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人出國了要小心中國人?

小心中國人、不要跟中國人混、中國人特別坑,等等

為什麼這麼說?

那些人幹了啥?

P.S.把這個當告誡看,並非一概而論


是有這麼個說法,不過不是每種說法都能成立。

可能上一代留學移民(十幾二十年前)的環境,因為數目少種類單一(高學歷大牛),跟洋人相比,獲取資源的渠道以及搶佔資源的能力不足,容易就淪為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境地,所以互相不信任感強一些。

現在在美的華人多了,出國的人也富裕些了,人的想法也變了很多(很多開始做生意的)。基數大了獲取資源的渠道一多,合作的比例也高了,嘗到甜頭的繼續發揚下去,慢慢就變成了一百個和尚"探測-打井-分享"的良性循環。剛來美國的時候沒少受人恩惠,所以對後來的人我也就都能幫就幫,把這種東西傳下去。

雖然這麼說有點過於美化了現在的氛圍,不過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出國之後幫你最多的還是國人。

ps,其實我覺得那句話的本意是:"出門在外即使碰到同胞也不要掉以輕心";而非"要著重防著中國人"。就像"無度不丈夫"慢慢傳成了"無毒不丈夫"。


在我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收到了這樣一封郵件:

************************************************************************

         三菱東京UFJ銀行Eメール配信サービス

************************************************************************

2014年「三菱東京UFJ銀行」のシステムセキュリティのアップグレードのため、貴様のアカウントの利用中止を避けるために、検証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以下のページより登録を続けてください。

這是一封釣魚郵件。大意是「因為2014年三菱東京UFJ銀行的安全系統的升級,為了避免帳號停用,需要驗證,請到下面的頁面進行登陸。」

懂日語的人很快就能察覺出來很多不對勁的地方,貴様不表尊敬而是非常粗魯的用辭,登録表示「註冊」而不是「登錄」,文法不符合商務日語習慣,郵件格式過於簡單....等等等等。簡直就像是一個日語初學者在模模擬正的郵件一樣。

說起日語初學者,不外乎中國人,韓國人,歐洲人,美國人,巴西人等等。這其中作為初學者就能靈活使用漢字,並且會把「登録」誤認為「登錄」的,是什麼人呢?

作案的對象必須是在日本,又必須使用三菱東京UFJ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日本一般情況下極少用到網銀),既然這是一封任何一個日本人都能察覺出其中古怪的釣魚郵件,它想騙的又是誰呢?


澳洲呆了5年了。。。隨便說兩句。

來澳洲沒多久,我就總結過的一個感受是這樣的,中外差別的根本在於:

中國人見到陌生人第一時間就把陌生人把當做壞人。隨著相處慢慢發現其優點,再逐漸建立信任。

而外國人見到陌生人第一時間是把陌生人當做好人。隨著相處慢慢發現其缺點,再逐漸降低信任。

澳洲華人之間的相處,華人與鬼子的相處所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這兩句沒有把握好。。

華人間最推崇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個度其實很難把握,很容易就會防人過度而損害到別人的利益。

而澳洲本地人更多的是相信GOOD PEOPLE MEET GOOD PEOPLE。所以很多local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普遍都是非常NICE的,尤其是當你剛從人防人的中國來到外面的時候。但其實隨著相處,你也會發現他們也一樣是普普通通的人,公德沒挑,私德也一樣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比如西方社會的人由於更重視個體的人,而普遍感覺比中國人自私)。

舉個栗子:

我曾經跟我老婆租一個當地local老太太的房子,屬於share room,起居做飯都在一起。平心而論,老太太對我們很好,在我們不熟悉情況的時候告訴了很多重要的信息,的確比那些藏著信息不告訴憋著賺一筆的同胞要好得多。但隨著接觸,也會發現她其實很摳門,而且是那種摳門還要裝大方的人。她的partner(同居關係,這邊很多老外上了年紀以後都選擇住在一起而不結婚,對外宣稱就是所謂的生活拍檔)是個很勤勞很牛X的老頭,花了4萬多澳幣帶著老太太去加拿大玩了半個多月,出入都是五星級。然後老太太呢,在老頭生日的時候,搞了一個小型PARTY,叫了雙方的子女過來,找了很多左鄰右舍,請了一個兩個人的BAND。然後大家吃CHEESE,喝紅酒,吹牛。這其實也就算了,畢竟是很有心思,屬於事半功倍的類型。但結果老太太私下卻還要跟我們炫耀,說你看我不但帶他去加拿大玩,還花了這麼多錢讓他高興呢。。我就無語了。。。

