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在冷戰結束後之後沒有解體,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歡迎腦洞。
假定1990年之前的歷史完全相同,東歐脫離蘇聯控制,蘇聯戰略收縮,然而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在1991年解體。那麼2016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到了2016年,東歐,中亞,東亞會是怎樣的政治、軍事對比?2016年的蘇聯的國家戰略又是什麼樣的?註:關於為什麼有這個問題:向不懂的人解釋一下。到1990年為止的情況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東西對峙的冷戰絕對結束了,然而蘇聯解體仍然是難以預測的。現在太多人把解體和冷戰結束掛鉤,其實不符合因果關係。站在1990年的出發點上,蘇聯改革,緩和,收縮之後沒解體的可能性是非常有趣的,而且是大概率事件。 可惜部分答主不理解。對問題有質疑請在問題下評論,請注意知乎和貼吧的區別。
瀉藥,不知道我這個腦洞切題不切題(蘇聯還是解體了一部分,但主要部分保存了下來)。
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CCCP)歷史
一、新聯盟成立(1991—1992年)1991年8月18日,蘇聯爆發了八一八政變。以退役海軍上校薩布林為精神領袖的一小撮蘇軍青年軍官率領2000多名蘇軍官兵、74輛坦克和35架直升飛機(還有幾架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以「保衛社會主義制度」為名在列寧格勒、索契和莫斯科同時舉兵,成功暗殺了蘇聯戈爾巴喬夫和俄聯邦總統葉利欽。然而,青年軍人無法控制局面,甚至連最高蘇維埃都沒有攻克(被航空兵團長出身的俄聯邦副總統魯茨科伊親自率領的軍人代表和部分護衛部隊所擊退),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爾.普里馬科夫因此得以在軍隊元老的幫助下平定了政變。普里馬科夫在平定暴動後指責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蘇共中央內部和軍隊上層的保守派,以此為理由實施緊急狀態、暫停蘇共活動、大規模肅軍,同時拼湊支持自己的蘇聯人民代表組建所謂【全蘇救國陣線】、建立以自己為首的蘇聯臨時政府【國家拯救委員會】。很快,普里馬科夫拿出了自己版本的《新聯盟條約》,並在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此時已因為大規模肅清成了殘缺議會)上通過。1991年9—10月,俄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先後以全民公決或立法機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新條約從而留在聯盟,但波羅的海三國、外高加索三國則紛紛拒絕簽署條約或自行宣布獨立,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則因是否批准條約的問題爆發內戰。
1991年11月,普里馬科夫宣布新聯盟將在條約生效後自動承認未簽署的七國獨立,但又表示期待這些國家將來還能有機會重新加入新聯盟。1991年12月,《新聯盟條約》生效。至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停止存在,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成立。新聯盟成立後即宣布承認未簽署條約的七國為獨立國家,但此時喬治亞和摩爾達維亞已陷入內戰,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則激戰正酣,因此事實上只有波羅的海三國與新聯盟在1992年建立了外交關係。二、轉軌時期(1992—2000年)1992年1月,普里馬科夫宣布禁止蘇共活動。此時救國陣線實為全聯盟的唯一合法政黨。1992年3月,聯盟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私有化法》。該法案宣布將以25%國有股、25%職工股(一定期限內不得交易)、50%全民流通股的方式在五年內實現國企民營化。但這個法律後來又幾經修訂,基本上都是維護官僚和新富層利益(如規定各共和國、地方所管持有的國有股可不經股市直接轉讓給個人),再加上急速市場化引發的通貨膨脹,民營化的結果是腐敗嚴重、詐騙成風。1992年春,聯盟內部又出現了分離主義運動的高潮。西烏克蘭的魯赫、中亞的伊斯蘭復興黨、北高加索的車臣武裝相繼舉兵,或游擊、或割據,與聯盟軍隊、各共和國護法力量對峙。
