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漢服復興應該怎麼做?
近期把目光放到了身邊的漢服團體、漢服社團中,發覺復興漢服這條路,我們走得越來越迷了。
現今漢服這個詞越加商業化,這是我最為厭惡最無法接受的事情,在我看來,任何的傳統文化過度商業化終將失去它的意義。中國的匠人精神從不是用錢財衡量的,然而打開任何一個漢服愛好群,話題幾近不離漢服商家,私下約會也只像是來吃喝玩樂走個過場,對漢服復興,我們到底做了什麼?總說漢服沒有圈沒有坑,但我們對待漢服復興,就如洛麗塔jk制度一般,與他們,我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不商業化你去哪弄漢服穿?
我們漢服人士真正的目標是讓漢族重拾自己的傳統與民族服飾,既然是一個民族,那麼產量必須有保證,市場必須繁榮。不商業化的最終結果是漢服始終只能在一個小圈子裡流傳,絕大多數漢族人只能看圖,那才是與漢服運動的初衷相背離的。
你所謂的迷茫與不滿,不過是因為漢服不斷的宣傳發展,使你身上的光環不斷削弱,無法繼續維持遺世獨立的心理形象罷了。
秀衣黨仙女黨起碼還坦誠,你這樣的真的是……至於傳統文化,看你的說法你也沒什麼研究的感覺,精華沒學多少,士農工商的套路倒是有點意思了。
任何傳統都是要與時俱進才能得到生命,原地踏步的結局就是被丟在原地被歷史洪流淹沒你懂得吧?我是學國畫的,也是因此接觸了漢服。國畫要發揚光大啊,但是沒錢怎麼去發揚光大呢?連畫家的溫飽都無法滿足,還是我們必須活在山野里每天畫畫畫然後鼻孔看人一身仙風道骨才配稱為國畫畫家,傳統繼承人?你初中二年級沒畢業,還是只是葉公好龍?
心裡沒點逼數嗎?
工匠精神是個好詞你也別亂用,不要找到一個覺得高大上的詞就不顧語境的亂扣。
漢服是一件衣服,只是因為民族服飾而多了一層含義,穿著衣服該幹嘛幹嘛,只要別拿著魏晉瘋螺絲釘影樓裝給自己臉上貼金就好
復原漢服任重道遠,我學國畫,但不是研究服飾,所以開始也走過彎路。
想表達熱愛,先去把基礎科普貼看一遍,然後告訴自己:「成為古墓仙,從我做起。」我知道漢服圈子裡啥人都有,有好的也有壞的。
我就說個例子吧,前段時間我在b站發了個視頻,是武術視頻,就因為視頻封面一個拳師穿了「蜈蚣服」(就那種好多大爺大媽廣場練功穿的)
我的鬼鬼,一個漢服黨揪著我了,要把我打入十八層地獄,罵我是滿清雜粹 ,這把我給氣的,我從小學習傳統武術,喜愛傳統文化,各地的地方戲曲聽了不下百十齣,可是被這樣一個漢服黨罵滿清雜粹,最騷的是這個人的投稿里全都是一個日本遊戲的通關攻略。
我就很氣憤發了個朋友圈,朋友圈裡一個姐姐也是漢服黨,人家是這麼說的
題主的第一段描述非常凌亂,我大約看出你是對群里妹子天天聊買衣服不滿,對不似當年悲壯不滿。但組織語言還真是很有必要的,像這個題,我想答都愣了好久沒法下手。
我就挑挑裡面的一些關鍵詞來說吧,也不知道是不是題主混亂的提問是否要問的內容。
1、商業化?
市場繁榮(漢服運動商業化這個說法很奇怪)這是漢服運動推進必然的一個成果,並且也是標誌著漢服運動開展的順利和走上了正軌。漢服是衣服,自然就有衣服的生產、銷售。你不可能要求每個同袍都能自己設計和剪裁衣服,漢服運動越是廣泛深入開展,就越是需要這方面專業人士——商人(專門的漢服生產和銷售人員)的參與。其實要說起來,「漢服上街第一人」王樂天的背後就是第一家漢服商家採薇作坊,服裝商人的參與貫穿著整個漢服運動且不可或缺。沒有商人賣衣裳,哪有漢服美又靚。
我們應該怎麼做:說到匠人精神的話,我倒覺得應該用這個詞去要求那些做衣服的商家更合適一些。
2、秀衣黨?
