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西醫之爭中常見的思維/邏輯/語言謬誤有哪些?

本題並非討論中西醫之優劣,而是對言論進行批判。中西醫本身誰優誰劣並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自問自答,我會慢慢完善這個答案

1. 稻草人詭辯

稻草人詭辯,是指給對方安上一個對方從未主張過的論點,並將之駁倒,並自以為勝利。

舉例:A:民主比獨裁好。

B:民主之後殺全家,好個屁!

本例中,A並未表示民主之後要殺全家,B批判一個A從未主張過的觀點,自以為成功,就像樹立一個稻草人並將之打倒。

許多人以為,反對中醫就是「科學至上」,支持中醫就是「反智」或「反科學」,都屬稻草人詭辯。

2. 苛求完美

苛求完美,是通過指出對方主張的不完美,而得出結論,認定自己的主張和對方一樣好、甚至更好。

舉例:A:狗跑得比烏龜快

B:狗沒有獵豹跑得快,所以我看烏龜和狗的速度也差不多

B試圖通過指出狗的速度達不到一個完美的標準(獵豹),來論證狗和烏龜一樣快。

@田吉順 在全面否定中醫對不對?為何有人全面否定中醫?的答案中寫道:

但事實上西醫療效也不確切,只是用一個統計數據來表示罷了,半斤對八兩。

試圖通過「西醫療效也不確切」(達不到100%這樣一個完美標準),來說明中西醫「半斤對八兩」,完全忽略兩者的對比而直接得出結論。

3. 曲解概率

直接看例子:

又是 @田吉順 在為什麼很多人對中藥深惡痛絕?中藥和西藥的優劣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 一文中的言論:

有一個病人來到你面前,向你陳述了他的癥狀,你做出了診斷,然後告訴他,用了這個葯,有99%的人是可以治癒的,1%的人不能治癒,甚至有嚴重副反應,那麼這個病人該怎麼辦?他怎麼知道他就不是那個1%?統計數據在一個病人身上毫無意義,發生了就是100%,沒發生就是0%,你說一個人有99%死掉了,我想說這話的人99%是個弱智!當面對一個個體的時候,統計數據就顯得非常蒼白了。

我們所說的概率,是先驗概率,即某事在未來發生的可能性先驗概率可以指導行為。比如,假設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99%,那麼,帶傘是一個非常理智的選擇。假如明天有99%有可能性要地震,那麼逃難絕對是一件理智的選擇。如果一種手機的3年無故障率為99%,而另一種手機的3年無故障率是50%,那麼,不考慮任何其它因素的情況下,前者是理智的選擇。

沒有人是已經死掉了99%,但確實有人會有99%的死亡可能性,就像手機有99%的可能性出故障/不出故障一樣。

而「發生了就是100%,沒發生就是0%」,等同於「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沒發生就是沒發生」,屬於同義反覆,實際上與概率無關,卻被曲解為一種『概率』。同義反覆無法告訴我們任何事。如果有人告訴你,「明天下雨了就是下雨了,沒下雨就是沒下雨,地震了就是地震了,沒地震就是沒地震,手機壞了就是壞了,沒壞就是沒壞」。估且不論我們會不會覺得這個人的腦筋有點特殊狀況,這些信息也沒有告訴我們任何事,無法據此做決定

假設某一旅遊勝地治安極差,過去去旅遊的人有99%死於非命(這地方夠危險的),我想,當你準備去此地旅遊時,若是朋友勸你千萬別去,你應該不會怒斥他「統計數據在一個遊客身上毫無意義,發生了就是100%,沒發生就是0%,你說我有99%有危險,一定是個弱智」吧?

4. 吹牛大王與小淘氣

吹牛大王特別愛吹牛,號稱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拳打愛因斯坦腳踢蘇格拉底,鐵人三項世界第一,外加每星期換一個女友,內褲從來不需要自己洗。小淘氣則淘氣頑皮,今天打破了李阿姨的窗戶明天又拔了張叔叔的鬍子,只有成績不錯,今年剛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問:吹牛大王和小淘氣哪一個成績更好?有些同學的答案是,吹牛大王成績更好,因為吹牛大王把自己描述得很牛逼。

這種邏輯的本質是比較A的理想與B的現實,從而得出A比B好的結論。

舉例:甲: 鳳姐比林志玲丑多啦

乙:不對,鳳姐立志成為世界第一美女,所以她比林志玲要美。

在政治領域,這種邏輯非常常見。比如,有官員稱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真正代表了人民(理想),所以要優於西方代表利益集團的議會(現實)。

對中醫非常常見的一種讚揚是個性化治療,就像 @田帥 在現代中醫和傳統中醫有什麼區別?一文答案中所說

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體質,癥狀,做出不同的診斷,從而對症下藥,很多人看起來病是一樣的,可是通過診斷得到的診治方式卻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一種病在不同的時期用的藥方,治法也不一樣。

