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周榕:過去二三十年,國外都是最笨的人去學建築」?

以下是一點摘錄,現在國外建築教育真的那麼差嗎?

有約客02|周榕:過去二三十年,國外都是最笨的人去學建築

「我有時候也會去歐美的一些大學評圖,真是受不了那些笨的學生可以笨到那種程度。我就不指名說哪個大學了,是一流大學,肯定是美國TOP10,但是他們研究生三年級畢業Studio做出來的成果,還真不如我帶的清華本科三年級的設計作業。我是八周時間,他們是整整一個學期,差到我都不能容忍,而這個情況還不是孤例,其他的很多都是這樣。現在西方大學裡,中國學生佔三分之一,有時候甚至佔到一半。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學生太笨了,競爭起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但多數中國人呢,由於是去鍍個金,雖然現在這個鍍金也不是很值錢了。所以你要問這些人呢,他會捍衛自己學校榮譽,他覺得我們特別牛,每個人不說出去脫胎換骨呢對不起這點兒學費。」


建築學已經失去了研究對象,變成了奇奇怪怪的亂七八糟的東西

一大群人拚命聒噪,說了一大堆東西,畫了一大堆圖紙,做了一大堆模型

但是又什麼都沒有說,什麼都沒有畫,什麼都沒有做

這就是典型的失語,其實學院派建築濕自己也明白,但其實他們只是讓跟其他人知道,我說了很多話,做了很多事情,(我牛逼吧)

確實牛逼,牛逼到在沒做任何事情的情況下看上去做了很多事情,這種消磨時光的水平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


這就是市場調節的作用,很正常。周老師用「最差的」來形容國外學建築的學生難免有些誇張成分,而有方為了吸引眼球恰恰用這句話當標題了。

當大學的某個專業畢業生普遍就業率變低、轉行的越來越多、薪水越來越難看,那麼這是市場在反饋一個信息:這個行業並不如以前那麼美好了需要的人也不需要那麼多了,你該減產了!這就是今日的歐美甚至是國內建築學現狀,更是歐美建築市場現狀。今天看起來很火爆的金融、法律、計算機也終會有這樣一天。行情好自然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學這個專業,行情不好自然會有很多人選擇去別的行業,沒有什麼行業是應該永遠站在神壇上的,建築學也是如此,建築師別太過於把自己想的太重要,別真以為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了。優秀的人去學這個社會更需要的專業挺好的,別眼光那麼狹隘,非得各個省的狀元都得讀清華建築。

順帶一說我並不同意周老師文中對網紅建築師的看法,我覺得恰恰是夢想改造家、知乎、漂亮的房子等這些通俗媒體正在普及社會大眾對建築學的認識,而不是EL、建築師雜誌等。這些專業建築雜誌正是因為太專業玩的基本是圈子內,並沒有將建築學的基本知識普及到社會大眾。(並不是說建築學期刊不好,只是適用的地方不一樣)。很高興現在EL註冊知乎帳號了, @ELcroquis建築素描 。

我在有方公眾號這篇文章原文下的留言,朋友看到了截圖發我的。

我覺得平常心態去看待建築學,建築師就挺好。


國內建築圈很好玩。圈裡的人相互吹捧,相互意淫,翻來覆去就那幾個人,想進圈子就得說他們說的話,不想說就乖乖呆在圈外吧。然而圈外的人想去做網紅,他們也要趕盡殺絕…


不定時更新一些top10外國建築學生的佳作供部分大佬鑒賞

雖然是本科生的圖,但我還是放上來希望大佬們能點評一下外國建築系學生設計中深刻的思想性——不過在下覺得這種給一種啪啪方式一個特定空間(而且是一個設計得近乎潦草的空間)的設計牽強而生硬,充滿了一種「我沒有實力一鳴驚人,但我又想搞一個大新聞,於是我只能嘩眾取寵」的幽默感。

=======================================================

非常贊同「在沒做任何事情的情況下看上去做了很多事情,這種消磨時光的水平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這句話。我們MArch項目director帶的studio:用垃圾蓋房 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外國建築學生的笨有一大部分體現在他們狹窄的知識面或膚淺的認知與其宏大及不切實際的設計意圖之間的相互矛盾——而他們可能對此還不自知。

