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家重大工程「睡」了三年 只因領導拍腦袋」這條新聞?
01-15
我的想法是心疼,好任性,沒在其位,不能理解。
他們這樣會連累多少人有苦難言呢?政府一揮手給別人帶來多少煩惱呢?就像之前說房地產大佬們一樣,大家都以為錢都讓他們掙了,其實最大的贏家還是政府,行情好的時候可以分一筆,需要打壓的時候還可以從中收各種政策稅和罰金,就是旱澇保收的主,而受苦的挨罵的背著各種罪責的永遠都是那些企業家,還啥也不敢說。大家怎麼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I0MDU3NDYwMQ==mid=407216647idx=1sn=b21216aaa938d50c6f69e4cdcee881a1scene=2srcid=0129iOTIQkG2oKEpEhqrA2fr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這個報道顯然有問題。
事情其實基本清楚的,就是2007年立項了一條國道,到了2013年,時任連雲港市委書記覺得這條路部分路段時過境遷,按原計划去修就太窄了,不夠用了,於是打報告想把路調整得寬一點,結果上級又不幹了,撕逼撕到那位市委書記進去了,新書記懶得修再撕了,於是就按照原計劃辦了。
所以,問題的重點顯然是撕逼路段是個什麼狀況,預期的流量到底多大,到底夠不夠用。記者都去了當地了,難道就不能開車去那個路段看看是啥狀況么?那位市委書記已經進去了,所以背鍋沒問題,但如果日後這條路真堵上了,那又是誰的鍋?修路造橋的利益糾葛非常多,沒有誰是白蓮花,你接觸過就會自然明白,不過看你這個語氣肯定是沒接觸過的,跟你說你也不懂。
政府方面的事情,玄處的答案可以看一看,至於其他方面嘛,黃老爺劉都統互相使絆子,地方上黑道白道一鍋粥,國道比省道和地方公路規範多了,知足吧。
我記得我老家零幾年的時候,在城市東邊修了一條十六個車道的公路,長不過兩公里,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一個月也來不了幾輛車,我老爸天天吐槽政府有錢沒處花,糟蹋這麼多錢去補貼新農村建設不好么?幾年後,城市發展,東擴,市政府搬到了這條路旁邊,前面修了一個大公園,附近小區參差比鄰,老爸每天開著車從這條公路上上下班,再也沒有說過這條路的不是。
受苦的挨罵的背著各種罪責的永遠都是那些企業家,還啥也不敢說......
這年頭還有人以為企業家是白蓮花的啊。。。立馬上馬,公知:
「慢點,等一等你的人民」
睡了3年,公知:
「效率極低,官僚主義」說實話能修還算好的結果了…經常有某項目a領導拍板上馬,B領導上台就黃了!
玄處洗地洗的實在太厲害,連我都看不下去了…
確實這事跟現任市委書記確實沒什麼關係,確實當年的立項也確實不符合現在的發展了。但是,這事的關鍵明顯就不是上述問題好嗎?這事的關鍵點報道寫的很清楚,在於「政策的連續性」。這篇報道出發點很有價值,上來就拋出了「科學決策」的主論點,可惜後來跑偏了,又跑到批判官員的老路子上去了,記者還是要學習一個,但是遠沒到「報道有問題」的地步。報道有的詞用的不嚴謹,不是有個學科叫「科學決策」,而是有門學科叫「公共政策學」,這門學科確實是關於政策的長遠性和執行性的研究。裡邊涉及非常多的問題,決策準備,決策過程,決策執行,決策評價,決策追責等等不細說了。但是從新聞的水平,意思也說到了,就是希望政府決策能夠提高科學性和連續性,防止一人一個想法,只管今天不管明天。
這話題很有價值,因為現在這個問題依然非常嚴重,決策執行起來的滯後性屢見不鮮。根本原因就是決策還是「唯首長論」,「唯傳統論」,科學的決策機制和決策評價不健全,比如一條路修了拆拆了修,人員不停換,報告反覆打。人力財力浪費嚴重。犯錯了要承認,不要上來就洗,避重就輕,也與我黨自我批評的一貫良好作風不符。啥也別說了,只怪中國發展太快了。
明明是耽誤了8年嘛,2007年就立項了,怎麼2013年才批複初步設計?做設計肯定不用6年的,是耽誤在哪了?
就像之前說房地產大佬們一樣,大家都以為錢都讓他們掙了,其實最大的贏家還是政府,行情好的時候可以分一筆,需要打壓的時候還可以從中收各種政策稅和罰金,就是旱澇保收的主,而受苦的挨罵的背著各種罪責的永遠都是那些企業家,還啥也不敢說。
好單純的題主。啥也不敢說的是zf好嗎!!!賣地才要這些資本家多少錢,你覺得這錢哪來的?資本家掏出來的?房地產商賺得一點不比誰少!被媒體一忽悠你就頭暈吧?吃藥!如果是那樣,任志強還混什麼房地產,腦子軸了
一個工程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說建就建你知道嗎?
推薦閱讀:
※汶川地震讓政府有了哪些進步?
※全職麻麻重回職場遇尷尬,不知做何選擇?
※想知道考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專業課都咋複習啊,連本教材和大綱都沒有。?
※中國政法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的就業情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