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理解福柯的「谱系学」?

运用这个理论主要是分析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有没有经典的问题案例,其存在的缺陷主要在哪?

谢谢。


福柯的谱系学受到了尼采《道德的谱系》很大的影响,在福柯的重要著述里,《道德的谱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简而言之,谱系学和形而上学是针锋相对的。谱系学要抛弃的是形而上学的连续性、本质主义,看重断裂、偶然性,反对任何关于本源的研究。在这一点上,福柯的谱系学和考古学都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历史的断裂特征——考古学中,福柯着重强调话语的重要性,强调话语是自律的,反对主体性、反对历史的总体性;谱系学除了继续反对主体反对历史之外,还加入了福柯重要的微观权力/身体的概念。和尼采一样,福柯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给予意识、主体、精神以重要价值?为什么把观念、价值当做必须遵循的存在?所以福柯将身体和权力引入到了谱系学的概念里,反对绝对性、稳定性的历史,信奉可变性、相对性。

就谱系学的研究范围来看,我认为还是注重分析解决历史事件研究的问题。汪民安在其博士论文《福柯的界限》里这样解释:

谱系学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区别:前者将历史的目光更多的投向身体,投向下面,投向神经系统,投向野蛮、纷乱、衰落和底层;后者相反,它将目光投向遥远、高贵的东西,投向崇高的时代,优雅的形式,抽象的观念。谱系学家要恢复身体以及身体的物质性,恢复它们本来面目和自身强度,恢复它们自己的历史痕迹和历史效果;而传统历史学将身体和身体的泛滥,将衰微和动荡置于一旁,他们只仰望伟大而崇高的历史高处。

在福柯的理论中,由于规训权力的实行,早就了当代社会是一个“规训社会”,生活其中的世界成了“监狱群岛”。所以,他采用谱系学的方式,反对传统的历史叙事,反对外在的权力介入话语,想要还原历史“真理”之下的权力斗争的鲜血,所以要吧谱系学的相对主义、非绝对性贯于其他人文学科之上。

由此而看,缺点是谱系学无法达成价值判断的客观性,抛弃了意义、真理、标准等等,认为权力与权力的斗争是无限的,永远无法到达主体与主体、话语与话语的协调一致,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福柯谱系学的重大失误会导致无法达成一个理性交往的和谐世界。


一,冰冷的理性和热烈的非理性。

福柯(1926—1984)在《疯颠与文明》里说,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疯癫还是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或日常现象出现在社会领域里。剑走偏锋,疯癫被认为是社会创新的象征,是对于苍凉世界的不屈服。17世纪后发生了变化,中世纪和人文主义的疯癫体验转变为我们今天的疯癫体验,即精神错乱,被认为是社会异端,该吃药了。

从此,疯癫进入了一个沉默和被拒斥的时期,它丧失了文艺复兴时代曾经具有的展现和揭示的功能,而是变得虚假可笑了。在我们的时代里,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如冰的理性知识海洋里沉默了。它的周围是一片沉寂,只有零星的精神病学的只言片语,那也是居高临下的关爱。理性就这样战胜了非理性,冰冷的理性战胜了求知的热情,这是知识的冬天。

判断一个时代的好与不好,私人以为是这样的:好一点的时代,第欧根尼躺在酒桶里,让亚历山大给他挪开点别挡到光,能够获得尊敬。李白在酒肆里大笑吟诗,嘲弄首相和权臣,君王含笑默许。在(可能)不那么好的时代,第欧根尼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浪荡子弟或者办公室职员,李白成了一个网上码字的作家或者娱乐记者。像第欧根尼这种人在现代可能也逃脱不了萨克斯音乐一响就倒在地上痛哭,最后被送去医院治疗的结局。

一直以来在历史学领域里,和其他学科一样,贯穿着两种基本的情绪。一种是理性的,希望总结出规律,将历史编织成一个整体,同一性注入其中,偶然的盲目的无规则事件都是历史这个和谐整体的一员,人类的行为和冲动都服从于世界进程的必然性,知识被概括为一般命题。

另一种则认为热情才是关键,历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将通俗的历史曲调升华为一种普遍的象征,通过展示出其中包含有怎样一个深刻有力的美丽新世界,在一个很可能只是平庸的主题之上,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变奏曲。这是尼采认为的历史的价值所在。

我想起在电影《死亡诗社》里,已经故去的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基廷老师,给威尔顿预科学院的学生们讲述怎样阅读一首诗。里面有一段台词,后来在APPLE公司:你的诗篇是什么?的宣传片里也被引用,原话是这样的。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 -- 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我们读书写诗,并不是因为它的灵巧,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充满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是诗篇、美好、热情、爱,这些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二、历史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也就是说,你大可以把历史学看做冰冷的知识,泛黄的故纸堆,一些规律贯穿千年,事件都是修饰和偶然,这样一来,我们仿佛掌握了历史的规律,回首往昔的历史或者畅想将来没有来到的时刻,也和我们的今天并无二致,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新鲜事。

亦或者你可以认为,就是这些漫漫长河里的变化和异质性,才是珍贵和应该重视的。是的,历史就像一条河,这是本质规律,它就是一条往一个方向,不停流动的河,我们是站在河边的人,我们的后代,也是站在河边的人,我们都是这样站着,看着涛声远去。

然而知道了这个规律,就是历史的终结吗?

