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苻堅,曹魏和前秦,如此相似但最終的命運為何迥然不同?

曹操和苻堅,曹魏和前秦,都是統一了北方,都是南下討伐,都被南方的勢力打敗(赤壁之戰、淝水之戰)。但是戰敗之後兩者的命運如此不同?曹操赤壁戰敗後還是穩穩的雄霸北方,兒子稱帝。但苻堅的前秦卻為什麼馬上分崩離析,兒子被殺。


南征背景不同。

曹操南征時除了西邊的馬超已經沒有勁敵了,即使失敗了其內部也沒有太大的隱患。而且曹操消滅的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並不是一個個國家。經過黃巾之亂,群雄割據後,全國上下渴望統一,因此群眾基礎可以說比較牢固。前秦是一個氐族政權,其消滅的前燕是鮮卑族政權,前涼是羌族政權,再加上中原的漢人,可以說民族關係十分微妙,矛盾也十分尖銳。曹操南征帶的都是長久以來征戰的募兵,而苻堅南征則動員了大量的民夫,既沒有戰鬥力,又沒有士氣。

對手不同。

曹操南征本來攻打的對象是劉備,事先並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和孫權作戰。假如曹操聽從賈詡的建議,在南郡度過冬天,一面收服荊州的民心,一面操練自己的水軍而不是用原來劉表的水軍,那麼赤壁之戰很有可能是另一種結局。此外,孫權不過也是個割據江東的地方勢力,陸戰能力遠遜於曹操的陸軍,即便贏了赤壁之戰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全面進攻。東晉就不一樣了,不僅具有江東,而且佔據著巴郡,荊州等戰略要地,可以說是真正的佔有長江天險。淮河,漢水以南自280年西晉滅吳後100年時間內都沒有經歷過大的戰亂,國力遠非孫權可比。一旦苻堅敗了,東晉完全有實力進行大規模北伐,這是孫權無法匹敵的。

軍隊勢力和作戰方針不同。

東晉的8萬人是謝玄嚴格訓練的北府兵,孫權的軍隊多是水軍,陸軍勢力著實一般。淝水之戰前的3-4年內,前秦軍隊數次進攻東晉,包括淮水,襄陽等戰役,東晉這邊已經準備的很充分了,一旦打敗苻堅就可以迅速擴大戰果。從作戰損失上講也相差甚遠。曹操在赤壁之戰損失的主要是劉表的荊州降卒,其陸軍主力除了得瘟疫損失了一些人,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這也就是周瑜為什麼費了半天勁才佔領了南郡的原因。苻堅在淝水之戰損失的大部分是久經沙場的精兵,剩下的那幾十萬都是剛剛徵召的農民,完全是兵敗如山倒。從戰略部署上講,曹操在東進烏林後,留下曹仁守南郡,樂進守襄陽,李通為接應,李典守合肥,夏侯惇坐鎮許昌調度,張遼,張郃,許褚,夏侯淵等都在後方駐紮,可以說為失敗做了充分的準備。苻堅這邊完全是傾全國之力於一役,一旦失敗就沒有退路了。

最後,我覺得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曹操面對的雖然是孫權,但不要忘了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劉備在夏口坐收漁利。曹操想滅劉備,孫權也不想讓劉備趁機強大起來,所以互相掣肘,貌合神離。東晉則是全國同仇敵愾,抱著保衛漢族政權,決一死戰的態度,效果必定遠勝於孫劉聯軍。

東晉雖然勝了,而且趁機北伐佔領了不少地盤,但是政權徹底被王,謝,劉,桓四大士族控制,不到40年就被劉裕篡權了。


曹魏、前秦都是在一個大帝國崩潰之後慢慢聚攏出來的,表面上看它們十分相像:從極小的勢力慢慢擴張、在很短的時間內戰勝強敵統一北方、有著名的領導人、有著名的謀士賢相。

但仔細琢磨,這兩個政權其實有非常大的差異:

兩個政權最直觀的差異,是統治者的民族問題。民族問題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與漢人的關係問題,另一個是其他民族的關係問題。