比如這個廢物利用的studio,就很顯然地被這些美國學生的遠大抱負所支配。作為對垃圾處理一無所知的建築學生,他們很好地發揚了無知者無畏的民科精神。相信和研究垃圾處理的工科生所做的工作不同,這些建築學生在這個studio里進行的探索才是可以深刻影響垃圾處理行業未來的。

我不想聽到什麼做建築設計當然不需要完全像工科生那樣考慮可行不可行的狡辯。既然做不到,那又何必假裝在做?或許有的人可以沉迷在diagram敘述的「讓世界更美好」的設計里,丟掉自己學科的本質,於空間材料建造閉口不談,棄之如敝履,然後再搞些奇奇怪怪的跨專業的題目,自以為是開墾了建築系所從未涉及的處女地(實際上只不過看了點維基百科罷了)。

背後的圖板里倒是有一些韻律的意思,但即使是買了好幾十箱新鞋子做的這個test model也已經和圖面上的本意想去甚遠了。如果真的拿被丟棄的廢鞋子做這個形態,那真的是build trash with trash了。

廢棄電子垃圾的危害之一在於暴露在外的重金屬污染物。而,這個設計直接把廢棄的主板做成了建築的表皮上的panel,很棒

=====================================================

  1. 外國學建築的人聰明不聰明,和國內建築系厲害不厲害有關係么?

雖然這文章的標題嘩眾取寵,但其實真正看完全文,我覺得他的一些觀察和結論和我的感受差不多。何況文章的批判對象主要是美國top10的學生,我也不太理解某些身在歐洲的答主為何言辭如此尖刻。作為美國top10的研究生,我覺得建築行業的前景確實對學生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雖然不知道清華建築系現在怎樣,但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可以收割國內最聰明的一部分年輕人了。但是美國,年輕人讀大學至少會更多地考慮專業的選擇而非僅僅被一所學校的光環所吸引。而建築學就業長期的慘淡無疑不會給這個專業增加多少吸引力。所以,到底有多少頂尖的學生會選擇建築呢?這些為數不多的頂尖的學生,難道還不夠GSD,YALE和MIT分么?至於top10里剩下的學校,割不到第一撥韭菜在國外這種好的學生極好,壞的學生極壞的大背景下基本上就和充斥著傻逼划上等號了。

而且,我並不覺得好像一定要清華建築天下第一之後,國內的老師才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笨還是不笨。至少,就拿我身邊的人舉例:有個studio需要二人一組做案例分析,一個女生為了trace一張凡艾克阿姆斯特丹孤兒院的平面圖trace了六天,因為她在這張平面上連門把手都畫了(請各位聯想這個建築的體量和這張要放在PPT里展示的圖的實際比例)。和她一組的中國同學以圖的比例為由勸說多次,無果。可能,這位女生如TUM的大佬所言,並不是傻逼,只是我們這群俗人不懂吧。

這兩年,中國國內最聰明的學生也紛紛開始要跳邦,棄船逃命了。在去年,清華建院創紀錄地向其他學院轉出十個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在以前都是外頭往裡頭轉,現在轉出去學其他專業的人超過轉進來的人。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證明我們未來二十年也是笨人學建築了。

建築師曾經是一個不錯的職業,當然其實跟我們的發展曲線很像。「二戰」之後,在西方,建築學的這個行當的黃金期大概有25年,一直到1970年代,然後美國出現石油危機,建築師突然一下子都沒事幹,於是就去搞理論,出現了理論爆棚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們去看現在的那些雜誌,基本上都是在七十年代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一些紅人,西方的整個勢頭大概是這樣,八九十年代之後基本也沒有什麼正經聰明人去讀建築了。

TUM的答主在上面說太膨脹,我看去掉標題光看正文,並沒有太大的毛病。畢竟,他也是相當直接地說了對未來國內笨人學建築危機的擔憂。至少,把自己想得太壞總沒有把自己(比如TUM)想得太好來得膨脹吧。

不是我們進步的速度快,而是他們退步的速度太快

2. 排功能,畫平面沒什麼好講的,講出來都有些丟人。但是連這些都做不好,就更丟人了。

首先,MArch1的美國人除了個別,本科都是四年制的建築或者藝術專業的。有個答主說這種「轉專業」的人研三做的不如清華大三是因為半路出家???

