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立亞洲共同體希望渺茫?

從政治,經濟,宗教等因素來看,目前建立確實是難以實現,那麼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的話有哪些關鍵問題即便時間長久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因為整個亞洲嚴格意義上並不是一個文化共同體(甚至都算不上一個地理單元),從歷史上看,歐亞大陸(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才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謝邀。

不可能,因為大家的價值觀差太遠。

一、印度

今天印度的中二病根本治不好,印度假如要摧毀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社會結構和傳統文化。那印度就需要戊戌變法、洋務運動、北伐、中原大戰、日本入侵、肅反、整風、土改、反右、公私合營、文革、改革開放等等,印度連一個都沒有。

假如印度是君主制,或許還能君主立憲。再或者印度是殖民地,印度或許保留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間。印度今天的問題卻恰恰是民主制,誰想改印度,印度就革誰 !!!

西班牙復興時主張的是伊比利亞主義,奧斯曼崛起靠的是原教旨主義,英國的崛起靠的是無恥的私掠船和海盜文化,德國的崛起靠的是鐵血政策,法國的革命靠的是無產階級專政,日本擴張靠的是軍國主義,還有那幾個在波士頓傾倒茶葉的地痞流氓,他們哪個國家是因為民主制度而強大?民主只是結果,不是原因。

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日本、俄羅斯、德意志這些後發國家一樣審視過自己的傳統文化,日本希望和歐洲人雜交,俄羅斯人要求自己的國民說法語,德意志和這個世界幹了兩架,奧斯曼土耳其甚至為了擺脫傳統,放棄了大部分領土。

首先講印度和北美、西歐、東亞的比較優勢。假如單從印度的優勢看,那印度絕對是世界首強,可事實卻極具諷刺意味。印度的自然和光熱資源。中國北方一熟,南方二熟,也有農業三熟的地區,那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也是中國經濟最繁榮開放的地區,而印度全境都有農業三熟的條件。種植業是城市經濟、區域經濟、國民經濟的基礎,當然前提是利用好這一優勢條件。珠三角&>長三角&>黃三角&>遼三角&>黑三角都是光熱因素決定的。那印度農業產量一定是中國的三倍,甚至更多吧?我就呵呵。

歐洲、北美、東亞都太偏,而印度居於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上。中國要構建一路一帶,那基本上就是胡扯,因為路被東正教和原教旨主義佔領著,根本打不通,與其打通,還不如不打。而印度則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伸手即可及。根據以上條件推斷,那印度一定是世界的經濟、物流、交通、軍事和政治中心。答案是否定的。佛家語:腦洞不開。

下面開始開足馬力黑印度。今天的印度就是49年以前的中國,誰想改革印度,印度就先改革誰。

1、印度的智力積累

梁漱溟標榜印度哲學和思想,印度有多種立文字的宗教,宗教後面不立文字的教派更是數不勝數,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盛行的佛教,在印度只是一種被邊緣化的宗教,這種宗教平民化的模式,導致現代化根本無法推進,一個民族、社會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還有奧斯曼帝國,曾經盛極一時,當時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北非和中東,拿著火炮打冷兵器時代的歐洲,對文化、宗教包容,用猶太人管理國家。最後狹隘民族主義和既得利益者改革這個國家,導致軍隊世襲化,最後沙俄、英吉利、法蘭西,一次次的瓜分這個國家。就是因為印度、奧斯曼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太強大,導致現代化無限期的被延遲。把中國放到英美、法德、印度、穆斯林這樣的世界文明中橫向對比研究,我個人認為,死傳統文化要比活傳統文化要好。今天我們創造的不就是明天的傳統文化?文藝復興不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理性批判和顛覆。傳統文化對於社會轉型好不好,有待商榷。

2、印度的民族問題

印度的民族問題比前蘇聯還要嚴重。印度的所謂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人還不到50%,印度南部要求的獨立的聲音比想像中的要強的多,其實印度和當年蘇聯的民族問題一樣嚴重,這些民族一直都再國外建立基地和募集資金,當前上台的政黨還一味叫囂一個主義,一個民族,一個宗教,可見印度內部的民族問題之嚴重。-

題外話:要不是因為打不過你,早和你翻臉了。

3、印度的宗教問題

首先印度的宗教問題比較突出,掩蓋了他的民族問題,印度教在於守成,但穆斯林的伊斯蘭教則很具有進攻性,於是一場所謂的文明衝突在印度打的熱火朝天。-

4、印度的階級和種姓問題

印度沒有階級?最近的一次說的是印度要建中國的所謂開發區,死了24個農民,可見印度的階級矛盾問題由於我們的不關心,也被掩蓋了。-印度姓氏有貴賤之分,貴賤姓氏之間不通婚,而且這些是社會普遍接受的。而陳勝吳廣就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寧有種乎?

5、印度的邊境問題

印度自從成立那一天起,就自卑和自負並存,和周邊國家都有領土爭端,這才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擴張還是發展?當然這個問題也能換個方式發問,放棄擴張?還是放棄發展?

6、印度的政治問題

中國經歷了殘酷的政治鬥爭,肅反、整風、反右、文革,最後終於把拳頭攥到了一起。而印度則不存在這樣的前提,印度民粹主義風行。文明都是野蠻交合的產物,比如說西班牙復興的伊比利亞主義、奧斯曼崛起的原教旨主義、英國無恥的海盜文化、德國的鐵血政策、法國的無產階級專政、日本的軍國主義,還有那幾個在波士頓傾倒茶葉的地痞流氓。研究世界歷史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好白菜都被豬滾過。所以說毛左雖然有歷史局限性,但社會進步還是要利用毛左野蠻的推進,等社會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就可以一腳踢開毛左。

印度和中東都是沒被豬滾過的原生態白菜。

漢代和羅馬都以公主外嫁的聯姻方式,換取國家和平;劉邦、朱元璋這些建國者都曾經血腥的屠戮自己的戰友;美國的柯林頓曾經為規避彈劾發動戰爭;尼克松為了競選派出了竊聽小分隊。就是菜市場買菜也會為分分厘厘爭來爭去,何況整個社會的利益分配。

