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繪製建築設計分析圖的思路?

關於建築分析圖的繪製方法,知乎上還是其他網站均有類似文章:Big 的標準式分析製圖法,底圖加顏色圈圈點點的製圖法等等。我現在想問的是分析圖的繪製思路,特別是所謂的「陣列式」分析圖。

以 big 的所謂建築矛盾生成法,我研究過,但是總有幾幅看不懂。建築元素法:水,植物,坡道,功能分區等等。但是我目前會這兩個方法,後面那個沒意思,混圖的,大家都看的出來。前面 big 的那個,要是哪個矛盾或解決方法的推進欠妥,就會造成後面圖的多米諾骨牌式倒塌。

我希望有高手能解決下我畫分析圖的疑問?到底要畫什麼呢?


既然問題裡面註明是繪圖思路,那我就說說我所常用的繪圖思路。樓上所說的場地分析 ,常年主導風向,日晒路徑,濕度測定圖 ,人文地理,客戶需求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有些不夠細緻。我在下面做些補充說明,如有紕漏,還望批評指正.

首先要從任務要求開始,既任務分析。任務要求包括物質需求和精神要求兩個方面。物質要求基本內容有空間單元需求、功能關係需求、動線需求以及相應的工程技術需求。精神需求則主要體現在建築空間、形式、風格的特定要求。建築通常是由若干單元組合而成,每個空間單元都有自己明確的功能需求,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在這多說了。

其次,環境分析。環境條件是方案設計的客觀依據,通過對環境的分析,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迴避不利因素。環境分析又包括場地環境和城市環境兩個方面。場地環境包括氣候、地質、周邊建築、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市政設施等等。城市環境包括地方風貌特色,城市性質規模。也就是文化風俗,歷史名勝,地方建築,城市類型,城市屬性,城市規模等。

分析完這些因素後,可能會出現各個因素相互矛盾,不能做到齊頭並進的問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最為重要的因素中尋求一個切入點。比如最常見的經濟和外觀及功能的矛盾,要麼選擇增加經濟成本,美化造型,完善功能,要麼捨棄美觀和功能,降低造價成本。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切入點。具體可參考一下大師的作品,比如密斯設計的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以功能為切入點,萊特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以場地環境為切入點。

--------------------------------------------------------------------------------------------------------------------------------------------------------------------------------------------查閱整理了一下----------------------------------------------------------

對於環境分析,我找了幾個比較合適的例子,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其坐落在悉尼港灣,三面臨水,面臨海灣,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伍重用象徵性的手法,從海灣環境中誘發出三組巍峨的殼頂,塑造出既像一堆貝殼,又像一艘揚帆起航的帆船。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其形象與環境可謂融為一體,正真做到了建築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賴特的流水別墅,墨西哥城霍奇米爾科花園水上餐廳,它們在建築界的價值和地位我就不用多說了。

說完國外的,再說說咱們大中國的。蘇州古典園林以它詩意的意境,變化的空間,豐富的要素,靈活的組合,獨特的人文名揚海外。其實,我們參觀過蘇州一些園林的朋友都清楚,其實構成要素無非就是山石,水體,建築和植物四大類。而建築(堂、閣、軒、廳等)的要素都是簡單的幾何元素,看似千篇一律。但是,正是由於各園結合不同的環境條件,園主各自的情趣,對各要素進行合理組織,營造出燦爛豐富的園林藝術。

蘇州園林相對於前面提到的悉尼歌劇院在環境分析上又更加精細,從整體精確到了個體。但還是從外部條件作為切入點分析的,包括現狀條件,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由外向內考察制約設計的因素,從中得出個別環境因素對設計的指導性要求或某些限定。

可能你會問分析過程中會出現矛盾,怎麼處理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矛盾的,所以我們得學會取捨,取其利,舍其弊。儘可能詳盡分析每一存在的外部條件的利弊,這會給你帶來更多地主動性。


最近終於在分析圖這裡有點開竅了,簡單分享一下。

分析圖有兩種,一種是只有設計師自己看得懂的過程分析圖。在這個階段,可能已經將收集的場地環境文脈進行了一個綜合。

另一種就是成果分析圖,要做好這樣的圖,根本還是上一種分析過程是否明晰,方案是否邏輯順暢,貫穿到底。如果這一步OK,那麼分析圖就不是問題。

建築可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邏輯甚至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推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這些毛線頭裡找到一個切入點,或者主線,穿針引線將整個方案梳理清楚。那麼,你的分析思路就是這條主線,而與之相關性不大的資料收集式分析過程就可以省略。

現在發現分析圖還是很有意思,耐心去看一看一些分析圖,不光是BIG,BIG分析圖很強,但前期策劃很多直接省略了,畢竟是給甲方看的,我看的時候也常常想這是否真的就是最優解,這樣做是否有道理。歸因還是信息背景不足。

多看點分析圖還是挺能提升邏輯思維的,有時間放一個案例分析上來。


一般是

Site analysis

Wind ,sun path ,psychrometry chart

Culture analysis

Client narrative

大致就想到這麼多


畫分析圖確實有一個套路,從上面的答案確實可以看出來,你把那些區位分析,流線分析,功能分區,體塊分析什麼都做一遍,確實就很豐富了 ,但這就代表你的設計是個好設計了嗎?

天真 ,如果你只是想堆圖,這就完了。 但是你對體塊處理,平面布局有沒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呢,你有沒有針對這些獨特的思考做淋漓盡致的表達呢?

設計一方面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你的設計中遇到這些問題是怎麼處理,有沒有參考大師的解決方法,你又是如何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你的設計當中去的呢?為自己的設計找一些成熟的理論支撐很重要。

設計的另一方面則是表達建築師對建築本質的理解,比如對空間,秩序,材料等的理解,只要是有點理想的建築師都不希望自己的建築沒有任何內涵,成為爛大街的那種設計,你的建築里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地方應該具有故事性,對你來說,整個建築你最喜歡的就是這裡,如果將它去掉,你的建築將黯然失色,既然這個位置特別重要,是不是應該著重表現一下呢?

說到底,分析圖的存在就是為了表達你的設計,如果畫不出滿意的分析圖,只能證明你的設計是失敗的。至於如果提高分析能力,這要靠平時深入分析大師作品了,有激情就去干吧!別太強求

菜蔬學前,答的不好大家莫怪哈


推薦閱讀:

如何計算劇院觀眾廳的混響時間?
學建築的男朋友生日送什麼比較好?
上海的建築師圈都有哪些人,分別是哪幾個圈子?
畫了一個學期所出的建築方案沒講完就被老師所叫停是什麼感覺?
建築大師們都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辨識度的?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