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分析下目前華為(手機)和榮耀品牌的定位?
Mate系列,定位3000元以上商務旗艦機,主要定位於60/70/80後中的對3000以上價格不敏感的商務人士。
但是,其實在mate7的實際銷售中,90後也是佔有很大的比例的,比如說:我。
P系列,3000元以上的時尚旗艦機,主要定位於80/90後,這個系列的女性比例佔比其實不小。
G系列,千元機。運營商定製來普及4G的。
似乎還有個幾百塊的Y系列,完全不了解啊。
榮耀品牌。定位就是千元級別和兩千元級別的性價比機型。各個年齡段的佔比都不小。現如今的格局大致如下:
榮耀系列精耕3000元以下市場,華為全系系列通吃
先來說說華為吧 :
主流走實體店模式,高溢價能力!做工紮實!
mate系列:現在基本上定價低配也在3000以上,主要的出貨量在3500以上,主打商務、大屏路線,對應的那些人屬於中年以上,即30以上的人群,這群人工作穩定,不喜歡折騰,比較穩重,MATE很符合要求。 標誌性產品:MATE 7、9
P系列:定價3000以上,與M系列走雙旗艦路線,主打時尚的外觀和各種比較成熟優秀的工藝!對應人群,手裡頭相對寬裕的,追求外觀,拍照這塊的人群,典型的例子屬於工作一段時間的妹子,畢業之後工作的比較追求外觀人群,一般年齡段在20-35歲會比較多,本身小巧精緻高顏值! 標誌性產品:P6、9
N系列,屬於新開的系列,主打年輕人,價格進一步探至2000+,不追求性能,而對外觀,拍照比較嗜好的人群,主要是吸取了O V產品線的經驗所產生的系列,目前看,第二代算比較成功的!標誌性不說了
低端不描素了,比較雜了,比如暢享什麼 的,還有一些定製機什麼的,標誌性:C8650電信訂製神機,持久耐操!
對這一批我很是不解,為何華為這個品系要划出來這麼多,說實話真心影響怎麼平拍往上的空間,畢竟低端機的體驗和高端機的體驗差很多!我個人覺得華為完全沒必要在1300元以下的檔次做功力直接沖中高端就好了!術業有專攻是我的看法,不要讓低端的問題去影響高端機的市場和體驗!
下面說說榮耀系列吧:
互聯網模式,走性價比路線,營銷成本低,做工比華為有一定差距!
先說旗艦
榮耀+數字系列:最經典的應屬榮耀6和榮耀8了吧這兩代機子市場反響是真的很好,榮耀8我記得是半年過去一份不降價而且藍色系的機子還沒貨,到目前為止,價格也才下降幾百,要擱其他的平拍早撲街了,價格2000+價位,配置不同差距較大!對應群體,學生黨(大學階段較多)剛畢業追求顏值和性價比的群體,非常成功的一個系列、目前再往小屏幕!標誌性產品:榮耀6、8!
榮耀V系列,NOTE系列:也算新出來沒多久,榮耀頂配,各種硬體,不錯的水平,出來沒多久,不多說,大屏,高配硬體!(我才不說自己傻傻分不清,也搞不懂)
榮耀X系列:千元機市場,屬於出貨的主力軍一檔次的產品,比較入門的機型!主打性價比,不過多的贅述,對這塊不熟悉,主要適應人群:經濟實惠,皮實耐操,主要打打電話上上網!經典機型:榮耀4X,當年千元機爆款!
榮耀C系列:800以下的一個檔次,就是最入門的機子,也可稱為老人機,皮實耐操,啥也不講究,不多描述。經典機型:榮耀3C!榮耀品牌一炮而紅的排頭兵!
榮耀M:新出來的,感覺就是在給華為淌雷的,不說了
不難發現華為+榮耀全系列產品!是國產機中唯一一個從頭吃到位的玩家!從500-5000範圍(雖然4000以上目前還不是很出彩)無論哪一個檔次都有精準系列,而且銷量都很不錯,所以他能做頭把交椅!
現在國產手機硬體基本上大同小異,同質化嚴重,差異化競爭很是重要,每一系列產品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而華為和每一個系列中都有一代或者系帶非常出彩的機型支撐他的後續銷量!
後續再講講品牌經營吧
這個問題挺好,熊叔不請自來了。
品牌的定位和產品的製造是充分必要條件。一方面,所有的品牌及其宣傳,都是由產品所承載的。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產品作為承載,那麼品牌也好,還是問題中提到的定位也好,都會顯得假大空。另一方面,做某個產品的時候,在功能的選擇和風格的確定,以及是否注重科技和性能等等,都是由品牌的定位來決定的。
再回過頭來說榮耀和華為,實際上,榮耀手機和華為手機是兩個品牌,這是最核心的區別。而不同的品牌,本身定位是完全不一樣的。華為與榮耀雙品牌在技術專利平台共享前提下,是完全相互獨立的。榮耀用的是互聯網方式構建銷售和營銷體系。
以榮耀的品牌定位來講,榮耀是什麼?就是我們常掛嘴邊的:勇敢做自己。榮耀的定位就是要做年輕人喜歡的手機,這是我們所有產品的出發點。
從這個出發點我們去思考,年輕人喜歡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我們需要通過什麼樣的技術來實現品牌承載的內容?
