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標籤系統做得特別優秀的產品?

現在網上的資訊實在是太爆炸了,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都會面臨信息、資料過多而對用戶造成困擾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分類或者標籤來緩解。那麼,有哪些標籤系統做得特別優秀的產品呢?

PS:為什麼知乎上關注的問題不可以分類或者加標籤? - 產品


很多產品的 tag 系統是用戶不可見的,是產品內部使用,用於推薦演算法。正如 @Lei Wang 提到的「蝦米之所以推薦做得那麼准,就是因為標籤打得好」。

題主,這裡指的,應該是用戶可見的 tag 系統。

用戶使用 tag 本質是內容查找。用戶進行內容查找會使用 搜索、分類、tag 等等。

搜索是內容查找,在 資訊、文章 等內容時,非常高效。因此,儘管早些年的 blog 的標籤系統被很廣泛的使用,但並沒有產生「特別優秀」的產品。

分類是內容查找,例如,淘寶。用戶進行內容查找時,優先使用分類。因為,你買一雙鞋子、一個手機,這個內容的屬性是非常具體的。因此,此類產品也不會出現「特別優秀」的產品。

標籤系統做得好,那麼,一定是此類產品通過標籤系統,能夠更高效地幫助用戶解決內容查找的需求。書、圖片、視頻、音樂、遊戲,此類產品,通過 tag 能非常高效得解決用戶查找的問題。

因此,很多 tag 系統非常優秀的產品也是此類產品。

豆瓣讀書

Pinterest

P 站 イラスト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サービス[pixiv(ピクシブ)]

豌豆莢

網易雲音樂


第一個是,豆瓣的書、影、音。

豆瓣電影的標籤分類絕對業界領先,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某位產品負責人能力很強。

視頻網站建媒資庫時,首選的標籤源是時光和豆瓣。

豆瓣音樂之前做過一些實驗室產品,眾包打tag,厲害的。

豆瓣讀書,用戶自發寫的tag質量很不錯。

第二個是,淘寶的買家評價,裡面有標籤的形態,看起來是引入了語義識別,很贊。


應用寶。

不算是傳統意義上面向用戶的 tag,是幫助解決搜索問題的 tag,

這是 WSDM 上騰訊的一個分享,是基於 tag 的語義檢索系統。

參考:Semantic Matching in App Search

http://www.wsdm-conference.org/2015/wp-content/uploads/2014/03/WSDM-TalkSemantic-Matching-in-App-Search.pdf


イラスト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サービス[pixiv(ピクシブ)]


標籤和分類的設置,都是幫助系統理解事物的,分類一般是顯性存在的;而標籤,一般為隱形的。

1,[隱形標籤]理性事物的最強標籤系統,應該是搜索引擎——大量吞吐網頁,分解內容,匯總關鍵詞,關聯網頁關係——拆解用戶的搜索詞,給到結果;

2,[顯性標籤]商品類相關:淘寶的商品錄入,目錄是比較固定的——對接用戶多樣化的搜索和推薦(肯定有一個厚重的中間層),是推薦邏輯和演算法的基礎;

相對於搜索引擎和電商平台,豆瓣,下廚房等相對簡單多了(是相對而言的)。


不同的產品內容決定標籤分類的難度,例如我也在參與的音樂方面,分類的維度千變萬化,還要迎合用戶口味,相對較難。參加過豆瓣的內測(兩個人聽歌打TAG來尋找共同tag)這方面也一直在了解業內信息,其實國外產品實驗的時間更早,比較代表性的就是 Spotify和Pandora

【自己沒怎麼體驗過的】

Pandora早年找了專業音樂人人工給曲庫打標籤,豆瓣早年應該也是這麼做的,不過潘多拉在2000年就這麼做了。網易雲音樂:個性化推薦為何那麼難

這個計劃將一群音樂家和愛好音樂的技術人員聚到了一起,他們在每首歌上花上 20 到 30 分鐘的時間,通過一個個基因,來描述一首歌的音樂旋律、和聲、節奏、樂器、譜曲、編排等。為了保證統計上的可靠性,10% 以上的音樂不止有一個音樂家去分析。