這段話的巧妙之處在於,它把一個現實和一個理想混在了一起。它混淆了 個性化個性最優化。『根據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體質,癥狀,做出不同的診斷』是『個性化』,沒錯,中醫可以做到(當然西醫也能做到)。但個性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個性最優化,即『對症下藥』,讓每一個個體都得到最優化的治療。中醫看起來是個性化的,但是否做到了個性最優化,很抱歉,我不知道,也不確定是否真的有人知道。這只是一種理想

由於人們太快的把中醫的個性化表現,看成了個性最優化的證明,於是,吹牛大王戰勝小淘氣,中醫優於西醫的結論就不足為奇了。

5. 訴諸相對主義

相對主義在知乎大行其道,頗受歡迎,基本上戰無不勝,因為它採用了一種近乎無賴的語言花招。主要形式為:

不能用一種體系評價另一種體系的產物,因為沒有統一標準。

這種邏輯的實質是以不能比較為借口,拒絕比較。從邏輯上看它是自毀命題(自相矛盾),因為按這種邏輯,在認為「可以用一種體系評價另一種體系的產物」的體系中,這一命題不再成立。

不過,相比邏輯上的詭辯,我更想強調的是,在性命攸關的場合,無論何種理由都不能阻止我們做比較。

每個人都會生病,因此,每個人都會成為醫學的消費者。消費者一定會比較iPhone和Android有何不同,不論它們是否出自不同的設計哲學。消費者一定會比較哪家麵包店的麵包更好吃,哪怕一家店是以蘇格拉底哲學指導麵包製作,而另一家是以道家思想指導麵包製作。在選擇手機、選擇麵包的時候,我們都會比較優劣,更遑論性命攸關的醫學。因此,不管現在有沒有標準,未來都一定要有。

6. 專家資格謬誤

有人認為,必須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才能進行該領域的評論。這種看法的謬誤在於,混淆了理論/實踐/產品三者的區別。

舉例:A: 這雞蛋一點都不好吃。

B: 你又不是雞,沒下過蛋,有什麼資格評價蛋好不好吃?

A對雞蛋(產品)進行了評價,而B卻認為A必須了解生蛋的過程(實踐)才能夠評價。這種理論完全把產品生產的邏輯倒了過了——首先,消費者會制定評價某產品好壞的標準,然後,生產者會創造理論/實踐來儘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雞蛋廠商會努力改良雞蛋品種,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手機廠商也會努力製造更酷的手機,滿足手機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標準最重要,生產者的理論/實踐必須試圖創造出符合消費者標準的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上生存。恰恰是消費者,擁有評價產品的權利,而不是專家。


先假裝這不是一個帶有傾向性的提問

首先還是從這句話開始:「不先討論有沒有就問有哪些全都是耍流氓

也就是說,是否存在「中西醫之爭」?

有,當然是有的,但那個其實不是這個問題以下諸種答案所關注的對象。這裡其實問的是「關於中西醫的非專業爭論」當中的表達謬誤。

先來看看一場理想的爭論應該是怎樣的吧:

首先,對於爭論的參與者來著,對兩種觀點各自的邏輯應該都是相對明確的。

比如說,要討論歐式幾何和非歐幾何哪個更「對」的話,好歹要弄清楚對方的體系和邏輯到底是什麼,而不是叫囂「三角形內角和大於180度的都是傻逼」(當然我知道這兩個都不是「錯」的);要討論傳統武術和MMA哪個「更能鍛煉身體」,首先都得去試著練一練,而不是馬步都沒站過分指手套都沒戴過就上來說資本介入市場運作科學體系適應時代(當然我也知道這兩個都不見得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同樣,要「討論」中西醫,也不是只挨過手術刀或只被艾灸燎過的就能夠參與的。

其次,參與爭論的論者,得抱著「我可能錯了」或者「對面也可能有點道理」的態度。個人的傾向性當然是可以接受的,但爭論的目的是在於更新自己的觀點或者論據,而不是對別人有多聰明作出評判。

那麼,到底誰能夠來「評價」呢?

所以說錢鍾書害死人。他說個雞蛋母雞的冷笑話,好像挺多人就當真了。其實雞蛋吃到嘴裡,做得好做得不好母雞能怎麼DI?它自己生蛋又不是想著就讓你吃的,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那個廚師,挑雞蛋的是TA,做雞蛋也還是TA。

你當然可以說雞蛋好吃不好吃,前提是你之前吃過雞蛋。而至於要說出這個雞蛋到底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你怎麼也得做過雞蛋吧?沒親自下廚做過你也得知道眼下吃的這個是白煮蛋還是茶葉蛋吧?

