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三省(黑吉遼)人才流失嚴重?
「我在東北工作過,算是半個東北人,講話也就不客氣了:你們的數據的確讓我感到『揪心』啊!」4月10日的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語氣沉重地說。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曾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
拿瀋陽來說,1:工作機會太少。(遼寧的大部分畢業生都來瀋陽找工作,這裡最不缺人)2:房地產、建築等行業低迷,部分老闆開始轉現代農業,還有一些人破產。3:本地人安於現狀,多為享受型。對於外地人來說,物價和基本工資雖低,生活成本可不低。4:瀋陽這邊的創業者有很多是不靠譜的,老闆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啥,員工跟著這樣的還不得餓死。舉個例子,五十歲開始創業的前政府人士,跟應聘者說一年之內新三板上市,到時候大家都有股份,但現在的工資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應聘的看看他那無人問津的網站和無人問津的小辦公室,紛紛離開了。5:瀋陽上市企業相對沒有那麼多,五險一金的工作不像北上廣那麼容易。在這裡,領1000多的工資乾的活不見的比6000多的輕鬆。
謝邀。 哈爾濱人,在讀本地學生黨。 ———————————————————— 簡單一句話,東三省各方面都相對落後,人才就業多數偏向南方發達城市,北上廣尤甚。 高中的時候老師說,為什麼我們黑龍江考全國2卷,全國一共十個省考全國二,普遍共性是"老少邊窮"。 沒錯,我們很早就被灌輸家鄉落後的觀念,其實我們也早就知道,世界那麼大誰還沒旅過游看一看,和別的二線城市相比,我們一個省會在消費水平上,城市建設上,教育水平上,福利政策健全程度上,差距都不是十年二十年能望其項背的。 說到人才就業,大學畢業生是主體,我看過很多學校內部對學生就業的統計資料,最顯然的一點就是,南方同學不在北上廣就業就是在家鄉附近就業,北方同學同樣往南方奔,留在東北的人越來越少。 東北不好嗎?我爸在東北過了40多年,他說無論以後我去哪兒,他都不會跟我定居在別的地方。宜居程度上,哈爾濱是個好選擇,氣候舒適,物價不高,節奏不快,沒發達到遍地高精尖行業但也沒落後到難以保障居民生活。這是一個適合養老過完半輩子的城市,卻也因此不能滿足年輕人對生活的渴望——我們需要的是趁還年輕,趁還有衝勁與熱血,頂著巨大壓力與挑戰去拼去闖。 "北漂那麼多,成功紮根的也有,為什麼不是我呢"。 我們不愛家鄉了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輝煌永遠過去了嗎? 我愛家鄉愛的深沉,可我還年輕,我想更愛自己,給自己爭一個更好的生活。 即使我不能把最有價值的青春奉獻給家鄉,可當青春已逝我又懷念起平淡又溫暖的年少的日子,它還是會懷著送我離去時的溫情迎我回家,那大概就是為什麼我愛它。
過去看起來覺得很揪心,現在覺得很正常。
東北未來如何,取決於東北在中國的定位;所以東北需要多少人口,也和東北未來的定位有關。地理位置幾乎決定一切,就比如為什麼古代發達文明都在河水旁邊,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印度的恆河,中國的黃河;還有近現代發達文明文明和海有關,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東西海岸等等。
所以要看東北未來的定位,首先要看東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東北三省過去是關外,只有遼寧和內地相同,所以對於和內陸交流來講,十分不便利;與東北三省接壤的地方,俄羅斯遠東和朝鮮,窮弱得不行;除了遼寧,沒有出海口。不像中部省份有長江,不能承接沿海城市轉移的經濟和技術;不能承接對外貿易。換句話說,在地理位置上,東北有自己的封閉性和孤立性。這樣一個地方的經濟可承載量是小的,所以人口流出不一定是衰落,可能就是正常的調整。
