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作為一個辯手真正的謙卑?又如何保持住這種謙卑?
作為一個還不怎麼入門的小辯手,大一上還有寒假經歷過幾場比賽拿了幾場最佳之後感覺個人成長的還算不錯,於是在比賽之中的戾氣好像在不斷的加重,旁觀別人的比賽時往往也失去了虛心學習的低姿態,自以為對辯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套路之後好像變得有些驕傲。的確是喪失了應有的謙和。不知道各位前輩所認為的辯論中的謙卑是什麼?又如何保持住這種謙卑?
瀉藥。。。
我覺得吧,真的把視野放在智識、真理、思辨這些東西上,是不可能不謙卑的。我每看一次哲學政治社會文化的書,就覺得自己真是太他媽無知了。整個人都怕死了。所以吧,我覺得,睜眼看世界的人,不會把有限的果殼當做無限的宇宙。沒有誰是君王與教主。
那些無法保持謙卑的人,如果假設也是理性的,那就說明,他。只關注到了,比自己矮的部分。或者並沒有。把參與辯論的目的,
當作確認知識、學習知識、鍛煉思維,而非說服觀眾、捍衛立場、全力爭勝。相信——辯論即求知,
而非——辯論即說服。這樣認識辯論的人
看重場下積累,甚過場上表現。
不會因勝利自滿,不會僅以辯手自居。他們永遠清醒的知道
勝過一群同樣剛拿到辯題幾周的對手,說服一群並不真正對議題有判斷力的第三方,並沒有那麼了不起。自己只是個剛踏足社會的年輕人只是個通過辯論在求知的學習者且在求知這條路上,本就還有千萬種方式。人不謙卑無外乎兩種,一是登峰造極,獨孤求敗;再者是見得太少井底之蛙。對於辯論,戰術更迭迅速,人才輩出不窮,更何況文無第一,達到前者不太可能。所以基本是後者。一路一場一場比賽打下去,慢慢就謙卑了。躲在自己的小圈子虐菜……那你只能一時之爽而已
只有關注於勝敗以外的意義時,你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謙卑。
只有執著於勝敗以外的意義時,你的勝敗才有更積極的意義。來問兩個問題:
為了贏比賽,你會做哪些妥協?為了贏比賽,你會有哪些追求?如果你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同時也能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話,你就不可能保持辯手的謙卑。
因為辯手的謙卑是明白勝負的局限,乃至於明白辯論的局限。
說到底,在我看來,辯論只是一個愛好而已,一個你熱愛生活的方式。它並不是你用來證明什麼的工具,你也只是一場遊戲中的主角,甚至於還坐不上主角的位子。
辯手真正的謙卑也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驕傲起來吧,對吧,沒什麼可驕傲的,是吧?
或者,辯手根本沒有真正的謙卑可言,有的只是你糟糕的能力和不上進的心。如果真的有專屬於「辯手的謙卑」,我覺得那應該是「不要抱怨對手流氓」。
永遠提醒自己和與辯題相關的真正的答案還相距甚遠。
想一想你的最佳辯手都還是別人給評的,不知道你有啥值得驕傲的,講件真事兒:大一新生杯,我帶隊,正準備說一下大一新生賽場上應該注意什麼,突然一大一的說了一句:他上一場是最佳辯手,我TM一臉呵呵,第一,你的最佳辯手是我做評委選出來的,第二,你並不是場上最佳,只是因為你們輸了,給你個安慰而已【手動再見能學的東西多了去了,國辯那些大神都在互相學習呢,不管是風格還是思考方式,路漫漫其修遠兮
看比賽,看星辯,新國辯,華語錦標賽,CDA決賽的視頻。找學長姐一對一solo,錄下來自己回去看。找人組隊上網打網辯,記住,你打網辯的能遇到對手,基本上都不是頂級的辯手。謙虛不是客氣,而是真的知道和最頂級的高手比起來,自己好渣。
只有上場和social的時候才需要低姿態。
場下不用。
辯論這個活動非常殘酷。牛逼就是牛逼,傻逼就是傻逼,千萬別跟傻逼學。以上包容。
「人生是污穢的川流,人若想容納這川流,又不失其潔凈,人必須成為大海。」很多「知識分子」,對民科的尖銳刻薄,對「沒素質」的肆意指責,利益稍被侵犯便錙銖必較破口大罵。華美的修辭和虛偽的禮貌,這不是本應成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的儀態。但其實教養是很難保持的,一旦你說了,就很難保持高姿態。
「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你越來越會講話,你越來越能跳動是非。這絲毫不值得你驕傲。這讓你的教養,更容易離你遠去。
你贏了幾場比賽就有了戾氣,你應感到慶幸你還有自知之明。
你以為你已經無敵,是因為你見得太少;你以為你已經無敵,是因為你看不懂別人的強,是因為你不懂的從弱者的身上感到危險。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你還沒感受過死亡的靠近吧?我問你,什麼是真理?
