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中產階級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值得付出怎樣的努力?

快畢業了,總會頻繁地想到這樣的幼稚問題。

身邊有一些朋友的目標就是安穩地過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也經常聽到他們談論的迷茫,發現似乎看上去很近的目標,卻被各種未知的風險捆綁。

也會有很多同學願意安安穩穩呆在實驗室做科研,但仍然會有自己關於老闆關於paper關於未來出路的苦衷。

也有人拿到頂級hedge fund的offer,私下裡因為工作哭過無數次,又繼續熬夜加班。

「你我皆凡人,

身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閑」,

翻出李宗盛的歌聽到淚目,感觸好深。我也幻想過很多種不同的人生,但有時真的會想,到底什麼是想要的,而自己又到底在做什麼,經歷什麼。希望能聽到大家不同的經歷,觀點,謝謝。


答這個問題,是在拿到年終獎之後(我們公司的年終獎每年都在年中發,算是一個異數)。算了算我的收入,離心目中的「中產」還有點距離,但正在肉眼可見地接近,大概是一件挺讓人開心的事情。

說實話,我小時候家境不算太好,一向對錢財沒什麼概念,大學的時候也不曾有題主這樣的「幼稚」問題——確切地說,我比題主幼稚得多了,從沒想過「中產階級」要賺多少錢,要怎麼消費。在當時的我看來,有個小小的房子,有部車,三不五時能出去吃頓牛排,或是去一杯雞尾酒就要大幾十的酒吧,亦或是跟一群吐屬優雅、思維高端的朋友看看話劇、聽聽音樂會,就算是中產了吧。

大學裡我曾經去一家奢侈品雜誌社實習。都說奢侈品雜誌是「月薪1萬的人編給月薪2萬的人看的關於月薪10萬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刊物,我在那裡也真正見識了些富人的玩意——遊艇俱樂部、私人飛機、環球帆船賽,等等。

說不羨慕是假的。但羨慕之後,我並沒有那種希望自己一夜暴富的心態——當時的我也許與題主有相似的想法:要賺到那麼多錢,一定要經歷很累、很痛苦,或是很違背本心的過程,而我並不想過那樣的生活。

至於現在,思考「什麼是中產階級」對我來說,已經變成了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我三十歲了,有了新婚的妻子,養了只能把牆咬穿的柯基,正在苦於拍車牌的運氣不夠好。我有幸讀了比較優秀的高中和大學,身邊的朋友們大多與我境地相仿——一份上升期的工作,不錯的收入,以及一眼能看到的十年以後。

題主說,聽到朋友們中產階級的生活時,會迷惘,會惶惑——擔心某些看不見的風險,會捆綁中產者的手腳。

在我看來,真·中產,的確意味著被捆綁——在財務自由之前,你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支持現有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消費水平一旦上了一個台階,就很難退下;作為一個中產階級,在變動不居的社會中要維持「安穩」的生活,需要付出的努力絕不是「得過且過」;車子房子妻子(丈夫)孩子,以及看不見的面子,每一樣都是束縛。

最後,對中產階級來說,一場大病就可能讓家庭返貧,一筆失敗的投資可能會掏空家底,一次不成功的跳槽,可能會讓整個職業生涯蒙上陰影。所以中產階級停不下來,彷彿越冬前的螞蟻,通宵達旦地搬運食物。中產階級從來不象徵安穩。

對少年人來說,這種生活確實太累,太不自由,太不隨性了。我完全理解題主。你看真·中產們,也都熱衷於談論「詩和遠方」,彷彿這能夠很好地代償他們為了中產身份而放棄的浪漫和任性。

但是,中產階級不僅代表這些束縛。

中產階級,代表著有充足的底氣去應對世間的變化,無論是能力的強化、資源的積累和心性的錘鍊,都需要時間和努力。

中產階級有一定的財務準備,也有相對從容的消費水平,因而無需太多的奢侈品或是「潮」打扮,來定位自己的社會身份——比如這幾年中產階級默默帶動起的normcore風格,舒適得體,一件衛衣,一雙跑鞋,穿著舒服,看著順眼就挺好。

中產階級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會輕率地行妄為之事,也不會貿然傷害他人——吃過見過的主,更容易做到不卑不亢。

這是我容易想到的,中產階級的優點。

中產階級的身份,從來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儘管在中國,這個詞有時候的貶義甚至多過褒義,但誰都不能否認,要成為一個中產,總要經歷苦痛掙扎。如題主提到的李宗盛的歌,你我皆凡人,如何能夠過得比大多數人要好一些?在我看來,需要的可能不光是錢。