另一個事情直接導致了我搬家。當時本來看她對我們挺好,我一般會多干一些把原本房客不需要乾的家務,比如偶爾給她吸院子里的落葉什麼的。。結果後來老太太說,這叫CONTRIBUTION。。。必須每周按時做。。我當時真是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啊。。。看你對我好,我給你多干點兒家務,你倒把我當小時工了啊。。。我這是幫忙呢還是做PART TIME呢啊。。。跟人家一說,老太太卻說(必須用原文才有氣勢啊):IT"S MY HOUSE,MY RULE!意思是干就干,不幹就滾。。。原來LOCAL給我的好印象瞬間就崩塌了。。

這兩個事情其實從道理上講老太太做的都沒有問題,但以中國人人情社會的傳統價值觀都無法認同。。

當然,一般剛來的華人很難能夠跟Local進行比較深入的接觸和了解,畢竟華人圈與主流澳洲社會是雙軌的,兩相對比起來,自然覺得自己的同胞很坑爹,而Local各種友善各種好(鬼佬的友善真的只是公德層次。。一旦涉及一點點私人領域立馬各種暴露)。

其次是資源問題,由於大部分華人剛到國外的時候都絕無可能直接從鬼佬圈子起步。那麼在資源有限的華人圈子內部,手頭佔有資源的老一輩華人自然是佔據絕對優勢,至少賺你一筆信息不對稱的錢是沒得說的(比如很多可以很便宜辦理的東西如駕照翻譯,會告訴你要花很多錢,然後裝作很大方的樣子說幫你辦,然後中間撈一筆)。然後趁著你英語不好,再剝削一段時間的廉價勞動力,你也是沒話說的。(澳洲目前的最低工資是16澳元左右每小時,但一般的華人老闆,尤其是各種超市飯店,基本給的工資不超過12塊澳幣,這還是這幾年,我剛來的時候,留學生打工很多都是8塊澳幣一小時)

單單以上說的這兩個,就足以讓很多人在明白過勁兒來以後恨的牙痒痒,然後回去跟各種親朋好友說出題目中那句出國了要小心中國人。。

但其實呢,這些都是必經之路,根本防不勝防。尤其當你連一句整英文都說不出來的時候。。

所以,不要怨天尤人,到了國外,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語言關,比說什麼都管用。。

到時候,你願意混哪個圈子就混哪個圈子,不願意,回國也是一條好漢。。


總的來說,涉及到資源爭奪和利益問題的時候,華人不遵守遊戲規則是很常見的。給你體會更多的是「平均」素質較低。而且不抱團。其它的時候大家嘻嘻哈哈,也沒好什麼防備的。

華人群體呈現越往底層越壞,越往上層越好,但是到最上層又變壞的趨勢。

發生華人傾軋華人有幾個先決條件。

1.你暴露了弱勢。

不少華人都有一個「弱者雷達」,一旦你暴漏了弱勢,那麼就是傾軋的開始。如果你表現的很自尊,他又不太了解你,你是安全的。

2.你落在了底層人手裡。

3.你涉及到了利益和資源的爭奪,而你的對手是中國人。

4.在國內,有王法,有家族,很多爭端會很複雜的解決,顯得不是那麼赤裸裸。但是在國外比較劇烈和迅速。

自己體會一下。


講一下自己在美國舊金山的一些經歷. 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以求拋磚引玉.

舊金山各民族魚龍混雜,白人幾乎可以被稱為少數民族的一個地方. 而各種族裔中,華人又佔了三成左右(數據來自百度,不一定準確). 在這樣各種人種混居的地方生活, 同時又是一個屌絲學生, 打過黑工,干過校內工作,到現在正式準備工作.見過各種各樣的人群, 所以聊聊自己的經歷.

