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時期的人物有哪一些?

問題緣起中國文學作品中刻畫過參與了好幾個重大歷史事件、體驗過較長時期內時代變遷的人物(如漫威中的金剛狼)嗎?中@張佳瑋回答中提到的廖化


司馬孚,生於漢靈帝光和三年(180年),卒於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享年九十三歲,魏晉兩朝開國功臣,經歷從漢末到晉初的整個政治變局,而且時時處在魏晉之際政治鬥爭漩渦的中心。

其人物資歷與題目最為切合。

司馬孚,字叔達,河內溫縣人,西晉宗室,晉宣帝司馬懿(179年-251年)三弟。

其歷仕三朝,以曹植文學掾起家,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協助曹丕篡漢稱魏帝。後一直官居曹魏要職,歷任尚書令、司空、太尉、太傅,西晉建立封安平王,任太宰,邑四萬戶(西晉第一)。

『三國演義』對此人物著墨不多,如過場人物,似是庸碌之輩,然而例舉司馬孚親歷的幾件大事: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執政),追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擔負與司馬師攻克司馬門的重任,助誅曹爽;

嘉平五年(253年)(司馬師執政),東吳諸葛恪伐魏,東關慘敗,司馬孚領軍二十萬至壽春,於新城擊敗諸葛恪;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昭執政),蜀漢姜維進擊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司馬孚坐鎮關中,穩定局勢。

可看出,司馬孚身為司馬家族中的元老,每當亡魏成晉的關鍵時刻,往往挺身而出,化解危機。無疑有大功於晉室。司馬孚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祖,其在晉初地位崇高,親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死後備極哀榮,武帝三臨其喪,賜以東園溫明秘器隨葬,此後「依安平獻王孚故事」成為晉代乃至後世禮敬宗室、大臣的最高規格。

而另一方面,高貴鄉公曹髦遇弒時,百官莫敢奔赴,司馬孚枕屍於股,哭之慟,曰「殺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又逢廢立之際,司馬孚「未嘗預謀,景文二帝以孚屬尊,不敢逼」。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奐就金墉城,司馬孚拜辭,執王手,流涕噓唏,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去世之前,司馬孚更是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稕,斂以時服。」

對於司馬孚這般政治姿態,歷來爭議極大,貶之者斥之為偽,惺惺作態,雙重下注,褒之者則讚揚他能在亂世之中維持君臣大節。但需注意的是,支持司馬懿政變,結束曹爽損害他們既得利益與支持司馬氏傾覆魏朝,建立新朝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對於士人內心的挑戰,亦是完全不同。秉持與司馬孚一致的「大魏之純臣」政治姿態的,還有王祥、陳泰等人。然而,司馬孚等人也為這樣的姿態付出了一定代價,此處略去不講。

魏晉朝堂中,長壽者並不鮮見。魏晉位居三公者中年逾七旬的便有賈詡、華歆、王朗、鍾繇、董昭、司馬懿、韓暨、高柔、王凌、司馬孚、王祥、鄧艾、荀顗、趙儼、盧毓等十多人。但像司馬孚這般長壽,又同時參與見證魏晉兩朝開國,經歷三朝風雨 的人物卻絕無僅有了。


劉禪

赤壁之戰那年他一歲

曹丕稱帝 13歲

劉備稱帝 14歲

孫權稱帝 22歲

………

司馬昭即位 58歲

他死那年,離西晉滅吳只差9年……

堪堪比得上廖化


我就按國祚時間來算吧,而見證者應該在建國初年就擔任職務,亡國之前數年或者亡國之後去世。

曹魏(220-265):

首先出場要介紹的是宗室

當時大名鼎鼎、現在默默無聞——燕王曹宇:魏王曹操之子,被封為燕王。魏明帝曹睿託孤時首先考慮的人是他,但是後來劉放、孫資等人從中作梗而就此作罷。他的兒子魏元帝曹奐是魏國的最後一代皇帝,晉朝建立後,曹宇被降封為燕公。咸寧四年(278年)去世。

接下來是文官集團

王觀(?-260),得到曹操召為丞相文學掾,又先後出任高唐、酇縣和任縣縣令,魏文帝曹丕稱帝後,先後出任南陽和涿郡太守。後來魏明帝命王觀擔任治書侍御史,典行台獄,先後轉職尚書、河南尹和少府。明帝死後,調任太僕。正始十年,協助司馬懿發動政變,正元元年,齊王曹芳被廢,高貴鄉公曹髦繼位為帝,王觀被封為中鄉亭侯。後加光祿大夫,轉任尚書右僕射。景元元年,曹奐繼位,進封陽鄉侯,並升任司空。但上任數日後即辭官回家,並在家中逝世。