可惜至少在我這個美國top10建築系,研究生二年級了連平面都畫不利索,甚至在平面上畫根線卻根本不在乎這線到底多長的人有的是。不過抱歉,你要是覺得這種人排不好平面就有多麼高級的建築價值觀真是太抬舉他們了。

有個耶魯大神貼了些作品,確實不錯,畢竟GSD和YALE還是能收到厲害的學生的。我這裡也給大家看看非GSD,YALE,MIT的美國top10建築系的優秀作品吧(攝於該校MArch項目的open house):

研究生三年級studio,數字化建造,3d列印的陶土單元做拼接

研究生三年級studio,數字化建造,機械臂割木頭

看完這兩個項目,我希望各位看官自行聯繫一下製造業的3d列印和機械臂。F-22都用上3d列印的鈦合金機身框架了,建築系的3d列印在做些什麼?如果說你們覺得建築系現在這種步履蹣跚但硬拽著幾個潮流熱點不放的姿態也算是在接軌的話,那你們開心就好。

研究生一年級studio,從一個給定的動物出發做一個該動物的pavilion。這個做的是狒狒,概念是狒狒發怒的時候會翻起嘴唇。pavilion的設計是想讓人覺得狒狒希望遊客可以滾,所以做了紅色的尖刺(TUM的大佬把空間,材料比作摳門的追求。那我不知道以這樣清奇的腦迴路做設計又算什麼)

研究生二年級的參數化studio,跟徐衛國帶的studio也沒什麼大差別

這個是重點,剛才那個一張平面畫六天的女生(她還是這個項目director的得意門生)

研究生一年級studio,給定動物做pavillion。當時的要求是儘可能地把動物的特點抽象化,然而這個就是literally trace了長頸鹿的紋理做了一面牆。而且這面牆還是等厚度的(都這麼直截了當了,至少也得來電空間上的進退吧?)

同一個人的研究生一年級studio final project。一個戳在地上的方盒子里挖了洞。概念是想做erosion,但是道理和邏輯呢?明眼人大概也看得出來這就是在一個長方體裡布爾差了幾個gumball拉出來的橢球體。空間?形式?和場地的關係?沒有的。不過這個項目的director對類似腦洞大開(但同時也無法自圓其說)的設計情有獨鍾

此人在Pinterest上pin過的圖。中國學生只會借鑒,外國人就會思辨,說得真好

再po一個此人的作品,隨意感受

至於價值觀,我就稍微說下我們這個項目的director的一個作品好了。她在自己的官網上這樣介紹自己的作品概念:Urchin aims to question the role of the everyday object: from the typical use that 『affords』 sitting to an aggregation that becomes skin-like: the object』s features are no longer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ir use (legs, arms, seat) but in terms of their form (spikes, curves, voids) as, due to their rotation away from the ground, they los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man body. 看起來似乎很唬人,但是為什麼要question everyday object?失去了和人體的關係又會怎樣?這概念背後的動機經得起推敲嗎?可能大概只剩下一個快餐般給人一瞬間似乎很有意思的感覺罷了。何況,要說question everyday object,我覺得把放一罐頭的屎早就把這個概念玩濫了,大概得盛一盤屎大快朵頤才可以青出於藍吧。批判國內的教學思路是一回事,想當然地吹捧美國學生的建築價值觀也真是太天真了。

3. 思辨還是扯淡?邏輯還是後合理化?

我在的學校放top10里也不算差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沒遇到其他回答里那些善於思辨的美國同學們。和美國人合作之後也算是對他們拿不出圖時候的瞎扯淡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扯扯場地,然後聊聊當地風土人情,google幾個案例說下自己對此的看法,最後指著幾個案例說要做成什麼樣。與其說思辨,我覺得倒是在聊天,無非是措辭一定要高級,語氣也一定要高冷。我倒是挺好奇那些答主口中的思辨到底在思辨什麼,就算是托福寫作也得放幾個例子才能說明問題吧。

