀的分析也很中肯。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國信證券是我最近才開始重視的,它的特點很象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激進,值得重視。
其他還有很多證券公司,都有研究報告,不在一一詳細說,還有幾個值得重視的是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聯合證券研究報告,平安證券研究報告,廣發證券研究,銀河證券研究報告,海通證券研究報告,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東方證券研究報告等等。具體特色也都差不多。一般我最看好的,也就是我每天必然看的研究報告,我按照重要性是如下分類的:中金研究報告首先看,接著看招商證券研究報告,然後看國泰君安研究報告,再是國信證券研究報告。其他的有時間就看,沒有時間就瀏覽一遍。
還有一點要注意,最值得重視是券商發表的行業研究報告,比如有色金屬行業的研究報告,一看就可以明白整個行業的情況。最好是把幾個券商的行業研究報告放在一起,可以互相印證和比較。
我要強調的是,如果你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不要太在乎報紙新聞和所謂的輿論對股市的評價,因為它們這些言論是左右散戶的,是散戶時代的思維,機構資金根本不看他們,機構資金看得就是研究報告和自己親自的調研,而這些信息往往具有保密性和滯後性。比如當南方航空復牌後漲100%的時候輿論媒體和所謂的股評價家就說嚴重高估,但是市場不聽他們的,很多研究報告到今天還在推薦他們,不讀報告你就不知道。我自己覺得南航的翻番倍數今後肯定會超過中國船舶,至少到2010年還是行業復舒期。(關於航空股,我過幾天就發表自己的看法,目前告訴大家推薦的順序: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上海航空)。很多報紙新聞電視股評節目是外行指揮內行,還有很多是別有用心的忽悠散戶。股票這個東西豈是一些報紙新聞人士就可以看懂的,它需要專業化,而最專業化的就是公募和私募基金經理和證券公司研究團隊,這些專業認識的看法是有一定時間的保密期的。市場知道拉,已經晚了一步。媒體忽悠散戶的最大的事情莫過於一到長假就討論是持股還是持幣問題,其實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一個股票的投資價值難道就因為一個7天的假期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嗎?這完全是散戶時代的思維。還有就是大盤一不好,報紙和電視節目就告戒大家呀注意變盤減倉,豈知,股票的核心是低買高賣,在大盤跌來來賣股,根本就是一個騎牆派,似是而非,看不清大盤的方向,盲目減倉,正好給別人低價格建倉機會。其實,我們做的是個股,與其看大盤的眼色,還不如多看上市公司的變化和整個行業的最新消息。這個很少有報紙去報道。這些東西只有基金經理知道,證券公司研究員知道,這正是我建議大家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的最大緣由。
如何汲取券商研究報告的精華?
最近兩周市場處於最矛盾的階段,暴跌、大漲、小漲再暴跌,而多空雙方博弈的背後,是主流機構和媒體搶奪「話語權」的暗戰。以申萬為代表的空頭,中金為代表的抄底派,高盛和中信證券為代表的堅決看多派,對市場都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那麼,我們如何作出判斷?
