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BBC這兩年口風開始轉了,是我的錯覺嗎?

作為常年看bbc紀錄片的人,我自以為非常熟悉bbc那一套,然而最近兩年bbc的中國紀錄片簡直給人一種胳膊肘往外拐的感覺,我都不相信這是bbc了……這是錯覺嗎?還是由於這兩年中英在政治經濟領悟逐漸走近,潛移默化影響到了bbc的選題和傾向?


謝邀。只是從罵街黑變成了高級黑而已。從現在開始,因為脫歐等一系列的問題,以後bbc的口風可能會真的改,或親中或變回罵街黑


以中國人的角度來說,BBC當然不客觀了。西方媒體的一貫套路是言必稱霧靄南海少民,就和對我們而言印度=阿三一樣。

在西方媒體裡面,BBC還算是比較中立的。問題是,他出場自帶英國人的傲慢和譏諷,帶有英國的意識形態又護短得緊。我還聽過他給自家的足球流氓洗地,真是瞠目結舌。對,沒錯,這還算比較中立的,因為其他的實在更慘不忍睹。比如你要是看兩天狐狸台,就會覺得BBC真可愛真新聞,都是對比出來的。

以前BBC是黑中國,但由於無知,黑的比較愚蠢令中國人發笑。現在了解中國了,開始黑得越來越隱晦了。英國人現在有個高端的黑法:中國,你搞資本主義搞得很成功啊,比美國強多了。我真是一口被嗆死又無法反駁……要謙虛一下說哪裡哪裡,還遠遠比不上美國好像又有哪裡不對……

BBC能改正這個毛病么?不能。英國人也是這麼黑美國、黑歐洲、黑中東的,你是沒法阻止英國人黑全世界的,除非英國沉島。唯一的辦法是我們來黑英國,黑得更有理有據有娛樂性,收視率比BBC更高。

但是我們的媒體管控,SIGH……好好受著吧。


新聞沒有絕對的中立。但相對而言,你覺得新聞聯播晚上7點的新聞,和bbc news上的新聞哪個更中立些?

如果你感覺bbc最近報道中國好的一面多了,為什麼就不是說明中國確實有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人權水平提高了呢?

你期中考試考80分,期末考了90分,你覺得是老師暗戀上你了,還是你確實成績進步了?


這個世界上最會站隊、最會見風使舵的人,盎格魯撒克遜是第二就沒人敢當第一。曉得了吧!


他們缺內容,中國內容還是豐富的


並沒有!只是黑的不那麼蠢了!


我覺得是錯覺,因為不只是BBC在的片子在變風格,美國人拍的片子也在漸漸變口風……比如《鳥瞰中國》或者《運行中國》這種片子也不是無腦黑了(當然這倆都是中美合拍的),反倒是法德合拍的《中國,新帝國》里沒少黑。我覺得這背後有中英合作的大氣候,也有中國在崛起外國民眾在關注的小氣候。中韓去年到今年年初關係比較近的時候韓國也適時的推出了《超級中國》,所以說這個口風問題,還是跟屁股坐哪有關係。

很期待馬上要來的《born in China》


一時舉不出什麼像樣的典型乾貨,但bbc感覺是個批判性媒體,一直無腦嘲諷全世界,時不時想搞個大新聞,思維還停留在日不落帝國的霸權思想上。

我隨手找一個我看過的:「這些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商業神廟曾是美國消費文化的象徵——而如今卻在持續衰亡。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喬納森·格朗西(Jonathan Glancey)帶你走進衰敗的美國購物中心。。。。整個世界仍處在消費熱潮之中。只是美國的「鬼城」告訴我們,潮流來了又走,也許過段時間,就像是我們弄不明白古埃及神廟到底有何用途一樣,這些購物中心也只剩下些考古的和民俗研究價值了。。。。」 然後這裡為了突現主題美國購物中心藥丸,引用了這個例子「今天,大型購物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廣東省東莞市的新華南MALL(New South China Mall)是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建築面積是羅馬聖彼得廣場(St Peter』s)的20倍,是全美最大的購物中心——普魯士王購物中心(King of Prussia Mall)的兩倍多。沒想到的是,世界前十大購物中心有兩個在伊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51美元的孟加拉國有著比賓夕法尼亞州的普魯士王購物中心還大的新商場。(而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1749萬美元)」

大概就是這麼個調調。


我總結了一個規律,一般bbc在一個片段結束時都要黑一下,用詞也十分「講究」。


沒覺得,facebook 上酸得都臭了,黑中國的急先鋒


BBC紀錄片是真的轉了,可BBC新聞可一點都沒有,一丁點都沒有。


看了看BBC中文網,再看看BBC那幾個Facebook帳號,並沒有感受到轉變,還是經常無腦黑中國。


可能是bbc也覺得一天到晚拍點西方媒體老生常談的東西會很無聊


推薦閱讀:

舌尖2 《心傳》里的這個跨度很大的長鏡頭是如何拍下來的?
[BBC-室內設計規則]Design.Rules 的主持人是誰?
製造殺人犯中讓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句台詞?
有哪些軍事方面的好紀錄片?
如何評價紀錄片《有個學校叫南開》?

TAG:媒體 | 紀錄片 | 英國廣播公司BBC | 政治 | 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