我希望大家能把國家政治和社會倫理分開來看。

眾所周知,從西方的羅馬到東方的秦漢,全世界的政治鬥爭都異常殘酷。武則天處死庶子們是相當不留情,除了李孝因為無子早逝外,李忠沒有留下後代就被逼自殺。李上金被逼自殺後,七個兒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個。蕭淑妃生的李素節被縊死,十三個兒子里被殺了九個。兒子孫子尚且這樣凄慘,何況不順眼、不順心、不如意的大臣,歷史不忍細讀。

而你們那種用社會倫理的標準去評價政治得失的觀點是非常幼稚、膚淺和可笑的。假如用你們的觀點和標準去評價,那就只能有孔聖人,不能有政治家,因為政治家都是搞陰謀,玩陽謀的。換言之孔聖人也是有污點的,所以那種對歷史有道德潔癖的人是不能苟活於世的。所以啊,兩隻黃鸝鳴翠柳,勸君自掛東南枝。

7、所謂的軟體優勢

印度所謂的軟體優勢不過是利用自己曾經被殖民地的身份,帶著蹩腳的英式英語,給講美式英語的加州資本家打工。

8、能源
e 工業

中國有廉價的煤炭。而印度沒有能源,或者說能源嚴重不能自己,想靠燒煤污染環境發展都很難。

9、基礎設施投入

奧巴馬的幕僚說:假如美國想復興,就要戒除房地產,發展製造業。中國的製造業發展靠的是大量基礎設施的投入,來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從而達到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而印度不存在這樣的偽命題,因為國家沒錢。

10、中國的核心競爭力------農民工

關於勞動力分布,南美、北美、非洲、歐洲、甚至日本、新加坡都是失業率居高不下,全世界缺勞動力?全世界缺的是廉價勞動力,假如你叫印度的工人也取消五險一金,取消福利保障,印度工人先不說干不幹,估計早就餓死了。

社會最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犧牲,社會進步就需要一些人做出犧牲,比如說埋在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的伯多祿。

改革就是與狐謀皮,文明的社會就是這樣野蠻的進步。

如何評價冷戰中印度的表現? - 歷史

二、俄羅斯

那種孱弱的現代化是沒有出路的,面對一個諂媚的民族,必然要用鐵與血來洗禮。

彼得大帝親自用皮鞭抽死了沙俄的太子阿歷克謝,還是他用皮鞭抽趕著俄羅斯這個落後的民族野蠻的前進。在印度這個情景喜劇是這樣演的,阿歷克謝高舉著皮鞭,喊道:你還想抽我,我抽死你,抽死你。彼得大帝慘叫著:啊!啊!啊 !

美國的制裁會對俄羅斯產生什麼影響?我細想了一下,俄羅斯臉皮厚,根本造不成什麼影響,俄羅斯有巨額的外匯儲備石油、天然氣。你制裁一個沒有實體經濟的國家,根本不會有什麼效果。反過來石油價格暴跌反而摧毀了很多美國頁岩氣企業,導致中國的頁岩氣開發也裹足不前。這就像美國人打越南,一個激光制導炸彈一百萬美元,攻擊目標是一美元的草棚,最後自己都感覺沒意思,果斷撤軍。

沙特的石油開採成本是每桶2美元。烏茲別克的天然氣開採成本是每方0.2元人民幣。

普金政府將採取什麼有效措施?

1、通過新疆、西藏向印度修輸油管道。擴大自己的經濟、政治、軍事戰略縱深。

2、通過新疆向中國修輸油管道。擴大自己的經濟、政治、軍事戰略縱深。

3、組建中、印、俄三國戰略協作機制。擴大自己的經濟、政治、軍事戰略縱深。

4、大量出口武器。全球的軍貿市場還是很繁榮的。

5、向反美勢力提供資金支持。

6、在烏克蘭東部組建兩到三個緩衝國。

7、遷都聖彼得堡,組建環波羅的海的經濟互助組織,進而發展成自貿區。

8、和法國組建戰略協作機制。

9、和德國組建戰略協作機制。

10、重新審視克里米亞半島,建議還是克里米亞獨立的好一些,其實還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但俄羅斯就會重新掌控外交的主動權。

(俄羅斯存在的問題,實在太多,雖然蘇聯解體解決了很多問題,但還有很多嚴重的問題存在。)

關於三個沙俄人的累述。

我最有力的盟友。

《越獄》男星「米帥」溫特沃什·米勒(Wentworth Miller)2014年8月21日在答覆聖彼得堡國際電影節的一封邀請郵件中寫道:對於電影節的邀請,「作為一名男同性戀者,我必須拒絕」,因為俄羅斯新通過的反LGBT的法律在「系統地剝奪像我這樣的人活著和公開相愛的權利」。

講普金這個人就要拿出來另外兩個人做比較。一個是彼得大帝,另外一個是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所謂的俄羅斯領導人,就一個特徵,那就是一屆比一屆蠢。要想加入土豪俱樂部,就必須有港口,有可供擴展城市的土地資源,否則俄羅斯永遠是屌絲。鐵路的運輸成本是公路的1/10。海運的成本是鐵路運輸的1/8,僅海運一項節約下來了的成本就能把俄羅斯的經濟質量和數量向上拉升一大截。這是紐約。

這是上海。

這是東京。

這是洛杉磯。

這是倫敦。

這是孟買。

這是君士坦丁堡。

這是Loser。

===================

屌絲逆襲。以前有個屌絲叫俄羅斯,地圖上都找不到他在那。俄羅斯有個君主叫彼得,彼得大帝對現代化非常的仰慕,他親手把自己想恢復俄羅斯傳統的沙皇太子阿列克謝拿鞭子抽死。大帝為了俄羅斯能有一個出海口,和當時的北歐強國瑞典幹上了。