說起李宗盛,絕大多數70、80後至少會唱他寫的一兩首歌。最近他拍了部與其說是廣告,倒不如說是自傳更合適的短片,我很喜歡。

視頻封面New Balance 110周年 X 李宗盛 "每一步都算數"視頻

一個人總要經歷許多事情,走過不少彎路,認真生活過,努力過,才能擁有可以目測的積累與沉澱。腳踏實地一步步地走,慢慢地磨練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底氣之後,就算家財尚未達到中產的標準,也可以不再缺乏安全感——都說中產階級缺乏安全感,但若是知道自己獲得的一切因何而起,相信即使風吹雨打過後,手中仍能握著打開生活的鑰匙,就能少一些焦慮。

所以題主啊,我作為一個長者(並不是),想告訴你一些人生經驗:

中產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你只要一步一印,無論高低起伏都能堅持錘鍊自己,對自己懷有自信,它總會在你面前的路上等你。要記得,穿一雙舒服點的鞋,不用急急跑,但也不要停下腳。

如果你相信人生原本應該快樂無邊,那麼請再恣意幾年。如果你已經過了那個時間,那麼,如李宗盛所唱的,願你能夠:

望著大河彎彎,終於敢放膽,嘻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中國沒有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這個詞的來源是美國的Middle Class,而Middle Class的本意無非就是中間階級,中間階級就是字面上你所能理解的那個意思。

按照Middle Class字面的意思,如果你不是富人,又不是最窮的那個階級,你就是中間階層。

然而在中國,當然了主要是對於城市來說,明明中國城鎮人口的平均年收入不過區區幾萬人民幣,但是(的確也是實情)在北上廣深或者諸多所謂二線城市,月入一兩萬的白領都難免自嘲屌絲。

而很多人所定義的,有房有車,還沒貸款,每年能去歐美旅遊至少一兩次,存款多少多少等…你說他中產吧,他肯定不樂意,因為他不覺得自己很有錢。

你跟他說,哎呀,中產本來就不是說很有錢才算啦;你信不信你會得到一個白眼,「沒錢你好意思說自己中產?」

更別說,在政治地位上,中國的中產還不如處於更低地位的農民。在黨媽眼裡,城市這裡這個有穩定工作、穩定收入的階層,就是拿來收稅、褥羊毛的,還不擔心你們鬧事,最希望社會穩定的肯定是你們;但農民不一樣,黨媽不願意農民鬧事,如果某個政策可能會觸動農民的利益,黨媽會很小心。而城市裡的這個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的階層吧…比如汽油,國際油價都低到湖底去了,三桶油就是不降價,還編出各種理由忽悠你,說收這麼高的油價是為了鼓勵新能源研發,有什麼不服氣你他媽來打我呀…

所以,你說中國的中產?要財富地位沒財富地位,要政治權利沒政治權利,中產個什麼勁呢?


我查了一下階級分類,我是無產階級。我就不為中產階級操閑心了。


在知乎問什麼是中產和在新浪搜狐新聞平均區談素質是一樣的。

君不見,感情諮詢區大把匿名年薪百萬25歲以下的年輕人說自己是還沒步入小康。

君不見,年薪百萬是怎樣的體驗高票答案全都是匿名的~

君不見,年薪千萬是怎樣的體驗,下面的回答門庭若市,絡繹不絕,哦,對了,大多數都是匿名的。

2015年度對中國家庭資產的調查顯示家庭總資產超過500萬可以排進中國全部家庭的前百分之一,超過2000萬大約是前百分之0.5。然後,你認為這前百分之0.5在知乎上有多少?就算在知乎上的,看到年收入那個問題的又有多少?

知乎現在的裝逼成本很低,所以大家都樂意在知乎上裝逼。

知乎用戶現在的素質也不高,但是又不願意把自己把自己和門戶網站新聞平均區混為一談,但是其實都差不多(′?ω?`)

什麼樣的是中產?

