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體會一個城市的生活?

陌生城市,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


我認為提問者的補充說明和標題是相悖的。快速、有效是描述達成任務的詞語,如此風格的「體會」我想最終並不能有真的體會。我將「體會一個城市」理解為「看到這個城市的最好的一面,也看到它最差的一面」。要說如何體會,我有一番自己實驗得到的方法。

速度要足夠慢,也要足夠快。慢到覺得開始隱入這個城市,成為周圍環境的一個細小的部分。是路邊下棋的人手裡的棋子,惴惴不安地期待下一步的位置。也是頭頂昏暗的路燈,俯瞰著車輛和行人。快的時候,要快到城市的風景在眼前開始變得模糊,只剩下最為規律或者最為奇特的部分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所有人都推薦的地方,也去所有人批評的地方。不固執地認為主流的去處就意味著沒有特色,流行的事物仍然在流行就證明它對認知是有價值的。那些大家勸阻你去的地方,各自背後有不同的原因。他人的期望不等同於你的期望,他人的失望也同樣不等同於你的失望。

去能力所及範圍內昂貴的地方,也去能找到的廉價的地方。不同的定價對應不同的環境和人羣,實在有必要把最高檔的和最低檔的都見識一番。而且記得,檔次並不意味著真實水平。蒼蠅小館只是沒有資源去裝飾和宣傳而已,而酒樓裏擺在干淨桌布上的宮保雞丁裏可能有黃瓜。

和當地人交談,和外地人交談。對自己所在城市的自豪指引你看到的是它光鮮的一面,對自己造訪的城市的好奇指引你看到的是它光怪陸離的一面。一個城市是有層次的,如果對它的印象過於單薄,則說明看到的地方還不夠多。然而「看」是單向的,「體會」則意味著和這個城市有關聯的某些東西會進入我之中。我無法和城牆交談,但人們總在等待述說和被傾聽。

聽能聽見的聲音,也去聽那些聽不見的。我們每時每刻接觸到的聲音太多,以至於我們忘記了我們的身體正在接收這些聲音。對這些聲音付出一定的注意力時,纔會意識到居然有無數的事情正在周圍上演。不發出聲音的是剛燒開的水,空置的木頭桌椅,牛皮大鼓和它的鼓槌。

聞一些好聞的氣味,也聞一些難聞的。包著錫紙的烤魚是什麼味道,直接炙烤的魚是什麼味道;剛放入油鍋的大蒜是什麼味道,長時間烤制的大蒜是什麼味道;他家的炒飯裏用了生薑,她家菜裏的幹辣椒已經放的太久。若事物有味道,那這味道就有一定來頭。壞的氣味並不因為它難聞而使事物本身的價值降低,愛吃榴槤和臭豆腐的人應該比厭惡他們的人更明白這個道理。

總之,要開放所有的感覺,變得敏銳並且富有想像力,才能真正地體會一個城市——或者說,任何地方。我們總是處在某一個季節裏的某一個街道,無法看到一個地區的全貌。所以對於那些能告訴我們不同時刻不同地域面貌的事物和人,我們要懷有感激地觀察和傾聽他們。


選擇最具城市地標的廣場看來往人群,這是這座城市最人氣兒的窗口所在。


坐坐最繁忙的公交線路。


去美食街吃吃小吃。


還有跟大爺大媽聊聊天。


我自己第一次出國是去新加坡,後來又陸續走了以色列、美國,未來一個月還會去加拿大。和大多數人走馬觀花不同的是,我一直不把自己當作遊客。我每次離開的時候,都可以給給很多人指路了呢。

新加坡的經歷暫且不提,因為住在nus附近。因而就把自己打扮成nus土著學生一枚就好啦。

最最有挑戰的是去以色列。出國遇到的語言(科普 以色列說希伯來語)生活習慣、氣候都成了問題。甚至,我去的時候,巴以剛剛開戰。我就一個人硬是拉著行李箱跑去了這個大家或是以為寸草不生或是以為極端發達其實都是的國家。也只有在這樣的國家,你才會感到,融入多麼困難,但是只要你想,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也並不困難。