那麼,封閉的東北是如何興起的呢?清末以來,東北的興起源於遠離內陸的戰火,日本在朝鮮和東北的經營,俄羅斯在原定的發展。建國之後,依託與蘇聯得緊密聯繫,東北建立了包括鋼鐵、石油、汽車等重工業,有著吉林大學等高等學府,率先在中國開始了城市化進程。但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合資建立的就是上海寶鋼,然後一汽援建上汽,然後進口石油替代了大慶石油,後來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遠東陷入衰落,朝鮮隨著蘇聯援助的消失變得貧窮,整個東北的的衰落就已經不可逆轉。東北過去的輝煌是因為過去的地理位置和現在不同。
可是,衰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世紀以來,中國GDP增速極快,城市化進程加速,房地產繁榮,到處都是基礎設施建設,對鋼鐵、汽車的需要使得東北繼續繁榮。然而自12年以來,GDP開始減速,城市化進程減慢,房地產不再繁榮,鋼鐵、汽車產能過剩,東北經濟真正地硬著陸了。
其實,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就已經不需要東北的鋼鐵、汽車和石油了。由於內陸的聯繫更加緊密和便利,這些如果能在內陸地區找到替代品的話就不會再需要東北了。
同時,東北作為產糧地區的重要性反而愈加凸顯。隨著內陸地區類似於英國的圈地運動,加上長江以南本來就多山多水不適合種糧食,中國越來越需要東北的糧食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這是東北未來的定位之一——糧倉。可是,在發達的工業社會,農業是不需要太多人的。美國地廣人稀的中部就是美國甚至是世界的糧倉。
所以,東北人口外流正好為東北轉型為中國糧倉以及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當然,沒有哪個地方僅僅靠糧食就可以維持發展。就像美國的德州,縱然農業發達,其半導體產業也是笑傲美國的。除了美國的德州,還有東歐、北歐和中國的東北比較像。和東北一樣,東歐從蘇聯衰落開始就一蹶不振,但它們由部分高端工業支撐它們繼續下去,比如白俄羅斯的激光器,烏克蘭的軍事武器等等;北歐地區同樣地廣人稀,和歐洲大陸聯繫不夠緊密且地區寒冷,但北歐有高端的生物製藥和晶元產業,值得東北借鑒。
所以東北另外一個未來方向就是高端科技裝備。所幸的是,東北有為數不少的生物製藥企業、有以長春光機所為依託的光電產業以及中車,遼寧有造船業和沈飛。那麼,這些和珠江、長江等省份比有什麼優勢嗎?坦而言之,看不到優勢。到現在為止,東北留不住人才。國家的資源不夠傾斜,航母要改到上海建,大飛機落戶上海;深圳氣候好還發達,電子產業發達,是高科技企業創業的首選。
但是,這不代表東北不能有好的高科技企業,反而東北可以做的精。按照北歐和東歐的經驗,東北只要有一兩個方向做得好就可以撐起東北的經濟,因為東北未來人少,意味著就業壓力就小;而內陸省份人多,高端裝備製造未必是他們的首選,利潤較高的第三產業可能要佔去他們的主要精力。所以,最終東北在高端裝備製造和高科技領域上還是有可發展的空間的。
所以未來的東北可能就是糧倉加部分高科技產業。不過,變數也還是有的。如果朝鮮「解放」了,俄羅斯遠東開放了,中資企業可以大量投資開發俄羅斯遠東和朝鮮,然後開放琿春出海口可以進行對日貿易,東北作為後備基地可能就會重現上個世紀的輝煌。其實,氣候才是最大的原因
下面我們來簡單的推理一下:
1、中國是北半球同緯度下冬季溫度最低的地方。哈爾濱和巴黎緯度類似,但哈爾濱的冬季氣溫比巴黎低20度
北歐、加拿大、俄羅斯的人口聚集區,冬季氣溫和華北地區差不多
連阿拉斯加都比東北暖和,而阿拉斯加只有70多萬人口
下面是北歐、加拿大、俄羅斯、東北等地區城市的一月平均氣溫:
溫哥華(加拿大) 4.1
紐約(美國) 0.3 斯德哥爾摩(瑞典) -2.8 北京(中國) -2.9 多倫多(加拿大) -3.7 赫爾辛基(芬蘭) -3.9 大連(遼寧) -3.9 布法羅(美國) -3.9 奧斯陸(挪威) -4.3莫斯科(俄羅斯) -6.5
安克雷奇(阿拉斯加)-9.5 瀋陽(遼寧) -11.4 長春(吉林) -14.6 哈爾濱(哈爾濱) -17.6
2、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越來越大(2015年全國三產比重提升到50.5%,二產下降到40.5%)
3、高端的第三產業需要高端的人口——有知識的從業者+有錢的資本家+有權力的掌權者