在中國,只要你能有除了工資以外的收入,那你就算是中產。包括每個月剩下的錢存入銀行吃利息都算。

那些所謂年收入1000萬還說自己是小康階級的匿名用戶,你知道該怎麼辦。


在中國,中產階級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美國的中產階級是建立在美國橢圓形社會結構之上的。

所以在美國,你大可以說,

我們這麼努力,也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因為中產階級是大多數,即便是外來移民,也可以通過少則一代人,多則幾代人的努力和不懈奮鬥,成為中產階級,實現所謂的美國夢,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而在中國則不同。中國的社會結構是類金字塔型。我並不完全認同上圖的中國社會結構。我認為中國的社會結構更類似下圖

所以當我們努力過後,成為了普通人,也不過是最底下的空杯和較上面的空杯之間的差別,卻改變不了我們本身都是沒有獲得酒的杯具屬性。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

社會階級結構和社會規則所決定的資源分配完全不是個人能夠通過努力來彌平的。

在中國如何能夠在三十歲左右過上像王思聰一樣的生活?

除了中娘胎彩票,你爹是王健林以外,我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我可以告訴你如何往終點線跑,但我也不知道怎麼能夠直接出生在終點線上。

更為關鍵的是,上圖的這種社會結構,大杯的盆滿缽滿正是建立在無數空杯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給出的任何方法,必然不具有普適性。所以當中國有了一個王思聰之後,就註定要有無數的屌絲。

王思聰或許可以換成,李斯聰、張思從,但無法改變的是一直都會有那麼多空杯的杯具屌絲。


中產焦慮是當前一個抓住民眾痛點的問題。不信你看去年9月份,天津港大爆炸以後,香港端傳媒寫了這麼一篇文章《不堪一擊中產夢,爆炸把業主變成訪民》。前一段時間,常州毒地事件後,新京報公眾號「剝洋蔥」寫了一篇《常外「毒地」漩渦中的中產家庭》文章。兩篇文章調調基本一樣,就是看似實現中產夢的部分精英群體,在變故面前無能為力,中產生活一錢不值。

各方面原因吧,中國很難有成熟的中產。或者中產並不是自以為自己是中產的那群人。常州毒地事件後,有的家長悔恨「自己沒能力出國」,有的家長雖然有好幾套房,但是感覺自己的幸福感瞬間破滅了。這就對了,一個成熟的中產社會不會住在大城市的高檔小區里突然旁邊炸了,不是復古爆米花;一個有保障的中產階級,也不會孩子上了高端學校後回來說自己被學校污染的得了病。

當然,事故只是小概率事件。我們還是要關注結構性的東西。之前在知乎看了一個問題說:深圳的高房價會導致人才流失嗎?有個匿名用戶說自己的經歷就是在深圳年薪30萬買不起房,只好回到老家三線城市。然後「從深圳的租房一族(一室一廳月租2800,特窄小)到現在住著150多平的4室2廳……那種生活質量上的提升,我想只有真正經歷過深圳蝸居的人才懂。」

翻譯過來就是,在深圳實現不了中產夢,回到三四線城市實現了。不過下面有個評論說到:兄弟,你有沒想過,你兒子會重新開始走你沒走完的路?

翻譯過來就是說,這位大兄弟並沒有實現令人「滿意」的階層上升。這位大兄弟是建築老八校畢業的土木工程師,也算是個人才吧,但是還是被房價阻隔了向上流動的渠道了,這就是所謂的結構的限制。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個人的奮鬥,但也要看歷史的行程。

別人說,你這個屌絲又在抱怨房價高了。事實上,我也是房價暴漲的受益者,因為我暴漲之前就買房了。可是我還是得抱怨房價高,因為暴漲超乎預期上漲我就沒法再買了。講真,外地來上海的要想settle down兩套房是剛需。要不然父母來住哪呢?沒見過中產跟父母住一起的。想想看,像我這樣的都覺得中產遙不可及,那之前沒買房的怎麼辦呢?更不用想了。現在的房價真是糾結,是入場接盤還是不入場然後永遠沒機會進場?用詩歌來表達就是「京滬永遠漲,中產夢難圓」。

之前去出差回來,飛機上遇到美國老年旅行團。然後就跟旁邊的美國老阿姨聊起來,說起自己是雖然住在上海但是出生在小城市。她說,that"s great。我瞬間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內心複雜的情感。從小城市考到大都市的名校畢業找到工作,其實跟同齡人比已經算是努力的了,但是辛辛苦苦到大城市發現自己頂多算個底層,這就叫上升通道被封死。別人說,你可以留在小城市去上升啊。我在小城市本來就是中產啊,如果要顯著實現階層上升,必須超越中產躋身精英,那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小城市的上升通道被關係把持密不透風。