這麼說吧,這些年湧入漢服這個圈子的人的成分和五年前和十年前已經很大不同,我們看得到的是漢服社的人數如滾雪球般膨脹,看不到的是人還是五年前十年前那些人,只是用漢服的美美美吸引了一些原本不關心漢服,只喜歡美美美的這部分人。
這其實是必然的現象,漢服運動早起對同袍的要求總結起來是「一心向漢服」、「馬上去安利」,這在漢服運動的初期,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漢服運動參與者的壯大,這種要求其實是越來越招人恨和招人煩的。真熱愛的,其實早已動身去做,現在年輕人之中,真的會「熱愛學習、研究、宣傳漢服」但不知漢服的比例應當已經比較少,隨著漢服運動的迅速鋪開,吸引來的,其實基本都是我們以前所說的「秀衣黨」。
我們應該怎麼做:隨時關注考據的最新動態,對知識進行及時的更新,加強對同袍隊伍內部的知識普及。真的想不通的話,不妨將「秀衣黨」視作模特,你不可能把「秀衣黨」們一個個培養成運動家,但儘可能多的以各種方法加強知識普及,讓她們能夠穿著形制正確的漢服去秀也是在推動漢服運動的開展。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精通漢服知識,更多人了解並穿上漢服一直是漢服運動的夙願,我們那麼多年的奮力宣傳,不就是為讓「秀衣黨」遍天下嘛……
3、對待漢服,與JK、洛麗塔有何不同?
在部分人眼中,還真沒什麼不同,或者嘴上說得不同,實際做的是一樣的事,現在甚至有往二次元方向延伸的趨勢,而且為數不少。這也是當下一個非常頭疼的事情,但他們就是那麼想的,這事不是同袍衝進二次元了,而是二次元青年穿起了漢服。我們沒法強制別人如何,最多只能各種方式影響,重點是你怎麼看待?
我們應該怎麼做:若是想要有不同,那就做點不同的事。做點除買衣服出衣服拍寫真逛漫展之外的事。
對部分同袍來說,最開始接觸穿上漢服時,漢服的確與Lolita、jk制服無甚大異,主要是覺得好看就穿了,後來才知道它的深層次意義。
好比談戀愛,先看你長的不錯嘗試一下,後來發現你的人品這麼好、修養這麼高,更喜歡你。始於顏值、忠於內涵嘛,這種認知模式也可以。(始於顏值、忠於顏值的,就當人家喜歡漂亮的事物唄┐(─__─)┌始於內涵、忠於內涵的就更不容易了,對這種大佬我是自嘆不如的)關於商業化這一點,你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我個人倒是不那麼難接受,甚至是比較欣慰的,畢竟有利益可尋才會有更多的人注意漢服,商業化才是潮流王道。
至於商家……當然要賺錢了,用愛發電有點困難,但是胡亂篡改yy形制專為圈錢的就不太討喜了。
漢服和其他東西不一樣,作為一件衣服,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穿它,再不然就是浙江西塘那種搞活動宣傳了。它無法像體育文藝電競一樣可以比賽啥的,所以復興方法有點單一,但是,不要心焦,你穿上它,就是最好的復興了。關注漢服越來越少。15年還經常在貼吧上面混跡,當時很多同袍覺得穿漢服不能披頭髮,最好還不要帶眼鏡,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個人覺得,如果要求漢服復興,讓人們把她當做韓國人穿韓服,日本人穿和服一樣正常,還需要很大的努力,雖然現在穿出去人們見怪不怪,但是更多當做古裝,cos來著。