先說說正面的. 我對大部分來自非本土的第一代華裔移民印象很不錯. 大家彼此互相幫助的思想還是比較佔主流的. 比如我所在學校的一個教授,她大約30中旬,香港出生,在夏威夷長大,後來到美國大陸. 她是典型的中國勞苦人民的代表. 在我找工作的過程中,她給我了極大的幫助,向獵頭推薦我並且在整個求職過程中提出了不少建議. 同時,留學生中的大陸學生大多數都彼此共享信息,互相勉勵,在平時生活,學習以及求職中都彼此獲利不少.

但是負面的也不少. 第一就是非新移民對新移民的態度真的很不好. 舉例說明,我和我的一個同學都是中國人,同時得到了校內兼職的職位, 分別去申請社會安全號(在美國有合法收入時必須用到的身份證明). 我同學去了唐人街的一個辦公室申請,而我去了我家附近(拉丁人和白人為主)的一個辦公室申請.我倆有同樣的資料以及同樣的身份,但是唐人街的華人懷疑我同學非法申請,又要求我同學額外提供了很多資料證明他的申請是合法的.而我申請時的拉丁人就沒有要求我提供額外的任何資料,順利的給我辦理了社會安全號. (如果有在加州生活過的人應該知道,拉丁人是在此非法打工的主要群體,並非華人) 再舉一例,我申請醫療保險時,需要提供在美國合法居留的材料.我打電話時,接電話的人表示我可以將複印件網上上傳或者到他們的辦公室提交.我選擇了去辦公室當面進行提交,門衛是一個拉丁人,他很好心的選擇了一個華人接待我(以為我們都說漢語,交流方便),結果反而讓我很是苦惱. 不聽我解釋我的身份問題,直接生硬的說她管不了, 和接電話時的態度真的差別太多了. 我只好轉而找其他的拉丁裔接待,雖然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感受到的態度真的不一樣.

各種被當地老移民冷待的經歷不少,我很是鬱悶.轉頭想是不是所有的種族老移民對待新移民都這樣呢? 但是我個人的經歷又給了我不同的答案. 舉一小例,可能不恰當,但是給我感觸還是挺大的.剛來美國時在一家日本餐館打過工.有一個門迎是日本人(非新移民),一個壽司師傅是韓國人(新移民),同時也有若干中國服務員在裡面. 當有韓國人來店裡就餐時,如果那個韓國壽司師傅知道了,他會想辦法提供一些免費的食物給那些韓國客人, 而當有日本客人來時,那個日本的門迎會給提供額外的服務並想辦法為他們提供一些折扣.而當有中國人來就餐時,這個... 不被冰冷對待就不錯了.

只希望我能保持我自己的想法,盡量的幫助新來到異鄉的同學以及朋友,讓他們少走自己的彎路.僅此而已。


有些留學生只願待在華人圈子裡,得的是華人的助,受的也是華人的騙。而騙子都有共性,漂泊、居無定所等等,並不是本地人太善良,而是一個人若選擇遊走在一群漂泊屬性的人群(無家庭無根基)里,不是什麼好事。

這是我在別處的回答里的一段,貼過來了。


無他,

因為他們只接觸了中國人


如果一個人群是屬於生存艱難的,那就容易是一個充滿了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群體。

在國外,華人最懂的還是華人,容易下手

如果以上的理論都成立,那這種現象就說明了,在國外的中國人群仍然屬於生存艱難的人群。

什麼時候,在國外的中國人都是養尊處優的高等人群,就不會這樣了。


1.這是一句沒錯的廢話。把中國人換成其他東西都成立。

中國人在國外,一定要小心宇宙輻射

中國人在國外,一定要小心全球變暖

中國人在國外,一定要小心喵星人

以上都成立。

這個問題限定很多,把回答誤導到一個方向

2.如果你成天和中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坑你的自然是這群人。如果你成天和外國人在一起工作,你也一定被外國人坑。

外國人的坑太高端,中國同胞有時候理解不了.

