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詩歌那麼難以理解?

是翻譯的問題嗎?總感覺不到美感……很難去欣賞。還是我水平不夠?還有漢譯的。小說,讀起來也很費力。


翻譯是一方面。這就是為什麼在看外國文學時我們要挑本子,譯者不同,翻譯出來的語言水平天差地別。

另一方面是文化背景不同。外國人很難理解古詩詞中香草美人的比擬所指,同樣的,我們也難以理解他們的一些文化。就比如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在我們看來難以理解,其實在當地這是 很平常的。(由於科學水平低,巫醫給病人吃草藥,藥到病除後,當地人並不會以為是葯起效,而認為是魔法,諸如此類)當我們了解到這些,是不是就覺得《百年孤獨》沒有那麼離譜了呢?如果我們對外國文學作品的背景,包括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等,了解多一些,相信對作品的閱讀也會更順暢一些。

這些僅是我在閱讀和學習外國文學時的一些體會,如有謬誤,請指出。


我一直認為是翻譯的問題。

詩歌本來就講究字句韻味,不同的譯文,真的是相差千里。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喲。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呢。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呀。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噢。

其實不要說詩歌了,平常的一句話,一個字的差別,感受都大不一樣哦。

------------------- 來一個 ---------------------

原詩(西班牙文)

La Lluvia

Bruscamente la tarde se ha aclarado

Porque ya cae la lluvia minuciosa.

Cae o cayó. La lluvia es una cosa

Que sin duda sucede en el pasado.

Quien la oye caer ha recobrado

El tiempo en que la suerte venturosa

Le reveló una flor llamada rosa

Y el curioso color del colorado.

Esta lluvia que ciega los cristales

Alegrará en perdidos arrabales

Las negras uvas de una parra en cierto

Patio que ya no existe. La mojada

Tarde me trae la voz, la voz deseada,

De mi padre que vuelve y que no ha muerto.

《雨》 博爾赫斯

【陳東飆(譯)】(我最愛這個譯版)

突然間黃昏變得明亮

因為此刻正有細雨在落下。

或曾經落下。下雨

無疑是在過去發生的一件事。

誰聽見雨落下,誰就回想起

那個時候,幸福的命運向他呈現了

一朵叫做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鮮紅的色彩。

這蒙住了窗玻璃的細雨

必將在被遺棄的郊外

在某個不復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濕的暮色

帶給我一個聲音,我渴望的聲音,

我的父親回來了,他沒有死去。

【王樂央 (譯)】

黃昏變得明亮,因為終於

一場霏霏細雨突然落下;

或者已經落過,因為再一次

雨總是過去日子的事。

誰聽見下雨,總會心裡想起

那時候,偶然幸運的機會

看見一朵叫做「玫瑰」的花開放,

顯出色彩之中最奇妙的色彩。

把水珠蒙上窗戶的這場雨,

使郊區有了生氣,那裡再也找不到

不復存在的某個庭院里

懸著的葡萄技頭的黑葡萄。

雨漣漣的黃昏卻帶來了多麼渴望他

沒有死的我父親的說話聲音。

【陳光孚 (譯)】

黃昏突然明亮,

只因下起細雨,

剛剛落下抑或早已開始,

下雨,這無疑是回憶過去的機遇。

傾聽雨聲簌簌,

憶起那幸運的時刻,

一種稱之為玫瑰的花兒

向你顯示紅中最奇妙的色彩。

這場雨把玻璃窗蒙得昏昏暗暗,

使萬物失去了邊際,

蔓上的黑色葡萄也若明若暗。

庭院消失了,

雨漣漣的黃昏給我帶來最渴望的聲音,

我的父親沒有死,他回來了,是他的聲音。

【林之木版 (譯)】

蒼茫暮色驟然變得澄明起來,

因為瀟瀟細雨正在悄悄飄滴,

飄滴或者業已停息。雨落中天

自古有之,這該是不需要懷疑。

耳邊那淅淅瀝瀝的迴響歌吟

必然喚起對美好季節的回憶,

想到那名字叫做玫瑰的鮮花,

還有那嬌好艷麗色澤的旖旎。

這雨水為窗上玻璃蒙起薄霧,

而在那茫茫城效的荒野裡面,

卻給架上的黑葡萄注入活力。

儘管庭院已經難覓。濕漉漉的

黃昏送來了那期待中的呼喚,

是歸來的父親,他並沒有死去。

【張祈版 (譯)】

午後變得明亮,因為最終

一場細碎的雨突然飄落,

或者它已經飄落。因此再次的雨

是過去有些事情已經發生。

無論誰聽到雨聲落下,都會使得

他去留意時間:在一個意外幸運的機會,

他的一瞥中曾綻放一朵名叫「玫瑰」的花,

帶著那種奇特而親切的顏色。

這場雨的薄霧令窗戶失明,

在那無法再找到的市郊,

在已經不存在的某個庭院里,

它也會讓那葡萄樹頭上的黑葡萄高興。

那被雨水濕透的午後也會帶回那聲音,

那是我渴望的父親的嗓音,他沒有死去。

------------------- 再來一個 ---------------------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when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把上文放在中文的領域,起碼可以