我一直堅持認為,讓漢服日常化更能復興漢服,比如,出去逛街,真的不能簡簡單單嗎,非要弄的像拍私影一樣繁瑣。畢竟如果要把漢服當成普通的衣服來穿,你首先給人的感覺可以是漂亮,但不能是像穿出來拍照的。對於這個點我記得我以前在貼吧說,然後很多人來撕。然後現在太多商家追求仙氣,無論是布料選擇還是配色上面,都給人[我這一身是專門用來拍照的]感覺。也認識一些自稱為同袍的人,只有活動或者拍照才穿漢服出去,拍完立馬換回來。現在很多「二次元」的人都知道漢服,但是真正為之努力復興的同袍還是很少的。其中跟風,賺眼球的也有很多。最後,真正的同袍他們一言一行都是在慢慢復興。
來了嘴癮,說幾句。
曾有3個月很愛穿漢服,然後興趣過了,不怎麼穿,有幾件實用的中衣在家當居家服- -。
原因如下:
漢服圈很迷。
漢服照也很迷。
【這幫人都太自戀了,是一種高度自戀。】
我說不出咬文嚼字的東西,只能樸實的說,
漢服圈太多不成熟的年輕人,漢文化在我心理是一種很「包容」的文化,像山一樣高,像水一樣遠,像風一樣自然。
儒道法我都愛。
我不覺得一定要了解文化和歷史,這全憑個人興趣,但我覺得能穿好漢服的人是讓人「舒服」的人。
我們的漢唐時多麼豪氣和包容,現在有幾個人有這種「豪氣和包容的胸襟」?
就像鄰國穿好和服的妹紙,總給人溫婉溫柔的感覺,他們的傳統文化浸潤的不突兀,很和諧。
從行為舉止都言談都透著他們民族的氣質。(更自然)
但讓人舒服這件事本身,好像比溫婉溫柔更難。
我幾乎是大海撈針一樣,看不到幾個,(不是說沒有,有,只是太少太少。)
我也不認為漢服就是仙,就是美,
沒幾個願意穿短打出門的- -。
就因為漢服太美了,美到很容易煽動出人內心別的慾望,這種慾望叫 [高度自戀]。
對,更增強了很多人毫不接地的虛幻幻想,都是古言和遊戲害的,
穿多了,一個個都覺得自己不是仙女就是公子哥,一個比一個水仙,孤芳自賞。
旗號打的是民族,我們民族服飾要是只有勞動人民的短打,你還穿不穿? = =。
有幾個是真知書達理溫婉嫻靜的姑娘,又有幾個是儒雅君子或瀟洒不羈的。
每一張臉都在說:你有沒有被我帥到,美到?
我們的普通時裝哪點最好,好在可以讓人知道自己的普通,抑制高度自戀的情結。
這已經不是中二了,是有點煩,我是有點怕大多數三次元漢服黨的。
我怕他們上綱上線,也怕他們爭相比美,還怕他們鏡花水月的想著一堆不找地的愛情,啥一生一世一雙人。。。。。。。。。。。說的那個虛幻,但其實都是溫室花朵,我們民族的各種品格一點沒傳承到= = ,額,我現實遇到過好幾批。
辯證思考的能力幾乎是0,膽小不敢承擔更別提了,滿腦子都是幻想泡泡,還有,不好相處,到處是雷點。
越來越自戀是真的實打實的。(我相信有不錯的漢服黨,可惜現實我還沒遇到。)
四個字:滿屏油膩。
再說白點,什麼叫包容和豪氣,
這意思就是手別太長,愛管別人,別人穿山也好,懂與不懂也罷,其實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事。
與自己無關的事,這個圈的人都很起勁。
說深就太遠。商家那些不去說,無所謂,君子為利沒什麼可恥,所以飢餓營銷也好,粉絲經營也罷,我對商家是保持中性的。花錢買東西罷了。
=
漢服攝影,每次我都要翻好多好多張,才可以找到一兩張自然的,
其他我好像在看.....我也不知道在看啥,膩死了。
==================
回答題主的問題,現在如何漢服復興?
