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村上春樹在大陸的新書都不是林少華翻譯了?

實在是不喜歡施小煒的翻譯


從村上帶有自傳性質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開始就不是林少華翻譯了。

不同出版社不同選擇而已。上海譯文跟林少華長期合作,南海拿到版權後還請林少華翻譯的可能性很小吧,出版社之間是相互競爭的關係,南海有自己合作的翻譯家。

對於讀者而言這其實是件好事,擁有更多的選擇。翻譯不是機械地逐字逐句地進行語言轉化,而是再創造,不同翻譯家翻譯的風格不一樣,能力不夠的翻譯家還有可能就毀了一部作品。有人喜歡林少華翻譯也有人不喜歡,翻譯的多元化其實可以讓更多人閱讀村上春樹。看了那麼多年林少華的翻譯後,我們也是時候換換口味了,看看其他翻譯家是如何理解村上的。

文學是具有包容性的,你不喜歡施的翻譯並不代表別人也不喜歡。

林少華在訪問中說:「那本書(《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其實我也做了翻譯,也交了稿。但如果出版我翻譯的那版作品,顯得太「平鋪直敘」,太尋常,所以商家想製造點爭議性的東西,造個噱頭,就另找一個翻譯者,異峰突起,讓讀者可以討論「另外一個風格如何如何」之類的話題,弄些新鮮感罷了。有人說我獨霸村上的作品,其實出版社要出版作品,選誰做翻譯,是出版社的自由。這些年來,出版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上海譯文出版社選擇了我,他們覺得,村上春樹是個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個品牌、林少華是個品牌,三者結合就會產生巨大的品牌效應,所以他們讓我一本接一本翻譯下去。不過,眼下流入到商業炒作這個流程,一切就只能隨緣了。」


奶茶我只選優樂美,村上我只看林少華


我挺喜歡施小煒的翻譯 以前聽過講座 其實林的翻譯比較偏浪漫風格的 這麼說來其實適合翻小說啊 但是看過村上的原版日文 仔細去體會他的表達 其實就可以體會到村上的表達是比較硬朗風格的 不是林翻出來的那麼唯美的感覺啊 當然每個人的理解也不一樣 像《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以及《無比蕪雜的心緒》 其實施小煒都駕馭得不錯 讀來非常流暢 用詞也很優美 總的來說 換換口味也挺不錯的


84第一部看了將近1/3就覺得這個叫做施小煒的譯者譯出來的東西缺少村上的氣場,完全是做日語翻譯題一般。村上的東西能在內地獲得青睞譯者得功勞起碼有一半。等以後施小煒譯了之前的作品做個對比更能說明這一點。看村上的東西建議還是看林少華譯的吧。


有人給村上春樹寫信了,說林少華的翻譯並不能準確地傳達他的文章。村上春樹自己要求換的。


有跟我一樣喜歡村上的奇妙構思和他的書里展現的生活態度,而不喜歡林少華的翻譯風格,導致後來漸漸越來越少看村上的書的嗎?暫時還沒有看過近幾年其他人翻譯的書,但是我覺得能有別人來翻譯很好,給喜歡村上的讀者一種不同角度的感受,不管翻譯的是否比林好或差,也不用關心有多少人因此喜歡或漸漸遠離村上的作品,這其實是一個給我們這樣不懂日文的讀者一個更深入、亦或是可能更客觀地綜合判斷村上作品含義的機會,讓自己理解的村上以及村上作品中展現的世界能更少地受到譯者本身風格的影響。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村上春樹在書中表現出的「人生而孤獨而無法相互理解,所謂交流只不過互相尋求安慰」的想法?
怎麼理解《1Q84》中青豆的形象?
如何理解村上春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不可能正確地愛自己」?《1Q84:Book 2》

TAG:村上春樹 | 翻譯 | 日本文學 |