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兩朝的異族統治,對中國歷史的科技文化發展有什麼不利影響?

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科技文化都處於世界之顛,然而,歐洲文藝復興後,中國逐漸被西方趕超。這是否是因為元,清兩朝的異族統治?尤其是清朝。清朝的集權與愚民,以及奴化人民,大興文字獄以鞏固統治的諸多政策,是否是造成中國落後的首要因素?


這是昨天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得到的回報。在此我聲明:民族團結大於天,黨的政策亞克西

我只針對偏激的朝代粉,對滿族同胞和蒙古族同胞是友好的

所以,玩的開心嗎?各位?

這方面元朝要比清朝要好多了,元朝在科學技術方面秉承實用主義,對文人階級採取藐視加放任自流政策,而清朝與儒教反動派合夥愚民,限制科技發展穩固統治,以大家一直吹的國土面積定優劣來對比,元朝也比清朝強不知多少,所以請區別對待,

至於剛才置頂,也同樣置底的唯一答案,我只能感嘆現在套路越來越精彩了,以前明粉與清粉對噴的時候,清粉頂多說中國一直相對落後,不要怪滿族同胞,可現在居然可以反甩鍋說宋明本身落後了,清朝很無辜了,這真是,利用腐儒穩固統治的時候正義凜然,被批落後時反而倒打一耙,明粉們,學學人家,落後就要挨鍋啊

對了更新一下,給 剛才那個答案提個問題,全球通史我在網上下了,美國斯塔夫理阿諾斯的,1.6mb,用掌閱自帶的搜索功能,只找到第十六章日本和中國里關於滿清被推翻的前後事項,各位可以去查一下,根本沒有所謂的什麼復興。

還有,中國政府的行政機制和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和高效,有條件能夠迅即排除萬難,創造任何成就,這句話說是出馬嘎爾尼的訪華日記,

可惜,這麼有名的參考資料好沒有這內容,請把原出處的下載鏈接給出來, 而且我找到了的馬嘎爾尼日記可是另外內容

政府官員雖然按制度是君王和百姓之間的中介,卻是百姓的最大壓迫者,百姓投訴無門,無法把冤情上達聖聽。中國沒有中等階層,這類人擁有財產,思想獨立,在所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響和勢力,不亞於當局。 我已有機會指出中國人的本性因受政府法律和規章的影響幾乎改變,在這個國家百姓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比在別處受到更大的扭曲,因為這裡的每條古諺語都起到法律的效力。他們天性安靜、順從、膽小,但社會狀況和實施的法律,把他們變得冷漠、無情,甚至殘忍,這有許多事例可以清楚證明。我有時從一些特殊案件推測他們的品行,確定他們的道德特徵。同時,我覺得應當容許完全不同於我們自己的.如出現在我們本國,按統一標準得不到真正理解的特殊思想方式和風俗習慣。少女當著年輕男子裸體舞蹈的斯巴達公眾節日,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在歐洲對萊賽德蒙尼(Lacedemonian)青年起同樣的作用;印度婦女的神經也不因看見靈根(Lingam)受到刺激。因此中國人因他們所處的特殊環境,理應受到我們的寬容,但我把這點留給讀者去考慮他們可得到怎樣的評價。

傳教士認為用竹板打人是糾錯的輕罰,上級打下級如同父親懲罰自己的兒子,並不是羞辱的刑罰。儘管這些教士輕鬆地對待從宰臣到農民都會遭受的這種丟臉處分,但它往往是官員在生氣時施行,而且是在難以保證的殘酷和不公正的情況下。此說我們有幾個事例為證。當我們返回白河,河水比我們頭次在這條河上航行時要淺得多,我們的一條供應船午夜擱淺。天氣刺骨寒冷,船上可憐的水手在河裡忙碌到天亮,儘力讓船離開。其餘的船已經前行,監管的官員終於失去耐性,他命令士兵打船長和全體船員的板子,士兵殘忍地予以執行:這是徵用船隻和兩天勞動付給他們的唯一報酬。我曾有機會提到,因為食物在氣溫達到華氏88度的樹蔭下稍有腐壞.有個官員被降級,他手下的人都挨了板子。

每遇逆風或逆流需要曳船前進,一些人就被徵用去拉縴。可憐的勞動者一直被逼干這種費力的討厭工作,他們拉一天纖大約有6便士的報酬,沒有發給他們返回原被征地的費用。這些人知道難以找到替代的人,而他們要干到有替補之時,所以他們總是在晚上逃走,連報酬都不要。為了找人代替,官員派士兵到附近村子去,突然抓捕居民,強迫他們從床上起來去拉縴。每天晚上總有幾個可憐人只因打算逃跑,或者申訴年老多病乞免,遭到士兵的鞭笞。看見這些人的悲慘處境,真令人心痛。好些半光著身子的人,看上去缺乏營養,疲勞衰弱不堪。但隨船拉縴絕非輕活,有時他們必須趟過泥濘地,有時要游過港灣,接著就赤身暴露在烈日下。一名士兵或小監督官手拿粗重的鞭子一直驅趕、毫不留情地鞭打他們,好像他們是一群馬荷蘭使團在隆冬從陸路抵達京城,當時河流和運河都被封凍。氣溫時時在零下華氏8到16度,地面幾乎布滿冰雪;他們往往要整夜趕路。同時那些搬運禮物和行李的農夫,儘管負擔沉重,仍不得不盡量跟上使臣的步伐。在兩晚的行程中,范百覽先生髮現,不少於8名這些可憐的傢伙,因寒冷、疲憊和監督者的虐待,死在他們的重擔下。

經該國返回途中,英使團幾名老爺習慣白天步行,趕在午飯時刻到駁船去。有一天,一名高級官員想要阻撓他們習慣的步行,就派9名或10名士兵去追趕他們,粗魯地強迫他們返回船上。我們的兩個嚮導王和喬及時趕到,了解情況後,命令狠狠鞭撻士兵。其中一個特別無禮的,耳朵被鐵線刺穿,一連幾天,雙手被縛一起。廣東總督此時與使團同行,地位比冒犯的官員高,他命令將這名官員押去見他,嚴加申斥,打四十竹板作為懲罰。我們的兩個中國朋友特別敦促受辱的老爺們到現場去看懲罰這名官員。但難讓他相信英國人並不喜歡這種做法。荷蘭使團中也曾發生這樣的事,一名下級官員被上級指揮官鞭打處罰,因為他沒有準備好搬運行李和抬轎子的苦力或挑夫。