我覺得漢服作為興趣就可以了,就是服裝一種,愛穿的人穿,想咋穿,反正是他人事。
不會痴迷沉迷,也不會有太多情緒。
現在漢服在我這,和普通衣服沒啥兩樣,我也沒啥珍惜不珍惜,穿臟洗穿壞扔= =
我個人不愛被人圍觀,所以也不太穿出門,這是個人的自由。
有些膽大的是膽大的自由,無所謂,只是衣服嘛。
愛咋穿咋穿,沒有啥規定。
-
再道一句心言,
真想讓更多人認識和喜歡漢服的話,
就先做個讓人舒服的成熟人,少些「孤芳自賞的自戀和油膩」,會讓漢服更美。
推薦:
李靖:如何劃分自戀和自信?
=
為啥復興不了,因為這圈裡非蠢既壞的人太多唄。其實商業化也不要緊,講點商業道德嘛。要不是接觸過這個圈,你就不知道這圈人的人頭有多次。你跟他談錢,他跟你他文化;你跟他談形制,他跟你談成本。唐裝蜈蚣服的再次流行,是民間自發的「商業化」帶起來的?虧心不虧心吶!那是APEC上海,他給帶起來的。漢服的文化屬性,將長期作為其交換價值的一個構成部分存在。這還真不能完全叫智商稅——或者至少是比較高尚的智商稅。但是漢服商家的吃相也別太難看。當然,有的人要訴苦了,做生意將本求利,要支付房租水電,大家都得活著。這個咱們理解。市場越是不發達,生意做得就越刁鑽,購買體驗越差。這是個死循環。所以,沒有外部力量給它背書,指著這幫一腦袋高粱花子的裁縫吹逼,要是能把漢服復興了,我直播穿襦裙……
不如說一下曾經的那些怎麼樣,後來怎麼樣了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嘛!
1,只是單純穿穿,參考活動,出去遊玩拍照的,後來過平常的三次元日子去了
2,因其他圈子跨界來的,比如戲曲,比如道士,比如詩詞,後來回自己圈了,要麼兩個都淡出了
3,做考據的,後來也離開,單純只關注古代服飾、傳統服飾
4,賣衣服的,或者在漢服圈搞組織性質活動的,比如新儒家,比如皇漢,有的還在……
綜上,我十幾年所見,依然認定自己是漢服圈的,要麼是商家,要麼在搞組織……我覺得首先得改良,不改出去真的很不方便,別噴我亂改傳統,你自己想想穿一套大袍子出去你行動方便嗎?再說了漢家文化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你看看秦漢的衣服和唐宋的絕對不是一個樣,如果你連這點都了解不了還是別穿衣服了,衣服每年都有流行款爆款難道你還要穿著八十年代的衣服說自己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嗎,別逗了大兄弟;
其次商業化,漢服說到底他也是一件衣服,別說什麼商業化喪失文化性,一件就幾百幾千,不商業化你穿空氣啊,商業化機械化他的成本就會低,普通人都穿的起才會發揚光大,又想發揚光大又不大量生產你怎麼想的,想當那什麼還要立貞潔牌坊嘛不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們習慣,就是看到別人穿都不會引起關注那種,就說明已經深入人心了,不是你穿件漢服就顯得哇我多麼高尚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了那我是不是吃個餃子還得被請去供著了,普通人絕對沒時間分的清他是裙褲霓裳啥的,你只需要讓他能認出這是漢家服飾就行了。覺得我說的不對的也別噴我從出生就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雖然說不上精通但也略知一二,也知道個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道理
發揚光大最後的結果必定是眾人的習慣
無意開撕但你非要噴我我也奉陪
首先應該與那些什麼皇漢主義的撇清關係,真的,漢服運動的毒瘤啊。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應該出現大漢族主義這樣的思想,不管其他民族,漢族做好自己就可以了。那些黑粉什麼的根本不是同袍,叫偽同袍,每一種文化也好,運動也罷,在發展的初期都會有不平衡不公正錯誤的思想,這是情有可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改正它。
商業化,沒有商業化你去哪買漢服?自己做?會嗎?就算會也很耗費時間吧。希望漢服在發展的基礎上適當改良,不要失去基本特徵就好,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後續不定期更新補充(?? . ??)作為多年資深漢服黨來傳授你一點經驗
漢服運動因背後承載的意義而出現,發展;
因美麗的型制而壯大。隨著圈子的擴大很多人因為它的美麗和優越感,而加入這是不可避免也是無需避免的漢服復興最初為什麼有一句口號是「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它的階段目標是民族服飾復興,漢服是實現最終目的的手段之一,不是唯一手段,只是從某些方面來說較好操作的一種方式。