3.我個人看法,有這個觀點的的人,視野不會很大,而且他已經做好要坑中國人的準備了。(這句話說出來,是來減少自己負罪感的。)

所以出國後,是要小心的是一直說中國人要小心中國人的中國人,因為他是中國人,他已經高調提醒你要小心他了。你還不小心,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分割線---

說說中國人和西方人坑人的差別。

舉個例子

租房退押金:

  • 華人房東當要坑你,可能會說東西壞了加上要退房清潔,所以扣你一些押金,最多把押金扣完。
  • 當地人房東要坑你,可能會給你一張正式報告,說明退房要做的東西(清潔和一些手續)和一些你損壞的財產,如果你的押金不夠,不但拿不到押金,還要交更多的錢。給你正式報告的時候,已經把法庭上庭的事情已經同時申請好了,你延時不交,就上庭,交了就撤銷。不交?那你的信用記錄就不好看了。

外國人的坑人手段更像是陽謀,什麼東西都清楚的寫下來了,要你看完簽字,說明你明白了這個條款了。當你發現已經被坑的時候,回頭去看條款,發現都在那裡,然後就覺得自己很不仔細,而不是對方的錯。

實際上,很多文檔都是幾十頁密密麻麻的條款,你根本不會去看,只有出了事情才會看。所以很多公司也知道你不會看,但改寫的都寫了,關鍵點自然不說,然後叫你自己去看簽名,表示同意。

而規則是他定的,機構是他運行的,所以標準也是他們制定的,然後你也「看過」簽字了。

舉個例子:

讀語言,說好讀幾個月就可以通過,去讀大學了。然後你進了語言學校,學校經過了幾個月學習,最後說你的英語沒有達標,不能從語言學校畢業。你去學校理論,說是說好幾個月讀語言就讓過的,然後他們就拿出你簽字的文檔,上面明確寫出,學校測評你英語水平達到了,發你相關證書(用證書可以讀大學),沒有達到就不發。但是有沒有達到這個證書水平,那是學校評的,讓你過就過,不讓你過就不不過。這時候你明白了,之前的說法都是口頭描述,最終的結果,都是看白紙黑字和簽名。

正式由於教育的差別,中國人本身不是很習慣這樣的流程,所以坑很多。不要以為你看了那些了文檔,就以為自己能控制局勢。人家可是聘請了有n年經驗專業律師來扣字眼,你一個沒有受過法律的教育,沒有法律工作背景,沒有經驗的,只是能看懂英文文字,你如何和人家去鬥法?

所以作為一個在國外的中國人,小心當地的人,也是很有必要的。

----

題外話,

有個現象,很有意思,當西方人說一件事,意思大概是可能會發生,無論對方說的多麼肯定,多麼自信。而國人聽到一件事情,卻會認為是一定會發生,或已經發生過了的事情。

所以這個思維的差別,往往造成了類似的誤會,會讓你跳進一個很大的坑。

比如說,明年9月完工。基本意思就是明年9月可能會完工。


我來新加坡三年, 被坑過三次, 都是中國人.而且還有NUS在讀的博士哦. 所以說, 教育, 學位在高, 也是無法改變略根性的

對於這個問題, 我不評論, 不總結.


大都隨便舉幾個被同胞坑的例子,然後試圖來證明 同胞不可靠。

殊不知舉例子的人每天的生活或許也接觸不到幾個老外。

其實呆久了根本就談不上「格外防備」 說到底老鄉跟老外一樣都是人,都會熱心與冷血。

最多算一個善意的提醒吧,提醒你 「別以為老鄉就會比老外熱情,其實大家都一樣。

總結 :

我既相信華人,也相信老外。

我既提防華人,也同樣提防老外。


我覺得是個人人品問題,跟國籍沒太大關係。

在海外的中國人,大部分對同胞都挺熱心的,甚至有些是人特別特別好的,認識以後給你提供各種小道消息的那種。印象中故意騙中國人的好像很少,碰見過的也都是騙術低劣的,一眼就能識破。(有可能是我接觸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留學生和家長吧,至於來工作的不太了解。)

那些所謂的騙子,放在國內也未必是善類。只不過國內水深魚多,騙子未必會盯上你一個。剛到國外的人,處在陌生的環境中總想抓住根熟悉的稻草,看見中國臉就先貼上了「咱倆一家人」的標籤,騙子不騙你騙誰?成功率實在太大。所以說,不是「中國人出去後成了騙子」,而是「中國騙子出去後選擇了更好騙的中國人來賺錢」。

