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7%的錫就可以稱為純錫?

有一個新加坡帶回的錫器小酒壺,底部標註Pewter 97%。百度一下,發現「97%錫器」搜得的都是「97%純錫錫器」,為什麼97%的錫製品就可以稱為純錫了呢?

另外,97%的錫器中3%的成分是否會有鉛、銅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長期使用97%錫器是否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97%毫無疑問是一種錫合金

但99.99%錫是脆的

97%錫是安全的


懷疑是錫瘟的原因。

你總不希望自己買回去的錫器稍微冷點就變粉末了吧?

出於這個目的摻入的是鉍。


先說說錫這個金屬。金銀銅鐵錫,五金。對於排在最後的錫,出鏡率比前四個低得多了。

錫是一種無毒無味的綠色金屬。適合做各種日用器物。在金屬的活潑程度排序中我們知道,錫是相對穩定的金屬,(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這是初中化知識哦)。穩定不算什麼,金屬器物在現實中總會碰到非常態的使用情況而產生氧化現象。難得的是錫和錫的氧化物都是無毒的,且不散發任何氣味。於是錫被廣泛用於食品包裝。比如製作鐵皮罐頭的馬口鐵,其內層鍍錫,既保鮮又防鏽。巧克力,糖果,甚至煙盒內層也是用錫箔紙包裹的;燒烤時用錫紙直接包裹食物。出於成本高的原因,很多錫箔紙只是保留了名字,實際上是鋁箔,如液態奶用的利樂枕和利樂磚,內層是鋁。馬口鐵也有了新基友,鍍鉻鐵,其印刷性能優於馬口鐵,但對食物安全保鮮來講,依然首選馬口鐵。

我們通常說的純錫製品,是泛指含錫97%以上的錫器。

為什麼是97%呢?

因為百分百純度錫僅存在於理論中,冶煉廠提供的99.95A%錫錠是我們生產生活中常用的最高純度了。

下圖為剛買回來的錫錠。

錫質地柔軟,所以高純錫製作的器物也偏軟,需要細心呵護。鋼鐵經過淬火,可以改變晶格結構,使粒度變小,強度增加。但這一招對錫卻收效甚微,因為錫的熔點非常低,只有232度,即使是室溫下,錫也是一直處於「熱處理」的狀態。其晶體結構一直在變化!可以理解為純錫在室溫下是活的!其狀態等同於燒紅的鐵,硬度自然上不去。要命的是純錫的晶粒是大到肉眼可見的!

下圖為純錫製作的器物,其黑白灰的紋理就是不同方向的金屬晶格。每一塊斑就是一顆金屬結晶體。

這麼大的晶體就別指望他有高強度了。

就像純水泥製作的房子,看上去沒區別,但不耐用。要想住得放心就要把牆壁加厚。日用器皿加厚是不能容忍的,成本另說,壁厚3毫米的空杯拿在手裡,其分量不能無視,錫的密度7.3,跟鐵差不多。解決這個問題是往水泥中加入鋼筋和砂石。這也是97%錫器的來源,另外的3%是銅,銻,鉍,銀等金屬。更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英國人發現添加少量銅和銻可以顯著提高錫的硬度,便於規模化生產。此合金被自豪地命名為「大不列顛金屬」。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發現了大量的錫礦,吸引大量中國人下南洋謀生,其中部分人將中國的打錫手藝帶到南洋並傳承至今。錫產業一度成為馬來西亞的支柱產業,其錫器很自然沿用了大不列顛金屬的配方。題主從新加坡購買的錫器,與馬來西亞同一流派,極有可能就產自馬來西亞。

97%純度的錫器

錫器中加入這些「鋼筋」提高了錫器的強度,但量很少,只要「鋼筋」的純度合格,尤其是含鉛量不能超標。就不足以改變純錫無毒無味的特性,可以放心使用。97%這一純度線被錫器工匠廣泛認可,然而這不是強制性的標準,甚至不是行業標準。各個廠家和工匠有自己的配方,除了銅,銻,鉍,銀,還有部分採用鎳,其成品色澤接近硬幣,硬度很高。

當錫含量低於97%時,不建議用於餐具和食品包裝。收藏價值也大打折扣。常見於低端的工藝品,飾品。此時稱為錫合金,不稱為純錫。

因此97%即稱為純錫,是一種習慣上的叫法,也是一種妥協。因為錫器多用於高級的茶葉、藥材、香品、酒具,是典型的2B市場,個人工匠很少,基本是企業化運作的。要規模要效率,只能引入機械。車削,衝壓,折彎,拋磨,都要求材料有一定強度。不然成品率和效率是慘不忍睹的。

綜合各項成本,97%是最佳方案。

好東西必然是魚龍混雜的。外面流傳的各種辨別錫器的方法,多數是大而空,對小白來說實操性幾乎沒有。部分方法甚至是謬誤。抽空再寫點文章,說說這些冷門器物的知識。


純度再高的已經用不了了,太軟太脆……另外,雖然錫和鉛在礦物中共生的情況不少,但是分離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只要不買到那種手工作坊煉出來的錫做的錫製品,對人體是基本沒有危害的。


推薦閱讀:

能否通過化學/物理手段對抗海洋酸化?
制乙酸乙酯為什麼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再加乙酸?
化學試劑對身體的影響嚴重嗎?
為什麼有些物質不能寫出電子式?
為什麼連留美博士們都這麼不守規矩?

TAG: | 化學 | 金屬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