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而且不讓盟軍在德國後方進行小動作,讓納粹與蘇聯在東線安心互剛,蘇聯能打到柏林嗎?
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錄,讓而且盟軍不在德國後方進行小動作,讓納粹與蘇聯在東線安心互剛,蘇聯能打到柏林嗎?
丘吉爾和羅斯福的骨灰開始聚集啦!真要蘇聯把巴黎給解放了,那法共可就從原來議會都不讓進的游擊隊頭子一躍而成了敵後戰線奮鬥多年的合法政權啦,大帽子往戴高樂頭頂上一戴(那可真是戴高帽),順便把貝當元帥拉出來一起遊街,法共指著這兩位說:「你看看你們資本主義的頭子都是這個德行,法西斯打過來一個投降一個跑了,還是俺們共產黨給力吧,快加入我們來搞世界革命」,英美哭都找不著地方。
問題是,沒有諾曼底登陸≠德國大西洋壁壘駐軍可以全部調到東線。
因為不管有沒有諾曼底登陸,德國都不可能把部隊全調走。就像事實上日本從41-45年沒有主動攻擊蘇聯,蘇聯還是在遠東留了百萬大軍。甚至在高加索山也留了部隊防禦土耳其。
歷史上諾曼底登陸是44年6月,稍後就是蘇聯發動巴格拉季昂行動。而44年8月羅馬尼亞就丟了。巴格拉季昂不輸,德國不太可能大量調動西線部隊。慘敗以後,肯定也是要加強被重創的中央集團軍群,防禦最有威脅的正面。況且德國也根本沒料到蘇聯要在羅馬尼亞大打出手。所以即使可以調動西線部隊,羅馬尼亞的慘敗恐怕也難以避免。丟了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還能撐幾年?盟軍不轟炸,德國倒是可以省出很多飛機。然而燃料呢?真以為甲醇可以代替汽油?總之德國是沒戲。認為盟軍不登陸=德國可以把西線放空。這設定就根本不合邏輯。行行行,沒有盟軍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希特勒早就在1941年擒斬斯大林行了吧
丘吉爾會先活撕了下這個決定的混蛋
能,只不過這樣的話,以後歐洲就沒有西方社會什麼事了。要知道法共、意共、希共當時都成了很大的氣候。
其實丘吉爾反對的也不是在歐洲大陸登陸,他只是想捷徑想瘋掉了,從一戰時期從土耳其方向直接攻擊德國,二戰中和鐵托關係不錯,希望能從巴爾幹半島進攻德國,到後來的鼓吹義大利登陸。實際上,丘吉爾真正的想法其實是讓西方盟軍佔領柏林,甚至,最好一路平推到波蘭一線,把蘇聯封殺在國境線上。
蘇聯當然不會打到柏林!要是沒有美援物資,沒有優秀的美援卡車,美援火車頭,沒有美英聯軍開闢了第二戰場讓希特勒雙線作戰,蘇聯怎麼可能會打到柏林?
蘇聯會直接打到諾曼底順便槍斃弗朗哥柏林?估計連佛郎哥都要完
輿論這個陣地,如果我們不去搶佔,那就要被敵人搶佔同理諾曼底這個海灘,如果盟軍不去搶佔,那就等著被蘇軍搶佔吧
朱可夫會把語序不通的樓主拉出去。
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絕不是佔領柏林開始的你可以討論勝利的代價 勝利的大小 勝利的早晚但是不能再討論勝利是否會到來了戰爭末期的摧枯拉朽是硬實力的碾壓大勢所趨而已
這都什麼問題?那你不如直接跟德國談判先剿滅了紅色蘇維埃好了!這不就是綏靖政策的1942年版么?題主這是要給納粹洗地?