每個人找不到工作都是因為他努力不夠,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失業率是一定的。每個人自殺也有其特定的可避免的原因,但是從整個社會來看,自殺率是一定的。之前流行的電影《墊底辣妹》說的是日本的中產夢,那中國的呢?一個中國的沙耶香,拼盡全力從小城市考上了中國的慶應大學,留在了大城市,並且進入了極為頂尖的職位,她可能攀上了高不可及的樓市,並用勤勞的工作保證了自己獲得應得的那些物質財富(政治權利就不說了)。我不否認這種可能性,但它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夢嗎?並不是。

談了這麼多中產階級,其實並沒有嚴格給予它定義。因為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完全適合中國的概念和框架。只是可以模糊地反映問題。真正適合中國的是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損者框架。

誰言寸草心,中產夢難圓。

江晚正愁余,中產夢難圓。

夕陽無限好,中產夢難圓。

勸君更盡一杯酒,貴國中產夢難圓。

日暮漢宮傳蠟燭,貴國中產夢難圓,夢難圓!


貴乎呢,有一點不好,談到收入,總喜歡扯一扯自己。扯到自己呢,又要說一說自己的努力,一大段雞湯式的回答,終歸只能感動自己。

不扯那些沒用的,我覺得,所謂中產,放在中國大抵就是能做得了這三件事:

1·看得起大病

2·買得起當地的房子

3·送得起孩子出國

看官們可以自己掂量下準不準。


「中產階級」這個詞在中國是富裕階級謙(zhuang)虛(bi)用的,你不想做真的中產階級的。


謝邀@劉面癱

我個人理解這個題目包含兩個問題,什麼是中產+怎麼努力。

1什麼是中國中產

不清楚,因為在一個快速發展和變革的環境下,很難說清楚什麼標準才是中產。在這裡中產的定義在全世界都是不一樣的,美國有美國的過法,日本有日本的過法,印度也有印度的標準。

橫向物質標準的比較幾乎毫無意義,房屋面積、食品標準,教育機會,全世界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說住房,日本和美國比面積那不合理;

--說食品,不要說日本美國和印度比,日本和美國都不能比;(日本自來水都可以生喝,美國要看城市,印度完全不可以;日本食品絕對安全,美國蘇丹紅和很多激素是合法的)

--說教育,就差別更多了

所以說僅僅對標外國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們最終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福祉。

縱向比似乎更為合理,即社會的中間階層。在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仍然很難界定什麼才是應該的中產。歷史表明經濟地位、職業、政治地位都不能保證一個人能長期穩定地處在社會中間階層,而長期穩定恰恰是中產階級期待的。

如果不信可以回顧一下五十年代的工人、六十年代的軍人和公職、七十年代的??、八十年代的知識分子、九十年代的下海商人、兩千年初的國企員工和公務員、近五年的互聯網和其他高科技。這些行業機會都是那個年代炙手可熱的職業,待遇好地位高,有了頭銜就意味著中產希望很大。但是歷史證明,中國發展太快,花無百日好-人無百日紅,靜態地根據短期趨勢選擇往往失去了階層躍遷的機會。

所以讓我預測,我沒法預測,不用感慨,在全世界都一樣:沒有一個行業能萬世太平。

所以我個人願意用教育和努力來定義:中產應該是那些經受了專業或高等教育、並付出平均努力程度的人組成。至於他們應該有怎樣的職業,怎樣的收入,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沒辦法,並不知道。

2怎樣努力

學習理解和認識社會。網上有很多抱怨,也有人痛恨很多問題。沒錯,應該表達,然後呢?關乎個人福祉和發展應該警惕雞湯和怨氣帶來的情緒,認真思考我們如何努力成為中產。

最重要的我個人看法是認識到中國社會經濟是一個快速發展變革的過程。

-----絕對、絕對、絕對不要靜態地看問題。

以十年為單位中國發展主力經歷了:重工業-政治鬥爭-市場經濟-民營經濟-外貿-基礎設施。絕對不能認為社會是靜態的,無論是想成為中產還是保住中產,都要在平時不斷地學習和分析。在中國中產一定是很累的,要動態評估自己的社會地位、財富和發展空間。沒有鐵飯碗也沒有萬金油,要麼通過投資資產保值自己的中產地位要麼通過換工作。

當然移民也算,要提醒的是,移民可以保證有一個平穩的生活狀態,也意味著放棄了像在中國一樣階級躍遷的機會。我在美國的經歷表明,階級固化比中國要高太多了:很難下滑也很難上升。