影響中國資本市場主流觀點的更多是券商的策略報告,基金公司季度策略只是對外宣傳的噱頭,實際上並不能指導投資者進行短期判斷,券商中比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高盛證券、摩根斯坦利、南方證券、國泰君安等老牌國內外券商的策略報告都值得投資者來參考。因為總體上看,這些大券商在研究方面有著自己的體系與文化,報告內容較為翔實、數據採集和對比比較認真,但拿到一份報告在手,如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第一,取數據。券商報告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最值得汲取的一塊就是數據的歸類、整理、對比,個人投資者因為信息來源的欠缺,數據整理時間的缺失,都不能像券商研究員們專門花上幾天的時間來整理一些行業數據。這種不是針對某個上市公司而是對於整個行業的數據,券商沒有任何造假的動力和可能,都是比較翔實,來源於公開信息或者是購買的資料庫資料,投資者可以放心擷取。比如鋼材、有色金屬、航運、地產各大券商都有行業的周報,這對長期觀察和跟蹤這些行業的投資者都是一個很好的信息來源。而把券商的策略報告中引用的貨幣數據、貸款規模、投資增速等作為自己未來投資的判斷基數就是好的選擇。
第二,看邏輯。之所以強調要看券商策略報告或者行業報告的邏輯,是因為即使數據完全正確,但使用數據的邏輯如果出問題,那麼多精準的數據也徒勞。比如我們在分析航空行業的時候,知道人民幣升值對航空公司有好處,因為多數航空公司是用美元貸款來買飛機,在人民幣升值周期內,拚命賣空航空股逆勢而為,投資則必輸無疑。
券商研究員的邏輯如果是持續的,那麼可以長期跟蹤,比如某個經濟學家對宏觀把握的特別準確,那麼投資者可以對他的判斷和邏輯深入地分析,如果的確自成體系,那麼倒是可以好好學學。如果在2007年年底看到一萬點,而2008年看到3000點的主,那麼就大可不必看了。當然只會永遠看空的獨立經濟學家的觀點也不值得推崇,顯然對中國經濟實際運行缺乏了解。
第三,查動機。券商的報告寫給誰看的?伴隨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實力的日漸龐大,很多券商寫報告都是為了迎合基金的胃口。個股推薦的報告謹慎點看,比如海通證券的葉志剛,就是典型的老鼠倉,自己和私募買完以後再推薦研究報告,而券商的策略報告,通常不會太多陷入內幕交易,因為很少涉及到個股。
如何運用券商研究報告
券商研究報告不是武林秘籍,但如果運用得好的話,你也能發現不少的市場機會。
對研究報告的運用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論合理不合理,是否有你沒想到的地方,是否有明顯的破綻。而且,看報告也要當心一點,券商、基金都是市場的參與者,他們都是有立場的。
看券商研究報告關鍵是看看他們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這些地方能給人以啟迪。
屁股決定立場。出報告的金融機構大多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要求他們的觀點不帶感情色彩是不可能的。單純的感情色彩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虛假」報告。所以在這個市場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斷才可信。讀報告需要學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報告說某電機廠要漲,一看,確實漲了,就信了那個報告照著操作。如果這樣,十有八九你會進錯了場。一個很簡單的思路其實應該是這樣的:缺電,誰最掙錢?電網?不對,電網的傳輸量是定的,發電總量不上去,他怎麼可能多利潤呢?原來的電廠?也不對,電廠就那麼大的裝機容量,300W 的不可能發出500W 的,電價不漲還是那麼點利潤。那是誰,就是造發電機的啊,因為要多發電只有新造電廠啊,看一看造發電機的企業有誰?那個最牛?學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閉門造車,這個是很多調研員的通病。不去實地考察,就對著財務數據想文章。想對了也行,但問題是通常都會想錯。因為有時財務數據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出來這個企業的全部,這時靠「想當然」來推斷,怎麼可能不會出錯呢?
調研部門調研通常是一個看好行業的所有企業,而資金部卻只會選擇一兩個企業來做。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報告傳出來的企業沒做,同行業的另一個企業卻做了。這點千萬要當心。當某一家連續發某個公司的報告的時候,要關注同行業他沒報告的,但是股票價格卻很低的。
財務低能,這點通常大家不會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員估計也就是混口飯吃不好好乾活。隨便舉個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報告分析時,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隱藏利潤,和商鋪的升值利潤,卻不去分析財務結構。別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計提折舊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鋪雖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潤,卻看不出別人把商鋪全放在存貨里。當然別人這麼做的目的是處於避稅,國家的稅制調整完了之後這塊就會顯露出來的。仔細看一看,他的資產凈值就會高得嚇人。