榮耀的用戶追求科技和與眾不同,那麼我們的產品會選擇一些特別好玩的應用,在外觀上別出心裁,在工藝上求新求精,通過產品傳遞我們品牌的定位。
從去年開始,熊叔跟業界的朋友交流,他們感覺榮耀的產品越來越有調性了,跟其他品牌不一樣了。榮耀的中長期的目標和戰略是為年輕人做高品質的手機等科技產品,「把互聯網進行到底」。榮耀更看重口碑NPS(凈推薦值),用產品與用戶對話。
產品和品牌是相互呼應的關係,當真正做到品牌講了些什麼,並通過產品進行闡述和詮釋,我們才能走出自己的風格和方式。熊叔和產品線的同事們仍在努力,我們從未停止思考。
個人淺見,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華為正處在國產手機向上突破的巔峰。手機市場一直有一條隱隱的價格線,國產品牌手機和外國品牌手機分處兩側,這條線一度在3000元左右徘徊,那時的國產旗艦再吹也只敢設一個2988之類的定價。近些年隨著國產的崛起,產業鏈的完善,這條線已漸升至3500元左右。
按上市價格給手機品牌分層次的話,5000元Apple Samsung 一檔,4000元Sony HTC LG等等一檔
以上除台灣htc外均為外國品牌於是我們終於來到了正題 國產的最高峰 第三檔3000元級華為:mate7 高配上市3699 標準版2999
華為明顯處於國產手機的領軍地位,這是由其強悍的技術背景決定的。並非沒有其他國產廠商主動把價格挑起,衝到一個看似的高位,然而卻多半無法堅持下來,半路降價。究其根本還是自身實力不足,產品不足以擔起提升品牌的重任。華為是我認為能穩定的站在頂峰,甚至在市場穩固後再向更高的層次衝擊的廠家。 oppo也很優秀(雖然我不喜歡),悶聲發大財,但是硬實力相較華為還是有差距,華為在電信市場耕耘多年,現在又能做出海思這樣的處理器產品,可謂強大。 小米在進入市場初期依靠高性價比打響了名頭,但在現在卻成為了一種無形的枷鎖,小米Note是一個突破的嘗試,然而頂配版還在路上,現在小米note最高價在2000元出頭。至於華為榮耀,我認為是一個在小米發揚光大的1000到2000元級市場分羹的品牌。定位更年輕主流。謝邀
利益相關,華為p9plus用戶。華為我在關注的主要有P,mate,G,麥芒,暢享。
榮耀我關注的就是,xA,xX,x幾個系列。一個一個講。
華為品牌。
P,定位旗艦,主打輕,薄,力求在設計上有所突破。mate,定位旗艦,主打大屏長續航,設計中規中矩一些。這兩個就是華為衝刺高端的系列,說實話,國產敢和三星蘋果高端叫板的,而且還有這個實力的,就只有這兩個系列。G系列其實就是P系列的精簡版,有P系列的影子。麥芒是給電信專門提供的,不多講。暢享這個奇葩的存在,我也是搞不明白了,和榮耀低端形成窩裡斗也是夠了。榮耀品牌
高端的是x系列,比如榮耀8,這個系列的內部主要晶元是參考的p,mate,所以性能上屬於較為高的水平,只是在機身設計等方面略有降低。今年的榮耀8在設計上也有突破,進步明顯。xA,xC,xX系列,就是如榮耀5A,榮耀5C,榮耀5X這些。依次性能提升。這就是華為的千元機,也是走量的機型。個人以為,華為這樣的戰線不太合理。
自己品牌還存在窩裡斗,雖然有差異化,但是差異不太明顯。我以為,華為品牌就留下P,mate足夠,用以衝擊高端,至於中端就是如榮耀8這樣的來,低端千元機就是類似暢玩系列足夠。機型少了,品質上來了,這才是最好的。謝邀。
榮耀系列對標的是國內互聯網品牌手機,互聯網那一套打法,主要走線上,口碑營銷,走性價比路線,比較便宜。
但華為深知互聯網品牌的屌絲性和局限性,於是專門搞了華為品牌,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營銷,廣告投入大,價位偏高,品牌定位較高端。對標的是蘋果和三星。
同樣的配置,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價位差個千把塊錢很正常。
這個思路,《定位》這本書講的很明白。同意李濟雨的看法,至少到發布p9系列產品為止,我好看不到華為所謂的品牌性,只不過是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口碑和國產情懷給這家公司的手機產品增添了光環。現在華為完全是以打敗或者蓋過其它手機品牌的營銷戰略導向,但始終看不出手機里能有什麼自己的基因,這也許是技術味深的企業做消費品品牌的致命所在吧,也就是喬布斯當年對微軟評價一樣,「技術品質還可以,但沒有品味」,至少我的設計師圈子至今沒有人對華為手機有興趣,即使有保時捷設計站台。也許等他們董事會有設計背景的人之後才會有所改變吧。
以上是去年11月份的回答。
最近看到一篇華為員工寫的文章,裡面講到手機,我截圖下來,更加佐證之前的判斷:
這要視小米的定位而變,動態的,不好說。
華為很精明。它針對三星最高端的note系列推出了mate系列,針對每年的蘋果雙子機型推出P和PP,針對ov請明星代言設立了nova系列,最後給小米了一個面子,設立了榮耀品牌。想想看他們的用戶群體是不是最為像似的?那就是華為手機的定位。
華而不實 為所欲為
推薦閱讀:
※如何定義高端手機?
※華為手機有沒有偷工減料,如果有,在哪些方面?
※華為mate10/mate10pro缺貨這麼厲害,是營銷還是事實?
※如何看待《華為余承東深夜發出反思:對消費質疑態度我們要謙卑》?
※為什麼華為吹工藝沒有人噴小米吹工藝經常被無腦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