高柔(174—263),袁紹外甥高幹之族弟,一開始從小吏做起,二十年後官至九卿。擔任廷尉二十三年後,升任太常。七十二歲時出任司空,後榮升太尉,進爵安國侯。景元四年卒。

王祥(184—268),為二十四孝之一。在曹魏時期,先後擔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等職,封爵睢陵侯。西晉建立,官拜太保,進封睢陵公。泰始四年去世。

司馬孚(180—272),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西晉代魏後,司馬孚官拜太宰,封安平王。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鄭沖(?-274),魏文帝時為文學掾,累遷至陳留太守。後累遷至光祿勛,後官拜司空、司徒。曹奐繼位,官拜太保,封壽光侯。西晉建立後,官拜太傅,進爵壽光公。泰始十年去世。

何曾(199—278),魏明帝時擔任文學掾。魏明帝即位,擢升至散騎侍郎、典農中郎將,司馬炎為晉王時,何曾為丞相,晉朝一建立,他官拜太尉,進封為朗陵公。朝會之時,何曾享受坐車佩劍的特權,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咸寧四年卒。

發現大多都是從文學掾做起的。

接著是武將集團

王昶(?-259),初為曹丕的文學侍從,曹丕繼位之後,王昶由散騎侍郎轉任洛陽典農、兗州刺史。魏明帝繼位,出任揚烈將軍、徐州刺史,封關內侯、武觀亭侯。伐吳之後升任征南大將軍,晉封京陵侯。鎮壓毌丘儉之後升任驃騎將軍,又因平定諸葛誕有功而升任司空。

王基(190-261),王基深得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毋丘儉,文欽之亂,東征諸葛誕之叛大規模軍事活動中,王基屢建功勛。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贈司空。

鄧艾(197-264),擔任典農校尉多年,後得司馬懿賞識而步步高升,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魯芝(190—273),受到郭淮提拔,協助郭淮鎮守雍涼,防守諸葛亮的北伐,在高平陵之變中,為曹爽效力,因盡忠職守受到司馬懿讚許而逃過一劫。後來西晉建立,被封為光祿大夫。

當然女流之輩也是大有人在

郭皇后(?-264),魏明帝的皇后。曹爽被殺、曹芳被廢、曹髦被弒。司馬一族一直利用郭皇后的詔書來為自己提供合法性。景元四年去世,與曹叡合葬高平陵。

辛憲英(191—269),辛毗之女,羊耽之妻、辛敞之姐。辛憲英聰明過人,鍾會伐蜀,辛憲英之子羊琇為參軍,鍾會有反志,辛憲英告訴羊琇盡職盡責便能全身而退。

季漢(221-263):

宗室

劉永,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漢後主劉禪之弟。先封為魯王,後改封為甘陵王。因憎惡宦官黃皓,導致黃皓在劉禪耳邊進讒言離間劉永,從而讓劉禪漸漸疏遠劉永,以致兄弟十多年不得相見。季漢滅亡後,劉永被遷往洛陽,被任命為奉車都尉,封鄉侯。

季漢以北伐大業為重就先說武將集團吧

姜維(202-264),與鄧艾一樣,不必多說。

張翼(?-264),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進爵都亭侯。季漢滅亡後,鍾會密謀造反,成都大亂,張翼亦為亂兵所殺。

廖化(?-264),曾為關羽的主簿,關羽敗亡後用詐死之計逃脫,劉備去世後,為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季漢滅亡後,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宗預(?-264),曾隨張飛入蜀,又受闢為丞相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參軍。諸葛亮逝世後,督鎮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將軍,景耀元年,因病回成都,受任鎮軍大將軍。季漢滅亡後,宗預隨後主徙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柳隱(190-269),年青時就相當知名。為人正直誠懇,高風亮節,交友眾多。多次跟隨姜維北伐,臨機應變,衝鋒陷陣,冠絕三軍。歷任牙門將、巴郡太守,景耀六年,鍾會率軍伐蜀,攻入漢中,沿途戍守堡壘多被攻克,只有柳隱能夠堅守。鍾會派偏將前來攻打,不能取勝。後主投降後,用手令叫他歸順,他才到鍾會軍前投降。晉武帝司馬炎即位,任命他為西河太守。在任三年,以年老辭職,請求回蜀地養老。後病逝於家中。

接下來就是文官了

來敏(165—261),東漢末年,跟隨姐夫到荊州避難,後來入蜀,被劉璋引為賓客。來敏喜歡讀書,但是因為多次出言不遜而被免官,因此在劉備、劉禪兩朝數起數落。

楊戲(?-261),早期擔任督軍從事、丞相府主簿。楊戲後來受到蔣琬的器重,並在季漢後期官至護軍、監軍、建寧太守、梓潼太守、射聲校尉。楊戲為人疏闊簡略,忠誠寬厚,後來因酒後對姜維有傲弄之言而被罷免。著有《季漢輔臣贊》。