一、與漢人的關係

曹操雖說是宦官之後,說起來不好聽,但畢竟是漢人,在心理認同上是沒有障礙的;苻堅本人雖然漢化程度很高,但整個氐族其實還是蠻落後的,漢化程度跟前燕相比差得遠,而且即使漢化程度很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得到漢人的擁護,這是很難的。

得到漢人擁護很重要嘛?當然很重要。

在談論魏晉南北朝歷史的時候,有一股力量在正史中若隱若現,但實際卻是非常強大的,這股力量就是民間豪強的塢堡。誇張一點說,勢力的大小,就看有多少當地豪強擁護你。袁紹得冀州豪強擁護,匹馬得冀州;劉表得荊州豪強擁護,匹馬得荊州;曹操得兗州之後,有點得意忘形,殺了邊讓,兗州豪強因此轉投呂布,差點讓曹操死在濮陽城。在官渡之戰中,青徐豪強的站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北伐烏桓的時候,當地豪強田疇的貢獻巨大;在曹魏政權內部,像李典、樂進、許褚,都是地方豪強出身。

即使到了晉末,異族人的武力已經超越漢人,但政治上不招攬漢人的,政權全都死得快。所以,後趙、前燕等有遠見的統治者,全都要籠絡士人,竭力拉攏那些名門望族。每一個士人背後,都是一股地方勢力啊。但是效果嘛,只能說呵呵。

而且,漢人統治漢人另有一個好處,就是會有一群家鄉人民做為死忠,比如說西漢的豐沛功勛團、東漢的南陽功勛團、隋唐的關隴集團等,曹魏也有譙沛集團。

相比之下,前秦就比較可憐,他們族人本來就不多,要統治那麼多新征服的地方,只能把族人分散到各地做空降領導,即分散自身實力、治國也只能勉強維持個局面,但是不分散又不行——農村裡兄弟多的家族勢力大,人丁單薄的家庭被人欺負。同一個道理。

另一個層面,地方豪強既是亂世的產物,但它又是延續亂世的原因,但是呢,它又是盼望著亂世結束的。

因此這就很考驗統治者的能力了。在有能力的統治者手裡,它是結束亂世的工具,比如說曹操。曹操雖是藉助豪強力量起家的,但是他始終在做消除豪強、加強政府集權的努力,殺邊讓、不拘一格招賢令、帶兵在外以家人為質,都旨在削弱豪強;後來曹丕借南征的名義,解決了青徐豪強,九品中正制也帶有「保你家庭榮華富貴、以換你忠心」的妥協贖買的意思;後來晉武帝統一天下,罷天下兵馬,其實也有消除民間武裝的用意。

相比之下,前秦苻氏這方面就做得差遠了。以它當時的統治能力,只能維持住局面,想讓這些地方勢力出錢出人,遠離家鄉打一場無利可圖的仗,那必然是怨聲載道。這些士兵上了戰場,也是士氣全無的。

二、與其他民族的關係

在晉末以前,有一個觀念是深入人心的,「自古無胡人為帝者」。大家都默認漢人才能做皇帝,這倒也相安無事。

曹魏時期,收服鮮卑,消滅三郡烏桓,扣壓匈奴單于、分匈奴為五部,這些異族人都是臣服於漢人的。日後建立成漢政權的巴氐,當年也是被曹操強硬搬遷到關中去的。

但是,到了前秦時期,匈奴漢國、前後趙、前燕,匈奴、羯人、鮮卑,都做過皇帝了。事實證明,胡人做皇帝也是可以的。那麼,就是比誰拳頭大啦。

而且,由於前秦政策上的失誤,那些失敗了的少數民族,依然可以聚族而居,依然保持著良好的武力。這是極大的安全隱患——這一點眾所周知,不多說了。

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具體情況也相差很多

一、規模不一樣

淝水之戰只是整個南伐中的一個環節,當時前秦是傾全國之力在攻打東晉,戰線沿長江一線有幾千里之長,這個氣勢是赤壁之戰無法比擬的。如果真的要找一場戰役來比較,我覺得還是拿西晉咸寧五年討伐孫吳的統一之戰比較合適,只是結果西晉勝了而前秦敗了。淝水之戰一失利,全線崩潰,就因為規模太大,傷筋動骨,所以失敗之後的後果也就嚴重得多。

