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房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如何?會不會大規模推廣?
被動房是一種建築設計理念,指達到很高標準的節能建築。(百度百科:被動房)
現在中國已經有相關的被動房項目了,我問過一些人,他們對被動房普遍不看好。
你所指的是德國的Passivhaus? 就我的了解這套標準在歐洲越來越被看重。以英國為例,以節能環保為目標的公司漸漸傾向於使用這套標準來指導設計和施工。有一個小公司叫Architype: The UK"s Leading passivhaus, sustainable architects, school architects and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architects就專註於使用這個,並獲取了不少行業認可。
而對於中國,因為我國幅員的問題氣候類型多樣,老實說Passivhaus還是比較適合類似歐洲北部的氣候環境(核心思想是保溫氣密高的房屋提供合理照明和機械通風),雖然在近年擴充了針對熱帶地區的支撐Passivhaus:Warm and Humid Regions 但依然還是個在發展的體系。
總的來說,我覺得Passivhaus勝在它的操作性,所以挺支持它的。2016年1月26日編輯:
突然發現有份文件里的內容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就貼一下圖了。是公開發行的技術標準,有興趣的可以去住建部網站上下載全文。--------------------------------------原答-------------------------------------------
我最近正在參與一個被動房項目。我覺得會有更多推廣。首先理清一個問題,被動房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高氣密性,厚保溫材料只是被動房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被動房的認證需要竣工時的檢測,同時要求 施工過程中的嚴格管理,並有完善的 對產品的認證體系。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覺得被動房會在中國被推廣。
1.被動房並不是太難 太遙遠的東西。以天津市為例,目前居住建築四步節能,執行2013年頒布的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從中國的建築節能標準層面來說,八十年代到2015年,共完成了四步節能,如果不出意外,十到十五年之後,中國北方自然會全面推廣達到被動房級別的節能標準。可見,被動房本身並不算是太科幻的東西,離我們並不遠。回想九十年代,許多住宅都沒保溫,用單玻鐵框窗。十幾年間標準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們現在看三玻窗,150厚的保溫,完全沒有必要覺得是太遙遠的東西。同時,現在國產的保溫 門窗 設備廠家也在不斷提升技術能力 ,許多高性能產品都已經國產化,而且會越來越便宜。2被動房解決了中國建築節能中的關鍵問題。中國建築節能中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設計,而在於施工管理和產品質量。不展開說了大家都懂得。所以目前實際情況就是,實際運行情況和設計值完全對不上,即使供熱公司加大火力供,新建小區仍然有百分之五到二十凍得要死,每年冬天各區縣供熱公司建委經常被堵門。目前中國的被動房都是示範性項目,基本都做到了認真聽老外的話做。就施工管理和產品質量上提升了許多。也可能以後大規模推廣的話,這個問題還是解決不了。但起碼從這幾年來看,示範項目確實起到示範作用,讓大家意識到過程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了行業的視角和平均水平。3被動房並不貴。在剛結束的嚴寒寒冷地區綠色建築聯盟大會上,有幾家國內參與被動房的企業發言。目前北方地區做被動房,增量成本可以做到六百八十一平。確實如果僅看節省的空調採暖費用來看,並不是太理想。但是,目前天津商品房都在一萬二千以上了,大點的房企比同樣地段的小房企的房子貴個二三千都很正常。這樣看來,有政府宣傳推廣,加靠譜企業投資的話,民眾並不會難以接受。事實上,河北的在水一方項目就在商業上獲得成功。
最後 我說下被動房還存在的問題。一是如何適應中國夏熱冬冷 夏熱冬暖地區的氣候。還是在剛剛的嚴寒寒冷地區綠色建築聯盟大會上,PHI的考夫曼說他們已經算過了,各個氣候區都能搞。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真正算過,不太明白相應的技術體系。但是,許多學者說被動房在夏熱冬冷地區就是夏天穿棉襖,這個比喻顯然是有一定誤解的。因為人體和建築的尺度不同,夏天穿衣服時最重要的問題是把人體的熱量散出去,而建築在夏天,減少室外熱量進入比把室內熱量散出去更為重要。關注被動房的人始終還是少數,剛剛搜了一下知乎上被動房的問題一共就3個,而且基本上沒有幾個人關注。沒有幾個人關注和沒人關注還是不一樣的。 被動房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絕對理性和開放性。絕對理性指的是它看似是一個概念其實建立在非常堅實的基礎上的,它的設計到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熱平衡。因為沒有太多複雜不可控的東西,所以被動房基本上就是說是什麼樣子,它就能做到什麼樣子。