上圖為彼得一世親自帶隊衝鋒。

最後的結果就是。

然後。

瑞典的少年國王查理十二,用區區八千人,打敗了沙皇彼得的三萬五千人。最後俄羅斯堅壁清野,誘敵深入,賴贏了戰爭,獲的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立刻就把神都遷至空曠的彼得堡。以後的什麼拿破崙、希特勒,俄羅斯都如法炮製,所以都是如此下場。這就是大帝的風采,你再看看那個莫斯科的屌絲,你就懂了,人和人的差距為什麼就這麼大呢?這是聖彼得堡。

所以我建議俄羅斯問彼得大帝,為了一個出海口,搞的國家的現代化陸軍全軍覆沒,差點亡國,有必要嗎?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斯大林對經濟的態度。斯大林曾今說過:中國沒有重工業,所以那個國家想蹂躪她,就可以蹂躪她。宋子文堅定不移的走一條輕工業化發展道路,到78年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終於可以出口輕工業產品了。這就是兩個國家對經濟戰略層面不同的看法。

是誰把一個比中國還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的工業國?答案是斯大林。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工業非常、非常落後,俄國工業產量在世界工業產量中佔2.6%,而當時美國佔38.2%,德國佔15.3%,英國佔12.1%。俄國的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的產值僅為美國的1/20,為法國的1/15,為英國的1/8。」(隋啟炎《蘇美經濟比較》第142—143頁,湖南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即1913年時,俄國工業生產不到美國的1/14,只約為德國的1/6,英國的1/5強。並且,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其後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國內戰爭後,1920年的俄國工業生產下降到僅為1913年時的14%。此時俄國工業生產不足美國的1%左右。當時蘇聯的工業產量,不僅落後於日本、義大利,甚至比西班牙、印度等國都要低。社會主義蘇聯就是在這種經濟非常落後的艱難情況下起步的。

1926年~1938年12年的時間,蘇聯就完成了歐洲需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1937年,蘇聯生鐵產量1450萬噸,鋼產量1770萬噸,鋼材產量1300萬噸,煤產量12800萬噸,總發電量362億度,工業總產值達951億盧布,占工農業總產值77%以上。

與此同時納粹德國也沒有閑著,取得了驚人的經濟成就。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

雖然還是有差距,但是可以一戰,這樣才頂住了納粹德國的鋼鐵洪流。

斯大林對既得利益者的態度。

以下就是關於對既得利益者的整肅。假如沒有前面這些利益集團的整肅,能有你們今天坐在電腦前胡亂碼字?只有既得利益集團被整肅,新的利益集團才能成長起來,新的利益集團就是我們這些沒事幹上知乎的人。

這就是現實社會,你在車上,還是車下。

大清洗。1937至1938年被稱為蘇聯「大恐怖」時期。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很多人遭到逮捕,被關押在古拉格勞改營里,部分人在飢餓、疾病等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死亡。蘇聯境內的諸多少數族裔被集體遷移和流放,其中包括:波蘭人、伏爾加德意志人、摩爾多瓦人、猶太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車臣人、朝鮮人等等。

莫斯科大審判一共3次,它是1937~1938大清洗的高潮劇目,三次大審判的被告人數分別為16、17、21。除第二、三次各有3人獲有期徒刑外,其餘被告全部槍決。當年著名的列寧遺囑中提到了6位蘇共領導人,最後除斯大林外,另外5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達可夫,全部在三次大審判中被處決(托洛茨基因流放海外缺席審判,但後被刺殺)。此外,領導十月革命的第6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有2/3被槍決;11大中央委員會的27人有20人被槍決;15大政治局的7人,除斯大林外,6人被槍決或暗殺;第1屆蘇維埃政府的15名成員中,除5人已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遭槍決。大清洗中紅軍指揮人員和政工人員有4萬餘人被清洗,其中1.5萬人被槍決,包括了5名元帥中的3人、4名一級集團軍級將領中的3人、12名二級集團軍級將領的全部、67名軍長中的60人、199名師長中的136人、397名旅長中的221人。1936-1938年間,蘇共一半的黨員--約120萬人被逮捕。斯大林對列寧時期的老布爾什維克的清洗,其實並非始自大清洗。早在1929~1931年的清黨運動中,就有25萬人被開除黨籍,大清洗冤死的不僅是無數蘇聯本國幹部和群眾,還有很多外國人,包括中國一大批在蘇聯工作、學習的幹部和學生,以及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的許多工作人員,李正文、姚艮等被關押數年才獲平反,吳先清等不幸遇難。

尊重。尊重就是讓不願同蔣介石握手的丘吉爾感到害怕!

蔣介石呢?我就呵呵。

這是英美對蘇聯的援助表,假如把中國的放到一起比較,簡直就是。。。。。

這是普金。

喜歡秀肌肉,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俄羅斯所謂的經濟就是出口石油。

所謂的政治就是抓商人。

暗殺反對派。

所謂的軍事就是外貿軍火。

在毛熊身邊,除了白楊、47就是伏特加了,這樣的人能成為盟友?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GDP數據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全年實際增長為-7.8%,其中,前兩季度降幅較大,分別為-9.2%和-11.2%,後兩季度降速放慢,分別為-8.6%和-2.6%。在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中,俄羅斯是經濟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也是「金磚四國」中表現最差的和上合組織中唯一出現經濟負增長的國家。

先講俄羅斯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存在的問題。

1、行政管理成本。俄羅斯要那麼多土地幹什麼?在中國所謂的經濟發展就是拿滬寧杭的錢補貼其他窮省,後來珠三角起來了,於是又搞分稅制改革,以後拿滬寧杭和珠三角的錢補貼其他窮省。俄羅斯呢?答案是俄羅斯沒有滬寧杭,假如說有,我們姑且把聖彼得堡當成滬寧杭吧。聖彼得堡人口五百萬,基本就是中國二線、三線城市的水平。那什麼補貼烏拉爾山?那什麼補貼遠東地區?

