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聲稱要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這會帶來哪些影響?

Trump 團隊今天聲稱要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這會對美國市場、甚至世界金融帶來什麼影響?


看到這個問題上了日報,專門註冊了一個帳號來回答一下,因為我對日報裡面的回答的一些細節有不同意見。

先說一下個人背景:我在華爾街一家銀行工作多年,CCAR,Dodd-Frank,FRTB,壓力測試這些全都是我日常的工作。

再說一下行業背景:首先,德意志銀行掛掉兩次的壓力測試是CCAR,全稱是Comprehensive Capital Analysis and Review。這是美聯儲針對被認為對美國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的大型金融機構專門設立的壓力測試。這個測試從2009年開始(那時還不叫CCAR),演變到現在已經成為了這些金融機構的年度考試。由於題主的問題不是關於CCAR的,這裡就不展開了。重點是:CCAR

並不是 Dodd-Frank 法案的產物。就算廢除了Dodd-Frank法案,美聯儲仍然可以要求這些金融機構執行CCAR測試。

除非特朗普重新任命美聯儲主席,而且新主席主導取消CCAR。

在Dodd-Frank法案也要求做壓力測試。所以這些金融機構會另外執行一個壓力測試,叫做Dodd-Frank Act Stress Test,就是行內常叫的DFAST。實際上因為DFAST和CCAR的相似度很高,所以這些銀行基本都會部分共用同一套系統,包括測試模型,壓力參數等等。

Dodd-Frank法案另外一項重大的影響就是第619節的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這條規則簡單來說就是禁止美國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但是這些銀行可以參與造市交易,就是作為中間商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這個規則通過下面的步驟來監管銀行的交易行為:

第一步:所有交易行為都要被劃分進某一個交易範圍裡面,例如說,「北美利率普通證券」,「北美股票衍生品」,等等。

第二步:在每一個交易範圍裡面,交易員需要詳細列明那些產品是用於造市交易,那些產品是用於對衝風險。例如「北美利率普通證券」,交易員會買賣美國國債作為造市行為,然後因為美國國債里有一部分是與通脹掛鉤的,所以交易員會買賣石油來對沖通脹風險。

第三步:對於造市交易的頭寸,和對衝風險的頭寸,交易櫃檯要根據市場活動來列明限額。

第四步:風險部門必須通過各種那個風險數據,證明交易櫃檯的頭寸在限額以內,而且對衝風險的頭寸是有效而且合理的。

然後就是我個人的看法:

1. Dodd-Frank 極大地增加了美國金融機構的隱性交易成本。

交易櫃檯在做某一筆大額交易的時候,除了像以前一樣需要考慮市場風險以外,還要考慮沃爾克規則的影響:這筆交易會不會讓我超過限額,對衝風險的那部分會不會超過限額,我是否需要砍掉其他的頭寸。而這些額外的顧慮,最後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體現在市場的交易成本上面。

例如前面說到,交易櫃檯可能會用石油來對沖通脹風險。從本質來說這種對沖行為有它的合理性。但是由於美國的通脹已經長期處於低位,石油價格也一直偏低,兩者的價格波動的相關係數被壓低,導致風險模型體現不出來它們的對沖關係,於是這種對沖行為就無法通過沃爾克規則。

2. Dodd-Frank 部分有效地阻止了銀行的自營交易行為。

例如房產按揭證券的交易櫃檯(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按揭證券)購買一些信用風險產品作為「對沖工具」,本質上基本就是扯蛋的投機交易。如果沒有沃爾克規則,儘管風險部門可以提出質疑,但是只要交易櫃檯沒有超過風險限額,他們就可以用各種理由來搪塞過去。

現在這種交易行為是行不通了,在上面說的第二步就會被限制住。

但是這並不代表銀行真的無法進行自營交易了。在所謂的造市交易裡頭,交易櫃檯其實有相當大的自由度。例如說某次美國國債發行,按理說客戶的需求是20億。可是要是櫃檯覺得價格偏低有利可圖,它完全可以吃進30億,然後再慢慢吐出去。

所以所謂限制了自營交易,最大的意義只是消滅了了一個交易櫃檯可以跨品種亂七八糟地交易的時代。但是其實這些交易員,多數都只是專長於某個產品或某個市場,所以對他們的交易風險其實影響不大。真正的影響是上面第一點提出的隱形交易成本。

3. 對08年的金融市場亂象負有最大責任的不是華爾街,而是美聯儲。Dodd-Frank 雖然禁止了自營交易,但是無法確保08年金融危機時那種衍生品野蠻生長的情況不會重現,因為套利空間才是衍生品的根源。