總結要點:

1. 入鄉隨俗、遵紀守法。到了新加坡地鐵上別喝飲料、到了以色列就別打太陽傘,這些功課應該是在到達之前就有所了解的,最起碼在到了之後也應該注意。

2. 做個有心人。如果路上有人莫名其妙的盯著你,想想為什麼。是因為自己的不合群還是因為自己的某些行為?除此之外,可以聽聽他們閑聊時的話題,不一定加入他們,大概了解就行。

3. 忘掉自己是個遊客。看著密歇根湖旁跑步的人,為什麼不加入他們呢?別老去人山人海的旅遊景點,學著當地人,感受生活狀態。

4. 去商店、超市。好吃好喝就不說了,超市體現一個城市的物價,也可以體現其生活水平。我最愛逛超市。新鮮的蔬果,顯眼處擺放的零食都是了解的好辦法。

5.步行/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邊走邊看,路邊的美景很多哦。

6. 找民宿或者airbnb,可以遇到當地人,比在路邊搭訕靠譜多了!

7. stay a little longer. 這才是我的秘訣好吧。這些地方我都待了挺久的。最後走的時候都會捨不得,我都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家了。

ps 我非常非常著迷城市這個詞。我覺得城市是最應該被珍惜的文化。以後讀書也希望繼續城市的研究。


租一個房子,合租最好,像在大學門口就有很多,生活水平當然不會好,很適合融入。。然後,菜市場,學校,公交線路,慢慢耍嘛,熟悉了之後可以找份零工,干一個月再拍屁股走人,從底層人民的口中,你大概懂了這個城市。。


我覺得以快為最重要目的的話,去兩個地方就可以。首先是菜市場,然後是豪華商業街。了解水土、食物,猜測大致消費、人民素質的範圍。


體:用身體;

會:用感情用腦子。

說自己的經歷:

以前工作原因經常出差,有時候一個地方會呆不短時間。雖然工作都很忙,能給自己空下來體會一個城市的時間其實很少,但偶爾有空就不能錯過。

1、昆明算是我當年常去的地方了,每次都會在西山滇池旁住很久。酒店條件簡陋,安全隱患也多,常被提醒不要自己瞎溜達,但每每交完活兒,都會去山腳下轉轉。因為工作原因那時候被迫也爬了好多次西山,從滇池看西山與從西山看滇池,感受迥異。有次在滇池旁吃燒烤,和燒烤攤主聊天,我說怎麼都說西山是卧佛啊,我看不出來。他笑笑:哪個看的出來?反正都是說來騙外地人的噶,反正外地人看了就走了,也不會真的研究這個問題;就跟這個滇池的水噶,又臟又臭,還不是我們住在這兒的人曉得嘎。不要說你們不曉得,我們昆明城裡頭的人嘎,也不關心咯。

2、第二個時斷時續生活過的城市是瀋陽,由於姑媽在那兒,每次去都會去她家呆兩天。她家小區對面是瀋陽雜技團,幾年時間看著她老去,那個小區越發髒亂差,小區里外的人戾氣漸重。

有時候下班了無事可做,也不願意每天都被同事安排,便會去什麼七緯路五緯路什麼的地方瞎轉悠。偶爾也去人民廣場,沒目的地就坐著看廣場上的人。

有一次被一個男人搭訕,嚇了一跳,他看起來不像這個城市裡的人,外來打工的吧,灰衣略胖,問我能不能跳舞,被我罵走了。過了一會兒決定走了,在廣場花壇旁看見他,懷裡抱著一個中年女人,胖胖的身體裹在桃紅色的緊身T里,他的手從那女人的衣領伸進去,我能看到他臉上的表情。