2、現代化(引自維基)現代化,又譯近代化,該詞常被用來描述現代發生的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現象。根據馬格納雷拉的定義,現代化是發展中的社會為了獲得發達的工業社會所具有的一些特點,而經歷的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過程。從歷史上來講,它主要指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一種向以西歐及北美地區等地國家許多近現代以來形成的價值為目標,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因此常與西方化的內涵相近。一般而言,近代化包括了學術知識上的科學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思想文化領域的自由化、個人化、世俗化等。

現代化通常被理解為以下的社會過程:1、技術的發展:科學及技術的長足進步幫助人類對自然跟社會生活的控制。 2、工業的發展:藉助機械化,工藝品、農產品的大量生產得以實現,透過市場進行交換、分配跟消費。 3、政治的發展:現代政治的特點在於大眾參與政治過程,不論是法 西 斯、工 鏟 政 體,或是 明 豬 先 真,大眾參與成為現代政治的重要特徵。 4、都市化的發展:人口集中趨勢成為現代社會的特點,連帶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居住生活方式等等。 5、世俗化的發展:指宗教力量減弱,理性文化發達。(俄羅斯基本上一條都不具備)

3、地方保護主義。

莫斯科暴力清除華商。

4、狹隘民族主義

5、酒精

俄羅斯衛生部的統計,俄羅斯1/3的成年男子和1/7的成年女子「喝酒上癮」。目前全國平均每天有100餘人死於酒精中毒。

6、民族問題

俄羅斯這個國家其實存在就很奇怪,這麼多民族在一起怎麼發展?誰養活誰?

7、宗教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用了幾個世紀,用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社會世俗化,而俄羅斯正在走向反面。俄羅斯胸口劃十字的國防部長。

8、邊境問題

邊境衝突將會長期作用於俄羅斯國內經濟。

三、中東

中東局勢或者說ISIS絕對會給中國造成嚴重的影響。正式開講:中國有句話叫,成也蕭何敗蕭何。全世界環境最惡劣的地方就是中東,中國有句話叫鳥不拉屎的地方,是嫌那個地方窮,而中東是千里鳥飛絕,萬里人蹤滅。發展農業沒有土地,發展工業沒有資源。逼迫中東走了一條重商主義的道路,創造了極其輝煌的過去。所以說人類現代文明從希臘,或者說羅馬,再或者說是馬德里開始都是不對的,應該是從麥加。

1、咎由自取

中東切斷了絲綢之路,並壟斷了絲綢之路貿易,後起的天可汗,鐵木真希望可以同穆斯林通商,花剌子模的國王對於劫掠過往的商隊已經習以為常,就簡單粗暴的把成吉思汗的商隊給咔嚓了。成吉思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成吉思汗想到了打通絲綢之路,構建一路一帶,謝絕穆斯林這個中間商。

從摩訶末的為人處事來看,中亞、中東這裡的人交道好像不怎麼好打。

2、貿易

鐵木真派出商隊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貿易。關於鐵木真會不會入侵歐洲的問題,完全就是杞人憂天,歐洲那可是VIP大客戶,戰爭的目的還是為了貿易。關於鐵木真會不會入侵印度的問題,還是杞人憂天,印度那也是VIP大客戶,戰爭的目的還是為了貿易。正驗證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不負責任的行為,挑起了人類文明第一次世界級的戰爭。由於蒙古西征,背後又插了穆斯林一刀,給歐洲的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提供了時間,否則今天人類還在黑暗中摸索。

3、穆斯林崛起

中國內部內鬥不斷,農民起義領袖推翻了明朝,新興崛起的女真為了對付明朝,與朝鮮、蒙古結成兄弟之盟,所以西北和中亞的戰略地位急劇下降。所以穆斯林的春天來了,終於遇上個閏臘月。攻克伊斯坦布爾,穆斯林的文明到達了他可能擴張達到的極限。

4、突厥中興

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歐洲需要新的航道,這就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新紀元。

奧斯曼帝國(突厥人)強勢崛起,控制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壟斷、控制了東西方貿易,他們一度打的歐洲諸國無還手之力。對內他們包容、開放,用猶太人當自己的財政大臣,用宗教自由和泛民族主義控制國家,在地中海、印度洋、西太平洋他們實現了絕對控制,他們的知識分子可以自由的學習歐洲各國的文化和文明,甚至還有人專門研究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哲學,在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西安、洛陽、南京有穆斯林聚居區,奧斯曼帝國甚至攻下了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並把伊斯坦布爾作為新的首都,把東正教最大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用以彰顯意志和決心。

5、十全武功

而當時的歐洲還處於矇昧無知的狀態,東方的中國還在無止盡的燒書殺人,日本還在研究所謂的蘭學,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是繁榮、開化的,那就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甚至出現這樣一幕,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拿著火炮、火槍和騎著戰馬,拿著長矛、弓箭的歐洲士兵會戰,最後輕而易舉的消滅那些技術落後的歐洲邦國和民族。我們只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遠征莫斯科,其實1571年奧斯曼帝國就焚毀了莫斯科,並計劃征服俄羅斯。

6、帝國危機

伴隨著開明、強勢君主蘇萊曼一世的死亡,一些極端保守的知識分子和極端排外的宗教人士浮出水面,並控制了這個國家,開始出現後宮干政、排猶主義、殘害少數民族、思想控制、原教旨主義、軍國主義、軍權世襲等弊政。在此情況下,土耳其逐步滋生了改革派。塞利姆三世也試圖嘗試改革,但這個時候的既得利益者已經羽翼豐滿,最終塞利姆三世死於自己的改革之下。此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類似於中國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的社會改革,但是由於既得利益者的不配合和反對,奧斯曼帝國所有的改革都失敗了,甚至改革走向了反面,不但沒有改變國家存在的問題,反而使既得利益者的勢力越發強大。18世紀初期艾哈邁德三世的「鬱金香改革」,19世紀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軍改革,繼起的馬哈茂德二世改革,都以歐為師,但他們不是被廢,就是被殺。20世紀初青年土耳其黨人推動的君主立憲也失敗了。究其原因,土耳其的改革充其量是一種改良運動,雖然推動了傳統社會的改造,但是學習只停留在「技術」的層面,無法完成制度的革新,更不要提對文化的改造。希臘、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先後獨立。奧斯曼帝國已經無法實現北非的有效管理。1798年埃及先後被法、英兩國佔領,1830年阿爾及利亞被法國佔領,1881年突尼西亞被法國佔領,1912年利比亞被義大利佔領。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君主立憲和憲政改革又一次的失敗了,也加劇了帝國危機。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911年失去黎波里和昔蘭尼加。