我們這個項目的director帶我們第一個studio。她最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是you don"t have to tell the truth. 簡單概括就是後合理化。沒有什麼不是瞎編亂造的diagram和包裝精美的措辭解決不了的。所以,對於美國學生所謂的思想性,和他們朝夕相處,一節一節studio上過來,一個一個pin up看過去的人和那些只聽一個final review,只看最後的文字敘述,甚至只看一眼模型圖紙的人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4. 有什麼資本談和編程及人工智慧的接軌?大多數建築學生恐怕連和結構的接軌都做不好

再說說有人提到的【真正和編程,人工智慧接軌】。就拿我們這個美國top5的學校舉例好了:能把grasshopper用利索的人已經鳳毛麟角(而且一般還是大陸過去的),會用python的已經可以在這小地方被當作大神供起來了。但python算什麼?cs專業的玩具而已。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哪怕只是簡單的grasshopper,那種老師一個一個電池講解過去的tutorial,我一個外國人都聽懂記住了,美國人硬是要再講一遍才能聽懂。我在清華讀土木的時候,半個學期要學會用C++和objectARX做autoCAD的二次開發,老師上課根本不會怎麼講寫代碼,更不會把寫好的代碼逐字逐句解釋給你聽,不會寫就下課自己學去,而這也只是國內一個三學分課的大作業而已。

5. 一夜暴富的專業是少數中的少數,努力或者情懷不是建築學的遮羞布

我是從結構轉到建築的。每每聽到建築系中經常發生的關於慘淡未來的抱怨,我就會問,那你願意去學土木么——比建築難學,比建築枯燥,設計費比建築師低,還要承擔責任和為建築師腦洞清奇的設想改方案(建築系學生還很喜歡罵甲方,覺得自己似乎全世界最憋屈)。雖然建築行業確實挺慘,但是我覺得大多數的抱怨還是來自於對風光無限的幾個行業的艷羨。收入不高的行當多了去了,難道讀數理化生phd的人沒有情懷了?又不是畢業會被發配到戈壁灘去造核彈,我不能理解有的人渲染出的一腔孤勇的熱情除了自我感動還能有什麼用。失敗者總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努力,但我不想讓這成為建築學的遮羞布。

至於努力,我想說一個小細節。建築系學生基本上都會以學這個專業經常熬夜通宵而感到驕傲。但是就我的觀察,建築系經常出現的一個屏幕在工作另一個屏幕在放視頻以及一邊工作一邊聊天的場景在其他學科上似乎是很難出現的。

6. 眼界要開闊一些

我不否認國內建築教育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國內國外建築院校的差距。不過,國內外差距的存在有一系列的因素,不僅僅限於常被詬病的體制抑或教學的思路。有沒有完備的模型室,有沒有專業的模型設備,甚至是能不能買到高級的模型材料,這些都是差距存在的客觀因素——尤其對於廣大建築學生以略讀的方式從圖面和模型評判建築系水平高下的情況下,這些似乎並不足道的客觀因素反而影響甚大。

但是,看國外什麼什麼學校用了機械臂,國外做了多少多少3d列印的非線性模型就能得出他們學生很厲害的結論么?至少我沒有覺得大陸過來的學生比美國本土培養的學生要差。從大陸留學生的人數來看,至少這些top10的老師也並沒有這樣認為吧。

上述是一方面,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跳出建築系之間的比較。我們在看到酷炫的參數化的時候或許還是思考一下如果讓其他專業的人來做這些東西,他們會做成什麼樣吧。

看看美國的其他專業,CS也好,金融也好,工科也好,基礎科學就更不用說了,門檻都在那裡放著。我覺得與其嘲笑標題里「最笨」這樣容易被攻訐的用詞來捍衛自己的自尊或者用【思辨】【價值觀】這種含糊的表述來打太極,不如老老實實承認美國建築專業的學生below average來得好吧。至少作為美國top10研究生的一員,我覺得這比自我膨脹地覺得美國MArch多牛逼要好多了。