官員處罰群眾或下級是完全符合法律規定的組織權力。但如權力落在智者手裡就會變成危險物,有時甚至產生可怕的後果。在老天面前玩弄奇妙的把戲讓天使都哭泣。

那麼,當僅有職權可運用,無其他才能顯示其淫威的無知中國人,或粗野韃靼人手握權力時,那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總之,在我們旅經該國時,發生了幾件事,可以說明生活中相等條件的人們之間存在著猶如官員對百姓那樣冷酷無情的心態。其中一件事完全不近人情。有個在澳門為當地英商館僱用的可憐人,意外從一堵牆上摔下來,腦袋著地。他的同伴發現他在這種情況下生命垂危,把他送往城區,在那裡遇上使團的一位醫師。醫師問他們要怎樣處理這個不幸的人,得到的回答十分冷酷:他們將把他埋葬。醫生表示驚異,他們怎能把一個還沒有斷氣的人送進墳墓;回答說他們認為他無恢復之望,如把他送回家,那麼只要他一直不能自理,就會給他的親友帶來麻煩和花費。不過,此人經過司各特醫生(DoctorScatt)的人道醫治,恢復健康重返他的家庭和知道他生命價值的朋友處。然而這位醫師不知道他是冒風險行善,因為根據一條我們看來十分古怪的該國的法律,如果有受傷者被交給任何人調護,碰巧死在其手中,最後經手者要處以死刑,除非他能夠提供確實證據,說明傷口怎樣形成,或者受傷者受傷後活過40天。這條法律的後果是,如有人在打架時受了致命傷,那就讓他死在街頭,因為害怕(如有人照顧他)承擔他生命的責任。

近來在廣州發生一起明顯的事件,說明這條法律的致命後果。郊區發生火災,三個幫助滅火的中國人肢體骨折,還被一堵倒塌的牆嚴重砸傷。英商館的醫生按英國職業責任很快予以人道救助,把他們送往商館,準備做截肢手術,這是唯一可能救活他們的方法。這時有個行商聽說此事,匆匆趕到當地,勸醫生不要給他們做手術,應當把他們儘快送出商館。還說,無論醫生的醫術怎麼好,若有一個病人死在他手裡,他必定會被判處謀殺罪,最輕的處罰是把他終生流放到韃靼荒野之地。因此受傷的中國人被偷偷送走,只好讓他們聽天由命。

這條野蠻的法律(我們看來是如此)的實施可用來解釋下面有關中國人的品行。我們在大運河上目擊的一幕,可說是缺乏同情心的突出事例。一群聚集在運河岸的人中,有的登上一艘舊船的高船尾,不幸,船尾不堪負重破裂,這些人隨沉船落入水裡,此時正值使臣的船駛過。儘管當地有許多舟船行駛,卻沒有人去救在水裡掙扎的人。人們甚至像不知道發生了意外,漂浮在沉船木塊上孩童的呼救聲也未引起注意。有個傢伙看來忙著用篙鉤去取一個溺水者的帽子。我們無效地拚命叫我們船上的水手停船,放艇去救人。確實,我們當時前進的速度是一個鐘頭七英里,這一點因此成為不停船的借口。我不懷疑這些不幸的人必定遭到滅頂之災。

對同伴和同胞如此無情,更不能指望他們對待外國人了。根據荷蘭使臣隨員保留的一份手寫記,在使團赴首都途中,作者想在路邊的冰上試試他的冰鞋。同行的官員也督促他試一試。他在岸邊滑行了一個距離,冰破裂,他掉了下去,水淹到脖子。中國人不僅不救他,還趁他自己的人不在時嘲笑這場意外,並且跑開,讓他掙扎著十分困難地爬上來。

在當地,他們的即時創造不及他們的精確模仿,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始終是有名的老手。按本性說,人是聚財的動物,但聚斂的努力,要看法律對他享有財富提供的保護和安全而定。在中國,有關財富的法律不能給予足夠的保護,因此國內的創造才能極少用於最需要最缺乏的地方。確實,在那裡富有的人都知道政府官員會以合法方式向他勒索財物。

中國各階層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他們態度和藹可親,但即使有相當身份的人也受到法律的干涉,所以結果是,他們毫無誠意,講究虛禮,僅注重禮儀形式而缺乏良好教育的高雅風度。下級假惺惺地在他的上司前跪拜,上司假惺惺地示意叫他起來。尋常的問候規章由禮部制訂。百姓如對官員缺乏禮貌,要受到肉體懲罰,如是官吏,則被降級或罷官。就這樣百姓的儀錶風範受法律的約束,社會在許多方面因此獲得安寧。在同等人之間,以及在下層百姓中,很少說粗話,也少有打鬥。如果吵架紅了臉,不過揪掉頭髮,或者撕破衣服。動刀動槍足以讓普通中國人嚇得發抖。他們的戰士看不到有什麼勇氣。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是地面上最膽怯的人。他們個人既無膽量,面臨危險或困難也完全缺乏沉著,這可能是精神影響身體的結果。然而,或許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頻繁地發生自殺事件,這類事件並不視為可恥,不受到譴責。確實,政府似乎在鼓勵自殺,往往允許罪犯自行了結,免處死刑。廣東原總督大約兩年前吞石煙壺自殺,卡在食管中,痛苦身亡。

在這種制度下,人人都淪為奴隸。只要最小官一點頭,人人都得挨竹板,而且挨了打還得被迫親吻打他的板子,跪下感謝暴君糾正他的過失,根本談不到還有什麼面子和自尊。政府的規章作指導,百姓的思想跟上,可以說肉體懲罰是官員賜給被罰者的恩惠,一條確立的順從原則,足以抹殺、消除人性的一切尊嚴。