關於這個觀點,從08年到現在已經有很多爭論,也有很多反對的意見。我在這裡只指出一點:媒體這些年來一直在說華爾街通過各種方法打包按揭證券然後出售,製造了像 Synthetic CDO 這樣的怪物。最近幾年房利美出售的 CAS,和房地美出售的 STACR,都受到市場追捧。可是 CAS 和 STACR,與 Synthetic CDO 相比只是抵押資產不同,但是交易結構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4. FRTB 同樣對華爾街有著重大的壓力。

FRTB 是美聯儲設計2018年以後取代巴塞爾協定的產物,是大型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的新標準。簡單來說就像是中國的存款準備金一樣(雖然這個類比不太準確)。大家看看每次央行降准對中國市場的印象,就知道這個東西有多重要。而 FRTB 並不會隨著 Dodd-Frank 法案的取消而消失。

所以總結一點,就是 Dodd-Frank 取消的話,對美國金融業自由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要看在特朗普政府影響下的美聯儲對於金融監管的態度。


1. 從中國來美國讀金融碩士和金融工程的學生中,被迫回國的人數比例應該會增加。Dodd Frank製造了超大量的風控崗位,為這些項目提供了50%以上的就業機會。風控崗位喪失會強迫碩士生去和本科以及博士生競爭前台崗位,而那個難度要高一個數量級。

2. 各種奇葩的現金理財產品可能要減少了。Dodd Frank對投行的balance sheet嚴格限制,讓投行不能隨意套利,導致市場上同時存有近十種不同的無風險利率。部分公司如黑石趁機髮型了一批不錯的現金理財產品。現在這些利率應該會逐漸合攏。

3. (這個貌似是我被老闆忽悠了)據說09年奧巴馬為了報復華爾街搞出來金融危機,決定讓金融界比其他行業多上幾天班。所以像今天這種老兵節我還要來公司。如果這法案被廢了我們的假期是否可以要回來?

4. 投行自營交易如果也能回來了的話,估計現在投行賣的賊給力的smart beta產品會逐漸減少。現在的部分smart beta的策略就是從一些自營策略里拿出來的,畢竟不能從交易中盈利也要從手續費中盈利,現在則不需要那麼麻煩了。


作為知乎上為數(應該)不算太多的,金融監管部門前從業人士說兩句。

一、Dodd-Frank Act是個啥?

我相信大家對這個概念以及一些時髦的辭彙已經比較耳熟能詳了,什麼生前遺囑啊,沃爾克規則啊,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挑選系統性重要銀行……具體大家可以去看法案原文,不過有兩千七百多頁呢,所以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樣)不會看的。

所以這就是這個Act的最大問題之一。你在華爾街找人跟你說什麼叫沃爾克規則,都不一定有人能跟你講清楚。那麼一個大多數人都不清楚的規則,就會給少數人帶來鑽空子的空間。

二、Dodd-Frank Act有用嗎?

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

首先,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

@天涯明月刀 在他的答案中說「次貸危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認識到金融衍生品對信用的擴張作用,沒有意識到限制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我認為這是直接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要知道,如果做衍生品賺不到錢,根本不會有人去做衍生品。

那麼為什麼做衍生品總能賺到錢呢?

我認為衍生品市場繁榮的根本原因是美聯儲的干預使得套利空間不因衍生品的繁榮而消失。

我在次貸危機都暴露了「兩房」的哪些會計規則缺陷? - Eason 的回答 - 知乎 這個答案中提到,

「格林斯潘自稱是「一生都堅持自由意志的共和黨人」,但回顧歷史會發現,他似乎只在市場向好時不取走盛筵的酒杯,在市場下跌時卻多次「托市」。1987年上任之初,就面對「黑色星期一」,宣布對金融市場提供任何可能的支持,隨後又在1998年三次降息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LTCM的倒閉。2001年以來更是頻繁地在市場危機時出手干預,以至於救助成了常態,使市場形成了「大就不會倒」、「下跌有人管」的共識。

……

格林斯潘對金融衍生品創新也基本持無需監管,放任自流的態度。現代金融支付的邏輯體系是一個倒金字塔結構, 最下層是金銀,上面是紙幣,再上面是信用,最上面是衍生品,越往上總量越大,但也越靠不住,每一層的坍塌都會求助於前一層。危機前,資產證券化以及相關衍生金融產品迅速擴張,使得社會整體信用總量大增,最後當最弱的信用手段都無法滿足資產交易需求時,資產泡沫便面臨破滅。而此時社會早已對美聯儲的隱性擔保形成依賴,一旦預期其人走茶涼,最後的信心也便如同背最後一根稻草的駱駝而轟然倒地。」

