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勿以惡小而為之」與「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矛盾嗎?

如果小劑量的毒不能被認為是毒,是否小劑量的惡也不是惡?


不矛盾

前者是已經確定是傷害了,而後者是否造成傷害則依據其用量而決定。

不以惡小而為之中的惡指的是已經確定是會有他人物質利益或對其造成精神傷害的事情。既然已經是惡無論大小都不應該去做,你不能說因為一件事對於他人傷害小你就可以去做,即使不違反法律,道德上也是不允許的。

不以劑量談毒性也是正確的。尤其是當我們在談化學用品的毒性時,有些的確是具有毒性的,但是它們的毒性往往與其用量有直接關係。舉維生素C為例,人體不能儲存維生素C,因此要經常補充,每日維生素C需要量為75毫克到90毫克,維生素C的中毒量為2000毫克,會引起噁心嘔吐、燒心、腹部不適和頭痛等癥狀。從食物中不可能攝取到中毒劑量的維生素C,因此對於靠飲食補充維生素C的人來說,維生素C是一種很安全的膳食成分。用量在人體能承受的範圍內是可以被人體自身代謝,畢竟生物都具有一些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對人體並無害,不存在具有毒性一說。這一說法往往用在鑒定某產品所添加物質是否對人體構成傷害時。個人認為是一種十分理性的說法,希望各位尤其是某些化學盲們對於網上某些媒體為了賺人眼球的誇大報道不要談虎色變。

一點拙見,玻璃心輕噴。。。


標題和正文的問題在邏輯上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根據題主的文字進行推敲,我重新梳理了一下題主的邏輯,相信題主問的問題應該是「在劑量足夠小的情況下,毒物可以對人體無害(以下簡稱「小劑無害」)。同樣的道理是否適用於幹壞事?在程度足夠低的情況下,壞事可以不產生壞的結果(以下簡稱「小惡無害」)?請大家注意,這裡討論的不是必然性,而是可能性,所以我對「可以」二字加粗)?」下面從3個方面進行論證。

1、毒物和壞事是兩種獨立的概念,他們之間沒有邏輯關係,「小劑無害」的條件不能推導出「小惡無害」的結論。不能夠因為樣子像就拿來橫向類比。

2、「小劑無害」思想已經被很多網友認可,且知乎上已經有太多論證,這裡不打算展開。

3、「小惡無害」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危險思想,孩子們從小就被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深刻教育過。但是,我們有沒有反思過,是不是真的不能幹一點壞事?離開程度談好壞真的大丈夫?很感謝題主掙脫深刻的思想教育桎梏而把問題提出來,讓我們有一個反思的機會。

————————————問題已經回答完畢,以上是分割線。以下觀點和主流看法不一,預警!————————————

既然回答已經完畢,我想在這裡討論一下我上面回答中提出的問題:「小惡無害」是對的嗎?

我認為是對的,當程度足夠低的時候,做壞事可以不產生壞的結果(注意討論要點是可能性)。由於這是一個可能性討論,所以只要舉出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可能性的存在。請大家跟隨我進行如下的思維實驗:在心裡祝願太陽系的末日提早1小時發生。Done!好了,這個行為是善的還是惡的——惡!程度呢——淺!有否造成惡果——並沒有!所以,可見,只要惡行的程度足夠淺,確實可以不帶來惡果。

疑問一:上面說的是心理活動,嚴格來講不算「行為」。好,我換一下,把這個行為換成「呼吸得使勁一點,增加碳排放,導致人類早點滅亡」,這算是行為了,這個壞行為同樣沒有導致惡果。

疑問二:不做小壞事不是因為怕造成惡果,而是怕會發展成做大壞事(防微杜漸)。我認為未必,當程度足夠低,小惡同樣可以不發展成大惡,我不想再舉例子去證明了,觀看AV多年(小惡)的我難道要保證自己不會變成強姦犯或者性變態(大惡)?。況且,《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的原文是,「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從頭到尾沒有防微杜漸的意思,防微杜漸是後人另外加上去的。

疑問三:如果題主問的不是可能性,而是必然性呢(畢竟小劑量毒物一定不會帶來惡果)?那麼,「只要程度足夠低,小壞事是否一定不會變成大壞事呢?」這個問題,歡迎大家討論,只要大家拋開固有思維去討論,我想就已經達到我這篇文字的目的了。

最後,再次感謝題主問了一個好問題,同時希望大家在噴我之前,先自我清洗一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桎梏,盡量從邏輯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不矛盾。

前一句是防微杜漸,是事前所需要的預防工作。

後一句是木已成舟,是事後所需要的準確評量。

並且後一句中也沒有小劑量的毒就不是毒的意思,僅僅是毒性小,同樣是欺騙,欺騙父母修改考試成績和欺騙受害者導致別人傾家蕩產,雖然都是壞事,難道能同樣量刑嗎。


兩個概念,舉例對比吧。

不以惡小而為之:吃了一定量A拉三天肚子,吃了一定量B直接掛,拉肚子雖然比掛掉危害低,但你也別去做。

拋開劑量談毒性,說的是「吃多少」A才會拉三天肚子,以及」吃多少」B會掛的問題。


推薦閱讀:

嵐的五位成員都出演過推理劇,就演技和角色塑造來說哪部很好?
宋慈、包拯、狄仁傑三人分析案情特點是什麼?
刑警或專業人士一般怎麼看待網上或民間推理?
如何評價御手洗潔?
如何評價小說《島田流殺人事件》?

TAG:諺語 | 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