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可否進行私塾式的個體教育模式?
行不行不是我們說了算。只要這個國家有適應私塾教育的發展通道,未嘗不可。我見過有做私塾教育的家長,她的女兒教導的很不錯,不過最後考慮到孩子的社交需要還是把她送到了學校。不過現行教育環境下還是比較難實現的,多元化的教育時代什麼時候到來呢
永遠存在一個高端的圈子,在用普羅大眾不了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但是私塾的方式要市場化運作、批量生產,難免會走形。根本上,是師資供應不上。客觀來說,面向大眾市場的私塾,是一種「倒行逆施」,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要求。
這裡沒有「道義上的」對錯,符合需求的才是對的。「歷史大潮,浩浩湯湯」。
謝邀。這的確是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但也是個非常複雜的話題。
個體教育的優勢的確很明顯,但限制其發展的阻力大到難以想像。之所以使用「阻力」而不使用「劣勢」,是因為並非所有的阻力都是個體教育本身的劣勢造成的,有相當部分的阻力來自外部。特別是以目前中國的社會形態和發展階段來說,這些阻力短期內幾乎是無法克服的。下面我就列舉一些。
- 阻力1:基本品質的養成
這是個體教育本身的一個缺陷, 孩子在接受個體教育的同時,也就意味著相比接受集體教育的孩子要缺少很多集體活動和集體生活,孩子的社交能力、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同理心、紀律意識、競爭意識等等品質的啟蒙和發展往往是非常依賴集體生活的。
- 阻力2:友誼與人際關係
如果整個成長過程都只接受個體教育的話,孩子有可能失去很多建立友誼、享受友誼的機會。畢竟如今最深厚牢固的友情甚至愛情,往往都是學生時代建立的。除此之外,從基本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按每班50人、每階段內不重新分班來保守計算,至少也要與200個以上的人擁有過同班同學的關係,並且這些關係通常都是維持了3年以上的,如果考慮到各種因為分班、轉學、隔壁班、同宿舍等等交叉建立的關係,這個數字突破500並不稀奇,如此多數量的、通過長時間朝夕相處建立的、牢固而珍貴的情誼,在學校之外幾乎是不可能得到的。選擇個體教育的話基本就意味著放棄這些。
- 阻力3:正規學歷的缺失
個體教育模式的教育內容、時間、方法等均由教育人自行、自由組織,此特徵使其本質上就不具備在專業領域、社會和國家受到認證的可能性。這也就意味著,從小到大接受個體教育的孩子在簡歷上是沒有任何社會承認學歷的。當然學歷不等於能力,孩子的能力可能很強,但不得不說得是,越是正規、優秀的用人單位,其人才選拔機制就越科學化、標準化,而學歷評估是這些機制中最基本的要求。不誇張地說,社會承認學歷的缺失對個人就業前景的破壞幾乎是毀滅性的。當然,不找工作不代表就不能成功,但沒有任何正規學歷,不論成就如何,都要準備好被扣上「沒上過學」的帽子。
- 阻力4:發展研究瓶頸
這是個體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題主提到的個體教育指的是要替代學校教育、持續十幾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一個全方位的教育過程,是一個體量很大的系統和模式。一種模式想要建立、發展並不斷完善,是要經過無數的探索和嘗試的。特別是初期,如果沒有大量的實驗很可能連基本雛形都難以建立。在教育領域,評價教育方式的最重要標準就是觀察效果,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實驗品。實驗品是什麼?只能是孩子;實驗周期呢?是孩子的整個童年+整個少年甚至部分的青年階段。如果實驗失敗,毀的是一生。什麼樣的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承擔這樣的風險去做實驗品?而沒有實驗觀察,完全憑空創造的教育模式有多大機率能成功呢?