我曾經對國內的「資金空轉」寫過這樣的分析什麼叫做資金空轉? - Eason 的回答 - 知乎 :

「為什麼資金要「空轉」?我的答案是:因為我國的貸款資金成本並不是市場化的。它有兩個或者說多個價格。有「關係」者,可以直接獲得銀行的廉價信貸。但當廉價信貸資源耗盡,其他借款人面對的則是另一個包含了資金通道各環節的信用風險溢價的報價。當貸款配額用盡,存貸比接近紅線之時,只有通過這種「空轉」才能使資金流向實體,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途徑,資金成本都比這條途徑高。所以這並非浪費,而恰恰是當前的資金要流向實體經濟,成本最低的環節。這是市場面對行政限制時最自然的做法——多走點路繞開。」

以上兩個答案基本反映了我的態度——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等央行對市場的干預扭曲了(外部的)名義利率,卻無法改變內生的市場利率,造成了套利空間;莫名其妙的監管又使得金融機構想方設法繞過監管,代價是合規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市場效率下降,小銀行的大量消失。

其次,監管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

我以前在人行工作的時候,和某出台金融監管政策的處室同志聊過,我說你們平時怎麼跟商業銀行溝通的啊?她說我們不跟他們溝通。

當出台的政策會影響十多萬億資金的時候,我不覺得拒絕溝通是很合適的做法。拒絕溝通意味著原則不符合現實,而且也無法精確落實。這樣的唯一好處可能是比較省事。

Dodd-Frank 法案也有這樣的委託人—代理人問題。除了大多數人實際上都不清楚這個法案到底要說什麼以外,這個法案設立的許多機構,比如消費者金融保障局,也並不對兩院負責,導致制定政策無法監督。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都是總統任命的親信,可以隨意指定系統性重要銀行。

三、那應該怎麼辦?

我認為消除套利空間,讓玩火的自取滅亡才是根本性的解決之道。

最根本的就是美聯儲以及其他國家央行儘快從非常規貨幣政策中退出。持續多年的量化寬鬆用表面繁榮和資產泡沫掩蓋了經濟乏力的現實,央行應該儘快回到盯住通脹的貨幣政策上去。

其次,各國央行應該儘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了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至少民眾的存款能夠獲得保障。各國政府無需投鼠忌器,可以放心讓玩火的銀行自取滅亡。(讓你丫再用VAR~)

Trump如果真幹了這些事(美聯儲加息、退出QE,廢除Dodd-Frank Act),可能會導致他背上朱的罵名從而黯然下台,卻可能真正實現MAGA。未來,我對前景謹慎樂觀,但實在是不敢抱太大希望。面對現實,認清自己欠下的債對誰來說都太難了。

另一方面,我想澄清自己的想法絕不是廢除監管。實際上監管可以包括事前監管、事中監管和事後監管。考慮到美國有良好的集團訴訟歷史,那麼對於不負責任的金融機構,鼓勵受害者發起訴訟,監管者在曝出問題後再去嚴肅處理,將會更有威懾力,也更有效率。當然這也意味著,監管部門必須在法律框架內行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支持Trump的Law and Order的理念。

對於Dodd-Frank法案還可以看海德沙龍的這兩篇文章。

" [譯文]多德-弗蘭克法案的雙重惡果

" [譯文]Dodd-Frank法案已經失敗?


11.13 更正

我的回答把問題完全局限在了Dodd-Frank Act Stress Test(DFAST)里。事實上Dodd-Frank Act還有其他的重要內容,請大家移步其他幾個講volker rule和自營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回答。理解不全面,成功被打臉。(,,?? . ??,,)

關於DFAST另有不充分之處,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用美聯儲宏觀數據預測並不靠譜。事情是這樣的,用歷史上的經濟危機時候的數據去測試其實是一直有的,所有銀行都一定程度上遵循國際慣例,即由BCBS推廣的巴塞爾協議。慣例就包括應用歷史數據的壓力測試。所有銀行都會算08年金融危機,00年dot-com泡沫等等各種各樣的歷史作死方式下,銀行的損失是多少。這些計算的目的是避免同樣的錯誤重演。然而未來危機發生的方式是不可預測的,美聯儲用一個或者甚至十個虛擬的危機來進行壓力測試,事實上是很難命中真實的未來的(我覺得就像海里撈針),而且命中的部分就會被躲避。這就是個作業,即使通過了,也並非在現實的市場里高枕無憂。我甚至認為這些情形的通過並不比用歷史數據好,因為設計出來的虛擬危機是用已知的歷史設計的,真正的新的危機是不一樣的,你也不知道戰火在哪裡點燃哪裡燒的最旺哪裡流動性最差逃不出去,也並不知道未來的市場會向哪裡轉移。然而,這樣的作業通過了,會給投資者、儲戶、銀行高層、監管部門錯誤的信心,讓他們以為我們是安全的。