確實是這樣的,有時候也很替美國設計院校捉急。


謝謝邀請,我其實來看評論的,幾乎每個評論都可以推測評論者所處的位置。說明評論者還是蠻直接和快速反應的。有時慢一些再反應不是蠻好,免得著了媒體的道。


首先,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標題黨,同樣作為媒體,這樣的標題,笑而不語。

前幾天剛剛參加完阿那亞的論壇,期間一個分會場中,周榕老師做了深刻的演講,完全沒有ppt,卻依舊邏輯清晰,思辨能力超級強。但也很明顯能感覺到周榕老師現在是從互聯網的角度來思考建築學這個問題,老師清楚的知道那些點是建築界的痛點,如同羅振宇在邏輯思維的演講一樣,給人帶來驚喜,一句話就可以讓一群人信服。但是在於世界建築主編對話過程中,周榕老師明顯出現了內容的漏洞,互聯網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也許老師也有好多東西沒有想清楚,對於世界過於理想化。現在這個世界可以說給人人一個機會去展示自己,但是世界還是需要英雄,需要共同的價值觀來引導歷史的推進。

第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較起來,雖然國外的建築學教育在退步,但依舊遙遙領先於中國的。我目前還在高校教育體制內,建築教育在近30年內是沒有發生任何結構上的改變。在同濟和華南理工還好,在不斷接受外來文化,改善教育模式和研究方向。但是同樣建築學之首的清華大學,有國際生的同時,卻發生國際生和國內學生完全沒有交集的現象,這是建築學教育問題還是學生自身問題?還有天大和東南這樣的學校,依舊還在堅持30年前的事物。這樣的建築學教育真的是健康的嗎?

從教學強度來講,國外的研究生教育的強度依舊很大,並且導師會對學生進行建築學上的教育。而國內大多數研究生終將淪為導師畫圖的機器。

第三,我個人覺得聰明人不適合學建築學,是有天賦的人適合學建築學。情商高的應該去學經濟政治,智商高的應該去學數學物理航天。只剩下一腔孤勇的人適合學習建築學。


1. 對於媒體而言自然會拿這種爭議性的話來做標題了,原文目前已經將近30k的瀏覽了,遠遠其超過往期。

2. 簡單粗暴,去issuu上面搜搜美國學校的申請作品集驗證一下。

3. 作為留學黨完全沒感覺被懟到,我覺得清華建築本科強勢是真的,放到美國建築基礎教育估計也能排到前幾,另外top10一流大學建築研究生有水貨也是真的。但是周老師說研三一學期的studio成果不如他帶的大三studio八周做出來的東西,如果是真的,我也覺得那是他的個人經驗而已,要說就說嘛,和我也沒啥關係。

4. 希望別真有老師拿周老師這個話舉例子告訴學生:「國外建築研究生也是水的一筆啊!」

5. 畢竟哥大gaspp 和賓大建築還被人diss水呢,我還能說什麼…………

6. 我剛來建築系的中二時期也是自詡很聰明呢,心裡老驕傲了,這幫老美畫手繪畫這麼丑,這幫老美審美太次了。隨著學習的深入才明白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和吸收知識和理論,一直看著自己的優勢和自己固執的那一套思想才是坐井觀天呢。呵呵

7. 看見平台的管理者在原文下面懟了幾條評論,我只想說…你們別勉強自己了==

不知道是不是實習生做出來的文章。你發這篇文章之前應該充分考慮受眾想法,和你的受訪者形象,你形象清高了倒是,但是你把周榕老師賣了。

而且這件事情做的本身就很尷尬…感覺現在的狀態就是把周老師推倒風頭浪尖,然後拚命往回摟…這麼爭議性的題目都寫出來了,評論里回復說希望大家不要太敏感???

我也經營過建築自媒體,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老闆大概會把我pia到天上去。

8. 哦 希望周老師這是在反諷。


前天我在趕兩個競賽的due,這個浪頭沒趕上,現在回過來看,我覺得主要有一點我很擔心,就是這件事的媒體效應。

其實這些評論也好,文章也好,每天都會接觸很多。寫文章的人肯定明白自己的觀點肯定有人會罵,讀文章的人也要明白文章本來就不是為了喂你口味寫的。所以打call也好,diss也好,我覺得都是正常的(只要在學術討論範圍內的話),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思辨的過程,我們讀文章不就是為了看看不同觀點嗎。周老師的觀點挺有意思,有些我很贊同,有些我也不贊同,我覺得無所謂。