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所有父母的心聲,題主一定不會是第一個動這個念頭的人,但是用個體教育完全替代學校教育,這種想法還是有些極端了。個人的意見是,個體教育的確應當大力發展,並且迫在眉睫,但其定位應當是對學校教育缺失部分的補充。大家都知道高考制度是學校教育唯成績論的罪魁禍首,其帶來的副作用是使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養成、道德品質、三觀建立、自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決斷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受到限制甚至抑制。在高考制度不改,這個現象就不會得到根本的改觀客觀事實下,個體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就應當以上述方面的培養為核心。
學校教育學生基本只管分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長再不注重或者不知該如何進行上述品質的補充教育的話,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出現偏差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就使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的家庭個體教育擁有了重大的研究意義,應重視並加大力度對個體心理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開發,從而為家長服務,為其實施家庭個體教育提供豐富的參考和指導,幫助孩子建立更加成熟的心智和更加優秀的品德。可以嘗試多個老師帶多個學生,師生比在10:30左右。教師的組合包括能讓學生考好試的,能帶學生玩得好的。學生群體應該來自志在培養貴族的家庭而非富二代。
可以成立一個這樣的公司呀,以私立學校的方式存在,最後由國家批准這個公司頒發學位不就好了,當然,我只是想想罷了,哈哈
政府是不會批准的,也可以搞類似於培訓教育的私塾,當不分給官方身份
瀉藥 在我看來 就是用噱頭來賺錢
私塾式教學的長處上面有答主已經指出:經驗的傳授和根據個體化差異的因材施教。 但是私塾的缺點也是有的,如果私塾里的同班同學太少,就不能起到讓學生學會怎麼在群體里相處的人情世故,如果如其他答主所說的私塾長處一在經略經驗,那麼連人際關係也處理不好的leader是很難想像的。缺點二是環境封閉與世隔絕:現代社會技術和社會形態變革越來越快,私塾教材的編寫能跟上大眾的步伐嗎?難得還能用小孩子去試錯?學校相對開源的環境讓小孩子能接受各種不同背景家庭的同學也是大有裨益的。 教育學是一門科學,小朋友到了哪個階段發展哪項能力是可總結歸納的。私塾開小灶也未必比正規教育強上多少。況且小孩子的發展路徑是有無限可能的。現有的基礎課程通識教育實在有可取之處。如果學生不到合適的時間,很多內容還不如不學,拔苗助長並非正途。
首先,謝邀,抱歉,最近比較忙。 私塾教育是起源於中國古代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時期興起的教育制度,其教育制度屬於貴族教育,其目的在於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領導人才,以適應封建社會的發展需要,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經驗教育為主,用於管理,而並非創興,是屬於一種嚴格的管理方式,是一種專制的教育制度,然而,我們這個時代是更需要創新的,需要一種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激發各個學生的潛力,在此基礎上延展學生的才能,因此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然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恰巧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 縱觀歷史發展自私塾教育的興起,即從孔子時代至民國2000多年的中國私塾教育,私塾教育確實培養了不少傑出人才,無論是朱熹,曾國藩還是後來的錢鍾書,但是我們也不能直接書私塾教育就是好的,也不能說私塾教育不好,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時代做一個細緻的對比,從而找出一種適合中國現代教育的模式,才是最好的。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太困難!幾乎不可能!
先解釋為啥太困難。
經濟達不到要求;師資達不到要求、社會氛圍也不能允許。
為啥幾乎不可能呢?
現代是一個專業化分工的時代,萬能的老師不可能,然而,對於每個學科基礎知識還最好都掌握一點。即使你又如首富的資金,採用個性化的師資,但是那將是一個龐大的人員機構,師生比例一定非常高,而基礎教育不如博士後等,無法帶出什麼資金項目?
還有,現行社會氛圍也不允許,即使你找到一些私塾教師,他們的教育理念又不可能都很現代,那麼就又和學校教育沒啥區別(並且還使得孩子錯失了感受集體教育的機會)。
當然,如果有極其個別的家長,願意將賭注押寶到一個專項技能上(聽說丁俊暉父親即如此),那麼賭輸的概率極大,並且這樣的人也不用上私塾,請個一對一教師或者教練就好了!
補充一下,這個帖子的意義除了探討私塾式個體教育可行性,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夠集思廣益,把這個模式確定為默認可行,探討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並有針對這些困難的解決方案。三人行,必有我師。1263570683誠交良師益友!
推薦閱讀:
※未來的中國會大規模地出現類似「平成廢物」、「天然優越」之類的人嗎?如何避免?
※大數據時代,教育領域變革趨勢的分析預測?
※如何看待黃天戈的天才事件?
※中國大學有的教授為什麼缺少人格魅力?
※如何評價部分學校砸學生手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