這個態度我是一直盡量推廣的:在粉和黑之外,還有一種狀態叫做「不黑」,也就是「對不起這個事情我不太了解不太能作出評價」。

對於這樣承認我的認知能力或者掌握的信息有限這一點,我自己覺得是極好的,到目前為止似乎也沒見到更好的態度。

然後。儘管無論在什麼地方,專家總是少數。大廚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那麼你自己那一點點吃雞蛋做雞蛋的經驗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

我覺得也不是,它也是足夠形成「標準」的,只要你把這種標準用來衡量、評價、影響你自己就好。張三相信張三他二姨夫,張三二姨夫覺得智齒長出來了就該拔掉(沒用,還有可能影響其它牙齒,自己有事沒事還會發炎),張三就去拔了;李四相信李四他小舅子,李四小舅子覺得智齒長出來了不該拔(長智齒是腎氣充足的表現),李四就沒拔;王五誰都不信,自己感覺不疼,去拍了張X線覺得它接著長也不會影響其它牙齒,就先放著,覺得哪天真頂上了或者發炎了再說,結果後來他忘了這事兒了,後槽牙就被頂壞了只好去全部拔掉。

張三、李四和王五做事的方法(聽別人的還是自己研究)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拔了或者沒拔或者再議)。這事情實際上就已經結束了,但所謂的「中西醫之爭」常常是張三李四王五三個人在相互對噴,當然他們沒一個是正經牙醫。

這個時候再來看看所謂的「謬誤」才是比較靠譜的。

第一,缺乏專業知識。如前所述,對中西醫各自的理論、邏輯、行業發展情況基本上都處在「好像知道一點」的狀態,同時辯得慾火焚身。

第二,用自身經驗代替事實判斷。這裡說的是「療效」,以及要弄清楚我們要討論的是單獨的病例還是行業整體的情況。單一病例的成功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一整套療法的有效性;單一病例的失敗亦同。

第三,預設立場。如本題@程大功 的答案。這種就不是來「論」的,僅僅是來「爭」的。比如將中西醫進行「比較」當然是可能的,問題僅在於這一比較標準的設立上。有沒有人說「不能拿科學的標準來衡量中醫的有效性」呢?當然是有的。但這個就意味著「不能比較或者『拒絕比較』」了么?

該答主這裡有兩個邏輯錯誤,首先是他那答案里說的第一個所謂「稻草人詭辯」,「不能拿籃球賽的進球數來衡量足球賽的精彩程度」當然不意味著「足球拒絕跟籃球比較」。

第二個則是轉移話題重點,不過這個是建立在第一個錯誤之上的。前面這話的核心在於「用什麼樣的標準」,對「不能拿科學的標準」的反駁和追問,要麼是要求對方提供新的標準,或者對這種「不能」作出論述,要麼是自己給出標準(新的或舊的),並對該標準的適用性作出論證。但答主訴諸未來,「不管現在有沒有標準,未來都一定要有」,這個跟「用什麼標準來比較」有半毛錢關係么?

第四,用態度(的數量)來衡量正誤。比如知乎的答案排名系統,哪怕它反過來也一樣。「相信群眾」跟「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同樣二逼。態度只是態度而已,你願意相信什麼,跟什麼貼近真理有個屁關係。比如對所謂「祝總驤經絡說」的否定,我是沒在知網上找到靠譜的反駁論文,但像經絡的騙局 裡頭的駁斥就毫無說服力:「這一成果連中醫界內部都無人響應」。至於他的那種「電激發下的機械探測法」、「電阻測量法」"振動聲測試法"之類是否真的能夠說明問題,你可以像伽利略用純邏輯反駁亞里士多德那樣來反駁,也可以像伽利略用實驗來反駁亞里士多德那樣來反駁,在那之前,說什麼「正誤」都毫無意義。

第五,敢於通過單一言行來評價人。因人廢言是極度二逼的事情,反過來更加。不過這種錯誤孔夫子也犯過所以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下判斷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可能犯錯的所以隨時準備說「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可以了。但在爭論里這常被用作攻擊的手段。

吃完了雞蛋之後說句「好吃」或者「難吃」當然是可以的;看完病之後說句「有效」或者「無效」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這針對都只能是單一的病例,甚至連劃分「粉」和「黑」都不行。但居然也就戰得起來。


所有邏輯問題均非本人原創,摘抄自【如何對付噴子】邏輯,有能告知出處的不勝感激

先來個立場吧,無論中醫西醫到了最後都會是現代醫學,不分彼此。

  • 謬誤謬誤

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很多時候,辯論的贏家獲勝並不是因為觀點正確,而是因為辯論技巧更好。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你不能因為別人的論述中存在謬誤或者錯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

例子:一個提倡健康飲食的人在電視上發表了很荒唐的飲食理論來推廣健康飲食理念,小紅看後覺得健康飲食就是騙人的,於是開始每天暴飲暴食。小紅犯了謬誤謬誤

即很多時候出現的一粉頂十黑,例子太多

  • 滑坡謬誤

你搞得好像如果A發生了,那麼Z也一定會發生會,以此來表示A不應該發生。

你不討論現下的事物(A),而是把討論重心轉移到了意淫出來的極端事物(Z)。因為你沒能給出任何證據來證明A的發生一定會造成極端事物Z的發生,所以這是一種訴諸恐懼的謬誤,也影響了人們討論A時候的客觀性。

例子:小紅反對同性戀婚姻,因為她認為如果我們允許同性戀結婚,那麼就會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結婚。小紅犯了滑坡謬論。

即某些祖傳老軍醫騙人(A)——中醫扯淡(Z)

或西醫手術有成功率(A)——西醫治不好病(Z)