從老外的角度說,人家比中國人守法是真的,比中國人單純善良也是真的。但誰也沒說老外中就沒騙子。「某某房東忽悠中國留學生簽合同,簽完發現根本不是那樣」這種事我也聽過不少。那為什麼很少有人覺得老外會騙中國人呢?我覺得,一是從中國人的角度說,對老外的警惕性高,人家未必騙的了你。二是,人們總是趨向於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刻板印象中,老外很友善中國人很狡詐,於是那些狡詐老外的故事總是被自動屏蔽掉,那些狡詐中國人的故事卻一遍一遍留在腦海中,街坊大媽們再這麼一傳,就成了人人皆知的共識了。

========吐槽分界線========

不過,倒是有一類中國人真的是挖空了心思在騙中國人——各類中介和中國人辦的語言學校。比如新加坡的B啊F啊這些學校,還有名字多到數不過來的中介。這種盈利機構真的是在想著掙錢誒真的是在想著掙錢誒!從國內的中介開始像一輛順風車一樣,直溜溜的把你忽悠出國,忽悠到某個他們想讓你去的國家,忽悠到某所跟他們有點關係的學校,再在學校里找幾個搬磚工教你幾年課本,忽悠你去考試——可就是忽悠不了當地的教育部,把你招進正經的學校去。若是你憑著自身努力從這個坑裡跳了出來——不好意思,人走你的,學費留下。

實名反對一切在海外掛著羊鞭賣狗蛋的中國騙子機構。


別一概而論,我在國外認識的好多華人都感覺挺好的,各種nice,如果遇到性格不喜歡的(小氣、矯情等),也學老外,就不怎麼交往就好了,沒有那麼恐怖。

我認識的都是已經能夠立足(有生存能力)的人,可以想像也許有些偷渡、打黑工的人,還在比較貧苦的階層,由於壓力和社會認可等,可能會各種坑人,但是,任何民族在這種情況下也都有可能會出事吧

國外法律比較健全,保障也齊全。你都經過國內洗禮了,出門還會被坑,是不是自己的判斷力也成問題?

不要到比較亂的區域去(治安差的區域都知道的),別自找苦吃,就沒啥問題。


Chinese hate each other.

其實不一定了,以我的經驗,更多的時候,是分個人的。如果一個人輕信,不過哪個國籍的都會騙。

如果一個人擅長騙,不管哪個國籍的都會去騙


在羅馬機場排隊安檢的時候,由於登機時間快到了,看到前面排了一個外國女和一隊中國中年旅行團(看到他們手上的中國大陸護照以及使用普通話),我出示機票,指出登機時間緊急,請求他們讓我先過,我前面那位外國女士比我還緊張,說你快點走吧,然後我去跟那群同胞用普通話說明情況,本以為也就是打個招呼的事情,結果。。。。。離我最近的那位老阿伯用手指了指耳朵,搖了搖頭。。。我勒個去,勞資剛剛聽你們聊完天,現在裝聾?????千萬頭草泥馬也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奔騰。。。。在前面的一堆老阿伯直接轉過身去沉默了。。。OTL給你們跪了。。當時又急又氣我只好直接越過這幫人找到再前面的一隊韓國旅行團,那群韓國老太太給我讓出一條道啊!差點就把我推進安檢門啊,我都要哭出來了,只好說了句韓文的感謝,我也只會這一句了。

我真寧願那群老阿伯直接罵我插隊,也好過裝聾作啞當我透明,so心涼,sigh

哦對了,想起來我瞄到他們手中機登機時間是2小時後,而我是2分鐘後,喵。

That"s why..


喜歡 @NuRiL 的"出門在外即使碰到同胞也不要掉以輕心";而非"要著重防著中國人"。

然後不能贊同大部分的答案,大概說說自己的看法。

以留學生為例,很多問題在於我們本身。

任何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很多事情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一套方法。

