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博物館參觀者大多是遊客?

今年2月7日的雅思題目:Many museums and historical sites are mainly visited by tourists,not local people .Why?What can be done to attract local people?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社會現象?


首先審題,題目中強調的是「 tourists」和「local people」的比較,翻譯成博物館學語彙是當地觀眾和外地觀眾的比較,那麼回答的思路則應該是對博物館本地化、社區化的探討。

就中國的社會來說,基於地緣的社區是不成熟的(由於沒有形成向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同一階級聚居的城市居住狀態,所欲中國的「社區」缺乏同地域性),一般意義上的博物館的本地化、社區工作開展得也不足,所以中國博物館的觀眾多是目的性的,而不是地緣性的。

說句題外話,目前中國在地方建設文化中有「大地方文化主義」的傾向,導致一些博物館表現的文化和學術結論是有較大差異的,但是這一點恐怕還沒成為大量當地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原因。


博物館其實是千差萬別的。國家級大型博物館裡都是遊客很正常,地方市級縣級中小型博物館裡都是遊客那就太幸運了,因為一般情況下那裡面都沒人。

從博物館的設立目的這個角度來分類博物館的話,日本學界80年代起比較主流的一種分類方式是將博物館分為三種:中央型、觀光型、地域型。中央型以藏品的科研、文化普及為主,國家級省級的大型博物館、科技館基本都屬於這一類;觀光型以一次性的觀光客為主要目標,比如遺址類博物館;最後的地域型是目前日本博物館界在努力推進的,上到省市級的中型博物館下到縣鄉級的小型博物館。地域型的工作重心是儘可能推動本地市民加入博物館活動,博物館的展覽、教育普及基本都是圍繞市民的需求展開的----從市民裡面召志願者、博物館會員已經是常態,有的館甚至請市民參加內部的企劃會議或者年度總結;再比如美術品商店和當地的政府、農業協會合作賣地方特產,美術館的餐廳主打當地特色食材;再比如311大地震之後無數的博物館開了地震和海嘯的相關講座,大半年之後各種地震和災後復興相關的特展層出不窮。

為什麼日本博物館要這麼重視和地方的聯繫和市民的互動?因為沒錢。日本自60年代起建了太多博物館,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後財政緊縮,博物館預算劇減,只剩兩條路可以走:1 關門。2 改革。說到底博物館的經費是地方財政給的,地方的錢又都是納稅人交的,所以博物館必須用業績向納稅的地方市民而不是外來遊客說明一件事:為什麼這個地區需要我們這座博物館。沒有增長的入館人數拿什麼去說服地方財政給更多的經費預算。

日本近20年的確困難重重。泡沫經濟破滅,地方人口減少,倒下了一批博物館。博物館法幾次修改也不盡如人意,近幾年更是被迫進行體制改革。但是在博物館地域化的進程里也出現了幾個成功的例子,讓人覺得還有幾線生機。

反觀中國,很多博物館目前還處在對自己的定位認識不清的階段,大多數非專業出身的博物館掌權者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作為縣市級的中小型博物館,單單照著中央型的國家級省級博物館的路數開展活動,本身又不具備國家級省級的收藏水平和人員設備,最後就變成了本地人不去外地人不來的尷尬局面。中國目前還在博物館爆發期,如果繼續免費開放沒有財政壓力的話可以這樣溫吞下去,但是一旦地方財政不願意再花巨額人員費水電費養一座日均入館人數100人200人的面子工程的話,就到了需要直面這個最基本的問題的一天了。


外地人去了一個新的城市,很多都是想要通過博物館來了解一下這個城市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等信息,所以就去博物館轉轉(這其實也是博物館宗旨裡面的很多都涉及到的,是好的一面)。不過即使其實在博物館學業內,很多人也注意到有一種情況,就是地方博物館的同質化,各地的博物館好多都是比較雷同的,尤其是歷史類博物館,就造成了「千館一面」的問題。

至於本地人去的少,舉個簡單例子,就和風景名勝一樣,景區所在城市的人,去的反而少(北京也不是沒事兒就去天安門或者爬長城的)。

這個雅思題目,去CNKI之類的資料庫裡面能找到幾百份相關的研究文章,哈哈。吸引當地人逛博物館,這絕對是博物館學界研究的一大方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第一,為什麼本地人少:因為本地人不願意來博物館,主要是存在一個思維誤區,認為博物館裡的陳列都是幾十年如一日,沒有什麼新東西,去過一次就可以了,用不著反覆參觀。第二,為什麼外地人多:首先,是因為很多旅行團都把博物館作為固定遊覽項目,帶領遊客了解一下這裡的文化,其次,很多外地學生來到陌生的城市遊玩,想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往往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因為博物館被作為旅遊景點之一寫在了旅遊手冊上……………

233333333

遊客去某地觀光,對於旅遊地點的選擇收到各種內在外在因素的影響:自身的興趣愛好目的需要,景點的開發包裝宣傳,周圍人的建議等等。

首先,我國的地方博物館裡的展品大都是反映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對於有旅遊時間限制的遊客來說,想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博物館能綜合滿足這些需要,省時省力。而對於當地人來說,長期居住此地,對當地文化習俗比較了解,博物館難以勾起其興趣。

其次,當地人到博物館比遊客到博物館的距離要近,當地人隨時都可以去博物館,而遊客只有在當地旅遊時才有機會去博物館,這種易於得到的心理也會造成當地人不去博物館(「不是不想去,而是現在不去」)。

其三,一般很多景點人們都會覺得去過一次就夠了。遊客是流動的、不斷變換的,一批走了,下一批又來了,大多數遊客是沒有去過當地博物館的;而當地人口在短時間內總體上是基本不變的,這些人已經去過了博物館,沒有去過的很少。因此我們會覺得博物館裡遊客多。