但是,我比較擔心的是這件事在媒體層面的效應。別說是進一步發酵了,就是原文的文字稿翻錄,在某些字眼上都已經多多少少偏離了視頻採訪的意思,更廣泛的轉載、評論和後續會使得這個本來稀鬆平常的事情越來越擰巴。我基本能過濾這些擰巴的信息,我很擔心那些正在國內建築學院熬夜畫圖建模的同學、那些辛苦準備考研申請的同學,那些一年級二年級正在通過各種卻道了解建築學的同學,會因為這個媒體事件而動搖對這個學科的信心。

所以,真正讓我有些不爽的,是微信下邊有各種價值觀的評論以及諸多點贊。讓我感到有些無助的,不是和一群「笨」人堅守在這個學科,而是在這個媒體建構的世界,建築學價值觀的引導已經很難了。

所以說,這些媒體啊,不要老想著什麼,記得不?另外,什麼才是墜吼的?


周老師對這番話的補充解釋在此,作為這個問題的回答和補充解釋。

http://mp.weixin.qq.com/s/-Rq-FLWx1pJlK1HvdCjOPQ

「我的本意,是在面臨建築學未來「生存競爭」的層面上看,由於近二三十年人才的萃取型積累,中國建築師比起西方建築師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而已。

「我在整個那個訪談里沒有任何褒貶的意思,我對於聰明人對於笨人沒有什麼特別的一種偏好。而且,我對於網紅建築師也沒有任何的貶義,我覺得網紅是適應這個時代的。網紅的出現使傳統的媒體引導建築師的關係發生了逆轉,變成了網紅來引導媒體,這些變化都是挺好的。

「借用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用刺蝟和狐狸劃分思想家的分類法,「聰明人」更像靈變的狐狸,「笨人」更像執著的刺蝟。

如果把這個分類法套用到建築界,庫哈斯及其門下的弟子,如Winy Mass、Big之類的,都屬於狐狸型的建築師;而瑞士、葡萄牙、西班牙、日本大量樸實無華的建築師,則屬於刺蝟型的建築師。

「本來,「聰明人」和「笨人」各取所需,本無分軒輊。但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環境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抱誠守一的「笨人」們的生存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而由於西方近二、三十年來的社會環境,導致「聰明人」不願意去學建築,因此積累起來的建築人才梯隊整體靈變度越來越差,相比起全是「聰明人」的中國建築人才團隊來說,更難適應這個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世界。

「相對而言,我說的「聰明人」,更懂得如何通過靈變的選擇,在共同體中佔據有利的「生態位」,讓自己的人生「最優化」。而「笨人」則是指那些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向既定目標艱苦跋涉的人群。「聰明人」是以在共同體中如何利益最大化為價值目的的,而「笨人」的價值信仰和終極歸宿則聚焦於自己的內心。以這種標準劃分,「聰明人」可以成為時代的網紅,而「笨人」終將在歷史中印下足跡。」

我以為這些話已經清楚且聰明地解釋了他的想法,並且個人相當認同。

多了這層語境之後,「網紅」與否、「聰明」與「笨」就並無一般語境之中的褒貶義,因為二者都是在不相同的價值體系下做出的理性選擇。如果沒有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沒有想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就急於把自己往「聰明人」和「笨人」的標籤里站隊,這才是真正的一般意義上的蠢吧。

至於國內外學校建築教育水平的差異,我對國外建築院校學生作品的了解還不足以作出判斷;不過我有兩點直觀體會:一是國內頂尖院校的硬體設施和國外頂尖院校的確有差距(至少清華是如此);二是國內頂級院校學生對國外優秀作品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是極強的,以至這幾年身邊越來越多同學覺得出國念書在studio里「做的還是那些東西」——這或許是國內外學校(在現有的學生作業套路內)學術水平差距正在縮小的體現。

另外想補充一點,在學校里做出好的設計作業和有能力在實踐中做出好的建築可不是一回事情。


在瑞士德國跑來跑去,沒有空和一些評論打嘴炮。只有一句話,你能夠開心就好。按照自己理解的去做,鬼知道誰才是對的。有些跑來想爭個是非的,隨意。

———————————————————————————

真膨脹。

1. 你去帶國內任意老八校的研究生做個純設計試試。研究生和本科生思考的東西不是一個層面的。那種純粹的,對於空間,材料的摳門追求,只有本科生才會有。

2.國內建築系最喜歡的就是給建築來一套價值觀,教育本科生無可厚非。真正的國際頂尖建築高校,根本不可能有一種所謂的這種價值觀,你所認為好和不好,一廂情願罷了。

3.建築學教育,抱歉,領先國內很多。這幾年國內還在研究什麼空間gis亂七八糟老生重談,那些教授來來回歸一畝三分地,國外建築學的比如有些領域已經真正和編程人工智慧接軌。我忘不了我第一次去慕尼黑工大建築實驗室時候鄉巴佬的感覺。

