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潁川系的士族,特別是兩大家陳家和荀家究竟對三國進程有多大的影響?

尤其是陳家我個人沒發現有何其聲名匹配的功績。。。


鍾皓、荀淑、韓韶、陳寔很早的時候就被稱為穎川四長,這四大家族的後人大概分別對應韓馥、陳群、荀彧、鍾繇。

韓馥擔任東漢冀州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袁紹吞併,為河北統一作出了貢獻。郭図、辛評、荀諶、淳于瓊幫助袁氏統一華北,再將袁氏集團整垮。

荀彧作為曹操集團第二號人物,為曹魏政權建立作出巨大貢獻,荀攸又為其主謀。趙儼、辛毗、陳群、杜襲四人齊名,是曹魏重臣,趙儼先後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的軍事,任曹休、曹丕的軍師,活躍於三國各大戰場。陳群的九品人官制直接影響了曹魏乃至西晉的用人標準,門閥政治的起源。杜襲、辛毗也經常擔任曹魏大軍的軍師。郭嘉、戲志才什麼的不提也罷。

陳泰是數次挫敗蜀吳的名將,鍾會更在淮南之戰策謀頗多,後又將蜀漢滅亡。鍾毓是曹魏名臣,都督徐州軍事。荀顗、荀勖直接成為西晉開國功臣,荀愷參與滅蜀之戰,是西晉鎮軍大將軍。

司馬微預言了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謝邀,廁所在手機上K歌嗓子啞了進來關電腦,看到這個問題又想扯幾句,但實在瞌睡了。

只能瞎扯一句,哎呀好瞌睡。

有眼光的豪強大族都是四面找大腿抱,只求自家能不被新的變局給淘汰掉罷了,當然不排除其中佼佼者對其集團有巨大貢獻,但談不上對整個進程有啥非常重要影響。


稍微一答,只求拋磚引玉。

我覺得很多人在讀史時都有一種在讀小說的感覺(當然也包括我),只看波瀾,而忽略了維持一個國家運轉有大量的日常工作要作做。

以陳群為例,他在魏國建國後干過御史中丞,管法律與檢察,基本就是個內政官員。史書上只會說他無適無莫(即不會厚此薄彼),不會去詳細記載他到底怎麼審案,怎麼制定法律(如果將來出土了三國時代的卷宗說不定會有,不過當時到底有沒有這東西都不好說),所以自然顯得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你能想像一個沒有法院檢察院的國家么?

他能幹的了這個活,再加上家世不錯,自然就可以身居高位。


陳群——九品中正制

這個還不夠?


其實推薦一本三國小說,《三國之最風流》,主角就是一位荀家子弟,裡面引用了各種史料,對於了解東漢末年世族影響和名流軼事還是很有幫助的。


鎮軍將軍 陳泰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估計是司馬昭時代士族之中最後的風骨了


曹魏中潁川士族和曹家(含夏侯氏)實力可謂相當,前期曹操對潁川士族的依賴比較大,但是後來懼怕其力量過大,尤其是潁川士族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令其不安,因此逐漸打壓分散潁川士族的實力,扶自家人上位,把很多關鍵的權利尤其是軍權都交給曹洪等人,奈何死後司馬懿詭計多,逐步獲得中心全力,曹爽沒有對司馬懿趕盡殺絕反受其累,導致三國歸晉!

要說陳荀兩家功勞自然很大,但是沒有想像那麼大,不是什麼創造了歷史的功勞。


推薦閱讀:

郭嘉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大致該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在正史中,張遼的個人戰力和領兵能力分別能排多少,綜合起來能排多少?
張遼的武力和智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水平?
三國時劉表為什麼讓荊州與劉備?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戰敗後會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TAG:三國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