這是我覺得它最誘人的地方。可惜,目前國內大多數人對這個還沒有興趣,更願意去接受看起來或者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雖然覺得有點遺憾,但是遲早被動房會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因為它實在,因為它便宜,沒聽錯,被動房很便宜。 再說一說它的開放性,被動房的指標不同於一般節能建築,它有三個決定性的指標,就是能耗,換氣次數和一次能源,看似簡單,卻招招致命。可是這和開放性什麼關係呢。指標少就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來提高建築的性能,而沒必要方方面面都要滿足要求。只要那三個指標達到了,被動房它想展示給你們的理性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無論你有怎樣的偏好,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去嘗試。誰說被動房會限制建築師的靈感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被動房沒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只是它更注重細節,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達到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節能效果。它從來就不是高大上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奢侈品,更談不上華麗。他只是一部分人對自己理解的建築的理念的堅守。建築可以這麼節能,難道不好嗎?明明我們就可以花很少的錢做成一件事,為什麼不去追求呢? 推廣的話,現在按理來說已經推廣開了,只是接受度還沒那麼高。高舒適度和低能耗建築並沒有像口號喊的那麼受歡迎,那麼的大勢所趨。 最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就好,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生活本來就是參差多彩的。所以推不推廣那都是後話了。
被動房的定義本來就模稜兩可。。。什麼是被動房?是完全不用電/化石燃料來調節舒適度呢?還是達到能源本地化?還是德國的一套標準?被動式節能才是一個概念,就是指靠建築本身的設計,不藉助機械或者其他系統達到節能目的。所有的建築都可以採用被動式節能這種設計概念,話說回來國內朝南、北牆不開窗的老房子就是被動式節能的一種體現。
關於這個話題,我最近剛好採訪了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DGNB)國際部董事、洲聯集團-五合國際副總盧求,他的一些觀點或許可以給你啟發:被動房的優點和發展趨勢
被動房是最初主要針對中歐地區住宅建築而研發的技術體系,其最大優點是相比其他低能耗技術體系建設投資少,運維成本低;有較高的熱工舒適度,使用舒適方便,經久耐用、不易出現建築損傷。
資料來源 PHI
▲德國弗來堡Weingarten-West1960年代的高層住宅改造成被動式住宅項目
目前被動房技術體系不斷發展完善,除居住建築以外,已擴展到其他建築類型,包括辦公、學校、酒店、體育館、博物館、工業建築等,項目也拓展到其他氣候地區:包括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
資料來源 PHI
▲2012年落成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被動式辦公建築,維也納RHW2辦公樓,使用面積21000平方米
▲維也納RHW2辦公樓門廳(左)及室內(右)
根據被動房權威網站(Gebaute Passivhaus Projekte)2015年1月底的數據顯示,已有3145棟建築獲得被動房認證,包括居住、辦公、學校、博物館、工業建築等類型,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有關被動房的爭議和思考
雖然大規模被動房項目的建設大幅降低了建築採暖能耗,改善了室內熱舒適度。但被動房技術對建築節能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貢獻程度在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爭議。
被動房室內舒適度標準,相當於德國「全空調」(vollklimatisiert)室內環境標準,由此帶來的問題是:舒適的室內環境需要精心設計、安裝的通風系統。內部功能需要調整時就不那麼簡單。常規住宅如果將儲藏間改成衛生間,只需要改變使用方式,增加開窗通風習慣或增設一個排風扇即可,而被動房可能不能輕易改動、否則技術系統就被破壞了。
而與被動房技術相比,在低能耗建築的基礎上,結合太陽能利用,能夠在同樣投資規模下,達到同樣能耗水平、獲得一個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可調節的室內舒適環境,而且運行成本還能更低。通過降低外保溫厚度,還能夠有效改善建築的生態評價指標性能(Oekobilanz)。