江河,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下,不同的时间里,河水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历史也是一样,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下,不同的时间里,历史的面貌截然不同。历史学家们把历史总结成一个简单的世界,只剩下本质特征、最终意义或它们初始的或最终的价值。这样历史就死了。历史学家抹去自己的个体性,以便他人可以登台发言,他们对自己的偏好缄默不语,模糊自己的视角,代之以一种普适的几何学视角。历史学家成了禁欲者的家族。

历史的异质性。就像袁崇焕也曾经给魏忠贤修过生祠,还有他在宁远,整合起一万多残兵,面对当时亚洲最强战力努尔哈赤的六万八旗军,坚定地说出:独卧孤城,以当虏耳。就像屈原的得意失意,他的希望就像摇摇欲灭的烛火。屈原让楚国富强的梦想没有实现,他写下的悲愤诗歌,却传唱到了今天。就像1940年,全国军队闻风丧胆,那么多抱头鼠窜的韩复榘,只有一个死守南瓜店的张自忠。谁知道曾国藩和赵烈文长谈的那个夜晚是怎样的天气呢?但我读到那一段,我宁愿相信那个夜晚下着倾盆大雨。

究竟是一个灰暗的规律能代表历史,还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呢?这个问题我在这里不作回答,这两者或许同样重要。规律构成了历史的骨骼,细节是历史的肉体。但是个人觉得还是这些细节更加动人一些,这些才是我们研究历史的趣味所在。

三,传统历史学和谱系学。

福柯承继了尼采的谱系学建构和尼采对于传统历史观的批判,让我们找到一种全新的理解历史的视角。传统历史学总是试图为事物的产生寻找形而上学的高贵本质。而谱系学义无反顾的拒绝了这种假定。谱系学研究起源,不是要奠定什么基础,不是要寻找同一性的根源,相反是要破碎那些被认为是同一的东西,要尽力消解它,要昭显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非连续性,要反对理想意义和无限目的论的元历史展开,要呈现那些被想象成自身一致的东西的异质性。

谱系学永远不追求起源,永远不忽略历史中的种种插曲,并紧盯开端的细枝末节和偶发事件。它与传统历史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去寻求历史的本质,它要揭示的秘密恰恰是历史根本没有本质和同一性。当回溯起源时,谱系学要寻找的是偶然、意外事件和不稳定的胜利和权力。谱系学要摧毁的是不朽、静止和统一,同时要展示被当做同质的异质性。

谱系学和效果史研究最贴近的东西,但却是为了摆脱它,以便从远处看清它。这种眼光类似医生,贴近观察是为了作出诊断,指明差异。谱系学强调的历史感更接近医学,而不是哲学。尼采曾经说过,对于历史来说,有比充当哲学的婢女——也就是叙述真理和价值的必然产生更为重要的事。历史学应当成为一种关于活力与衰败、高峰与退化、毒药和解毒的鉴别性(differential)知识。它的任务是成为一种治疗科学。

谱系学和效果史的世界是这样的,必然性的铁臂摇动着机遇的骰子盒。历史是流动着的情绪和力量。每个结果背后都是不同力量的战斗,混合着不同机遇,成为了我们看到的历史。

在谱系学的指导下,历史学的目的并非要发现我们的身份的根源,而是要投身于对于身份的分解。它并不寻求界定我们出现的独特开端,那个形而上学家们许诺我们将返回的家园,他寻求的是彰显穿过我们的一切非连续性。在《不合时宜的沉思》看来,好古历史学追求的是相反的目标。它寻求的是我们现在所扎根的土地、语言和邦固的连续性,并且,精心地培育那些永存的东西。《不合时宜的沉思》指出了这种历史学的危险,它泥古不化,妨碍创造性。

在莎士比亚《人间喜剧》里,有这样一段话: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都有离开的时候。人的一生中扮演着许多角色。

面对着许多可替换的身份和面具,好的历史学家,好的谱系学家,知道如何设想这种化装舞会。他将不会过分严肃而置身事外,相反,他将竭尽所能将这个舞会推到极致,举办时代的盛大狂欢节,在这个狂欢节上,诸多面具将不断涌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因为不同的性格,又有着不同的遭际,他们被命运抛来抛去,扮演着无数角色和戏份。

谱系学是一种狂欢的参与的历史。

我想起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作《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这首诗也在《星际穿越》里被引用,表达一种人类的热情和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至于对于历史的热情,我觉得也都在里面了。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暮年也应在黄昏中燃烧。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智者临终前深知黑夜到来,他们的智言将不能再照亮岔路。不要踏入静谧的良夜,善良的人啊,当最后一波浪潮呼啸而过,尽情哭喊吧。微小的行动也能在青春里舞出辉煌。反抗吧,在这将逝的时光里反抗吧。

岁月流水,时光冷灰。但是不要温顺的走进历史的良夜,不要向黑暗低头。


推薦閱讀:

什麼是藍帽回回?這個族群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官本位是什麼?
怎麼理解本尼迪克特在《想像的共同體》中所提到的「彌賽亞時間」?
Kepler-452b 行星的發現是否符合黑暗森林法則?或與其相關?

TAG:历史 | 哲学 | 文化 | 社会学 | 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