7、無上光榮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列裝火炮和火槍的國家,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空軍的國家,曾經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甚至一度向西歐公派留學生。改革無效,唯有革命。1922年土耳其終於想通了,廢止了精神社會,驅逐了蘇丹及其王室,稱其為不受歡迎的人。經過二百多年的掙扎與反思,土耳其終於選擇了凱末爾式革命,在確立現代制度之後,進行文化革命,開始選擇脫亞入歐。

8、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伴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的衰退,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先後獨立,1912年10月9日巴爾幹聯盟組成聯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大有瓜分小亞細亞半島的氣勢,這就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耳其大敗,被迫簽訂倫敦條約,放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主權和領土訴求。這次戰爭保加利亞獲益最大,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經濟規模都有了東歐大國的氣勢。

9、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由於俄羅斯對塞爾維亞的支持,以及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獨立後可能出現腹背受敵情況的預判,於是奧匈帝國策動保加利亞攻擊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為了自保,聯合希臘組成同盟,後羅馬尼亞見有利可圖也加入同盟,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接壤,為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也加入了同盟。戰爭一開始就出現四打一,一邊倒的局面,於是保加利亞戰敗,被迫接受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了一半的領土,這個所謂的東歐強國保加利亞曇花一現,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10、奧匈帝國的覆滅

第一、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都是大贏家。前面是野心勃勃的沙俄,背後是乘勢崛起的塞爾維亞,奧匈帝國有點坐不住了,於是想肢解塞爾維亞這個所謂的大國,於是就出現了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儲的事件,一戰爆發了。

1914年1月,歐洲很少有人能想到,7個月後,世界將發生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當時的歐洲,英國正忙著應付愛爾蘭自治運動。巴黎人在關注「卡約事件」。聖彼得堡的焦點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京(Grigory Rasputin)的人品問題。與此同時,一個身無分文奧地利青年畫家(24歲)正在慕尼黑逗留,以逃避祖國的徵兵。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11、奧斯曼帝國的重生

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政策就是屠殺,性質堪比納粹。從戰爭的角度講奧斯曼帝國是失敗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土耳其也是戰勝國,他是國家轉型成功的範例。新的國家土耳其誕生了,大量的邊疆地區被放棄,土耳其沒有奧斯曼帝國那樣多的民族問題,沒有過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大學、圖書館、歌劇院等拔地而起,新的世俗國家體製為新的國家塑造了新的生命力。而現在一些沒有政治頭腦的土耳其政治家妄想恢復奧斯曼帝國,就行政管理學的角度講是很荒謬的。

12、改宗

關於這個問題,假如沒有前面的戰爭,歐洲早被開明的穆斯林給消滅了,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現代文明。穆斯林的文明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今天呢?穆斯林的文明被我們稱之為原教旨主義,就像今天看見t34一樣,輝煌的過去阻礙了中東的經濟發展。

今天,輝煌的過去已經成為中東崛起的思想負擔!!!

一方面是宗教內部的紛爭,教派之間如何統一?歐洲宗教改革的時候,東正教的老窩被土耳其人給端了,這些人到達梵蒂岡以後,帶來宗教新的解釋,於是思想混亂天主教的控制能力進一步下降,在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天主教勢力控制不是很嚴密的地方開始出現異端,即新教。而穆斯林世界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兩大教派勢均力敵,戰略的天平非常平衡,短時間來看沒人能推翻這一均勢平衡。宗教改革,死路一條。

13、憲政

一方面是宗教國家,一方面是憲政之路。唯一能武力統一穆斯林世界的只有土耳其。土耳其現代國家轉型完成以後,國父明確不在恢復奧斯曼帝國的爛攤子,於是再也沒有人能把這群人統一起來。

暴力推進,死路一條。

14、政體

埃及模式、土耳其模式、伊朗模式、沙特模式,誰統一誰?宗教的價值觀不同,世俗社會的價值觀也不同,這群人根本走不到一起。

15、民族主義

前面講了埃及模式、土耳其模式、伊朗模式、沙特模式,其實還有庫爾德人的崛起,大家都知道一個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隨著戰爭,中東就是火藥桶,庫爾德就是導火索。

周邊的這些國家養了一大群既得利益者,而庫爾德人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中國不是有句話叫:快點打,打完了我們好建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16、沙特攪局

沙特為了建立自己的北方防禦工程,先是花三十億推翻了埃及前政府,又花150億推翻了埃及第一屆民選政府,有錢就是好啊。問題來了,沙特的戰略定位是什麼?戰略目的是什麼?能走多遠?

17、美國抽身

美國看了這麼多年,終於看明白了,文化和價值輸出再好也是夜校,怎麼的也不如古蘭經的頌唱。面對一群有思想的人,根本沒有辦法給他們洗腦,所以美國在頁岩氣革命完成以後,開始準備捲鋪蓋走人了。

所以說,中東的戰爭不是趨向穩定,而是剛剛開始。

四、東南亞

救急不救窮,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國家之間。東南亞窮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政治一元化、沒有基礎建設投入等,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東南亞和中國不是一路人。本來中國大量進口東南亞的原材料,那你也應該門戶開放,大量進口中國的工業製成品,這樣遊戲就可以友好的玩耍了。可事實卻是東南亞一再打擊中國的商品出口,保護所謂的國內產業,轉而進口美國的高價商品。東南亞是這樣想的,出超那是我應得的,你中國入超那是因為你腦子傻,假如東南亞不謀求這種非動態的貿易平衡,所以中國也很難繼續玩下去。最後中國經過深思熟慮,你們這些窮親戚都去吃#吧!於是全球原材料價格暴跌,吃#還是好的,實際情況是亞非拉人民連#都沒得吃。