  • 個人懷疑

你因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識水平不夠,就得出一個事物可能是假的。

一些很複雜的概念,比如生物進化等等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解和知識。有些人因為不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而覺得這些東西是錯誤的。

例子:小紅指著塊石頭說:「你說進化論是真的,那你讓這塊石頭進化人給我看看。」小紅犯了個人懷疑的謬誤。

這個其實是最能舉例的【為什麼這麼多人這麼賣命黑中醫,即使他們根本不了解什麼是中醫?】這個問題中大多數人其實沒有醫藥類知識,也從未找過中醫治療(個人臆測,如果不是請輕噴)就開噴。其中得票最高的答案挺萌的嗯

  • 訴諸權威

你利用一個權威人物/機構的觀點來取代一個有力的論述。

要證明一個觀點,只是摘錄別人的觀點是不夠的, 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權威為什麼有那樣的觀點。因為權威人物/機構也是會犯錯誤的,所以不能無條件的假設合理性。當然,權威人物/機構的觀點有可能是對的,所以不能只因為對方使用了訴諸權威的謬誤就認定這個觀點肯定是錯的。

例子:小紅不知道怎麼反駁進化論,於是就說:「我老公孫越是大科學家,他覺得進化論是錯的。」小紅犯了訴諸權威的額謬誤。

方舟子專註打假三十年——方舟子吐槽中藥各種問題——中醫不好

  • 訴諸自然

你認為一個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並且更好的。

一個事物是自然的並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互相殺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不應該互相屠殺。

例子:小紅認為吃草藥肯定比吃人工製造的葯有效,因為草藥更加「自然」。小紅犯了訴諸自然的謬誤。

反過來亦然,即認為吃人工製藥一定更有效,因為人工製藥更「精粹」。

  • 德克薩斯神槍手

你在大量的數據/證據中小心的挑選出對自己的觀點有利的證據,而不使用那些對自己不利的數據/證據。

你先開了一槍,然後在子彈擊中的地方畫上靶心,搞得自己真是個神槍手一樣。你先決定了自己的立場,然後才開始找證據,並且你只找對自己有利的,而對於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就選擇性忽略。

例子:紅X字會為了證明自己盡到了職責,到處宣傳自己撥出了XXXX的善款,卻隻字不提自己公款消費的奢侈無度。紅X字會犯了「德克薩斯神槍手」謬誤

如為了證明中醫無效而大談安慰劑與自愈,將其他無法自愈疾病以及安慰劑無效的忽略的情況。

  • 從眾心理

你試圖說明因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這件事情就是對的。

一個事物/觀點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沒有關係。地球是球形的,在人們相信地球是平的時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例子:看到《貨幣戰爭》怎麼那麼暢銷,小紅相信一定是羅斯柴爾德和共濟會在背後操縱著整個世界。小紅犯了從眾心理謬誤。

還是打一下知乎的臉,知乎主流論調=正確?顯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比如到答案一開口就是「沒想到知乎上也這麼多中醫粉(黑)」。

先這樣吧


討論中醫問題前,首先要明確中醫支持方把中醫歸於科學,文化,還是哲學。

不能先說是研究人體方法的不同,然後撤退到文化類型和歷史傳承的不同,最後是世界觀和思辨方式的不同。

這樣對方辯友很辛苦的。


1,

5000年必定有道理。 沒錯,存在即合理。但是,中醫絕不會告訴你,合的是哪個理。 拜菩薩也流傳至今,難道是因為拜菩薩確實有效? 中醫延續的理由,正是因為人有心理需求,而且,有很多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很弱。

2,

沒中醫你祖先怎麼活下來的。呵呵,美國人怎麼辦?非洲人怎麼辦?猴子呢,蟑螂呢?生物生存繁衍無需醫學。活下來的,都是適應環境的一部分而已。不適應的,自然沒有留下後代。

3,

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孤例作為證據,太薄弱了。根本無法排除其他影響。所以我們才需要隨機大樣本雙盲對照測試去排除各種影響。

造謠成本幾乎為0。闢謠成本卻高到起飛——我說,我新疆大山裡有一個遠房親戚癌症被中醫治好了,你去闢謠看看? 謠言動動嘴,你坐飛機去新疆,然後坐驢車去山區,然後爬山去深山野林去證明我騙人啊。

4,

你沒見過就當不存在,要尊重未知事物。對啊,那你治病幹嘛去看醫生?求神去啊。 你沒見過神,就代表神不存在? 要尊重未知事物啊。打臉啪啪響。 利用哲學上證有易,證無難的原理,讓對方去證無,然後把根本無法證無的事物直接就當做存在,當做有效。

5,

你不懂中醫,沒資格反駁中醫。警察叔叔沒當過騙子,所以他們沒資格抓捕騙子——你怎麼知道騙子就是在騙人呢?說不定騙子是博大精深玄妙無比的高人,你不懂那些博大精深玄妙無比的東西,就當他是騙子?