證券市場水很深,任何變化都有可能發生的,報告一定要跟蹤,就像跟蹤企業一樣。單個的報告做的再好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很多朋友可能以為拿到了報告就和機構信息一樣了,這點是不對的。事實上任何一個報告做的最好不過就是發現問題,而真的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很多途徑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話,發現問題之後實地調研是必須的。
行業報告和宏觀分析一定要仔細讀,大部分優秀的調研員可能精通某個企業,但是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卻不是什麼時候都準確的。作為股民來說,如果單純的想脫離行業抓個股,事實上,長久來看很難成功,除非的你資金量小得可以不計。在這個市場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種人:第一種,老鼠倉,他知道底牌;第二種,做行業分析能夠精確的預計後續業績的;第三種,確實市場經驗非常豐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千萬不要靠技術分析來分析什麼東西,對於主力來說,關心的只有量價,反正拉升之前手裡的籌碼要足夠,市場換手要充分。至於你們誰拿著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籌的方式多種多樣,你靠技術也許能成功個一兩次,但多數時候還是被洗出去了。操盤手籌碼拿夠了,圖形做好了,資金部調不錢來,你照樣趴著。要想有足夠的持股信心,你必須有堅實的行業和企業分析能力。
對於報告的解讀必須放在充分認識大勢的環境下。除非有那種完全低估和絕對低價的股票你可以一倉打滿,大多數時候你還需要考慮大勢的。剛才說過做報告的都是有立場的,大多數機構都是不得不在這個市場里的,所以他們通常會有很多死多頭,任何時候都認為股票是好的應該漲的,如果你照著那樣去做,死得會很難看。
綜觀各大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風格有多種多樣。有的是看個股的形態推出應時的報告,類似於一般媒體的股評,這類報告往往推出時已經漲幅較大,而且已經脫離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時退出,十有八九會套。因此如何辨別非常重要。一般漲幅過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縮才能考慮。如果個股分析報告出現在股價相對底部,技術指標和均線系統均上漲,並且成交量放大,應及時介入。
當然每天大量的分析報告並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僅僅是了解而已。對一些目前不具備買入條件的個股,應該把其存檔,一旦跟蹤一段時間,技術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時再拿出來仔細閱讀,可能更有價值。
冷靜研讀券商研究報告
2008年全球股票市場似乎都癱瘓了,而A股市場的三大股指:上證綜指在2008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以1820.81點報收,全年跌逾65%,創下了18年來最大的年陰線;深圳成分指數跌幅亦高達62.90%;滬深300全年跌幅以65.95%居於三大股指之首。
2008年全球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投資者也虧損的慘不忍睹。A股市場的跌幅在全球股市跌幅榜上名列前茅,而且如此之大的跌幅超過了2008年所有機構的預測,可包括券商研究報告的預測。
2009年已經到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投資者也不得不考慮新的一年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策略,然而券商研究報告在投資者的投資中作用幾何呢?在牛市中,投資者似乎把券商研究報告視為寶物,但是在熊市來臨之後,由於預測存在偏差,散戶投資者似乎對券商研究報告嗤之以鼻。那麼究竟如何應用券商研究報告呢?
首先,券商研究報告不是「萬能鑰匙」。報告是在一個時點上完成的,基於現在的客觀環境和政策導向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估計和預測。準確的說券商研究報告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當客觀環境或者某一行業發生了突發事件,那麼先前的預測就會需要修正,在市場的變化中研究結果需要動態調整,也就是常說的「與時俱進」。假使券商研究報告中得出了消費品行業將是2009年的投資機會,那麼該行業的投資機會不會從2009年1月1日一直貫穿至12月31日,而是在期間出現投資機會,如果投資者未能識別到機會的來臨,在機會結束後才入市,那麼也不能夠享受到收益,所以研讀券商研究報告並不是萬能的,它只是給投資者提供分析的方向,投資者可以把握機構研究的視野和思考的方向,通過二次研究來決定投資時機和投資對象。