另一方面,聯盟中央為了強化自己對各加盟共和國的優勢,也有意無意縱容加盟共和國特別是俄聯邦內部的分離勢力向其加盟共和國叫板。1992年12月,新蘇共崛起。前蘇共官僚久加諾夫、西蒙年科、盧卡申科三人率眾重建蘇共,借反腐敗反分裂之名,聲勢浩大。加上救國陣線分裂為人民黨和社會黨,蘇共很快在1993年春分別贏得白俄羅斯共和國和烏克蘭共和國選舉的勝利,令普里馬科夫寢食難安。後經助手提醒,普里馬科夫資助日里諾夫斯基重建蘇聯自由民主黨,利用極右派勢力打壓蘇共。1993年6月,俄聯邦最高蘇維埃選舉。蘇共在俄聯邦最高蘇維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人民黨、自民黨、社會黨分列二、三、四位。隨後普里馬科夫以蘇共和蘇自民黨支持者在白宮發生武鬥為名,禁止該兩党參加10月進行的全聯盟總選舉,不過該兩黨黨員仍然通過各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內的互選得以進入聯盟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但在該院內人民黨-社會黨聯盟憑藉中亞代表的支持而獲得了絕對多數)。1993年10月,新聯盟政府正式成立。聯盟最高蘇維埃兩院總會正式選舉普里馬科夫為部長會議主席(例兼國防會議主席等職)。普里馬科夫隨即組織了新聯盟第一屆正府,系人民黨-社會黨聯合政府,本質就是救國陣線換湯不換藥。1993年12月,貨幣改革。為遏制通貨膨脹,普里馬科夫政府開始著手貨幣改革和金融改革,限期發行新盧布,結果又是一輪劫收。不過此後聯盟經濟終於在1994年企穩,呈現觸底反彈的跡象。1994年4月,聯盟中央利用烏克蘭共產黨內部分歧,突然宣布「原則上接納克里木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為聯盟的加盟共和國」,製造了「克里木事件」,導致烏克蘭的蘇共政府陷入動搖。
1994年6月,普里馬科夫政府宣布民營化項目已完成80%、物價已放開90%,聯盟經濟已從計劃經濟成功轉軌到市場經濟。1994年7月,普里馬科夫宣布聯盟軍隊已裁減到150萬人(但事實上官多兵少,倒掛嚴重)。1994年8月,通過與魯赫分子的合作,普里馬科夫顛覆了烏克蘭的蘇共政權,成功扶植其支持者庫奇馬成為烏克蘭部長會議主席。同時,塔吉克和烏茲比克兩國境內的穆斯林反聯盟武裝也基本上放下武器。這樣一來,普里馬科夫在聯盟境內最大的對手就只剩下了車臣總統杜達耶夫(如果不算白俄羅斯部長會議主席盧卡申科)。1995年4月,由於克里木自治共和國改制的克里木蘇維埃共和國簽署《聯盟條約》,成為聯盟的第9個加盟共和國;塞瓦斯托波爾市也從烏克蘭獨立,被聯盟仿效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城市以及聯邦德國的城市州模式而接納為所謂的「聯盟城市」(簡稱為聯盟市)。受此影響,韃靼、巴什基爾等俄聯邦內的自治共和國紛紛加快了與聯盟談判簽訂《聯盟條約》升格為加盟共和國的法律進程。1994年12月,普里馬科夫發起車臣戰爭。結果,本來預計兩個半月就能結束的戰爭持續了兩年半之久。最後蘇軍雖然通過招安車臣穆夫提卡德羅夫以及將車臣提升為加盟共和國的辦法,勉強佔領了車臣,但聯盟的外強中乾也已暴露無遺。此後,整個北高加索的治安戰始終困擾著聯盟。1995年、1996年聯盟經濟雖有所恢復,但車臣戰爭以及摩爾多瓦、西烏克蘭、北高加索、中亞地區局部(費爾干納和帕米爾高原)等地的治安戰費用還是讓聯盟財政緊張,為此各級政府實際上仍在繼續私有化套現和玩弄各種金融槓桿斂財。1995年12月,普里馬科夫和「知音」米洛舍維奇一起出賣了波斯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塞族武裝,促成了代頓協定的簽署。1996年4月,普里馬科夫訪問天朝。
普里馬科夫在訪華期間與長者共同解決了聯盟-天朝邊境問題;同時宣布啟動上海合作組織計劃,以分擔北約東擴的壓力(1996年7月北約決定在1998年4月接納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同時台海發生了第一次海峽危機)。1997年5月,車臣加入聯盟。俄聯邦承認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韃靼、巴什基爾、阿迪格、卡爾梅克、雅庫特、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卡拉恰伊-切爾克斯等十個共和國和聖彼得堡市獨立(其餘自治共和國以及莫斯科的升格則被俄聯邦成功阻止),而這十個共和國和一個市以主權國家和聯盟市的身份簽署《聯盟條約》加入新蘇聯,車臣戰爭和俄聯邦內的主權大巡遊終於以這個形式宣告結束。此舉獲得多數聯盟公民的歡迎,但引發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強烈不滿,蘇共也藉此攻擊普里馬科夫的政策。儘管如此,人民黨—社會黨聯盟還是在10月的大選中獲勝,依靠中亞和新加盟共和國議員的支持勉強建立起少數派政府(這部分是因為民族主義政黨與蘇共之間互相不能合作的關係),後來又通過收買獨立議員而建成多數派政府。此時,由於納卡戰爭結束和喬治亞、亞塞拜然分別建立起謝瓦爾德納澤、阿納耶夫政權,聯盟在外高加索的影響力也有所恢復。亞美尼亞政府為了抗衡周邊的土耳其、亞塞拜然等敵對國家,更是對蘇一邊倒,邀請蘇軍駐留且開始與蘇聯進行入盟談判。1998—2000年,東歐金融危機席捲聯盟。好景不長,1998年東南亞爆發的經濟危機很快席捲了東歐和南美的所謂「新興市場」,其影響一直延續到2002年,在這一波經濟危機中,聯盟損失慘重——2000年聯盟的人均GDP逼近了1994年的最低谷,還不到2500美元,這甚至遠遠低於1991年。