4.哪怕是所謂的空間,國內有許多老師,本身自己就是一知半解,還特別喜歡裝逼胡吹。而國際有聲譽的建築老師,多是溫文爾雅,談吐迷人的,Christian kerez除外。。

5.我一直以為建築學可以教會人思辨,明白沒有所謂好與不好,只有路途的不同。沒有定式的方法,只有尺度的拿捏。學建築會讓人明白,絕對不要輕易的去judge別人。而現在,我認為自己太過天真。

如有得罪,多見諒。開始有點看不慣這種膨脹的情緒,居然都入侵到建築學內部了。


激憤的都散了吧散了吧

我來洗一洗

確實周老師這一番話引起了很大的歧義,或者說表達方式有點偏激。

但其實周老師是想說,學建築不需要太聰明,甚至笨一點也可以把建築學好。

重複一遍,學建築不需要太聰明,甚至笨一點也可以把建築學好。

再說些不太相關的

周老師平時說話就比較隨性,如果不懂他的意思真的不好交流。我們老師和他從本科就認識,也嘲笑他「愛說,嘴巴惹禍」。看著他被媒體引導的輿論聲討,甚至遭到同行攻擊…其實大家都很心疼。

至於周老師其人,對於建築教育的熱心和投入是別人比不了的。他又很特殊,聽過他設計課或是評圖就知道,他喜歡說,而且說得很放飛自我。

而有的人只憑這段標題黨的文字,就引經據典拿出畢生所學來聲討,義憤填膺恨不得開除他

看到周老師發文,又噴他這樣解釋「沒底氣」,「漏洞百出」…不回應也不是,親自解釋來破除歧義也不是,果然想噴他他做什麼都是錯的…呵呵…

那能怎麼辦?這是個噴人不用負責的時代啊。

是啊,我就是來洗的啊。好多人不屑於回應這種事,但我忍不住要說出來,我痛恨歪曲事實,痛恨惡意引導輿論,痛恨網路暴力。

媒體也放過我們吧,讓我們討論學術安心畫圖多好,一天天搞什麼大新聞。


更新:放了幾張最近的展覽圖只是想說明一下問題。清華這邊的教育現狀不能說不好,卻也絕對沒有頤指氣使他人的實力。這個新聞要是真的深入討論下去可說的可太多。我現在在美東某設計公司上班,前後左右桌都是所謂的「不聰明人」,有的本科跟建築完全不搭邊,只讀了3年的March1。論設計能力、思辨、工作效率、專業書籍閱讀量以及工作態度都是我等學習的榜樣。

媒體偏執一辭也好,周老師無心毀謗也罷,總還是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於其中。寫這麼多就是想說,別崇洋媚外,也更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還有,兩邊都是母校,在清華的時間更多,不吹不黑,有理說理。

原答案

-----------------作為一個在清華建築混了多年的學生,看到這條評論的第一反應是WTF。。。。

不是我自己黑母校,黑建院。只是憑良心說,我們的水平,無論設計質量還是creative的東西,都與歐美名校有不小的差距。

放幾張美東某建築名校的設計展,知道清華學生設計和老師教學現狀的人應該會看出差距吧。

這個是一年級的。。。想想我一年級的時候都在幹什麼。。。。

一年級空間研究。手稿+模型。

低年級做如此體量和精度的模型,對空間研究之深,實在嘆服。

研究生的圖大多都有名字,為了隱私就先不放了,比以上又高了一個層次。

作為清華的學生,確實感謝清華給了自己這麼好的平台,但是清華建院的教育體系和教學質量如何,卻不敢過於恭維。在國內拋掉學校的光環論真本事尚且與同濟、東南、天大難分伯仲,甚至稍遜於這幾位,就別把老子世界第一的口氣放出去了。