……

最可笑的是,中醫黑甚至不需要提任何的證據,中醫內部就矛盾重重了。

有人說,中醫是科學的。

有人說,中醫和科學不是一個體系,不能用科學反駁中醫。

有人說,中醫的科學不是科學的科學。

哦,誰是真正的中醫呢? 為什麼他們從來沒有互相辯論呢?

有人說,中醫太難了,古代包治百病的神醫技術都失傳了。

有人說,中醫已經進步了,古代的錯誤都被修正了。

哦,現在哪個中醫敢跑出來說自己技術超過華佗,勝過扁鵲,完爆張仲景的?

有人說,你不懂中醫,快去看黃帝內經。

有人說,腎不是腎,經絡不是血管。

哦,黃帝內經里寫出了器官經絡的實體,這會兒又說腎不是腎,什麼博大精深整體功能,打自己臉

有人說,中醫藥到病除,瀕危病人幾服藥就治好了。

有人說,中醫只擅長調理,治慢病。

哦?誰在說謊?

有人說,中醫理論博大精深。

有人說,中醫理論是扯淡,但是有療效就行了。

哦,怎麼從來沒看見你們之間就中醫理論是否有效進行辯論呢?

有人說,親眼所見癌症治好了。

有人說,中醫能治病是事實,但癌症還是治不好的。

哦,我也沒看見你們之間辯論嘛。

中醫對自己內在的矛盾從來不辯論,根本無視邏輯呢。


部分不同意@程大功先生的答案。

2. 苛求完美

苛求完美,是通過指出對方主張的不完美,而得出結論,認定自己的主張和對方一樣好、甚至更好。

試圖通過「西醫療效也不確切」(達不到100%這樣一個完美標準),來說明中西醫「半斤對八兩」,完全忽略兩者的對比而直接得出結論。

中醫療效不確切,西醫療效也不確切,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兩者的對比到底孰優孰劣,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主觀臆斷不實在,能否給出「科學」的統計數據呢?

3. 曲解概率

無論是先驗概率還是同義反覆,都無法反駁1%的人可能不能治癒的客觀事實。站在宏觀的角度,咱可以忽略這個1%,萬一不幸咱就是這個1%呢?你是認命忍受痛苦,還是尋找其他通道治療疾病?

4. 吹牛大王與小淘氣

但個性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個性最優化,即『對症下藥』,讓每一個個體都得到最優化的治療。中醫看起來是個性化的,但是否做到了個性最優化,很抱歉,我不知道,也不確定是否真的有人知道。這只是一種理想

由於人們太快的把中醫的個性化表現,看成了個性最優化的證明,於是,吹牛大王戰勝小淘氣,中醫優於西醫的結論就不足為奇了。

是否做到個性最優化,估計沒有人知道。但是沒有人知道是否已經達成了個性最優化,並不表示就沒有達成個性最優化。而且,個性化為什麼不重要?個性化總比大鍋飯好一點。

好比現在的學校四五十人一起上課。很多家長喜歡課後給孩子請家教。家教不一定能針對孩子的特長達到最優化教育,但他至少是一種個性化教育,不會對孩子已經掌握的知識反覆講解,而不會因為「大部分孩子都懂了」、就對孩子不懂的偏僻知識點略過不計。

再有,何為個性最優化?怎樣算是個性最優化,上山的路從來不止一條,這條上山最快,這條路最平坦,這條路風景最好,這條路最方便,這條路不收費……最優化的路是哪條?

5. 訴諸相對主義

在性命攸關的場合,無論何種理由都不能阻止我們做比較。

因此,不管現在有沒有標準,未來都一定要有。

我非常贊成這句話!我也覺得要有個標準來做比較。

只是,什麼標準好呢?

我建議,以患者的健康作為標準來如何?中醫西醫都是醫學,本質是治病救人,那麼以患者的切身感受來投票,沒有人會反對吧?

只是,這種健康又該如何衡量呢?比如感冒發燒,掛了鹽水,燒現在是退了,過幾小時又高起來;或者不掛鹽水,燒個一兩天自己活蹦亂跳,哪種治療方式好?

比如癌症病人,患者放療之後身體疼痛無力,在病床上呻吟了3個月去世,或者他選擇放棄放療化療,帶著瘤體活著,安安靜靜曬了一個月太陽後去世,哪種方式更好?

非常期待您的比較結果。

6. 專家資格謬誤

有人認為,必須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才能進行該領域的評論。這種看法的謬誤在於,混淆了理論/實踐/產品三者的區別。

舉例:A: 這雞蛋一點都不好吃。

B: 你又不是雞,沒下過蛋,有什麼資格評價蛋好不好吃?