董厥,先後但任丞相府令史、丞相主簿,被諸葛亮稱讚「良士」,其後任尚書僕射。尚書令陳祗去世後,董厥又繼任尚書令。景耀四年,董厥擔任輔國大將軍,與諸葛瞻統領中央事務。後來鍾會、鄧艾伐蜀,董厥奉命前往支援姜維,與姜維、廖化等人拒鍾會於劍閣,劉禪投降後隨姜維降魏。董厥降魏後,又擔任魏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等職。

樊建,隨諸葛亮出征伐魏,歷任主簿、侍中,官至尚書令,季漢滅亡後,隨後主東遷洛陽,出任魏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等職。

譙周(201-270),幼貧喪父,少讀典籍,精研六經,頗曉天文,為蜀地大儒之一,門下有陳壽、羅憲等學生。諸葛亮做益州牧時,任命他做勸學從事。劉禪立太子時任命他做太子仆,調令家令,之後遷任光祿大夫。炎興元年,魏國三路伐蜀,譙周因勸劉禪投降,被封為陽城亭侯。

季漢大多喜歡做主簿。

孫吳(229-280):

從南魯黨爭開始,孫吳的內亂就沒有停止過。後來孫峻、孫綝相繼執政,東吳重臣大多被殺,再經過孫皓這個暴君的大肆殺戮,加上孫吳國祚又比其他兩國要更綿長一些,所以孫吳有資歷的宗室、文臣、武將大多未能完整見證孫吳興衰。

先說文官

陸凱(198—269),東吳四朝重臣,孫權就任吳王期間(222—229)曾任永興和諸暨縣長,任內頗有治績。後轉升遷至建武校尉。後來因屢建功勛官拜巴丘督、偏將軍,封都鄉侯。不久,升任武昌右部督,後官拜盪魏將軍,又升遷至綏遠將軍。吳景帝孫休繼位,官拜征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即位後,升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擔任左丞相。建衡元年去世。

韋昭(204―273),三國時期著名史學家、東吳四朝重臣。韋曜是中國古代史上從事史書編纂時間最長的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多取材由他編纂的《吳書》。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太史令等職。後來官拜中書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國子學。孫皓即位後,被封為高陵亭侯,擔任侍中。後被孫皓所殺。

當然孫吳武將還是有命硬的人

丁奉(?-271),東吳四朝重臣,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屢立功勛,此後又於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魏軍。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除掉了權臣孫綝,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右大司馬、左軍師,建衡三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戰,與北方政權從曹操時代打到司馬炎時代,侍奉了孫權到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必然得提賈詡

賈詡,公元147年至223年活了77歲。前半身好像事迹平平。

初登場時間,大概在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廢獻帝(189年)。

主要事迹有:

1、先投董卓。當董卓身死後,說服西涼眾奔襲長安,混亂時局,又憑各人魅力彌合各實權武將間的間隙維持西涼勢力不至潰散。

2、再奔張綉。期間比較複雜,直接後果是曹操長子曹昂身故,大將典韋身故,張綉選擇曹操而不是袁紹。

3、官渡之戰。僵持階段分析指出曹操優勢所在,後來便有了奇襲烏巢,跟這番談話有沒有關係就不知道了。

4、離間馬超韓遂。平復西涼動亂。

5、挺曹丕,旁敲側擊導致曹植失勢。

以上這些事兒 都對歷史造成了很大影響


在演義中吳將丁奉算的上長壽吧,印象中赤壁之戰前就有登場,到了吳國後期反而更活躍,斬殺孫綝、雪中奮短兵,這哥們露了不少臉。翻了翻《三國志》,沒有說明丁奉的具體出生時間,但是這樣描述丁奉出場的: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沒有明確的說明丁奉到底有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但甘寧、陸遜、潘璋等人要數甘寧死的最早,死於220年,這一年曹丕代漢,在這之前丁奉已經是「將」了,少說也得有十幾歲吧,也就是丁奉至少是在200-210年間出生的,甚至更早。正史中丁奉卒於孫皓的建衡三年,也就是公元271年,這一年蜀已滅亡7年,離三國歸晉還有9年。據推測丁奉活了七八十歲,無論是在正史還是在演義中都符合題主所說的條件吧。

再補充幾個個。

魏國的高柔(174年—263年)活了九十歲,這哥們是袁紹的的外甥,高幹的堂弟,後來跟著高幹投降了曹操,之後一直效命與曹魏,歷經曹操至曹奐,官至太尉,見證了整個曹魏帝國的興衰。高柔死去的兩年,蜀國也被魏所滅,司馬昭稱晉王,三國只剩下吳在苟延殘喘著。