其次,提防券商研究報告的「潛規則」。券商並不是單純的一個研究機構,它最重要的角色是市場參與者,所以市場中必然有其利益所在。所以,券商研究報告具有「潛規則」,在研究報告中偶爾會帶有一些感情色彩或者是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帶有目的性的推薦,這樣會讓盲目信奉券商報告的投資者的投資行為適得其反,所以在資本市場里不能一味的相信或者依靠別人,在研讀券商報告的基礎上,結合宏觀經濟面,判斷報告推論的合理性,是否有分析的破綻。券商報告是投資者的工具,而不是投資者的結果,要掌握券商報告中的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和角度,從而完善自己的投資分析能力和市場研判水平。對其推薦的股票,要考察該類股票的歷史走勢看是否有什麼規律,並且要分析該上市公司的背景、主營業務、行業競爭力及未來可能的投資機會是否存在,而且往往研究報告中所提到的上市公司其所在行業是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行業,那麼這種行業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最好敬而遠之。還是那句話:「投資自己熟悉的產品。」因此,要辨證的去閱讀券商研究報告,而不是僅僅看報告中推薦的品種去買入。
再次,選擇券商報告也要講「品牌」。國內外的券商也都有級別,像瑞銀、摩根斯坦利等海外的投行,以及包括中金、中信、國泰、申萬、國金、長江、招商等國內目前口碑較好的大行,報告的綜合實力都比較高。而且這些公司的核心客戶資金實力雄厚,所推薦的股票連續幾個漲停的故事並不少見。常言道,樹大招風,所以一般知名券商有更加高的自律性,對於研究成果的重視度會更高,暗箱操作的行為會較少。此外,還有研究員的個人品牌。投資者根據新財富歷年所評選的最佳分析師,能夠經常蟬聯三甲的分析師,其所出的報告權威性也會較高。
最後,選擇多家券商研究報告作為投資參考。投資者在研讀券商研究報告時不能只看一家觀點,需要博多家之所長。因為任何一個研究團隊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所以不同券商的研究報告或多或少都會有自身的特色。雖然國內券商的研究報告常常觀點相似,但是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對自己的資金負責,這裡讓了解多家券商報告並不是僅僅看他們的觀點不同,而是取其精髓,了解不同券商對於市場分析的側重面、角度和分析思路。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或許很多券商對於市場的研判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研判和分析的過程卻是千差萬別的。所以,研讀多家券商報告有助於投資者對於市場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分析,而不只拘泥於一家券商的分析思路,能提高投資者投資決策正確性的概率。
總而言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是最好是「自力更生」,券商的研究報告只能作為輔助的工具,而且要辯證的參閱多家券商的研究報告,看報告不要只盯著目標股價,關鍵是看報告的內在邏輯性,研究結論是否有足夠的論據來支持。同時,在選擇券商報告時也要注重品牌,就像買衣服一樣,要的品牌一般都會有相對好的質量。好的券商報告,可以引導投資者如何去正確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庄托」無處不在,在券商報告中出現的股票,而且也是自己看好的個股,要注意收集該公司、相關行業、行業內公司的報告,進行綜合的對比,而不是盲目投資。聽到某個個股的利好消息後,要主動尋找相關報告來看,分析消息的可信程度。因此,投資者需要保持一顆冷靜的心去研讀券商投資報告,並且進行投資決策。如何理性地藉助券商報告指導自己的投資,關鍵還是看投資者自己學習和思考的深度。在投資過程中,思考者生,模仿者亡,正確的投資思路才是制勝的法寶。
如何有效運用券商研究報告
對研究報告的運用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論合理不合理,有沒有你沒想到的地方。是不是有明顯的破綻。而且,看報告也要當心一點,券商基金都是市場的參與者,他們都是有立場的。關鍵是看看他們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時候是有啟迪的。