而由於白俄羅斯在危機中表現較好,蘇共的力量又得到恢復和增長,成為一支有可能挑戰人民黨-社會黨聯盟的力量。另一方面,聯盟的外部形勢也在急劇惡化。1998年北約接納波蘭意味著聯盟與北約之間再也沒有緩衝國可言,因為波蘭與白俄羅斯直接接壤。1999年北約更是對南聯盟發動了軍事打擊,由於經濟危機聯盟不得不坐視自己丟失盟友。2000年聯盟損失了核潛艇庫爾斯克號,這標誌著聯盟軍隊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陷入了混亂。三、黃金十年(2001—2011年)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這一事件對普里馬科夫來說是一大利好。此前還劍拔弩張的東歐局勢頓時緩和下來,美國與聯盟結成了反恐大聯盟,共同應對塔利班(此前塔利班就一直支持烏茲別克等加盟共和國的穆斯林游擊隊騷擾聯盟,還涉嫌協助車臣武裝分子1999年和2000年對莫斯科發動的多次襲擊)。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戰爭爆發。美、蘇軍隊從南北兩線同時向阿富汗發動進攻。11月9日,在蘇軍支持下,阿富汗北方聯盟軍隊攻佔了馬扎沙里夫。11月13日,美、蘇軍隊在喀布爾會師。11月15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普里馬科夫宣布從阿富汗撤回主要軍隊,僅保留軍事顧問訓練阿富汗安全部隊掃蕩塔利班。至2005年,聯盟在阿富汗扶植由烏茲別克人、塔吉克及哈扎拉人三大少數民族地方實力派組成反對黨聯盟,且在大選中獲得勝利,從而有力制衡了美國在喀布爾扶植的卡爾扎伊(普什圖人)政權,使阿富汗成為聯盟同美國勢力範圍之間的緩衝國家。普里馬科夫此舉為自己領導的人民黨在11月底的選舉中贏得龐大人氣,一舉擊潰了內訌嚴重的蘇共和更加不成氣候的自由民主黨,掌控了最高蘇維埃過半的席位;再加上官制野黨社會黨,普里馬科夫的羽翼在最高蘇維埃內已過足以修憲的三分之二。蘇共、人民黨內某些地方諸侯以及軍隊實力派的奪權計劃就此煙消雲散,桀驁不馴的列別德州長神秘死亡,長期坐鎮哈薩克的全聯盟第一大諸侯納扎爾巴耶夫也不得不進京就任最高蘇維埃主席。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在此戰中,聯盟政府與美國拉開距離,轉而同法國、德國聯手批判英美的單邊行動。此後,歐亞大陸上一時出現了歐盟—聯盟—中國大三角的穩定國際結構,而英美則深陷中東泥潭,聯盟的外部壓力因此大為減輕。另一方面,國際油價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一路騰飛,聯盟經濟也因此而「一天天好起來」,至2008年時全聯盟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0000美元大關,總GDP則突破2.5萬億(名列世界第七,次於中美日德法英而強於義大利)。由於聯盟財政部和普里馬科夫圈內人控股的幾大財團在90年代接管和兼并了大量優質石油資源,加上2001—2002年的「反腐」運動沒官了不少「黑金」,普里馬科夫一夥的錢袋子更是「不斷鼓起來」。2007年,亞美尼亞批准聯盟條約,次年加入聯盟。以石油美元為基礎,普里馬科夫似乎也膨脹起來,不但試圖將喬治亞、亞美尼亞、摩爾達維亞三國拉進聯盟,還試圖以輸歐天然氣為籌碼要挾歐盟、插手保加利亞(已於2001年加入北約)和塞爾維亞等巴爾幹諸國。對此歐美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借著從本國蔓延開來的金融危機,西方在喬治亞策動顏色革命成功,於2008年顛覆了正在推進批准《聯盟條約》工作的謝瓦爾德納澤政權,扶植大喬治亞民族主義政權上台。聯盟亦不甘示弱,趁機挑撥阿布哈茲、南奧賽梯和阿扎爾三國獨立「加入聯盟」,於是喬治亞戰爭爆發。
四、涼戰溫斗(2011年以後)2008年8月,喬治亞戰爭爆發。由於不滿喬治亞民族主義者於2008年2月在中央上台,南奧賽梯、阿布哈茲和阿扎爾三共和國政府在3—4月相繼被本民族主義者控制,在聯盟的支持下武裝割據,甚至宣布「獨立」。喬治亞新政府在西方支持下,於7月份武裝平定了阿扎爾共和國,在2008年8月8日趁奧運會開幕之際對阿布哈茲和南奧賽梯兩共和國發動武裝進攻,8月9日攻入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然而,南奧塞梯軍隊在「俄羅斯志願者」伊戈爾.斯特列科夫(事後被查明是聯盟防衛部軍事偵察總局上校)率領的俄羅斯-北奧塞梯-車臣僱傭軍協助下固守茨欣瓦利十五日。8月23日喬治亞軍隊「誤射」聯盟維和部隊駐地,次日(北京奧運會閉幕日)聯盟軍隊大舉開入喬治亞為茨欣瓦利解圍。至8月27日喬治亞軍隊全面瓦解,聯盟軍隊攻佔了其北部重鎮哥里。8月31日,聯盟軍隊全部撤回南奧賽梯和阿布哈茲境內。喬治亞戰爭後,聯盟軍隊進駐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更扶植兩共和國「公投」加入聯盟。此舉引起歐美強烈抨擊,宣布對聯盟進行制裁。