祝母校一切都好。


關注了這個問題很久,也認真的看了視頻,也是有意等了這麼久讓情緒消化了才過來寫答案的,那我就來簡單的說說作為一個從業人員的看法吧。

對於周榕的觀點我最起碼有一半是贊同的

另一半的不贊同也和我做建築或者作為在美國接受建築教育沒有什麼關係

能進美國top10學建築首先來說都是會學習的人,換句話說這些人想學金融或者其他回報率更高的學科都是沒問題的

但是我們選擇了建築這個經濟回報率這麼少的學科,這對於周榕來說或者說對於普世價值觀來說都是不明智的選擇。這點我是贊同的。

不贊同的原因是因為我深信人的感性永遠會凌駕於理性,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受。

當初我在選專業的時候也是在金融工科和醫科之間做的選擇,當初毅然決然的選了設計類專業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覺得自己做一輩子會很開心,會有成就感。當時中二的覺得自己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於是選擇了做建築。 現在雖然掙得不多但是很有成就感,因為自己做的事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是用錢買不來的(或者對有些人來說能買來?)。

還有就是很多人覺得自己被周榕的言論冒犯到,其實我覺得不然。

我覺得 聰明 這件事情被嚴重的高估。 就像人的體能有強弱之分一樣,我們也應該承認人的智能也有高低之分。聰明與否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人物或者事情都是悶著頭一路走到黑最後才成功的,這些人如果按照周榕的觀點來說那就是世界上最笨的人。在一個看不到未來的道路上堅持做自己相信會成功的事情,一做就是十年甚至幾十年。 這些人要是聰明的話早就跳槽轉行了。

這些人要是當時轉行了做了當時掙錢的工作那我們現在連飛機都不會有,更不要說電腦和淘寶了。

對不對?萊特,圖靈和馬雲哪個不是周榕眼中最笨的人?但是他們做的卻是自己最愛的工作。


建築學的特點之一,是一些名詞在建築學範疇內和普通語境下,意義是不一樣的。周榕老師作為建築評論家的身份時候,很大的一個特點也是名詞的特異化。所以如果你不看完他的整個敘述而去從字面意思斷章取義的話,基本就是驢頭馬嘴。這一點尤其在受教育水平較低的新聞震驚部體現更加明顯。


我可能就是周先生口中「笨」的那批人……而且在都很笨的本科建築系和設計研究生院居然一直沒有什麼閃光的時刻……現在都轉行了,所以強行反駁還是心虛的。

不過雖然熬夜什麼的導致和其他院系學生接觸並不多,我還是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周先生應該是沒見過國外最笨的那批人……

當然,最聰明的可能更沒見過。

我也不確定國內的最笨的和最聰明的他是不是都見過了。

另外,語言表達是個道德問題,如果在一篇訪談里沒說乾淨自己的本意,還要另發一篇公眾號找補,就比較?了。不能你先罵完人笨,再揶揄聰明人太聰明,這叫扯幾把蛋。

真的聰明人會在一個調查中放「藍翔」這個選項嗎?反正周先生這樣的「聰明人」似乎是會的。

有空再細細dis。


最笨的人做出來的建築都吊打國內,他說這話這不是乳華?


沒毛病。我有一個朋友讀到哈佛設計學院博士,很早就說過類似的話。不過他還有後半句:最聰明的人都集中在金融和IT專業。作為數十年來的老牌夕陽產業,國外的建築學吸引力確實有限,不似我們,拜地產黃金二十年所賜,建築學聚攏了相當一批精英人才。不過田忌賽馬的比較並沒有太多說服力。


精英教育和均質教育的區別~歐美兩級分化,中國都不差但是沒幾個突出的


又是中國單挑全球的啊 國外除了美國還有其他地方好吧 清華是好, 一所學校能吊打美國歐洲日本一大片學校? 洗洗睡吧

再說了 谷歌搜一下各個大學建築系學生作品集比較一下很難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把建築設計得具象化是一種很 low 的行為?
哪位建築師最令你佩服,為什麼?
SketchUp 為什麼沒有像 AutoCAD 一樣的對象捕捉?
建築學專業澳洲留學選擇新南,悉大還是墨大?ps:想留在澳洲
交互設計和建築景觀設計哪個有前景?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 建築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