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末,國際油價每桶 60 美元,為什麼中國要用 90 美元每桶的價格從俄羅斯進口原油?

俄對華原油出口增65%創新紀錄 每桶均價90美元。疑問如題。

2016-05-25

路透社報道稱,那些在油價還處於相對高位時用石油作為抵押品貸款的貧窮石油生產國,在如今油價大跌之後不得不用三倍於以往的石油來償付貸款。

結果,一些國家——如安哥拉、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及伊拉克——的財政已經癱瘓。外媒指出,儘管這些貧窮及腐敗的OPEC國家是最大的輸家,有一個國家是最大的贏家:中國。「中國當時不要求這些國家用法定貨幣支付貸款,而是用實物商品——不管是石油、銅還是黃金,真是高明之舉。」


有必要闢謠了。。。  12月24日,一則新聞震驚了國人,該新聞光看標題就很嚇人:「俄對華原油出口每桶均價90美元 高出國際油價50%」。如果這是真的,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不就成了個不折不扣的賣國條約?照這樣說,簽訂這個條約的中石油公然賣國,批准協定的國務院不也成了糊塗蟲?

  仔細看這則新聞,原來是:「彭博社引用其收集的數據稱,中國上個月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均價為每桶90美元,是2010年12月以來的最低價格。」彭博社並沒說這個價格有什麼不對,但國內的一些媒體就開始鼓噪了——現在國際原油價格是60美元,90美元買俄羅斯原油,不是虧了50%?

  乍一聽,好像是這麼回事,但仔細一想,有點不對頭。這60美元是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價格,期貨市場有價格發現功能,往往領先於現貨市場。目前原油市場處於跌勢,跌勢中,期貨價格一般要低於現貨價格。這就有人說了,你再低也不能低這麼多啊?90美元和60美元的確差得太多。不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跌,11月份價格顯然要比現在高。經過了解,我們得知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中規定的價格是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基礎上通過一個複雜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中方因為這個公式的參數與俄方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談判,最後俄方迫於國際原油市場不景氣,最後做出了重大讓步。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在洲際交易所(ICE)和美國商品交易所進行,是目前市場油價的標杆。新聞上說的60美元/捅的國際油價就是指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

  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到了交割月的第15日可以進行交割,客戶可以選擇現金交割也可以選擇現貨交割(期轉現)。如果是現金交割,就選擇按15日之後一天的布倫特期貨交易價格(通常是收盤價)進行交割。所以這一天的價格很重要,通常被現貨合約所借鑒。一般來說由於交易往往從月初就開始,所以多半以上個月的交割價為依據來計算現貨價格。看看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年期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10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交割價是86.76 美元/桶。中俄原油長期協議的價格計算公式不公布,我們無從得知11月中俄原油貿易具體是按什麼價格,但按照10月布倫特原油交割價,加上稅收運費,90美元/桶是個很正常的價格,我們並沒吃虧,更沒人賣國。事實上拿跌下來的價格要求來對比以前的成交,說成是巨虧,本身就很荒謬。

  當然有人覺得中石油為什麼不把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公布出來,讓大家了解這個公式,就沒這麼多麻煩了。但事實上,任何一家企業都不願把貿易協議公佈於大庭廣眾之下,這次的採購價格甚至價格計算公式大家都知道了,等於漏了自己的底牌。下次再跟別的公司談判的時候,就容易陷入被動。之前我國與某油氣國簽訂了一個非常划算的價格,後來被國內一個人在國際會議上泄露,結果搞得兩國都很被動。

  在這次中國「高價」買俄國原油的烏龍新聞事件中,筆者開始還以為是彭博社造謠企圖破壞中俄關係,後來發現彭博社只是給了這個數據,報道了11月中國自俄羅斯進口原油大增,還說價格為4年中最低。反倒是我們國內的有些媒體,聽風就是雨,不假思索,不調查研究,只憑自己想像就妄加議論,自己丟人不說,還誤導了群眾,抹黑了自己國家。前幾天,盧布一跌,國內有些媒體就在大叫中俄貨幣互換出現巨虧,結果淪為笑柄,這次又搞出原油巨虧的鬧劇。經濟新聞中有些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媒體應當虛心請教專業人士,不要只想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甚至不把中國說成「最大輸家」誓不罷休,最後貽笑大方。(作者趙亞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行業研究部主任)

我也是挺無語的,不想回復那些評論,你們知道什麼是期貨嗎。。跌了就賴賬?那現在30美元買的,未來漲價了,賣家是不是也可以說當初賣便宜了,賴了算了。

當然如果作為期權,我們可以放棄權利金,那汽油供應短缺了怎麼辦,社會經濟停滯,噴子你噴點油出來?供應的穩定比價格更重要。

市場價格風雲莫測,誰都不可能壓得百分百准,做好對沖就行了。 一天到晚噴噴噴。一月香港匯市大戰,一天波幅上千基點。噴子叼著煙過著安穩日子罵著國家,卻不知道多少人的辛苦努力在撐著傘保護著這個家園。

有噴子說上一段沒證據,請去看瑞信的研報

一月二十二日再補充,別人都出來承認在做空,噴子還在洗地,上來就先扣一個趙國人的帽子,凡是和您意見不同的都被扣帽子,您這和文革有什麼區別,不講事實不講道理不講數據,上來就問候祖宗私信罵人