化成八個不同的中文版本。

<普通版>:

你說你愛雨,

但當細雨飄灑時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愛太陽,

但當日當空時你卻往蔭處躲;

你說你愛風,

但當它輕拂時你卻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窗子;

所以當你說你也愛我,我卻會為此而煩憂。

<文藝版>:

你說煙雨微芒,蘭亭遠望;後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

你說春光爛漫,綠袖紅香;後來內掩西樓,靜立卿旁。

你說軟風輕拂,醉卧思量;後來緊掩門窗,漫帳成殤。

你說情絲柔腸,如何相忘;我卻眼波微轉,兀自成霜。

<詩經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

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風,闔戶離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離騷版>:

君樂雨兮啟傘枝,君樂晝兮林蔽日,

君樂風兮欄帳起,君樂吾兮吾心噬。

<七言絕句版>:

戀雨卻怕繡衣濕,喜日偏向樹下倚。

欲風總把綺窗關,叫奴如何心付伊。

<吳語版>:

弄剛歡喜落雨,落雨了搞布洋塞;

歡喜塔漾么又譜捏色;

歡喜西剝風么又要丫起來;

弄剛歡喜唔么,搓色唔霉頭。

<女漢子版>:

你有本事愛雨天,你有本事別打傘啊!

你有本事愛陽光,你有本事別乘涼啊!

你有本事愛吹風,你有本事別關窗啊!

你有本事說愛我,你有本事撿肥皂啊!

<七律壓軸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濕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

霜風清和更初霽,輕蹙蛾眉鎖朱窗。

憐卿一片相思意,猶恐流年拆鴛鴦。


有句話是 詩歌是翻譯中丟失的東西 說明了詩歌的不可譯性 即便像許淵沖這美那美原則分析一翻 也是不可能的 身為一個翻譯潔癖地認為 不看原版吾寧死 但也實在是可惜了


一方面是漢語翻譯的不一定到位,另一方面外國詩歌如英文詩歌的結構基於語言對話的邏輯特點而起,由於辭彙概念的廣泛模糊,遠不及漢語每個字意的用意精準度,需要更高的思維邏輯空間與組織能力去理解詩本身的含義,也難以像漢語那樣追求優美押韻的同時做到節奏格律整齊~

摘取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莎士比亞以詩句所創作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一段經典對話——

「激烈的開始,就會激烈的結束,火藥與火花深情的親吻會在煙霧中結束,要淡淡愛……」

這是典型的邏輯與比喻詩歌形式,他不能像「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種對場景的直白想像刻畫,這句話如果翻譯成英文後,老外的理解應該是「一條孤獨的船消失在藍天下,只看得到長江無盡的流去」,對於老外而言毫無邏輯與想像空間可言,完全是場景的敘說,語言的理解結構形式決定了英文必須使用邏輯來寫詩與創作,而漢語是既可以邏輯也可以敘說,但是多數漢語的詩歌偏向於韻律和情感的抒發,邏輯詩歌如顧城的朦朧派有人說很難理解也與文化主流理解、運用和審美有關……

綜合來說,英文詩歌以重塑思維架構與打破傳統邏輯作和萬物角色的比喻互通來作為詩歌的靈魂是必須基於一種思路的「哲學」為基礎,就像泰戈爾的一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樣萬物皆有情,其情感背後蘊藏的是對萬物的敬畏與崇拜之情作為源動力……


文化背景不同,對美的概念不盡相同。

說翻譯的問題的,我覺得有點太難為譯者了,既翻譯出來含義又翻譯出來韻味本來就是難事,更何況詩歌還有格律。唐詩宋詞被譯成英文,外國人看起來同樣覺得不那麼容易找到美感,因為有些東西根本是無法徹底的翻譯的。


理解他國詩歌美是需要歷史沉澱和文化累積的,

你不了解該國歷史典故和風俗人情,自然很難理解他們詩詞里蘊含的隱喻與象徵。

好的翻譯自然能推動你更快更好理解外國詩詞。

但是有的意境和理解,是翻譯者無法通過本國典故和詞語類比出來的。


英漢互譯其實本來就有難以翻譯的灰色地帶,而且同樣一首詩會有好多種翻譯方法,很難講什麼時候用那種方式最合適。再加上文化、歷史背景大不相同,想要理解當然很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外語學好,試著去理解原版。


換位思考下

為什麼中國的詩歌這麼難理解……

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異吧


推薦閱讀:

詩是寫了給自己看的,還是寫了給別人看的?
各位有沒有很喜歡的外國詩?望推薦。
如何評價/賞析多多的詩歌《居民》?
現代人學習古代詩歌的主要障礙是什麼?現代詩歌又是怎麼評定的?怎樣才能稱作現代詩?
北島怎麼看舒婷對其詩歌《一切》的回應——《這也是一切》?

TAG:外國文學 | 詩歌 | 詩歌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