1、屁股決定立場,出報告的金融機構大多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觀點如果不帶感情色彩是不可能。單純的感情色彩還沒什麼問題,怕的是故意搞的報告,在這個圈子裡都應該清楚,大報上搞篇報道5 萬也能搞定了。所以在這個市場里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行。讀報告需要學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比如東方電機的報告說好了,雖然也大漲了,如果你學這個方法你就上當了。一個很簡單的思路應該是這樣的,缺電,誰最掙錢?電網?不對,電網的傳輸量是定的,發電總量不上去,他怎麼可能多利潤呢?原來的電廠?也不對,電廠就那麼大的裝機容量,300W 的不可能發出500W 的,電價不漲還是那麼點利潤。那是誰,就是造發電機的啊,因為要多發電只有新造電廠啊,看一看造發電機的企業除了東方電機還有誰,600786 牛吧?他都那麼牛了,東方電機不漲才怪。學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2、閉門造車,這個是很多調研員的通病。不去實地,就對著財務數據想文章。想對了也行,問題是通常會想錯。最近有一份報告正好分析到了我所關心的一個產品的價格,我一開始還很興奮,仔細一看,做出來的產品價格變化圖表居然和我是一模一樣的。就是直接上網抄的產品報價。雖然整個報告象摸象樣了,內在風險卻一樣很大,所以大家對於實地的調研報告要多關注,儘管很多傻瓜去了實地也搞不清楚真東西。
3、調研報告通常這個過程是這樣的,調研部門調研通常是一個看好行業的所有企業,而資金部會選擇一兩個企業來做。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報告傳出來的企業沒做,同行業的另一個企業卻做了。這點千萬要當心。當某一家連續發某個公司的報告的時候,要關注同行業他沒報告的,但是股票價格卻很低的
4、財務低能,這點通常大家不會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員估計也就是混口飯吃不好好乾活。隨便舉個例子,比如600824,中金的報告分析是一般。他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隱藏利潤,和商鋪的升值利潤。卻不去分析財務結構。土地別人是每年折舊的,可是上海的土地在每年升值。商鋪雖然他們想到了升值利潤,卻看不出別人把商鋪全放在存貨里。當然別人這麼做的目的是處於避稅,國家的稅制調整完了之後這塊就會顯露出來的。仔細看一看,他的資產凈值就高的嚇人。
5、證券市場水很深,任何變化都有可能發生的,報告一定要跟蹤,就象跟蹤企業一樣。單個的報告做的再好都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很多朋友可能以為拿到了報告就和機構信息一樣了,這點是不對的.事實上任何一個報告做的最好不過就是發現問題,真的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很多途徑的.我不知道大家資金量怎麼樣,如果想搞私募的話,發現問題之後實地調研是很必須的,攻關調研也是一門學問,不要象有些調研員傻乎乎的去了等於沒去.
6、行業報告和宏觀分析一定要仔細讀,大部分優秀的調研員可能精通某個企業.但是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不是什麼時候都準確的,作為股民來說,如果單純的想脫離行業抓個股,事實上長久來看很難成功,除非的你資金量小的可以不計.跟大庄做超牛,在這個市場里只有三種人,第一種,老鼠倉,他知道底牌的;第二種,做行業分析能夠精確的預計後續業績的;第三種,確實市場經驗非常豐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千萬不要靠技術分析來分析什麼東西,對於主力來說,關心的只有量價,反正拉升之前手裡的籌碼要足夠,市場換手要充分.至於你們誰拿著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籌的方式多種多樣,你靠技術也許能成功個一兩次.多數時候還是被洗出去。操盤手籌碼拿夠了,圖形做好了,資金部調不錢來,你照樣趴著。要想有足夠的持股信心,你必須有堅實的行業和企業分析能力.
7、對於報告的解讀必須放在充分認識大勢的環境下.除非有那種完全低估和絕對低價的股票你可以一倉打滿,大多數時候你還需要考慮大勢的.剛才說過做報告的都是有立場的,大多數機構都是不得不在這個市場里的,所以他們通常會有很多死多頭,任何時候都認為股票是好的應該漲的,如果你去那麼做,死得會很難看.
綜觀各大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風格有多種多樣。有的是看個股的形態推出應時的報告,類似於一般媒體的股評,這類報告往往推出時已經漲幅較大,而且已經脫離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時退出,十有八九會套。因此如何辨別非常重要。一般漲幅過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縮才能考慮。如果個股分析報告出現在股價相對底部,技術指標和均線系統均上漲,並且成交量放大,應及時介入。當然每天大量的分析報告並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僅僅是了解而已。對一些目前不具備買入條件的個股,應該把其存檔,一旦跟蹤一段時間,技術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時再拿出來仔細閱讀,可能更有價值。
如何看待券商研究報告和股價波動的關係
——來自摩根大通「報告門」事件的啟示
2008年8月20日,摩根大通研究部流傳出一則未經證實的政策利好傳言,上證指數暴漲7.63%。翌日,美林證券提出駁斥,上證指數當日暴跌3.63%,並連續5日累計調整7.19%。A股大幅振蕩期間,國內券商沒有及時作出正面的回應,而是通過和QFII、基金一同大幅減倉來表明自己對傳聞的不認同態度,同時部分遊資散戶被套牢。投資者並沒有在此事件中吸取足夠的經驗,僅事隔一周,一則巴菲特抄底中信銀行的傳言把很多散戶套牢高位。這些事件給我們什麼啟示?
