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道理我都懂,但還是。。。」的情況的時候,是真懂了還是假懂?
01-15
心理
懂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懂了不代表你就會這麼做。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時候知道偷玩電腦是不對的,但是依舊很想並且會去這麼做。很多時候我們想做的往往都與那些所謂的大道理相背,所以即使懂這些道理,依舊很難取捨。所以即使做了錯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不懂這些道理。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他依舊會做相同的事情。因為這就是人,往往從感性出發,而不是永遠地考慮著那些理性的大道理。
記得「聞香識女人」有一句話「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毫無例外,我就知道,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都他媽的太苦了。」其實許多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實施這個道理就意味著改變、意味著痛苦。而舊的道理與方式是人們所適應的,它給人們守舊的安全感,人們對舊道理的認識就更深刻。他們不願失去這種安全感。所以也不願改變。
問題就出在「道理」兩個字上。
如果說是「聽了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輩子」的道理,那根本不能算是道理,頂多是所謂過來人的人生經驗,要知道,他走過,不表示他走對了;他走對了,不表示他走的就適合你。
如果這個道理是你懂了,就可以不失偏頗的踐行下去的,那這需要它是個「公理」。
所謂「公理」,必須經得起推導,反覆推敲也沒有漏洞。同時,它還需要滿足多層次的需求,上到菜市場雄辯的大媽,下到回回作文都是李白文天祥司馬遷,而且被老師表揚的中學生,每一層次的理解都是不同但又行之有效的。
比如《誰動了我的乳酪》,算是較早的雞湯文之一。每一個層次都是一句雞湯,但是連起來它就成了公理了。
第一層,聰明人和笨的人都能找到乳酪。
第二層,乳酪沒了,笨的人反而覺醒得早。第三層,與其苦苦詢問原因,不如及早動身去尋找乳酪。第四層,突破恐懼,戰勝黑暗找到乳酪之後才發現原來並沒有當初困難。第五層,我的人生目標不是尋找乳酪,而且尋找乳酪這個過程。
。。。。
才疏學淺,歡迎指正和補充。以上。別說你真的懂了,現實逼迫你沒有錯,可你是否還給自己找好了後路呢,比如說父母,把這一切對你有幫助的條件都排除掉,遇到事情之後你再想想,你是否真的懂了,到時候就會非常痛,現實會壓的你喘不過氣
推薦閱讀:
※把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身外之物全部奪走,你還活得下去么?
※喬丹真的那麼完美嗎?
※巔峰期的拳王阿里究竟有多強?
※如何在大學改變自己的貧窮?
※墮落的根源?我痛恨這個墮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