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投票悖論 (Voting paradox)?能否舉例說明?
01-15
我覺得他的釋議就是指,民主的情況下可能會遭遇的尷尬情況。
具體釋義通過百度百科了解,百度敘述的很詳盡。我來舉一個不一定好的例子。
自從古希臘以來,民主一直是一個在希臘長存的詞語。然而民主也給希臘帶來一系列的麻煩。比如蘇格拉底之死就是由於「多數人的暴政」。我們再來看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歐債危機。我們假設有希臘三種人,他們分別是:1.支持希臘政府的希臘人民(多數為青年人)2.維護希臘人民權益的希臘人民(多數為老年人)
3.支持歐盟採取的措施的希臘人民(多數為中年人)然而他們所期望的卻有:1.保持福利 標記為A2.保住歐盟地位 標記為B3.發放救濟金 標記為C
(以上比喻可能不恰當)假設希臘人民的偏愛為:A&>C&>B希臘政府的偏愛為:B&>A&>C
而歐盟則認為應該:C&>B&>A三方的想法都不同。這時我們分析得出,支持希臘人民與支持希臘政府都認為,保住福利比發放救濟金這種一次性方式更好;但支持歐盟和支持希臘政府認為,保住歐盟地位比保持福利更重要;這時我們再來看支持希臘人民與支持歐盟,他們都認為發放救濟金才是比保住歐盟地位更重要的。所以如果要削減福利,希臘人民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而其他兩種方式也會有人加以反對。因此,沒有三個人共同贊同的觀點。這樣便產生了悖論,或是矛盾,使先後順序不能確定。
因此,希臘去年十一月計劃舉行全民公投。然而公投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最後政府迫於各方面壓力取消了公投,同時也飽受公民的批評。結果呢?這個事最後不了了之,什麼都沒有通過。希臘也只能走到如今這一個蕭條的地步。或許這一切都是由於多數人的民主,這個投票悖論所導致的問題。————————————————————————————————————————————對於此問題,我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不一定有效,但值得一試。對於前者以ABC敘述的偏好程度,改為打分;既第一名三分,第二名兩分,最後一名一分。這樣很好的避免了「強」、「好」這種模糊的概念而加以量化。然而依然會碰到平局的場面。這樣就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就是加入第四方進行投票,打分。眾所周知,在三人評分而總分平等的情況下,直接加入第四方的評判會直接得出該事件的結論(如果依然以投票原則計算,則只能得出一組答案,既類(A&>B)者第三票,而其他都不能通過)。所以作為前三方由於第四方加入的不確定性勢必會選擇改變自己的評判方法。這次改變可能更接近與自己的初始想法,舉個例子,就像是讓你在「親人,愛人,友人」中刪去一個一般。在改變之後,從原投票中抽出第四方的票數,或打分,從而再來觀察原始的結論,應該不會再次出現僵局。僅供參考。阿羅悖論具體內容就是有人證明了某一類性質非常好的函數是不可能存在的.
推薦閱讀:
※張五常是不是經濟學大師?
※怎麼給15歲的孩子解釋邊際效益?
※如何看待摩拜單車月卡的定價?
※如何看待「經濟學不以預測為目的」的說法?
※女性地位提高有哪些原因?女性真的因此更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