在中國一個問題是:如果階層下降或者有危險,那麼微博、微信和知乎都是發聲渠道。但是階層上升的人,是不會主動出來showoff的。知乎在創始期還有很多名人,目前大v媒體比例居高,不是說明媒體人專業而是名人們太忙。

---關注長期發展並努力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確實賺到了錢,主要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和壟斷資源,甚至就是運氣。對中產來說切不可貪戀這兩個,在其他多數國家中產都是靠個人水平和努力得來的,短期看有人賺了錢,但是用一生衡量,還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努力。

舉個例子,煤老闆們算是高收入階層了。

2000年附近國企改革,不賺錢的煤礦都要從國企剝離,很多私企老闆是無奈接盤,因為企業多數是虧損的,煤價太低,有些人也罵。

中國入世,經濟快速發展,煤價升高,自己賺錢不說很多礦還在高位被國企收回。

然後很多人開始投資地產,被卷進去;最近互聯網創業和互聯網金融,大批以前做礦做地產的沒什麼專業素養的老闆大筆被騙。

當然煤老闆虧錢的時候沒什麼人報道,賺錢的時候全是他們新聞。

作為想成為中產的人,我們要清晰地意識到:短期看資源、背景、運氣都能讓我們有機會短時成為中產。但是長期觀察,學習和努力仍是最關鍵的。


大部分人的焦慮不是來自於收入,金錢,而是來自於沒有上升的可能。

我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三千塊,但我不會焦慮,因為我知道,工作幾年之後,不是在這家公司升職漲薪,就是跳到另一家公司,收入大增。

但現在,有房有車有貸之後,感覺沒有太多上升的空間了。自己創業,又怕虧,前怕狼,後怕虎,這就是所謂的中產吧。

這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有人說,把房子賣了,回到二三線城市,收入低一點,但是沒有貸款的壓力。但是,你的小孩,最後不還是得向外走,向更大的城市走嗎?

不上不下,不尷不尬,這就是所謂的中產的真實寫照吧。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中產階級幾乎都是努力追求成為資產階級而不得的人,說白了就是沒上去,卡住了的人。

中產階級其實未比有你們想得那麼高大上,其實就是社會中等水平的家庭,對,是家庭,如果你是單身狗或者你的家庭成員無法跟你處在同一個水平,是算不上中產家庭的。

先來看看中國中產的描述。

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你家有房有車,有時間挑選旅行目的地,買東西挑個牌子,品質,你就是中產階級了。

如果你是個小業主,擁有生產資料,雇了7-8個人,你就是資產階級了。

關於中國人均收入,我就不貼了,大家都有數。


謝 @胖子鄧 邀。

國內階級壁壘沒完全鎖死,階級分化並不明確。而且中國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國家,實際上也不是真正實施市場經濟,名義上是在追求平等的(實際操作上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中產階級的概念並不明確,無論官方還是私底下都很難有一個公論。

比如,在發達國家明顯是中產的醫生,在國內的待遇能完全算得上中產嗎?光看收入的話,等中年後應該是算的,但是之前的時光是不是有點艱難了呢?


管他什麼中產階級

我準備努力掙錢做我最想做的事情

反正我賺錢是為了干諸如旅行,公益等一切我願意做的事情

既然人生是上帝賜予我唯一的禮物,我幹嘛不好好把握呢

我可不願我的人生變成被格式化標籤的一段時光殘骸

年輕和幼稚都會造成一種弱點:缺乏耐性,無論做什麼事,都想馬上看到成果。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等待,這樣的教訓往往得活到中年才能體會。而意識到這一教訓實為真知灼見,往往要耗費剩下的全部人生。

——宮部美雪《所羅門的偽證》


中產階級根本什麼都不算,算最容易被政策犧牲掉的一批人,醫生老師警察都算中產。上層需要犧牲中產取悅底層為了社會更穩定,他們的位置也會更穩,底層接觸不到上層就盯著中產覺得這是富人,都不是好東西!也許政策一變,一批中產馬上變底層,比如鬥地主,文革,甚至當時的工人下崗。最近的一次股市大災,多少中產輸掉了底褲。

中產是沉默的一群人,得開始爭取話語權才能保障自己不被打壓。而且基本上在國內,中產基本上無法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上層,而且經常政策改變犧牲中產,所以中產比較優秀的一波人就喜歡移民,只為那份安全感。

中產是個大範圍,哪怕賊有錢但是影響不到國家政策的是中產;有工作,在大城市買得起房,看得起病的,有十幾萬存款的也是中產。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容易成為中產,可是然後呢?