——————

18小時前的消息。今天銀行股都漲了。高得漲了4%。

一些背景知識

Dodd-Frank (Dodd-Frank Act Stress Tests)就是 Stress Test。就是媒體經常報道的德意志銀行又雙叒叕fail的那個壓力測試。它的原理是這樣的:

1.美聯儲的一幫經濟學家(據八卦,是工資低於同業的銀行投行的經濟學家)制定一個對未來宏觀經濟數據的每季度預測,預測在普通(Base)、文藝(Adverse)、二圈(Severely Adverse) 三種情況下, 國內經濟數據(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 消費者購買力,股指等),國外經濟數據(匯率等)會如何發展。詳細數據見下圖。

2.總資產在100億以上的銀行,必須根據美聯儲設計的三種情況,結合自己的銀行賬戶(banking book)和交易賬戶(trading book),建立模型進行分析,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經濟這樣發展,我們銀行的每季度預期損失會是多少?

3.銀行的預期損失和美聯儲要求的儲備金(capital)掛鉤。事實上是反著來,就是儲備金是較為恆定的(因為這是銀行放在美聯儲的現錢,真金白銀變不出來),如果你的預期損失超過了現在的儲備金,就要收縮你的經營(要麼收縮範圍,要麼縮小規模)。

一些利益相關

我今年一年都在做這個。我好擔心我的bonus。太過分了,有啥事不能十二月bonus定了再說。

看法

去監管對衍生品市場是好事。08年以後的強監管,導致CDS幾乎死了。CDS給了人一個(也有可能失效的)保險,你買的公司破產了,你還能從CDS中獲得賠付。它死了是好事么?沒人分擔風險是好事么?定價有錯誤,你就應該更正定價,而不是消滅這個產品。CDS的故事後續是,美聯儲對衍生品徵收了超級多的儲備金,導致這個產品不掙錢了。結局是,所以銀行幾乎就不做CDS了呀。有很多交易台(trading desk)一條線裁員了,有很多交易台去了Bahama,Barbados這些監管鬆懈的地方。

去監管對大銀行、小銀行、經濟活動都是好事。對大銀行,同樣的儲備金,監管越多,能做的生意就越少。生意越少掙錢越少。中小銀行,因為規模問題,無力承擔很多監管要求,被迫放棄了一些領域的生意。這促成了大銀行的寡頭壟斷。參與者越多、競爭越多,定價越靠譜。不要忘記,銀行投行的社會職能,是給經濟活動融資,而不是互相對賭。對賭工具的產生也好,運行也罷,都有在為這個職能服務。雖然有人用它來純賭博,但殺掉這些工具,同時也增添了不確定性,增添了企業融資成本。

去監管對經濟周期是好事。泛濫的國家干預,延長了經濟周期,並且讓它更難預測。從2008年經融危機,到現在已經8年,看似沒危機,其實有泡沫(美聯儲印了那麼多錢)。以維穩為主要目的的監管,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泡沫,給了人不恰當的安全感。而且,這是一個愚蠢的行為,牛熊是規律,挑戰它是螳臂當車,掏錢挑戰它更是出力不討好。政策都是要花錢的,維持利率、加息、減息,都是靠美聯儲自己的交易活動完成的,通通都是錢錢錢。你只能推遲熊,不能殺死熊。熊到來的那天,你到底投入了多少錢,又挽回了什麼呢?

最後,心疼已經幾乎退出美國市場的德意志銀行。這是最大輸家,或許也是唯一的大輸家。

——————

神奇地發現了這個問題,然而沒有人回答

如何看待 Dodd-Frank 法案對銀行的影響?


上面回答都是圍繞著收緊還是放鬆金融管制而談,忽略了金融政策的複雜性、多面性。忽視了相關金融法案的歷史背景。

Trump如果像你們說的simple,naive,他如何當上全球最強大國家的總統?如何實現幾起幾落,沉浮人生?

圍繞著Dodd-Frank法案,值得思考的問題有兩個:

(1)法律代表了誰的意志

(2)政府是為誰服務的?金融是為誰服務的?