奴隸實際上也不能被侮辱。聽任別人擺布,沒有申訴的資格,這是人類的恥辱,以致不幸淪為奴隸的人再不知廉恥為何物。這種環境產生無數的弊端,在以文雅風度和文明政體受到稱讚(我認為多少不值得)的中華民族中處處可見到。中國商人一有機會就弄虛作假,因為據說靠誠信做不了買賣。中國農民只要能不被發現就偷盜行竊。因為懲罰僅僅是他每天都挨到的竹板。甚至中國王公大臣也強奪百姓的財物作為己用,因為這樣做不受懲罰。當權者貪婪的唯一障礙是害怕被察覺而受影響,所以當官的都不要面子,不怕丟臉,沒有公道感。

不用多舉已記錄在案、有關中國商人在和歐洲人做生意時精心策劃的騙局,或者他們彼此交易中玩的把戲。這已為大多數國家所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也廣為人知曉。他們把商人看成國內最低賤的人.坑蒙拐騙的傢伙,所謂生意不過是收買和售賣手工產品。除了大家認同的這個普遍特點外,商人中也有例外,他們在政府直接允許下做生意,與廣州歐洲人貿易中一直以公平、誠信著稱。這些叫作行商的人,有別於普遍的mai—mai—gin「買賣人」,堪與英國商界最優秀的商人相比。

在原荷蘭使臣攜帶的禮物名單上有兩個大機械鐘,過去是天才科克斯(Coxe)先生珍奇博物館的部分藏品。從廣州到北京的漫長旅途中,它們受到輕微損害。離開京城時,他們從一個傳教士那裡得知,當這兩個鍾正在修復時,宰相和中堂用另兩個很低劣而且普通的鐘補足禮單,把兩個大鐘據為己有,或許他想在某一天以他自己的名義呈獻給皇上。

這些例子清楚表明中國人吹噓的道德品行中巨大的缺陷。但如我在前面指出,這類缺失似亦由政治制度造成,不是人民的本性和品質。登上寶座的異族君王,採用被征服者的語言、法律和風俗,歷代制度的一切弊病仍然保留。當權者性格可能有所不同,但被統治者的風俗習慣沒有變化。

總之,這個民族總的特點是自大和自卑,假正經和真淺薄,彬彬有禮和粗鄙下流的奇異結合。他們談話中表面很單純和直率,暗地裡卻趁歐洲人不防進行欺騙。他們跟大使談判有關宮廷禮儀的事,是他們安排這類事時耍花招的一個典型例子。他們好像無意中說到不同民族穿不同服裝多麼奇怪,自然趁機把他們的服裝跟我們的作一番比較,並且試圖仔細觀察我們的衣服。經過幾次三番的觀察,他們認為他們自己的服裝更好,更方便,因為縫製寬大,不需用帶子繃緊;而我們的服裝,除站立外,其他姿勢都必定很不舒服不便利,特別在皇帝出場,大家都按習慣真正跪拜的時候。這個巧妙而又明白的暗示,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他們再拿他們的寬裙子和我們的褲子作比較,說明他們的膝關節可以自由活動,我們的膝帶扣和襪帶則必定有礙動作。這就把話點明,他們最後熱情友好地提議我們應換掉我們的褲子,否則朝見時肯定不便行跪拜禮。

在任何場合他們都表現出所謂民族優越的虛榮心、自視甚高的狂傲。他們不是沒有感覺到他人的優點,但假裝看不見。儘管他們不得不利用外國人校訂他們的曆法和調整鐘錶,並且習慣每年都接受各種歐洲工藝品和新產品,但仍頑固地認為,與他們自己相較,世上所有民族都是蠻夷。廣東的一名中國商人,經常有機會看見英國船,覺得比他本國的與巴達維亞和其他遠方港口做生意的船要好,決定開始按英船樣式建造一艘。但戶部(Hoopoo)即海關稅收官得知此事,不僅強迫他放棄他的計劃,還因他企圖採用夷邦的船型給予重罰。他們的民族性十分強烈,以至於如我在別處所說,沒有一種進口貨可以保留它的原名。任何國家、任何人,或任何商品,都要取一個中國名字。所以他們的語言,儘管貧乏,可認為是純正的。

中國人之間很講禮貌,而且十分拘泥於形式,以致稍有違背禮部訂立的規矩,都被當作犯法。訪問時使用拜帖,我們那裡現在是文明之舉,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已廣泛使用,但中國客人的身份由他拜帖的大小、顏色和裝飾顯示,也根據受訪者的身份在這些方面有所變化。北直隸老總督給大使的帖子是一張深紅色的紙,足以貼滿一間不大房間的牆。

政府與法律

人民渴望之社會安寧,究竟是因政府採取順應民心的特殊政策,按亞里士多德的意見,這是最佳的治理之方,或者是因民心受到政府方針策略的約束,這是一個容許討論的問題。不管怎樣,在今天,強有力的統治者已經完全控制,而且按照他的思維塑造百姓的形象,百姓的倫理和品行則受政府律法的支配,幾乎完全受其統治。

這種促使社會穩定的思想,是基於所謂的權力原則,也就是政府一直向民眾灌輸、現在已完全確立的原則,父母有天賦予管教子女的明確的權利,這種權利終生都不能取消,需要絕對維持,直到其中一方死亡才能解除。皇帝被捧為眾黎庶共同之父,因此也被賦予統治百姓的權力,猶如一家之主。在這種意義上,他擁有「大父」的尊稱,又因皇帝被神化,高踞於凡人之上,所以自然地他有時自稱為世界上唯一的君主和天子。同時為確證所謂的忠孝,新年初一都要隆重舉行皇帝向太后跪拜的禮儀,朝廷大臣也奉命行禮如儀。按照完全建立在父權制上的原則,各省官員成為管轄省份的父母官,各縣市的官員也是父母官;各部的首腦同樣像一家之主治理他負責的部門。

十分遺憾的是,這套理論上可行的管理制度,實行起來卻出現許多弊端;所謂統治者父母般的關愛,被統治者的忠順,不如更恰當地解讀為一方專制、獨裁和壓迫,另一方畏懼、虛偽和反抗。