辛憲英(191年—269年),是袁紹謀士辛毗的女兒,後來歸順了曹操。參見百度百科: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年,董卓焚燒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到她去世前六年(263年)蜀滅,再兩年後(265年)魏覆,而吳則在她身後苟延殘喘至280年也終於亡了,可以說,辛憲英的一生見證了整個動蕩的三國時代。此女是著名的女中英才,在高平陵政變時,其弟辛敞身為曹爽的參軍而不知道該不該出城追誰曹爽,而辛憲英一針見血的指出司馬懿發動政變只是為了誅殺曹爽,而不會傷害辛敞,所以勸他回到曹爽身邊,事後證明了她判斷的正確,還未其弟贏得了一個義氣凜然的名聲。後來在鍾會伐蜀時判斷鍾會會造反,並給在軍中的其子羊琇授予自保的方法,最後保住了兒子的性命。

鄧艾(197年-264年),大家印象中鄧士載在魏國後期才登場,事實上鄧艾伐蜀之時已經六十多歲,因為他出身貧寒又有口吃,所以一直都是在底層當著小官,四十多歲才被司馬懿發現委以重任。這樣看來,出生在漢末然後親自參與滅蜀的鄧艾也符合題主的要求吧。


假設這個「經歷」的人以入仕為前提

如果從狹義的220年曹丕篡漢到280年東吳滅亡劃分

司馬孚(180-272),220年開始輔佐曹丕

劉禪(207-271),219被立為太子,開始學習治國之道

如果從廣義的184年黃巾之亂到280年

王祥(184-268),此人就是二十四孝卧冰求鯉那個

廖化(?189-264)

如果假設不成立

左慈(156-289)完爆


名氣較大人物中

第一老不死是吳國的呂岱(161-256),活了96。

也就是說從黃巾之亂184年就23了,差7年就能看到蜀國滅亡才死

用呂岱對比下幾個著名人物的生年

曹操155-220,呂岱小他6歲,比他活36年。

劉備161-223,呂岱和他同年,比他多活33年。

孫權182-252,呂岱比他大21,比他多活4年。

名氣一般人物中

第一老不死是蜀國的來敏(165-261),活了97

黃巾之亂大約19歲,他死後3年蜀國就滅亡了

沒什麼名氣的人中

第一老不死是張臶(136-240),活了105。。。。

只是沒做過官,隱士,真是老妖怪


廖化


譙周(201年-270年),演義里存在感超強啊。

其實要說三個國家興衰的話,大概還是山濤(205年-283年)最合適。


魏:其實可能是司馬昭多一點 從小看到大么,不過賈詡也不能忘了。

蜀:沒人提老傢伙廖化 馬岱其實也算。

吳:吳國歷史比較長,個人感覺陸遜(孫權更合適)


東吳的人更替比較快,都是短命的主。

蜀國的話,趙雲((?-229年)應該差不多,但是三國後面的事情,比如鄧艾姜維那時候,基本上也沒他。

曹魏那邊,賈詡算是挺長的。但也只是到223年,曹丕是226,比趙雲死得還早。

那麼基本上也就只有司馬懿和劉禪。不過赤壁的時候劉禪還小,司馬懿真正出場的時候也挺晚的了。

沒辦法,跨度太大。


譙周,勸劉璋投降和勸劉禪投降的都是這貨


司馬懿吧,畢竟是有點類似家康式的人物,基本上貫穿歷史主線


高柔啊


廖化,打了一輩子仗一直到蜀國投降病死


說一個與題目無關的。

南朝琅琊王氏有個叫王琨的貴族,生於399年,當時東晉皇室處於掌握權力的巔峰;4年後桓玄篡晉,不到半年劉裕崛起滅掉桓玄。到420年劉裕代晉時已經官居郎中高位,而被劉裕賞識。然後一直活到479年劉裕的曾孫把皇位禪讓給蕭道成,這之後又活了4年蕭道成也死了他才去世。

代換到北朝,王琨出生的時候拓跋珪草創北魏,打敗後燕,正是如日中天。到王琨死的時候是拓跋珪孫子的孫子的孫子在位,轟轟烈烈的孝文帝漢化即將拉開序幕~

蕭齊代宋時候他說:「別人都以長壽為樂,老臣我卻以長壽為悲,既然不能早死,卻頻頻目睹此事!」實在悲涼啊。


對三國的了解不是很全面

個人認為 比較小強的人物如下

魏國 張合 司馬懿

蜀國 諸葛亮 趙雲

吳國 張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世界八大奇蹟」?
推背圖1-60象每一象詳解?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幾次軍閥割據的時候沒有一直割據下去?
歷史上有哪些大臣權力足以顛覆一個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精通醫術或其他技能的統治者?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三國志書籍 | 中國古代歷史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