五、日本

視角一: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答:狹義說應該是工業化,廣義說應該是中美建交以後西方落後、淘汰的技術轉移對中國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視角二:當然最最關鍵的,還是地緣政治大陸國家的不可遏制。雖然我們要面對若干島鏈的圍困,笑看天高雲淡,我們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北上修路。

視角三:文明衝突論。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說:每種文明都有一個堅硬的內核,這個內核是堅不可摧的,也是無法改變的;非西方的國家可能會民主化,但絕不可能西方化;因此文明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當中國崛起的時候,遠交近攻就是必然選擇,所以說研究俄羅斯的歷史很重要,從基因分子學到內分泌,再到心理學,最後是俄羅斯社會現狀分析。其次是研究美國的歷史,人、社會、國家都是有性格的,而對於事物的判斷都是基於民族性格(主流文化)作出的,了解美國歷史走向,看看羅馬史倒也是不錯的選擇。這裡講日本,審視當下的中國,日本工業化和崛起過程中遇到的,今天的中國都遇到了,比如說美國的圍堵、遏制,甚至包括美國再次佔領(駐軍)菲律賓,關於這一問題,前面在美國為何在二戰後撤出菲律賓裡面講過了。

馬漢在《亞洲問題及其對國際政治的影響》 (1900年)中提到:海洋國家假如想生存,就必須把大陸國家打壓到亞歐大陸的內部,不能使其獲得行動的自由!有朝一日面對大陸聯盟的崛起,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可能會形成聯盟。

我認為打破這一海洋文明聯盟所謂的圍堵大陸政策,只能是從地緣政治的文明論中去找答案。一方面中國應該鞏固中法之間的傳統友誼支持法國構建地中海經濟一體化,修建和補貼運營中、俄、德之間的重載鐵路通道,最後應該,至少是口頭上應該支撐英國、英聯邦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出現(他們當西方的一哥,我們統統都支持。)。當然打鐵還的自身硬,最最關鍵的還是構建中、日、韓(朝)之間的同盟,道理很簡單,文明的衝突。

假如中國連同文、同種的韓國、日本都說服不了,那還談什麼中國崛起。中韓之間的結盟必須放到中日結盟之後,否則會形成大陸與海洋的地緣政治對峙的局面,伴隨著中日之間的結盟,韓國加入這個聯盟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中日之間的結盟與喜好無關,這涉及到兩個國家之間的生存。東南亞金融危機,美國收割日本、中國在東南亞投資的財富,美國經濟從十萬億增長到十八萬億,而日本卻陷入萬劫不復。東南亞名義上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可中國卻要和日本打經濟仗,同美國打政治仗,長此以往何來門羅宣言?今天的經濟發展減速,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西方的技術封鎖,西方社會有五百年的技術積累,伴隨著1979年的中美建交,中國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西方技術,為中國的社會生產效率集中釋放提供了三十八年的紅利,而今天中國需要一批新的技術來支撐中國社會的轉型和進步,而日本和韓國就是這把鑰匙。

日本有個田中奏摺,寫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伴隨著日本崛起的失敗,今天中國又發展到了一個崛起的必然階段,其實日本的這個戰略構想,也可以繞至文字背後細看端倪,能不能這樣理解,欲成為多極世界的一極,必先征服東南亞,欲征服東南亞,必先結成中日韓同盟。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鳳凰網有視頻)說:(美國重返亞太,)中國必然會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歷史就是這樣,羅馬經歷的興衰,美國一件都逃不過;日本經歷的興衰,中國也會按部就班的走過。

http://weixin.qq.com/r/izkGHvnEC6R0rb1992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yixingdao.blog.163.com/blog/static/25239902820158297833973/

親,看完記的


這世界上有三個潛在的超級聯盟,其中之一是現存的美英加澳新的安格魯薩克森『五眼』聯盟。

而另外兩個分別是需要中日為核心的東亞聯盟,和德俄為核心的真.歐盟。而後兩者現在並不存在,原因很單純,既有內部的矛盾,也有外部的分化、壓制。

內部矛盾比較容易理解,爭奪主導權,歷史仇恨,價值觀衝突,利益劃分等都很容易存在問題。

至於外部壓制,對中國、俄羅斯的假想敵式的抑制,很容易看出來。不過對於德日的抑制方式,就很微妙了。這方面的文章、資料足夠多,就不談了。

總之,現在談論這點,在美利堅的目光如炬之下,乃是痴人說夢,還是先洗洗睡吧。

東亞可能比歐洲還容易破局點,畢竟中國自己的體量足夠大,可以先發展起來,衝突可以先放置。然而這也有前提,無論我們如何仇視日本(我個人並不反對保留仇恨),但至少近期最好不要和日本進入熱戰。特別是在2016-2025之間,中日、中美軍事實力變化期間,讓人擔心。當然還有一個前提,中國自己不能垮。


問題太大。但是可以反過來考慮一下,譬如歐洲共同體形成的根源在哪裡?經歷了那些過程?另外,歐洲共同體也不是涵蓋了歐洲所有的國家。在亞洲,也有類似於東南亞聯盟類型的區域一體化組織。當然,我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歐盟和東盟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未來能否在亞洲的某個區域組織的基礎上建立涵蓋亞洲大陸大多數國家的亞洲共同體,還是存在疑問,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


歐洲為什麼能建成共同體:

1.歐盟沒有一個人口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的大國,法德甚至可以算上義大利的實力相對平衡;

2.歐洲之前有東方共同的敵人;

3.美國希望歐洲整合以應對東方的威脅。

對比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東亞建不成共同體了

1.中國體量太大,建成共同體的結局一定是被中國同化;

2.冷戰時期遠東的軍事壓力其實主要由中國承擔,在日韓看來,中國也算是半個敵人;

3.冷戰之後美國視中國為新的威脅,更是千方百計的破壞東亞任何整合的趨勢。


亞洲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本身就不科學,西亞、東亞、南亞、東南亞都是自成一體的,就不應該把他們人為捏到一起