不能 輸的會慢一點 然後整個歐洲除了英國都紅了
這。。。應該不能。1944年德軍兵力如下:
西線:紙面兵力40萬,實際滿編兵力為23萬。
東線紙面兵力約179個師,但是問題是經過長時間的消耗戰,大部分軍隊都不是滿編。
而蘇軍擁有約653萬人的陸上兵力。從數量上看蘇軍佔領東普魯士和德國全境只是時間問題。
但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
蘇軍在42年至44年之間的大大小小無數場戰鬥中,後備人力資源已經消耗殆盡。幾乎所有的後來軍隊都來自於緊急徵召,當時蘇聯就已經面臨著後方人力資源的不足。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的援助,要打下去很困難。因為德軍肯定會將裝備精良的西線部隊調至東線,再加上長期駐守荷蘭等地的航空隊,很難。雖然當時的蘇軍看似十分強大,但是依然面臨著缺乏後勤保障的問題。拖上個個把年就會求和。按照當時的蘇軍能力,頂多打到東普魯士。
大兄弟 你要知道諾曼底登陸是英國說服美國進行的聯合登陸 因為在不登錄 斯大林已經準備把紅旗插到英吉利海峽了
這取決於盎格魯薩克森人對大德意志帝國和布爾什維克俄國的態度。以絕對優勢統治世界的一直都是盎格魯薩克森人,德意志也好,俄國也好,一個檔次的二流國家而已,一家有科技沒資源人少質量高,一家有資源沒科技人多質量差,在盎格魯薩克森人看來區別不大,誰的劣勢大些就幫幫誰,讓兩個國家打的兩敗俱傷最符合盎格魯薩克森統治地球的根本利益。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就看英美背後更傾向於幫助哪一方了,即便不宣戰,在經濟,政治,外交等領域參與到蘇德戰爭中去,也是可以左右戰爭勝負的。
前面說的是理論,但理論與實際有差距。那個年代的美國和現在不同,經濟實力雖強卻沒有什麼政治頭腦。在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忽悠下帶著一股子理想主義的熱情投入戰爭,這裡說的投入戰爭可不是珍珠港之後,而是英德一開打就參與了。很多決策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比如美國被英國忽悠參與地中海戰爭,進攻北非,義大利,打下來的地盤被英國人悉數收去。又比如英美在蘇德實力對比越過平衡臨界點德國採取守勢比如斯大林格勒會戰後沒有停止對蘇聯的援助並單方面與德國媾和。最後政治手腕老道的英國已經認清了形勢準備媾和德國對抗蘇聯,但是唱到興頭上拿著麥克風不肯放手的美國並不理會。這麼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趕走一隻狼迎來一隻虎,失去了弱勢的第三帝國在歐洲對抗俄國,英美不得不自己赤膊上陣,否則今天的歐洲也絕不會出現俄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不是我自己的觀點,是英美總結出來的慘痛教訓並在無數二戰紀錄片中隱晦的表達出來。
至於你論點,德國要贏得對俄戰爭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敦刻爾克之後英國退出戰爭,英美都放棄對德國的敵意,在經濟外交上對蘇德嚴守中立。那麼德國挾全歐洲之眾打擊蘇聯還或許有些勝算,是勝算不是平局。但這種情況顯然不符合邏輯,因為任何一方大獲全勝都不符合英美的利益。所以歷史是嚴肅的,歷史每個細節背後都有其龐大的背景和因果關係。以後不要再問這麼無聊的問題,要問也去百度知道或者鐵血論壇問。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引出這上面一群黃俄口嗨一下那我必須深深鄙視你這種行為。
如果以沒有北非戰役,沒有大西洋海戰,沒有火炬行動,沒有西西里島登陸,沒有對德轟炸作為前提,等不到諾曼底登陸蘇聯就亡國了。
你讓英軍北非也撤撤試下。
二戰前期,英國人就這麼想了。並且由張伯倫一手實施。結果呢,德國直接把波蘭和法國干趴下了。事實上,英國一直都想讓德國和蘇聯死磕,自己在後面悶聲發大財。
無非兩種可能,一蘇聯徹底控制歐洲。美英可以洗洗睡了。二德蘇和談,希特勒聚合兵力,再打英國,蘇聯出擊日本,拿下北海道,英國可以準備投降了。
個人感覺可以 44年戰役的重點是在中央軍群的覆滅上 中央軍群完了德國本土門戶大開 防線上開了一個大口子 不得不收縮防線 隨後雖然緊急補充了武器裝備 但是老兵是無法補充的德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從44年六月的三百五十萬到八九月份降低到了200萬,同時期蘇軍則有650萬 就算德三人力沒空但是東線由於戰力受損嚴重短時間內無法組織進攻 防禦也捉襟見肘恐怕無法給德國爭取更多的動員和積蓄反攻力量的時間空間吧
推薦閱讀: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nistria)是一個怎樣的地區?
※如何評價高爾基?
※哪些華約部隊參與了1968年的多瑙河行動(即干涉捷克斯洛伐克)?
※俄羅斯從過去到現在,優秀的音樂作品和歌手(樂隊)有哪些?
※為什麼許多前蘇聯的抒情歌都有一種奇特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