中產至少是有產,蠟筆小新他們一家就是中產,我覺得中產階級就是在所處國家社會中能抵禦一定風險的階級。

1、有房有車有房貸有固定收入。我國房子貴車子貴,還貸不吃力就行了。有車有房,沒貸款,我不認為是中產,沒固定收入也不是中產。

2、已婚,有孩子。這個很重要,我覺得沒結婚的不能算中產階級,已婚已育的中產價值觀比較穩定,至少要為下一代考慮,不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無產階級。

3、自己利益受到損害,可以自力救濟。這一點可能就是我國中產是偽中產的原因,所有人都沒有安全感,這不是簡單一句法治不健全就可以概括的。

這一點,我的看法是,黨和政府有一部分原因,大部分原因在於社會環境,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你要說社會環境為什麼這麼差,我覺得是經濟發展與傳統習慣碰撞導致的。

第一,無論文化高低,普遍沒有契約精神,普遍嚴於律人,寬於律己。希望別人講規則守規矩,自己違反規則後潑皮撒賴,或者強權即真理。這不僅有錢人或者權貴明星們有這個想法,但凡有點折騰能力的人都是這麼想的。權貴就不說了,不是權貴的時候希望大家講規則守規矩,自己上位了還是原來的規矩,誰有權誰說的對。

底層的人:舉幾個例子,一些農民把土地租給商家種花,一畝一年一萬塊,合同簽了五年。一年後看到商家一畝凈利潤十三萬,遂在聯合起來,將商家趕走。商家找街道辦調解,最後以一畝一年2萬塊重新租。

一般工薪階層:咪蒙們不是有一篇致《致賤人》《致low逼》嗎,說的話比較粗,但是說的問題確實存在。這個階層以城市白領為主,很多人把自己的慾望赤裸裸地擺上檯面,理直氣壯來讓別人為自己的慾望買單,別人說一句「憑什麼」都要跟人理論動手。眼裡心裡腦袋裡都是苟且,嘴上卻是詩和遠方,挺分裂的。


30歲之前的小中產

例如杭州,針對杭漂一族

  1. 有一套房子,首付也行
  2. 有幾十萬現金
  3. 有固定的收入,工資性收入和非工資性收入&>2w

杭州這樣的城市大土豪不多,但是幾百萬的當地土豪多如牛毛

所以千萬不要和當地土豪比!

上面的條件其實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30歲之前只要100萬上面的問題都可以實現

個人認為杭州的互聯網從業人員幸福感是最強的!

在2萬不如狗的北上廣,杭州起碼可以過的小中產~


那個……知乎精英們,屁民給你們添麻煩了……



國家中產階級?城市中產階級?二三線城市中產階級?還是北上廣深城市中產階級?

所謂中產階級,本義是中間階級,也就是不高也不低,但問題是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呢?

就算是發達國家中產,也是靠貸款來提高生活質量的,但很多國人所認為的中產條件,還包括無貸~


怎麼說呢,中產階級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群人,向上層晉陞通道逐漸堵死,又隨時處在向下層流動的危機之中,如果你同學只是求「安穩」,那麼中產階級是很難做到的,遑論中產,在天朝的環境裡面,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階層可以用安穩來形容,包括趙家人。但雖然中產不算穩定,而且甚至中國的中產在世界範圍內的中產來說生活品質並不算高,但也讓廣大底層勞動人民無限嚮往,更好的生活,更豐富的選擇,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更高級的品位,更好的教育,更高檔的服務消費,無不讓眾多下層人民垂涎。每一個階層都有自己的困難和晉陞規則,而中產這個看似不難甚至對廣大大學生感覺稍微努力唾手可得的名號,也是充斥著相當殘酷的競爭。因為這是在中國,首先不缺人,其次不缺人才,但相對人數來說非常缺好的機會和位置,在資源有限弱肉強勢裙帶關係嚴重的中國社會中,要步入中產階級年收入五十萬的門檻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所需要的資源,相信不用多說也應該明白。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大喜後大悲」或「大悲後大喜」的深刻經歷?
你在理髮店有什麼奇特的經歷嗎?
你的學習 Ruby On Rails 的歷程是怎樣的?
我們看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有哪些印象深刻、或者奇葩的中獎經歷?

TAG:生活 | 中產階級 | 人生價值 | 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