作者:xuqing

鏈接:為什麼特朗普反對 Dodd-Frank 法案的同時反對沖基金?會帶來哪些影響?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川普要求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regulation),「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了,當下這個法案也已經過時了。它嚴重阻礙了美國民眾從銀行貸款。」

川普稱希拉里是美國歷史上「最腐敗的總統候選人,世界一流的騙子」,形容希拉里擔當國務卿時把美國國務院做成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呵呵,很形象。

Dodd-frank regulation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2010年生效的對金融機構最嚴厲的監管一系列法案。

特朗普與希拉里經濟政策對比

從上面可以看出,希拉里會延續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基調,而川普則要廢除此法案。川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多徳-弗蘭克法案提高了中小顧客使用銀行的成本,造成對民眾融資行為的傷害。

《Economist》 2012年在法案通過周年的時候,有篇文章Unhappy Birthday to You; the Dodd-Frank Act就描述了這種狀況:

 July 21st was the second anniversary of the Dodd-Frank act, the massive rewrite ofAmerica"s financial system sold as an effort to prevent a repea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birthday came just after, in characteristic form, a rule tied to Dodd-Frank for mortgage「simplification」 was submitted by the newly created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 it runs to 1,099 pages (a compliance nightmare for small banks) and is packedwith clauses that could limit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7月21日是《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兩周年紀念日,這一法案對金融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力求防止金融危機的重演。這個生日隨即以某種特殊的形式出現——新創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提交了一個與《多德-弗蘭克法案》相關聯的簡化抵押條款:它長達1099頁(小銀行的夢魘),其中抑制信貸獲得的條款比比皆是。

  Mr Purcell"s business model, common among Texas rural banks, was to keep loans on its books, internalising both their returns and their risks. In practice, this meant making small loans (under $60,000) at relatively high rates (7%, because small loans suffer from diseconomies of scale) with short terms (five years, to protect the bank against interest-rate risk) and final 「balloon」 payments that are usually rolled over. This approach differs radically from that of the major banks, which syndicated mortgages through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The bank has not repossessed a home in seven years, or cost taxpayers a penny, but balloon payments and high rates are targeted under Dodd-Frank,which grants regulators wide discretion to decide what is 「abusive」. Mr Purcell has stopped issuing mortgages and, because of other Dodd-Frank rules,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remittances.

珀塞爾先生的商業模式,即德州農村銀行通常採用模式,通過內部消化貸款利息和風險來增加貸款。實際上,這意味著銀行在短期內(為了保護銀行免於利率浮動的風險,最長貸款時間為5年),靠小額貸款(低於6萬美金)獲取較高貸款利息(利率為7%,因為小額貸款規模太小)。分期付款中最後一筆通常會展期。這一經營方法不同於大型銀行,比如房利美和房貸美的複合抵押貸款。Big Spring在七年的時間裡,從未佔有一間房屋,未花納稅人一分錢。但是氣球型貸款和高利率正是Dodd-Frank法案審查目標,監管部門很大可能會審查何處違規。由於多德弗蘭克法案其他規定,珀塞爾先生已經停止發放貸款和處理國際匯兌。

「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regulation)阻止了銀行的正常功能。普通民眾從銀行借款非常困難,這阻礙了創業,阻礙了就業的增長,必須要停止」川普5月份對路透的採訪中表示。

川普反對的是金融法案增加貸款利率,提高了普通民眾、普通企業使用資金成本。

來源:Here"s where Donald Trump stands on the economy

在川普網站www.greatagain.gov上登出的施政綱領提到:

The proponents of Dodd-Frank promised that it would lift our economy. Yet now, six years later, the American people remain stuck in the slowest, weakest, most tepid recovery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Paychecks have been stagnant. Savings are being depleted, millions are unemployed or underemployed, and millions more have dropped out of the workforce altogether.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below 2%, about half the historic average. The big banks got bigger while communi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disappeared at a rate of one per day, and taxpayers remain on the hook for bailing out financial firms deemed "too big to fail."