謝邀~第一次在知乎上寫回答我要認真一點

個人呢覺得博物館應當可以分作國家性的博物館、地方博物館和專門性的或紀念性的博物館等來討論。沒有國外經歷,因此這裡的回答僅限於描述中國國情。主要還是和博物館本身的設計定位和大家心目中博物館的用途定位相關~

國家性的博物館如國家博物館,負於盛名;專門性博物館和紀念性博物館知名度相對較低,在中國顯然也比較少見,但它們都會被認為是旅遊景點之一種,其遊客多於本地人的原因和其他景點一樣,哪怕是名勝古迹,對普通人本地人來說去一次也足夠了。而外地遊客的絕對數量遠大於本地人,因此就會遊客多於本地人了。

地方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地方文化特色。部分地方博物館其設計本身就是面向遊客的,比如貴州省博物館有很多民族風情相關的展示咯。如果是這樣那麼本地人當然不需要來這裡做過多參觀,也大多會被作為旅遊路線的補充景點。另一種地方博物館的自身定位是地方文物的收藏地,文物的收集與保護本身是在大家視野之外的事情,一個普通的本地人一般也不會去做過多關注。地方性的博物館更多時候是這兩者的結合,因此顯然不會有太多本地人來訪。

—————————————————————我是分割線—————————————————

關於分類的問題覺得有必要做一下說明,之前的表述不夠嚴謹,謝謝指正~專門去研究了一下博物館的分類,中國的博物館大致分為綜合性博物館、專門性博物館和紀念性博物館,這裡的所指的國家性和地方性的博物館都是指綜合性博物館。


有一大段題外話的疑問,不敢興趣的請往下拉。「去博物館的大多數是遊客」,第一,這個結論怎麼來的?從哪來得?有進行社會調查與數據分析么?若有,那麼,是誰做的?是官方還是學界還是民間做的調查?是一家之言還是百家之言?調查是否有科學性代表性?畢竟這個結論聽起來是個需要工程量得蠻大的社調。第二,這個結論是主流的結論么?此處主流是指學界認可的,大部分人對其沒有異議或者質疑的。

------------------------------------------------------------------正文如下(由於答主一沒有數據二沒做過相關調查毫無理論支撐,全部發言只是個人猜測,按說成了文字便得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本不該隨意說說,所以諸位就當個笑話看罷~風過不留痕,不能成言。)

對於外地人比本地人更為偏愛去博物館,又得扯到去博物館的目的了。為表中性,下文將外地人用他者來代稱,本地人用土著代稱。他者中去博物館流行的幾個目的:

1、於一位想要了解一個陌生地方的他者而言,去博物館是必然的,畢竟還有誰的家中歷史綜合性比博物館更高呢?

2、隨大流,見別人都去了,反正答主也很無聊也去下吧,就像此刻見別人都評論了,雖然咱沒理論支撐,還是想來湊個熱鬧一樣。

3、博物館是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加之事實上我國(國外不了解,一非國外土著二沒田野調查不發言~)博物館學民間普及度並不高……舉個栗子,博物館考古跟文物,是否覺得這仨專業所學差不多???可不可以區分三者???如果有懵了的,算是佐證了次答主所認同的:博物館學公眾化度不高~~~那麼,所謂有隔閡必有誤解與好奇,他者去博物館就解釋得通了。

4、去博物館,這是一個曬高大上的好去處~曬張去某某博的照片,在有些人看起來較高大上,顯得文化層次較高。

5、博物館行內人士,去了陌生的地方通常會去博物館轉轉的。

6、也有那種博物館真愛粉的,不遠千里跑來只為見伊一眼。

土著與他者對博物館的對比:

1、遠香近臭:他者去博物館相比土著更多的情況,一方面有土著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博物館吸引不了土著。

2、遠香近無味:說到去博物館,不管真情還是假意,社會主流認同去博物館是為了更加了解這個區域的人文歷史風情之類~~~土著,有口耳相傳的歷史,有耳濡目染的文化傳承,有以方言(或者本民~族語言)為載體的語言體系,幾十年的成長生活,去博物館的次數卻相當少,這可能對於他者而言,是件相當不能容忍的事,那麼多博物館為什麼不去啊為什麼!!!空有寶山而不自知啊!!!可是再反過來看,博物館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是了解本區域的人文,人類的歷史,前提是有人,土著僅是了解的人,他們打從娘胎開始,就在接受當地的文化胎教,他們也是直接參与、締造與傳承的人,至於程度深淺內容多少,又得開展其他話題不贅述。

3、遠香近也香:興許二者香不同。這裡舉例說其中一種情況吧,針對土著真愛粉及專業人士,在誰家私人小館裡,當地的真愛粉們(或者地方志學者),曬著太陽就著小酒說說最近費心收入囊中的一本孤本,曾經可是當地某某氏的藏書樓鎮樓寶哦,不過,但倘若他者提出一觀,可能就是私人藏品,外不接待的理由。

最後,博物館不能給人們創造出短期直接,見效快,可視化的經濟利益,有些人不偏好去這些地方正常。

有些人單純地對這些不感興趣也正常。

有些人對這些很感興趣也正常。

而向公眾自我介紹本學科以及講解的千篇一律,確實有些乏味或者講得不夠清楚明白,或者少與聽者互動只要背完稿子就好,會流失部分可能在這裡產生興趣的人們。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成功人士在手游領域吸血失敗人士?
如何看待百色助學網王傑才被判刑16年?
說說你們身邊顏值高的人有哪些特別的待遇?
如何看待直男審美這個說法?
女友之前單身時和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去賓館打牌過夜,我覺得很無語,大家怎麼看?

TAG:心理學 | 博物館 | 社會現象 | 社會心理學 | 日常行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