摩根大通「報告門」事件始末
2008年8月19日,《東方早報》收到摩根大通的一則研究報告,報告中分析師稱中國政府將出台千億元經濟刺激方案。雖然報告並沒有對這個「方案」最後能否出台給予充分的說明,但《東方早報》8月20日早上發布快訊時,在用詞上給予了積極的轉述。國內諸多知名券商對此消息沒有作公開評論,國內輿論跟風猜測利好政策如何兌現,上證指數暴漲7.63%。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Topview數據測算,基金和QFII席位當天藉機凈賣出36.8億,國內券商也以凈賣出3.9億的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並不認同摩根大通分析師的觀點,遊資和散戶成為凈買入方。21日,美林證券發布了關於中國經濟的研究報告,駁斥了摩根大通分析師的觀點,並認為該報告對投資者有誤導。國內券商也出現反對摩根大通的言論,國內輿論蔓延出利好未能兌現的悲觀情緒。上證指數當日暴跌3.63%,隨後連續5日累計調整幅度達到7.17%。鑒於此前股市在新華社十餘篇股市維穩社論和《人民日報》的連續呼籲下持續下跌,《南方都市報》慨嘆新華社12篇社論的影響力居然不及外資投行的一則傳言。摩根大通利好傳言的落空雖然做空了股市卻並沒有冷卻投資者狂熱的投機心態。僅事隔一周,遊資借互聯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則巴菲特抄底中信銀行的傳聞,在26日大舉買入1100萬中信銀行股票,導致股價在盤中出現大幅振蕩,成交量也較前一日陡增5.5倍。基金和QFII則在當日凈賣出3800萬,部分散戶被套牢高位。
A股市場
對傳言過度反應的原因
1. 投資者盲目輕信外資投行的研究結論。摩根大通的報告經國內媒體傳播後,國內券商沒有時間在當日給出回應,其他第三方權威機構或者政府有關部門也沒有來得及在當日給出澄清或說明。投資者在沒有認真評判研究報告邏輯合理性的情況下,盲目相信其最終結論,造成了利好傳言帶來的樂觀情緒充斥市場的局面。第二天,美林給出的邏輯充分的駁斥又引發了市場對利好傳言預期落空後的過度悲觀情緒。實際上,下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放鬆是可期的,只是力度和效果並沒有大到逆轉經濟周期的程度。大量的中小投資者對外資投行拋出的研究結論過度反應。
2. 傳言抓住了市場對實質性利好的期盼心理。1999年《人民日報》發表《堅定信心、規範發展》的社論後,股市發動了「5?9」行情。最近新華社十幾篇社論,也是意在提振投資者信心,然而市場卻無動於衷。原因是,現在的市場很實際,投資者期待針對宏觀經濟的實質性政策利好。摩根大通傳出的經濟刺激方案恰恰抓住了市場的這個心理。
股市大幅下跌後有內在的反彈需要。8月8日到8月18日期間,上證指數意外地下跌了15%,客觀上存在技術性反彈需要,因而利好傳聞容易引發投機者參與炒作。事實上,遊資和大散戶正是20日買入的主力。同時,傳言也抓住了基金近期高位接盤失利後的出貨需要。Topview數據顯示,8月8日到8月18日期間,基金席位凈買入191億,成為市場下跌中最大的承接方。在20日的反彈中,基金凈賣出36億。
4.主力資金的借題發揮和中小投資者的投機心態。在國內廣大投資者專業判斷力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國內某些資金常利用一些並無確鑿根據的名目來撬動市場。摩根大通「報告門」和中信銀行事件中,都有不同的主力資金借題發揮製造振蕩,相互漁利。同時,大量中小投資者的投機心態也助長了市場炒作行為。如果說,股市對摩根大通的「報告門」事件反應過度反映了投資者之間對專業研究理解不到位而產生的預期落差,那麼中信銀行事件則清楚地暴露了市場一直就存在的對虛假傳聞的過度投機心態。
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當前股市中大量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並存的情況下,信息通常要經過研究報告(如券商的報告)的解讀、媒體的傳播才到達市場,然後配合資金的介入最終反映到價格上。在摩根大通「報告門」事件中,部分國內資金輕信外資投行報告結論權威性的盲目心態,國內研究機構沒有及時對傳言進行表態的輿論真空,投資者對政策利好期盼的心態和股市短線技術走勢的關鍵點位,成就了市場對傳聞的「共振」。通過這個事件,投資者應當冷靜下來思考如何對股市中頻繁多樣的信息衝擊作出理性的判斷和反應。否則,非理性大幅振蕩導致的巨額資金流動,必然造成某些投資者群體的大輸大贏,危害市場穩定。以下總結了一些投資者判斷信息價值時應注意的問題。