赤壁之戰的規模則小得多,按周瑜做的算數術題「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而且真正損失慘重的,是荊州水軍。曹操自身實力的損失,是有限的。

二、戰敗時的狀態不一樣

按曹操的說法,赤壁之戰之時因為軍中有瘟疫,所以初交戰不利,他就焚燒掉了軍輜物品,主動後撤——不管這話是真是假,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曹操軍隊的損耗並不大,軍隊是成建制撤退的——赤壁之戰後,曹操依然保存著實力。

淝水之戰就不一樣了,其實直接在戰鬥是被殺的人並不多,但因為士氣實在太差,兵敗如山倒,除了慕容垂等部,都已不成建制——那是徹徹底底的大潰敗,苻堅輸得都沒底褲了。

一個政權的興與敗,肯定是諸多因素一起發力的結果。

以上諸因素一綜合,前秦就嗚呼哀哉了。


這個問題問的很差,敢問題主曹魏和前秦何以見得「如此相似」?不展開來說,政治,經濟,軍制,周邊環境,民族組成,發展歷程都不一樣,就因「南下討伐,都被南方的勢力打敗」所以將兩者混問一談?歷史不是只有軍事史的,在中國傳統史學中,政治史,典章制度才是核心。如題主能夠看清歷史現象的背後,那這類問題便可不攻自破。、


幾個答案都道理,但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操政權和前秦政權的執政合法性的區別導致了他們的結局不同。

曹操的執政合法性來自哪裡?曹操出身漢代官宦,勢力代表的是兩漢四百年正統王朝的威權以及其所關聯的漢人官僚集團,奉漢獻帝為尊,延續了在三國初年依然很有市場的漢代的執政合法性。也就是說這種執政合法性擁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基礎,因此根基較牢,極有利於維持統治。倘若沒有意識形態作為基礎,而是純粹依靠暴力統治,那麼這個政權的執政成本就是驚人的,它能延續的時間就是他能夠堅持暴力權威的時間。一旦暴力的權威出現因慘敗而導致的削弱,那麼執政合法性就會崩潰。曹魏的優勢在於佔據了最強大的北方,也在於它擁有對兩漢政權執政合法性的最直接的繼承。

而苻堅是氐族人,祖上是西戎的部落首領。早年其祖父歸附後趙石虎,進入關中,隨後趁石虎被殺佔據關中,通過漢族謀士王猛的策略加強中央集權,發展水利,增強國力,通過20年的一系列戰爭統一北方。此時中國的北方,已不同於三國時期的北方,隨著五胡亂華各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北方的民族構成發生了變化,原有的西晉統一政權的權威性遭到極大的削弱,政治權力出現了真空,意識形態也出現了基於民族性的分裂。這種狀況導致前秦在短短20多年中從無到有建立起的北方政權缺乏除暴力之外的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執政合法性來源。而各個少數民族包括漢族從根本上缺乏對前秦政權的政治認同,也就是說前秦政權能夠維持對北方統治,唯有憑藉武力和殺伐。

這就不難理解,一旦在全國性的戰爭中出現重大挫折,曹操在北方仍能號令四方,而苻堅族人面對的,則是各個民族紛紛獨立,政權瞬間土崩瓦解。從這種意義上說,前秦和秦朝的覆滅具有一定的相似度。


曹操比苻堅果斷或者說狠毒,曹魏內部也比前秦穩定得多,民族成份,複雜程度完全不能相比。


推薦閱讀:

劉備為什麼要殺死前來聯合的楊奉?
為什麼現在的人普遍欣賞項羽而不是劉邦?
歷史上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人支持奴隸制?
你怎麼評價中國面孔復原的曹操真容?
匈奴西遷的原因是什麼?

TAG:曹操 | 歷史人物 | 歷史比較研究比較史學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