A對雞蛋(產品)進行了評價,而B卻認為A必須了解生蛋的過程(實踐)才能夠評價。這種理論完全把產品生產的邏輯倒了過了——首先,消費者會制定評價某產品好壞的標準,然後,生產者會創造理論/實踐來儘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雞蛋廠商會努力改良雞蛋品種,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手機廠商也會努力製造更酷的手機,滿足手機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標準最重要,生產者的理論/實踐必須試圖創造出符合消費者標準的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上生存。恰恰是消費者,擁有評價產品的權利,而不是專家。

我覺得,您同樣混淆了理論/實踐/產品三者的區別。

首先,對於雞蛋好不好吃,當然不需要下過蛋才能評價,但至少得吃過雞蛋吧?消費者有評價產品的權利,但他首先要有使用產品的經驗。反對中醫的人,有多少人受了中醫的「禍害」,是何種形式的禍害?說來聽聽唄。另外,有些不愉快的經驗是本身疾病導致的,不一定都是看中醫產生的。同樣,我相信去過醫院的人,也有不少西醫的不愉快經歷,比較下哪種經歷更不愉快,傷害更大,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客觀吧?

其次,對於雞蛋好不好吃,消費者有評價權,對於生產實踐有建議權,但對於生產者所奉行的理論還是沒有評價權。造成產品體驗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雞蛋好不好吃,不一定是雞蛋品種問題,還跟廚子手藝有關,跟雞蛋存放時間有關,跟自己的口味有關。消費者能評價的只是這次產品體驗,而不代表整個雞蛋品種有問題,有權對生產者提出建議,卻沒資格對雞蛋品種指手畫腳。比如說,您用了一款安卓手機覺得不好,就抨擊安卓系統,覺得廠商都應該改用蘋果系統;吃了個雞蛋覺得不好吃,就去抨擊中國傳統烹飪方式不行,應該向西方的烹飪方式學習,將產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多少過頭了吧?

我覺得,「必須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才能進行該領域的評論」這句話大意沒錯。你當一次消費者,有權對這次消費進行評論,你成為消費專家,有了能代表總體的大樣本,才能對這個消費領域進行評論。但跨領域進行批評,消費了某產品就對生產理論評頭論足,有如文學家去給IT業出謀劃策,不免貽笑大方。你成為該領域的內行,說話才有底氣,才有權威,不是嗎?

PS.說到用戶體驗,我想問句,難道西醫里庸醫少了?那所謂「醫療糾紛」,過度醫療算怎麼回事?遇到西醫里的庸醫,人們說「這個醫生技術不行」;遇到中醫里的庸醫,就說中醫不行。公平嗎?

我自己想補充幾個奇怪邏輯。

1、科學壓倒一切的謬誤

每當看到一些人高舉「科學」大旗的時候,就想吐槽。

所謂「科學」是西方提出來的,與西醫出自同一理論體系,西醫「是」科學。中醫無法用目前的科學體系去驗證,所以中醫不是科學。

同志們,科學在不斷發展進步好不好。曾經科學支持地心說,後來支持日心說,現在日心說也被否定了。時至今日,科學取得很大進步,也沒有發展完善,沒有真理在握好不好!!

現在的科學治不了空鼻症,但人們相信將來總會治好空鼻症的。

現在的科學發現不了中醫的經絡,於是人們就說經絡是不存在的。

相對論比較深奧,很少有人能懂,但人們都相信相對論是正確的。

中醫理論比較深奧,很多人不懂,所以人們覺得中醫理論就是錯的。

要不要這麼雙重標準?

2、一棍子打死

拋開具體情況,不具體分析,而是憑藉經驗下結論。

舉例:A:上班選擇哪個交通工具好?

B:當然自行車啦,環保又健身。

如果A上班地方就跟家裡隔了一條街,走路就能搞定。如果上班地點騎自行車需要一個小時,自然優選汽車。普京上班還坐直升機呢。自行車環保又健身當然沒錯,卻不一定適合A的切身情況啊。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遇到具體病症具體分析,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案,不是更好?比如說,一針青黴素能搞定的梅毒去找中醫,未免走了遠路;空鼻症還去找西醫,不也是給自己添堵?

3、一元論

素描、國畫、油畫哪種藝術更美?

農曆、陽曆哪種曆法更完善?

姓資、姓社,哪種制度更優秀?

毛、蔣、奧巴馬、哪個人物更出色?

老子、孔子、荀子、韓非子、孟子、莊子、孫子…誰的思想最偉大?

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

……

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更好」?為什麼一定要踩低別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偉大?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為什麼人們想的不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想著融會貫通,而一定要將兩者對立起來?中醫和西醫又不是硬幣的兩面,為什麼一定要相愛相殺?

4、閉關鎖國

當年大清信奉老祖宗的文化,對西方文明不屑一顧。

現在很多人信奉西方文明,對老祖宗的文化不屑一顧。

有本質區別嗎?

反對中醫的人,抽個空讀讀黃帝內經好不好;反對西醫的人,抽個空看看西醫著作行不行?技多能壓身?

更何況,師夷長技以制夷,對任何時代,任何學問,任何個人,都適用!

5、自以為是

我挺喜歡看吵架的,能從雙方激烈辯駁中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雙方專家吵架,妙語迭出,智慧閃亮。

可是一群門外漢吵架算什麼回事?這不是「專家資格審核」,而是好奇,一群門外漢的吵架,是能推動醫學進步,還能拯救痛苦中的病人?如果能敦促人們思考,使得更多的人學習醫學、研究醫學,那也是功勞,可是成效呢?