皇帝首先採取不公開露面的做法,很難說是出自對百姓的關愛,反倒可用猜疑心加以解釋。統治者或許意識到自己犯下暴行,或者因實施暴政,必然不願現身於受其迫害的群眾中,擔心有人為報復他本人或手下的暴行,突然暗中刺殺他。總而言之,中國皇帝極少公開露面,僅保留崇高身影的做法,看來是建立在極不相同的一種自我保護策略上。統治者背後運用權力,讓遠近都感受到影響,比經常在群眾前現身,被眾所知,更能打動人心,更令人生畏。埃列烏西尼安(Eleusinian)秘教教士深知人類的這一性格弱點,秘密操作,更顯得有力,需要蘇格拉底的智力,才能讓百姓擺脫對他們的恐懼。另外據希羅多德告訴我們迪奧塞斯(Deioces)一旦在埃克巴坦納(Ecbatana)當上國王,再不願接見他以前為之辯護的群眾,他認為拒絕讓人看見,更有利於讓百姓知道他是百姓之上的國王。確實,如果群眾經常接觸有權有勢有力的人物,和他們無拘束地密切往來,每天都眼見他們日常的生活起居,那麼將大大降低群眾對他們的崇拜。正如偉大的孔德(Conde)所說:沒有人在自己的奴僕面前是英雄。

中國皇帝不願常接見百姓,多半出自這方面的考慮,而不是怕遭到傷害。皇帝本人僅在盛大典儀上出場,由全體朝廷大臣和許多官員簇擁著,他們都聽從他的指揮,一聲令下都俯伏在他的足下。

嚴刑逼供是中國法律中最壞的部分,但他們自己說這種方式很少施用,除非被告的案件出現有力的證據。對於行為不端的案子,通常使用的刑法是拶指,特別用來懲罰淫婦。

確實,百姓的習性是,只要大家有一碗飯吃,一點醬油當作料,少花幾文錢,就不會起來造反;而政府深信這一點,所以首先考慮在全國各地設立官倉,儲備穀物,在饑荒年代接濟貧民。然而,在這革命的年代,人心思變,現在我將加以敘述。

政府各級部門都是一套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體制。從第一品到第九品的政府官,都以父權為基礎按己意當場對人施以杖刑,而且無須先審判,或正式開庭,有如長輩責罰晚輩。地方官可以任意懲處輕犯者。官員當場審理自然使小百姓害怕,因此,百姓上衙門去見官就像學童去見嚴厲的老師。但皇帝父輩般的仁愛在處罰時甚至得到百姓的承認,罪人可以請求皇恩減杖,但這種寬免多半不起作用,因為可以輕易補足減免的板子數。

此種顯然體現父輩關愛的實際措施,不僅限於一般群眾,而且擴大到各階層各種類的人,僅止於皇帝足下。從第九品到第四品的朝廷官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輕罰其下級,皇帝則在認為有必要教訓時命令對廷臣及其他四品官施以杖刑。大家都知道已故乾隆曾命令打他兩個兒子的板子,儘管他們早已成年,其中一個,我相信就是當今的皇帝。

在中國旅行期間,我們難得一天看不到打板子(Pan.tse),即竹板,總的來說這不能叫作「輕」刑。漢人挨打時凄厲呼叫,韃靼人卻保持沉默。漢人在挨了若干板子後,理所當然地跪著,極恭順地感謝施刑者父輩般的關愛,讓他改正錯誤;韃靼人則口出怨言,爭論漢人有沒有打他的權力,或者一言不發離去。

在外國人看來,可笑的是,一名官員趴在地上,等待比他只高一級的官員下令打板子。但同時又難以抑制義憤心情目睹人性之淪喪,竟然有人不分情況甘心忍受奴僕或士兵的肉體刑杖,而且打完後,挨打的還要卑躬屈膝觸摸打他的板子。然而政府竭力採取消除由此引起反抗的政策。這樣做的唯一動機是要表示長輩般的關愛,使人感到處罰並不丟臉出醜。政府的一個奇怪看法是,除皇帝外,人人都應受到相同的體罰,但處罰必須得體,受罰者必須完全順從,或者完全信服,真正做到下級完全服從上級,結果自然是人人都具有奴性。防止百姓抱怨最有效之法是,讓百姓看到,有權處罰他們的人,也一樣要受到別人的處罰。我估計,杖刑必定是中國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我們難以想像它怎能在一個已開化的社會中存在,而不是僅留在社會的原始階段。

俄國對輕罪犯或行為不端的各層百姓也施加類似的處罰,但不同之處在於,執行不是公開的,而且只有君王才能命令施罰。沙皇彼得(CzarPeter)確實總親手打廷臣的棍子,挨打的並不以受罰為恥或者丟臉,反之,據說從此刻起,還成為他的寵臣,得到他充分的信任。偉大的蒙茲科夫(Mentzikoff)經常鼻青臉腫地離開他的宮廷,但仍然得到主子的寵信,日益變得重要。甚至在今天,或者最近,朝廷命令施加的笞刑,即非公開的鞭打,仍談不上是丟臉。但這種可惡的體罰要麼完全停止,要麼處於施行的最後階段。在一個有教養的民族中,這種專斷的體罰不可能長存。

這兩個確實是世上現存的最大帝國,瓜分了全球可居地的五分之一,各佔十分之一,但在政治環境上卻有所不同。一世紀前,俄羅斯剛脫離野蠻階段,一世紀後,它儘可能在歐洲諸國的工藝和軍備中佔有一席之地。兩千年前中國的文明程度已接近或相當於今天的中國。兩國都是專制政府,人民都是奴隸。俄人的天生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多半被嚴寒制約,發展不如中國那樣易於覺察。那麼,我們要問,為什麼兩國在進步上差別如此巨大?我認為,首先,有兩個原因。俄國邀請和鼓勵外國人向百姓講授工藝、科學和生產知識。中國則驕狂自大,加上排外,所以拒絕和禁止外國人往來。俄語容易學,百姓學外語也不困難,漢語則十分難學,學習方法有缺點,需要一個人花半生的時間方能運用,而且他們除自己的語言外不知其他語言。一個有青春活力,力量和知識日益增長,另一個年邁多病,目前的情況下不可能有任何變化。

總的說,政府官員雖然按制度是君王和百姓之間的中介,卻是百姓的最大壓迫者,百姓投訴無門,無法把冤情上達聖聽。中國沒有中等階層,這類人擁有財產,思想獨立,在所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響和勢力,不亞於當局。然而,事實上,中國只有官和民。如果有人靠做生意,或搞生產發了財,他只能私下享受。他不敢住進大宅,穿好衣裳,以免鄰居發現他比別人富有,向當地官員舉報,官員控以奢侈罪名,輕易將他繩之以法,沒收他的財產。

