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譯制腔要那麼陰陽怪氣?

每次看譯製片只要是那種譯制腔就想關電腦,去電影院看電影能看原聲的就看原聲的。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好好說話?同樣是配音,像甄嬛傳之類的配的就很棒,為什麼譯製片一定就要區分開呢?譯制腔里的每個人刻畫的都像一隻開屏的孔雀,感覺都飛上天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中文比英文或者其他西方語言短,在演員還是劈里啪啦往外嘣詞的時候,如果按照一般翻譯,早就說完了,後面的時候就是看著他嘴形在動沒有聲音,所以為了配合他們的語速和台詞,有時候要拖音,有時候會加詞,老一輩的譯製片工作者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但是現在因為譯制時間越來越短,所以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至於甄嬛傳,中文配中文的,只要演員不是亂說,肯定比國外譯製片好。


接受不了可以不看,沒必要這麼糾結

可以理解為一種獨立的審美體系

也就是說,譯制腔就是要這麼說的

字正腔圓地抑揚頓挫就這味兒

誰規定的?內部人員吧……(我瞎猜的)

而且你的對比參照物不對,原聲那是演員,譯製片總是配的比較嚴肅一點

哪怕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那些日本聲優,做吹替的時候也是有點奇怪的

我的意思是,日本配音員,照樣存在譯製片腔這種事情(這個你們自己去了解,太多了)