前陣子微博上嚷嚷著「XXX滾出娛樂圈」,輿論一邊倒,聲勢極為浩大。結果呢?XX滾出娛樂圈了沒?

現在很多人嚷嚷著「廢除X醫」。也太把自己當根蔥了!


對於中醫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去偽存真」,以及如何做到"去偽存真"。哪怕不能系統的解決問題,但是可以一步一步的探究可行的方法。這個工作,最好是由專門搞臨床的人來做。目前很多人對中醫主張「廢醫存葯」,我認為這是利用現代醫學的強勢話語權剝奪中醫生存根基的方式。誠然,從現代醫學體系出發,將中醫中可以利用的部分收為己用,並無不可,實際操作中也相對方便,可行性較高,但是這不能成為唯一的方式。

另一條路,從中醫體系出發,利用現代醫學的成果和方法,使得中醫的理論得以進化,從而更好的指導治療和製藥。中醫要想從現在的泥沼中上岸,必須自身完成變革,否則就只能越陷越深,慢慢的在歷史中消亡。中醫應該如何跟現代醫學對話,如何從對話交流中得到自身切實的發展,是中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條路走起來非常難,因為需要有人對兩者都非常熟悉,才有可能做到。畢竟,目前國內水平比較高的中醫醫師,數量少,同時也較難培養。

抱歉我的回答又文不對題了。中醫跟現代醫學之爭中的思維邏輯漏洞,我沒法說清楚,畢竟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只提一點,在回答的時候好好討論,多用確實的數據和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少一些抬杠撒嬌的事情,討論起來會比目前有效很多。


一個問題出現,第一次,在位於世界東方的人們不知所措,然後第二次,第三次。。。歸納了數百次,額,原來這個人貪涼了等等,最後還打冷戰,化熱了。依據很久很久以前的土方法,那就只好吃點現成的草唄或喝點熱湯唄等等措施,試來試去,一顆小黃草吃完,發個汗,就好了,速度快,又方便有效,好的,這個黃黃的草能夠清風熱,那它本身應為偏涼性,好,記下來,下次遇到類似癥狀就有招了,依據此思維方式,能發汗的方法或草藥都可治病此類癥狀(歸納類比思維也可稱屬性思維),經過不斷的臨床試驗,這個要發汗也分好幾種病,這是病機,也有個輕重緩急的癥候,需要的方法也越來越多了,這是胡謅的開始了,以為只要發汗都要行,實則不然,每個人體質病因多少不同,就可能需要不同的組方或療法,這就是中醫的優勢與劣勢所在,既可藥到病除又可雲里霧裡。要辯證,所以中醫覺得讓人覺得有親近有陌生,因為日臻完善的中醫有了整體觀與辯證論治的特點,她需要一位思維方式縝密而又不失大綱的頭腦來駕馭,才能發揮出她應有的效果,中醫需要人才,但這個快消費節奏社會怎麼都讓中醫看上去都格格不入,再過50年看看,各位親。甚至百年前就有了存廢之音,只因為向她索要數據,模型和方便快捷。同一個問題出現,第一次,在位於世界西方的人們不知所措,然後第二次,第三次。。。就偷個屍體解剖分析下,額,顯微鏡一看,原來是細菌感染,好,殺死它;檢測,殺死;再檢測,再割除;再檢測,再移植。。。然後的然後就是我們的現代醫學。。。假如因有限元素(數據、模型等)能夠在一定的時空里把宇宙的一切真理都詮釋明白,那麼無線元素不得不懷疑統一相對觀點的科學性了。且中醫從沒自以為是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上和浩瀚的宇宙里標榜自己是科學的。目前誰也不能確定我們標榜的科學就是合理的、公正的,數據、模型的局限性,有點文化的同志都領教過。總之,我想能夠延續人類及宇宙的和諧發展的知識,都需要驗證的。你說了,不算。我算了亦不算。子孫因為見證後,可以勉強發表客觀的想法,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人類還很渺小,目前。了解熟悉中醫和見了臨床效果之後,我想各位不會用長篇大論用著不著邊際的各種理論、各種模型,來評說中西醫亦未晚。中醫需要的是一個華麗的轉身,我們拭目以待。


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中醫的理論充滿了主觀臆斷,用模糊的概念進行詭辯,那些概念不具有唯一解釋性。而且中醫也沒有完善可靠的數據實驗支持自己的理論。而在藥物和方法上說,用其他科學或胡扯也解釋的通,療效與理論無太大關係。而且哪裡有什麼西醫?那個叫做現代醫學,是集全人類研究成果於一身的


簡單來說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紅衛兵思想。認為有了西醫就可以不要中醫,或者有了中醫就可以不要西醫,就好比說奧運會有了世界第一就不需要世界第二一樣,或者說手機系統有了蘋果就可以不要安卓一樣。