金融危機後實行的多德-弗蘭克金融法案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美國仍深陷自大蕭條以來最緩慢、最脆弱的復甦中,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工作,經濟增速一直處於2%以下,只達到歷史平均水平的一半。與此同時,大銀行的規模仍在擴張,納稅人仍要面臨需要為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買單的可能。

很顯然,川普不滿意多徳-弗蘭克法案效果,而一面經濟萎靡,一面是大型金融機構在增長。

儘管川普發誓要廢除了法案,但不代表大家通常理解的要搞金融「解除管制,自由化」。

川普肯定會對華爾街上大搞泡沫金融的機構加強監管,同時促進金融資源的更公平分布。


有沒有發現大家說的Dodd-frank 都好像不是同一個東西?因為這個東西太大,大家只關注到和自己相關的部分。

所以,廢除Dodd frank 最大意義就是......減少我工作量。


中資投行券商要哭!本來Dodd Frank和Volcker限制了華爾街銀行的balance sheet和自營交易盤--中資行這幾年趁著這波搶生意可high了。。。現在對手又回來了。。。而且人家業務底子比中資強。。。

不過做債券投資的買方應該比較開心。市場流動性隨著大行balance sheet擴張會好轉~ 即便是equity,監管鬆了,意味著更低的資金和合規成本,買方的交易成本也會下降。

一句話,華爾街的春天~ 嘎嘎


這個回答有點遲了,不過可以預計,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廢除是必須的。這不得不進行。

梳理下來路。

美國的經濟是債務經濟,消費貸款已經成為消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搞次級貸款促成了小布希時代的地產經濟繁榮。然而次級貸款最終釀成了金融泡沫,出現了08年的金融危機。此後,這個「多德-弗蘭克法案」就被通過了。要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然而,這完全是開錯了藥方。

這實際是關閉了消費者的「有效需求」,本來就是貸款消費過日子,金融監管加強了。貸款消費過日子都不行了。那麼需求哪裡來?是靠工資提高?這完全是笑話。貧富分化沒有遏制,就談不上靠工資來提振需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謂強化金融監管,完全是在作繭自縛。

真正的危機教訓應該是什麼?就是次級貸款等消費信貸,周期不夠長,額度不夠高。就是說,兩年分期,還不上了吧?那信用要崩?不急,那就四年分期。壓力小多了吧?四年後呢?不急,八年分期,壓力小了吧?額度上則是,額度兩萬?花光了,信用要崩?不急,新批四萬額度。又花光了?不急,八萬額度。

這樣,消費需求才能得到持久的維持。當然你可以說消費槓桿不斷在擴大。但是,這終究避免短痛。未來如何?誰知道呢?凱恩斯說得好,未來?未來人們都死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所以,這個法案,妨礙了金融機構賺錢,還妨礙了消費需求的維持乃至提高。多面都是不討好的。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是有積極意義的。就是叫金融機構放開手腳,刺激消費需求吧!這才是發展債務經濟的正途。

掌握需求問題,需求的增長點無非三類——第一、科技發展,分工本身就在不斷地積累需求。這是自然的過程。第二、貧富分化縮減,工資增長超過資本增長。這在美國沒戲。第三,就是消費借貸的增長,把問題留給未來。特朗普能動手的,也就是第三點。要是消費信貸需求扼殺了,那才是自尋死路。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2000年的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放開了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這個法案被認為是次貸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從伯南克的講座中(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時任美聯儲主席,最頂尖的研究大蕭條的學者之一,他認為Dodd Frank act是克服too big to fail的很重要的對策。這次次貸危機之後大家應該從中汲取的教訓之一就是不能過度的放任金融市場。

經濟學家大部分是相信自由市場的。但是這不等於大家相信市場萬能。市場失靈也是經濟學的重要課題。現實生活中非對稱信息,非理性行為隨處可見。金融市場並沒有無限的自我調整修復能力。否則為什麼需要美聯儲,財政部去救援,你不是能自我修復么?就因為沒有去救雷曼,後面金融市場馬上就崩潰了。要是不救AIG就更完蛋了。金融機構為了利潤拚命加槓桿,造成抗風險能力孱弱。明顯存在低估風險的問題。這真的理性么?市場有效么?

另外,如果金融機構自己玩死自己影響不到別人的話,隨他們玩去。伯南克說if we do not do it now (TARP), we will not have an economy. 金融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金融機構要是死了,大家都得完蛋。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的行為是有極強的外部性的。而外部性是需要監管的。這是經濟學常識。

2000年開始的對金融市場機構的放任自流已經造成了大蕭條後最嚴重金融危機,世界現在還沒完全從危機中走出來,要再重新來一遍么?


市場的隱含波動率會提高.