4、高端的人口不願意呆在東北這麼冷的地方——無論是高知識、高資產還是高權力的人群,在東北賺夠了錢之後的主流想法就是南下,移民到更暖和的地方。
全球其他類似東北冬季氣溫的地區,人口也就幾十幾百萬,大片大片都是半無人區或者無人區——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北歐北部
以上面表中的布法羅來說,其冬季氣溫和大連類似,比東三省仨省會高十來度。100年前因為工業和交通樞紐優勢,曾經是全美第10大都市,但現在已經排到50位以外了。
5、東北過去的輝煌,得益於其農業、礦產、工業方面的天然優勢——當時農業和工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遠大於現在。在當前第三產業比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樣的優勢也就越來越成為了劣勢。
這些都還沒有完,這些都還沒有完,這些都還沒有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東北的悲劇在於:
1、東北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冬季溫度最低的,和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一樣冷——這導致高端人口不願呆,高端第三產業難以發展起來
2、全球和東北冬季溫度一樣低的地區中,東北是夏季溫度最高的(因為緯度相對低),這使其擁有比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好得多的農業、工業條件——這導致其擁有遠多於這些地區的人口,工農業低端人口離不開
如果東北和西伯利亞、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人一樣少——那光依靠賣資源就能富裕——可惜並不是
如果東北和同緯度的歐洲、加拿大一樣暖和——那高端人口就不會因為氣溫低而離開——可以發展三產(參考當前蓬勃發展的鄭州、合肥、武漢、成都)——可惜並不是
over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如假包換的長春人,我也來答一下。
東北地區的現在,是無數歷史造成的。在近代化的車輪上,東北主流四市都是在外國(北帝俄南日本)的帶領下實現的。經歷了北洋政府以後,尤其是滿洲時期,四市都成為了十分現代化且領先的城市,而且有了很厚重的工業基礎。抗戰勝利以後,某黨以東北為根據地,所以國民政府並未實際統治過東北地區,所謂的九省方案也沒有實施過。49年以後,大量人才流入東北,建立並充實了一大批東北地區的高等學校,目的在於利用舊的工業底子支撐49後慘不忍睹的工業局面。東北人民實在,聽話,勒緊褲腰帶製造各種國家緊缺重工產品,城市化進一步提升,出現了像大慶這樣的新興大城市。
這時候人才也沒有所謂的流失,反而是有很多高校的人才流入東北,因為這裡有關乎國家命脈的工業。東北地區高校數量也很多,所以導致城市中受教育水平也比較高,文盲率處於很低的水平。
然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計劃生育出現了。在所謂的大城市,尤其是這種大企業一大片的東北,計劃生育幾乎是必須執行的,否則丟公職丟飯碗是一定的。況且國家各種說服教育,在那個年代的遺風之下,晚婚晚育,計劃生育甚至深入人心,筆者父母也是其中一員。而與此同時,在其他的一些省份,計劃生育可以說並沒有認真實施,在大學的時候,經常聽說同學家裡有若干兄弟姐妹,而筆者初高中,並未聽說過誰家有兩個孩子(少數民族除外)。
伴隨著國企改革,很多大型的工廠裁員,工人下崗,在所謂改革的陣痛中,東北和東北人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聽到某些人在網上對東北的低生育率冷嘲熱諷,我很心痛。甚至有人說什麼東北人懶云云。然而,這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只是普通人,他們也為國家做著貢獻,那計劃生育的普及率上,是多少個家庭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
不再有計劃經濟時代光環,東北很快開始了沒落,由於計劃生育一代的到來,人口負增長,人才外流,可是,這是誰的錯呢?