然而,由於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為標誌,金融危機從美國向全世界範圍內蔓延,到2009年更演變為歐債危機,因此歐美的制裁只是停留在很初級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喬治亞擴張的成功與普里馬科夫政權相關應對的「軟弱」,都激起聯盟國內尤其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更大胃口。以「民族英雄」斯特列科夫為首,聯盟內部出現了東正教會支持下的保皇派大俄羅斯主義政黨「全俄人民聯盟」,公開鼓吹在全聯盟範圍內以某種形式重建沙皇俄國,進而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泛斯拉夫共榮圈。該黨的私兵部隊「黑色百人隊」更是在烏克蘭、白俄羅斯、車臣和哈薩克等共和國同加盟共和國護法力量發生了激烈衝突, 搞得普里馬科夫焦頭爛額。2012年,中國經濟減速引發全球經濟更嚴重的蕭條。伴隨著中國經濟減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都發生了大幅下跌。以出口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為經濟支柱的聯盟經濟損失慘重,甚至可說是一蹶不振。至2015年,聯盟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僅與2011年相同,而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則萎縮了三分之一,財政收入也是損失慘重。再加上窮兵黷武、擴軍備戰,聯盟已陷入了養老金都發不出來的窘境。2013年,莫斯科之春。2013年4月,在聯盟最高蘇維埃總選舉中,全俄人民聯盟和蘇共強勢崛起,成為第二、第三大黨,人民黨-社會黨聯盟在最高蘇維埃內連續十二年的霸權地位搖搖欲墜,只是在同各大少數民族黨派聯手以及用盡各種作弊手段後才勉強保住過半席位,成功組閣。結果此舉引來蘇共和全俄人民聯盟的聯手抗議,同時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車臣伊斯蘭主義者等勢力也東山再起,紛紛發起所在國的退盟運動,試圖複製喬治亞顏色革命的成功。普里馬科夫政權在無奈之下,宣布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大城市進入緊急狀態,一時間國際輿論紛紛猜測普里馬科夫政權已無力續命而聯盟將在二十年後走向進一步解體。
2013—2014年,摩爾多瓦內戰。由於2009年上台的摩爾多瓦親歐政府在2013年7月的大選中使用了一些不正當手法獲取勝利,基希訥烏(基什尼奧夫)發生了聯盟中央支持下的大規模抗議,引起摩爾多瓦政府鎮壓。2013年8月13日,在聯盟庇護下的德涅斯特河左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作為摩爾多瓦共和國內部的一個獨立實體)軍隊在其國防委員會主席安費久科夫(舊蘇聯末期曾作為里加特警支隊長領導反對拉脫維亞共和國的親聯盟武裝政變)領導下「捍衛摩爾多瓦的民主」,從而挑起了摩爾多瓦內戰。8月15日,得到俄軍加強的德左軍隊以「摩爾多瓦人民民兵」的名義攻入基希訥烏。8月17日,成建制的羅馬尼亞軍人以志願兵名義開入基希訥烏為摩爾多瓦政府軍助陣,大量北約國家也派出特種兵和技術兵種參戰。戰爭演變為殘酷的巷戰,吸引了大量全俄人民聯盟的黨員特別是私兵部隊和蘇共黨員前往德左方參戰(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烏克蘭和車臣民族主義者到摩政府方參戰),從而大幅削弱了聯盟國內對普里馬科夫政權的抗議。由於加告茲人在戰爭中支持「人民民兵」方,因此身為北約成員國的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也派「志願軍」到摩爾多瓦為「人民民兵」助陣,內戰逐漸有演變為國際戰爭的趨勢。2013年9月23日,一架聯盟航空公司(Aeroflot)班機在摩爾多瓦北部戰區上空墜毀,聯盟指責是摩政府軍所為。9月25日,聯盟軍隊以三個加強旅的兵力進入摩爾多瓦境內,打破僵局,幫助「人民民兵」佔領基希訥烏(此時基希訥烏之戰已經造成雙方上萬人陣亡,平民死亡數千人之多)。10月初,「人民民兵」在聯盟干涉軍支持下攻佔摩爾多瓦大部分國土後,在聯合國介入和聯盟「調解」下與摩政府軍「停戰」。11月底,摩爾多瓦重新舉行大選,「人民民兵」方大獲全勝,控制摩爾多瓦國會。親歐勢力不服大選結果,再度起兵,但在12月被徹底趕出摩爾多瓦。2014年1月摩爾多瓦舉行全民公決,宣布建立摩爾多瓦蘇維埃共和國,同時批准《聯盟條約》加入聯盟。西方社會對此集體表示否認,紛紛繼續同在羅馬尼亞境內成立且在羅軍支持下控制有摩爾多瓦-羅馬尼亞邊境地區部分居民點的摩爾多瓦前政府高官建立的「摩爾多瓦流亡政府」保持聯繫。這樣一來,摩爾多瓦內戰實際上在摩-羅邊境以低烈度形式不斷持續。摩爾多瓦內戰的結果是聯盟完全控制摩爾多瓦,與此同時保加利亞也一度建立起親莫斯科的政府。歐美對此大為震驚,紛紛將其比喻為西班牙內戰和希特勒控制捷克斯洛伐克,進而對聯盟發動了嚴厲制裁,導致聯盟的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然而另一方面而言,由於普里馬科夫政權成功主導兼并摩爾多瓦一事,以及全俄人民聯盟大量骨幹成員在基希訥烏之戰中戰死,聯盟國內倒普勢力驟然失聲,而普里馬科夫政權的支持率大為高漲。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普里馬科夫:
1936年生於列寧格勒,在圍城期間也曾忍飢挨餓。1959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加入克格勃,在第一總局工作。1967年普里馬科夫少校調入克格勃秘書局,得以在安德羅波夫身邊工作。1976年作為上校被外放到第二總局,此後到克格勃的地方機關任職。1982年克格勃列寧格勒市地方機構負責人,同市黨委書記(設有第一書記)。1984年克格勃第二總局局長。1986年克格勃副主席兼第二總局局長。1989年克格勃主席。1990年獲大將軍銜。1991年蘇聯國家拯救委員會主席。1993年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等兼職從略)至今。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的政治現狀1、國家聯盟。根據1991年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新蘇聯是一個由各自擁有主權的若干蘇維埃共和國(截止2008年有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白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哈薩克蘇維埃共和國、烏茲別克蘇維埃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共和國、車臣蘇維埃共和國、印古什蘇維埃共和國、達吉斯坦蘇維埃共和國、韃靼蘇維埃共和國、巴什基爾蘇維埃共和國、阿迪格蘇維埃共和國、卡爾梅克蘇維埃共和國、雅庫特蘇維埃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蘇維埃共和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蘇維埃共和國和亞美尼亞蘇維埃共和國等20個加盟國,還有聖彼得堡市和塞瓦斯托波爾市這兩個擁有準加盟國地位的聯盟城市,2008年之後又陸續有阿布哈茲蘇維埃共和國、南奧賽梯蘇維埃共和國和摩爾多瓦蘇維埃共和國等3個「國家」宣布加盟,不過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組成的國家聯盟。在諸加盟共和國各自保留主權的基礎上,聯盟在對外關係中亦享有主權。諸共和國保留與本國發展相關的一切權利,但實行統一外交、國防、關稅、移民等政策,發展統一市場、建立統一司法體系,為此將相應權力讓渡給聯盟行使。在聯盟職權範圍內,聯盟的法律至高無上;在諸共和國保留權利範圍內,共和國的法律至高無上。2、聯盟政體。根據1993年的《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憲法》,聯盟是一個以兩院制最高蘇維埃為中心的議會內閣制「多黨民主」政體。3、立法機關——聯盟最高蘇維埃。最高蘇維埃是【聯盟最高權力機構和唯一立法機構】,設有兩院,一為民族院、一為人民院。民族院由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內部互選出的代表組成:每個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有權派代表25名,而每個自治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則有權派出代表5—10名不等(聯盟憲法有具體規定)。人民院則由普選產生,每50萬選民產生一名代表。議事過程中,人民院處於優位:兩院都可以提出法案,但與預算相關的法案必須由人民院提出;兩院可以互相否決對方通過的法案,但人民院提出的法案若第二次被通過則民族院就無權再予以否決。不過,有的法案須經最高蘇維埃(兩院)全體會議多數或絕對多數通過才能生效。兩院代表最長任期均為四年。4、國家元首——最高蘇維埃主席。最高蘇維埃主席是聯盟的【象徵性國家元首】,由全體會議從民族院代表中選出,任期四年。該主席當選後即保持政治中立,不隸屬任何一院,僅履行禮儀性活動(如簽署法令和主持全體會議)。該主席有權在部長會議主席提請下解散人民院,提前舉行選舉;不過,該主席無權解散民族院。5、行政機關——聯盟部長會議。部長會議是【聯盟最高行政機關】。該會議實行主席負責制,由主席負責組閣,經兩院分別批准後成立(適用上述人民院優位的議事規則)。而部長會議主席本身則是由最高蘇維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代表數量在十人以上的黨派有權提名,之後經過多輪選舉最終獲得過半選票者即告當選)。部長會議設置外交部、聯盟防衛部、財政部(附設聯盟稅務總局)、司法部(附設最高檢察長辦公室和聯盟特別調查總局)、商務部(附設聯盟海關總局)、聯盟安全部,2002年又設置了總務部(主要負責協調各共和國在其保留權利範圍內製定的各種政策)以整合許多相關方面的不管部長(及其麾下的協調機構)職權。