你買不到買不到買不到


今年9月份進口俄羅斯每桶約51美元,這還是含運費的。。

http://haiguan.info/onlinesearch/TradeStat/StatCOMSub.aspx?TID=1

這就是官方網站,微博賬號就能登錄查詢,


中國海關進口原油數量,金額都是公開的,自己查一下,算一下月每桶均價不就行了,不要人云亦云。


轉自不會游泳的徐胖子:

拋開期貨現貨差異,統計時滯等,這些低層次的問題。以中國目前大數3億噸的進口量,能買到油,並且平安運回國內,就已經是勝利了,至於價格顯然要排在第二位。從這個角度,建立並穩定長期原油供應關係,遠比從價格波動上賺個三瓜倆棗要重要。而這需要的是更多的國際影響力,包括經濟,政治甚至軍事。

海關總署的網站上都有數據,這事不用假借外媒的嘴吧。另外黑兔子不是這個黑法,要拿出08年國際原油期貨30美元的時候,中國進口成本60美元做例子,那才叫震撼。當然幾個月後,國際原油期貨漲到70美元,中國進口成本還在40美元,咱假裝沒看見就行了。

——————————————————

自干五主要是因為你們這些媒體黑的姿勢水平太低乃衣服!


匯通網5月25日訊——當油價超過100美元時,很多欠發達石油出口國決定利用高油價使用原油作為抵押進行貸款。然而,沒有幾個國家能料到油價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如此大幅度的暴跌,致使他們抵押物的價值猛降70%。如今,他們不得不用三倍於以往的石油來償付原先的貸款。

路透社報道稱,那些在油價還處於相對高位時用石油作為抵押品貸款的貧窮石油生產國,在如今油價大跌之後不得不用三倍於以往的石油來償付貸款。

結果,一些國家——如安哥拉、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及伊拉克——的財政已經癱瘓。外媒指出,儘管這些貧窮及腐敗的OPEC國家是最大的輸家,有一個國家是最大的贏家:中國。「中國當時不要求這些國家用法定貨幣支付貸款,而是用實物商品——不管是石油、銅還是黃金,真是高明之舉。」

以安哥拉為例:作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安哥拉自2010年以來從中國借款250億美元——包括去年12月借的大約50億美元。據路透報道,這迫使該國國家石油公司幾乎將今年所有的石油產出都用於償還債務。

自2007年,中國通過「石油換貸款」項目已向如今深陷財政危機、通脹率預計升破700%的委內瑞拉——先是查韋斯,後來是馬杜羅政府——陸續借出500億美元的貸款,包括去年9月的50億美元。儘管貸款細節並未公開,巴克萊銀行分析師估計,委內瑞拉今年對中國欠債70億美元,需要每天向中國供應80萬桶石油,而油價在100美元時只需供應23萬桶。

據厄瓜多國家石油公司透露,2009至2015年間,厄瓜多自中國和泰國公司借款高達80億美元——可用石油償還。

包括奈及利亞、伊拉克、委內瑞拉等國也從中國及其它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荷蘭殼牌(Shell)和羅斯石油巨頭盧克石油公司(Lukoil)——以及石油貿易公司——如維多(Vitol)及托克(Trafigura)等借款,並承諾用石油償還。

據路透社測算,安哥拉、奈及利亞、伊拉克、委內瑞拉和庫爾德斯坦今年將用石油來償還價值總計30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的貸款。當油價在120美元/桶時,償還500億美元的貸款只需每天出口稍高於100萬桶的原油。但如今油價大約為40美元/桶,相同的貸款需要每天出口超過300萬桶。

這對所有的負債國來說是非常壞的消息。因為他們不僅要開採三倍於以往的石油以支付相同的貸款,而且這使他們用於關鍵預算所需及投資的資金所剩無幾。


因為簽合同的時候每桶100多美元


無良媒體騙無知網友的


有哪些新聞報道讓你這個知情者噴了一口老血? - 魏永鵬的回答

一噸原油=7.35桶,毛子給的條件還比沙特要好,信網易,沒得救。


誰說是期貨交易的?

問:有報道稱,11月俄羅斯對華出口原油價格要高出同期國際油價,中國因此成為這輪全球油價波動的最大輸家。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近年來,中俄長期原油貿易合作順利開展,這是兩國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實現的,是互利雙贏的。據我了解,根據雙方簽署的相關合作協議,原油貿易價格公式是與國際油價掛鉤的,也是隨著國際油價走勢波動的。你所說的俄羅斯對華出口原油價格與事實不符。中俄原油合作不存在誰輸誰贏,而是互利共贏的關係。


中石化因未履行油價100美元時期協議 遭俄石油公司起訴


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你隨便說,我什麼都不信的問題。這就鬧心了。。。


記者拍腦袋寫好文章前就不能資訊一下相關行業從業者么?對於自己發布的文章起碼要有負責任的態度。


推薦閱讀:

關於進出口保理?
私人能否從伊朗進口石油和液化氣?
開一個進出口公司,從國外進口咖啡,請問大概流程應該是怎麼樣的?
不知道要不要繼續在這家外貿公司待下去!?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俄羅斯 | 油價 | 進出口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