---------------------------------------------分隔線--------------------------------------------------------------我想離開自己的城市到外地走一走,讀書還是工作,都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共性吧。然而筆者的高中同學也有相當一批選擇了家門口的吉大和東師,在自己家鄉打拚。東北人沒有關內人傳統的安土重遷,然而據我個人感覺,東北四市中,最安土重遷的就是長春人了。在國內,能看到哈爾濱人和遼寧人開的菜館,卻很少聽到長春人出去做這些的。雖然我現在不在家鄉,雖然最近十年,家鄉已經變得越來越不熟悉,骨子裡還是喜歡小時候那樣抬頭就有藍天,秋天的藍天,瓦藍瓦藍的時代。1. 計劃經濟遺毒 包括官僚主義 人情社會和安於現狀 過於貪戀體制內 好工作機會少
2. 國家不重視 長期掠奪式開發 過分承擔改革成本3. 政策歧視 開發限制4. 北朝鮮成了黑洞
5. 出海口缺失6. 當政者水平問題想復興 說來也容易 同樣六點 一一對應
1. 打破現有體制 破除壟斷 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引入競爭 打破國家對國企央企的庇護 完善考評機制 優勝劣汰鼓勵創業鼓勵民營經濟2. 國家多給大量落實到實處的政策 包括振興產業 人才引進 發展教育 不能口惠實不至 要給東北切實的行政獨立許可權3. 打破東北地區用地限制 進一步發展工業 現代化農業和服務業 減少糧食產量指標4. 和平演變朝鮮 顛覆金三胖政權 或是至少在經濟上使之和韓國連成一體 有限度武力亦可以接受5. 收回烏蘇里江以東 黑龍江以北領土(這個呵呵噠) 開發沿海地區6. 派遣大量懂得東北問題所在且和地方勢力沒有利益關係的精英 精英 一定是精英官員主政東北進行真正大刀闊斧的全方位改革 精簡機構 裁撤冗員 招商引資 豐富產業門類
只可惜 很難 關內出身政權註定不會太重視關外 一枚棄子 註定只是說說而已 如果東北農業用地減少 關內肯定會有人餓肚子
我們在上世紀初有了大鐵路幹線 農產品不僅自給有餘還能大量出口 二十年代就能造飛機造大炮造汽車 東北軍海陸空三軍俱全 1932年開始有了當時最現代化的新京(長春) 1934年有了全亞洲第一條能買到票的高速鐵路 1945年GDP超過尚未遭受全面轟炸的日本 14年人口流入1500萬 長期領跑中國甚至亞洲 80年代還是發達地區 今天怎麼就不行了!!!
應該說 這就是在大一統國家中的代價 因為不在核心區 被邊緣化是自然而然的
有人說東北物流成本高 離關內太遠相對閉塞 這話本身沒錯 但是請你看看地圖 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朝鮮半島 日本以及華北地區是不是很遠 還有 當年我黨可沒覺得東北很遠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底子再厚也禁不住這麼折騰
我們不幸目睹了一個曾經富甲天下繁榮遠勝江南的千里沃野淪落到了今天這個田地 這是中國之恥 更是東北之恥!!!深層原因不知道,但大學畢業生流失到其他省份簡直太正常了。
叔05年畢業於哈工大,好歹也是C9。我知道有人不服,咱先放放,國內排名前30總沒異議了吧?
畢業那年學校組織的招聘會,我就知道沒啥好公司,所以免費發放的入場券直接扔垃圾桶了。後來聽實在閑的蛋疼,去瞅了瞅的同學說,居然有神馬地級市的老國企跑過來,給1400的工資,工作生活在一個想去趟省城都至少10個小時路程的地方。卧槽是你們傻瘋了還是我們傻瘋了?讀了那麼多年的書,而且讀的還不錯,給這麼點兒錢誰去啊?
哪怕找工作的環境稍微好一點兒,我相信學校也不會給這種企業展台的。在某社交軟體上,一位同學說自己是C9,和另一幫人有點摩擦。
開口不罵娘,一句:就你,C9?哈工大的?