聯盟中央銀行等聯盟直轄機構的首長也由部長會議主席任免。6、司法機關——聯盟最高法院。聯盟最高法院是【聯盟最高司法機關】,負責審理聯盟職權範圍內的上訴案件、同聯盟憲法有關的案件、以聯盟為一方的訴訟、加盟國與加盟國之間的訴訟等。最高法院由九名終身製法官組成。遇缺則由部長會議主席提名,兩院全體會議選舉產生。7、聯盟的經濟基礎。起初,聯盟的主要財政收入來自諸共和國提供的經費。不過1993年聯盟實現了與諸共和國之間的分稅,再加上聯盟財政部控制下的各大財團的利潤,又由於聯盟幾乎不必負擔任何福利支出(這是各共和國保留權利內的事項),因此它在財政上很快就不再依賴於各共和國。然而,也正由於社會福利是各共和國的保留權責,因此聯盟公民在各共和國之間的移動實際上受到限制。推薦題主去看一部俄劇《切爾諾貝利禁區》一群毛熊孩子穿越過去拯救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結果蘇聯長命百歲發明了俄聯網和非死不可,美國核電站爆炸白宮被炸分為南北方,工農革命代表奧巴馬親切會見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書記弗拉基米爾普京。穿越回來的熊孩子嚇得都坐在地上了,第二季今年秋天回歸估計熊孩子又要改變世界線了。
這樣戈爾巴喬夫就拿不到諾貝爾和平獎了。
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的關係確實存在爭議,但還是可以往下想的。
赤坂凌太郎答主非!常!專!業!但是主權共和國聯盟並不能完全等同於蘇聯。既然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體制問題,那麼蘇聯能夠繼續存在必然和某一任領導人進行了適合國情的改革有關。但是如果蘇聯早在赫魯曉夫/博涅日涅夫時期就進行改革,當時東歐國家的杜布切克(捷克斯洛伐克)、卡達爾(匈牙利)等同樣有意革新制度的領導人就能夠得到蘇聯的支持與幫助,布拉格之春就不一定會發生。而一旦東歐國家在政治穩定的前提下完成了體製革新和經濟市場化,執政黨被一夜之間顛覆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了。因此,符合題主「東歐已經劇變而蘇聯沒有解體」的可能性有兩種:
1.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之後的經濟改革成功,同時挫敗了國內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激進民主派,避免了進一步的政治體制轉變。2.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控之後蘇共保守派發動「八一九事變」成功,挫敗了國內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激進民主派,避免了進一步的政治體制轉變。在這兩種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歷史」大概有以下三點,三者之間有順序的邏輯關係:
1.東歐不會完全「變色」。一些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的國家(波蘭、羅馬尼亞等)仍然無法避免劇變,而另一些在現實歷史中轉型相對溫和的國家(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可能得以繼續存在。蘇聯的東方防線被撕成碎片,但華沙條約組織和經濟互助委員會將得以延續。2.蘇聯國力將仍然落後於中國。當蘇聯還沉溺在斯大林體制中時,中國已經開始通過政策小心翼翼地向市場經濟接近;而當蘇聯開始通過政策小心翼翼地向市場經濟接近時,中國已經通過法律初步建立起系統性的市場經濟體制。前者發生在70年代,後者發生在90年代。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在東歐盟國的軍事存在(1.),蘇聯會把與現在俄羅斯相比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國防支出中,從而進一步影響其經濟發展。3.中蘇(俄)美三國關係與現在沒有太大差別。由於蘇聯國力落後於中國(2.),美國將與現在一樣以中國為最大威脅。鑒於戈爾巴喬夫時期中蘇已經實現關係正常化,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共同點、在歷史上的緊密聯繫、在軍事上的相同敵人都會導致和今天一樣的利益同盟關係。綜上所述,如果東歐劇變而蘇聯並未解體,也許發生在喬治亞、烏克蘭的美蘇(俄)對抗會被向西推移到中歐地區,也許中蘇(俄)的文化交流會更頻繁,也許國際共運不至於像今天那樣一蹶不振,但總體來說世界格局並不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90年後蘇聯沒有解體,在當時世界範圍內,瘦死的駱駝蘇聯將依然是美國最大的對手,那麼我國的地位就很微妙了。蘇聯為了應對美國的圍堵,美國為了徹底幹掉蘇聯,我國將成為兩大國極力拉攏的對象,且不會是拉來做小弟,而是做平等的盟友。那麼我國會不會早騰飛個幾年?
