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應該在人生什麼時期去讀那些推薦的名著?

人應該在人生什麼時期去讀那些推薦的名著?是否越早越好,我們在少年時期,常被教育推薦去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完全是懵懵懂懂,也是在那段時期,欣賞《邊城》只能感覺出半絲半縷,現在二十五六再去看,就有好書的讚歎,人究竟應該在什麼時期去讀那些名著更合適。


謝邀。

童年時期,閱讀名著《水滸傳》。

少年時期,閱讀名著《覺後禪》。

青年時期,閱讀名著《金瓶梅》。

中年時期,苦讀名著《官場現形記》。

老年時期,閱讀《三國演義》。

過逝了,燒一本《西遊記》。


讀想讀的書,做愛做的事

當一件事成了任務的時候,不如不做


我覺得無所謂,什麼時候看什麼書都好,只是有些書更適合在某些時候看,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

孩子可以看點相對簡單的故事,但不要只看童話,否則容易讓他們對世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上學後孩子看什麼書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可以給他推薦,但不要強求他去看。


好久沒上,看到晚了,還是謝邀。私人以為各有所愛,其實每個人讀書都可根據自己特性或目的選擇,沒有統一答案。如果有求學目的,當然按照老師開的課外書單讀。如果僅僅是陶冶性情,那麼選擇自己喜愛的讀足矣,並不需要聽從別人指導,或許我推薦的,你卻完全不能為之感動,那何必浪費時間呢。不存在什麼階段一定看什麼書,因為人的天賦很難說,有些人早早的就很有靈性,有些人一輩子都糊塗,有些人這方面很有興趣,那方面完全不行。

個人經歷來說,僅供參考,我讀書頗雜,因為有著瘋魔般的興趣和可怕的記憶力,什麼類型的都看,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古典白話,文言筆記,外國名著,歷史考證,文化科普,及現代流行小說當中特別出色的,沒我不看的,以前被老師形容為「像怪獸一樣瘋狂吸收知識」,雜書閑書就一目十行,經典就慢慢品味。恰恰和大眾相反,某些原因導致我最早接觸的是文言和宗教典籍,開蒙讀的是道德經,首先征服我童年的是西遊記和鬼怪筆記小說,因此沒有看不懂一說,反而直到現在最喜歡的都是這個類型,我覺得童年教育確實能影響一個人。假如培養得特別早,人人都能很順利地讀古文,就像古代人一樣,這是一種語感、語境的適應,就像你從小開始學就會兩國語言。可是有些人就未必能接受和喜歡,所以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去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有不喜歡,不願意看的千萬別勉強,全民公推的東西也不見得都好。像你覺得好的,我就未必,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就一個字都看不下去。應該說整個蘇聯時代被捧高的所謂紅色文學,政治感強烈、文筆不佳又攜帶著隨國家覆滅而被歷史證明是愚蠢錯誤偏執的思想觀念,我全都反感,看不出來哪裡好,不過是俗世瘋狂的御用文學之一(大概是我最討厭的類型),僅僅是時代接近的才保留在人們的視野中,事實證明這種書通常時間越長越被遺忘,數百年後一般不會具有多高的地位,假如有意義,可能是歷史學研究上的意義而非文學,這和我所追求的謹學淡泊明智隱逸的傳統文人修養是相悖的,故我不會喜歡。

假如大家都推薦的,你卻不喜歡,也請果斷放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閱讀,知識不等於智慧,自我思考是智慧的第一步。

如果真要我推薦的話,我會說一個良心忠告:如果想靠讀書來提高自己的修養,不要只讀文學,一定要讀哲學和史學。

前者在古代算閑書,真正讀書人要先讀後者,奠定思想基礎,導正根本。為什麼。文學能給人帶來情懷上的洗禮,卻不能錘鍊人的靈魂,文學作品道德三觀不端正的太多,文學作者心靈扭曲不正常的太多,只讀這些不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太年輕的讀了還可能誤入病態審美甚至敗壞品格,並不利於修身養性(這是為什麼人說很多閑書年少不能讀的根本原因,不是看不懂的問題,是根基未穩、走火入魔的問題)。

比如現在一些少年人看武俠,看完只想去學人到處打架、泡妞,什麼好的沒學到。我覺得書讀不出味道來,不是因為年齡,如果盡量提高學問根基,先讀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對,這是我極力推薦的)使思想觀念先行於藝術審美,變得沉穩睿智,再讀什麼書,也能夠從裡面挑出好處來吸收,不容易受到壞的影響。哲學和史學的修為,是讀好文學的土壤吧。

等我們有了比較紮實的基礎後,不管讀文學還是什麼別的,最好的境界,都不是從書中學習知識、文法,而是修養。當然,這是積累了一定知識文法之後的想法。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是說不需要好好理解,而是真正的甚解不存在,盡自己的力做出自己的理解就足夠了,莊子說過,以有涯隨無涯,殆己。盡量多讀,領會要義,融匯貫通,為自己所用,這是最好的讀書方式。

覺得真正愛讀書並擅讀書的人,從不思考方法論「我該讀什麼,該怎麼讀才會更好」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我只會去想:「時間太少書太多讀不完怎麼辦怎麼多讀一點」。經典名著這類作品,只要讀下去,不論選擇哪類,或多或少,都會更好吧。希望這些話對你有用,謝謝。


小時候聽老人講三國故事,玩三國遊戲,收集三國卡片,識字後讀了簡本《三國演義》,小學後讀了原著《三國演義》,初中看了《三國志》,高中全力備戰高考,考試作文論據多出自於《三國演義》,大學幾乎看遍了有關三國題材的史料,評論,小說……


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這才是人生贏家,過早的明白這個世界只會少了很多樂趣


讀書這件事受環境影響太多,情況不一而足。但總的來說還是幼年培養興趣,少年培養眼界,乃至中年能去蕪存菁,到老還能讀新書就在好不過了。


任何時候


推薦閱讀:

如果把《三體》倒著寫會是什麼樣?
《風之影》名言西語原文?
閱讀三觀不合的文學名著,是啥感覺?
為什麼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出「大師作品」而之前幾乎沒有?
哪些書名讓你覺得很有意思?

TAG: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