我做了九年的三中夢,十二年的哈工大夢。居然被人拿出來嘲諷,那麼自然,似乎哈工大都不配是C9中的一員。
那是我城市的驕傲,一個哈爾濱人最後的一點尊嚴。
我對官僚也是痛恨的,我對家鄉也是背離的。
但我愛五常大米,摻一點我都能吃出來這裡有稻花香。
我不愛鍋包肉,但我從道台府吃到昌平線。
北京買到的肉聯和秋林,都差那麼點意思,但我還是會去買。
這裡因秸稈焚燒和工業污染而空氣霾,看見大型單位的工業心臟是哪個鍋爐廠出的嗎?看見糧食飼料都是從哪個平原長出來的嗎?
曾經重工和糧食都很重要。曾經邊貿和鐵路都很繁榮。第一架飛機在哈爾濱生產,然而
哈爾濱再爛,也得回家過年。看了幾個人的回答,感覺都是說體質落後官僚腐敗的,但是這個是全國的通病,並不是東北的特色,也不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乾貨來了~~~~~~~~~~~~~~~~東北人才流失主要原因在於產業結構!大量的大型重工業國企!你在東北很難找到新型企業,例如軟體公司,新媒體,影視之類的,而且就算有工資也不高,而東北的高校大部分都是工人專業,材料,機械,自動化之類,這些專業是服務於東北主體經濟的,其他專業因為在東北沒有合適工作,必然要離開!而主體專業隨著經濟下滑,更加悲催,因為大量的國企,所以在東北解決就業的還是大國企,而國企是鐵飯碗,輕易不會裁員,也就是說這幾十年,人員早就滿員了,除非經濟增長,有新項目建立,不然是沒有更多的崗位提供的!於是乎東北地區就人才流失了,所以你才會發現,對於人才流失,東北地區的地方政府是無視的!原因就是不缺人!~~~~~~~~~~~~~~~~~~~~~~~~~~~~~~~~~~~舉個例子:我堂哥,東大本科,國外求學十幾年讀到博士後,就讀的碩士博士學校,在國際上材料類專業排名三十左右!回瀋陽東北大學想當老師,學校給出的意見是,學歷太低!專業排名太靠後!如果是世界排名前十或者前三才行!~~~~~~~~~~~~~~~~~~~~~~~~~~~~~~~~~~~後來我哥去了西南某211,校長親自接待,讚不絕口!真心挽留!現在已經在該校混到教授了!~~~~~~~~~~~~~~~~~~~~~~~~~~~~~~~~~~~最後總結!人才流失就是經濟不行,沒有新增就業崗位!也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無法創造就業崗位,這個病全國都有,不光是東北,只不過是東北先發病而已!聯繫一下國家政策,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根本目的就是這個!
我是東北人,而且外流了。我的觀點是,東北之於內地就想加拿大之於美國。一個寒冷的資源產地。東北的人口過於多了。資源採集不需要這麼多人。人口外流只是讓東北回歸她本應有的人口密度。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東北就會好起來的。
政府部門官僚主義嚴重,事事都要走後門,沒個熟人什麼事情都辦不了,導致整個社會運行效率十分低下。
像我這種在東北念書的南方人應該是畢業就想離開的。
不愛喝酒
在哈爾濱上學三年,總感覺有錢人多,路上跑的各種好車,交通卻不怎麼好,一直是一線城市物價水平,三線城市工資水平,感覺到這裡的貧富差距之巨大,一般服務員,售貨員就兩三千工資,而我們學校的送餐員工資不高卻再用蘋果6,一次去水果店買水果,15.2元,老闆兩毛不要了,我剛想說謝謝,他和我來一句你欠我兩毛,我,,,,,,東北同學中最佩服女生,真心話,老工業基地始終帶動不起來,各省經濟增長全國倒第五之內,這就相對的就業機會減少,造成考到這邊來的大學生不願留在東三省,而在外地的東三省大學生,更喜歡去南方拼搏一番,沒有地域歧視,勿噴,
深入靈魂的官僚主義!!!