科技的發展成果會比現在更多更快,科學界拿到的資金會更多
那中國的第一敵人是蘇聯,而且中國會和美國走得很近
被加了中國的北約吊起來打。
蘇聯不解體,那就是美利堅合眾國解體了。
給予美國最後一擊的是日本,1990年1月1日,日本新年,日本全國各地發生了起義,這次起義被稱為「新年奮起」。重整力量獲得了來自中國第三代領導集體支持的日本赤軍一度佔領了國會大樓,皇宮等處,在美軍和自衛隊的鎮壓下,只有京都,名古屋的實際控制權落入了日本赤軍手中。日本內戰爆發,1990年2月,日本國自民黨政府下台,創價學會政府脫離美國控制,同意與日本赤軍和談,1990年8月19日,談判破裂,日本赤軍改組為日本共產黨(聯合毛主義),其武裝力量改組為日本解放軍。日本內戰繼續,1990年8月21日共(毛)攻克大阪,日本國在關西的統治告一段落。1990年8月30日,自民黨和社會黨組成執政聯盟,繼續進行與日共(毛)的作戰。1991年1月11日,沖繩在美國的授意下宣布獨立。這標誌著布希政府打算放棄日本。隨著自衛隊在四國,九州的軍事失敗,日本國控制區域收縮到了關東和北海道一系。1991年2月27日,箱根灣戰役開始,自衛隊和駐日美軍投入了全部裝甲力量反擊,這次反擊只持續了5天並耗盡了日美聯軍的進攻能量。1991年3月9日,日本解放軍攻克駒岳防線,1991年4月1日,日本解放軍攻克強羅,這標誌著自衛隊構築的強羅絕對防線被突破,通往東京的大門被打開。日美聯軍進入了潰敗狀態,1991年4月13日,日本解放軍發動了東京戰役,雙方在東京展開了激烈的巷戰,4月30日,日本解放軍攻克日比谷公園,東京戰役結束,自衛隊宣布向日本解放軍投降。美軍和一部分自民黨幹部繼續以福島為本部負隅頑抗。5月18日,福島戰役開始,日本解放軍在5月20日解放福島。1991年6月26日,日本國動員戡亂政府由北上退往札幌,1991年7月24日,日本解放軍解放青森,至此,日共(毛)已經控制了日本四島中的本州,四國,九州三島,原日本國控制了北海道和硫磺島。1991年8月10日,日共(毛)舉行日本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1991年8月19日,日本共和國(Republic of Japan,ROJ)成立,日共(毛)總書記重信房子擔任日本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由於美國失去了日本,美國國內的離心運動也愈演愈烈,新加州共和國和墨西哥民主聯軍也站到了歷史的轉折點。日本共和國與中國的建交迫使蘇聯放棄越南,從此,蘇聯不再干涉亞洲事務,重心西移的蘇聯得以喘息。同時,中日韓朝一體化進程開始,由於中日諒解和蘇聯交予北方四島主權予日本共和國政府。中日韓朝在文化、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開始了一體化進程。文化上,中日韓朝在濟南簽訂了《東北亞地區規範文字大綱》,規定了950個亞洲標準化漢字,並將其中的300個漢字列入各國義務教育之中,東北亞語言規範化組織(NEALSO)成立。經濟上,中日韓朝在釜山簽訂了《東亞煤、鐵、石油、有色金屬貿易協定》,東亞貿易共同體成立。政治上,中日韓朝進入了艱難漫長的談判,朝鮮韓國的統一問題成為了東亞政治一體化的最大的困難,最終,朝韓政府以共主邦聯的形式成立了全朝鮮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All Korea)。朝鮮聯合王國並不作為一個地緣政治實體存在,朝鮮王室也僅僅作為朝鮮韓國統一的象徵存在。並不改變朝鮮和韓國原本的政治制度。隨著朝韓名義統一,東亞政治一體化的最大絆腳石消失,2008年,中日朝於京都簽署了《東北亞國家服務貿易總協定》,從此,中日朝各國公民可以憑所在國身份證往返中日朝。軍事上,日本共和國開始行使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職能,完成了日本正常化,不再是作為戰敗國。中日朝決心組建大海軍以保衛西太平洋航行之自由。2006年,東北亞防空協調中心成立,2012年,海岸警備聯合指揮中心成立。2014年,建設長達15年的「渤海灣」號航母形成戰鬥力,「渤海灣」號為海岸警備聯合指揮中心總旗艦。截止2016年,海岸警備聯合指揮中心擁有航母3條(「渤海灣」號,「台灣」號,「北部灣」號),巡洋艦37條,驅逐艦60條,護衛艦92條,常規動力潛艇49條,兩棲攻擊登陸艇24條,掃雷緝私巡邏艇242條。同時,東亞次世代戰車計劃也在2004年完成,首批120台2000型主戰坦克交付使用(中:日:韓:朝=60:30:15:15)。預計2014年可以將全部訂單的600台生產完畢。東亞次世代戰鬥機計劃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2014年,代號「黑神」的第四代戰鬥機第一批次24架交付東北亞防空協調中心。「黑神」使用了矢量噴管和前掠翼技術。——————————————————————