機靈的鮑先生(Mr.Pauw)說,中國完全被鞭子和板子統治。他應當再加上兩樣東西:年曆和北京公報,作為政府的施政手段,二者都有助於管治。年曆的刊行是為了傳承迷信風俗,顯然政府鼓勵百姓使用。公報是一種媒介,把當今帝王的品德和仁愛傳播到國家的每個角落,其中記錄了政府官員不僅因犯法,也因失職受到的懲罰。因此,如有省份遭遇饑荒,那麼,為首的官員因未採取預防措施被貶官。這份小冊子的公報每兩天出一次。傳教士說公報上有時刊登死亡的虛假消息。公報還虛報不曾有的戰役,宣布不存在的勝仗。康熙、乾隆和當今皇帝的幾道詔令可以提示真相,其中警告遠方的將官不要弄虛作假,不要虛報殺死成千上萬的敵人,有時甚至根本沒有發生的戰役。教士們的意思僅僅是,如果編者敢於刊登並非來自官方的正式消息,那麼他應當受到懲罰。

在中國刊印書籍和在英國一樣自由,出版行業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在一個專制國家這點很特殊,這多半是唯一開放的事例。一般的看法是,只有在人人都受到保護、遵法守紀的國度才能享有出版自由。反之建立在專制制度、靠鎮壓百姓維持的政權,幾乎不可能長時保護出版自由。正是印刷術驅散歐洲長期遮蔽真理光芒的迷霧,開啟一條通往人類自由幸福的最佳途徑,由此造成教會權力的喪失。

在中國,政府好像並不擔心出版自由。明確制止出版有害書刊的方法是,不用審判當即處罰不端分子。這就足以限制濫出書籍。誹謗性書刊的印刷者、售賣者和讀者都要受到杖刑。我估計很少有人敢於出版批評政府或者批評大官的文章,如果出版必定招來殺身之禍。然而,儘管出版有風險,首都仍刊印報章,流通類似我們的新聞:秘史、私事、銷售消息以及宣傳假藥的奇效。我們得知,在一份報章里,甘若翰先生(Mr.Grammont)的信中提到葡萄牙傳教士看到其上的一篇文字,稱英人完全忘記向親王,還有向皇帝的大臣送禮。據說這篇虛假和蓄意的文字是由另一篇引發,其中暗示贈送給皇帝的禮物是不值錢的賤貨。又有人故意給禮物列一清單,包括一頭大小如鼠的象、巨人、矮子、如意枕,及種種荒謬之物。然而這類刊物特意不讓我們看見。作為皇上的貴客,我們不需自己購物,僅由皇帝供應我們需要的東西,他的官吏卻猜測我們需要什麼。

像中國這樣的大國,2000多年一直保持穩定而沒有根本變化,在民族歷史上是特殊的現象。他們雖然自吹歷史悠久,但也有一定的根據:在基督誕生前400年他們已經基本上組成一個國家,服從同樣的法律,受同樣形式的政府管治以至於今。他們著名的哲學家誕生在那個時代,他的著作始終受到尊重。著作中確實包含了政府一直採用的治國之方和百姓的道德規範。據說在他之前君主政體已建立了2000年。

同一個國家難得同時具有的種種有利條件,使中國能夠保持國內的安寧。多數人因語言難學變得愚昧順從。人們有信仰自由,沒有人強迫他們信仰自己不喜歡的宗教。然而他們受到教訓要保持清醒頭腦,不信任他人,而且人人都保守,猜疑鄰里,因此必定缺乏社交活動。除家庭圈子外,沒有集會,除新年外,也沒有節日的慶典。中國從來沒有群眾任意發泄對政府不滿的集會,這類集會加上酗酒鬧事,往往引起衝突和暴行。中國百姓在政府中沒有發言權,他們沒有想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他們必定心甘情願忍受壓迫,遭踐踏;帝王或者官員可以按己意隨時行使手中的權力。百姓無意尋求反抗政府的方法,政府對此毫不擔憂。

偶爾也發生局部的因極端貧窮而引發的叛亂,在歉收和饑饉的季節,老百姓得不到救濟,不得不用暴力維持生計。據史書記載,所有騷亂幾乎由此產生,從一些事例看,當大災發生,正常的秩序就被破壞,甚至蕩然無存。然而,我們的中國隨員告訴我們,有些省份存在秘密會社,其主要目的是要推翻韃靼政府。他們秘密集會,發泄對韃靼統治的不滿,思念舊朝,傾訴今日之不幸,密謀復仇。即使這樣,現在的社會狀況也不會同意他們的主張。其結果將是可怕的。韃靼士兵將大肆殺戮,因農業生產慘遭破壞,許多刀下餘生者必定枉死於饑荒。他們既得不到別國的援助,也不能自己儲備餘糧。國家要富足、興旺,農業是根本,因此為努力防止穀物欠缺,中國歷代政府都把發展農業視為首要任務。

(節選自《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作者:[英]喬治·馬戛爾尼,約翰·巴羅;譯者:何高濟,何毓寧,商務印書館2013年) 原來出了啊 ,看來得買本。

所謂的清朝文藝復興更是無稽之談,

大家歷史課上都學過文藝復興吧?文藝復興是啥內容?借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學術,實際興的是解放思想,解放人性,批判教會殘酷愚民統治。

那考據學呢?考據學是清朝文人因為文字獄不敢創新新內容,只好考古了,只好考據了,因為已經無物可造,無物可寫了。

它反儒教了?復春秋戰國習俗百家爭鳴了?歌頌人性了?

它就算復也是復董仲舒,只能到這了。都是復古,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和明清資本主義萌芽一樣可笑,它和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商業發達。

人家梁啟超是因為中國第一批看過洋人書,睜眼看世界的人,不了解實際情況,為了自身需求鼓吹中國文藝復興是很正常的

您老都第幾批了,還當真啊?

還有那個清朝gdp的更好笑了,清朝gdp是很高不假。

那你告訴我為何清朝和英國打輸了?

4億農民,為何打不過3000萬農民的英國?

因為英國還有工業人口,而中國啥都沒有。

第一次見落後還驕傲的:我們孩子生得多,生產的糧食多,厲害吧?