不需要指望每個人有足夠的內涵,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這件事對實現民族文化復興,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有積極意義,那就是有益的。
如果越來越多人喜歡漢服,那它背後的意義就會慢慢體現出來,這和jk lolita是不一樣的任何圈子想要擴大成為主流就要商業化,用愛發電最後都是自我消亡,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商家就沒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而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又帶來了更多的商家,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你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就以包容,平和的態度多學習和交流,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
現在的圈地自嗨太嚴重了,手機碼字好累,還有很多就不展開了瀉藥我是一個很喜歡中國歷史或者漢文化等東西的,我在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個漢服社,來傳承文化。我們會有許多活動噠。雖然剛剛成立不久,很多東西沒有完全發展,但是我還是會在我們漢服社傳承漢服文化,而不是單純的覺得漢服很漂亮。
洛麗塔JK低級了嗎?
洛麗塔有洛麗塔的文化,不懂的人就別嘴。一句『啊啊,我不是很懂誒』保持禮貌就行
沒錯,漢服復興黨和洛麗塔推廣黨,本質上沒有區別
大家都是想要推廣一種服飾,區別只在於一個是復興(重新推廣)一個是從零開始而已。對一個20世紀或21世紀出生的中國人而言,兩者同樣陌生
匠人精神不用錢財衡量?
為了製作而製作,為了匠心而製作,可以。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有市場調查?為什麼會有商學?就是因為你為了想做而做是比不過那些做過調查,知道顧客喜歡什麼的人的
沒有瓦特和他的朋友們商業化,蒸汽機也不能工業革命。成功商業化,你還以為愛迪生髮明電燈泡,家家戶戶都用著電燈泡呢
哪怕完全無中生有,日本糖果商還是通過商業化,訓練出了一群覺得情人節就要送巧克力的人。美國可口可樂更是通過商業化,洗腦了全世界,讓大家以為聖誕老人穿紅色的。更不用說著名的鑽石恆久遠了
承認吧,要想普及,商業化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要是要保存原汁原味,那現今的旗袍也全是魔改後的成果
漢服,顧名思義,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總稱。
談漢服復興前,應該先了解和探尋漢服文化的根源開始。
首先是文化層面: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漢族的祭祀拜祖儀式僅僅是流傳於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活動以及一些特定的民俗節日中。伴隨國家的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漸迅速增長;國家對傳統文化保護的力度是空前的;各類儀式、民俗、節日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以保護傳承,通過特定的環境人們有更多的場合和時間接觸漢服,了解漢服文化;逐漸培養漢民族的漢服文化認同感,知道哪些是漢服,承認這是漢人的民族服飾。
其次是形式層面:傳統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中衣、大衣。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加快,繁瑣的漢服工藝已無法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而創新是適應現代化的唯一路徑。通過各類傳統文化活動的持續展開,設計師的再設計,保留漢服的形式精髓,用料上加以改進,讓漢服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
以上。有待見解。
——————————
當非遺只能居於廟堂、藏於書卷,
當喜歡非遺的人搖旗吶喊,手機里裝了無數APP但無一能讓他釋放熱情與愛,
我們就知道,有待應該降生了。
如果你來,一切剛好!