不記得哪裡看過的事情,說自己剛到國外的時候師姐給推薦電話卡,差點買了,但是最後另外一個人告訴ta有另一種電話卡更加划算,覺得自己差點被騙了。

可是各種電話卡信息只要打開谷歌一搜神馬都出來了,花半個小時就都有了。

出國前或者剛出來少發點朋友圈,多搜索相關的生活信息,要被坑也不容易吧。

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現在信息和數據很發達。取決於自己對於信息來源的判斷。

還有一點,很多中國人不complain。這個complain不是抱怨,而是投訴的意思。

遇到不公正的待遇,連血帶牙一起吞到肚子里,就想著下次不會到那裡去買了,再也不上當了。

不complain騙子就越放肆,更多的人也可能會上當。

這點,不得不說,中國騙子愛拿中國人下手很多情況下就因為這個。

騙子,熊孩子,熊大人甚至熊老人都是全球性物種,真的是哪裡都有。

英國街上多少熊孩子整留學生,多少熊大人向你要一鎊說要坐公車。

很多騙子說不定只是刺探一下你,結果發現你是這麼一個軟柿子,於是,捏的就是你!


我認為,中國人不管在哪,都需要小心中國人。出了國,要小心。沒出國,更要小心。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曾經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們:中國人很可怕,因為稍微一不小心,你就會被他們吃掉。他說:

要不然,趙家的狗何以會多看我一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比中國人更可怕的,是中國人的狗。

台灣有一個叫柏楊的作家,專門寫了一本書罵中國人。這書的名字就很欠,叫《醜陋的中國人》。他的這個觀點,我當然不會認同,因為中國人也不全是醜陋的,比如說馬大一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感受到來自周圍人的敵意。有一些前輩教我們怎麼在惡劣的社會裡生存,然後說:不要相信任何人。曹操同學說得更徹底,寧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我見過很多人,都信奉這樣的準則。在起點看小說的話,你就會發現,所有的主人公都會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要不被踩,就得學會怎麼踩別人。《甄嬛傳》說得不也是這個道理嗎?

某個瘋子不是說過嗎。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中國人如此熱愛勾心鬥角,以致於讓」勾心鬥角「這個本來是說建築的成語都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們一邊假裝相信同類,一邊視同類為最大的敵人,好像自己之所以成為loser,全是因為別人的敵意。


題主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幼童被性侵,學生被猥褻的事件都是身邊的人所為嗎?因為他們最懂你!最知道你的行為習慣,所以更容易得手。同樣,在國外最懂你的就是本國人,於是他們更容易得手(不管是在跟你戀愛或是傷害),因為他們懂你!


我可能不夠格,我只在北歐待了一年。但是可能由於北歐民族構成單一,所以問題相對更鮮明。

只想到了兩點

1) 中國人的處理事情的思維是不一樣的

我不能說是利己,因為曾經斯洛維尼亞的室友也跟我說「我看見別人有的東西,我也想搶過來」。但是這種搶的方式不太一樣。所以可能是損人,我不太好總結,因為這好比在剖析我自己,這種感覺也是很難受的。

國人處理問題的時候,不太能夠考慮對別人造成的不便,只是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基本上不會考慮別人,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只要增加了自己的效用,就是值得的,可以繼續借鑒的。

而且國人很聰明,會拐著彎兒來做這些。

在國外待久了自己會比較單線條,遇到了國人這種事情,突然有反差,所以可能印象更深刻,深刻到知乎在進行討論。

2)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看圈子。這個跑題了,但是我在國外,有很多群呀什麼的。一些圈子就是周末聚聚,交流學習生活,感情很好,素質很高。另一些就是只有打折消息八卦什麼的。哪怕他們學歷也不錯。

我不覺得所有的人都是那樣,但是現在感覺是,在國外看到國人,會自動開啟聰明模式,比較耗電比較累。

最後說一點就是,在國外大家背景差不多的時候,往往職位有限,競爭更激烈,於是就會出現幾個中國人在一家公司爭一個位子。想想還是滿辛酸的。大家都不容易。

手機黨打字,歡迎指正。


咬不過狼又不屑咬兔子的狗,咬狗。


推薦閱讀:

近來有新聞指出中國的出入境管理將會鬆動,試問這可能導致未來哪些現象的出現?
如何看待經濟學人文章《Who is Chinese? The Upper Han》稱中國限制外國移民?
移民是否就是叛國?
為什麼在美國的韓國人氣色要比華人好很多呢?
怎樣反駁「天朝這不好那不好你滾去國外啊,沒人逼你留在天朝」這種說法?

TAG:出國 | 留學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