我再問你,什麼是邏輯?除此之外,什麼是價值?是的問題,真的問題?哪個能夠解答?
辯論場上怎麼保持謙卑,第一步是尊重你對手最無理的觀念,因為在某個平行世界中,他的荒謬可以找到你看不到的事實根基。
對每一個觀點,我都保持敬畏;對每一個人,我都保持恐懼。
因為,這世界,實在大得不可想像。喜歡講道理這件事情本身 就會充滿敬畏吧因為不想草率輕易主觀的接受二手觀點 不想自相矛盾 所以廣泛學習 所以認真思考 所以激烈討論甚至爭辯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理解 所以寬容 因為明白講道理的成本 所以審慎想成為一個厲害的辯手 一個很講道理的人 一需要意願 二需要能力我不認為這種謙虛應該來源於能力的不足能力有高下 意願無大小
有想成為一個優秀辯手,一個講道理的人的意願,並且在通過辯論這種形式做著自己願意付出的努力,願意在這個世界裡做一個孤獨的務虛者,本身就很值得驕傲也很令人動容。
然而正因為有這種意願,有這種想要講道理的偏執,才會讓人不斷接觸更大的知識面和信息量,正如圓圈擴大外圍的未知也更大,從而敬畏,從而謙卑。正是因為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更加認識到真理的相對和模糊,認識到不同立場下一樣的不得已,能夠在認識和判斷事物是盡量去除主觀,從而認識到自我的渺小和能力的有限。所以想想你喜歡辯論賽是因為什麼?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辯手,大概愛思考,勝過愛贏比賽本身。謙卑,敬畏,但不卑不亢,這大概是辯手作為一個critical thinker的自我修養。在場上: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在場下:永遠不要為了反駁而反駁。
看圖讀書,別說話。。。
如果心性沒有蛻變,那麼什麼樣的性格終究會過上什麼樣的人生,同理,內心謙卑內斂,勢必會安心好學,無論進步多大能力多強,依舊常懷敬畏之心,哪怕中間短暫踏入迷途,也會浪子回頭尋回初心。說到這兒並未偏題,想表達的是,如果在辯論里一直無法按捺驕橫之氣,場上從來下意識爭強鬥狠,那麼再刻意提醒自己「謙卑大法好,我應該去信奉謙卑」,應該並不會達到最初的目的,反而會讓自己漸生困惑,所以邏輯順序或許該是「因深入辯論改變心性」,再到「懷新的心性認識辯論」。 大一接觸辯論的時候還沒脫掉高中殘留的那種「卧槽腦袋灌漿糊了吧你sei呀你」的xx氣質(抱歉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辭彙來描述那時候的自己),一瓶不滿半瓶晃蕩自我感覺良好,場上仗著牙臭嘴賤就喜歡玩弄文字遊戲靠詭辯吃飯,後來圈子混久了才認識自己就是一坨shi(抱歉侮辱shi了),敬畏和謙卑之心直接順產啦,後來慢慢也影響了自己的心性變得更平和更內斂,也正是那時候相信自己在辯論的理解上有了質的進步,看淡輸贏,甚至不能上場只是參與解題都很開心,有種新世界大門被打開的暢快。各用一句回答問題的話,我自己理解的是「面對一頭驕傲跋扈的公牛的無理責難,也願耐心的用邏輯和它交流」,如何保持?「隨心就好,不用強求」
你見過哪個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謙卑的?什麼讓你兩個球,讓你先跑五米那是對對手不尊重,是赤果果的嘲諷
永遠溫和
其實作為辯手,應體現出的謙卑其實很簡單,在辯論場外,就是「只提出,不強加。」當我們發現耍人的觀點不同,甚至是愚蠢的時候,先包容,再寬容(這兩個詞是有邏輯順序的)在我們想告訴對方自己想法的時候,我們只負責提出,別急著推翻,別急著嘲諷,別急著逼迫別人。
推薦閱讀:
※你有過哪些與南京有關的故事?
※有個親生的哥哥是怎樣的感受?
※汪峰《春天裡》為什麼前面說,當初什麼都沒有,是那麼快樂;而最後又說,苦痛都隨風而去,可卻是那麼悲傷?
※在國外曬裸體海灘是怎樣一種體驗?
※鄭曼達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