歐共體和後來的歐盟都是歐洲在試圖找回被威斯特伐利亞弄得支離破碎的認同感和疆域,恢復羅馬時代的大統一減少內耗,而中國本來是個多民族國家,有這高度統一和包容力的結構,並不需要走歐洲的老路,可以把中國看為歐盟國家致力於發展的最終體。而且因為地理的原因,亞洲並不是一個在文化上相對相似的大洲,西亞,東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北亞基本就是俄羅斯的他肯定對亞共體不感興趣。有著不同的文化體系硬拉到一起簡直就是找死,可以參考土耳其拚命往歐盟鑽,然而歐盟表示你是個異端...要說東亞或者東亞加東南亞形成一個聯盟還是有可能的但是這要看中國和美國在太平洋上博弈了。


因為中國作為後進帝國主義列強,國內壟斷資本要求和作為先進帝國主義列強的帝日資本爭奪亞洲(至少是東南亞)的主導權。中資的崛起正在衝擊日資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基本盤,而人民幣也在挑戰日元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為東亞兩帝國的中日矛盾乃是當今世界上兩對帝國主義主要矛盾之一(另一對主要矛盾是東歐西亞的德俄矛盾),是極可能引發新世界大戰的。

中日資本的對立與矛盾加深(以及德俄矛盾),中俄帝國主義集團形成這兩大戰爭危機,隨著經濟危機持續爆發,資本主義世界自救失敗,以及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而日益加劇。尤其近年來,事件頻仍,比如亞投行的設立,是中國本想取代日本在亞行的地位,或至少取得與日本相當的地位。被美日阻止後中國只能另立亞投行這一重疊機構。而一帶一路,也是中國資產階級試圖與俄國的新歐洲聯盟市場對接,建立歐亞聯盟的舉措(英宗和普京汗近年來幾次會談已經賭咒發誓要對接市場了)。亞洲其它非半殖民地國家中,韓國,台灣,新加坡資本綁定於美日資本,屬於其他附庸國性質,也不太可能與中國結盟。而中國國內壟斷資本相對弱小,尚不能做到以資本控制周邊國家,因此朝鮮,緬甸等貌似被中國「保護」的國家其實都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不是能輕易就被中國裹挾加入帝國主義集團乃至世界大戰的。

綜上,當前世界局勢下,十年內很難建立「亞洲共同體」,反而出現以中俄為核心的歐亞聯盟,和美歐日為核心的「協約國」集團的可能性比較大些。


只要建立好了中國共榮圈就已經很恐怖了,亞洲共榮圈慢慢說


追溯到腓尼基人,航海所及的世界,將其分為三部分,東方亞洲,西方歐洲,南方非洲。

大航海時代 ,歐洲人把全世界的霧都打開,沿用了這一地理分區,但歐洲只是略向北擴,而亞洲和非洲極大地擴展了,又以亞洲最大,包括若干差異懸殊的地理文化單元,共性就是都在歐洲以東。從這個意義上,還是一種「歐洲中心論」的世界觀。

更「合理」的劃分,是以帕米爾-興都庫什為界,以西南為歐洲,以東北為亞洲。以撒哈拉為界,以南為非洲。此外有美洲,共四大洲。此劃分地理文化較為齊整,且四洲大小較均衡。

新歐洲包括現在的歐洲、西亞、南亞和北非。腓尼基人稱安納托利亞為小亞。可沿用,今歐洲為小歐、西亞+南亞為小亞、北非為小非。

此地理分區的亞洲,有望形成共同體,且為四大洲中最強者。


因為都在做布朗運動。有時候奉天承運吧。世界本身就是無序的。原子是。人也是。地球星系也是。統一是也是不統一。不統一反而是統一。有太陽有月亮 有白天 有黑夜。這才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啊

女神


扯什麼價值觀。

很多人與伊斯蘭教的價值觀不同,但是在市場買牛肉的時候,很多人還是傾向於清真商店,為什麼?清真牛肉一般不參假,買他家的符合你的自身的利益。

共同體是聯合,是尋求互利,就跟買牛肉一樣,又不是談戀愛,跟價值觀有什麼關係。

結盟就是尋求最大利益,是交易,你去市場買茄子,請問你是資買本主義的茄子還是社會主義的茄子?

當然是哪個新鮮哪個便宜買哪個。

外交就是做生意,沒法聯合就兩個原因,要嘛不划算,要嘛買不起。


謝邀!

價值觀取向差異太大,連同床異夢都做不到,更別說什麼共同體了。


東亞中日韓為主導的大聯盟,其實就是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中國主導版,是非常有潛力的。

但是到現在為止,依然是矛盾重重。

先說中日韓為核心的聯盟的優勢:

1,文化的相近,都是大中華文化圈的輻射影響;

2,人種相似,沒有明顯的外貌差距,鬼佬只看外貌其實認不出你是哪國人,內部認同感更強;

3,地理位置集中。

缺點是內部矛盾比較強烈,外部又有個美國專門來搞事。

要想做一件事情,往往是把我們能準備的東西準備好,來等待那個時機,等待外部條件的變化。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即是如此。

回到東亞聯盟這個設想,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解決內部矛盾,然後等待美國燈塔哪天沒亮,哪天就是時機了。

下面說下內部矛盾:

1,中日矛盾。

中國二戰中被日本按在地上揍了八年,最後靠著蘇聯和美國的大腿才爬起來。雖說是凄慘地勝了,但是這個勝利中國人不解氣,日本人不服氣。

日本人不服氣是正常的,日本算是被美國爸爸幹掉的,又不是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幹掉的。加上戰後迅速發展,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位置。

但是中國人不解氣呢?這個也好解釋,中國好歹天朝上國,被昔年的小弟揍的頭胖臉腫的,差點沒挺過那口氣。最關鍵的是,中國現在真的站起來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看趨勢趕上美國也並非痴人說夢,黑科技層出不窮。但是曾經被日本人揍的那個樣,自己沒能親手還回來,心裡始終有根刺。