1. 要謹慎看待券商的研究結論。牛市期間,國內很多分析師為股市暴漲尋找理論支持,投資者甚至視國內上市公司市值超越美國同行為驕傲,盲目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但盲目樂觀的研究和定價群體。而在熊市中,很多年輕分析師忽視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浮躁心態最終被潑了冷水後,其研究的公信力也出現了下降。所以投資者應站在經濟周期的高度,理性看待某些曾經出現的券商研究結論和股價走勢一致的暫時現象,更要注意到研究結論(尤其在周期拐點時候)和股價走勢並不相符的情況的存在。
2. 認真分析券商研究報告的邏輯合理性。券商的研究報告雖然結論不一定和市場走勢一致,但仍舊能夠給投資者提供很好的分析素材。因而投資者應當拋開單純對結論的關注,深入研究報告的內在邏輯,用自己的頭腦作出判斷。例如,摩根大通「報告門」事件中,投資者就應關注經濟刺激方案出台的可能性,其力度和效果對股市的影響。中信銀行事件中,應警惕巴菲特抄底中信銀行本身是否可信,以及抄底的是A股還是H股。羅傑斯常說自己關注中國股票,投資者也應當問問他買的是A股嗎?
3. 認識到券商的研究結論和其實際操作不一定是一致的。摩根大通「報告門」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今年4月1日,瑞銀把上海汽車的目標價由22.26元大幅下調至10.4元,當天股價跌幅8%以上,隨後QFII連續4日大幅買入1.13億,推動股價大幅上漲。
4.關注媒體對信息轉述時可能存在的失真。專業研究的語言和邏輯通常不能在大眾媒體中得到精確的體現,因而券商的研究結論和分析思路很可能被曲解。因而對媒體的報道,尤其是那些對英文報告的轉述和翻譯,投資者應仔細思考文字間可能存在的歧義。爭取找到報告的原文自己分析或諮詢專業人士進行解讀,避免盲目跟風。
應進一步完善對信息發布渠道和投機炒作的監管
在國內股市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除了投資者要提高自身對信息的研究分析判斷能力以外,有關部門對惡性炒作等亦應當進行嚴格規範。
1. 加強對券商研究成果發布的日常監管。券商的研究結論往往能夠影響市場對信息的解讀,因而監管部門也應當適度建立券商研究報告對市場影響的責任制,避免出現券商通過研究報告間接惡意擾亂市場的行為出現。監管機構還應避免對外資投行的忍讓,對這些各方面領先的機構更應當從嚴監管。
2. 加強對輿論媒體的監管。監管部門應監督輿論媒體信息發布的公正性、客觀性,倡導其社會責任,提升其專業素質。
3. 防止熊市中國內機構相爭。突如其來的宏觀經濟景氣下降周期中,股市價值的亮點也從原來的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演變成階段性的投機性價值,國內投資機構也往往因為難以忍受預期收入和盈利的突然大幅下降,而採取互相傾軋、漁利散戶、違法違規、題材炒作等手段創收,這些行為破壞了市場公正,不利於自身長期發展。因而監管機構應大力加強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執法,通過維護公正的市場秩序來獲得投資者長期的信心。
4. 未雨綢繆應對未來金融創新。監管部門在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推出前,應完善市場對信息衝擊、大額交易衝擊的防範機制以及市場大幅波動後的應對機制。大小非市值管理業務一旦推出後,還應注意防止大小非股份的交易過程和融資融券手段的配合使用對市場衝擊的放大效應。
希望對你有幫助
也有在雪球上的全文:https://xueqiu.com/5310191188/82051561
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時間久了就知道了。
謝邀。不看,或者在自己的分析框架基礎上抓取相應信息,不是結論。
那有什麼好看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的資本階層?
※人工智慧時代,判斷型主觀交易還有什麼機會?
※請問雪球與淘股吧的看股有可比性嗎?如果有那家強?
※股權分置改革後,同股同權相關問題5連發?
※为什么炒股软件中很多人每天发布唱空言论,他们有什么目的,这样对他们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