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首古典音乐乐曲的情绪解读是唯一的吗?如果不是,范围是什么?
01-15
注意:是情绪而不是思想
谢谢邀请:我要强调一点:
古典音乐并不都是以情绪的表达为目的的!事实上,直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才开始刻意注重音乐中的情绪性。巴洛克和古典时期,大多数音乐只是按照曲式和和声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创作出来而已。
所以,你要是讨论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的《Tasso》表达了什么情感,这没多大问题(悲伤与胜利嘛,哈哈哈哈);但如果一定说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啊《恰空》啊在抒发什么情绪,恕我直言,这大多是听者自己的想象罢了。貌似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我希望这是有帮助的。这也算是小白常犯的错误了吧。当然不唯一,但是有些场合,例如在室内乐合奏中如果各个乐手对某一乐段情绪的理解有分歧,就会出现配合上的问题。不过在有素养的乐手之间,对于一些较为传统的作品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形成理解上的默契的。
对于一些更加现代的作品,我们对曲子本身的把控就不如古典、浪漫时期的熟练了。这时候如果不加约束,表现出来的情绪会千差万别。因此有些贴心的作曲家就通过加入大量的表情记号来约束和指导乐手对作品的演奏。
下面是Erich Wolfgong Korngold的钢琴五重奏的小提琴I分谱第五页。行与行之间的空隙几乎完全被表情记号占满。看时期和演奏者还有你心情以及天气...
1,时期,巴洛克时期就应该高雅,优雅,
(但是!斯卡拉蒂是公主钢琴师,巴赫是神的脑残粉。所有作曲家都年轻过,年轻的巴赫曾经觉得圣歌太慢太无聊然后加了很多合声,修饰音。所以要把巴赫弹年轻也可以啊~)2,古典主义时期,人性,庄重,
(但是!海顿爸爸是交响乐之父,弹他的曲子更多交响化。莫扎特小孩,幼稚!贝多芬就是浪漫!炸,伤,)3,浪漫可以多一些自由,浪漫
4,我老师说她念博士时候处理了一种方式结果被老师骂了,明明那是老师的指示。老师事后又说“因为就是这样啊,这个天气就该这样...”不固定啦不唯一,没边界。
应该不是,因为这东西非常主观。范围大概就是不同人的不同生活体验,和生活的层面了吧。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经验。
但是主观之上有些东西是客观的,公认的。 激动,不安什么的。
微观上永不唯一,范围是根据谱面分析出的宏观情绪范围……
艺术种类繁多,而音乐的艺术是公认了最具深度和抽象性的,比如巴赫的大无,演奏版本众多,风格各异,表现的画面,意境,情绪都各有建树,而听者会和哪个版本产生共鸣,也是很主观的事
推薦閱讀:
※今天你為何而難過?
※別人不同意你的觀點就是洗地?
※發生什麼事情,能讓一個男人暴怒,踹門,砸東西,摔東西?
※薛之謙-《方圓幾里》這首歌唱出了一種怎樣的心情?
※25歲,思考下人生,很想修行,覺得活著很無聊。怎麼讓自己開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