國家政策是一方面,有些耳熟能詳的口號只是空談。意識落後才是根源,有識之士不願意待在這塊思想貧瘠的土壤,特別是當他們走出去之後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更不願意回來。
這種對於東北叫流失
對於北上廣叫富集為什麼北上廣能富集呢?最簡單他們富為什麼富?早期政策傾斜後期優勢慣性所以這個是國家樂意看到的我們在國境邊上就活該當他們的炮灰和墊腳石為了炮灰和墊腳石自然不會投入太多不是我們不想是沒能力去掙扎如果沙俄在冷戰中勝利了那麼東三省才是經濟中心現在東三省的生育率比日本都低
老齡化程度比義大利都高就是因為太相信政府了人口紅利不但沒吃到未富先老了在哈爾濱上學幾年,很失望,我覺得這裡最讓人失望的就是思想和環境的腐朽。1.官僚主義。去辦過幾次事,無論是學校還是政府部門,官僚主義嚴重,吃拿卡要盛行。在其他地區乃至我認為落後的家鄉,這種勢頭都早已逐漸消失的時代,這裡的人民 同學都習以為常。可見這有多麼根深蒂固。我跟同學說,沒人舉報嗎?同學四個字:官官相護。2.思維僵化。這裡盛行聽說南方怎麼樣,似乎除了東三省都落後(實際上這裡更落後吧,用哈市同學的話說,你十年前來這還是這樣,一直沒發展)。服務業態度極差(計程車 公交車的惡習連本地同學都嗤之以鼻)。各行業不思進取,所有的一切都沿襲舊有,政府從來不整治不公,反而串通一氣(黑車,有名的黑車!!!)貪念重,似乎公務員貪是理所應當,百姓也習以為常。3.公平正義得不到維護。同學們對存在的問題都很憤慨,但是又很無奈,說這麼多年來都沒人管,各行各業都一樣。他們都習慣了!是的,他們習慣了!辦事主動送錢,考駕照買煙送紅包,打車習慣性被宰??我不知道所謂的人的反抗在哪,只看到了羔羊一般的奴性,被壓迫久了的無奈。4.不思進取。永遠習慣於墨守成規,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整體,以前什麼樣,那就那樣吧。同學們也無奈,改變不了,那就走吧。5.同學們都準備畢業之後離開這了,為了自己和家人而離開,他們比我這個外鄉人更明白,這裡待不下去,這裡不能待。
b小時候在海拉爾,後來家裡搬到了瀋陽,從小就過著十月下雪五月開化的生活,小時候一直覺得黑龍江往南不叫東北,出了山海關枉稱北方。現在北京。
我為什麼離開東北,因為東北並沒有多元化的現代產業,學軟體的,實在沒法看著同學拿著十幾k的月薪然後自己在瀋陽估計就是四五k,現在不論互聯網有沒有泡沫,傳統製造業實在是太難了,整套待遇和工作環境內容都難以容留和培養人才。像我這樣普通985的都在往外流,何況大c9咯。沒有互聯網,沒有金融業,製造業也許並不足以留下這一代的人了。
這片土地,南方人不會懂得熱愛,而我們的熱愛難以抵禦生活的誘惑。就說我妹妹的經歷吧。妹妹任職某集團酒店,先後在山東浙江吉林籌備過新酒店。最開始在山東工作,沒比較就也沒什麼好說的。去了浙江後,經常跟我稱讚那邊的工作效率,政府機構沒山東官僚,不會刻意為難人,比較人性化,辦事跟章程走就行。而她去了東北後,天天想罵娘,想辦個事,從上到下吃拿卡要,連去銀行開個賬戶大堂經理都明著要好處,各色人物都把自己當大爺。政府辦事能推就推,稍沒打點到就想著法兒為難你。還有賴皮黑社會鬧事等,以前只能在電視里看到的事都遇到過了。照她原話就是,來東北這一年什麼想到沒想到的都經歷了,以後再去哪裡工作都不怕了,以前覺得山東黑山東官僚,現在想想我大山東真是太好太好了。領導有心提拔她,她堅決不從,等時間一到就走人。
推薦閱讀:
※中國能走美國吸引人才移民的路嗎?
※如何看待各種海外人才計劃對於國內大學人才培養的衝擊(利弊都算),以及弊端該如何調整?
※優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的嗎,還是天生的?
※喬布斯為什麼會形成「非黑即白」、「不是天才就是蠢蛋」 的人才觀?
※在互聯網搜索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博學」對於個人事業發展來說是不是一種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