3、有一年在雅典呆了45天,忙到死,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看看這座城市。

有天幹完活兒準備去神廟看看,時間不多,一個人玩兒high 了下山時天都黑了。索性在山下酒吧街胡逛,在一個小店費勁巴哈地講價買了一堆邪惡之眼當回國的手信。出門之後去找地方吃飯,一回頭看見剛才小店的老闆,他追著我說我手機掉在他店裡,還給我帶了一小包希臘人喜歡吃的鹽烤花生米。讓我開心極了。

當晚錯過回住處的公交車,只好走路回去,沒走多久就路遇一個阿族人,衝來搶了我隨身小包。人也被拖到在地,空無一人的路上我沒敢爭奪,把包給了他,損失十幾塊錢和一些私人物品。好在那天我不知道為啥把每天背在這個小包的護照什麼的都留在了新聞中心,竟然沒有太大損失。

第二天回新聞中心和幾個同行聊到這個經歷,居然還被其中一個寫了發表了一條新聞。住所房東向我表示歉意,送了我一把花。

4、有段時間我常去廣州出差,以至於都會說些簡單粵語與人聊天。我挺喜歡這個城市,天天在各個小街小巷轉悠,隨便撿個飯館都跑去吃,啥沒吃過的都試試。經常背著健胃消食片,以至於有一年在廣州住了45天,回北京時被領導大呼:你怎麼胖成了豬?

南粵文化有些令我著迷的地方,就是那種綿軟清淡但是卻是細細密密的,不管是畫、音樂戲曲、烹飪方法……與此同時,廣州又因巨量的外來人口(特別是農民工),變得格外複雜,各種鄉土文化的大雜燴隨時在這個大鍋里翻滾,每一口都要嚼很久才咽得下,而咽下去的也未必能夠消化。

5?來說說上海。因為男票喜歡這座城市,我居然在一年時間一氣兒去了三次(想忽略掉其中一次,不表)。我以前雖然常去上海出差,但一直都對這城市愛不起來,甚至對方言產生抵觸(在我是很難得的,我向來對各地方言都很有興趣,各種亂學亂用歡天喜地)。自從男票說喜歡上海,我們第一次出行就去上海各種走,他當時正好腳傷,但天天拉著我從早走到晚,回家之後還差點兒出了岔子,拄了兩天拐。因為男票的原因,我對上海突然多了好多了解,我們半夜三更找麵館,去吃他一直想去看看的趙小姐,甚至我們春節都一起去那兒過了……

(我有點兒跑題,就此打住)


去那個城市的最有歷史的菜市場看看,一個城市的本質都在那兒了。


坐公交車!

選擇一輛出現頻率最高的城市從從起點到重點坐一個來回,車內車外都能夠幫助你了解這個城市。

體會關鍵是你自己啦。


這個城市裡的人也有不同的生活吧,而且,在我來看城市對生活的影響只是表面意義上的,該怎樣的人去了哪個城市依然會怎樣。所以哪有體會一個城市的生活?在旅途中體會自己倒是個比較容易有結果的主意。不可否認城市有自己的氣質,但體會這一點不是一件任務,所以沒有什麼速度和效率可言。


在中國所有城市都一樣,脫離不了烏煙瘴氣與罪惡,找不到家鄉那種歸屬感與人情味的水泥森林。我們都是林中之人,無法逃離……


當地妹子/男盆友


體會這個詞本身就是需要時間來支撐的,在一個城市駐足的時間少於半年,你都不會體會到這個城市的好和壞,就像你認識一個人,也要日久才能見人心。


逛街。


這個城市有朋友的話,就一起同吃同住,融入別人的生活,你就發現,很快你也融入這個城市。


去菜市場逛逛


推薦閱讀:

中國在近些年的城市化過程中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空巢村」。國外有沒有經歷過類似階段,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GDP高不等於城市好,為什麼唐山不招人喜歡?
城市裡的路名都是怎麼取的,為什麼好多以省會為路名?
為什麼大連落選國家中心城市?
到了個陌生都市,有哪些快速了解它的捷徑?

TAG: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