怎麼解決,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中國把日本再揍一頓。中國人也解氣了,日本人也服了。不要擔心日本人被揍了之後還會願意跟你搞東亞聯盟,因為人類的燈塔,美國佬已經給我們示範了怎麼跟日本這樣的國家相處(你說日本是不是賤?其實要我說,絕大多數人都是那個diao樣,沒到那個程度,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賤)。以前討論香港回歸的時候,大陸太近,英國太遠;現在討論台灣未來的時候,大陸太近,美國太遠;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再對日本說這句話。

2,中國和韓國

韓國一邊做著美國的小弟,一邊卻使勁的跟中國勾肩搭背。你看朴大媽多給xi面子,不止是文化上的親中國這麼簡單。半島的未來,半島人自己說話沒用,只有中國或者美國說話有用(以前是蘇聯和美國說話管用)。

韓國最好的出路,其實是坐等中國拳頭更大一點之後徹底倒向中國;因為假設中國發展的不好,也就是前幾十年的重複;假如中國徹底完蛋,中國的十多億人,巨大的軍隊和武器散落,那不敢想像中國和周邊會變成什麼樣的煉獄世界。跟恆星滅亡的時候形成黑洞是一個道理,吞噬周邊弱小的一切。加上韓國首都離三八線實在太近了,三胖/四胖借著這股混亂不知道要搞出多少幺蛾子。而假如中國的拳頭更硬,美國人說太平洋這麼大,容得下兩個大國的時候,韓國無論是想要統一朝鮮半島,或者是讓中國協調讓朝鮮乖乖地聽話,都得徹底倒向中國。本身現在中韓的經濟合作非常多,這個不需要細說了,假設倒向中國,發展前景也看好。

只不過可惜啊,中日矛盾確實難以調和,我說的解決辦法估計也沒哪個老大願意試試,我看這以東亞為首的亞洲共同體難以實現啊!


太大了.


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是東亞三國共同體

然而,就算是東亞三國,之間也有巨大的困難。

就歷史方面來說,中日,日韓之間在歷史上有巨大的矛盾,而且短期來看並沒有刻意有效解決的趨勢,我們都知道,歐盟的三大核心國家,英法德,在歷史上矛盾重重,歐盟的成立,正是以法德,英德,特別是法德這一核心矛盾的和解才奠定基礎。

政治方面來說,領土上有中日釣魚島爭端,日韓獨島爭端,而中韓關係始終存在朝鮮問題這一巨大芥蒂,更不用說各自國內必然會有強大的反對勢頭。

國際方面來說,在冷戰後,美國政府的戰略重心從歐洲地區轉移到亞太和中東地圖,前幾年奧巴馬政策制定了「重返亞洲」的政策,可以想到在未來幾十年里,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存在和對中國的遏制必然是美國的戰略重心,如果東亞三國可以有效成立一個共同體,美國在日韓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存在的理由必然就站不住腳,可以想像,美國必然會不顧一切的分離各國關係,遏制東亞地區的共同體存在。

東亞三國,經濟水平相當,有相似的文化背景,都會有如此多的問題,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東亞三國大致都可以算得上是無神論國家,其他亞洲國家,比如印度,是印度教國家,泰國,是佛教國家,中東地區,是伊斯蘭教國家,到時候宗教衝突更是不可調和,不像歐洲大多數都是基督教國家,在宗教方面不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中日友好靠韓國,中韓友好靠日本,日韓友好靠中國,中日韓友好靠朝鮮

這四個國家都搞不到一塊去,就更別提西邊的穆斯林了


實名反對大部分答案。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很多答案談文化,談歷史,然而建立共同體並不一定一開始就要考慮這些。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歐盟當初也是從煤鋼到經濟再到政治的。亞洲,尤其是東亞三國,由於地域和經濟上的緊密聯繫,完全可以先以某個或某些有共同利益的領域為基礎形成一個小的合作組織,然後慢慢擴大。

有了合作關係,有了共同目標,有了通過共同合作完成共同目標的經歷,三國的關係自然會慢慢改善,漸漸形成「我們三個合作起來好像還蠻牛逼的」「那倆傢伙似乎還不錯」這樣的認同感,從而推進共同體的擴大和深化。

鳩山先生此前提出的東亞共同體,還有之前快要成了的中日韓自貿區,都是共同體的很好的設想。然而都因為美國的干涉沒有成功。前者的提出者下台,後者縮水成了中韓自貿區。

沒錯,我並沒有否認東亞形成共同體的困難度。然則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如我前文所說,從小處著手,日積月累,靜待時機,東亞聯合併非痴人說夢。


曾經大萌大清用金錢試過,這叫朝貢體系。

曾經日本用武力試過,這叫大東亞共榮圈。

真是記吃不記打。


泛亞合作組織(PAC):修建奇觀速度+10%,工人工作速度+25%。首都:天宮。領袖:道明淑華

泛亞合作組織(Pan-Asian Cooperative)

在大失誤和其之後的糟糕動蕩之中,泛亞合作社一躍成為一個強大的跨國實體。圍繞著古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心,泛亞合作社的疆域北至蒙古邊陲,南至曼谷大都市。就連傳統的地緣對手韓國和日本,也不得不擱置爭議加入這一框架進行合作。結合這一切,合作社擁有絕對的工業,研發和高科技優勢,以及龐大的城市人口和大量的受教育公民。

雖然對於合作社來說星際殖民還是相對新的領域,但是合作社已經迎頭趕上那些舊有的航天國家。

~~~~~~~~~~~~~

我是來亂入的,

泛亞合作,光宗耀祖。


推薦閱讀:

自來水廠為什麼少有腐敗的消息?
美聯儲的股東是哪些?
日本人真的相信書店裡那些「中國崩壞」之類的書籍嗎?
東北特鋼的違約是不是意味著國企債轉股的失敗?
美聯儲主席耶倫所期望的「就業市場復甦」是指復甦到什麼程度?經濟學來說,多高的就業率算「復甦」?

TAG:政治 | 亞洲 | 經濟 | 國際政治 | 國際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