保持基本的理智,現實一點。
任何事情如果想要存在下去,必須商業化,否則從業者無法再做下去。
過節和特別的日子才穿,那就莊重了。平時穿著不方便,這也是服裝變革的原因。
1、做好研究吧。現在有的形制都還存在爭議,有的商家因為利益關係也不會下架爭議款。新人想了解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2、希望有更多設計師能夠進來這個行業。現在漢服的設計正的滿迷的。雖然穿漢服的人很多覺得這個是萌款那個是萌款,但那些奇奇怪怪的放量,奇奇怪怪的繡花,真的不美。
3、減少玻璃心。
宣傳很大一個要素就是你首先自己得把衣服穿好,頭髮梳好。這樣才能吸引別人對漢服的關注,真正起到宣傳作用吧。
突然想補個4。大家知道現在明制很熱,很多做的好的明制商家都是爆單。但是17年下旬就有商家排單到18年下旬了,大部分工期也都是很長,這顯然是不利於宣傳的。復興的話,首先得搞清楚啥是漢服吧?
漢服的形制一堆「大佬」都還在那BB著,至今都沒搞清楚哪些是漢服哪些不是漢服。比如齊胸是不是漢服都還存在爭議。
漢服的體制都還沒完善還說什麼復興不覺得太不知量力了嗎?而且這麼亂的時期還去宣傳去復興,這不是在誤導新人么?
還是別禍害人了吧,現在重點不應該在復興上,而是搞清楚漢服的形制。
還是等啥時候認得清啥形制是漢服再說復興吧,不然一堆人都在看笑話呢。自個的傳統文化搞得這麼亂還想去宣傳復興,新人開開心心了解學習了想去宣揚之後,那些「dalao」們又說不是漢服那不是啪啪打臉嗎?[滑稽]
匠人精神不是用金錢衡量的?好吧光說精神,的確是無價的。但是,很多傳統失傳正是因為沒有市場、沒有金錢。沒錢自然沒人去學沒人去做。沒人做自然就無法傳承。正因為有市場,能從中獲利,一樣東西才會吸引更多人去關注。可能跟題主想的很不一樣吧。我最不希望傳統文化被「神化」,變成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就像被放在虛擬的博物館裡一樣,像博物館裡的文物一樣:存在,但只是讓觀眾偶爾看兩眼罷了。不商業化,你從哪裡去找漢服穿呢?現在能做衣服的人少,會自己做漢服的更少,能把漢服做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漢服圈(原諒我這麼說,我就是覺得這樣順口)中的大部分人(包括我)本來就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資金去研究漢服,他們喜愛漢服,所以了解並勇敢的穿出去,他們在這個群體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買家,他們會評判漢服商家的好壞,他們會讓漢服在別人眼裡出現的次數增加,也並非全無用處。他們的吃喝玩樂既是交友,又是宣傳漢服的好機會,更是讓漢服融入現代社會的好例子啊!早些年的漢服活動,看起來確實挺...有內涵的。題主你可以去翻翻照片,大家穿著漢服,就像表演給人看一樣,旁邊圍觀者的表情也像看戲似的。現在很多袍子沒有特意去吸引別人眼球、沒有刻意的模仿某朝的習慣,出去跟朋友見個面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我認為很自然不做作。應該怎麼做說不好。一直覺得,事物的發展都應該順其自然,我們的祖先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未來xx手藝xx服飾會怎樣,我們也是,漢服的未來發展是沒辦法寫個白皮書出來的。剛發現這次是被邀請的。謝謝邀請。
我建議你可以查看一下文化是怎麼復興的。 少BB多做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 我個人想再加一條:不要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自大心理。(這條延伸到方方面面)
在漢服問題下被撕了好幾天。
我的感受就是:先天不足,作繭自縛。
具體見問題:儒生怎麼看待漢服復興運動?下面無頭琴師的回答。推薦閱讀:
※燈謎會不會消亡?
※為什麼很多中國傳統美食從養生的角度看都不健康?
※為什麼中國的書院沒有能傳承下來的?
※想買把刀觀賞收藏但又擔心它是兇器怎麼辦?
※有什麼簡便的方法把中國各親戚間的稱謂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