就我經驗,被動房在中國很可能會大面積推廣,當然前提是施工工法與設備研發跟的上的話,簡單來說投資增量低的被動房會有很大市場,簡單舉兩個例子:我做的一個以被動房為目標的建築節能改造,雖然沒能完全實現被動房的指標要求,但是建築能耗下降了78%,非常可觀;我國現在的節能住宅由於不強調氣密性和後期檢測,建築耗熱量遠遠大於理論計算值,以我所在城市為例,我們檢測了8個三步節能的居住小區,最低的耗熱量在90kwh/m2,高的可達110kwh/m2,但是按照節能標準計算,其理論計算值應該在44kwh/m2,這就是沒有重視建築氣密性和後期檢測的差距。被動房的優點在於強調細節、檢測、設計與施工的統一,所以可以實現建築能耗真正的降低,並與理論計算差距不大。對於中國而言,建築總量大,需要切實降低能耗,要控制能耗總量,不能再像以前以相對節能量來評判節能效果,要實實在在控制能耗絕對值,這恰恰也是被動房目標。
房子,從一開始是解決人們遮風避雨的地方,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斷的追求最舒適的居住環境,在提高建造水平的同時,安裝各種採暖、製冷設備來解決冷暖問題,安裝新風及調濕設備解決室內通風及潮濕問題。目前房子最舒適的程度已經達到恆溫、恆濕、恆氧、恆潔的標準。但隨之而來的是建築能耗不斷增加,已佔社會總能耗的30-40%,從而出現能源危機,且環境也越來越惡劣,嚴重影響了社會可持續發展。如何既能滿足當今居住舒適度的要求,又能從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呢?這是全球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1988年,Wolfgang Feist 教授經過研究,率先提出了被動房概念,並於1991年在德國達姆施塔建成了第一座被動房。二十多年過去了,被動房迅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並且成千上萬棟被動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地球不同地方。在中國,隨著政府部門的不斷推廣,民間的積极參与,被動房也迅速發展起來。造新居公司也率先在長沙建設了湖南第一棟被動式超低能耗科研房。
由於被動房是最節能的房子,對能源和冷熱源設備的使用均有很高的要求,盡量不使用一次能源,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推薦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太陽能的應用。推薦設計、建造零能耗或余能耗建築,徹底解決建築能耗問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還我們一個健康潔凈的環境,造新居被動式超低能耗科研房已經建成,相信這還只是剛剛開始。
一個是現在中國有些浮躁,被動房對工藝要求相對於國內的總體施工質量來說,好過於高端。
而德國方面,未來將是「產能房」,也就是能源生產高於能耗。有問題現在可以問我,剛好在一個現場。前景很廣,會推廣。首先從國家層面上看,推動低碳環保的政策強力且連續,開始對環保問題採取實質性措施,低碳環保是為了國民經濟的健康也更是為了堵住國際輿論的嘴,國際上對中國的發展有部分意見,要求我們控制各種氣體排放,中國必須合理應對,不然面對的就不僅僅是輿論壓力。地方也更願意用環保理念來武裝自己的政績。從被動房本身來看,他具有的優勢是普通房屋根本無法比擬的:室內空氣乾淨且新鮮,溫度恆定在20~26攝氏度,濕度保持在40-70之間,二氧化碳濃度不會超過1000。從經濟角度看,被動房省電省暖;從健康方面考慮,能有效緩解老年人的風濕關節以及呼吸道疾病、能保持女性皮膚的濕潤、能為孩子提供清新的學習環境。他帶來的是生活品質的提高,本身就符合人類的最原始追求---要過的更好。目前被動房的推廣之所以困難,主要還是觀念問題,其次是造價,再者是技術。目前國內的被動房項目一共24個,竣工的有4個,住宅項目上秦皇島在水一方、日照山水龍庭都是比較成功的項目總的來說,目前國內被動房還是比較空白的,持有相關資格證的工程師更是寥寥無幾,能填補空白的,往往都不會吃虧。普通建築學的競爭壓力已經越來越大了,研究新型技術才是生存之道。不管被動房結果如何,擁有被動房相關知識和技能,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覺得,問題本身就很有問題····「被動房」的定義由於更新,已經讓很多初學者或者非業內人士,誤解了。我覺得題主,應該先定義你指的是哪種意義的被動房。 passive house or passivhaus
前景一定是有的,根據我在被動式住宅接近一年的連續居住中,確實體驗到了被動式住宅區別於傳統採暖/製冷住宅的優勢。
第一、有良好好溫濕度控制範圍,通過空氣源熱泵,室內溫差可以控制在0.3度範圍內甚至更小,室內濕度不需外界干預就可以穩定在:夏季50%-70%、冬季40%-60%,在居住過程中不會感覺到室內環境的變化(一年四季)。
第二、在良好的氣密性保證下,室內空氣質量優異,一定程度上防止霧霾進入房間內。根據實測,室外空氣指數230左右時,被動房室內空氣指數70左右。
第三、相對於傳統採暖,被動式住宅冬季所需採暖費用極地。我所居住的戶型面積為132㎡,若採用底盤管式地熱系統,採暖費用為3800元左右。通過一個採暖季的居住(11月5日-4月5日、溫度設定在23℃),我家所有生活用電的電費為900元,其中用於採暖的空氣源熱泵消耗電量大概為500元左右。
第四、有優異的隔聲性能。我所居住的採用的是一真空一中空的三玻玻璃窗,隔聲效果明顯,在室內幾乎不會聽到室外噪音。
這個行業確實有前途, 我準備加入 一行業。
推薦閱讀:
※未來的綠色節能建築會普及嗎?
※有哪些優秀的綠色建築?
※歷史上有哪些建築稱得上是「偉大的作品」?
※空中花園式建築在未來有可行性嗎?
※如何理解綠色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