如果我們把廢除Dodd-Frank理解為是deregulation,那對這些金融機構來說,必然是利好消息。那些給華爾街帶來巨額利潤的衍生品市場似乎又要迎來又一春。

但對於經濟周期,整個社會來說呢?我們不妨看看Dodd-Frank act的初衷。2010年美國在經歷了1930s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後,奧巴馬推出了Dodd-Frank act(包括後來追加的Volker Rule),旨在加強對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監控,降低系統性風險,避免類似09年金融危機的再次出現。不僅在美國,全球都進入了對於金融危機的反思中:各國政府相應出台了各種macro-prudential policy,歐洲制定了新的巴塞爾協定。對於金融系統監管的討論成了世界經濟的主流。這其中當然有一些爭議,但對於一點政策制定者達成了共識:沒有任何監管的金融行業就像脫韁的野馬,政府應該出台有效的監督降低系統性風險,避免「大而不倒」再次出現。

當然,Dodd-Frank法案,包括類似於Basel III等全球其他監管性的政策,有他的爭議性。它們帶來的代價是短時間內包括衍生品在內的金融市場受到了很大管制。加上全球性的近零利率的貨幣政策,銀行的利潤大大下滑。

對於這些監管法案的討論,是一個positive question, 但更是一個normative question:regulation減少了金融市場的活躍度,但同時降低了系統性風險。怎樣的一個政策是最優的。很顯然這是一個cost-benefit分析。單純的放任自由,和一味地高度管制,一樣都是誤導性的。

再看看美國的金融歷史。近代歷史上美國只出現過2次金融危機,1930年的Great Depression和2009年的Great Recession。在30年代美國出台了Glass-Steagall act, 禁止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項方案被歐洲多個國家效仿。美國也享受了50年的無金融危機時代。90年代柯林頓上台,在華爾街的大量遊說下,廢除了Glass-Steagall Act。銀行業出現了低監管時代。影子銀行,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到之後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出現。2010年,奧巴馬政府通過了Dodd-Frank Act。如果川普履行他競選時的承諾,廢除這一法案,那麼我們又將看到歷史被改寫。

Deregulation是否一定會導致金融危機。我看不盡然。但是Regulation是否可以起到stabilize的作用,我是持積極態度的。畢竟,完全市場下的道德風險是真實存在的。最後享受豐收的是銀行家,承擔失敗的卻是普羅大眾。我期待川普能拿出更好的政策,否則簡單粗暴的destructive政策建議應該引起我們的擔憂。


你們川粉說好的反抗金融資本家的清醒的實業資產階級呢?


所以華爾街股價看起來對川普的當選很歡迎嘛,不確定性還是比不上嘴邊的利益。巴菲特這不也改口了


放鬆金融監管是美國共和黨一直所主張的政策,我在知乎專欄里第3部分「什麼是合理的右翼政策」提到過,放鬆金融監管是右翼非常非常糟糕的經濟政策

原文如下

金融業:在80年代里根執政後,開始逐漸實行了放鬆金融監管政策,這一政策一直延續下去,在小布希時代走向巔峰。著名的格林斯潘作為共和黨人,強調金融衍生品創新基本無需監管,美國過度寬鬆的金融業使得危機傳導性非常強,使得多種因素導致的次貸危機爆發後迅速蔓延一發不可收拾。美國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金融衍生工具沒有得到限制,沒有意識到其對信用的擴張作用。相比下,監管較強的英國、歐洲則相對受影響較小。這也是奧巴馬一直試圖推行金融業監管法案的原因

右翼一般主張利用市場來自發性的調節經濟,實際上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市場在諸多領域是無法自發調節,金融業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我總覺得有些人是真沒長記性的,記吃不記打,這才六七年又開始吆喝著放鬆監管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次貸危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認識到金融衍生品對信用的擴張作用,沒有意識到限制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

Dodd Frank act可以說是當年對次貸危機處理金融業的一個應對方式,因為「大而不倒」我們必須救銀行必須撥款,但你必須對金融體系做出合理的改變。確實Dodd Frank act導致了小銀行無力負擔監管成本而消失,大銀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大銀行更加「壟斷」了,這確實意味著扭曲了市場,也可能降低了經濟效率

(美國金融業創造的經濟增長速度依舊高於平均水平,說明金融業在監管條件下依舊發展很快,也不是說監管了,金融業就垮了)

但金融業的影響力非常強,是有巨大的外部性的領域,金融業出現的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相關行業遭受損失,外部性領域當然需要監管。對於死去的小銀行,沒辦法,你們必須犧牲。經濟效率損失了,沒辦法,必須損失。

對於政府做出政策,不應該以經濟效率唯一考量標準。實際上單單考慮經濟效率,考慮是不是扭曲了市場,是不是「政府本身就是問題」,反而會導致更長期的經濟效率的損失。放鬆金融監管確實使得金融業資源配置更合理,但是風險也會迅速增加。當年大量衍生品創新放大了經濟危機,反而導致了更多的經濟損失。