主要在於中醫理論中大量語義學上本體不明的概念,

理論封閉無法與自然科學接軌。

@大青蛙 對這方面所作的闡述比較多。


同領域不同方法論之間衝突是必然。本身醫學研究者們辨辨也挺好,沒啥想批判的。

不如改成問問為何閑人這麼多,沒深入了解過就對專業體系評頭論足指手畫腳,

問問媒體為何喜歡把新聞做成謠言,

問問為何浮躁得愛表達甚於做事。


其實知乎的類似討論中都有一個容易被忽略,但極其嚴重的問題:

陳述性論據缺乏來源引用或參考文獻

缺乏來源引用,就無法確定論據的真偽,那後面的論證無論多完美都是無效的。

真的建議知乎加上類似維基百科的功能:允許大家直接在問題和答案上加上來源請求的注釋。

http://xkcd.com/285/


看到很多人說要用雙盲測試檢測中醫的合理性。我覺得雙盲測試並不適合中醫,也不容易做好。

雙盲試驗是科學驗證藥品是否有效的方法。通過對一種試驗變數的控制(某一種疾病的患者)來觀察試驗藥物本身對患者的影響。在實驗者無法分別哪種藥物分配給了哪些患者的情況下,患者被分為兩組,1組分配給試驗藥物,一組被分配給安慰葯(無藥效的藥片)。通過治癒率來分別試驗藥物是否有效。

我認為,這裡的試驗變數應有中醫決定,那麼同樣病因裡面又有同樣體征的病人有多少?數量能不能夠達成在統計學上的有效?這些都是我認為存在的問題。

如果達到不了統計學裡有效的數量的話,那麼如何運用此方法去驗證中醫?畢竟雙盲試驗是設計給西醫使用的,其實驗方法並不一定就是最適用於中醫。單一的要求西方醫學所使用的方法論證並不一定就最能論證中醫的合理性。我覺得充其量最合理也只能說中醫不符合西醫的測量標準。並不代表中醫應當廢除。


中醫黑邏輯:中醫很多事情都是科學解釋不了的,應該廢除,以後不準在世界上存在。說中醫能治好病都是道聽途說騙人的。(大部分人的邏輯:西醫是挺好,中醫也不至於爛到要被廢除吧,總有些病是中醫效果比西醫好的,所以還是共同發展比較好。)

我的觀點是,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很多,廢除倒不至於。(ps.青黴素髮明了還不到一百年啊,還有很多現代醫學做不到的事情)


題主...脫離實際在紙上清談是不好的吧?誠然我沒有題主那麼強的邏輯,但是對我來說,中醫是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體驗和切實療效。比如藥材的芬芳,比如大夫診脈的手,都是相當鮮活和可愛的意象。我無意爭吵,更無意站在所謂保持傳統的角度批判,就是想誠懇地請您摒棄偏見,去體驗一下真正的中醫。先入為主是個極不好和可怕的習慣,對我也是一樣。討厭中醫有很多可能,但是喜歡中醫往往是體驗過其功效。

而這樣的體驗,使之對大多數愛它人來說,中醫是辯不倒,打不爛,罵不垮的。因為它真的存在啊,這就夠有力了。

手機答的,很含混,不好意思。


中西醫,愚者爭,智者明。

就對症論治而言,現代中醫與西醫,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現代中醫是以張仲景為宗潛移默化而來,傷寒論諸脈象對諸方劑與西醫諸癥狀對諸治法,形式不同本質一樣。

黃帝內經則不然,治則是無問其病,以平為期,這也是黃帝內經與現代中醫本質上的不同。


真特么煩,話說真正潛心研究的人也不會在這裡答題吧。

爭個P爭,醫學是臨床學科,臨床上自然會優勝劣汰。

西醫有其先進的地方,中醫也在治療上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的中醫就是在一些疾病上面的有特色的治療方式和效果才沒有被完全淘汰。

不願意選用這種治療方式就採取別的治療方式嘛。

==============================================

中式思維跟西式思維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各有其邏輯。

能夠自圓其說就足夠了,用甲方邏輯判定乙方邏輯錯誤,很明顯的黨同伐異嘛。

中醫思維和西醫思維也是不同的,大約一個強調宏觀,一個強調微觀。

但是本質上都是改善人的生活質量,通過一些方法來短期或者長期緩解或者解除病人的痛苦,使其恢復正常的生活能力,有健康的社會生活。

你覺得治療方式對你造成傷害,那麼你需要跟治療你的醫生溝通。

西醫挺好的,西醫發展幫助了很多人解決了疾病造成的痛苦,改善了生活質量。

現代中醫包括針灸,推拿,兒科,婦科,傷科,外科,內科,方劑,中藥,醫古文。其邏輯思維是和中國歷史、文化一起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所以自然帶著古人的樸素的認識,也是歷代人民智慧的一個體現,有的方法在現在具有臨床使用價值,自然不易被其他方法取代。研究學習中醫就是為了讓這些有價值的部分繼續傳承。

匿名回答,學渣的玻璃心嚶嚶嚶&>&<


推薦閱讀:

「民主之後殺你全家」沒有合理性?
中醫理論建構所使用的邏輯方法是什麼?
「女生刷你卡,是因為她愛你。」這種邏輯怎麼破?
父母不講理、無邏輯怎麼辦?

TAG: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