是啊,很厲害的殖民地候選啊。

你舉了這麼多看似厲害的例子,為何我一上網都能在其他貼吧門戶網站上看到?

這就是知乎的水平?簽名上寫的可是蠻厲害的哦?

老是提明朝初年,你就不提提清朝初年剃髮易服?玩閉關鎖國?

還有比八股文更可怕的文字獄?

明朝中期隆慶開關可是自己主動的,人家洋人可沒打到北京要求開禁通商

哪怕明朝滅亡,南明了都,鄭成功率領的東南地方明朝殘軍都能把荷蘭人趕走,光復台灣。

清朝末年你想想王爺們打贏了什麼戰爭?

三元里被幾千農民圍困捅死的那個英國殖民地士兵?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元清大大促進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究其原因,與元清是異族統治不無關係,他們有著兼容並包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氣魄,不似宋明漢人王朝狹隘短淺的眼光和自負封閉的胸襟。

我都不好意思說什麼了,估計多爾袞都害羞了

剃髮易服成了海納百川,文字獄成了兼容並包。

自開海禁成了自負封閉,狹隘短視。

我看了看孫先生的照片:先生,估計過幾年你就要破壞名族團結了。

---------------------------------------------------------------------------------

過年呢,想到想吐槽的再寫


顯然不是。恰恰相反,異族統治的元清是中國歷史上科技文化的巔峰期。而僵化自大、固步自封的宋朝和明朝,才是導致中國科技落後的罪魁禍首。

元:

在科學技術方面,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朝代達到像元朝那樣的居於世界領先集團之列的水平或程度。元朝的科學技術達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甚至醫學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

1.天文

元朝的天文學具有濃厚的「吸收」色彩,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元朝,天文學方面的科學技術造詣是世界水平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徵招「回回為星學者」。這些天文學家們不僅帶來或使用一批先進的天文儀器(主要來自阿拉伯及波斯),而且還設計並製造了許多先進的天文儀器。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七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

2.數學

元朝不但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巔峰,而且還是中國數學的最後一個黃金時期。中國人使用阿拉伯數字是從元朝開始的。

元朝是繼兩宋中國數學濟身於世界水平的黃金時期。中國數學家不但繼承、超越了以往的數學成就,而且眾多來華穆斯林將先進的數學知識傳入中國,使中國的數學研究在元朝有了質的飛躍。

3.醫學

在元朝,中醫藥學有很大發展,出現了金元四大學派,特別是中國與阿拉伯、波斯等地密切而頻繁的交往,使得當時處於領先水平的阿拉伯及波斯醫藥學典籍被帶來中國並翻譯成中文。傳統醫藥學此時已經深受這些外來醫藥學的影響,特別是中藥學擴大了「中藥」的內涵,大量吸收、使用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印度人傳來的「海葯」。醫藥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出現了兼收並蓄、互通有無的局面,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中醫學」。

4.農業

元代王禎編著《農書》一書有三十七卷(現存三十六卷),是中國古代一部對農業生產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偉大著作。《農桑通訣》包括對農、林、牧、副、漁及水利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論述,提出「順天之時、因地之宜、存乎其人」這一重要的農耕思想。

元時中國棉花種植區域擴大,尤其是南方棉花種植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並帶動了紡織業發展,黃道婆等對改進與創新棉紡織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無疑對解決穿衣問題至關重要。

5.火器

蒙古人遠征波斯時,發現當地有火炮,炮身以木頭製造,所用彈石重達150斤,射程近400米,落地時砸地深7尺,威力甚大。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遣使到波斯,向伊兒汗國宗王阿八哈徵調炮匠阿老瓦丁(Al al-Din)和亦思馬因(Ismail)。至元九年(1272年)十一月,阿老瓦丁製成回回炮,在大都午門前試射成功。咸淳九年(1273年),忽必烈派遣回回炮匠至樊城與襄陽,造炮攻城。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建置回回炮手總管府,以阿老瓦丁為管軍總管、宣武將軍,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名為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南宋也曾經仿造回回炮,《宋史·兵志十一》云:「咸淳九年(1273年),沿邊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炮。有觸類巧思,別置炮遠出其上」。宋人鄭思肖在《心史》中記載:「其回回炮法,本出回回國,甚猛於常炮」,又「其『回回炮』甚猛於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觀樓閣,盡為之碎」。宋人徐霆曾經對回回炮評價說:「回回百工技藝極精,攻城之具尤精」,「攻城之具」,就是回回炮。

清:

整體而言,清朝的科學技術和同時代的西方國家相比較為落後,在晚期差距更為明顯。清初統治者和部分中國學者積極與西方傳教士進行中西文化技術交流,統治者亦會將習得的新知識實際地運用在治國方面,然而後來由於禁教的原因導致人們對西學日益模糊和隔閡。清代在某些科學技術領域中比前也有明顯進展,尤其是在數學、天文、曆法等學科方面得到空前發展,而精於此道的學者也是英才輩出且人數眾多,從遠古到清朝這段期間,有關學者的數量在清代占約44%。清代學者亦對古代技術和文獻的復興和修復也作出貢獻。梁啟超對此評論道:「此二百餘年間總可命為中國之『文藝復興時代』,特其興也,漸而非頓耳。」

清朝人口在中國歷史上為最高,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所佔的世界比例在中國近三千年歷史上也是最高的,據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按照1990年美元價格計算,1820年清朝GDP總量為2286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32.9%,中國人均GDP為600美元,當時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706美元。據他研究,即便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時代的宋朝,其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宋代中國的人均GDP在450美元,略低於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的人均GDP(621美元)。

清朝時訪中的英國大使馬戛爾尼在其日記著作中寫道:「中國政府的行政機制和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和高效,有條件能夠迅即排除萬難,創造任何成就。」

《全球通史》:「正是這個『野蠻』民族,在17世紀中葉湧入中原,取代腐敗、垂死的明王朝而建立起了清政府。滿清成功地鞏固政權,妥善應對西方列強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注意力,以及復興中華古代文化,是17世紀的歷史奇蹟之一。」

反觀宋明:

宋代的雜稅名目眾多,「經制、折帛錢為諸州之害,板帳、月樁為諸縣之害」,此外還有二稅鹽錢、蠶鹽錢、丁絹、丁鹽錢、僧道免丁錢、秤提錢、市例錢、折估錢、折布錢、布估錢、畸零絹估錢等,「不可以遍舉,亦不能遍知」。其征斂賦稅的手段,誠如朱熹所說:「古者刻剝之法,本朝俱備。」宋人的類似說法頗多,諸如:「正稅之外,雜賦至繁,詭制異科,醜名暴斂」;「其色不一,其名不同。」以致世人「不能盡舉」;「當官者不能悉其詳」。蔡戡又言:「其賦斂繁重,可謂數倍於古矣。」各人的具體說法雖然不盡一致,但共同之處是肯定賦稅的名目繁多。賦稅倍增的結果是:「民間苦賦重。」

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指出,由於宋朝的經濟未能在改革社會上發揮作用,導致科學技術無法系統地演進。

明朝奉行「重本抑末」政策。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遊民,則逮捕之。」甚至還規定禁止商賈之家穿綢紗。

自元朝以後,中國的天文學和數學發展日益趨於停滯狀態,明朝初期全面禁止天文學的發展,並且一度下詣「習歷者遺戍,造歷者誅死」,禁令被放寬後有學者編寫了一部天文著作,可是無人問津、不被重視且「未曾用之」,《大明律》規定:「造讖諱、妖書妖言及傳用惑眾者,皆斬。若私有妖書隱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三年」,嚴厲處置撰寫、刊行、銷售或使用「妖書」的人。

明太祖亦禁止人民進行科學研究,且鄙薄科學技術,認為皆是「無益」之物並加以毀壞:「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

在明朝年間失傳了宋元兩代累積的數學知識,後來經過清代學者梅谷成等人重新發現並加以研究。

所以你看:究竟是誰才是造成中國科技落後的原凶呢?顯而易見,宋明。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元清大大促進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究其原因,與元清是異族統治不無關係。他們有著兼容並包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氣魄,不似宋明漢人王朝狹隘短淺的眼光和自負封閉的胸襟。中國科技文化才能在東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下飛躍發展。


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科技文化都處於世界之顛,這個判斷本身就有很多漏洞。元,清兩朝的統治,絕對不是近代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根本原因。

就像非洲澳洲的原始氏族,如果木有外界干擾,和氣候劇變,他們會一直保持從古至今的生存方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美洲在地理髮現之前,也演化出了獨特而又獨立的文明板塊。但是,他們也沒能走向科學革命,最後這些文明板塊在殖民時代之後,宣告滅絕。

近代科學體系,在歐洲出現。這裡有很多的巧合性和必然性。從地理角度來說,地中海文明天然的開放屬性使得這片土地不可能保持穩定不受干擾的環境。從北歐,不列顛,歐洲大陸,亞平寧半島,小亞細亞,北非,埃及,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地中海的文明板塊一直都是在文化和思想的衝突和融合之中。也是在這裡,貿易和戰爭從一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歇。而航海也是地中海文明國家的生命線。這和東亞的大陸主體文明有著根本性區別。也是在這塊文明,發展出了嚴謹的公理化體系和實證科學方法。這些是產生近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他們同時也和宗教的興衰,改革,爭鬥密不可分。同時,資本主義的發展,契約和律法,乃至民族國家概念的形成和發展也和這些科學基礎有重要聯繫。

東亞大陸屬於另一個極其特殊的文明板塊。這塊板塊能在農耕文明時代創造古典的輝煌。這個輝煌在唐宋到來。但是從秦始皇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開始。這片土地基本上就沒有啥獨立發展出現代科技體系的機會了。不管後來的神馬資本主義萌芽,還是神馬天工開物。都不會從根本上對這片土地的現代科學體系產生有多少實際意義。農耕文明生產力有限,這片土地之後接近兩千年,也無法避免馬爾薩斯循環。

近代科學,需要的絕不光是工藝技術的天才發揮。最重要的是邏輯化的公理體系和實驗科學的真正確立。沒有這兩個,也就不會有近代數學的發展,從而為真正的技術革命帶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在東亞大陸的古典時期,這兩樣重要的基礎都木有。也不可能產生高等的近代科學文化。


別的領域不是很熟悉,但是就遠洋航海技術上來說蒙元是沒得黑的,而航海技術是否發達通常跟天文學關聯比較大。

大明初期遠洋航海的爆發其實也是吃了蒙元遺產,沒什麼不好承認的,而鄭和之後一直到明末航海技術一落千丈,好多在明初推廣的技術到明末居然都不會用了,中國的航海從南宋以來的爆發戛然而止。成了內海商人,最遠也就跑個巴達維亞和日本,連去日本的航線都是走島鏈而非跨洋行駛。大規模海運的技術也被丟下幾百年,到了明末才由沈家重新撿起來做嘗試

至於天文曆法,在傳教士進來之前大明的曆法完全就是在搞笑,連南宋蒙元的遺產都吃不好。


這個問題沒意思,因為中國各代並沒有真的哪一次都處於世界之巔……

元朝哪來的科技文化發展……一個不足百年的王朝你也跟他談發展……頂多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不過蒙古人摧毀了宋代奇葩怪異的文官集團倒是真的,照這個說法,宋才是落後的,那你還談什麼人家蒙古人對中國科技文化發展不利,明顯你打不過別人……

至於這大清。。。。。。你得問十全武功乾隆帝,他老人家認為天朝物產豐盛來著,看不上西方那些妖嬈賤貨。。。。。。順帶問一下,誰把天工開物和武備志給燒了?怪不得連緬甸和越南都打不過。。。。。。


中國古代只有技術,科學就沒存在過。所以題主這個命題不成立。


封建的走向是君主專制,越來越集權,越來越保守,資本主義才是開放和自由,指望一個老大的封建帝國自行走「改革開放」,那是不可能的,這可以從歐洲資義改革和革命順序很輕易的看出來,北義大利各邦,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到奧斯曼就死活出不來了。

很多人單單的把元清提出來,用現代的眼光加以審視,輕易地得出元清落後的結論,在把他們扔回去,並繼續說他們是落後的,這簡直可笑,難道有哪個封建王朝敢在我們面前自稱先進,哪怕是持平嗎?還有人指望一個將封建制度發展到至高水平的王朝,會主動改革,勢力極其強大的保守勢力會投降,皇帝會放下王冠,貴族返回他們的莊園,地主不再束縛他們的農民,這同樣可笑。