實際上現在次貸危機後大趨勢是加強監管,例如倫敦這幾年一直在加強監管

反正使勁胡搞吧,最後背黑鍋擦屁股的不是自己。你們有兩院總統你們搞,情景都給你們想好了。

民主黨人群情激奮,條條列舉放鬆監管的弊端,怒斥其忘了當年次貸危機。共和黨也是一聲不吭,到了表決,共和黨人嘩嘩嘩嘩舉手,通過。

————————補充

很多人說次貸危機是保障房子(貸款給沒有能力付錢的人)、會計準則等因素,但還是老問題,實際上金融危機並不可怕。像西班牙、愛爾蘭也因為房地產過熱陷入金融危機,這兩年都恢復過來了經濟增長非常好

而美國是個例外,次貸危機鬧得這麼大,大銀行沒有救助基本都要垮,還是因為自己作死搞金融衍生品創新,富國銀行是沒搞才毫髮無傷。

歸根結底是複雜金融系統放大了危機。如果美國有有力的監管機構來監管,那麼危機不會通過金融衍生品迅速擴張,最後結果只是一個縮小的金融危機

還是那句話...現在大趨勢各國還是主張加強監管,英國倫敦這幾年對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很多基金公司都跑到日內瓦了(當然最後還是跑回來了,勞工法問題)

至於美聯儲應不應該干預經濟,原則上大家都反對,現實中央行官員所做的和作為經濟學家所堅持的,是兩碼事。就這樣


說句實話,難道沒人覺得,現行的capital requirements真的已經有些因噎廢食了嗎?就彷彿你去完成一個讓你盈利一塊錢的交易,你要承擔20塊錢儲備金,這還搞什麼搞。銀行本來就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全都沒搞頭了,銀行不幹關門了,那麼搞風險的意義又何在呢?現在銀行花大筆錢,養了一大堆搞風險的人,而不是去賺錢的人,這是要做慈善呢,還是要賺錢呢?本末倒置了已經。


周五的市場表現大家也都看到了,監管法案名為保護實為限制,這點商界出身的川普應該是深有感觸的,取消管制一直都是他的競選綱領之一,也很符合共和黨的自由主義色彩,這一點也許是他唯一可以做的正確的事。至於拯救鐵鏽帶,他做不了,也沒法做,終究要受制於產業結構和比較優勢。但是,金融跟實體製造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也就是說,就算他只搞活了金融這一項,也足以看起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不太同意有些人認為的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再次發生的觀點,因為金融危機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川普如果廢除多德-弗蘭克法案,但只要美聯儲對於基礎利率進行嚴格控制,並且減少對外舉債,減少貿易逆差。我認為確實是可以提高金融系統的運行效率的,從而提振經濟增長。

華爾街反對川普,是因為川普反全球化,而不是因為川普反華爾街。


不知道CNN報道的格林斯潘的採訪 是不是能說服一些人

money.cnn.com/2016/11/10/investing/alan-greenspan-dodd-frank-federal-reserve/


對於金融是好事。當然關鍵是替代方案是什麼。世界最好的監管環境就是香港,感覺衍生品確實比較亂,期權定義為期貨,指數是歐式的,個股是美式的,權證和牛熊證過於偏賣方,市場以老千股為主。就你書本上的知識完全就不是現實那一套。整體而言定價系統沒有個標準,市場抗風險性就比較脆弱。

這個東西關鍵看替代方案。每個人可能都能一套方案來,你問我,我就覺得美式期權這種東西先不要搞,我不喜歡不能算得準的,用不同計算機程序算精度不同答案不同的,另外流動性這個東西一定要嚴,達不到流動性標準的,都要退市,搞末位淘汰制。另外,什麼風控委員會之類倫理委員會之類的,趕緊刪。然後,放開混業經營。

另外,孤立主義下的金融自由化,我覺得也是一個現實里吃不準的,本來嘛,我在美國玩不轉,我就去香港,結果香港這些年由於美國金融監管趨嚴自己也交易凋零了。未來搞孤立主義,匯率均衡值又是一個政治博弈的變數了。你貶值的話就會導致美國提高關稅?


Basel II-III、BSA/AML、Dodd-Frank Act,未來在「貨幣銀行學」教科書里,就是人類金融歷史上的笑話


推薦閱讀:

FinTech 的發展是否增加了金融風險?為什麼?
如何看待央行宣布第三方支付備付金集中存管,2017 年 4 月 17 日起機構不得擅自挪用?
銀行存貸比為何會有「存廢之爭」?除了它還有什麼替代指標能更好的控制相關風險?

TAG:法律 | 金融 | 金融監管 | 2016年美國大選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