其實還有吹替習慣了配動畫我覺得奇怪的例子,比如說比較有印象的是手冢秀彰

~~~~~~~~~~~~~~~~~~~~~~~~~~~~~

我承認其實我沒看懂題主糾結什麼


我忘了是上譯的那個老師說的

就是最初引進外國電影進行配音的時候

配音演員決定模仿外國人說話的口氣

這一點還是很明顯的

比如說在配外國人名字的時候

米蘭達,可能會說成 mǐ lān da

沒有按照譯名的聲調去說

再比如Oh,no,darling

「噢,不,親愛的。」

會感覺到是在模仿外語的語調

老歐美電影本身演員說台詞也更誇張一些

語音語調也更誇張

這麼一模仿就成了那樣

再有就是台詞翻譯的問題

一些不符合中文表達習慣的句子

小到「噢,不」

大到一些遣詞造句,

比如「這就是我要說的全部。」這種

而這就是翻譯的問題了

我覺得是這兩個原因造成的譯制腔

然後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其實近年來譯製片的腔調味已經淡了很多了

比如因為比較喜歡李世榮老師

幾年前就看了一下沉睡魔咒的中文配音版

瑪琳菲森我個人是覺得沒什麼譯制腔的

人物名字也是按照拼音聲調讀的

比較接近於古裝劇的調調 挺好的

但那些中文不習慣的表達還是難以避免

這沒辦法

再有就是有一次一個電台請了晏積瑄老師做客

太后配音專業戶

然後節目里放了幾段她的配音片段

結果我沒聽出來當中穿插了譯製片

我個人去影院還是傾向於去看原聲的

因為確實有些配音演員還是會習慣性有些腔調

但是整體趨勢還是在儘力抹除這種所謂的譯制腔

台灣配音演員配的劇就基本都是一個調調

韓劇 日漫 歐美電影 華人電視劇電影等等


資深配音演員黃雷老師解答過這個問題。

譯制腔其實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因為早期剛有有聲電影那會兒,全世界包括歐美都還在一個摸索的階段,表演的套路沒有脫出舞台表演的形態,所以原聲也是按照話劇的套路在表演。

引進到中國之後,我們也就按照話劇的感覺來配音,再結合另外幾位答主所說的語速、台詞翻譯等多重問題,才導致了這種特殊的調調。你去聽老電影原聲會發現原聲就那個味兒。

因此現在的國語配音都在竭力把這種調調拋棄,行業內現在以譯制腔乃至任何腔調為恥,力求真實,所以現在的國語配音就自然了許多————————那些網上配音愛好者的作品除外。

即便如此,對口型的難度依然存在,所以你還是偶爾會聽到奇怪的斷句和放慢語速(我們業內叫「撐」)的現象,大家現在所說的譯制腔普遍指這個,而這要看翻譯是否給力,如果你在最近看過的新譯製片里聽見了「譯制腔」,那就是翻譯的鍋,配音演員自身的表演絕對是正常且自然的。

翻譯真的太重要了……

我們熟知的古墓麗影:崛起國語版就是因為翻譯不給力,台詞字太少,原聲音節又太多,口型就很長,導致為勞拉配音的楊夢露老師不得不去「撐」,因此遊戲玩家圈會出現對《守望先鋒》國服黑百合讚不絕口,對同一配音演員獻聲的國語版勞拉卻惡評如潮的滑稽現象。

另外,很多人不喜歡國語配音的理由居然是口型對得不好,但我想說中國配音演員對口型的技能已經能在世界名列前茅了,據我所知日本的配音演員配音時需要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屏幕來輔助對口型,一位中國配音演員去日本學習交流的時候,展現了一下只用一個屏幕就完美對上口型的能力,就讓在場的人驚訝了一把。

回答完問題說點題外話。

其實譯制腔不是很多人反感國語配音的原因,一開始大家真的只是聽不慣而已,只是有些小朋友喜歡混淆「聽不慣」和「垃圾」這兩個概念,以此為基礎,開始有一些非專業的網路愛好者(俗稱網配)開始組團用拿腔拿調、極具年代感的「譯制腔」來進行惡搞,在微博被營銷號轉發炒了一波,大家才找到了黑國語配音的理由。

這不是有病么.jpg

配音演員們為自己的口碑努力了這麼多年,配音的理念一直在進化,卻被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熱度和話題輕而易舉地抹黑,讓我十分憤怒。

說實話,早年的譯制電影就算是滿口話劇調調,那也是真的在對著話筒演話劇,哪裡是用套路化、公式化的調子在「讀課文」呢?就那些網上看到的所謂譯制腔,放在過去的年代,也一樣會被老配音演員們唾棄,因為「根本不是在表演」。

然而,東施效顰卻成功讓外人覺得西施也是這麼醜陋,何其悲哀。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賤兮兮來一句:「說得好,我選擇原聲。」

我衷心希望大家正確看待國語配音,把國語配音當做你多周目、二刷或者無聊找樂子的佐料就好,就算你不選,也請你至少不要抹黑。

沒有一個配音演員希望國語配音取代原聲,很多配音演員生活中也是會選擇看原聲的,希望大家看問題不要非黑即白,彷彿選擇了國語配音就不能選原聲了一樣。

利益相關:在職新人配音演員。


哈哈哈,看了這麼多答案,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喜歡譯制腔…emmm無所畏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並沒有什麼專業的知識,但是我覺得你所說的譯制腔調也是一種能力。

理解能力有限,分為兩種。

1.在配音中一個場景有過多的噢、天吶、老夥計這種字眼,這個應該是翻譯的鍋。現在的電影應該沒人這麼翻譯吧。

2.配音的腔調刻意模仿外國人,這個真的是一種能力。某女配音演員的這種能力讓我很是欽佩,她演繹的外國小孩,給我的感覺好像這句話就是從小孩嘴裡發出來的,而不是中配。非常有感覺。

個人反而非常喜歡譯制腔,因為能夠從中文中感受到外國的人文氛圍,哪怕這種氛圍實際上並不是原配所在地區的文化氛圍。至少可以給人不同於一般中文配音的體驗。

然後就是,中配中與中配外並沒有可比性。

最後放上一段視頻,雖然原po是作為搞笑用途,但是我很喜歡這種感覺。http://m.tv.sohu.com/20120106/n331382585.shtml

(後半段)


「你去聽老電影原聲會發現原聲就那個味兒。」不同意這一句。可以直接拿《羅馬假日》來對比著看,原聲裡面還算比較自然的語氣語調,到了譯製片的配音演員這兒馬上就不自然起來了。那叫一個誇張做作想當然,不說句心裡話真是不痛快。


外國人看中國人說英語也會很彆扭,首先是翻譯問題,什麼 噢,我的上帝、老夥計我發誓我會狠狠的踢你的屁股之類的話,你覺得一般正常人會說這種話嗎?還有一個就是老配音員都是播音之類的專業轉配音,都會帶著播音腔,所以就有這種腔調,我現在配影視也會有這種腔調,所以我不配影視只做商配。


譯制廠的老美最喜歡說的就是,"噢,夥計"。

哈哈


推薦閱讀:

網路配音和在錄音棚里配音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評價cv軒ZONE?
如何從音樂角度分析麥振鴻老師的花千骨純音樂大碟?
優秀出色的配音演員較平庸之輩強在何處?
怎麼進入古風圈?

TAG:電影 | 配音 | 譯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