1992年,中美蘇日(共和國)日(札幌行在)朝韓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八方和談。和談結果是美軍將撤離北海道島但不會從硫磺島撤軍。美國在韓國的軍事存在將不復存在。美國承認日本共和國,也承認日本國札幌行在,日本命運將交付日本人民處理。作為交換,琉球民國將以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被承認,蘇聯則將北方四島交予日本共和國,美蘇都不得再干涉印度支那地區事務。中國也不會幹涉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東地區內政。
——————————————————————
美國的外交失敗使得布希總統連任失敗,西德解體,每個州都自行表決通過了加入民主德國的決議,東西德重新統一,俄-德聯盟獲得了鞏固。
雖然美國贏得了海灣戰爭,但是法國還是再次脫離北約,美國蘇聯進行了激烈的外交戰,終於簽署了《柏林條約》,條約保證了華約將不會繼續西擴。俄-德-法三國和解後,歐洲經濟進入了復甦的快車道,經互會吸納了德法兩個大國後,彌補了中朝不在經互會的缺口。但是,這打破了馬歇爾計劃為歐洲經濟套上的囚籠,和諧空中工業設計局推出了和諧1式超音速客機,和和諧2式寬體空中客機。和諧2式幾乎壟斷了歐洲和前法屬非洲和法屬中東的民用航空市場。同時,米高揚設計局積極同德法瑞典合作,開發了「歐洲獅鷲」戰鬥機,一舉擊敗蘇霍伊設計局獲得了蘇德法瑞芬意的訂單,2004年,米高揚航天工業聯合體宣布併購蘇霍伊設計局(集團)。
希臘,義大利等國共產黨紛紛通過選舉再次登上了執政地位。北約搖搖欲墜。
網路上出現以下:一.123456789@qq.com LZ好人 下輩子蘇維埃二.LZ五盧布,鑒定完畢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三國故事在現代重演。
中國會被美國挑逗和蘇聯打仗。
如果蘇聯還健在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恐怖分子了...
蘇聯不解體,還要冷戰結束,也不是沒有可能啊,如果這個條約能通過的話。強調一點,76%的蘇聯人贊成的是這份條約,是掙脫蘇聯的枷鎖,而不是某些黃俄口中的「76%蘇聯人贊成保留蘇聯」。
中國成為北約成員國日本地位降低
沒有蘇聯解體,中國想崛起就難了,蘇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中國崛起!
以那時蘇聯內部矛盾來看,除了暫時旗子沒換以外估計俄羅斯經過的一切蘇聯都會經過一遍,而且流的血可能會更多。軍政內部可能徹底分裂,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等等等等。
很可能比俄羅斯那會兒更慘一點,cod468的劇情可能就真的不是遊戲了。然後中國和蘇聯就要打起來了。。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那我國邊境肯定會有很大的國防壓力。光北邊一個蘇聯就夠難受的了。遠交近攻。一邊倒向美國的可能性大。
估計以後史書上寫的就是「2016年,以×××為導火索,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又因參戰各國均動用了核武器,亦稱第一次核戰爭。」
我覺得如果蘇聯沒有解體,中國發展道路可能會更艱難吧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瓦西里·格羅斯曼的作品《生活與命運》?
※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而且不讓盟軍在德國後方進行小動作,讓納粹與蘇聯在東線安心互剛,蘇聯能打到柏林嗎?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nistria)是一個怎樣的地區?
※如何評價高爾基?
※哪些華約部隊參與了1968年的多瑙河行動(即干涉捷克斯洛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