Spotify收購了一系列優秀的小團隊來優化他的曲庫和標籤

比如http://musicianguide.cn/tan-mi-spotify-di-chou-you-gong-chang-echo-nest

藉助The EchoNest對每一首Spotify歌曲的詳盡分析,編輯可以通過輸入與熱門程度等Taste Profile特性或者像拍子這樣的可量化元素對應的參數來篩選音樂。而更酷的是,他們能夠根據實際聲音特點來呈現歌曲,如「原生」或者「響度」。

總之做分類不難,加入口味標籤幫助個性化演算法確實還是很複雜的事情。

而購物類,淘寶的分類大概從來沒有明晰過,以前易趣的時候也沒有很好的體驗。但其實這個領域是有很多很不錯的網站的。

【自己深入體驗過的】

ヤフオク! - 日本最大級のネットオークションサイト 日本雅虎拍賣網站

我可以通過很短的零碎關鍵字找到我需要買的商品。依靠他的非常詳細的商品分類。

例子:比如我現在喜歡收集wonderfrog,是一個日本手作家自己設計的青蛙形態的玩偶。日文名是他的音譯ワンダーフロッグ 本來就是很小眾,加上賣家可能都懶的寫這個名字。可能他們就叫他青蛙,蛙型人?等等等。那麼我想買到心儀的絕版青蛙,我是這麼做的:

用wonder的片假名作為關鍵字,在下圖分類里逐個看搜索結果

日語不好……大概翻譯:玩具、遊戲&>可以換衣服的人偶/character doll/costume doll

所以我通過這個方法買買買了好多orz,用這個方法還能找到很多很小眾的收藏品。

反觀淘寶。淘寶的玩具分類

媽媽我讀書少我……

日本的很多購買動漫、遊戲、明星周邊類型的網站都有很厲害的分類、標籤系統,還有一個體驗過的是ゲーム?古本?DVD?CD?トレカ?フィギュア 通販ショップの駿河屋

說來有點丟臉,比如這個明星照片搜索

我可以通過一個明星來檢索到有和他一起合照的明星,從裡面選出我要的組合orz

恩…我就不反觀淘寶了/

試試亞馬遜

恩……當然亞馬遜作為綜合網站要在明星周邊下大功夫不太現實。我只是舉例表明駿河屋確實很厲害。直戳腦殘粉心靈深處。恩。大概就這樣?


https://yande.re


用的好的產品首推新浪博客。在發表博文的主流程中加入了打標籤、自動生成tag的行為,對引導和培養用戶習慣都很有幫助。做的不好的應該屬新浪微博,沒有將打標籤動作加入主流程,誰會願意為了一條已經發布了的微博加標籤呢?標籤的功能主要是歸類整理、精準搜索;一個簡單的標籤功能,實際上是為了未來的精準訂閱、內容聚合、圖形化搜索做伏筆。因此,做好標籤需要考慮兩點:標準化標籤+自定義標籤相結合;打標籤的過程加入到產品主流程。


E-Hentai.org -- Free Hentai, Doujinshi, Manga, CG Sets, H-Anime

_(:зゝ∠)_


非常贊同 @林翔的觀點,許多產品的tag是對用戶不可見的,用於演算法的優化,比如前些陣子知乎對網易雲音樂的剖析。

目前常用app里還有一些可見的tag經常被用戶用到,算是比較成功的典型。舉一些例子吧。

百度地圖

美團

instagram:類似於微博話題,通過話題可以關注一些有趣的人,手機最近不能科學上網,就不截圖了。

網易雲課堂

微信(這馬賽克打的我心塞塞的……)

Tumblr(太羞羞我就不截圖了,順帶推薦這款輕博客軟體,界面簡潔現代,交互方式也很特別)

想到了再添加進來


維基百科


請問各位大俠,通過「標籤」(tag)找內容時,一般應該是「全匹配」方式還是「模糊匹配」方式?

比如,在豆瓣上一本書,有「外國文學」的標籤,沒有「文學」的標籤。那麼我通過「文學」標籤找書時,這本書應該被找出來嗎?


x-art


重新做標籤功課中.....灰常感謝樓上的各位尤其是我愛大棉被的回答,受益匪淺!


amazon

lofter


蝦米音樂,蝦米之所以推薦做得那麼准,就是因為標籤打得好


推薦閱讀:

產品細節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ThinkPad 筆記本沒落了嗎?
什麼是本地化、本土化?
如何量化評估知乎首頁最新動態(feed)的效果?
成功的開源軟體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TAG:產品設計 | 產品 | 產品體驗 | 標籤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