總而言之,清是一個普通的,幹了他應該乾的〔封建王朝〕。元則是比較特別的〔封建王朝〕,實用主義指導下的經濟,相對自由,儒家不在成為做官的敲門磚,無數聰慧的頭腦轉向理科和娛樂,科技上有進步,在世界上也稱得先進。但在封建勢力強大的前提與背景下,這種「自由」在導致資義大發展之前就會先使王朝毀滅,然後改朝換代,周而復始,所以不要拿明末的「自由」說事,因為那沒什麼了不起,自行對比一下各王朝末,都差不多,那本身就是王朝控制力下降的體現。

種族不是決定問題的因素,而只是借口,日本是個好例子,一個主體民族的幕府,還有一個真正統而不治的天皇,可那又怎麼樣,還不是被尊王攘夷的「封建反革命」推翻了?美國同樣,明明和英國同文同種,為什麼要獨立?

把封建的罪過甩到元清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來進行自我滿足,愚蠢,借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漢人當皇帝,我們就不革命了嗎?


誰說滿清技術不進步的?

從工業上:滿清有了後裝步槍,宋明有嗎?滿清有了電燈,宋明有嗎?滿清有了火車,宋明有嗎?

從農業上,滿清有了辣椒種植技術,宋明有嗎?你生活在宋明能吃到麻辣燙嗎?滿清的玉米種植技術有了極大的進步。你生活在宋明能吃到爆米花嗎?滿清的紅薯種植技術大發現,你生活在宋明能吃到烤紅薯嗎?

從手工技藝上滿清的剃頭技術有了大發展。

還有什麼來著?

——————————————————————————

謝謝@這個怎麼說 網友的提醒滿清有了真正的外交,有了使館。宋明有嗎?


還有用馬爾薩斯陷阱否定科技發展的實在可笑,一個因科技的提升而打破的條件,用來否定科技進步的可能?

—————————————————

最關鍵的問題是,中國是大陸國家。文明受到破壞真的不可避免。

但是非要包裝成中國文明自生低劣,那就是外人別有用心,釜底抽薪地攻擊我們罷了。十分明顯。

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但是近代角色的缺失、科技文化的落後,正是侵略者對華夏上層建築的承載個體的徹底破壞造成的。

僅清一朝的近代表現,就知道文明程度、國家凝聚力,與人口暴漲的日本開始產生差距有多大了。

至少日本迅速形成了社會組織的紀律觀。

換到元清,搞組織紀律這是赤裸裸的結社造反。

所以連可對外複製的科學都從每個單位的人上有深重阻礙,更不要提發展了。

異族當中國的貴族階層,中國就是文明淪喪的可恥下場。

所以你問我元清統治對中國科學技術有什麼不利影響,我覺得反過來問,回答的效率比較高。

革命。


幾句話先交待背景:

1、首先承認文明融合對於文明本身來說,是正面的,無論先進與否。融合後的文明無論是生命力還是內涵,都能得到提升。事實上中華文明演進至今,始終伴隨著文明融合。戰國時的秦國就被中原國家稱為野蠻人,之後的匈奴,五胡,遼,金,契丹,蒙古,女真,八國聯軍,馬克思主義等等,對於中華文明來說,都算是文明融合。如果沒有文明融合呢?看看明朝。「暮氣沉沉」四個字基本可以用來形容這一階段的中華文明。別提王陽明,朱熹,四大名著之類(啊對,我知道《紅樓夢》不在明朝,但有《金瓶梅》哇),他們不足以說明問題。與諸多前朝相比(元除外),明朝的確最匱乏。

2、大多數文明,在融合之後,會逐漸消亡,被新的文明完全滅絕,或僅剩下形式。古埃及,古巴比倫,亞述,古印度等等。

3、古中華文明,歷經數次融合,不但得以存活至今,甚至還可以逐漸吸收吞併掉入侵文明(女真),表現出強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

4、中華文明雖未被消滅,但也付出巨大代價。一般認為古典意義上的中華文明終止於宋朝。

下面回答題主問題:

先說元。《狼圖騰》這本書雖然故事不怎麼樣,但結論沒錯。元的意義在於終結了古典的中華文明,將其從純粹的農耕文明變為農耕—游牧文明。在此之前中華文明經歷了從漢朝就開始的抵禦游牧文明的歷史,並勉強維持到唐,這期間也有歷次小的融合(胡服騎射,昭君出塞,五胡亂華等等),但都沒有影響中華文明作為農耕文明的純潔性。中華文明始終與游牧文明處於對等位置。自元開始,游牧文明開始統治中華文明,同時也開啟了自身被中國文明吞噬融合的過程。

客觀地說,游牧文明在元朝建立時(13世紀)是較為先進的文明。彼時歐洲還未跨入海洋文明,仍然未完全擺脫古希臘—羅馬遺留的城邦制度,而傳統農耕文明已經逐漸僵化,游牧文明的融合為中華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具體的科技進步已有答主列舉,我學識有限,僅補充一點:當時蒙古輕騎兵的作戰理念的確領先世界。

現在說清。同樣游牧文明,同樣入侵中華文明,不同的是歐洲已經文藝復興,跨入海洋文明,結果也完全不同。彼時游牧文明已經嚴重落後。可以說,中國全面落後於世界,是從清開始。但這個鍋不應該由清朝來背,而是明朝。海禁政策徹底斷送了中國擁抱海洋文明的機會(當然,這也是農耕文明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明末清初事實上是落後的游牧文明徵服更加落後的農耕文明,最終一起被工業文明按在地上摩擦。

至於科技,明和清誰也別說誰。明清時代就是中國的中世紀,科學技術幾乎全面停滯。也許最明顯的進步,就是剃頭技術了。


在這偏個題。。那兩個人真的不是什麼反動勢力來挑事的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明末 顧炎武 王夫之 黃宗羲 等人思想?
明朝對西方啟蒙運動產生過大的影響嗎?比如曾經的「中國熱」?
南京哪些地區命名跟明朝有關,有哪些歷史或者野史的?
漢、唐、明時期漢人服裝飲食生活習俗等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有那些差別?

TAG:明朝 | 歷史 | 清朝 | 元朝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